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5篇)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篇1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
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存在问题:(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
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
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
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
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
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
环境问题的剖析材料
环境问题的剖析材料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加剧,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首先,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聚集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大量的水被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和河流变得干涸。
这不仅对人类饮水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困难,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
土壤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的农业生产和过度的土地利用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干旱和沙化。
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个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议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总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掌握模拟卷
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掌握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鸭嘴龙化石B.计算机病毒C.乙肝病毒D.智能机器人2.下列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B.沙漠中骆驼刺的叶退化成刺、根系非常发达C.一枝红杏出墙来D.大树底下好乘凉3.学完《生物的特征》这节课后,同学们在校园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生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梧桐B.月季C.蝴蝶标本D.麻雀4.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的是()A.深海的火山口B.大气圈的上层C.水圈的大部分D.岩石圈的表面5.广东用瓦筒(如下图)来种植韭黄,韭菜本是绿色的,但被瓦筒罩着的韭菜会形成黄色的韭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韭菜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A.温度B.光C.空气D.瓦筒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B.五台山风景区C.撒哈拉沙漠D.呼伦贝尔大草原7.某探究小组制作如图的生态瓶,要使该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A.选用透光的瓶子B.往瓶中装满池水C.水草的数量比鱼多D.放在有光温暖环境8.小鸡由小长大,长到一定时间就会产卵,这体现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对应错误的是()A.千里之堤,遗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B.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生物适应环境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会脱毛——生物适应环境D.植树造林可以改变空气湿度——生物影响环境10.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生物圈11.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种子萌发B.人体出汗C.珊瑚礁长高D.猎豹追捕羚羊12.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B.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C.人类是消费者的主体D.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13.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除甲外,其余的生物都是消费者B.丁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没有分解者,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戊D.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种消费者14.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消费者有3种B.阳光是影响鸟生活的生物因素C.A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D.D是食物链的最终环节1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1、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2)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认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从人类制度构建层面看,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者忽视或低估坏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可归结为以下方面1、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价格不能完全反应他们的环境成本。
主要表现在环境成本外部化、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和产权界定不清。
2、政策失误:政府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结果现象。
3、科学不确定性:依现有科学技术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
4、国际贸易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环境管制越严,就会越妨碍自由贸易;而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就会越严重。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不平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为:1、对环境有影响的商品交易。
2、能够引起环境问题的交易。
3、因国际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的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妨碍人类正常生活,降低环境对人的舒适度。
(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
(3)导致环境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址消失。
(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形成了环境保护可行措施:(1)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2)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污染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021年中考地理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含答案及解析)
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知识梳理】一、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二、气温1.气温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 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 是吐鲁番2.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三、降水1.降水特征⎩⎨⎧ 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
读蜂农东线放蜂线路图完成1-2题。
1.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低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人为因素【答案】1.A 2.C【解析】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
在“追花夺蜜”中,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可见公路运输是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故选A。
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蜜蜂需要在不同季节采花酿蜜,读图可知,安徽、江西和广东南北花期不同是受气温影响的,而影响气温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故选C。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温度带活动积温表现为小于1600℃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关于③④间温度带界线的描述,不属实的是()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0℃年均等温线D.活动积温为4500℃界线5.图中数码⑤所在位置每年太阳直射次数为()A.无B.三次C.一次D.二次【答案】3.A 4.B 5.D【解析】3.纬度越高,积温越低,我国的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符合题意。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8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得出A地河流上游有数量众多的聚落分布,势必有居民产生生活污水,同时河流上 游有化工厂分布,化工厂属于污染水源的工业,因此有工业污水的产生;这些污水会造成河流水质下降,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第(2)题,B流域与A流域相比,B流域有大量林地的存在,试题出现了等高线说明地形有起伏,因此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20
