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教师版】
高二理综教师版(含答案)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一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考纲要求)1.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2.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2)表达式:F =kx .①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 ;k 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二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两种摩擦力的对比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定义 两个有相对滑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两个有相对滑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 (必要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弹力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弹力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大小 ① 静摩擦力f 为被动力,与正压力无关,满足0<f ≤f max ②最大静摩擦力f max 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f =μN (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材料及粗糙程度,N 为正压力)方向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误区警示(1)误认为只要两物体接触就存在弹力.(2)误认为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方向.(3)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速度大小有关.(4)误认为物体所受正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1.2.三个方向⎩⎪⎨⎪⎧ 运动方向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3.两个“相对”⎩⎪⎨⎪⎧相对静止相对运动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B .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C .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D .丁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解析 甲球受水平面的弹力,斜面对甲球无弹力,乙球受水平面的弹力,乙与另一球之间无弹力,丙球受右侧球和地面的两个弹力作用,丁球受竖直细线的拉力,倾斜细线的拉力刚好为零,故C 对,A 、B 、D 错.答案 C2.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 的物体时,长度为L 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 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 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A.G L 1B.G L 2C.G L 1-L 2D.2G L 1-L 2解析 由胡克定律知,G =k (L 1-L 0),G =k (L 0-L 2),联立可得k =2G L 1-L 2,D 对. 答案 D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C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D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析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故A 错;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故D 对;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故C 错;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故B 错.答案 D5.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 .有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有压力C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压力垂直D .只有运动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解析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有四个: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滑动,四者缺一不可.由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可知,A 、B 选项错.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所受压力垂直,C 选项正确.如擦黑板时,黑板是静止的,但相对黑板擦是运动的,也受滑动摩擦力,所以关键是“相对运动”,故D 选项错误.答案 C考点一 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1.弹力方向的判断(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判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大小的计算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或胡克定律来计算.【典例1】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 的球固定在支杆AB 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 ,则AB 杆对球的作用力( ).A .大小为7.5 NB .大小为10 N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解析 本题考查力与物体的平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 杆对球的作用力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令AB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G F 拉=43,α=53°,故D 项正确.答案 D——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一般物体之间的弹力,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2)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 = kx )计算.【变式1】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2L +μ(m 2+m 3)g kB .2L +μ(m 2+2m 3)g kC .2L +μ(m 1+m 2+m 3)g kD .2L +μm 3g k解析 先以2、3为整体分析,设1、2间弹簧的伸长量为x 1,有kx 1=μ(m 2+m 3)g ;再以3为研究对象,设2、3间弹簧伸长量为x 2,有kx 2=μm 3g ,所以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2L +x 1+x 2,故选B.答案 B考点二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小专题)1.由相对运动趋势直接判断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很明显,就可以由相对运动趋势直接判断.这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基本方法.如图2-1-5所示,判断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P 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物体P 相对斜面的运动趋势很明显(沿斜面有下滑趋势).我们就可以由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直接判断出物体P 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为沿斜面向上.【典例2】如图所示,重为G 的木棒,可绕光滑轴O 自由转动,现将棒搁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小车原来静止,如果用水平力F 拉动小车,则棒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A .向右B .向左C .等于零D .都有可能解析 由题图可直接判断出木棒相对小车有水平向左的运动趋势,则棒受到小车给棒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答案 A2.用假设法判断【变式2】如图2-1-7所示,物体A 、B 在力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 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7A .甲、乙两图中物体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 相同B .甲、乙两图中物体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 相反C .甲、乙两图中物体A 均不受摩擦力D .甲图中物体A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A 受摩擦力,方向和F 方向相同解析 用假设法分析:甲图中,假设A 受摩擦力,与A 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合力为零不符,所以A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假设A 不受摩擦力,A 将相对B 沿斜面向下运动,从而A 受沿F 方向的摩擦力.正确选项是D.3.根据平衡条件来判断如图所示,物体P 在斜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则沿斜面方向合力必为零,而静摩擦力必须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所以可判断出斜面给物体P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必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判断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关键是先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图中物块A 和B 在外力F 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静摩擦力提供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ma ,方向水平向右.5.