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pptx

合集下载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分析PPT课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分析PPT课件

不能对采场上覆岩层的结构状态作出更全面的描述。
18.01.2021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1系
18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2)“预生裂隙梁”假说低应力区 高应力区 假塑性变形区
12
3



σ1
σ3
σ3
σ1
优点:煤层超前破坏以及临近采场的部分岩层出露前可能预先产生 裂隙这一点,已经为实践所证实。
②假说没有正确的揭示采场支架与围岩间的力学关系, 无法解释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往往与支架本身力学特性有 关的现象。
18.01.2021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1系
16
绪论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1.3.2掩护“梁”假说 ①采场是在一系列“梁”的掩护之下。这些梁在冒落前能将
人数所占比重超过30%以上,每年顶板事故影响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
达到3000万t至4000万t的巨大数字。
40%
60%
35%
50%
30%
40%
瓦斯 25%
30% 20%
顶板 20%

15%
运输
10%
其它 10% 5%
瓦斯 顶板 水 运输 其它
0% 2004
2005
0% 2004
2005
图1.1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比例
关键层定义:在采场上覆岩层中存在多个岩层时,对 岩体活动全部或局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
18.01.2021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1系
23
绪论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件

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越大,岩层自 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力 越大,矿山压力也越大

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方式对矿山压力的大小
和分布有直接影响。
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的选择和实施 对控制和调节矿山压力
有重要作用。
02
矿山压力的监测与检测
矿山压力监测方法
01
02
03
04
表面变形监测
通过测量地表位移、沉降等参 数,评估矿山压力状态。
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交叉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矿山压力 控制方法和技术。
绿色环保
在矿山压力控制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 开采。
04
矿山压力事故预防与处理
矿山压力事故类型与原因
冒顶片帮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由于矿山顶板失稳、煤帮侧壁不稳等原因 导致的事故。
由于地下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能 量导致的事故。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 预警潜在的事故隐患。
培训与演练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 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矿山压力事故处理方法
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 人员撤离,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医疗救治
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降低伤 亡率。
物理模拟法
利用相似材料或物理模型 进行矿山压力模拟,通过 观察和测量模型的压力变 化来指导实际控制。
经验法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 出矿山压力控制的方法和 技巧,通过实践不断优化 和完善。
矿山压力控制技术应用
采煤工作面
在采煤工作面中,通过合理布置采煤机、支架等设备,控制采煤高 度和推进速度,以减小矿山压力对工作面的影响。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一.名词解释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充填开采:就是用充填材料来充填已采空间,借以支撑围岩,防止或减少围岩垮落和变形的顶板管理技术,采用此方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称为充填开采。

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

锚固力:锚杆对围岩所产生的约束力称为锚固力。

根据约束方式分为:托锚力,黏锚力,切向锚固力;根据锚固阶段分为:初锚力,工作锚固力,残余锚固力。

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作为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采时的回风平巷称为沿空留巷。

沿空掘巷:在上一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废弃后,待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后,沿被废弃的巷道边缘,掘进下一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称为沿空掘巷。

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强度极限,聚积在采掘工程周围煤岩体之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充分开采: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随采空区尺寸增大而增大的开采状态称为充分采动。

二.简答题1.原岩应力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场规律特点:(☆)答:天然存在于原岩内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其规律特点:(1)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2)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3)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2.构造应力场的特点:答: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

其特点:(1)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

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pptx

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一章).pptx
矿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但实际的采矿活 动还要早很多。
春秋至南北朝(公元前770年至前200年), 采矿技术已有全面发展。
随着采矿规模日益扩大,经常出现矿井内顶 板冒落,巷道堵塞或地表塌陷,迫使人们重视和 研究矿压问题。
1.2.2 建立矿压早期假说阶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是矿压研究的第二 个阶段。利用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解释实践中出 现的一些矿压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矿压假 说,具有代表性的是“压力拱假说”,即认为巷 道上方能形成自然平衡拱及有关分析计算。同时 提出了以岩石坚固性系数f(普氏系数)作为定量 指标的岩石分类方法,曾获得广泛应用至今。
在这个阶段中,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和支架 所受的岩石压力大小开始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在 研究岩层和地表移动等方面,进行了地面及井下 观测,研究到地表建筑物的损坏不仅由于地表下 沉,还由于水平移动的结果。
1.2.3 以连续介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将整个岩体作为连 续的,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来考虑,即用弹性理论 研究矿山压力问题,这一阶段的典型成果:(1) 用虎克定律推导出了自重作用下原岩应力的计算 公式;(2)用弹性理论解决了圆形巷道的应力分 布问题。
井筒与巷道
矿体
矿体
矿山压力:
严格的讲,矿山压力应包括地采和露采两部分内容, 但由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矿山压力通常指与地采有关的 内容,即概念如下。
矿山压力(i.e.矿压):这种由于在地下煤炭中进行 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 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显现:
下地 开下 采开

