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儒家“孝悌”思想精华构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
儒家孝道在新时代的传承和转化的具体内容
儒家孝道在新时代的传承和转化一、儒家孝道的基本理念儒家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道强调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维护家庭和睦,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体现。
儒家思想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伦之本,家族和睦是社会和谐之源,因此孝道一直被奉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传统。
二、儒家孝道在新时代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儒家孝道的传承和转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传统的孝道理念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重新审视和转化的需求。
三、儒家孝道的传承为了实现儒家孝道在新时代的传承和转化,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孝道教育应当加强对孝道的教育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孝道教育不仅要在学校中进行,还应当融入社会各个层面,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孝道。
2.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传承孝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要尊重传统,又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将孝道理念融入到新媒体和传播方式中,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3. 弘扬孝道典故通过弘扬孝道典故,让人们重温经典故事中的孝道精神,激发人们对孝道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加强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四、儒家孝道的转化在传承孝道的也需要对孝道进行一定的转化,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1. 强调平等尊重在当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平等化的特点,因此在传承孝道的过程中,也需要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尊重,避免一味强调上下级关系,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
2. 注重情感交流传统的孝道强调言传身教,但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注重情感交流和互动,将孝道理念融入到亲情交流之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通联。
3. 孝道与社会责任除了家庭孝道,现代社会也需要将孝道理念延伸到社会责任之中,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让孝道观念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儒家经典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家庭和谐的建设
儒家经典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家庭和谐的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伦理观念,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家庭价值观和家庭建设。
本文将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探讨儒家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家庭和谐的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尊老敬祖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条家庭伦理观念就是“尊老敬祖”。
尊老敬祖是尊重长辈、尊重家族传统的表现,通过尊老敬祖的行为实践,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凝聚力。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儿孙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应该尊敬祖父母和长辈,为他们尽孝尽责。
通过尊敬长辈,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家庭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和睦相处儒家经典中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和睦相处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保持良好的亲情关系。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要以和为贵,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权利。
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石,而这一理念在儒家经典中有着明确的阐述。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能够有效地减少争吵与冲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教育子女儒家经典中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教育子女是每一个家长的重要使命,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证。
儒家经典中强调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榜样,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积极向上的品德与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环境更加和谐,促进了家庭和谐的建设。
四、儒家家族伦理观念除了个体家庭的和谐,儒家文化中还强调了家族的伦理观念。
创建和谐的家庭需要依赖于良好的家族关系。
在儒家经典中,家族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血脉相连的纽带。
家族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应该依靠家族的力量共同进步,共同守望家族的荣誉。
最新浅析孝悌精神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
浅析孝悌精神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浅析孝悌精神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孝悌作为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规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孝悌精神。
孝,指回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就是孝悌。
孝悌不是文本,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诗˙小雅˙蓼》中关于孝悌的观点要求人们切记父母生养哺育自己的艰难。
回报父母的冲动之情的产生是孩子们本能的。
孔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六艺中的第一件就是礼。
《礼记》的第一句话是毋不敬,这是礼的总纲。
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礼貌知道尊敬他人,不同之处只有细心和粗心而已。
一个人懂礼貌肯定会幸运,一个家懂礼数一定能富足,作为一个国家有礼数一定会强大,如果没有礼数一定会混乱。
这就是礼敬的重要性。
《礼记》说毋不敬,但也有先后轻重区别。
父母亲而又尊,更要先之又先,必须孝敬。
兄长同胞,又先我生,必尽悌道。
然后推及一切全加礼敬。
以孝悌这种自然情愫的积淀和升华正是亲亲的核心。
一、孝悌精神在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孝悌精神所提倡的是作为儿子定要尊重父亲和兄长,作为晚辈的要善于听从长辈的吩咐。
孝悌精神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自古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在这种传统下,中华民族许多家庭里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正常习俗和美好道德风尚。
这种美德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生活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孝悌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人格塑成的始点中国的传统孝悌道德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那就是孟子的五轮说,至今仍被广泛认同并被尊奉为经典。
五伦以家庭及其伦理为人伦典范,其根本原理就是:人伦本于天伦而立。
父子、兄弟即是天伦,是家庭血缘伦理关系;君臣、朋友谓之人伦是社会伦理关系。
五伦之中,由家庭的父子、兄弟伦理关系延伸出君臣、朋友的社会伦理关系。
孔子的家庭伦理观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
孔子的家庭伦理观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孔子的家庭伦理观——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家庭伦理观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家庭伦理观并分析其在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