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与其接触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在图中,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B 对A 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由于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对B 的静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变式3】 一物体在桌面上滑行,受到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为F ,则( ).A .桌面也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F ,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一致B .桌面也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F ,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 .桌面也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不等于FD .桌面不受摩擦力作用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桌面也受到摩擦力作用,且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F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考点三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典例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 ,一端固定于质量m =2 kg 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g =10 m/s 2)(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12 cm 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2)若将弹簧拉长11 cm 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3)若将弹簧拉长13 cm 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解析 (1)物体匀速前进时,k (x -x 0)=μmg 则k =μmg x -x 0=0.2×2×100.12-0.10N/m =200 N/m. (2)F 1=k (x 1-x 0)=200×(0.11-0.10)N =2 N 最大静摩擦力可看作等于滑动摩擦力 f m =0.2×2×10 N =4 N 故物体没动,所受静摩擦力f 1=F 1=2 N.(3)弹簧弹力F 2=k (x 2-x 0)=200×(0.13-0.10)N =6 N.物体将加速前进,此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2=μN =μmg =0.2×2×10 N =4 N.(1)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而静摩擦力要借助其他公式,如: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等.(3)“f =μN ”中N “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变式4】 如图2-1-10所示,物块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2B.32C.22D.52解析 由题意可以判断出,当倾角α=30°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为f 1=mg sin 30°,当α=45°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2=μN =μmg cos 45°,由f 1=f 2得μ=22.考点四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小专题)1.静静“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典例4】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1-11所示,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A.10 N,方向向左B.6 N,方向向右C.2 N,方向向右D.0解析当物体受F1、F2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8 N,可知最大静摩擦力f max≥8 N.当撤去力F1后,F2=2 N<f max,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突变,且与作用在物体上的F2等大反向.C正确.2.静动“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典例5】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端不动,如图2-1-12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α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下图中的(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设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增大到θ时,铁块开始滑动,显然当α<θ时,铁块与木板相对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铁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mg sin α;当α≥θ时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设动摩擦因数为μ,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 cos θ.通过上述分析知道:α<θ时,静摩擦力随α角增大按正弦函数增加;当α≥θ时,滑动摩擦力随α角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C.3.动静“突变”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物体将不受摩擦力作用,或滑动摩擦力“突变”成静摩擦力.【典例6】如图2-1-13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解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作用.由于f从零开始均匀增大,开始一段时间f<G,物体加速下滑;当f=G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f>G,物体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减速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N=μF=μkt,即f与t成正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物体速度减为零后,滑动摩擦突变为静摩擦,其大小f=G,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t轴的线段.正确答案为B.【典例】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滑动摩擦力f使整体产生加速度a,a等于μg 不变,对B受力分析知,B所受静摩擦力f′=m B·a=μm B g,大小不变,方向向左,故A对,B、C、D错一、对弹力的考查(低频考查)1.(2010·全国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解析 根据胡克定律有F 1=k (l 0-l 1),F 2=k (l 2-l 0),解得k =F 2+F 1l 2-l 1,C 正确. 2.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①F fa 大小不变 ②F fa 方向改变 ③F fb 仍然为零 ④F fb 方向向右A .只有①②对B .只有③④对C .只有①④对D .只有②③对解析 右侧绳剪断瞬间,木块b 受到弹簧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因b 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选项③错误、选项④正确.木块a 受左侧绳的拉力和弹簧弹力不变(弹簧未来得及形变),故F fa 不变.选项①正确、选项②错误.二、对摩擦力的考查(中频考查)3.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如下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解析 物体原来受静摩擦力f =G sin θ,施力后如下图所示,四种情况都有静摩擦力,A图中f A =G sin θ;B 图中f B =G sin θ;C 图中f C =(G -F )sin θ;D 图中f D =(G +F )sin θ.(θ为斜面倾角)4.(2011·海南卷,5)如图2-1-16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 .等于零B .不为零,方向向右C .不为零,方向向左D .不为零,v 0较大时方向向左,v 0较小时方向向右解析 斜劈和物块都平衡,对斜劈和物块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选A.5.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B .沿斜面加速下滑C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解析 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摩擦力由mg sin θ增大到(F +mg )sin θ,C 错误.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②正交分解.误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1.当两共点力F 1和F 2的大小为以下哪组数据时,其合力大小可能是2 N( ).A.F1=6 N,F2=3 N B.F1=3 N,F2=3 NC.F1=8 N,F2=4 N D.F1=5 N,F2=1 N解析由|F1-F2|≤F≤F1+F2可知,选项B、C正确.3.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解析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项图画得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紧压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项图画错.D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项图画得正确.4.