聚焦点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关键是把握其概念、危害与防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4)措施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等。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Ⅵ)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而一旦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减少,混浊天气减少或消失。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防护林建设、实施封沙育草工程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据图可以判断出空气重度污染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绿化美化有密切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10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2022福建省地理生物考纲
2022福建省地理生物考纲1.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4)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5)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6)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选修3 《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4)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的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4.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选修6 《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第二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在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方面的基本国策是:A. 坚持可持续发展B.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 大气污染防治2、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A. 水资源短缺B. 土地荒漠化C. 气候变化D. 生态多样性丰富3、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但其不应承担的功能是:A、自然资源的开发B、科研教育C、宣传教育D、生态旅游4、持续的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A、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B、增加CO2排放,加剧全球变暖C、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D、提高森林生态恢复能力5、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仅限于军事安全教育领域B、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资源安全问题,从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C、生态环境安全属于国家政治安全范畴,与其他安全领域无关D、环境保护活动是国家安全的内部事务,无需关注国际影响6、以下关于国家生态安全的策略,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B、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平衡C、推广绿色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D、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7、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A. 水资源短缺B. 土地荒漠化C. 气候变化D. 互联网安全问题8、题干:在以下哪些情况下,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导致国家安全的威胁?A. 某地区发生严重洪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B. 某国因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C. 某地区因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安全问题D. 以上所有情况9、下列关于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
B、生态安全能够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发展。
公共管理课简答题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系统分析法2)比较分析法3)实验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a.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b,多元制衡与自主性c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d,法的支配与意思支配e,政府与市场f,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6、什么叫做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是新右派、新治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的通称。
2.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使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制的、层级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3.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7、公共管理学的特质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整合性、主体性、战略性、新治理、价值调和与责任、政府改革与再造、学科综合性8、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意义?学习与研究行政学,把握行政管理规律,1.有助于科学地发挥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2.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有助于迎接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
4.有助于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
9、公共组织的构成有那些?答: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利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队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蓝细菌细胞内有一组具有发色团的水溶性蛋白。
叫做藻蓝蛋白,负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的捕获,并将能量逐级传递给叶绿素。
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分子,藻蓝蛋白被用作某些食品和饮料中蓝色的来源,但因其蓝色不稳定、不宜受热和对酸碱度要求较高,无法用于需要高温处理的食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藻蓝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藻蓝蛋白和叶绿素位于蓝细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C.藻蓝蛋白无法用于要高温处理的食物因为蛋白质高温条件易水解D.开发新型的耐热的藻蓝蛋白可以尝试从嗜热性细菌细胞中提取2.《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日“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
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B.人体中的气主要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C.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D.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大量转化为糖类3.水生植物浮萍生长速度快、富含淀粉,在工业上可作为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的原料。
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发酵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被有氧分解B.发酵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乙醇和乳酸C.发酵产生的乙醇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D.发酵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生成ATP4.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下列方法或解释合理的是()A.冬季蔬菜大棚可用绿色薄膜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B.夜间蔬菜大棚可适当提高温度以有利于提高产量C.土壤板结后松土主要是促进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D.农田施肥的同时适当浇水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生长5.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检测细胞含有脂肪的实验时,染色后要先用酒精洗去浮色,再观察B.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解离后要先染色,再漂洗C.PCR技术扩增DNA时,设置的温度要逐步提高(55℃→72℃→94℃)D.提取光合色素时,加SiO2磨碎叶片后,再加无水乙醇和CaCO3溶解色素6.细胞自噬是一种“自我进食”现象,通过分解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从而在细胞和组织的更新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肿瘤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致癌和抑癌双重作用。
生态环境整治方案
