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习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河南省西南部某山村因山韭菜经济效益高,农民在山上大肆开垦坡地种植山韭菜,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该村山韭菜种植与生态问题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村因过度种植山韭菜,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坡地土壤肥力下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区域性C.稳定性D.差异性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地表的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

我国西藏、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流石滩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流石滩景观。

据此回答5~6题。

5.判断流石滩地表岩石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物理风化D.风力侵蚀6.流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日温差大,风力强B.云雾缭绕,光照弱C.地势陡峭,多砾石D.植被稀少,多冻土下图是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洛河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是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植被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地貌和气候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各分区两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分级。

据此完成1题。

1.1987-2007年北洛河流域各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的是()A.丘陵沟壑区B.高堀沟壑区C.土石山林区D.阶地平原区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下图)。

据此完成2-3题。

2.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纬度①海陆位置①海拔①人类活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房县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丰富度的影响南方更明显C.南北坡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丰富度大于20(个)我国北方某山最高海拔为3061m,高山带海拔2895m处年平均气温为-4.0①,年降水量平均为880.6mm。

该山北坡(即阴坡)海拔2810m左右为森林上限(即林线),在林线附近典型的山地针叶林以“树岛”或孤立木的形式存在,林线以上为高山蒿草草甸。

1956年以来,该山高山带的年均气温基本在持续升高,而近20年的升温更为明显,高山蒿草草甸分布海拔由2895m升高到2965m。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思维导图: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案例: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案例: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会形成自然地理系生产功能。

统整体性的演替。

二、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①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②在分析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垂直分异规律内容要点表现显著的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随着海拔上升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谱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地更替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类似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规律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①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阳坡自然带的分布高于阴坡,这与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见右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山地为例):②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地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分析见下表: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即低纬度地区雪线高,高纬度地区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故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燃烧矿物能源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南坡的雪线高度比北坡的低(3)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例子华北平原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是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并由此产生水文、土壤、植被、地表物质的分异2.植被的分布3.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发)→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

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自然带:概念,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成因及应用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表现:大小不等、内部具有①_______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之间产生的②________的差异。

2.特点: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③________。

3.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④____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⑤____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2)地方性分异规律a.原因:地方⑥________、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b.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⑦______发生变化,常表现出有序性和⑧________的规律。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划分依据:⑨________的特征。

2.影响因素:空间分异主要受⑩________条件的制约。

3.世界主要自然带(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球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⑪________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⑫________________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⑬________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⑭________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⑮________自然带。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必须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⑯________,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突破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图13­1[特别提示]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湖泊水量 减少
形成 浅水区
无水区
湖泊
湖床泥沙 沉积
水生生物 减少
形成土壤 陆生生物增多
陆地
区域气候 湿润
(转为)区域气候干旱
表现1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意义
➢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
自然要素组合。
案例: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
梭梭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红驼粪 便为梭梭提供肥料;红驼体型高大,可踩踏老鼠的沙窝,利于减轻鼠害。
学以致用---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案例: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 主要栖息地。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而有所波动, 但基本稳定。
平衡功能
溶解钙 CO2
碳酸钙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 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稳 定性差。
江南常绿阔叶林区
➢ 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稳定性好。
学以致用---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案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生活
2水文与其他 自然环境要素 的联系
水文要素
地形
地貌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侵蚀、堆积
气候
增加大湿气度、增加降水概率 减少温差
土壤植物(生土物壤)墒情
生物
水土流失
为动植物提供水分 大气
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要素关系: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相互渗透
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对地貌 对大气 对水 对土壤 对生物 对人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第1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第1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zhuàngkuàng)差异明 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变化。因此,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 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③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xiānɡ sì),随纬 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 不同:a.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 2800m,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m,而到 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200m;
第十八页,共46页。
规律(guīlǜ)技 巧总结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 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yǐxià)思路进行: (1)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热量:由赤道到两极过渡为:热带、亚热带、 温带、亚寒带、寒带; (3)植被:由赤道到两极过渡为:雨林、常绿阔叶 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4)土壤:由赤道到两极过渡为:酸性、中性、碱 性。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dǎozhì)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A 素 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 所以R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 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山地(shāndì)暗针叶林带、温带 山地(shāndì)针阔叶混交林带,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 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

课时作业(十二)第12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图K12­1),回答1~2题。

图K12­11.兰萨罗特岛( )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2.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海水酸化成为令人担忧的全球化问题。

下表为1985—2010年海水中CO2浓度和海水pH值变化统计数据表。

据此完成3~5题。

年份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CO2浓度(10-6) 330 333 342 350 340 362pH值8.13 8.12 8.10 8.07 8.09 8.023.1985—2010年间( )A.海水中CO2浓度不断增加B.海水pH值持续减小C.最后5年海水中CO2浓度增加最快D.海水酸化度与海水中CO2浓度呈负相关4.全球海水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5.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造成的影响是( )A.珊瑚礁或将消失B.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C.海洋捕捞资源增多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植物生长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读图K12­2,完成6~7题。

图K12­26.我国南方地区的树木比北方地区的发芽要早,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7.图中体现了( )A.林地土壤较草地土壤肥沃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林地光照优于草地D.土壤决定植被类型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胁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干扰(不稳定的自然环境)。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学案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学案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图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点呈现体系构建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向解读1.以区域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成因,突出因果逻辑的推理,综合题居多2.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以选择题为主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梳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相互、相互,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3)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的变化。

