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_政产学研资介_六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特色主题园区的三个层次
实际使用功能以生产制造为主,辅以部分研发+合理配套(办公+生活)业态,有固定的物理围合或明确的四至范围,围绕特定产业领域做精做深并形成特色的产业园区,其显著特点就是特定产业资源的高密集度,主导产业辨识度高,链化发展特征明显,产业配套齐全。
不过,特色产业园区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我们认为依照体量、尺度与发展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特色产业新城、特色产业分园和特色精品微园这三个层级,类似于“物质-分子-原子”的关系,三个层级的体量尺度和政府主导力度依次变小,市场化程度逐渐增强,产业细分则逐渐清晰深入。
一般来说,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特色主题产业发展区域当中,这三个层级应该同时存在,形成一种比较良性的梯度式产业培育架构。
在本文中,我们就仅以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生物城为例予以作证。
第一层级:特色产业新城主要特征:规划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由政府主导产业定位和开发运营,开发模式为贯穿一二三级的片区综合开发,统筹算区域的财税大账,有明确的官方产业直接主管机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清晰,拥有针对性强的专属政策体系,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的产业链集群,“政产学研金,用服介媒人”十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以及完善齐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金融服务组群,并包含了住宅、公寓、商业、银行、医院、学校、公园等生活配套,具有产城融合、产金融合和产学研融合的明显特征。
典型案例:武汉光谷生物城(BiO1ake)在国家科技部《202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生物城力压张江位列第四名,仅次于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和成都高新区,并在多年来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方针、中部第一的地位。
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园被坊间昵称为“B村”的话,那么光谷生物城可以被称为“B湖”了。
总规模面积30平方公里的光谷生物城,是武汉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始于2008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5年,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主要建设七个专业园区,目前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和智慧健康园,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生命健康园。
文创园区 运营方案
文创园区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创园区作为一个结合了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的综合性园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创园区通过对各种文化产业的集聚和整合,创造了文化经济的新动力,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文创园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运营起来存在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运营方案来保证园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二、文创园区运营目标1. 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创园区应成为城市中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吸引各类创意企业、设计工作室、文化机构和个体创作者入驻,形成产业的良性发展。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文创园区应聚焦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企业。
3.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文创园区应该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4. 推动城市空间更新:通过文创园区的运营和发展,带动周边城市空间的更新和提升,实现城市文化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文创园区运营模式1. 建立文创产业生态系统:文创园区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文创产业生态系统,包括文创企业、创作者、投资机构、文化机构等各类参与主体,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搭建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平台。
2. 优化运营机制:文创园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包括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形成联合运营和共同发展的机制,确保园区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3. 促进产学研合作:文创园区应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技术和创意设计的转化应用,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4. 强化品牌塑造和推广:文创园区应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策略,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创品牌,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四、文创园区运营策略1. 完善园区规划和建设:文创园区应采用“产业引领,创意主导”的理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园区的布局和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着力打造“一园两基地”宁波保税区加速布局数字经济产业
着力打造“一园两基地”宁波保税区加速布局数字经济产业作者:宁波保税区管委会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0年第11期近年来,宁波保税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云制造、物联网、跨境电商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积极打造“一园两基地”,即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百度宁波云智大数据产业基地和跨境电商基地等数字经济平台,推動数字技术与制造、物流、外贸、现代服务业等各产业领域相融合,走出一条具有保税区特色的数字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保税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6.1%。
打造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以“数字+金融”构建新生态自2018年6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致力于构建智慧金融产业新生态,打造宁波最具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至今已累计落户狐狸普惠、布比、众模云、跨境堡等金融科技(区块链)企业126家,累计实现营收突破6亿元。