某物体在n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A.F1 B.2F1C.2F1D.0解析物体受n个力处于静止状态,则其中(n-1)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剩余的那个力等大反向,故除F1以外的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1,且与F1方向相反,故当F1转过90°后,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应为2F1,选项B正确.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及合力范围的确定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几种特殊情况:F=F12+F22F=2F1cos θ2F=F1=F22.合力范围的确定(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范围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F1+F2+F3.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如果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和的绝对值,即F 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18 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A .8 N,7 NB .10 N,20 NC .18 N,18 ND .20 N,28 N考点二 力的分解方法1.效果分解 常见的按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情形重力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力F 1=mg sin α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F 2=mg cos α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挡板的分力F 1=mg tan α和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F 2=mg cos α 重力分解为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F 1=mg tan α和使球拉紧悬线的分力F 2=mg cos α小球重力分解为使物体拉紧AO 线的分力F 2和使物体拉紧BO 线的分力F 1,大小都为F 1=F 2=mg 2sin α ——把力按实际效果分解的一般思路【变式2】 如图,用绳子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在等高的树干上,两端点间绳长10 m .用300 N 的拉力把水平绳子的中点往下拉离原位置0.5 m ,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的伸长量,则绳子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的大小为( ).A .3 000 NB .6 000 NC .300 ND .1 500 N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作用点做受力分析,受到作用力F 和两个绳子等大的拉力.由题目可知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正弦值为:sin α=0.55=0.1,所以绳子的作用力为F 绳=F 2sin α=1 500 N ,D 项正确. 【变式3】 (2010·课标全国,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3-1 B .2-3 C.32-12 D .1-32解析 当用F 1拉物块时,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力特点知F 1 cos 60°=μN 1①N 1+F 1sin 60°=mg ②当用F 2推物块时,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受力特点知F 2cos 30°=μN 2③mg +F 2sin 30°=N 2④又由题意知F 1=F 2⑤解①②③④⑤得μ=2- 3.【典例】如图所示,A 、B 点等高,O 为结点,轻绳 AO 、BO 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 F A 、F 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 A 一定小于 GB .F A 与 F B 大小相等C .F A 与 F B 是一对平衡力D .F A 与 F B 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 方法一 取结点O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F A 、F B 和结点下方细绳的拉力F C 的作用,因灯笼静止,故拉力FC =G .结点O 处于静止状态,三力平衡,拉力F A 、F B 的合力F 合必与F C 等值反向共线,因A 、B 点等高,AO 、BO 长度相等,故F A 、F 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由几何关系可知,必有F A =F B .当θ=60°时,F A =F B =G ;当θ>60°时,F A =F B >G ;当θ<60°时,F A =F B <G .只有选项B 正确.方法二 对结点O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结点O 的平衡可得⎩⎨⎧F A cos θ=F B cos θF A sin θ+F B sin θ=mg 解之得:F A =F B =mg 2 sin θ.1.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 和斜梁OB 作用于O 点的弹力分别为F 1和F 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F 1=mg sin θB .F 1=mg sin θC .F 2=mg cos θD .F 2=mg cos θ答案 D3.如图,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13mgB.23mgC.36mgD.239mg 答案 D4.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F 2>F 3B .F 3>F 1>F 2C .F 2>F 3>F 1D .F 3>F 2>F 1解析 由连接点P 在三个力作用下静止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 1、F 2二力的合力F 3′与F 3等大反向.三力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F 3>F 1>F 2,B 正确.第3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1.如图,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等知识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将拉力F 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分解,则物体一定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一定有弹力.因此物体一定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而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当力 F 逐渐减小,则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A .保持不变B .逐渐减小C .逐渐增大D .以上三种均有可能解析 本题考查物体受力平衡、静摩擦力的特点.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N 、力F 及静摩擦力f ,由受力平衡得:f =mg sin θ,因此F 变化,f 不变,A 项正确.4.(2012·江苏省扬州测试)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A .沿斜面向下B .垂直于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D .竖直向上解析 如图所示,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而处于静止状态,故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必与重力等大反向,D 正确.。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理综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理综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证笔试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具备担任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其中,理综科目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占据一定的比重。
理综科目包含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需要考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巧。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理综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
1. 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笔试来说,物理知识点也是必须掌握的。
在物理知识点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力学:重点掌握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b.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掌握光的成像和光的波动性等知识;c. 电学:重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磁感应等内容;d. 热学:了解温度、热量等概念,了解热传导和热平衡等基本原理;e. 波动:掌握波的基本特性、波动方程等内容。
2. 化学知识点: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笔试来说,化学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化学知识点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元素及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等内容;b. 化学键和化合价: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了解化合价的计算和应用;c. 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等知识;d.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掌握酸碱滴定等实验方法;e. 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和命名规则,掌握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等内容。
