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则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论语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
《论语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论语二则导学案一、引言本导学案介绍了《论语》中的两则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研究这两则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二、第一则:“学而篇”第一这则内容来自《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孔子的名言,表达了他对研究、交友和待人处事的重要观点。
分析与讨论*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强调了持续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复,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获得乐趣。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友谊和交往的重要性,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友谊可以带来欢乐和支持。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认可。
一个人即使不被他人所知,但不流露不满和怨气,依然可以被视为君子。
三、第二则:“里仁篇”第四这则内容来自《论语·里仁篇》第四章:“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进行的精炼概括。
分析与讨论* “君子喻於义”:君子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守道义和正义。
他们以道义为基准判断和行动。
* “小人喻於利”:小人指的是没有正义感和道德观念的人,他们只追求个人私利,往往忽视道义和正义的约束。
四、总结通过研究这两则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研究、交友和待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五、延伸思考1.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持续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2. 你认为友谊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何影响?3. 你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做到喻於义而不追求个人私利?以上为《论语二则》导学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通过深入研读《论语》这一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其包含了大量的哲理思想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论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和探讨。
下面是一份论语教学活动设计,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教材为《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和他们的思想。
《论语》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极具影响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论语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字词、语法结构和句式;(2)学习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理解经典语句。
2、能力目标(1)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参与讨论和演讲,提高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思考和探讨,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3)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内容:1、《论语》中的核心思想2、《论语》中的经典语句3、学习和掌握论语经典语句的方法4、演讲和讨论论语经典语句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经典语句2、理解和解释经典语句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经典语句进行解释和理解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演讲和答疑法3、实践与探究法第二单元:论语影视欣赏内容:1、电影《论语》的引入2、电视剧《论语》的欣赏3、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技巧和特点4、对比和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特点2、对比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论语》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观察法3、对比法四、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日:三:省:为:谋:忠:交:信:传:习: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知:可:以:为: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论语》二则优秀教案
《论语》二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词句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正确地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里面所讲道理。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查阅资料:《论语》三、教学具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2五、板书设计: 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正确地默写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2分钟教师活动时间8分钟一、导入: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一则,你们还记得《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论语》主要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这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图片)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27、《论语》二则二、学习课文内容27’(一)初读课文:1、小声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
教师检查字音,出示全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指导句子间的停顿。
2、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
(1)学生自学,默读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运用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
如果你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画下来。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汇报: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儿再向全班同学询问。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0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0篇)教学目标:1、积存“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地背诵课文。
2、翻译十则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内涵。
3、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预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日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个“圣人”2562周年华诞。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许多许多人去山东省曲阜fù市“朝圣”!这个圣人是谁呢?(ppt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今日我们在成都狮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
(PPT2:“论语”。
)学习该课的目标是(PPT3:“展标”。
齐读目标。
)二、诵读课文学生齐读;正音。
三、直译、理解(弄清每一则谈的主要是哪个方面。
板: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随机PPT4:“直译理解”)第一、二则:抽生解释红色的字并直译;抽生推断每句谈的各是哪个方面。
第三则: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则:抽生解释、直译。
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和通假字“女”“知”第六、七则:抽生解释、直译。
思索为什么把两则合在一起解释翻译。
第八则:抽生解释、直译。
思索并答复前后三句的关系。
理解“仁以为”。
第九则:抽生解释、直译。
启发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处于乱世,君子能坚守道义,洁身自好。
第十则:抽生解释、直译。
启发学生理解正面阐释“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与反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读1、把文中的成语找出来。
2、把自己最喜爱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读课文(男、女轮番,捕获感受)六、共享感受(围绕三方面)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获的是什么?2、自己过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办?七、完毕语:同学们,让我们积存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和修养,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对孔子的纪念!《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把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论语》中的两则原文及其翻译。
3、学习《论语》中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理解《论语》中的描写方式和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深入理解两则故事。
难点:剖析《论语》中一些深入理解的词汇、掌握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最在意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逐渐转移到本课话题。
3、大致介绍一下《论语》和作者孔子的背景。
第二步:短文阅读1、分组阅读《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原文,然后互相讲述各组的读后感。
第三步: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重点讲授关于“学”,“友谊”的思想。
2、解释《论语》中一些比较深奥的词汇,比如“内省”、“认知”等词汇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第四步:思考拓展1、让学生思考:“学习”和“友谊”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
2、让学生和家长们协作完成一份短篇作文,写出有关自己深受启发的人或学习经历,或者自己的友情经历。
第五步:巩固提高1、继续引导学生探索《论语》中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扩充知识面。
2、分组进行口头演讲,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
让学生通过演讲来梳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掌握好足够的知识点。
四、教学后续1、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实践《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继续深入推进相关知识的探索。
3、通过反复讲授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记忆与消化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生开展《论语》的教学,以学习与友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原文、交流讨论、解释词汇、思考拓展和口头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论语》中的思想,拓展知识面,提升表述能力和记忆消化能力。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论语》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为政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掌握《论语》中的相关名句和典故;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为政才能。
二、教学重点:1. 《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相关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名句和典故,阐述“为政才能”的重要性;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并探究其含义和启示,例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中的“为政篇”的背景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典故,例如:“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和典故对于“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论语》中的“为政篇”的主要思想和对于自己的启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根据《论语》中的名句和典故,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不同的政治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为政才能”的重要性,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为政才能”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中“为政篇”的读后感;2. 探究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史书和其他哲学著作,深化对“为政才能”的理解,并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句和典故,引导学生探究“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论语》二则
教学内容:27 《论语》二则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句的意思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论语》里面的内容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里面的其他内容。
出示课题《论语》二则二引导探究(一)自读课文(根据预习检查)1、指名读2、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时,“曰”的声音要拖长,不要顿住,把冒号的提示意义显示出来;后面的话可以按照“五言诗”的“二、一、二”的节奏来读,“故”“新”“师”是语义的重点,要读得突出一点,声音重一点、长一点。
