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3年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位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籍贯
16位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籍贯、院校等分析一、校友统计:北京大学4人:王选、黄昆、王忠诚、吴征镒清华大学4人:王永志、金怡濂、吴征镒、叶笃正交通交大2人:徐光宪、吴文俊中央大学2人:闵恩泽、刘东生浙江大学2人:谷超豪、叶笃正南开大学1人:刘东生哈工大1人:孙家栋同济大学1人:吴孟超山东农学院1人:李振声西南农学院1人:袁隆平其中吴征镒、叶笃正、刘东生三人分别列入两所大学。
二、籍贯统计:辽宁:孙家栋、刘东生、王永志山东:王忠诚、李振声浙江:谷超豪、徐光宪北京:黄昆、袁隆平上海:王选、吴文俊天津:叶笃正、金怡濂江西:吴征镒、袁隆平江苏:金怡濂、王选四川:闵恩泽福建:吴孟超其中金怡濂、王选、袁隆平分属两个省市。
三、院士分布: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中科院院士12人,工程院院士6人。
同时是两院院士的闵恩泽、王选。
当选院士时最年轻的是黄昆,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6岁。
其次吴文俊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8岁,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9岁。
当选院士时年龄最大的是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69岁),王忠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9岁)。
其他绝大多数当选时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
除去黄昆、吴文俊、吴征镒,其他13人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62岁。
全部16人的平均年龄57岁。
四、获奖时年龄:吴征镒(91岁)、叶笃正(89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吴孟超(83岁)、闵恩泽(83岁)、王忠诚(83岁)、谷超豪(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1岁)、孙家栋(80)、李振声(75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4岁)平均年龄80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
中国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每年评审一次,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至今,中国已有14位科学家获得这项奖金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科技大奖。
本刊按当届与往届顺序依次推出14位获奖科学家事迹简介。
王忠诚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
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
在此基础上,他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他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王忠诚创建并扩建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天坛医院,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
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成立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并任学院院长。
王忠诚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他仍然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为患者、为学生、为医学事业奋斗拼搏。
徐光宪1920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1.J-201-1-01 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2.J-210-1-01 大港油田陆上高成熟探区千米桥潜山大型凝析气藏成藏系统与勘探中国石油大港油 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永平、姚和清、孙振纯、杨池银、杨勇、祝文亮、肖景华、周建生、岳发辉、曹来 勇、何炳振、熊金良、周立宏、廖前进、李东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3.J-210-1-02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中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韶关岭南铅 锌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刘侦德、胡岳华、覃文庆、顾帼华、孙水裕、伍敬峰、戴晶 平、孙肇淑、徐竞、聂晓军、王毓华、吴伯增教育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4.J-213-1-01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南京化工大学欧阳平凯、 芮新生、胡永红、徐虹、王雪根、葛晓芳、朱建良、王正春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5.J-213-1-027 万吨/年环管法聚丙烯成套技术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 团公司工程建设部、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油化工总厂、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化总 厂、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化厂、中国石化集团济南炼油厂、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 物资装备公司、北京市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余学恒、陈伯华、张旭之、吴孝炽、苏洪、邱时平、于文 秀、应洪山、孙钢、孙曾珏、黄大洋、薛青利、李来生、张清波、许学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6. J-215-1-01 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铜陵有色金属 (集 团)公司张文海、郑耀明、王临江、周松林、郭奕全、宋修明、袁家誉、王忻江、任鸿国、梁海卫、唐尊 球、张源、邓淑华、周俊、章平江西省、安徽省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简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官网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
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1奖项历史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进行了首次评审,有34项成果获1956年度奖。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科技奖励体系基本完成。
196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
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其中包括“原子弹”、“氢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要成果。
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危害,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奖励了7657项科技成果,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
1999年5月23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
2001年2月19日,在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高校部分)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893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统计了所有完成单位。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二等奖36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764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7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访问次数:
599
【
字体:大中小】特等奖1项
一等奖9项
创新团队1个
二等奖83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每年颁发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以下
是一些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供参考:
一等奖:
1. 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5G技术创新及产
业化一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团队,获得了微小
卫星技术与应用一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团队,获得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一等奖。
二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超快激
光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3.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获得了数字地球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举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
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农业科技等。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在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公示和报道。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文俊袁隆平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文俊,男,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
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195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1979年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吴文俊院士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
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并已应用于国际上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
吴文俊院士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至今仍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第一线。
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站在数学领域的前沿,做出了原创性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 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吴文俊:著名的数学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自1975年开始,王选组织并且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
他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
同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刘东生: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空缺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