3. 生物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笔试来说,生物知识点也是必备的。
在生物知识点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细胞学: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等内容;b. 生态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c. 遗传学: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工程等内容;d. 生物进化:了解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掌握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基本原理;e. 生物技术:了解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全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物理甲卷(教师讲评用卷)
全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物理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612H→224He+x01n+y11p+43.15MeV 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A.x=1,y=2B.x=1,y=3C.x=2,y=2D.x=3,y=1【答案】C【知识点】核聚变【解析】【解答】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6×2=2×4+x+y6=2×2+y解得y=2x=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分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判断x和y数值;2.如图,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物块P,P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存在摩擦;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轻盘(质量可忽略),盘中放置砝码。
改变盘中砝码总质量m,并测量P的加速度大小a,得到a−m图像。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下列a−m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B.C .D .【答案】D【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解析】【解答】设P 的质量为M ,P 与桌面的动摩擦力为f ;以P 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f =Ma以盘和砝码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T =ma联立可得a =mg −f M +m =g −f m M +m⋅m 可知当砝码的重力大于f 时,才有一定的加速度,当m 趋于无穷大时,加速度趋近等于g 。
故选D 。
【分析】 先需要平衡摩擦力,可得出有一定质量时,加速度才是存在,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3.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将采得的样品带回地球,飞行器需经过月面起飞、环月飞行、月地转移等过程。
月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的16。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教师指导手册
理科综合“分卷不分时”形式下学生应试心理及思维过程——教师指导手册理综考试从来都是打的整体仗,物理、化学和生物缺一不可,任何一科的偏科或者失误在高考中的影响都会很大。
因此每位老师在知识的传授和答题技巧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老师们解题思路,答题逻辑顺序,甚至是打草稿的规律、书写方式和字体也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因此我们的任务不单只是让学生会做和做对,更应该在平时对学生思维过程的高效化,解题答题规范化和细节的处理的精细化的培养。
指导手册·物理部分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和“会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取得别人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下面就学生在考场中能发挥得更好的话题,谈谈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所做的工作。
一、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现在的理综考试物理是110分,理综很重要,物理是理综中分最高的学科,难度也是最大的学科,也是最能拉开差距的学科,所以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至关重要。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方法。
1.怎样指导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
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理解这部机器呢?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
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
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入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
理科综合教研组总结发言稿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理科综合教研组,向大家汇报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走过了充实而繁忙的一年。
在此,我代表全体理科综合教研组成员,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校领导、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1. 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过去的一年,我们理科综合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研组建设,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们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我们教研组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发展我们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展望未来,砥砺前行1.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资源。
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我们将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凝聚力。
理科综合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理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理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1月10日开展了理科综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活动目的1.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理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由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各选出一节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数学组:课题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备课组通过讨论,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②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③让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组:课题为“光的折射”,备课组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①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②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③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组:课题为“酸碱中和反应”,备课组确定的教学目标为:①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②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让学生学会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堂观摩各备课组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
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的观摩课分别由三位教师执教。
数学观摩课: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深刻理解勾股定理,并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观摩课: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进而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化学观摩课: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教学研讨。
教师们针对课堂观摩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理科综合组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理科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理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理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理念解读与研讨- 邀请专家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