首先,孔子提出了“五经之大义”的概念,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表现出诚实守信、尊重长辈、关爱子女等良好品质。
孔子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他认为家庭成员应当相互关心、理解、尊重和支持,共同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
其次,孔子强调了家庭中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孔子看来,父母应该教育和引导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塑造他们的品格和道德。
他主张父母要耐心地教导子女,注重道德教育和智慧培养,使子女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人。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夫妻间应当相互信任、尊重和关爱。
夫妻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支持和理解。
孔子主张夫妻要和睦相处,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经营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他强调了夫妻关系对子女成长的重要影响,认为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孔子还注重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道。
他认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
在儒家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孔子提倡子女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他主张子女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安排,尊重家庭中年长者的意见和决策。
他认为孝顺的行为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情和亲情,并且能够带来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孔子的家庭伦理观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
他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强调了父母的教育责任和夫妻关系的和谐。
他倡导子女孝顺父母和尊重长辈,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情和亲情。
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与家庭价值观
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与家庭价值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而孝道和家庭价值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儒家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并以其对家庭价值观的贡献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中孝道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并探讨其对家庭生活的积极影响。
孝道,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个人行为的核心。
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怀。
在儒家思想中,尊敬父母被视为道德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前提。
孝道的传统观念主要体现在尊重长辈、尊重家族传统、关心家庭成员的福祉等方面。
首先,孝道强调尊重长辈。
在传统的儒家家庭中,孩子们被教导要对父母和长辈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孝顺表现为言听计从、侍奉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等行为。
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尊重,更是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通过尊重长辈,儿女们在家庭中形成了顺从的态度和表现出责任心,更好地与家庭成员相处。
其次,孝道注重维护家族传统。
家庭被视为儒家价值观的基石,通过孝道的传承,儒家家庭能够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孝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互相尊重,鼓励人们根据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家庭中为家族成员提供了准则和指导,有助于维系家庭的结构和秩序。
此外,孝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和照顾。
儒家家庭强调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友爱。
通过孝道,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并努力为家人的福祉和幸福而付出努力。
孝道不仅仅是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也包括对兄弟姐妹、夫妻关系和子女之间的亲情。
这种关爱和关怀使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团结,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孝道和家庭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孝道和家庭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依然存在,并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总结起来,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和家庭价值观通过倡导尊重长辈、传承家族传统和关心家庭成员等行为,为家庭提供了稳定和和谐的基础。
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与传承
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与传承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得到了长期的传承。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孝道、家庭和谐、家族观念以及尊重长辈等重要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并分析传承儒家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体现在尊重和强调孝道上。
儒家思想中,孝道是一种核心美德,意味着对父母的孝敬与尊重。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享有较高的权威地位,子女对家庭和谐负有责任。
这一价值观的传承使得家庭成为一个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社会单位。
孝道观念不仅包括对亲生父母的尊敬,也延伸到祖辈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照顾。
通过传承和践行孝道,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亲情和信任,维系了家庭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儒家文化对家庭的传承也体现在家族观念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重要,家族被视为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群体。
儒家思想中,强调祖先崇拜、宗族纪律和家族责任感等价值观。
家族观念使得家庭成为一个延续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家族中,长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智慧的传承者。
通过传统故事、家族史和家训的传承,家族价值观得以延续和发扬,并对家庭成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传承还表现在重视家庭和谐与沟通的观念上。
儒家思想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鼓励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相互尊重、互帮互助、亲密关系、信任和理解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
传承儒家的家庭伦理观念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家庭中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儒家文化对家庭伦理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传统的家族观念有所削弱,家庭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人主义和经济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对家庭伦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来构建和谐家庭-精品文档
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来构建和谐家庭一、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孝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孝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复杂,内容不断变化。
孝观念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私有经济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为孝道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经过殷商时期的发展,孝道思想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
