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课程中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引入物理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引入物理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摘要: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史,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提高创新的素质。
关键词: 物理教学物理学史科学素质素质教育要求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
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会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应用等几方面。
而物理学赖以形成的物理概念,以及构成物理学基本框架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概念、规律的教学标准主要是放在讲清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上。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学的状态,着眼的是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即忽视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方式。
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是不利的。
比如学生对运动的两种量度(动量与动能)的认识,即使在物理力学部分学完之后,也很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但若能将历史关于这两个量的争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这两个概念,清楚动量是以机械运动形式来量度机械运动;动能是以机械运动转化为一定量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
也就是说,动量适用于量度持续的机械运动,没有发生运动形式的转化(包括动能向势能的转化);动能则适用于量度消失了的机械运动,以相当的其他运动形式的能量出现。
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不灭,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把握,而且要从质量上去理解,必须从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能力的无穷上去理解[1]。
这样的教学还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以辩证的思维为指导,运用基于科学事实的科学分析方法,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浅析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浅析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文化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反映学生的批判性、理性思维、勇于探索精神。
通过深入探索实验,利用社会资源,生成课程等,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核心发展素养。
标签: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质疑;社会资源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这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反思和改进,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一、物理学科中科学精神的指向科学精神是指學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科学精神是学习所有自然科学的核心,在物理学科中科学精神体现在哪里呢?(一)理性思维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通过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在逐渐减小,从而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例如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观点:“有力作用,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
”伽利略通过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发现阻力越小,物体运动越远,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没有阻力物体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又对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观点进行更深入的理性分析,从而总结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勇于探究是物理学发展的保障勇于探究是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并具有不畏困难且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法拉第在物理与化学科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完全源于他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引起法拉第的极大热情,他试图让静止的磁力对导线或线圈的作用而产生电流,但都以失败告终。
法拉第毫不气馁,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三)批判质疑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批判质疑是指要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在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科学精神的培养
浅谈在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物理教育重视知识传授的理念有明显的差异。
他摈弃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培养目的,而进一步强调了在一个人的发展空间里,应该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关于前两点有不少的专家和第一线的教师已经有了很多论述和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最后一点情感态度和价值关,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或是不知道该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一目标。
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将情感和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
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是经历了无数科学家的艰辛和努力奋斗,现在看起来一点简单的科学结论在物理学的发展上都有着长时间的科学积累和科学家的艰辛,甚至为真理而献身。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通过回眸物理学的历史,让学生体会伽利略是怎样应用思辨的方法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的错误理论,领悟伽利略是怎样巧妙运用数学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实验的方法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
再例如在学习行星的运动时,通过课后的科学足迹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太阳系的历程,有多少科学家为之做出了探索,而且在那个时代教会对整个科学界的迫害,从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到第谷、开普勒。
特别是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鲁诺都曾经受到教会的残酷迫害,但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甚至于布鲁诺为科学真理而献身。
但愚昧是不能战胜科学真理的,最终科学真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经历自主探究物理规律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个充满艰辛的智力跋涉。
能否到达理性的彼岸,不仅取决于正确的科学方法,更取决于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焦耳四十年测定热功当量,法拉第十年探究电磁感应。
支持这些科学大师们数十年磨一剑的就是无比坚定的科学信念,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培养理性首先要教育学生崇尚理性、树立信念。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精神(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精神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社会,科学精神被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素养,它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进步和社会繁荣。