3、指名读4、全班读(二)谁来说说,通过读《论语》二则你读懂了什么?(三)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教学1、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汇报、全班交流。
(四)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1、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提问“故”、“新”、“罔”、“殆”字在这句话里的意思。
2、连词的“而”、“则”,语气助词“矣”在句子中的作用。
3、再找同学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三巩固练习1、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孔子与弟子们对话的情景。
2、用古文回答练习朗读、背诵。
3、用白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四小结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作业将课文译成白话文教学内容:27、《论语》二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为”)2、正确地默写课文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
难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二则1、谁来背诵一下课文内容2、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二新授这节课我们来接着认识本课的生字朋友。
1、指名读生字;2、说说每个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3、重点指导(1)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分析“罔”(2)分析“罔”字的组成,同字框,里面不是光芒的“芒”,而是“点”、“点”、“横”加上“亡”。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的基本知识,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掌握《论语》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语录,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付诸实践。
第三课时:1.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学习《论语》的收获,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论语》的著作,进一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论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够熟读至背诵。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
三、教学资源1.教学PPT2.《论语》读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对孔子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文学常识了解: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论语》的基本认识。
3.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词,学生跟读、自读,扫除语言障碍。
4.释其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5.内容分类: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
6.朗读与背诵: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是否有所了解。
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是否能够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熟读《论语》相关章节,直至能够背诵。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对初中生《论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的覆盖。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教案一:《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
3.掌握《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4.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如《论语》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作品结构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作品结构部分。
2.教师讲解:教师对《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进行阐述,如《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异同点等。
Step 4:基本思想与重要观点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互相点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
Step 5: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制作《论语》的思维导图,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
Step 6:小结1.回顾与总结:教师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
2.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相关章节,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组进行文本阅读,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现代释义翻译工作,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3.布置学生进行《论语》的个人心得写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二:《论语》中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
2.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论语三则免费教案
论语三则免费教案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诲。
通过研读论语,可以获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在教育领域,论语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用以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
本文将针对论语中的三则教案,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中,以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第一则教案:《论语·学而》中的教育思想《论语·学而》中有一则对于教育的重要思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谦虚与钻研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这句话,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并且,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学会虚心请教他人,勇于提问、解疑释惑,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学识。
在生活实践中,这一教育思想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需要具备敏锐的学习能力和虚心的态度。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而不耻下问的态度,则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从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学习机会。
第二则教案:《论语·为政》中的政治智慧《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这一教案适用于政治教育领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这句话,告诉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持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敏锐性和批判思维能力是当代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在生活实践中,这一教育思想也有着应用的空间。
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和方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一份力量。
第三则教案:《论语·八佾》中的礼仪文化《论语·八佾》中的一段话:“焉得谋而信之?焉得信而行之?”着重强调了言行的一致性和对待诺言的认真态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有二十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
4、学生个人朗读。
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
6、全体齐读。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个生字;2、初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4、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引入1、点击课件: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指名读《论语》一则)2、介绍《论语》和孔子。
你了解孔子吗?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导入:《论语》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则《论语》。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通1、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
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一读,矫正误读。
3、学习生字:为(字音)矣罔(字形)殆4、再指名读。
教师范读一句,比较怎样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要读得慢一点,注意标点的停顿。
)5、学生再读(放开声音),指名读。
6、课文中的两句话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的?(看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古文,现在就请大家自学这两则《论语》。
)三、理解,读出韵味1、出示自学建议:(1)默读课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2)和同学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2、独立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汇报:第一则(1)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用“故”组词。
这则《论语》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成语“温故知新”。
(3)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4)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5)读懂了意思,再来读读。
在同学们刚才的自学过程中,我发现你们是学习中有思考,思考后再学习,真是学思结合。
如果孔子看见你们这样学习,一定高兴极了!第二则(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则的意思。
(2)再来读一读。
4、读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起这些话,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可谓妇孺皆知。
它们出自已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
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
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电子幻灯,展现孔子画像和《论语》书影,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图)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
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
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默读理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它同学解答。
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
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了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孔子说这番话时脸上应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得的神态。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可选择“知道,懂得”,前面的几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理解为“这才是真的知道了”是顺理成章的。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课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
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对学生而言,“传不习乎”是每天需要自省的一项,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对“朋友之信”的理解常显得简单,应注意建立更高层次的朋友之信,把它变成共同健康成长的约定。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着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
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以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
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
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
五、背诵感悟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
六、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课后“积累”,搜集整理《论语》中的其它成语十则,做成读书卡片,有条件的可做成电子幻灯。
写明原句、原意和现在的意思。
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为学:学而时习有朋远来不知不愠学而思之不知亦智好之乐之修身:一日三省谋事而忠交友而信患不知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
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将满载而归。
二、学生展示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整理。
三、教师补充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成语,准备如下: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阳货》)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
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四、课后作业1.整理补充《论语》成语积累,继续制作读书卡片。
2.课后“积累”第三项。
五、板书设计按学生发言情况板书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