而孝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善事父母。
《诗经?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
古人把善待父母作为最基本的孝顺原则。
其次,尊祖敬宗。
对于周初孝的含义,查昌国先生认为:西周孝的对象为神祖考姚,非健在的人;孝是君德、宗德;其内容为尊祖,有敬宗抑父的作用。
最后,传宗接代。
孝之初始含义除了尊祖敬宗外,另一种含义就是生育子女,传宗接代。
如果说尊祖祭祖出于对祖先的崇拜,那么,后者则是出于对生殖或生命的崇拜。
《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周予同先生所提出的孝起源于生殖崇拜的见解,可谓慧目卓识,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二、现代孝文化的缺失及原因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侵蚀,从而缺乏孝敬父母的观念意识,缺乏感恩的心,更缺少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道德失范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
具体表现为尊老敬老养老观念淡化、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弱化,遗老虐老现象时有发生。
子女的不孝行为不仅使自身道德沦丧,更侵犯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使得作为维护封建经济和宗法家长制度的道德规范――“孝”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当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后,社会行为规范也会与之相适应的发生变化。
因此,社会进步、制度转换是传统孝文化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
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的变化也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代社会的家庭不再是传统的大家庭,而是趋向小型化、松散化,个人本位逐渐代替家庭本位,社会竞争压力大,人们大多以事业为重,从而家庭意识淡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的家庭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体制本身还并不完善,人们更多的关注经济利益,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把家庭放在次要位置。
儒学和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包含相当丰富细密的内容,其中的的绝大部分是以儒家思想的形式得到表述的,而其主要规则也和儒学的基本观念相一致。
也许可以说,儒学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则,即儒学对于传统家庭起着主导性的规约作用。
可是在现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已经发生了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刻变化,其伦理规则也随之发生根本的转变。
那么,今天我们在建构新型家庭伦理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必要和如何汲取传统家庭伦理呢?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当然有必要弄清儒家家庭伦理的历史本质和理论性质。
一儒学对于传统中国家庭的功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在内地学术界较为传统的表述中,儒家的家庭伦理被视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其功能是确立封建家庭的内部规则、维护封建家庭中的尊卑关系。
从理论表述和功能表现来看,传统儒学的家庭伦理有两个基本的展开维度:一是老少高低之别,二是男女内外之别。
第一个维度展示的是不同辈份、年龄之间的关系,其基本伦理规则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为子纲等;第二个维度展示的是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其基本伦理规则为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夫为妻纲等。
传统家庭伦理就是这样两类基本规定。
但是,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还有尊卑、义利、理欲、公私、善恶等多类规则,它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家庭伦理,而是社会伦理。
但它们仍然深刻地渗入家庭关系之中、规范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讨论家庭伦理时也必须讨论到它们,它们对家庭生活的规定也应被包括于家庭伦理之中。
其中,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的等级规定是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重要原则,它尤其典型地体现在上层家庭内部,成为我们考察传统家庭伦理时不容忽视的内容。
在很大的程度,这种规定实际体现的是不同血统之间的关系,即贵族(分成不同阶层,比如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和平民(也分成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主要是上层贵族家庭)内部的反映。
为此,儒家家庭伦理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老少、男女、尊卑三种家庭关系的规范。
从这几种规范来看,儒家的家庭伦理是围绕血缘关系为主轴展开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宗法家庭结构。
儒家经典之孝经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
儒家经典之孝经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儒家经典之孝经: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思想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思想以《论语》和《孟子》为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孔子学派中的另一本经典,即《孝经》,是儒家伦理与家庭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孝经》这一儒家经典展开讨论,探究儒家伦理如何塑造了中国家庭的道德价值观。
一、孝经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孝经》是古代中国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六篇,内容围绕着儿女对父母孝敬的重要性展开。
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和儒家学说一样,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孝经》开篇即提到:“无忧父母,言孝备礼。
”这句话表明了儿女对父母的孝敬是家庭伦理的根本,也是个人品德的基础。
全书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深入阐述了孝敬父母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二、孝经对家庭道德的影响1. 孝经强调尊敬父母《孝经》指出:“形服于外,心安于内。
”这句话意味着儿女应该在外表上尊重父母,心灵深处对他们充满敬意。
这种尊敬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对父母的心理支持和关心照顾上。
这种尊敬的态度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和亲密关系。
2. 孝经倡导孝道的传承儒家学说中,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道德价值观,是一种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的核心。
《孝经》从教育的角度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将孝道传承给后代。
通过这种传承,人们对家庭道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3. 孝经强调家庭责任与义务《孝经》将孝敬父母视为一种家庭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一种情感。
它强调了子女应该履行对父母的权利和义务,并提醒子女们要勤奋工作、孝顺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种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使家庭关系更加稳固,增加了亲情的触动和家庭成员的彼此支持。
三、儒家伦理与当代家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在当代社会,儒家伦理对于家庭道德的影响仍然存在。
首先,儒家伦理中的孝敬父母的价值观承载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敬老尊师的传统价值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以及仁爱和孝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都体现了儒家文化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儒家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提供了重要指导。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挑战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们需要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努力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将儒家文化与当代公民道德相结合,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儒家文化的智慧,促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文化、传承、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启示、敬老尊师、仁爱、孝道、影响、教育、应用、现实挑战、重要性、传承、发扬、结合。