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科学精神的重任。
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初中物理教学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材内容繁多,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时间紧、任务重。
其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再次,学生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素养。
培养科学精神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应对。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4.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强调诚实守信、严谨治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三、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初中物理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
一、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和规律性。
比如,在学习力的传递和转化时,老师可以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力的传递和转化规律。
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最终得到结论。
这样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推理等一系列步骤来获取实验数据,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细致观察、精确测量、合理推理、灵活思考等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浮力原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存在浮力和物体大小、形状、密度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水的密度等数据,并使用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结论的推理。
这样的实践过程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的原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材料,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实验和思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比如,在学习声音传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改善声音传播的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最新教育文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因此,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发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学生,他们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探究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注重实践,着重运用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学习心向和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和应用的过程则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是比上一次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飞跃。
”只有完成两次飞跃,才是前一阶段学习的终结,又是下一阶段的开始。
可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归宿。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
三、探究问题,研究信息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的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
探究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经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探究式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科观点、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阶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包括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科学精神的方法和途径1.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方式,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电和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亲手操作电磁铁的制作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电和磁之间关系的理解。
2.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批判精神批判性思考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的思维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不要害怕出错或出丑;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例如,在“力与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批判性思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不受力时仍然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物体?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工具,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和创新。
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物理是一门探究物质和能量本质的科学,而初中物理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机会。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首先,初中物理课程强调实践与实验。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现象,通过操作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通过实践与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物理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与推理来解决各种问题。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理解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解题训练和思维拓展,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此外,初中物理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在探究中可以自由选择和实施研究项目,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失败和挑战学会坚持和反思,进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初中物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物理知识和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和解释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如物体的运动、声音的传播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等。
这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传授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实践与实验、逻辑思维、自主探究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训练
通过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如假设、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