- 组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研讨,分享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经验。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教材的重难点。
-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展示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点评和改进。
3. 教学观摩与研讨-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对观摩课进行研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 科研能力提升- 邀请科研专家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 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5. 教学技能竞赛-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 对竞赛进行点评,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提升教学技能。
6. 教学反思与交流-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 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文章,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1. 时间:每月第一周周六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2. 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或教师会议室。
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理科综合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理科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理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决定开展理科综合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理科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理科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教学手段。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班级情况,提出备课主题。
(2)分组进行集体备课,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整理备课资料。
(3)备课过程中,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2)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邀请观摩教师分享观摩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经验交流(1)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
(2)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学校教学经验库。
4. 教学研讨(1)针对理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
(2)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3)关注学生发展,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资源搜集与整理,包括教材、课件、教学案例等。
(2)开展教学资源分享活动,提高教师资源利用能力。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9月)(1)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一线教师归纳总结样卷)
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样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单项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90分。
第I 卷(单项选择题 共67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个小题,1---17题每题3分,每小题3分,18—25题每题2分,共67分。
1—7题为化学题,8—17题为物理题,18—25题为生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
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蒸馏海水获取淡水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C .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大棚蔬菜产量D .海水晒盐2.下列数轴表示不正确...的是( )3.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 .用工业食盐腌制的咸肉B .含有“苏丹红四号”的红心鸭蛋C .已经有些霉变的大米或花生D .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 .HCl 、Na 2SO 4、KCl B. K 2SO 4、HCl 、Ba(OH)2 C .NaCl 、BaCO 3、KNO 3 D .CuSO 4、KOH 、NaCl56①②③④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 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7.下列各组的物质,只用水不可以鉴别的是A.固体:NaCl、NaOHB.固体:Na2CO3、无水硫酸铜C.液体:酒精、植物油D.气体:H2、CO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样卷)第II卷(非选择题共49分)H—1 N—14 O—16 Na—23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29分)O、Cl、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按要求填空。
2020届高三4月理综(一)教师版
2019-2020学年4月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但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B .部分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连,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C .为胰岛B 细胞提供3H 氨基酸,3H 氨基酸会依次在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中出现D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且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答案:C解: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各种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和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A 正确;部分内质网膜一侧与核膜相连,另一侧与细胞膜相连,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B 正确;为胰岛B 细胞提供3H 氨基酸,3H 氨基酸会依次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出现,C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内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化学能,D 正确。
2.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酶X 是D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 .合成③和④的核糖体在不同的位点与mRNA 结合C .图中的过程不能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D .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必然会导致③和①的功能改变 答案:C解:酶X 是R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产物是RNA ,A 错误;合成③和④的核糖体在相同的位点与mRNA 结合,合成相同的多肽链,B 错误;由于图中的过程同时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说明发生原核生物细胞内,所以不能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C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后可能产生相同的肽链,所以不一定会导致③和①的功能改变,D 错误。
田家炳中学高三理科综合基础综合测试卷六 新课标 人教版
田家炳中学高三理科综合基础综合测试卷六本试卷全为单项选择题,共7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一物体动与不动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B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 、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参考系,也可以不选参考系D 、参考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2、某人先向东走4m,接着向西走8m,最后向南走3m ,则他这段运动中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为A 、15m, 15mB 、15m, 5mC 、5m ,5mD 、5m ,15m3.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 =4t +2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是:( )A .0 m /sB .2m /sC .4m /sD .8m /s4.足球以8m/s 的速度飞出,运动员把它以12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A 、-200m/s 2B 、200m/s 2C 、-100m/s 2D 、100m/s 25.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不受摩擦力作用B .B 受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 .A 受摩擦力的合力为零D .