1. 引言1.1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们互相尊重、互助互爱,追求心灵的升华和社会的和谐。
在当今社会,随着道德沦丧和道德风气败坏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儒家文化更显得尤为珍贵。
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将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倡尊重他人、尊重传统、尊重规则,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持。
只有在弘扬儒家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引领社会价值观的正常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仁爱之心、孝顺之德的好公民。
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将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儒家文化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儒家文化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儒家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爱、孝道等传统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可以被视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儒家经典的家庭伦理观与家庭和谐建设
儒家经典的家庭伦理观与家庭和谐建设家庭一直被视为儒家文化中的核心。
在儒家经典中,家庭伦理观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家庭和谐建设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中的家庭伦理观,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于现代社会,促进家庭和谐建设。
一、父子关系与孝道观念在儒家经典中,父子关系被视为家庭伦理的核心。
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念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根据《论语》中的言论,儿女应当以孝心对待父母,孝敬他们并尽力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子关系的和谐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尊敬,也体现在父亲对孩子的爱护和指导上。
二、夫妻关系与悌道观念儒家经典中也强调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悌道观念认为夫妻应相互尊敬、理解和支持。
儒家经典中所倡导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沟通的基础上的。
儒家思想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幸福至关重要。
三、兄弟关系与和睦共处观念在儒家经典中,兄弟关系也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共同努力追求家庭的和谐。
儒家思想中,兄弟关系强调的是相互友爱、互相支持和帮助。
兄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的稳定以及父母的晚年生活至关重要。
四、儒家经典与现代家庭和谐建设的关系儒家经典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代家庭中,我们可以借鉴儒家经典中的观念来促进家庭和谐建设。
首先,尊重长辈和敬重传统是儒家经典中孝道观念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长辈和敬重传统可以通过尊重父母和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来体现。
同时,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也应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倡导夫妻关系中的信任和沟通。
在儒家思想中,夫妻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现代社会中,夫妻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是建立家庭和谐的重要前提。
夫妻应该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此外,兄弟关系在现代家庭中仍然非常重要。
兄弟之间应该建立和睦相处、互相支持的关系。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儒家经典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孝道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观念,更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在儒家经典中,孝道观灌注着对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思考,为人们树立了健康的人际关系模范。
本文将就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探讨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关系。
一、孝道观与家庭伦理孝道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仁爱,是家庭伦理的基石。
孝道观凝聚了儒家经典的精华,如《论语》中的“孝弟”、“不孝有三”,《孟子》中的“至亲无疵”等等,都突出了孝道在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孝道观对家庭伦理的价值认同呼应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儒家经典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是这种孝道观的传承,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社会小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以仁爱和尊重为主导,共同营造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其次,孝道观通过传统经典的引导,形成了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平衡与和谐。
在家庭中,父母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而子女则应以孝道为准则去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并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正是引导着人们注重家庭代际间的责任与义务,避免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总之,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对于家庭伦理价值的强调,既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子女对父母尊重与关爱的实践与表达。
二、孝道观与社会责任孝道观不仅对家庭伦理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摒弃了私利主义,提倡着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首先,孝道观教导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去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儒家经典中,特别是《孟子》中的“仁者爱人,爱人者,能劝天下”以及“舍己从人,知人之恶”等思想,说明了孝道观对于社会责任的强调。
孝子应当将个人的努力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渡过困难,实施仁爱之道。
儒家经典对家庭伦理的启示与引导
儒家经典对家庭伦理的启示与引导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情感交流、道德教育和个体发展的起点。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儒家经典对于家庭伦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些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为家庭伦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孝道、夫妻关系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儒家经典对于家庭伦理的启发作用。
一、孝道的传承与实践孝道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护。
根据儒家经典的教导,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要以心灵之诚来回报。
《论语》中有一则经典的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孝为尊,何如?”孔子回答:“今夫孝者,难得而易失也。
”这告诉我们,孝道的追求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同时,孝道还体现在对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上。
儒家经典强调睦亲和和睦相处,教化子女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互关爱。
这种亲情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家庭凝聚力,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夫妻关系中的理解与互助儒家经典对夫妻关系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论语》中提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观点强调夫妻应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互助是家庭的基石,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此外,儒家经典还强调夫妻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传统儒家伦理观念中,丈夫应扮演负责任的家庭支持者和榜样,妻子则承担起温暖家庭、持家育子的重任。