学生科学精神的表现与成果
学习态度积极
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善于思考
学生善于思考物理问题,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 手段,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规 律的认识。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学习资料和在线辅导,拓宽学生的 学习视野。
0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
05
高中物理教学的挑战 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传统物理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 力的培养。
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中物理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问题。
采取的对策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表现与成果
展示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 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考 试成绩、实验报告、课堂 讨论、课外活动等。
02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与 方法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学 生提供了全面的物理学科体系。
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自主思考和 讨论,培养心是实事求是,即 追求客观真理,不受主观偏见的
通过物理学史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直流 电动机》 一课为例, 阐述如何在物理课堂 中通过 物 理学史的渗透来培养学、 观察入手 , 经 过思维加工从
而总 结 出物理 规律 , 再 回到实践 中进行检 验, 培养 了
的终极追 求 。教师 应让学 生在科学精 神和人 文精神 的感 召下, 建立起对 科学 的信念, 思考 科学活动 的价
值, 把科 学 同人类 的命运 、 前途结合起 来 。下面 我 以
小实验成功的关键在 于如何不用换 向器也能实现 “ 换 向” 这一功能, 这需要学生们 的创新 能力 。
动遇到的难题” , 通过 电动机装置的研 究发现 “ 发 明电 动机 的人们是怎样克服这些难题 的” 。学生们深 刻体
验到 “ 科学转 化为技术 的过程推动 了生产力 的发展” 。 在物理课堂 中, 我们可 以通过物理 学史展 示物理 知识从建立到应用 的全过程 , 帮助学生形成辩证 唯物 主义 观 ; 可 以通 过物 理学 史展示物 理 学家探 索 的全 过程 , 培养 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科学态度 ; 可 以通过物 理学 史展示物理学家 的执著精神和 高尚情操 , 培养学 生形成 良好 的人格 品质 。可见, 将物 理学史作为一个 载体 , 培养学 生科学精 神和人 文精神 , 能够 很好 地激 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和培养社会 使命感 。※
三个 线圈的交错 结构来避免 “ 死点 ” 。在此基础 上我 进行 了拓展 提 问:电动机 的结构 是千 篇 一律 的 吗? 换 向器是一定要存在 的吗?引发 学生思考 , 开拓学生
思路 。当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 的时候 , 我抛出事先准 备好 的工具 , 让 学生 自己动手制 作一 一 个 电动机 , 这 个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探究一、引言在目前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前进。
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拓展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鲜活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践行科学的精神,便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必要性科学精神是指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人们认识、研究自然和社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科学精神是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为支柱的,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1.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开阔度和创新能力,是探究未知领域、解决具体问题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学生掌握科学精神,特别是探究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探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3. 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若只有“实践”而无“理论”,那么就难以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启发他们“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提升科学精神的内在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物理课堂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喜欢和敢于发问、发现问题、探究规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精神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应尽力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方面下功夫。
探究精神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标志,培养这种精神,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教学中,参与到各种设计、展示、研究和体验等现场性活动中,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摘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品质,是科学家和学者在科学实践中所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思维和学科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精神;培养引言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一、科学精神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和品质,是科学家和学者在科学实践中所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科学精神强调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新知识,挑战现有的认知和观念。
科学家和学者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善于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和突破。
科学精神倡导对信息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轻易接受表面的观点,而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科学家和学者注重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验证和重复,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科学精神鼓励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科学模型和理论,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和推断。
科学家和学者在研究中注重预测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不断提高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的预测能力。
科学精神强调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科学家和学者鼓励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以解决科学难题和推动学科的进步。
他们敢于挑战常规和传统观念,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法。
科学精神强调科学合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家和学者在科学研究中积极参与合作项目和团队,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攻克科学难题。
他们注重团队合作的协同效应,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品质,是科学家和学者在科学实践中所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新课程中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谈起