以A 、B 、C 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B.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C. 所有地球同步卫星其运行周期都是一样的D. 所有地球同步卫星 , 质量不一样,则其轨道半径也不一样7、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每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测得cm S 00.21=, cm S 50.34= ,中间2S 和3S 的数据未测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加速度大小为0.15m/s 2B 、小车加速度大小为1.5m/s 2C 、用上述数据计算小车过计算点2的速度为0.275m/sD 、不能计算出上述任一计算点的瞬时速度8.假设汽车紧急制动后所受的阻力的大小与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差不多,当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刹车,它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约为(g 取10m/s 2)( )A.40m B 、20m C 、10m D 、5m9、下列运动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例如急速刹车B.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例如缓慢加速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例如竖直上抛小球到最高点时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例如匀速直线运动10、“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A ,B 两颗天体各有一颗靠近表面飞行的卫星,并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 、天体A ,B 表面重力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B 、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C 、天体A ,B 的质量可能相等D 、天体A ,B 的密度一定相等11.关于磁感线和电场线,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而静电场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
2018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六)(教师版) 理科综合 Word版含解斩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AAAAA:黄国强李响雍湘鹏审题人:高三生物备课组彭知文殷艳辉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l-27Si-28Cl-35.5 Cr-52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的物质转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当人和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受损伤时,K+外流将由主动运输转变为被动运输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将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细胞过度脱水D.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解析】细胞中K+外流是不需要能量的协助扩散,线粒体损伤会影响能量的产生,但不会影响协助扩散,A错误。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较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 正确。
海水浓度较高,但其中的海藻细胞通过积累溶质增加胞内渗透压而防止质壁分离,C 正确。
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正确。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注射EPO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但会抑制自身EPO的产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红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参与肾脏细胞合成并分泌EPO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等4种D.长期使用超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解析】细胞的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越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细胞合成并分泌蛋白质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四种细胞器的参与,但核糖体无膜,C错误;长期注射EPO会抑制自身EPO的产生,而EPO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故停用后自身EPO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也较正常人低,可表现为贫血,D正确。
【恒心】【好卷速递】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适应性训练)【教师专版】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适应性训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Br:80 I:127 Na:23 Mg:24 Al:27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中a 、b 、c 符合如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2.下图表示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B .甲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乙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部分过程D .甲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3.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某种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 和a 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可能是 ( )A .A 位于①上,a 位于⑤上B .A 位于⑤上,a 位于⑦上C .该细胞只有a ,分别位于①和③上D .该细胞只有A ,分别位于②和⑥上4.在下列果蝇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是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5、人感染一次天花,终生“永志不忘”,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是因为( )A .体液中一直保留着针对天花的抗体B .保持着对天花记忆的部分B 细胞可伴随人一生C .针对天花的效应B 细胞可伴随人一生气体1 +H 2O (CH 2O )+ 气体2 甲 乙D .吞噬细胞可随时“吞食”掉入侵的天花病毒6.18.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人工鱼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 ,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 、c 、d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b+dB .a >b+dC .a <b+dD .a=b+c+d7.下列说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B .研发太阳能汽车代替燃油汽车C .将聚乙烯等塑料垃圾深埋或倾入海中D .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替代化石燃料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CO 2的电子式:··O ···· ··C ···· ··O ······ 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NH 3分子比例模型: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AlO 2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AlO -2+CO 2+2H 2O===Al (OH )3↓+HCO -3B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2MnO -4+5C 2O 2-4+16H +===2Mn 2++10CO 2↑+8H 2OC .用稀硫酸除去铁片表面的铁锈:FeO +2H +===Fe 2++H 2OD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2OCl 2↑+H 2↑+2OH -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Ⅱ)化学-教师用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Ⅱ)化学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解:碳酸钠水解生成NaOH而导致其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促进油脂水解,从而除去油污,故A正确;B.当把漂白粉撒到水中时,发生反应,HClO 具有强氧化性而杀菌消毒,所以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故B正确;C.氢氧化铝属于弱碱,能中和胃酸中的盐酸而降低胃液酸性,所以氢氧化铝可以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故C正确;D.碳酸钡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不溶于水,所以应该用硫酸钡而不是碳酸钡作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D错误;故选:D。
A.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促进油脂水解;B.当把漂白粉撒到水中时,发生反应,HClO 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属于弱碱,能中和酸;D.碳酸钡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不溶于水。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解: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故B正确;C.由图示可知氨气参与反应生成铵盐,为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D.无机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铵盐,可形成雾霾,可知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故D正确。