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夫妻间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儒家经典对于家庭教育目标的设定和方法的提供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儒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明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即是指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儒家经典中强调“仁者爱人”,要培养子女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家庭和睦的影响
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家庭和睦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包含了广泛而深入的家庭伦理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是指儒家强调的家庭中成员间的道德责任、尊重和关爱等理念。
这些观念对于维系家庭和谐、促进家庭幸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孝道、敬老、亲情、和谐共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家庭和睦的影响。
首先,儒家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对家庭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孝道,即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儒家文化中,子女应该尽孝养亲,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意见,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状况。
孝道的传统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亲密关系,增加了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照顾和支持,从而促进了家庭和谐和幸福感。
此外,孝道观念也会影响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教育,促使他们尽力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以期子女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敬老观念也对家庭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敬老,是指对年长者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包容和理解。
在儒家家庭中,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年长者在家庭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家庭成员会定期关心关爱年长者的生活状况,尽量提供便利和帮助,让年长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同时,敬老观念也引导年轻一代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培养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能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另外,儒家文化中的亲情观念也对家庭和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亲情,是指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爱和理解的情感纽带。
在儒家思想中,亲情被认为是一种伦理美德,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关心和照顾彼此,共同分享喜怒哀乐。
亲情观念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亲密关系,愿意相互扶持和帮助。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支持有助于解决家庭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加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家庭和睦。
最后,在儒家文化中,和谐共处的观念也为家庭和睦提供了指导。
和谐共处是指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状态。
在儒家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体谅,共同追求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总结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总结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是一项重要任务,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可以使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爱。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互助和合作。
在当今时代,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理解和友好,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环境做出贡献。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提倡“教育使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儒家思想强调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知行合一,强调实践和实用主义。
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需要在教育中加以应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
只有培养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是家庭伦理。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稳定的根基。
儒家思想提倡孝敬、爱戴父母和长辈的观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责任的履行。
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因此,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需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家庭伦理的培养和推广。
只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有更加健康和稳定的社会。
儒家思想还强调社会公德。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谈应该符合社会公德,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儒家思想重视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在当今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需要加强对公德意识的培养,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提倡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的公德行为。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伦理建设的指导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伦理建设的指导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伦理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其核心理念包括仁爱、礼治、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延续至今,而且在不断与现代社会伦理理念相结合,为社会稳定、道德风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本文将通过分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几个关键领域的指导作用,探讨其对当代社会伦理建设的意义。
一、儒家思想对家庭伦理建设的指导儒家思想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亲情、孝道和家族道德传统的继承。
在当代社会,家庭价值观的衰落和家庭伦理问题的出现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议题。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念能够为我们提供对抗家庭伦理危机的指导。
孝道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家长、关爱长辈,并且强调家族纽带和家族责任。
现代社会中,孝道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建立起更为健康的家庭价值观念。
二、儒家思想对教育伦理建设的指导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素质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教育的公平性、教育价值导向等。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教育观念能够提供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和指导。
