0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电位变化曲线
正常 水平
兴奋性变化曲线
时间(ms)
动作电位与兴奋性变化关系
23
(三)阈电位与再生性循环 1.局部反应:阈下刺激引起,超极化和去极化 2.阈电位:膜去极化达到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3.再生性循环:正反馈过程 去极化→钠通道开放→Na+内流→进一步去极化 4.阈电位与阈强度的区别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功能
一、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单纯扩散 1.定义:脂溶性,跨膜,顺浓度差扩散 2.转运物质 O2、CO2、N2、NO、乙醇、尿素和类固醇激素等 3.决定因素:浓度差、通透性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Fra Baidu bibliotek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后电位
阈电位


刺激器

记录仪器

19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1.去极相:Na+内流→Na+平衡电位 2.复极相:K+外流→静息电位 3.复极后:钠泵活动↑→离子分布恢复
20
三、刺激引起动作电位的基本原理
(一)刺激及其阈强度 1.刺激定义:生物体或组织细胞所处环境的变化 2.刺激条件:强度、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3.阈强度:刚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阈刺激 、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
30
囊泡
动作电位 运动神经末梢
骨骼肌细胞膜
运动终板
电压门控 Ca2+通道
乙酰胆碱酯酶
N型胆碱能受体
神经-肌接头结构及其传递
31
(二)兴奋传递过程 1.运动神经元兴奋接头前膜去极化Ca2+内流 2.前膜释放递质ACh(量子式释放)终板膜N2型 ACh受体离子通道结合 3.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兴奋) 4.相邻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
2.转导路径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
离子通道介导
酶联型受体介导
12
信使物质 受体
细胞外液 腺苷酸环化酶
胞液
蛋白激酶A
G 蛋 白 耦 联 受 体 介 导
13
离子通道型受体
经通道离子流
离子通道介导
14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酶联型受体介导
改变细胞代谢、 蛋白质合成
15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2
(三)影响兴奋传递的因素 1.细胞外液理化性质 Ca2+↑或Mg2+↓,ACh释放增加;反之释放减少 2.药物 阻碍ACh释放:肉毒梭菌、破伤风毒素 促进ACh释放:黑寡妇蜘蛛毒素 与ACh竞争受体:加拉碘铵、美洲箭毒、-银环蛇毒 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8
钠 泵 主 动 转 运
9
(四)入胞与出胞 1.入胞:大分子溶质或团块物质进入细胞 吞噬:固态物质,如细菌、组织碎片等 吞饮:液态物质 2.出胞: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形式排出细胞 举例:分泌激素、酶原,神经递质释放
10
入胞
吞噬
吞饮
出胞
11
二、跨膜信号转导
1.跨膜信号转导定义
体内化学信号(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电 信号和机械刺激信号等,通过细胞膜的信号转导对细 胞的增殖、分化和代谢等进行调节
17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概念和特点 1.概念: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可 传播的电位变化 2.过程 上升支-去极相(去极化和反极化或超射) 下降支-复极相(复极化) 3.特点:“全或无”现象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 18
膜内电位(mV)
超射

去极相
复极相


静息电位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二)易化扩散 1.定义: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跨膜,顺浓度差扩散, 特殊蛋白质帮助 2.经载体易化扩散 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3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葡 萄 糖 经 载 体 转 运
4
3.经通道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Na+、K+、Ca2+、Cl等 离子通道特征 选择性 门控特性 激活-开放;备用或失活-关闭 电压门控、化学门控、机械门控通道
5
备用-通道关闭
激活-通道开放
失活-通道关闭
钠通道门控状况
6
(三)主动转运 1.定义:跨膜,逆浓度差和(或)逆电位差扩散,消 耗能量 2.原发性主动转运 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 离子泵介导:钠-钾泵、钙泵 、质子泵 3.继发性主动转运 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
7
钠-钾泵(简称钠泵) 1.化学本质:Na+-K+-ATP酶 2.作用:分解ATP释放能量,泵出3个Na+,泵入2个K+ 3.意义: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势能储备 细胞代谢活动的必须条件 维持细胞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一)静息电位概念和特点 1.概念:细胞未受刺激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特点:跨膜电位 、外正内负、直流电位 3.重要术语 极化—外正内负状态 去极化—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超极化—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16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1.膜离子流学说 细胞膜内外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见教材表2-1) 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性不同 2.基本原因:K+外流→K+平衡电位 3.静息电位实测值略小于K+平衡电位 4.静息电位受膜内外K+浓度的影响
21
(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1.兴奋性定义: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 动作电位和兴奋被看作是同义语 兴奋与兴奋性的区别 兴奋性衡量指标-阈值:两者呈反变关系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2
膜内电位(mV)
ab-绝对不应期 bc-相对不应期 cd-超常期 de-低常期
阈下刺激
空间总和
27
四、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2.有髓鞘神经纤维
跳跃式传导
兴奋
去极化部位
兴奋传导
28
朗飞结





传导方向
29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1.接头前膜:运动神经末梢,囊泡,含乙酰胆碱(ACh) 2.接头间隙:细胞外液 3.接头后膜(终板膜 ):分布N2型ACh受体离子通道 , 胆碱酯酶
24
(四)局部兴奋及其总和 1.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细胞膜微小去极化 2.特点 等级性电位 衰减性传导(电紧张传播) 总和效应 (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25
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 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阈电位的引起 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两次以上阈下刺激
26
动作电位 阈电位
阈下刺激
时间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