故选:C。
由图示可知雾霾的主要成分为颗粒物,其中无机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铵盐,可由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以此解答该题。
理科综合部教师教学反思-3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想像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理科综合部教师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5年5月28日系部理科综合部来自授课教师杨先前
反思记录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作以下反思:
其次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理科综合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理科综合教学的思考。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理科综合教学。
理科综合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理科综合教师,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理科综合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理科综合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理科综合教学涉及多个学科,我们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跨学科思考。
4. 关注前沿科技动态。
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在理科综合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科综合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 鼓励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适时给予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理科综合教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理科综合教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单独划分为各自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理科综合教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 跨学科教学的定义和意义跨学科教学指的是整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它不仅仅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探索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观,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术成就和综合素养。
2. 理科综合教育的意义理科综合教育是跨学科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形式,旨在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科综合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理科综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综合观念,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它鼓励学生跨越传统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术成就和综合素养。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多学科的交叉中发现创新的可能性。
在理科综合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2.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教育注重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3. 理科综合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理科综合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3.1 制定课程整合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科关系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课程整合计划。
理科综合(一)教师版
理科综合(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Br-8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 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 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答案】C【解析】过程①是光合作用,依次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 TP 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过程①是光合作用,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D正确。
小学招教理综试题及答案
小学招教理综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12小时B. 24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答案:B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葡萄糖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钠B. 钾C. 铁D. 钙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线粒体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内质网答案:D7. 以下哪个选项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A. 葡萄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A. 钠B. 钾C. 铁D. 钙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器?A. 线粒体B. 高尔基体C. 核糖体D. 中心体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骨骼由______骨和______骨组成。
答案:长骨、短骨2.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纤维素3.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______。
答案:氧气4. 人体消化系统中,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小肠5. 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6.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______和______。
答案:新陈代谢、生长发育7. 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中。
答案:细胞核8.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______和清除体内异物。
答案:病原体9. 人体肌肉系统由______、______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答案:心肌、平滑肌10.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的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 【答案】:C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解析】:根据C3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 + 14CO2 → 2C3(只有
14两个14C)→ C5 +(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 + 14CO2 → C(只有一个C)→ C3 + 14CO2 , 4
理 科 综 合
第Ⅰ部分 (选择题 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2010·浙江卷】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金合欢蚁以金合欢的花蜜等为食,A对;金合欢蚁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B正确;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长期共同生活,互惠互利,相互选择,所以共同进化,D正确;金合欢蚁不能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所以C错误。 【答案】:C
2、 【2010·全国卷】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 有关检测结果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C5 + 14CO2 → 2C3(只有两个14C)→ C5 +(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C6H12O6
+ 6O2 + 6H2O → 6H2O + 12CO2 ] 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
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C
3、 【2012·北京卷】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事也保护金合欢树免 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 出的推论是( )。
4、 【2012·福建卷】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 点”能匹配的是(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