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关怀,而教育视为传承优秀文化和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可以引导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教育伦理的建设。
三、儒家思想对公共伦理建设的指导公共伦理与社会道德规范密切相关,是社会稳定和公平发展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儒家思想中的礼治观念可以为公共伦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儒家礼治强调社会秩序、公共福祉和个人行为规范,通过遵循各种社会礼仪和规矩来构建社会和谐。
现代社会中,礼治观念可以用来引导人们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规范,推动公共伦理建设的进程。
四、儒家思想对职业伦理建设的指导职业伦理是现代社会中职场发展的重要问题,涉及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的影响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并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对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对公民道德的影响、在道德建设中的应用、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以及对社会建设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
推动儒家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建设是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路径,弘扬儒家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优良传统,更能够推动道德伦理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对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承、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儒家传统、现代价值观、儒家思想、当代社会、公民道德、应用、融合、启示、重要性、融入现代社会、弘扬、促进。
1. 引言1.1 儒家文化的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一,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发展壮大,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道德、仁爱礼敬,崇尚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倡导孝悌忠信礼义之道,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儒家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提倡顺应人性、谦和礼让的立场,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儒家文化的传统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传统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也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借鉴儒家文化的传统,以其精神内涵和价值观指导当代公民的道德建设。
通过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传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倡导和谐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儒家文化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对当代公民的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2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浅析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 (2)
浅析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摘要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通过对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演变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其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发展、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言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与传承。
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家族观念和家庭的伦理关系,注重孝道、父慈子孝等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和“父母呼,应勿缓”的观点,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古代父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采取了种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子女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二、现代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点不再局限于道德品质的培养,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尽管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理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应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伦理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结合,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
同时,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强调科学性、个性化和全面性。
四、改进和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1. 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是改进家庭教育的关键。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发展与继承论文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始终受到历代统治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
先秦时代,儒家就指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并提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纲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便成了中国传统家教的指导原则。
中国古代家庭是由宗与族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故家教的内容首先强调祭祀祖先的重要性,这是家庭道德教化的根本。
儒学家们更将孝德作为家庭教化的出发点,并把这种孝道推广到国家政治方面,以尊君、忠君为天经地义,从而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这种移“孝”作“忠”的说教,逐渐发展成所谓的“名教”,以维护中国社会的秩序。
汉代以后,家教更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
其中所宣教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
中国古代家庭始终是处在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支配下,因而在家教中所强调的家法,则更多的是体现男性家长的意志与权威。
同时,这种家长的权力在历代又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维护。
如妻儿违反家规,冒犯教令,除了有庭训责打,甚至可“依法决罚”,国家法律承认父祖的惩戒权,这无疑是家教中的糟粕。
因此,我们对传统的家教思想必须作具体的分析,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合理的思想。
我国富有道德价值的家教思想,可作如下概括。
一、德教为本德教为本,是指家庭教育要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儒家“孝悌”思想精华构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继承儒家“孝悌”思想精华构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并以“孝悌”为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批判继承儒家“孝悌”伦理思想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所倡导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什么是伦理?我想父母对子女的爱,还不能叫做伦理,因为父母之爱,只是单方面的施予,很大程度上属於动物的本能。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育子女,使之懂得对爱有所回报,这样有施予、有回报,才可以称之为伦理。
伦,应该具有轮还、往复、对等的意思。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包含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的的绝大部分是以儒家思想的形式得到表述的。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
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其衍生到家庭伦理道德就是“孝悌”。
“孝”是子女对父母之爱的品德,强调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扩展开来就成为家族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
