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规定

合集下载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1. 引言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用于监控、控制和改善过程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的方法。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制定SPC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SPC管理规定进行详细探讨。

2. 目的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所有涉及到SPC的相关活动和过程都能够得到正确实施和管理。

其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大程度地减少过程中的变异性;-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提供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措施的依据。

3. 范围SPC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到生产、质量控制和过程改进的部门和人员。

所有员工都应接受SPC培训,了解SP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4. 责任和职权- 由质量部负责制定和修订SPC管理规定,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生产部门负责根据SPC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并监控过程的稳定性;- 质量控制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SPC数据,及时发现过程异常,并提出改进建议;- 所有员工负责按照SPC管理规定执行相关操作和记录。

5. 数据收集和分析- 所有生产过程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关键参数和重要指标;- 数据应准确无误地记录于SPC控制图和相关记录表中;- 质量控制人员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所有SPC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汇报。

6. 控制图的维护和使用- 所有控制图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绘制和更新,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读性;- 控制图上的控制限和规格限必须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并及时更新;- 所有人员都应对控制图有清晰的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控制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果控制图中出现超出限制线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7. 持续改进- 基于SPC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定期召开改进会议,讨论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所有员工应积极参与改进活动,并将改善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给团队成员;- SPC管理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组织的变化和发展。

SPC控制管理规定

SPC控制管理规定

一.目的通过SPC,识别过程变差,针对异常寻找原因,并对原因采取措施,消除原因,减少过程变差。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配料工序粘度、涂布工序面密度、辊压工序极片厚度、分切工序毛刺等的SPC控制等。

三.职责A.品质部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输入以及异常时的反馈和改善措施的跟进。

B.研发部负责异常时提供技术支持(异常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C.工程部负责设备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D.生产部负责数据的提供,异常时产品的区分和改善措施的执行。

四.工作程序A. 本公司统计过程控制采用的方法:1.配料工序粘度采用计量型(IM-R)控制图。

2.涂布工序面密度、辊压工序极片厚度、分切工序毛刺长度采用计量型(X-R)控制图。

B.收集数据1.配料工序浆料粘度、涂布工序面密度数据由生产员工使用粘度测试仪、电子秤进行测量,品质部IPQC进行记录并录入SPC软件中。

2.辊压工序极片厚度数据由品质部IPQC使用千分尺进行测量并录入SPC软件中。

3.分切工序毛刺数据由品质部IPQC使用后显微镜进行测量并录入SPC软件中。

C. 数据的录入将产品批次、产品型号、控制特性、控制图类型、班次等数据录入控制图软件,软件将自动生成控制界限及Xbar与R 图。

D.控制图解读规则一:有点超出控制界限内;规则二:连续9点在控制中心线之同一侧;规则三:连续7点持续上升或下降;规则四:连续14交替上升或下降;规则五:连续3点有2点接近控制限;规则六:连续15点在控制中心线下两侧一个σ区内;规则七:连续8点在控制中心两侧但无点在一个σ区内;以上解读规则如有出现,则表示制程出现异常。

根据管制图的判异原则,IPQC在绘点时发现有异常时,立即反馈研发现场工程师、品质工程师、生产组长/主管前来现场处理。

E.原因分析及改善相关责任人员在收到异常信息后,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必要时,必要时组织研发、生产、品质、工程一起进行分析。

找到不良原因后,针对原因提出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前言为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制定了SPC管理规定。

SPC是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通过使用统计方法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所设计的要求。

目的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缺陷率。

通过SPC管理规定,公司可以预测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及时检测并解决生产设备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范围SPC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与客户有直接关系的产品生产过程。

该规定涵盖的所有步骤包括但不限于:采购、设计、开发、生产、测试、验收、交付及售后服务。

SPC的实施流程以下是SPC的实施流程:第一步:确定SPC的应用范围SPC的应用范围应该明确定义,选择具体的工序和参数,以确保统计结果具有代表性。

第二步:确定采集数据的时间和方式在SPC实施过程中,数据采集时间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数据采集不准确或不完整,则无法进行有效的SPC分析和控制。

因此,必须制定准确、明确、可靠的数据采集计划和方法。

第三步:采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应被录入到SPC数据表中,以便分析和图形化展示。

SPC应用的主要可视化工具是控制图(Control Charts)。

控制图可以根据数据变异性(如方差、标准偏差等)进行分类,以检测工艺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第四步:制定纠正措施如果控制图中数据出现偏离控制界限的情况,应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以便重新控制并稳定工艺。