固砂海 体矿底 矿床砂 床露矿 露天开 天开采 开采 采
海海海海容热水盐饰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pptx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pptx

第二节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顶板岩层越坚硬,顶板压力分布越均匀,支承压力 的集中程度就比较小。例如,砂岩顶板,支承压力 的影响范围可达到工作面前方100m左右;泥质页岩 顶板,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不到30m~40m。若顶 板的裂隙发育,则支承压力比较集中,影响范围也 较小。
底板岩层坚硬,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但集中程度 小。
由于顶板预先下沉,可能产生裂隙,因而增加了工作面和工作面前方区 段平巷的压力。为了防止区段平巷的支架压坏,事先必须采取措施, 如增设抬棚、斜撑支架等。
工作面的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破坏,导致煤壁破碎片帮 成斜面;破碎范围与煤质硬度和支承压力大小有关,一般为1m~3m; 工作面前方煤壁内支承压力的峰值,向煤壁内转移,增压区(支承 压力区)斜向煤壁里面;减压区扩大;稳压区向煤壁里面转移。
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端的区段煤柱内,也由于采煤和掘进区 段平巷而形成支承压力,它的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前方的支承 压力基本相同。当采煤工作面推进较长距离后,区段煤柱内 的支承压力,可随顶板垮落而逐渐消失。
第二节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二)影响支承压力大小、分布的因素
支承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与顶板悬露的面积和时间、开采深度、采空区 充填程度、顶底板岩性、煤质软硬有关。
根据我国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把直接顶分为三类:
一类直接顶(不稳定)——回采时不及时支护,很易造成 局部冒顶,如页岩、煤皮、再生顶板等;
二类直接顶(中等稳定)——顶板虽有裂隙,但仍比较完 整,如砂质页岩;
三类直接顶(稳定)——顶板允许悬露较大面积而不垮落, 直接顶完整,如砂岩或坚硬的砂质页岩。
第一节 煤层围岩分类
基本顶(老顶)分类尚无统一规定,现根据基本顶 对工作面的压力(初次和周期来压)及初次来压的 步距,把老顶分为四类介绍如下: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关键层PPT课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关键层PPT课件
• 适合煤矿特点的充填采矿材料与工艺系统; •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法规。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第二节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一、关键层的概念
• 采场老顶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是针对
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压力控制而提出来的。
• 1996年,在采场老顶岩层“砌体梁”理论
基础上,钱鸣高院士及其课题组提出了岩 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 瓦斯抽放-------煤层气开采(抽采) •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
条件、涌水量、水害情况和防治水难易 程度,……类型。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煤矿绿色开采的特点之二
• 从开采的角度采取措施,从源头消除或 减少采矿对环境的破坏;而不是先破坏 后治理。因而,矸石的井上处理与土地 复垦是属于环境治理问题,而不属于绿 色开采问题。
岩层间将不会出现离层。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第三节 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一、岩层移动的有关概念
采动后岩层各点的移动 地表相邻两点的移动和变形
1.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
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
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称为充
分采动。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移动与变形 岩层移动会导致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
从而形成采场覆岩移动的“横三区”与“竖三 带”。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沿走向剖面,测点先向采空区方向移动, 然后又转向工作面推进方向移动,最后基本恢 复到原来位置。
图6-9 开采后上覆岩层沿走向方向 水平与垂直移动轨迹图 本科生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沿倾向剖面,测点基本上沿着与层面成垂 直的方向向下移动。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生产技术科
唐 猛
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老顶的初次来压
第三节
第四节
老顶的周期来压
顶板压力的估算
第五节
第六节
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
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回采工作面常见的矿山压力现象:
一、顶板下沉
一般指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常以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下沉量(S/L· M) 作为衡量顶板状态的一个指标。
图4-11 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压力
(1)直接顶载荷Q1
Q1=∑h· L1· γ
∑h-直接顶厚度; L1-悬顶距; γ-容重。 单位面积上载荷(支护强度):
q1=Q1/L
当L1=L,q= ∑h·γ
(2)老顶载荷Q2 采用直接顶载荷的倍数估算老顶的载荷。
p q1 q2 n h
但采深增大对采场矿压显现影响并不显著,只是煤 壁片帮现象将加剧。这是由于老顶岩层形成的“ 砌体梁 ” 大结构对采场支护“小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采深对 “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煤层倾角的影响
图4-23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移及其造成的后果
四、煤层倾角的影响
①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向下推进时(俯采工作面)
Q A+B-T · tg(ψ-θ)
对于冒落带岩层,T=0,P=QA+B,即支柱阻力能 承受控顶区全部岩层重量。
二、老顶的周期来压
老顶岩层的周期性破断而引起“砌体梁”结构 的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为采场周期 来压。 周期来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顶板下沉速度急剧 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普遍增加;有 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顶板台阶下沉、支柱折损, 甚至工作面冒顶事故。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之第三章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之第三章