‘悌“是弟对兄长敬重亲爱的品德,扩展开来就成为处理家庭系统中左右关系的道德规范。
从功能表现来看,传统儒学的家庭伦理有两个基本的展开维度:一是老少高低之别,二是男女内外之别。
第一个维度展示的是不同辈份、年龄之间的关系,其基本伦理规则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为子纲等;第二个维度展示的是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其基本伦理规则为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夫为妻纲等。
就纯粹的意义来说,家庭内部基本上就是这样两种关系,所以传统家庭伦理也就是这样两类基本规定。
在内容上,儒学对家庭伦理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如“孝”、“仁”、“义”、“节”等,还有各种具体行为和细节的做法规定。
这些我们从《孝经》、《彦氏家训》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后来,儒家又把“孝”扩展到宗族、社会、国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
只要人人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会太平。
因此,从根本上说,儒家的孝悌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
二、当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出现新特点及新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旧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传统的伦理道德在这里受到了碰撞和冲击,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追求文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同时,一部分人在自私自利思想恶性膨胀下置亲情于不顾,不尽人子之责,不赡养父母,甚至歧视、虐待父母、老人,因此许多家庭为此而破裂,也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敲响了警钟。
1、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新特点。
一是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愉悦。
在经济收入逐步提高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方向转变,正从过去的“攒钱”、“节省”的传统家庭理财方式向消费、投资等积极、合理、科学的理财方向转变。
三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趋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情趣、业余爱好正朝着高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家庭投资方向除满足住房外,逐步向教育、信息、旅游等方向转变。
并注重加大智力投资,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组建学习型家庭。
四是追求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
人们越来越重视把综合素质作为择偶的重要条件,更追求双方的自尊自爱、互敬互爱、以诚相待、相互负责的恋爱观,树立了“少生优生”、“为国教子”的新思想。
2、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带来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但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
一是“金钱至上”影响,腐蚀着部分家庭成员的思想。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少数家庭成员身上泛滥。
特别是有的家庭成员赌博成风,有的家庭封建迷信盛行,个别家庭成员贪污、受贿,甚至盗窃、嫖娼、卖淫等。
这些现象严重地污染了社会风气。
二是家庭责任感被淡化了。
在一些家庭中,有的成年子女不愿尽赡养父母的责任,分居赡养成趋势,甚至有的嫌弃、虐待、遗弃老人。
夫妻间相互忠诚的观念受到冲击。
近年来,各种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富裕之后包二奶、另求新欢者。
这些人违反家庭伦理道德,无视婚姻家庭义务,喜新厌旧,腐化堕落。
三是忽视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培养。
一些家长只注意对子女的“成才”教育,而不注重孩子的“成人”教育,致使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骄横、好逸恶劳、孤僻、自治能力、适应能力和与人和谐相处能力差等非健康人格。
三、继承儒家思想,构建新型家庭美德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构建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并不是高楼万丈平地起,而是要在扬弃、改造与创新的基础上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继承和吸纳,批判地汲取儒家思想精华。
具体说来,在构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过程中,儒家家庭伦理的重新阐释和功能发挥至少包括以下三项工作:1、批判:剔除儒家家庭伦理中的糟粕。
孔孟在倡导“孝悌”思想的同时,也宣扬了一些封建消极思想,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这些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特别在讲孝时,大讲作臣子的要对国君尽忠,其阶级性体现得淋沥无遗。
对这种陈腐的、过时的思想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和摒弃。
又如:我们知道,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人的依赖关系在家庭中的典型体现。
在今天的家庭伦理中,虽然这些“无条件地服从”也已经相当淡化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农民的家庭生活中,“无条件地服从”还有所遗留,这是封建宗法家庭伦理的残存。
有趣的是,在我国今天,另两个方向的“无条件地服从”却有出现的苗头。
在新型家庭伦理的构建中,必须要彻底地清除各种方向上的“无条件服从”关系,代之而起的是亲子关系上的“民主教育”和夫妻关系上的平等协商,尊重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力和独立个性,同时也不应忽视每个成员和权力相应的义务。
从而彻底剔除儒学伦理中的统治服从关系,在独立自由个性的基础上重建家庭关系规则。
2、继承:尽量保持儒家家庭伦理中的合理成份。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道德规范体系,就整体而言有时代烙印和局限性,但其中不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对这些中国传统美德,我们大力弘扬。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的独立性发展,导致了亲子情的淡薄、夫妻情的不稳,离婚率的快速增长就是一种征兆。
在这方面,传统儒家家庭伦理中强调的“父慈子孝”、“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之类观念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救治、缓解作用。
又如儒家强调人际关系方面“待人以礼,长幼有序,先人后己,尊老爱幼、互敬互助”,“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失足于人”;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诚信、礼让、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节约、严律己、宽待人、和为贵等,对待这些传统道德精华,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生机。
3、改造:重新阐释传统儒家家庭伦理中的一些观念,使之具备现代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儒家家庭伦理中包含大量历史悠久的观念,其中一部分还在对中国社会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可它们本身却又包含相当含混和陈旧的内容。
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重新阐释和清理。
如在传统儒学中,节主要是对妇女的规范,即要求妇女在两性关系上对丈夫忠诚,这实质上是对男人的配偶权和生育权的维护。
相对来说,男子则不受这一规范的制约。
也正是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和在明清时期的极端强化,给许多妇女带来了非常悲残的生活和生命结局。
在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作为在两性忠诚意义上的节还是有必要保留的,因为它关联着夫妻生活的稳定和幸福。
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一是降低其强度和硬性,大致来说可以将其范围在具有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
同时,在碰到一些特殊的具体情况时可以进行适当变通。
这是为了消除传统儒学中节的观念带来的一些弊端,避免以节杀人。
二是将节的规范对象扩展到男女双方,而不是象传统儒学那样仅仅以此来约束妇女。
也就是说,男子也应该履行对于妇女“尽节”这一伦理责任,即在两性关系上忠诚于自己的女性配偶。
应该说,从目前中国社会来看,对于节的两方面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没有彻底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中最值得珍惜的传统,今天,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仍然是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思想源泉。
它并非仅存在于人们心灵之外的典籍,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观念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儒家思想在构建现代新型家庭伦理道德的脉络中,获得张举,进而成为现代文化中的活力,永续它的光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