2000-2013科学技术奖名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2000年度获奖人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黄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2005年度获奖人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历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单(勘察设计行业)
勘察设计行业历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单
1984年9月 12 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于1984年由国务院设立,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他们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1986年、1994年停评外,其余每年均授予,奖项级别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2000年 吴文俊(1919— ,世界 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 , 杂交水稻之父)
吴文俊:著名的数学 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 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 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 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 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 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 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 行广泛引用。
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江 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 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 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 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 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 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 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 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 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 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 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 专著5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1929— ,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 家)
金怡濂:我国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 的著名专家,是我 国巨型计算机事业 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 刘东生(1917—2008 ,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 (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王永志:我国航 天技术专家,也是我 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 创者之一。同时,作 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他 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 技术的发展。
2010年史昌绪(1920-,著 名材料科学家),王振义 (1924-,内科血液学专家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作者:晚综
来源:《晚晴》2019年第02期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得益于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将他们的毕生心血,投入到国家各项科研事业当中。
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
自1999年设立以来,2004年度、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两次空缺,至今,共有31位科学家获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如下。
让我们一起致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2000年正式設立,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也进行了调整。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人调整为800万/人,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名单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名单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吴文俊院士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
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
黄昆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4年,黄昆获英国圣母玛利亚大学授予的“理论物理弗雷曼奖”,中美洲州立大学协会授予的“卓越的外国学者”称号。
王选,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
王选教授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200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金怡濂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作为技术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并组织科技人员共同刻苦攻关,予以实现,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近年科技成果
第C三H部A分PTER 3
近年中国科技成果
Award winning
紧盯国际发展前沿、聚焦国计民生关键 问题,我国一系列科技成果斩获重大创新 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 的中国印记。下面,让我们来一同回味令 人振奋的高光时刻。
1 造福世界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2019年9月24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举行的“兴安盟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现场测产验收评议会 ”上,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大面积试种耐盐碱水稻 测产的最终结果,成为袁隆平团队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送上的一份特别贺礼:实测亩产508.8公斤,超 过了袁隆平院士的“及格线”。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造福 全世界。
CH2A0P1T8ER年1 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刘永坦
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 刘永坦 哈工 大供图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 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 基人和引领者,40年来,这位著名雷达与 信号处理技术专家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 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2004年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第一次出现空缺。2015年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官网显示,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 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 。 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CH2A0P1T6ER年1 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著名物理学家 赵忠贤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孙自法 摄
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柏诺兹和缪勒关 于“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达35K 超 导性”(后获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的少数 几位学者之一,此外,他还发现系列50K 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者
•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叶笃正、 陶诗言、顾震潮等一起合作完 成“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3 篇论文均发表在国际著名气象 学杂志Tellus上,深受国际大气 科学界的重视。
•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 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现。从 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 高原气象学建立了起来。
• 叶笃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 《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书 ,该书被公认为国际上大
•
2000年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000998)”
于2000年12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
黄昆
国际著名的中国物 理学家、教育家、中国 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 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主要荣誉包括1955年中国科学 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今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
袁隆平
世界统一科学联合会讲师团教授,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院士,国际统
一易学联合会讲师团名誉教授袁隆
平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
誉为“当今中国非常著名的科学
家”、“当代神农氏”、“米神”
等。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 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 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世纪70年 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 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 归功于袁隆平。
(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 2005年 叶笃正(1916— ,世界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1922— ,