L1
(a) 图3.10 传递岩梁的形成
(b)
P28
最大挠度和曲率 嵌固梁

max

L4
32 Em
2

max

L2
2 Em 2
简支梁

max
5L4 32 Em 2

max
3L2 2 Em2
通式表达

L4
32Em
2

L2
2Em 2
P29
两岩层在外载(上部岩重)作用下的运动组合分析
图3.12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
P37
周期性运动阶段 从岩层初次运动结束到工作面采完,顶板岩层按一定周期有规律 的断裂运动,称做周期性运动阶段(如图3.12(c)~(f))。
(c)
? h'
(e)
? h'
b1 L'
b2
c1
? hi
(d)
? hA
a1 LA = C1 L1
(f)
? hA
a2 c2
图3.12上覆岩层运动
C
An An-1 A3 A2 A1
H m 2 m1 m2
B
¦ 1 ¦ 3 ¦ 1
¦ 3
A
m
Lk L1 L2 L3 Ln-1 Ln
图3.9 上覆岩层运动情况 A-冒落带 B-裂隙带 C-缓沉带 P25
思考
相邻的两岩层是同时运动组成一个岩梁,还是分 开运动形成两个岩梁呢

回答
用两个岩层沉降中最大曲率和最大挠度判断。
m h
i
lo
li
(a)
(b)
(c)
(d) P4

七章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七章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015-5-2 32
7.1.4 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变形
(1)巷道围岩变形量的构成 巷道围岩变形量包括巷道顶板下沉量、 底板臌起量、巷帮移近量、深部围岩移近量以 及巷道剩余断面积等。 (2)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采准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经历采动造成的 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围岩变形会持续增长 和变化。以受到相邻区段回采影响的工作面回 风巷为例,围岩变形要经历五个阶段(图78)。 2015-5-2 33
前《苏联煤矿巷道合理布置保护和支护 规程》规定: D=(a1+a2)K1 a 1+a2—相互影响的巷道总宽度,m K1—巷道相互影响系数
表7-2
所布置巷道距地表深度 /m 30 <300 300~600 600~900 900~1200 >1200 3.5~2 4~2.5 4.5~3 5~3.5 5.5~4 沿走向巷道围岩强度/Mpa 60 2~1.6 2~1.8 2.5~2 3.5~3 4~3.5 90 1.5~1.3 1.7~1.5 21.7 2.5~2 3~2.3 >120 1.2~1 1.4~1.2 1.6~1.4 1.8~1.6 2~1.8 30 1.8 2.2 2.6 3 3.4
位于未经采动的煤体内巷道两侧均为煤体称为煤体煤体巷道图7920182642图79区段巷道布置方式示意图20182643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保护煤柱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采动影响已稳定后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采动稳定图79与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区段巷道同时掘出保护煤柱一侧的采面回采过程中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煤柱巷道正采动图720182644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采空区采空区一侧采动影响已经稳定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称为煤体无煤柱沿空掘进巷道图79如果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它有效方法将相邻区段巷道保留下来供本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使用的巷道称为煤体无煤柱沿空保留巷道图7920182645综上所述区段巷道的布置方式可简述为

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件 (一)

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件 (一)

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件 (一)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件是矿业工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课程。

它介绍了岩石力学、理论分析、地质灾害与防治、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与破坏及地震影响等知识点,帮助工程师了解矿山压力的本质和特点,并掌握围岩的控制技术。

矿山压力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因引起岩石体自重、地应力、水压等原因而发生的力学现象。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矿山产生矿压、冒顶等灾害,影响采矿效率和安全生产。

因此,要对矿山压力进行识别、分析与控制,以确保矿山的安全性。

围岩控制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掌控围岩变形和破坏的过程,使围岩稳定并减少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矿山开采要求、地质条件、岩体力学特性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围岩控制技术,在强化围岩的支撑、加强围岩与采场间的隔离和调节矿山应力分布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件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介绍岩石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弹性、破坏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