【 键 词 】 课 程 理 念 ; 理 学 史 ; 学精 神 关 新 物 科
1 科 学 精神 与新 课 程 的 理 念
重要 的作 用 。 光 学 到微 粒 学 、 动 学 到 波 粒 二 象 性 和光 子说 ; 古 典 从 波 从 力 学再 到 相 对 论 力 学 ; 因斯 坦 与 玻 尔 之 间 就 量 子 力 学 是 否 完 备 发 生 爱
学 起 于思 , 源 于 疑 。 强 物 理 学 史 教 育 , 学生 树 立 敢 于 批 判 的 思 加 使 在新 课 程理 念 的指 导 下 , 者 更 深 刻 地 认 识 到 , 天 , 理 教 学 不 意识 , 学 生 初 步 认 识 物 理 学 发 展 史 是 一 部 充 满 批 判 的 历 史 。科 学 发 笔 今 物 使 仅 应 只让 学 生认 识 “ 海 ” 而 要 帮 助 学 生 思 考 “ 学 ” 什 么 。 物 理 课 展 史 告 诉 我 们 , 不 迷 信 权 威 , 于 与 传 统 观 念 决 裂 , 于 提 出 新 问 题 , 科 是 谁 敢 敢 程 不 应该 忽 视人 类 对 科 学 认 识 的历 史 过 程 的教 育 , 不应 该 让 科 学 家 们 题 、 思 想 、 见 解 , 就 能 做 出 创 造 性 的 发 现 。 正 是 由于 伽 利 略 敢 于 新 新 谁 的 科 学精 神 被公 式 和条 文 所 遮 盖 。 课 标 的编 写 注 重 利 用 科 学 过 程 来 批 判 亚 里 士 多 德 “ 是 产 生 运 动 的 原 因 ” 观 点 . 建 立 起 正 确 的力 和 新 力 的 才 培 养 学 生 的 科学 精 神 。 学 过程 是 科 学 家 们 从 事 科 学 活 动 的 智 力 劳 动 运 动 的 观 点 , 物 理 学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良 好 的 基 础 ; 白 尼 正 是 敢 于 对 科 为 哥 过 程 , 学 过 程往 往 是 通 过 物 理 学 的发 展 史 来 呈 现 。 科 因此 , 们 可 以通 “ 心 说 ” 教 理 论 进 行 批 判 . 提 出 y“ 我 地 宗 才 - 日心 说 ” 论 。在 物 理 学 发 展 理 过 物 理 学 史 的 教 学 , 科 学 过 程 和 科 学 方 法 引 入 物 理 教 学 , 使 学 生 的 历史 长 河 中 , 方 面 的 典 型 事 例 是 很 多 的 , 要 有 意 识 地 将 这 些 事 把 能 这 只 有 身 临 其 境 之感 , 且 能领 略 科 学 前 辈 的研 究 方 法 、 学 精 神 。 而 科 例 结 合 在 平 时 教 学 中 , 可 以有 效 地 培 养 学 生 敢 于批 判 的 意识 。 天 , 就 今 新课 标 必修 一 第 二 章 专 辟 一 节 “ 利 略 对 自由落 体 运 动 的 研 究 ” 我 们应 该 在 新 课 程 理 念 的 指 导 下 , 破 传 统 的 物 理 教 法 , 善 于 利 用 伽 突 要 就 是 这样 一 节 内 容 。落 体 运 动 是 一 种 自然 界 中 广泛 的 典 型 运 动 , 自古 新 课 程 中 的 “ 史 影 子 ” 养 学 生 的 怀 疑 和 批 判 精 神 。 历 培 以 来 许 多 人 都来 研 究过 , 利 略对 自由落 体 运 动 的研 究 意 义 巨 大 。本 22 培 养 学 生 求 实 的科 学 精 神 伽 . 节 从 生 活 经 验 和 亚里 士 多 德 的观 点 出 . 利 略进 行 逻辑 推 理 使 其 陷 入 伽 伽 利 略对 一 重 一 轻 两 个 铁 球 , 后 落 地 起 了 怀 疑 。会 导 致 两 个 截 先 自相 矛盾 的 境地 , 而激 发 学 生 的探 究 兴 趣 。教 材 内 容 主 要 是 介 绍 伽 然 相反 的结 果 。 于 这些 疑 问 , 没 有 去主 观 臆 断 , 没 有 盲 目相 信 权 进 对 他 也 利 略 对 自由 落体 运 动 的研 究 过 程 和他 的科 学 思 维方 法 . 及 他 的 巧 妙 威 . 是 自 己去 反 复 做试 验 , 明 了 一 重 一 轻 两 个 物体 自由 下 落 时 会 以 而 证 的 实 验 构 思 。 材 的 编写 脉 络清 楚 , 辑 推 理 严 谨 , 字 表 述 生 动 和 通 同 时着 地 。传 说 伽 利 略 在 比萨 斜 塔 做 过 落 体 实 验 , 后 来 的考 证 否 定 教 逻 文 但 俗易懂 , 很好 地 呈现 了伽 利 略研 究 落 体 运 动 的科 学 精 神 。 通 过 本 节 内 了 。尽 管 如此 , 个 著 名 的举 世 闻名 的 实 验 , 育 了那 些 盲 从 的人 们 , 这 教 容 的 教 学 , 仅 可 以 让 学 生 进 一 步 认 识 自 由落 体 运 动 , 且 可 以 培 养 启 发人 们 应 破 除迷 信 , 尚科 学 。 不 而 崇 学 生 如 下 几 方 面 的科 学 精 神 教 材 中 指 出 : 于 落 体 运 动 , 利 略 首 先 从 逻 辑 上 推 翻 了亚 里 士 对 伽 21 培 养 学生 的 怀疑 与批 判 的科 学 精 神 . 多 德 的观 点 , 他 并 没 有 因此 而 止 步 , 了探 索 落 体 运 动 的规 律 , 提 但 为 他 教材 中 “ 延 两 千 年 的 错 误 ” “ 辑 的 力 量 ”通 俗 易 懂 的 文 字 阐 出 了巧 妙 的“ 绵 与 逻 , 冲淡 引 力 作 用 的斜 面 实 验 ” 为 此 , 利 略 整 整 做 了一 百 。 伽 述 了 亚里 士 多德 的权 威 与 伽 利 略 逻 辑 推 理 。 疑 与 批 判 的精 神 把 伽 利 多 次 , 怀 才得 出 了 金 属 小 秋 不 论 轻 重 . 通 过 的 距 离 与 时 间 的 平 方 之 比 其 略 推 上 了科 学 的巅 峰 。1 纪 的意 大 利 , 学 界 的人 都 信 奉 亚 里 士 多 为 一 常 数 . 是 是 在 做 匀 加 速 运 动 的结 论 , 后 通 过外 推 确 定 了 自 由 7世 科 即 然 德 的 见解 , 要
高中物理教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
高中物理教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一、引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意义科学实验精神是指学生具备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科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物理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协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和试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设计有趣的实验: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
2.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实验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3. 手把手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亲自示范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设计。
4.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物理教学方案
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02
科学精神是创新创造的源泉
科学精神强调探索、创新和实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基础
。
03
科学精神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科学精神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科学态度、科学
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中的作用
和适用范围。
实验教学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 作,观察现象,加深对定律的理
解。
思维训练
通过问题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定律
背后的科学原理。
案例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 探索欲望。
原理讲解
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帮助学生 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合作式学习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物理 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 沟通能力。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基础性实验
安排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基础性实验,如测量物体的密度、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帮 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探究性实验
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项目,如研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等,引 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 识。
01 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科学素材
物理学科涉及大量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为培养 学生科学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02 物理教学强调实证和探究
物理学科强调实证和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 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探究能力。