第五步:持续优化通过SPC的周期性应用,可以不断地对产品及工艺进行持续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防止SPC错误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可用于防范SPC错误的方法:•在数据采集前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熟悉所需数据及如何采集。

•确定正确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

•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所有数据都被正确地收集并记录在SPC数据表中。

•对SPC检测方法进行持续监控和纠正。

SPC八大法则判读

SPC八大法则判读

SPC八大法则判读SPC八大法则是指中国最高人民法院(Supreme People's Court)制定的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

这些法则是根据中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旨在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刑事审判。

以下是对SPC八大法则的详细解读。

1.法律为本、公正裁判法律为本是指刑事审判工作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司法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公正裁判意味着刑事案件的审判必须公正、客观、中立,并根据具体案情做出正确判断和合理裁决。

2.依法独立、权责统一依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审判过程中独立行使审判权,并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

权责统一意味着司法机关既拥有依法审判的权力,也承担着依法审判的责任。

3.重证据、证据裁判重证据是指刑事案件的审判应以证据为依据,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判断。

证据裁判意味着刑事案件的审判应该基于对证据的核实和评估,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罪责与保护相统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指在刑事审判中,应该兼顾惩罚犯罪行为和教育犯罪分子的目的,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又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罪责与保护相统一意味着刑事审判应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追求真相、重在公正追求真相是指刑事案件的审判应该以查清事实为目标,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重在公正意味着刑事案件的审判应该坚持公正、客观、中立的原则,确保对被告人和证人的权益保护和尊重。

6.严格适用法律、宽严相济严格适用法律是指在刑事审判中,应该根据具体案情严格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宽严相济意味着在刑事案件的刑罚量刑中,应该根据罪行的性质、情节以及犯罪分子的社会危险程度等因素,实行宽严相济的原则。

7.看清底线、守住底线看清底线是指在刑事审判中要明确法律规定的底线,防止触碰法律底线。

守住底线意味着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要坚持法律的底线,保障司法决策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8.严厉打击犯罪、依法保护人权严厉打击犯罪是指刑事审判应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日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表1实施统计过程(SPC)控制,合理使用控制图,识别和消除过程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稳定;考虑预测将来的测量值,以验证过程持续运行的稳定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管理。

3职责3.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SPC的总体管理,在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SPC(控制图)的应用场合和要求。

3.2质量部负责按控制计划要求实施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并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4定义无5管理内容5.1控制图的应用时机5.1.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时,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提出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并在产品和过程设计确认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5.1.2批量生产后,根据控制计划中的控制图应用要求,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5. 1.3其他:如顾客要求;质量改进需要时。

5.2控制图的类别5.2.1按数据类型分6.2.2按用途分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统计稳态);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技术稳态)。

2)控制用控制图为了持续控制,延长控制限,实现统计过程控制。

5.3控制图使用步骤5. 3.1第一阶段:分析用控制图1)确定控制对象(包括过程和特性),选择控制图。

2)建立抽样计划a.确定合理子组:连续取样形成的子组,使过程改变的机会最小并且子组内的变差也最小。

b.确定子组容量①均值极差图(元-R),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

②均值标准差图(元-S),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③单值移动极差图(X-MR),子组容量为1个。

④计数型控制图:为方便控制图的后续控制应用,对P图、U图每次样本数量一致。

c.确定子组个数:初期收集数据时应大于25组(其中元-R图和元-S图,子组内需包含至少IOO个数据),以避免数据异常时补充数据。

d.确定子组频率:通常按时间顺序来取子组,以探测过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3)收集数据:a.按确定的抽样计划,收集数据,并记入控制图对应栏中。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质量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过程稳定性、持续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有关SPC的流程和活动,并旨在确保有效的SPC 实施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1. SPC: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通过对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确保过程处于预期状态,并可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的质量管理方法。

2. 过程能力指数: 衡量一个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统计指标,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数有Cp、Cpk、Pp和Ppk。