生态环境整治方案生态环境整治方案(精选8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环境整治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整治方案篇1一是抓组织领导。
镇上站在建设生态岐山、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展示对外开放新形象的高度,把岐周、岐蔡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升级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镇长专门负责,专抓专管,组建了办公室,狠抓日常管理和督查,沿线各村也相应地成立了机构,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村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镇上主要领导坚持深入现场一线,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带领镇村干部、群众齐动手,真正形成了领导主抓落实,干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劳动的新局面。
二是抓宣传动员。
为了使此项工作取得实效,镇上召开了动员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召开了机关干部会,对机关干部上路整治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又召开了沿线12个村书记、主任会,对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各村召开了村组干部群众大会,进行了广泛宣传,使这次活动人人皆知,家家明白,个个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工作之中,拉开了此项活动的序幕,并掀起高潮,在2月11日活动开始第一天,全线参与劳动的干部群众达500多人。
三是抓责任落实。
镇上针对路线长、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实际,制订了《工作方案》,印发了《任务分解表》,对沿线粪土堆、垃圾堆、柴草堆、建筑材料堆,乱搭乱建、乱放乱摆、乱贴乱画、占道经营清理,临路街道墙面粉刷,文化墙、垃圾屋建设及补植绿化等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到各包村领导、机关干部和沿线村组,从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包抓领导干部、责任人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并积极推行定时间、定目标、定专人、定责任、定奖惩、包任务、包协调、包进度、包管理、包落实的“五定五包”责任制,进一步夯实了工作责任,使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
十大环境问题
十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定义: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世界范围内认为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所造成的。
危害:1:炎热2:冰川消融3:洪水4:飓风5:干旱防治措施:1、减排2、保护森林3、开发新能源4、征收污染税费5、鼓励公众参与2、臭氧层破坏危害:1、危害人体XX:白内障、皮肤癌等2、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展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局部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
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说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3、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可见,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防治措施:选择不含氟的冰箱、空调机及汽车等制品。
由于使用了氟利昂的喷雾类商品不在少数,因此应尽量不购置使用含氟喷雾类商品。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2、生境的破碎化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应该开展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兴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做到因地适宜,将地域地理特色与经济开展相结合,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开展,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4、酸雨蔓延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2]。
危害: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2、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外表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环保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环保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标题:环保整改目标及整改措施摘要: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本文主要讨论环保整改的目标和措施,旨在指导各领域进行有效的环保整改工作,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环保整改目标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排放,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3.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二、环保整改措施1. 工业污染整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减少和控制工业污染:(1)加强工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生活污染整改生活污染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城市噪声、水污染等。
以下是生活污染整改的主要措施:(1)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2)加强城市噪声治理,控制噪声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改善水质,加强水源保护,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质量。
3. 交通污染整改交通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包括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等。
以下是交通污染整改的主要措施:(1)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氢燃料汽车等,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加强交通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网络,优化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交通噪声污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1.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温室效应全球保暖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与低平岛国被淹没;②对农业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减产,高纬度地区增产;③影响水循环:增加降水极端异常天气事件,地表径流改变南方降水最多,北方减少。
应对措施: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灾。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③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水利设施,防止降水突发事件和海水入侵。
3.绿化的环境效益: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二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激化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内涵: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代际公平;代内公平3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消费观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3加强国际合作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污染、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三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区位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气候: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河流: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入海位置。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三篇)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人居环境指的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包括住宅环境、公共空间、交通运输、城市设施等方面。
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二、当前人居环境问题分析1.垃圾问题: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不完善。
2.空气污染问题:工业排放、车辆尾气以及燃煤等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3.水污染问题:水源污染、排污口管理不到位等导致水质污染严重。
4.城市规划问题:城市扩张速度快,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
5.环境整治落后问题:环境整治手段和技术不先进,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二)1.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建设(1)推广垃圾分类:加大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居民居家进行垃圾分类。
(2)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包括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回收站等。