03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案被认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的重要工具。
一个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不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精神是指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理论联系,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理论。
在设计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同时,教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模拟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一个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教案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能够逐步实现。
重点内容应该突出,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概念和理论。
2. 合理安排的教学活动: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应该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能够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线索。
活动应该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作出适当调整。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具和教材:教案中应该选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和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中的实验设计应该富有创意和挑战性,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机械运算上。
通过一个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理论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一个精彩的高中物理课程教案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案的设计应该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合理安排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具和教材,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妙用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妙用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摘要】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是科学的载体,科学方法是科学的行为,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因而,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综合体。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挖掘科学探究中的精神资源,去影响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将探究过程隐藏的资源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62-01新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这是为培养新型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然科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自然学科中选择、确定学习的问题,以合作学习或独立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中“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教学为例,谈谈初中物理教学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
一、在“提出科学问题”中,培养学生怀疑与批判的科学精神科学总是在怀疑中进步,在批判中发展,在科学探究中要大力倡导合理的怀疑,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基于理性的怀疑和批判则是提出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教学中,为了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以利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而重组了教学内容:用学生更为熟悉的“高压锅”代替教材中安排于起始阶段的学生相对不熟悉的“大气压与天气”。
教学程序设计如下:请学生根据“高压锅”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整合为较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在教学中,因学生熟知生活情景,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有相当的水平,如:用高压锅烧饭为什么较快?高压锅应用了什么原理?用高压锅烧饭时锅内气压有什么变化?高压锅内的气压与液体的沸点有什么关系等,当有学生提出“高压锅内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升高而升高吗?”的问题时,引导学生怀疑和批判:这是唯一的可能吗?基于这样的怀疑和批判,学生丰富了问题的内涵:液体的沸点可能随大气压升高而降低;液体的沸点可能与大气压没有关系。
_新课程中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 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课程明确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列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其目的就 是要使科学教育超越公式与符号, 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 人。 因此,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一样,是构成科学素养不可 缺少的要素;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最缺少,而又是人们最需要的素养。
299
2010 年 第 11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教学研究○
科技信息
巧设疑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崔新吉 (城固县南坎营初级中学 陕西 城固 723211)
古 人 云 “学 起 于 思 ,思 源 于 疑 ”,“小 疑 则 小 进 , 大 疑 则 大 进 ”, “ 疑 者,觉悟之机也”。可见“疑”之重要。在课堂上,如能教会学生真正抓住 文章的疑点,“援疑质理”,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探求的 局面,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策略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策略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策略论文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科学精神;策略途径论文摘要: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物理教学担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责任重大。
传统物理课程内容体系较为陈旧,与科学发展现状相脱离,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较少。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日益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其内涵策略与途径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中学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任,是以物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物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较为陈旧,与科学发展的现状相脱离;直接传授物理规律、原理和结论的传统教学,更无法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养成一种对物理知识的被动接受,扼杀了学生的怀疑精神,缺乏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读者》杂志刊登2003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基本达到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而美国2001年一项相近的调查显示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17%!随着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在中学阶段,“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积淀的科学素养基础上生成的科学技术具有正确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索新知识又能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想又乐于互助合作的一种心理品质”。