3. 控制图: 用于展示过程数据变化和异常情况的统计图表,常见的控制图有x-bar和R图、x-bar和s图、P图和C图等。

4. 规格限制: 产品或过程所需满足的上下限要求。

5. 样本: 从过程中随机选取的一组数据用于分析和判断过程状态。

三、SPC实施要求1. 测量与数据收集要求(1) 所有关键过程的测量点和方法应当明确定义,测量设备的校准要求和频率应合理设定并执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按照规定的采样计划和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 控制限规定(1) 确定过程的规格限制,并根据规格限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确保过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确定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中心线应设定为过程的目标值或历史的中心值,控制限应根据过程稳定性和能力指数来确定。

3. 控制图使用规定(1) 选择适当的控制图类型和参数,如x-bar和R图适用于连续数据,P图和C图适用于计数数据。

(2) 根据采样计划,及时绘制控制图,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判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异常处理要求(1) 当控制图中的点超出控制限时,表示过程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一旦异常原因排除,应及时对过程进行重新检验,并重新绘制控制图,确认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方可继续生产。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概述本文旨在规范和管理各个部门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活动,确保产品和流程的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改进。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

二、SPC的定义与目的SPC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对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实现产品和流程的持续稳定和改进。

SPC的目的在于:1. 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2. 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降低产品变异度,提高一致性和稳定性;3.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改进产品和过程的潜在机会,推动持续改善。

三、SPC的责任与权限1. 高层管理人员应确立SPC的重要性,并为SPC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 管理人员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SPC活动,确保相关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3. 专业人员负责SPC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并向管理人员提供SPC活动的报告和建议;4. 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参与SPC活动,推动SPC的落实和执行。

四、SPC活动的步骤1. 选择控制参数:根据产品和流程特性,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参数;2. 定义规格:制定明确的规格标准,包括上限、下限和目标值;3. 收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记录;4. 统计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如均值、方差、极差等;5. 制作控制图: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变异;6. 监控过程:根据控制图的变化情况,识别特殊原因和正常变异,及时采取措施;7. 持续改进:通过控制图的变化趋势和数据分析结果,找出改进机会,推动流程的持续改善。

五、SPC数据的记录与报告1. 所有的SPC数据必须进行有效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2. 数据的记录应包括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地点、采集方法等详细信息;3. 专业人员应及时整理数据,制作相应的SPC报告,并向相关人员提供解读和建议;4. SPC报告应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包括控制图、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和改进措施等。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公司制定了如下管理规定:一、概述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减少过程变异,并提高生产效率。

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到SPC的生产过程。

二、责任和权限1. 生产经理负责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并组织培训以提高员工的SPC意识。

2. 生产部门负责每日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质量部门负责对SPC的监督和审核,并提供技术支持。

4. 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SPC管理规定,并积极参与SPC相关的培训和改进活动。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1. 要求每个生产过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收集点,并设立相应的数据记录表。

2. 数据收集应准确、及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

3. 数据记录表应加盖日期和责任人的签字确认。

四、数据分析和控制1. 每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过程的中心线和控制限。

2. 利用控制图和趋势分析等工具,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对于超过控制限的数据,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关的处理过程。

五、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SPC培训,提高员工的SPC知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SPC相关的改进活动,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改进方法。

3. 分析和总结SPC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持续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

六、术语和定义1. 过程能力指标(Cpk):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

2. 控制界限:用于标识正常过程变异范围的上下限,超出界限即为异常情况。

3. 控制图:用于显示过程数据变异情况的图表,包括Xbar图、R图等。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SPC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罚。

2. 同时,违规行为将作为改进活动的主要课题之一,以避免类似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公司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异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管理规定是企业内部制定的一套用于统计质量控制的规定和流程,它旨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SPC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并解释它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概述SPC管理规定是指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原理和方法,制定的一套质量控制规定。

它包括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异常处理等环节,旨在实现质量问题的预测、预警和纠正,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能力。

二、SPC管理规定的要求1. 数据采集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集关键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的要求包括:指定数据采集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确定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明确数据的格式和存储要求等。

2. 数据分析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生产过程的变化趋势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的要求包括:制定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指标;确定数据分析的频率和方式;建立数据分析的时间节点和参考标准等。

3. 异常处理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异常处理的要求包括:制定异常情况的判定标准;明确异常情况的上报和通知流程;确保异常情况的追溯和整改等。

4. 持续改进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持续改进的要求包括:设立改进目标和计划;推动改进措施的实施;定期评估改进效果和反馈等。

三、SPC管理规定的应用1. 提高质量控制能力SPC管理规定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

