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pdf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小学语文_《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友情的诗。

结合课前自主学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谁想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读一读题目是古诗的眼睛。

谁来说说,透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抓住古诗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受韵律1.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一读古诗了。

谁来?(1)指名读(哪些字最容易读错?)朝舍(2)带着大家的提醒自己读一读(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熟练,还要读出节奏。

老师把节奏标画出来了,赶紧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4)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被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这首诗的韵脚是尘、新、人。

让我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出诗的韵律美。

小结:听大家诵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把诗读得正确熟练,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诗意如果想要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诗句。

2.交流汇报你们小组通过看注释、查资料、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词义,分析字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情感,很棒!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一起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 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 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 你从诗歌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教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元二∶原名 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情厚谊
五、说教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 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 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 己的教学向它靠近。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板块二、读通古诗 1.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读熟。 2.想一想∶这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块三、理解诗题 1、从诗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信息1:送谁?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 信息2: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那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送元二使安西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目标确立依据(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安西边疆,诗人赶来渭城为朋友送行,其深厚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宴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古诗,但是在读诗、悟诗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准备1、课件2、图片3、视频:渭城、阳关、王维送元二的情景4、歌曲:《阳关三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还记得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它的作者是?(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王维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2、解题。

(1)“送”的意思?“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使”的意思?(2)元二能不能不去?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安西”(4)齐读诗题。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学习多音字(主要是朝、舍)3、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请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读。

5、叠读。

(三)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大家快速地找一找,看看诗中有哪些表示地方的词语?学生回答。

老师把这些地方放到了唐朝的地图上,简介路线。

咱们先去渭城欣赏一下吧!1、学习前两句,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教师:都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渭城你看到了什么景物?(1)朝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2)客舍:客舍为什么“青青”(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指导朗读:这样的渭城美吗?齐读。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

《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通用5篇)《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篇11、检查同学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我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数量而言,假如他们能把诗中的生字全达到会认,那么,多数同学不但小学阶段的字应该已经全部会认,中学阶段也应该认了不少。

所以,在复习古诗的同时,检查他们的识字能力,应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2、理解诗意。

背诗的目的是感受诗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学习运用。

因此,要求小朋友在会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意,成了我教学的又一重点。

3、复习拓展。

小朋友们背诵王维的诗已经不少。

如何在学习本诗的同时巩固加深对其他诗的印象,也是我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4、理解王维写景诗的意思,初步感受体会王维诗的风格。

在归类理解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概括诗风的环节。

虽然不够详细、全面,但通过学习,让同学初步感受王诗的风格,必将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虑,我带领同学对王维的诗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一、导入。

王维的诗,我们已经背过几篇了。

下面我写几个他诗中的字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吗?(渭、悒)。

局部学困生不认识)。

因此,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必需要认识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认真朗读,记住字形,在把诗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

二、复习《送元二使安西》。

让同学朗读后试着说诗的意思。

(经过局部同学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加上老师对“元二”、“安西”、“渭城”、“悒”、“阳关”等词的解释,同学们弄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三、回顾背过的王维的诗。

1、指名同学领背王维的诗。

一个同学领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八首。

2、选择王维写景的诗背诵。

同学们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五首。

3、理解前四首诗的诗意。

同桌先一首诗一首诗的交流诗的意思,然后分别指名试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课堂教学实录
师: 声音很 洪亮 , 有没有 读的不准 酒他们是怎样喝 的? 但 生 l“ : 更尽一杯酒 。”
生 2 再 干 了这 杯 酒 。 :

知诗 人 。 诗 题 解
பைடு நூலகம்
师:同学们 ,今天 我们学 习一首古 确 的地方啊 ? 诗 , 独在 异 乡为异 客 .每 逢 佳 节倍 思 “ 亲。” 他的经典诗句 , 是 他是——
友 送 别 网 在 我 们 的脑 海 中展 现 。 元 二 与 杯酒够不够 ?
师: 下面谁来读一读 , 看诗 中都告 王维到底是一 对怎样的朋友呢?想一想 , 看
从诗 巾的哪些地 方看出来?
生: 不够 。 师 : 咱们就—— 那 生 :齐读 )劝君更 尽一杯酒 ,西 ( “
维普资讯
备课 指 导 ・ 文 语
人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四 年 级 上 册
在 “ 老二 “ 元 的意 思 , 彼此 间
《 元二使 安西》 送 课堂教 学实录
米 涛
( 三河市皇庄小学 ,河北 廊坊 0 5 0 ) 6 20
关 键 词 : 堂 实录 : 书 设 计 ; 后 点 评 课 板 课
师: 看来 , 二 此 行 是 一 定 要 去 了 。 元
( ) 一 寄情酒更浓。
师 : 过 我 们 对 全 诗 的 学 习 , 幅朋 通 一
朋友就要 分离 , 他们 都会很伤 心。
师 : 么悲 伤 地 送 别 你 的好 朋 友 . 这 一
二、 读诗 句 , 晓诗意 诉 了我们什么?注意要读得清楚。
的酒 呢 ? 一
生 1 因为客舍就 是宾馆 , : 是旅 客住 之际 , 劝君更 尽一 杯酒 ” 这“ 是一杯 怎样
师: 瞧他说 的多好 , 联系 了 日常生 还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6.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6.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人黄 间金 知万 己两 最容 难易 寻得
2019/9/9
1
人生短暂,在漫漫人生路上,除 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必不 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 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永 远珍藏的美好记忆!
2019/9/9
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伫(zhù)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chóu,
chàng)之情油然而生,便挥笔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2019/9/9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19/9/9
9
2019/9/9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
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
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
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
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
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
19
妙句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的目光望着远去的帆影,一直看到 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 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这两句看似写景,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及 自己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 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 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及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优质教学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亭夜月送别两首(其二)
作者:王勃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与君离别意,同是 游人。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旅舍淋过雨后更干净, 路边的杨柳也更加青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 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气氛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就要上路了,请再饮一杯酒 吧,出了阳关,你可就再也见不到 老朋友了。
君子
shè(宿舍 ) shě(依依不舍)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秦朝称咸阳,汉代改称为渭城,在长安 西北,渭城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渭城的早晨,刚刚下过雨, 尘土被雨水沾湿不再飞起。
客舍青青柳色新。
shě 舍得