中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喜欢新事物、新思想、新信息,大胆、求异的创造意识;怀疑精神,实证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科学精神实质上是追求个体自身个性的张扬与自我实现。
总的说来,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探索和获取科学成就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气质的集中表征,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谈谈物理学史的学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2篇)
谈谈物理学史的学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班级:10物本(2)班学号:344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认识我们从学习开始。
在学习物理学史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对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史0 引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将从物理学史学科的概述、特点以及物理学史发展中融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来论述物理学史的学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1《物理学史》的简介1.1《物理学史》概述《物理学史》是以介绍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着重讲述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各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特别侧重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史。
《物理学史》的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经典光学的发展;19/20世纪之交实验新发现和现代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准备;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简史;现代光学的兴起;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和实验室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单位、单位制与基本常数简史等。
《物理学史》是一部早已为物理学界、科学史界所熟悉、重视和推崇的物理学通史,它叙述了从古代物理至近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事实。
作者对于历史事实的取材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叙,态度是极为客观和严谨的,许多叙述甚至成为了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素材。
此外,《物理学史》还描写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及现在出版的科学史著作中不再提及的历史事件或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发展事实,这在科学史著作中是极少见并难能可贵的。
并分别以中国物理学史与西方物理学的发展简史,从而大大地让学生更好的从不同角度、区域、思想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提出创新观点和问题,促使学生展开争鸣,这 对学生开拓思路、多角度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我在教莫泊桑的短篇小 说《项链》一文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说通过借项链、失项链、赔 项链这一故事情节的描述,尖锐地讽刺了玛蒂尔德这一追求享乐思想 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玛蒂尔德追求美应该无可厚非。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 这 一问题的提出,一反众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上课时我鼓励学生 “异 文 相 与 析 ”,并 把 两 篇 不 同 观 点 的 文 章 印 发 给 大 家 ,使 学 生 们 在 研 讨中更深入地把握课文的主题,拓宽理解面,扩大新视野。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 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课程明确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列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其目的就 是要使科学教育超越公式与符号, 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 人。 因此,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一样,是构成科学素养不可 缺少的要素;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最缺少,而又是人们最需要的素养。
5 把握适度
课堂设疑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和能力实际,使学生 可望又可及。 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过于深奥,学生又高 不可攀,望而却步。 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了解 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 如教朱自清的《春》一 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接着向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这么 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 ”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绘春的五幅图画,由浅入 深,由抽象到具体,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知识能力的实际。
299
2010 年 第 11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教学研究○
科技信息
巧设疑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崔新吉 (城固县南坎营初级中学 陕西 城固 723211)
古 人 云 “学 起 于 思 ,思 源 于 疑 ”,“小 疑 则 小 进 , 大 疑 则 大 进 ”, “ 疑 者,觉悟之机也”。可见“疑”之重要。在课堂上,如能教会学生真正抓住 文章的疑点,“援疑质理”,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探求的 局面,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技信息
○教学研究○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 年 第 11 期
新课程中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谈起
陈文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明确将科学态度与公式 与符号,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因此,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一样,是构成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当前科学教育 最缺少,而又是人们最需要的素养。 本文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谈谈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平中见奇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文明白如话,好像没啥学头,这就要求我们 教者要独具慧眼,从平淡中见新奇。 我教《一面》时,先让学生画出描写 鲁迅外貌的句子,在“瘦”字下面加上着重号。 问“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 多次提到‘瘦’字? ”学生愣住了。 于是边读课文,边探讨奥妙。 经过一 番争论,得出共识:“瘦”不只是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更是鲁迅先生为 人民大众忘我工作崇高品质的外在表现,扣住“瘦”来写,不仅写出了 鲁迅的“形”,更写出了“神”。 这样一探讨,平中见奇,使学生悟出平淡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学史;科学精神