它不仅能够检测产品质量问题,还能够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 优化生产过程SPC管理规定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通过建立稳定的数据和统计指标,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各项生产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通过统计手段对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制定SPC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SPC管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和范围SPC管理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产品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和包装等环节。

二、基本原则1. 数据收集: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变异和异常情况。

2. 过程监控:通过控制图、检验表等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

3. 过程改进: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持续改进生产过程,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合格率。

4.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SPC管理,提高员工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方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应按照规定的采集频率进行测量和记录,可以使用检验表、抽样检验等方式。

采集的数据应准确、完整,并通过电子数据系统进行存档。

2.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运用直方图、控制图、箱线图等工具,以识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因素引起的变异。

3. 异常处理: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质量工具如五为分析法、鱼骨图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过程监控1. 控制图的绘制: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统计指标,绘制相应的控制图。

可以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和质量目标确定控制上限和下限,及时发现过程的异常情况。

2. 控制图的分析:对控制图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判定规则和趋势分析。

当异常情况超出控制限时,应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管理措施:对于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的生产过程,应及时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过程稳定性。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旨在确保公司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

二、术语和定义1. SPC(统计过程控制):运用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方法。

2. 过程指标:对生产过程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如尺寸、温度、湿度等。

3. 接触界限:在统计过程控制中,指触发采取纠正措施的阈值。

三、SPC管理流程1. 确定关键过程指标(KPIs):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确定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指标。

2. 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统计要求,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按照采样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参数的计算。

4. 制定控制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符合统计要求的控制图,包括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等,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

5. 过程监控:根据设定的控制界限,对控制图上的数据进行监控。

一旦数据超出控制界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6. 纠正措施和改进:当过程监控中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异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并及时调整控制图中的界限和参数,以改进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团队和职责1. 质量经理:负责制定SPC管理规定,监督和推动SPC管理流程的实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

2. 生产运营经理:负责监督生产过程的SPC实施情况,并协助质量经理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

3. 生产主管:负责协调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图的制定与监控,及时掌握过程状态。

4. 质量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控制图的制定。

参与异常情况的分析和改进工作。

5. 生产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协助相关人员进行SPC管理流程的实施。

五、培训和沟通1. SPC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公司应定期开展SPC培训,包括基本统计知识、数据采集和分析技巧等。

SPC管理制度国标

SPC管理制度国标

SPC管理制度国标一、总则为规范企业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本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生产制造的企业。

三、管理要求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企业应注重员工的SPC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企业应定期进行SPC管理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四、SPC管理体系的建立1.企业应建立SPC管理文件,包括SPC管理手册、SPC培训教材、SPC操作规程等。

2.企业应确定SPC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SPC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工作程序,包括SPC数据采集、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流程。

五、SPC管理的要求1.企业应建立SPC数据采集的标准,确定数据采集方法和频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企业应建立SPC数据分析的标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企业应建立SPC数据记录和归档的标准,保留SPC数据记录至少5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六、SPC管理的考核与改进1.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考核制度,对SPC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2.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改进机制,及时处理SPC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七、SPC管理的监督与审查1.企业应定期进行SPC管理的监督和审查,包括SPC数据的抽样检查、SPC管理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等。

2.企业应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SPC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SPC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八、附则1.本制度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之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全部废止。

3.本制度解释权归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即为SPC管理制度国标,企业应严格遵守执行,如有违反,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SPC计算公式跟判定准则

SPC计算公式跟判定准则

SPC计算公式跟判定准则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用统计学方法来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的方法。

它基于对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该过程是否稳定,并且是否产生了超出规定范围的偏差。

SPC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SPC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过程的中心线(Center Line,CL)和过程的控制限(Control Limits,CLs)。

中心线代表过程的平均水平,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

控制限则是在中心线周围设定的上下限,用于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之中。

1.过程平均值计算公式:过程平均值(X̄)= (x1 + x2 + x3 + ... + xn) / n其中,x1、x2、x3...xn表示各个样本数据的值,n表示样本的数量。

2.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样本标准差(S)= sqrt(((x1 - X̄)^2 + (x2 - X̄)^2 + (x3 -X̄)^2 + ... + (xn - X̄)^2) / (n-1))其中,sqrt表示平方根。

判定准则:SPC的判定准则主要是基于正态分布的特性,对数据进行判断和控制。

常见的判定准则包括:1.样本数据是否处于过程控制限内:如果样本数据的值都处于过程的控制限范围内,表示过程处于统计控制之中。

2.过程是否稳定:通过监控过程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化,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如果均值和标准差变化较小,则表示过程稳定。