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9— ,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曾获奖: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 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 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 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 奖(1994) 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 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 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 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1]2006年4月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 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 尔科学奖。 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 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 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 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 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 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 席。 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 稻研究,尚未用于实践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选(1937年2月5日 -2006年2月13日)生于 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 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 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 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 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 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 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获得荣誉
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48届IMO奖等 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 200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第48届国际气象组 织奖(IMO)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风华正 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 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 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2011年12月20日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笃正(1916.02~2013.10.16),男, 汉族,又名叶平斋,安徽省安庆市宜秀 区大桥街道办事处叶祠社区人,生于天 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 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获得者, 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 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科 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原理事长、 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1943年研究生毕业于 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 位。
2011年 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 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 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 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 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2007年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闵恩泽,男,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24年 2月8日生于四川成都。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 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 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中国炼油催 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 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催 化剂之父”。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获“2007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 国科学家协会理事长,北京油化纵横能源研究院高级顾问。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
7
J-217-1-01
CC-2000 开放式、面向对 象的 EMS/DMS 支撑系统
生、赵君、吴杏平、孙超、曹连军、蒋建民、杨秋恒、 国家电力公 董春晖、王文、沈松林、李立新、郭崇辉、孟令愚、 司 邵滨、宋小琳
8
J-219-1-01
SCDMA 无线用户环路系统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李世鹤、陈卫、徐广涵、 李军、张晓丽、陈英、慕福奇、周滔、张文忠、林波、
18
保护地番茄新品种 J-201-2-05 “中杂 9 号” “中 和 杂 8 号”的育成 广东水稻品种对白 叶枯病和稻瘟病的 J-201-2-06 抗性研究及其在抗 病育种上的应用 J-201-2-07 棉花远缘锈菌优势小种 J-201-2-08 监测及谷子品种抗 性基因研究 大穗型高配合力水 稻优良不育系冈 J-201-2-09 46A 的选育和应用 推广 黄土高原昕水河流 域生态经济型防护 J-202-2-01 林体系建设模式研 究
推荐单位
农业部
2
J-210-1-01
区千米桥潜山大型凝析 气藏成藏系统与勘探
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
3
J-210-1-02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 论与实践
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刘侦德、 胡岳华、覃文庆、顾帼华、孙水裕、伍敬峰、戴晶平、 孙肇淑、徐竞、聂晓军、王毓华、吴伯增
教育部
4
J-213-1-01
信息产业部
刘晓农、段滔、杨贵亮、李晨光、张代君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 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 9 铁道建筑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五局(集团) 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铁道部第一勘测设 计院、中铁第十六工程局、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部南昆铁路建设指挥部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公路桥 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 10 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交通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谢邦珠、 李文琪、 臧棣华、 杨稚华、 徐基伟、 交通部 顾安邦、谢幼藩、刘忠、范文理、杨如刚、贺立新、 游贤贵、李淑峰、万中茎、赵雷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方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 上海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大连 11 J-223-1-01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 订系统 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马钧培、 刘春煌、项源金、陈光伟、刘强、詹子宁、史峰、田 宁、齐玉杰、叶明芷、徐尤南、罗小兵、谢川成、张 剑、李锋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山东省寄生虫 病防治研究所、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广西壮族自 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福建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 12 所、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 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卫生部 湖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史宗俊、孙德 建、王兆俊、陶增厚、潘士贤、刘心机、张绍清、欧 作炎、朱素贞、李庆俊、常江、吴让庄、邓珊珊、郑 贤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人 13 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 研究 (420m) 钢筋混凝土拱桥 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铁道部 大能力南昆铁路干线成 套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怡濂(1929.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1917.11.24—2008.3.6),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永志(1932.11.17—),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
叶笃正(1916.2.21—),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1922.8.31—),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家最高科技奖历年获奖人物名单:
年度
获奖人,出生日期,领域头衔,院士头衔
2000年
吴文俊(1919.5.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9.1—),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1937.2.5—2006.2.1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昆(1919.9.2—2005.7.6),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良镛(1922.5.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家麟(1920.8.8—),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1924.10.2—),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另一位是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最高荣誉,是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而设立。创设时间2000年,属于政府奖。授予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专家不超过两名。
2009年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1929.4.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师昌绪(1920.11.15—),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2006年
李振声(1931.2.25—),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1919.6.13—),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1925.12.20—),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光宪(1920.11.7—),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