2. 地质灾害与防治:包括岩爆、煤与瓦斯、水灾等常见地质灾害的原因、机理和防治措施。

3.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介绍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技术,包括矿场开挖、采场开挖、边坡稳定性评价等相关内容。

4. 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与破坏:介绍地下工程中围岩变形和破坏的特点与判别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围岩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5. 地震影响:介绍地震对矿山的影响,包括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地下工程破坏等,并对防震减灾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讲解。

总之,在矿山开采中,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和提高开采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课程,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矿山开采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矿山安全开采的能力和素质。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件

RT RB
2 -- 恒阻支柱
1 -- 增阻支柱
R0
εΔh
0
2021/7/21
➢矿压与矿压显现的辩证关系
矿压的存在是绝对的,而显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压力显现强烈的部位不一定是压力高峰的位置。
图中所示,在A处顶板下沉量比B处大,但支承压力高峰却是在B处。
2021/7/21
Kmaγ x H
B
A
(a)
(3)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用强制放顶减小岩梁厚度,可减小运动步距(c值、 b 值)。采空区充 填减小岩梁运动空间,可使其运动不明显。
2021/7/21
2.3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初次运动阶段
从岩层由开切眼开始悬落,到对工作面有明显影响的一、二 个传递岩梁第一次断裂运动结束为止。
2021/7/21
C
B
1 2
A (b)
D
C
BA
(c)
2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2.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
(1)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
mi
h
li
lo
2021/7/21
(2)剪(切)断破坏的运动形式
岩层悬露后产生很小的弯曲变形,
悬露岩层端部开裂→在岩层中部未开
lo
裂(或开裂很少)的情况下,突发性
整体切断跨落。
c—岩梁的周期来压步距,m; a—岩梁的显著运动步距,m; b—岩梁的相对稳定步距,m。
一般情况下,周期来压步距为初次来压步距的0.5-0.25倍。
2021/7/21
各次周期来压步距并非都完全相等,而是呈一大一小的周期性变化。这个 变化将随来压次数的增加,差值愈来愈小。
采动后,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与支架受力等形式所表现 出来的矿山压力现象,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PPT课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PPT课件
直接顶跨落前,顶板完整性一般较好,支架载荷小,稳定性差, 初次跨落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顶板工作结构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梁式结构承载变形 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切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 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强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海姆公式: ( 1 静水压 ) 0.5
金尼克公式:1- (弹性侧压 理 0.2 论 -0.3 )
0.2 5 -0.4 3
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由构造运动引起。 分为:现代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 构造应力的特点:
1.构造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 2.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 3.构造应力具有方向性。 4.普遍存在于坚硬岩层中。
扎身煤海献青春 立足矿山采光明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第一讲:绪论
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
矿山压力: 采动 采场、巷、硐支护物 力
矿压显现: 力学现象
矿山压力控制: 减轻、调节、利用、改变的方法
矿山压力对煤矿开采的意义
• 生态环境保护 • 保证安全和正常生产 • 减少资源损失 • 改善开采技术 • 提高经济效益
直接顶的离层
1.离层原因
直接顶教软,易发生弯曲变形 未及时支护或支撑力不足
直接顶的初次跨落
初次跨落——直接顶第一次跨落(初次放顶) (标志:跨落高度大于1-1.5,长面大于1/2面长)
初次跨落距——第一次跨落时,直接顶的跨距。 直接顶跨落距受直接顶的强度、厚度、节理裂隙影响,是描述直
接顶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原岩应力
原岩体: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
板块边界受压 地幔热对流 地球内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l
Vnl V
100%
(4)总开孔隙率(孔隙率)n0: 即岩石试件内开型孔隙的 总体积(Vn0)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0
Vn0 V
100%
(5)闭孔隙率nc: 即岩石试件内闭型孔隙的体积(Vnc)占 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c
Vnc V
100%
2 、孔隙比(e)
所谓孔隙比是指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V V)与 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Vs)之比。
2、干密度(ρd)和干重度(γd )
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的液体全部被蒸发后单位体积 岩石的质量,相应的重度即为干重度。