3.是否存在特殊因素:当样本数据出现连续的、显著的趋势变化或者超出控制限,可能表示过程受到了特殊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改进。

4.是否存在异常点:如果样本数据中存在偏离正态分布的异常值,可能表示过程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总结:SPC通过计算和分析过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之中,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旨在通过统计分析过程数据,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以下是SPC管理的规定。

一、管理责任1. 企业领导应明确SPC的重要性,并制定和传达SPC的目标和方针。

2. 指定SPC专门负责人,负责SPC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3. 确保员工接受SPC培训,并在工作中应用SPC技术。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1. 确定关键过程和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2. 定期收集并记录过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过程稳定性、过程能力等方面,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三、过程控制与监督1. 建立过程稳定性控制和过程能力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2. 制定并执行SPC控制图规范,监控关键指标的过程变化。

3.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过程处于正常状态。

四、持续改进1. 建立SPC改进团队,定期评估SPC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基于SPC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的机会和方向。

3. 针对改进机会,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执行情况,确保改进的实施和效果。

五、培训和沟通1. 组织SPC培训,提高员工对SPC方法和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六、文档控制1. 确保SPC相关文件的编写、发布和控制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定期对SPC文件进行复审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七、自查与审核1. 定期进行自查,检查SPC的实施情况和达到的效果。

2. 进行内部审核,评估SPC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3. 针对审核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SPC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企业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应加强对SPC的重视和培训,并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机制,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1.目的建立统计过程(SPC)体系,明确各管控工序SPC数据采集频率、样本、格式和责任人,并规范其职责,持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制程关键、重要特性进行识别、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3.定义3.2SPC项目小组:由品质、工艺、设备、生产组成,对SPC项目推行、监控、审核的团队。

4.职责4.1各部职责:4.1.1工艺部(1)工艺技术员:依据工序作业指导书要求,完成项目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录入在SPC报表,并初步对数据进行自检,确认有无异常。

(2)工艺工程师:SPC报表数据进行确认,并将对应的SPC报表发给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提供SPC工艺窗口(如:规格值的修订),对统计过程中的异常进行分析和改善。

4.1.2品管部(1)IPQA监造:依据作业指导要求,完成项目测试并将测试数据记录key入电子档报表,并将确认OK的SPC报表以邮件形式发给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品质主管及对应的车间团队人员,必要时开出品质异常单,邮件通知到对应人员。

(2)品质主管:监督车间SPC管控执行情况并进行审核,对制程拉力SPC电子档报表数据进行确认,发现异常,组织对应车间团队进行排查异常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并追踪对策的落实。

(3)实验室测试员:依据各工序作业指导要求,定时定量的对产品进行抽样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录入SPC电子档报表,并对数据进行自检,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主管及对应的车间团队人员,每日负责将对应的SPC报表邮件发送至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

(4)各基地的品质SPC工程师:对本基地的SPC数据做最终的确认,并将对应的SPC数据每日上传至云盘,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对应的车间团队排查,并追踪其改善效果,定期更新控制线规格,组织召开SPC阶段性总结会议。

4.1.1 设备部:对统计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异常进行分析和改善。

4.1.2 生产部:(1)操作员:依据工序作业指导要求,定时定量的记录数据并完成SPC纸档报表,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班长;(2)生产班长:对记录表数据进行确认,对操作员方法进行判定(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异常及时反馈上级领导及工艺工程师,将SPC数据及时录入电子档。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1.目的公司为了在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的各个阶段充分利用统计图表分析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关键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和改善,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关键过程的统计分析。

3.工作职责技术工艺科负责确定需要控制的关键过程、关键特性。

质量管理科负责选择统计方法,初始过程能力分析,监督批量生产SPC系统的实施过程。

各生产车间负责应用规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实施质量分析。

并对SPC系统的数据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存盘、备份。

4.名词解释4.1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4.2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说明:关键特性是一种属性,其变差对产品装配、成型、功能、性能、服役寿命或可制造性有重大影响,要采取特定措施来控制变差。

)4.3 Cpk过程能力指数,表示某特定过程固有变异的指标,仅适用于稳定过程,且数据呈正态分配时,在Cpk值的统计处理公式中,标准偏差σ可用R-/d2来近似估计。