(3)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垃圾处理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空气污染治理(1)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通过加强监管和罚款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安装和使用污染治理设备。
(2)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
(3)强化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种植更多绿树和花草,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3.加强水污染治理(1)严格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禁止污染源进入水源地附近,确保水质安全。
(2)加强水污染监管: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水污染排放监管,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3)提升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升其处理能力和效果,保障供水水质。
4.优化城市规划(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建筑布局。
(2)加强交通规划: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个人汽车使用。
2021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荒漠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下沙化。
(3)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17.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18.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 C 18. B
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4. A 5. D
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长率(%)
3.4
-1.7
4.5
2.6
4.2
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7.2
13.2
4.6Leabharlann 8.211.0第二产业
39.1
34.4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B.土壤
C.地形D.光照
【答案】1. B 2. C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说明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生态学采用的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
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级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减少废弃物产生1. 减少塑料使用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塑料垃圾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境污染之一。
因此,减少塑料使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来代替塑料袋,使用玻璃或陶瓷杯子代替一次性纸杯等。
2.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减少废弃物产生和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开分类处理。
3. 降低纸张消耗纸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的物品之一。
但是,纸张的生产和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小的压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双面打印、电子邮件等方式来降低纸张消耗。
三、降低能源消耗1. 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灯具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使用它可以大幅降低用电量。
与传统白炽灯相比,节能灯具的寿命更长,使用寿命可达到数年之久。
2. 选择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它们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清洁能源。
3. 减少空调使用空调是一种高耗能设备,在夏季使用过多会增加电力负荷和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在夏季我们可以选择关闭空调或者减少空调使用时间。
四、保护水资源1. 减少用水量水资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减少用水量。
比如,减少浴缸淋浴时间、关闭水龙头等。
2. 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应该避免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3. 重视水资源再生利用水资源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水,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比如,通过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成可供农业、工业、市政等领域使用的再生水。
五、保护大气环境1. 减少机动车使用机动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各大区域常见地理问题
中国各大地区的常有地理问题东北地域一、天气问题1、说明长白山(大兴安岭)等温线大概曲折的方向及其原由。
向西南方向弯凸;受长白山(大兴安岭)及其走向影响。
地势高,气温比双侧低。
2、气温年较差的散布及原由散布特色: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原由;自北向南,纬度越高,中午太阳高度和日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
气温年较差越大3、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降水多的原由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遇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地形雨)。
4、漠河冬天气温最低的原由纬度全国最高,冬天太阳高度最低,昼长最短,获取太阳热量少;距蒙古—西伯利亚近,西北部缺乏高大地形的阻拦,受冬天严寒气流的影响大。
二、河流问题4、剖析松花江的水文特色及其形成原由。
水文特色: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含沙量比较小,结冰期长。
原由:松花江因为纬度较高,冬天长、气温低,因此结冰期较长;春天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天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域林木比较茂盛,因此含沙量比较小;因为补给较充分,汇入支流也许多,因此流量较大。
5、说明松花江的凌汛形成原由纬度高,结冰期长,在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较高河段的河流封冻早,解冻晚;致使下游河段形成“冰坝”。
阻拦河水流动,使水位上升,形成凌汛。
三、沼泽的问题6、沼泽的环境功能拥有委婉水源、净化水质,调理天气、调理河川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7、北部地域有大面积的沼泽散布,试剖析沼泽的形成原由。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河流多凌汛。
8、停止开垦沼泽,退耕还沼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委婉水源、净化水质,调理天气、调理河川径流的功能。
利于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四、三江平原的农业问题9、种类:商品谷物农业10、基本特色: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11、优势区位要素剖析:自然要素:①温带季民风候,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夏天日照时间长②地形平展宽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饶;⑤水源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 –选修63.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分布。
i999Q6btqo 3.认识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学会分析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过程及对区域和其他地方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途径收集地理信息,来说明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3.能够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应用所学的方法、知识开展调查与分析,并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调查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全球环境意识和中国环境危机意识。
2.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地理科学空间性、区域性特点的认识,树立地理科学是解决全球问题必备知识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地理素养是人文素养重要体现的观念。
拓展地理学科的空间,改变学生以往只认“地”不识“理”的狭隘的地理认识论。
i999Q6btqo[教学重点]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征?【新课导入】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i999Q6btqo 【板书】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45~46页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说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森林人均蓄积量与世界的差距。