d
Ws V
d d g
(g/cm3) (kN/m3)
式中:Ws——岩石试件烘干后的质量(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
3、饱和密度(ρ )和饱和重度(γw)
矿物:存在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结构: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结晶、胶结)
构造: 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
(节理、裂隙、孔隙、边界、缺陷)
矿物、结构、构造 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 。
2.岩石地质分类
岩浆岩:强度高、均质性好 沉积岩:强度不稳定,各向异性 变质岩:不稳定,与变质程度和岩性有关
3.沉积岩石的力学特性:
①不连续性;(物质不能充满空间,有孔隙存在) ②各向异性;(任一点的物理、力学性质沿不同方向均不相同) ③不均匀性;(由不同物质组成,各点物理力学性质都不相同) ④岩块单元的可移动性; ⑤地质因素影响特性(水、气、热、初应力)
一般提到岩石的孔隙率时系指岩石的总孔隙率。
(1)总孔隙率n: 即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VV)占试件 总体积(V)的百分比。
n VV 100% V
(2)大开孔隙率nb:即岩石试件内大开型孔隙的体积(Vnb) 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b
Vnb V
100%
(3)小开孔隙率nl:即岩石试件内小开型孔隙的体积(Vnl) 占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闭型孔隙:岩石中不与外界相通的孔隙。
开型孔隙:岩石中与外界相通的孔隙。包括大开型孔隙和 小开型孔隙。
在常温下水能进入大开型孔隙,而不能进入小开型孔隙。 只有在真空中或在150个大气压以上,水才能进入小开型孔 隙。
1、孔隙率
根据岩石孔隙类型不同,岩石的孔隙率分为: (1)总孔隙率n (2)大开孔隙率nb (3)小开孔隙率nl (4)总开孔隙率n0 (5)闭孔隙率nc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也是 岩石力学中研究最早、最完善的内容之一。
本章介绍:岩石的地质构成及分类;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测定; 岩石的破坏机理和强度理论; 岩体及其力学特征。
第一节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岩石: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自然物体。 (岩石 = 矿物颗粒 + 胶结物 + 孔隙 + 水)
Ws V
Vnb Ws
Ws Vnb1 d1
V W1
w
式中:W s为干燥岩石的重量;γd,γw分别为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2)岩石的饱水率(ω2)
岩石的饱水率指在高压(150个大气压)或真空
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ω2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即:
2
W2 Ws
100%
根据饱水率求得岩石的总开孔隙率n0:
V
岩石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相 应地,岩石的重度可分为天然重度、干重度和饱和重度。
1、天然密度(ρ)和天然重度(γ)
指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密度和重度。
W
V
g
(g/cm3) (kN /m3)
式中:W――天然状态下岩石试件的质量(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岩石吸水率(ω1):
是指岩石试件在标准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重量
Wω1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1
W 1 Ws
100%
岩石的吸水率的大小,取决于岩石所含孔隙、裂隙
的数量、大小、开闭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并且还与试验
条件(整体和碎块,浸水时间等)有关。
根据岩石的吸水率可求得岩石的大开孔隙率nb:
nb
Vnb V
n0
Vn0 V
Ws V
Vn0 Ws
d 2 w
式中:Ws为干燥岩石重量;γd,γw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3)岩石的饱水系数(Ks)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即
Ks
1 2
饱水系数反映了岩石中大开孔隙和小开孔隙的相对 含量。饱水系数越大,岩石中的大开孔隙越多,而小开 孔隙越少。
吸水性较大的岩石吸水后往往会产生膨胀,给井巷 支护造成很大压力。
(上述特性导致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实验测试为主)
空气
二、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岩石由固体,水,空气等三相组成。
固体
(一)密度(ρ)和重度(体积力γ):
单位体积的岩石的质量称为岩石的密度。单位体积的
岩石的重力称为岩石的重度。所谓单位体积就是包括孔隙
体积在内的体积。
W (g/cm3),γ=ρg(kN /m3)
饱和密度就是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密度。
w
Ww V
(g/cm3)
w wg
(kN /m3)
式中:WW——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质量 (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
(二)比重(相对密度)(Δ)
岩石的比重就是指岩石固体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 质量之比值。岩石固体体积,就是指不包括孔隙体积在 内的体积。岩石的比重可在实验室进行测定,其计算公 式为:
e VV V Vs n
Vs
Vs
1 n
(四)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遇水后会引起某些物理、化学和力学性 质的改变,岩石的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1、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其
吸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密 闭程度。岩石的吸水性指标有吸水率、饱水率和 饱水系数。
Ws Vs w
式中:Δ——岩石的比重; Ws——干燥岩石的质量(g); Vs——岩石固体体积(cm3);
ΔW — 40C时水的密重。
(三)岩石的孔隙性
孔隙: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总称。 孔隙度:指岩石的裂隙和孔隙发育程度,其衡量指标为 孔隙率(n)或孔隙比(e)。
闭型孔隙
孔隙
开型孔隙
大开型孔隙 小开型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