4.4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称管理图,它是用来区分过程中性能特性值的波动,是由系统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还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正常波动的一种工具。

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控制图的作用:一、可以用来诊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即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二、可以用来确定生产过程何时需要加以调整,何时应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状态;三、可以用来确定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5.SPC系统的实施5.1 SPC系统应用的两种形式:①分析作用:用收集的数据绘制控制图,用来分析和寻找过程稳态。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SPC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SPC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SPC是一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数据,以便进行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和预警的工具。

第四条 SPC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及时、全面的原则。

第五条 SPC管理应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第六条 SPC管理应注重预防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

第七条本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 SPC管理流程第一节数据收集第八条 SPC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案,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过程数据。

第九条数据收集应记录时间、产品/过程特性、样本数、样本值等信息,并进行标识。

第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根据数据采集结果,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及时处理异常数据。

第二节数据分析第十一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判断。

第十二条数据分析包括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问题原因分析等。

第十三条对于过程能力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指标和方法,评估过程是否稳定,能否满足要求。

第十四条对于异常检测,质量管理人员应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对于问题原因分析,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找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节控制措施第十六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

第十七条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艺参数、改善设备、加强培训等。

第十八条控制措施应制定明确的责任人,并监督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四节培训和持续改进第二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SPC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SPC工具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SPC能力。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 管理规定一、引言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来监控和评估生产过程的工具。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SPC 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生产效率。

为了有效地实施 SPC 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二、SPC 管理的目标和范围(一)目标通过应用 SPC 方法,实现以下目标:1、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减少过程变异,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预测过程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4、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生产过程的部门和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等。

三、SPC 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一)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各部门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过程的特点,确定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 to Quality Characteristics,CTQ)。

这些 CTQ 应能够直接反映产品或过程的质量水平。

(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针对确定的 CTQ,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包括收集的频率、样本数量、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等。

(三)数据记录数据收集人员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工具,如实、准确地记录数据。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测量值、测量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等相关信息。

四、SPC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一)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如均值极差控制图(XR 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 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 控制图)等。

(二)计算控制限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控制图的控制限。

控制限应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绘制控制图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在控制图上,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四)分析控制图1、检查数据点是否超出控制限。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即变坏),这种增大可以发生在某个时间点上,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测量系统变化(例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

有一点位于控制限之下(对于样本容量大于等于7的情况),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几种:控制限或描点错误;分布的宽度变小(即变好)测量系统已改变(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b、链—有下列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无规律的(例如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个要素变化(例如,使用新的不是很一致的原材料),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需要纠正;测量系统改变(例如,新的检验员或量具)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输出值分布宽度减小,这常常是一个好状态,应研究以便推广应用和改进过程;测量系统改变,这样会遮掩过程真实性能的变化。

注:当子组数(n)变得更小(5或更小)时,低于R的链的可能性增加,则8点或更多点组成的链才能表明过程变差减少。

c、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各点与R的距离:一般地,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三分之一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三分之二的区域。

如果显著多于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25个子组,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三分之一的区域),则应对于下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或描错;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例如,从几组轴中,每组抽一根,测取数据);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或均值相差甚远的几个子组被更改或剔除)。