shè 宿舍
柳色新:柳色新鲜翠绿。 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 有柳色象征着送别。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 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 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的雨。 6.浥: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 通西域的要道。
shè
jūn
客舍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及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送别诗几首: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鉴
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2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4教学过程
4.1一、激趣导入铺垫情感(播放《送别》)这是李叔同大师著名的《送别》,听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啊,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别离的伤感。

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所以,诗人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不停地望呀望,真是—。

2021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

2021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

2021年《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范文《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时候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平仄式诵读法吟诵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渲染法。

教学准备: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系实际、入诗境。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读诗题,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读诗文、讲平仄。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我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对照着注释,边读边悟。

在充分自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介绍平仄规律。

在练习平仄规律时,我将采用层进法,从“城”入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的长。

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读法,肯定读得不到位,我将这样引导:“看到过万里长城吗?那是怎样的延绵起伏啊!”再辅以手势,发挥手势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读“渭城”。

然后练习读“朝雨”,体会仄短的读法。

再练习读第一句诗,最后练习用这种方法读整首诗,读出文字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部编版送元二使安西_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部编版送元二使安西_教学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欣赏一段乐曲(播放《送别》)听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伤感、悲切)是啊,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伤别离的惆怅之感。

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情意也就成了诗人吟诵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

请同学们随老师书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解诗题,知作者。

谁愿意试着读读?(指名读,一名学生读错,另一名读对。

)师质疑正确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读?(学生解词:元二、使、安西。

师指导朗读,读出送别的意味。

)2、介绍作者。

师:谁送元二?(王维)王维可是位大诗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汇报:字摩诘。

世人称李白为“诗仙”称王维为“诗佛”。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别人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抓字眼,明诗意。

苏轼曾称赞“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古诗,(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圈圈画画,找出不懂的词,可以采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交流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自学)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汇报:生:无故人:没有交情深厚的老朋友。

生:更尽:再饮完。

生:我找到一个地名:阳关。

师:阳关在哪?生:甘肃省敦煌县。

师:这里提到阳关是因为在古代要想出使西域必须经过阳关。

浥:湿润。

师:在这首诗里“浥”指湿润了什么?(尘土)师:这个“浥”字用得很有分寸,湿土而不湿路。

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铺设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如果是大雨,可能就不那么方便了。

生:“客舍”里的“舍”是读shě还是shè?师:(老师大幕布中出示“舍”在字典中的读音及解释。

)请同学们读解释,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读音。

生:读shè。

因为“客舍”在这首诗里应该指旅店,取第一种解释——居住的房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专题中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整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并会写两个生字“舍”、“君”。

读准多音字“舍”“朝”,理解“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初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初步感知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送别诗一一《送元二使安西》(播放课件),齐读读题(板书课题)。

谁送谁?师:元二是人名,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谁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师: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使”,出使。

(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想象画面,研读体会1.指名读诗。

2.师:同学们,注意了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做到了正确流利。

3.齐读。

4.(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宋朝大诗人苏轼这样评价王维。

课件出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一苏轼5.请同学们听老师读。

想一想,在这幅送别图中都有哪些景物??请拿起笔,在诗句中圈一圈。

6.范读第一、二行诗,读着读着,你从诗中看出了哪些景物?一一朝雨、轻尘、客舍、柳一个词就是一处景。

①“朝雨”:猜一猜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这是一场蒙蒙细雨,我从“浥”字读出来的,浥:打湿。

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打湿尘土。

师:借助注释,联系诗句来想一想,是一种理解古诗的方法。

②创设情境想象:细雨过后,街道变得……师:细雨过后,街道变得……生:湿润了生:空气变得清新了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更绿了师:雨后的柳树是那样鲜亮、耀眼。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目标: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案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一)解诗题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

)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

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所以称他“王右丞”,他描写的自然山水诗歌和孟浩然创作的一样出色,所以他俩并称为“王孟”。

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一背)】(三)读诗文1.师:这对好友之间的送别场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轻轻打开书本,赶快去读一读古诗。

提示:A 至少读三遍,读准诗句; B 找出诗中所有的地名。

2.生自由读,指名3-4人朗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教学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远行者的关切之情。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送元二使安西》。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景象,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关切之情。

4. 解析: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送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板书设计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诗歌的表现手法。

4. 学生的创作和分享。

作业设计1. 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3.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歌,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和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