1 科学精神与新课程的理念
科学精 神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实 事 求 是 ,勇 于 探 索 真 理 和 捍 卫 真 理[1]。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 科 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民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 美国面向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2061 计划”在《面 向 全 体 美 国 人 的 科学》一书中就将“科学需要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融合;科学不 仰仗权威”[2]作为美国基础教育中科学世界观的构成要素 。
批判精神的核心是怀疑精神,表现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坚 持真理[4]。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反思、怀疑、批判、求真、求美、求新 的一部发展史。 物理学家们对真理的追求,不同理论观点的冲突、纷争 与批判,深刻的洞察力和永恒的批判精神等,对于新理论的催生起着
重要的作用。 从光学到微粒学、波动学到波粒二象性和光子说;从古典 力学再到相对论力学;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就量子力学是否完备发生 的长期争论等,都是让学生体验批判精神的生动素材。 但是,传统的物 理教育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往往把物理学 神秘化、把物理学家神圣化,让学生对物理学敬而远之。 由这些杰出物 理学家的发现形成的物理知识,怎么能去怀疑?面对物理教科书中的 概念、术语、公式、定律,学生认为它们就是真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 习它、记住它。 久而久之,历史性的、进化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 化,这种教条的态度明显地与科学精神格格不入。 所有这一切,在以灌 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中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精神,而怀疑和批 判精神对于科学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精英化的物理知识的专门教育, 很显然是为了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但是,事实上,只有少数人将来会 成为物理学家或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专门研究,即使对于他们,狭窄 的专门训练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对于所有的学生 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恰如 其分的科学形象,批判地、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生活。
6 去粗存精
课堂设疑要有的放矢, 把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抓 住要害,紧扣重点,集中问一两个有分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指导阅读《〈论语〉十则》一文时,我没有把所有的虚词都强调一遍, 而是抓住文章重点要解决的一个虚词“而”提问:“而”字在文中出现了 九次,又都是连词,但作用不同,请同学们归纳分类。 这样,不但突破了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比较鉴别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加强物理学史教育,使学生树立敢于批判的 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批判的历史。 科学发 展史告诉我们,谁不迷信权威,敢于与传统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 题、新思想、新见解,谁就能做出创造性的发现。 正是由于伽利略敢于 批判亚里士多德“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才建立起正确的力和 运动的观点,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哥白尼正是敢于对 “地心说”宗教理论进行批判,才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在物理学发展 的历史长河中,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很多的,只要有意识地将这些事 例结合在平时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敢于批判的意识。 今天,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突破传统的物理教法,要善于利用 新课程中的“历史影子”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2.2 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中指出:对于落体运动,伽利略首先从逻辑上推翻了亚里士 多德的观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为了探索落体运动的规律,他提 出了巧妙的“冲淡引力作用的斜面实验”。 为此,伽利略整整做了一百 多次,才得出了金属小秋不论轻重,其通过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之比 为一常数,即是是在做匀加速运动的结论,然后通过外推确定了自由 落体定律。 这正是伽利略的求实精神。
的词语中所蕴涵的不平常,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意义的理 解。
4 选准切口
一篇课文,能否选准切口,对理解课文起着重要的作用。 切口选得 好,对完成教学目标有“水到渠成”的作用。 如教《看戏》一文时,我问学 生:“课文标题是《看戏》,谁在看戏? 怎样看戏? ”一学生顿生疑窦,于 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看”字做文章,明确观众之所以这样看戏, 是因为有梅兰芳这样热情的艺术家,从而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 艺术家。 这样提纲挈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 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 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 要求。 科学精神 ,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 “解放 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达芬奇早在 15 世纪就 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个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 意义的,充满谬误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 这一科学的结论在伽 利略的手中得以发扬光大。 伽利略十分强调自然科学要重视观察和实 验,科学的规律应当由实验来证明,反对离开观察和实验的抽象推理。 他说过:“因为我深深懂得,只要一次实验 和 确 证 ,足 (下 转 第 294 页 )
教材中“绵延两千年的错误”与“逻辑的力量”,通俗易懂的文字阐 述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与伽利略逻辑推理。 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把伽利 略推上了科学的巅峰。 17 世纪的意大利,科学界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 德的见解,谁要怀疑,就会受到诘责: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为了驳 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伽利略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 体系的对话》[3]一书 中 ,首 先 从 理 论 上 驳 斥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落 体 定 律 。 随后,伽利略用实验来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论断。 今天人们仍在感谢 伽利略,感谢他大胆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于是历史铭记了伽利略,铭记 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 进。 怀疑与批判推进了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也让历史永远铭记。
伽利略对一重一轻两个铁球,先后落地起了怀疑。 会导致两个截 然相反的结果。 对于这些疑问,他没有去主观臆断,也没有盲目相信权 威,而是自己去反复做试验,证明了一重一轻两个物体自由下落时会 同时着地。 传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过落体实验,但后来的考证否定 了。 尽管如此,这个著名的举世闻名的实验,教育了那些盲从的人们, 启发人们应破除迷信,崇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