如果显著少于2/3以下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的区域(对于25个子组,如果有40%或少于40%的点落在中间三分之一的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两种进行调查: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过程或抽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从两个或多个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例如:输入材料批次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 版 页 文件名称: 4.3 过程解析 4.3.1 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 出现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 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SPC 规定 次: 次: A/0 第 3 页 共 10 页 2013/8/1
4.5.2.1 过程在控制状态 a) 没有出现超出控制界限外。 b) 点的出现没有特别的排法。 c) 连续 25 点以上出现控制界限内。 d) 连续 35 点中,出现控制界限外点不超过 1 点时。
e) 连续 100 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不超过 2 点时。
4.5.2.2 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a) 点在中心线之单侧连续出现 7 点以上。 b) 连续 11 点中至少有 10 点在中心线单侧。 c) 连续 14 点中至少有 12 点在中心线单侧。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 页 次: 次:
**/QW-5-JS A/0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3/8/1
文件名称: 1. 目 的
SPC 规定
发行日期: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 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 范 围 2.1 本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 指定供应商应用 SPC 以提高质量水平。 3. 术 语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 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 工作程序 4.1 使用时机 4.1.1 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 过程控制中使用
发行日期:
(N>=6 时 D3=0 所以 LCL+0) f) A2D3D4 之系数值 样本数 N 2 3 4 5 6 A2 1.88 1.02 0.73 0.58 0.48 D3 3.27 2.58 2.28 2.12 2.00 D4 0 0 0 0 0
g) 绘制控制图时 X 及 R 分别依Hale Waihona Puke 点入控制图内 4.5.2 控制图之研究
° ° ° ° °
文件编号: 版 页 文件名称: SPC 规定 次: 次: A/0 第 4 页 共 10 页 2013/8/1
发行日期:
若本公司过程利用统计法中控制图显示是在控制状态则可直接跳入本公司 Step7, 若 非控制状态则利用 5W1H 找出造成异常的原因,如: 4.4 控制项目 将 Step2 中造成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加以调查与掌握,设定要因的控制项目,亦 即掌握要因后,将不致于产生不良结果或不被预期的结果。 4.5 控制图制定要领及判断法 4.5.1 计量值控制图(X-R)控制图,取样方法: a) 依检查表内设计(定时或定量)取样 2-5 件为限,以样品相互之差距越小为 好。 b) c) d) 测定并记录。 计算每组之 X(平均值)及 R(全距) 测定组数,每日取样 2 组以上,以 24-30 组计算控制界限,每日取 1 组时, 以 50 组计算控制界限。 e) 计算 X=X 之总和/组数 X 控制图界限计算: 上控制界限 UCL X=X+2R UCL=X+A2R R=R 之总和/组数 机器设备造成的 操作人员造成的 时间因素造成的 操作方法造成的 检验方法造成的
d) 连续 17 点中至少有 14 点在中心线单侧。 )
文件编号: 版 页 文件名称: SPC 规定 e) 连续 20 点中至少有 16 点在中心线单侧。 f) 连续 7 点依次上升或下降时。 g) 连续 3 点中有 2 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h) 连续 7 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i) 连续 10 点中有 4 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j) 点出现周期性变动时。 4.6.2 控制图的整理与管理 4.6.1.1 为了解控制图全月或全年的情形,生产部需将所有控制图整理成报表,向部 长提出报告,部长审查此份报告,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4.6.1.2 原因分析对策 a) 控制图能否发挥效果视超限时反应问题及有效的采取对策, 故有点超过限时 现场人员应立即调查原因所在,此所谓现场包括操作人员、部门主管。部门 主管为现场最高领导。 b) 如现场不能解决问题时,则应提供生产会议研究讨论,组成专案小组负责解 决或指定专责部门处理。 4.6.1.3 质量部门对控制图的责任: 质量部门应作出正确的控制图,超限时通知现场 主要责任如下: a) 根据控制方案项目、控制图表准备控制图。 b) 根据控制方案的样本及抽样间隔,在过程抽取样本并测定。 c) 绘制解析用控制图,并计算过程能力,并决定控制界限。 d) 绘制控制图,抽样测定后应立即点入控制图。 e) 控制图点绘入后应校对计算,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f) 发现超过界限时应立即口头通知现场主管及报告质量部主管。 g) 质量部主管负责全部质量作业和监督,随时核查质量人员作业的正确性向 部长提出质量报告。 次: 次: A/0 第 6 页 共 10 页 2013/8/1

文:

核:

准:
文件编号:
8
文件名称: 4.2 SPC 规定
版 页
次: 次:
A/0 第 2 页 共 10 页 2013/8/1
发行日期:
统计控制流程 1.先期质量策划与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2.
过程解析
3.
控制项目
4.
标准化
5.
控制图应用
6.
过程解析
7. 8. 9.
过程能力研究 Cp,Ca Cp>1 控制图判断 过程控制
LCL=X-A2R 平均值 CL 下控制界限 LCL X=X X=X-A2R
文件编号 版 页 文件名称: SPC 规定 R 控制图界限计算: 上控制界限 UCL R=D4R LCL=D3R 平均值 CL 下控制界限 LCL R=R R=D3R UCL=D4R 次: 次: A/0 第 5 页 共 10 页 2013/8/1
4.2.1 先期质量策划 4.2.1.1 本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 中心厂指示 PPK 值事项(S.C) 4.2.2 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上升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现象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本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
发行日期: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 因此要作过程分析, 利用 5W1H 方法, 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本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4.3.2 过程的两种状态 a. 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b.
非控制状态 过程变动,无法预测,无法控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