(2)我国的森林分布有何特点?三大林区在哪儿?(3)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有哪些?(4)说明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5)造成我国草场退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000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l6.5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3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面积的1/5;我国人均蓄积量为9.05立方M,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i999Q6btqo<2)森林资源的分布:分布不均匀,西南、东南、东北多,而西北、华北少。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第一大林区;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喜马拉雅山东南部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林区;我国东南的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林区是我国的第三大林区,以人工林为主。
i999Q6btqo<3)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等。
<4)我国草原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40.9%,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5)草场的退化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阅读】阅读课本材料“我国的森林资源”,从历史上的森林资源、现存的原始林数量和分布、人工林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进一步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缺陷,我国森林总面积在减少,而且原始森林在锐减.森林总体质量在下降。
i999Q6btqo【思考】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i999Q6btqo 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板书】二、水土流失【资料展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
据l999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全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M,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水蚀面积l65万平方千M,占国土总面积的l7.2%;风蚀面积l91万平方千M,占国土总面积的19.9%。
i999Q6btqo【图片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图片【思考】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回答】1.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2.水土流失的后果:①降低土地肥力,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②使下游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等。
【探究活动】图3—6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面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l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什么?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1.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l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重庆。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
3.山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这里植被稀疏,因而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i999Q6btqo【承转】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城市增多,致使水土流失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水土流失由广大农村逐步向城市蔓延。
i999Q6btqo【思考活动】试举例说明城市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在城镇化建设中,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水系,产生大面积裸露的地表或坡面,造成土体移动,泥沙流失,河道、水库及城市排水管网淤塞等。
i999Q6btqo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严重。
具体表现为:一是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没有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遇到大风天气,泥尘四处飞扬,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二是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候变化。
城市开发建设和人类活动,使城市原有地貌被不透水的硬化地面取代,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地面的热辐射;城市中的工厂、机动车辆、家电等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而且释放出废热气,使得城市气温明显增高。
三是淤积道路,堵塞管道,污染城市。
开发建设活动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极易形成水土流失,淤积城市蓄排水利工程,降低城市水利工程效益和城市防洪能力,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安全。
另外城市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城市市容景观,同时也影响投资环境,阻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
i999Q6btqo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三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后果,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两种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
i999Q6btqo【板书】三、土地荒漠化【投影】图3—7 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讲述】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千M,约占国土面积的27.8%,已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涉及l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旗>。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的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
i999Q6btqo【讨论】土地荒漠化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危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的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同时荒漠化还会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i999Q6btqo【思考】荒漠化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荒漠化的形成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有关。
其中,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少,大风天数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但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i999Q6btqo【承转】那么,土地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思考活动】下列资料描述的是土地荒漠化过程,试根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排序。
①在较缓的坡地上,树已经被砍掉,并开辟成农田。
于是土壤便暴露在风和水的侵蚀下。
②在干燥气候下,坡地土地还未开辟成农地,此时可维持树木和草的生长,这些植物的根具有保护土壤的作用。
③在缓坡上持续种植,当土壤肥力逐渐消耗到无法种植的时候,就改成放牧牲畜。
同时,在另一片较陡的坡地上砍树,开垦种植。
i999Q6btqo④土壤流失严重,陡坡地岩石裸露,缓坡地沙土蔽天,农牧业完全消失。
⑤风和水再次作用在陡地上,于是牲畜便移往陡坡地放牧。
而缓坡地则因过度放牧,几乎长不出草了。
【参考答案】②①③⑤④【过渡】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阅读】阅读材料“沙尘暴袭击北京城”。
【提出问题】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是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需要有三个必备的条件,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
i999Q6btqo【探究活动】根据沙尘暴产生的条件,分析北京为什么会遭到沙尘暴的袭击?【点拨】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量的松散沉积物,冬春季节,在强劲的西北风吹拂下,这些松散沉积物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来源,而北京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
因而,冬春季节北京会遭到沙尘暴的袭击。
i999Q6btqo 【阅读】阅读课本第50页材料“影响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沙尘暴的传输路径”,了解影响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沙尘暴的传输路径,认识到我国沙尘暴的源地与荒漠化土地有很大的相关性。
i999Q6btqo 【板书】四、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料展示】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我国目前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 000种,占总数的l5%-20%。
野生植物如苏铁、珙桐、金花茶、桫椤等已濒临灭绝。
上世纪在我国已灭绝的野生动物有普氏野马、高鼻羚羊,接近和濒临灭绝的有蒙古野驴、野骆驼和普氏原羚等。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l56个物种。
i999Q6btqo 【图片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图片,如藏羚羊、珙桐等。
【讨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工农业的发展等各种活动造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也使原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