基础反馈(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二模)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B.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C.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D.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2.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A.土壤肥力较低B.受人类活动干扰小C.大气温度较低D.地表风化作用强烈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能力突破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协调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实践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真题通关(2016全国Ⅲ卷,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学案:4.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学案:4.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素养导读体系构建知识构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等。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当地和其他地区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岩石土壤。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影响具体过程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续表影响具体过程间接通过影响、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的来源。

(2)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的因素。

(3)土壤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修复和改善。

2.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因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考向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深化整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如下表所示。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思路·典题透析【典例】(2020全国Ⅰ卷,9~1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

课时作业(十三)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K13­1),完成1~2题。

图K13­11.丙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为()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2.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A.气候类型B.大气环流C.自然带D.盛行风图K13­2反映某城市位置及城市绿化带景观。

读图回答3~4题。

图K13­23.该城市绿化植被多为()A.常绿阔叶树种B.常绿硬叶树种C.落叶阔叶树种D.针叶树种4.结合该城市地理环境特点判断城市绿化带中水渠的主要作用是() A.居民供水B.养殖C.灌溉D.防洪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

图K13­3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

读图完成5~6题。

图K13­35.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A.甲B.乙C.丙D.丁6.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系不密切的因素是()A.山地所处纬度B.山地相对高度C.山地岩石类型D.山地坡向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K13­4),完成7~8题。

图K13­47.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大气环流、地形B.太阳辐射、洋流C.大气环流、洋流D.太阳辐射、地形8.图中自然带南半球缺失的有()A.F、PB.P、HC.F、HD.E、F图K13­5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完成9~10题。

图K13­59.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A.亚马孙平原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D.西西伯利亚平原1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6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品课件 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6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二十页,共23页。
例3 下图是世界(shìjiè)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 (2)题。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
成的基础是( B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是( C )
A.光照(guāngzhào)
)
A.海拔
B.降水
B
C.热量
D.坡向
第十九页,共23页。
第(1)题,从左图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 变化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增高;从右图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 雪线高度的纬向变化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结合起来可以得 出。该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因此 D项正确。第(2)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zhǔyào)有气温和 降水,结合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 可以判断出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zhǔyào)因素是降水。
第十三页,共23页。
例1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革做饭(zuò fàn)、 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读下图回答(1)~(4)题。
第十四页,共23页。
(1)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fēnbié)代D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第十七页,共23页。
例2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dìqū)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 势。完成(1)、(2)题。
第十八页,共23页。
(1)该地区(dìqū)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D )
A.自北向南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⑦ _顺__应___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⑧_环__境__生__态__保_护 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 主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空气有阻挡作用。索契西临黑海,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判
断其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故降水较多。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核心突破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考 点
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进行能量

成的物质基 性 地一般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
互 成土 础和植物的 状 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
动 母质 矿物养分元
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探 究
素(氮除外)的 最初来源
化 学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组 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
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考 点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
互 主要因为该群岛( )
动 探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互 较差较小,A项错误;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并不处在动物
动 探
迁徙路线上,B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
究 寒流降温作用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长,C项正确;由
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1097米、1689米,
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
D项错误。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梳 理
(1)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和⑨相_互_作__用____。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⑩ 整体 ________的改变。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自 主
(1)人类是④__自__然__地_理__环__境___的产物,人类在自身发
梳 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⑤_愈__来_愈__大____。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⑥_自__然__资__源_的大规模开发
自 主
(1)成土母质与土壤
梳 理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⑪初__始__状_态__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
基础和植物⑫矿_物_养__分____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
母质对土壤的物⑬理性__状______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
(2)气候与土壤
水热状况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⑭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
脉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列地理现象成因
考 点
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互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动 探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究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图12-­2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B 安第斯山脉山体高大且贴近南美洲西海岸, 使南美大陆大部分地表径流只能注入东侧大西洋。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形解码]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
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
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
气发生频率增加。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地理
环境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
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地理
考 点
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
互 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图12--5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因素
对土壤形 成的作用
影响的表现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物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

是土壤形 理 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
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
考 点
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形解码]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1)A (2)B 第(1)题,松花江和珠江的水文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⑳_相_互__影__响__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 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突破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探究 ► 命题点一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图12­-6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 完成(1)~(2)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12-6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
化外学力过地貌程形的态性质与强度,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⑮
______________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
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3)生物与土壤
自 主
生物是土壤⑯_有__机__物__质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
► 命题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3.[2015·海南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
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
考 点
茶树有数百年历史。图12-­4示意索契的位置。




图12-­4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科
隆群岛远离大陆,受大陆影响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
环境,有利于保存一些特殊的物种。第(2)题,从图中可
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考 点
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考 点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
互 动
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 合 能 力 提 升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导图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 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 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 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 命题点二 气候要素与风化壳、土壤之间的关系
5.[2013·安徽卷改编]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
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2-­7为
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
考 点
(3)题。




图12­-7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12-­3示意科隆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12­-3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化不可避免地
影响到其他地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规律,并 以此指导人们的生
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 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