高起点规划布局。
重点聚焦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保险科技、跨国资本运营、跨境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出台全市首个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政策;与创投公司盘古创富共同成立首期额度为1亿元的金融科技专项产业基金,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科技贷”产品等,共同推进产业园企业发展壮大。
高水平促产学研合作。
2018年以来,产业园先后与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设立全市首个区块链实验室、与建设银行宁波分行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力推动高端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产业园还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合作搭建国内首个技术转化交易基地,引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数字经济相关实验室设立区域子平台,共同打造集“政产学研用投”于一体、按市场规律运营的专业化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创业园区。
创新创业园区计划5年内引进培育不少于200家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企业。
高质量招引项目。
瞄准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方向,产业园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招商活动,通过小型招商会等形式,吸引上述地区的优秀项目入驻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宿州市埇桥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
宿州市埇桥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实施科教兴埇、人才强区、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加快科技强区建设步伐。
创新科技强区建设思路围绕“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这一科技总目标定位,抢抓科技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科技发展机遇,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四大任务”,努力实现全区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目标,为建设五大发展现代化美好埇桥贡献科技力量。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要和省、市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创新工程攻关等计划和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中力争实现新突破。
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制定主导产业、“两新”产业、农业种养殖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路线图,确定产业未来五年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关键技术和突破路径,研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缓解产业机械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技术约束,实现主要产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领先全市。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151”工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充分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共享合作机制,推动企业集中突破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关卡。
鼓励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
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市内同行业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在12%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1%、30%以上。
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运营方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运营方案第一章总论 (3)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3)1.2 项目目标与任务 (3)1.3 项目范围与限制 (4)第二章产业定位与规划 (4)2.1 产业定位 (4)2.1.1 产业定位原则 (4)2.1.2 产业定位内容 (4)2.2 规划布局 (4)2.2.1 总体布局 (4)2.2.2 空间布局 (5)2.3 产业链构建 (5)2.3.1 产业链构成 (5)2.3.2 产业链发展策略 (5)2.4 发展战略 (5)2.4.1 创新驱动战略 (5)2.4.2 产业集聚战略 (5)2.4.3 人才培养战略 (6)2.4.4 国际化发展战略 (6)第三章设施建设与改造 (6)3.1 基础设施建设 (6)3.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6)3.3 环境改造与美化 (6)3.4 安全保障措施 (6)第四章政策法规与支持 (6)4.1 政策法规制定 (7)4.1.1 法律框架构建 (7)4.1.2 政策法规制定流程 (7)4.2 政策扶持措施 (7)4.2.1 税收优惠政策 (7)4.2.2 金融支持政策 (8)4.3 财政资金支持 (8)4.3.1 园区建设资金 (8)4.3.2 产业扶持资金 (8)4.3.3 风险补偿资金 (8)4.4 政产学研合作 (8)4.4.1 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8)4.4.2 合作内容 (8)第五章运营模式与管理 (9)5.1 运营模式选择 (9)5.2 管理体制与机制 (9)5.4 服务质量保障 (10)第六章产业孵化与培育 (10)6.1 孵化器建设 (10)6.2 创业培训与辅导 (10)6.3 项目评估与筛选 (11)6.4 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 (11)第七章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11)7.1 市场定位与策略 (11)7.1.1 市场定位 (11)7.1.2 市场策略 (12)7.2 品牌形象塑造 (12)7.2.1 品牌理念 (12)7.2.2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12)7.2.3 品牌传播 (12)7.3 营销推广活动 (12)7.3.1 线上推广 (12)7.3.2 线下推广 (12)7.4 媒体合作与传播 (12)7.4.1 媒体合作 (12)7.4.2 传播策略 (13)第八章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13)8.1 产业资源整合 (13)8.2 产学研合作 (13)8.3 国际化发展 (13)8.4 产业链延伸 (14)第九章财务管理与分析 (14)9.1 财务管理机制 (14)9.2 成本控制与预算 (14)9.3 资金筹措与管理 (15)9.4 财务报表与分析 (15)第十章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 (15)10.1 监测评估体系 (15)10.1.1 建立目标指标体系 (15)10.1.2 监测评估方法 (15)10.1.3 监测评估周期 (16)10.2 项目效益评价 (16)10.2.1 经济效益评价 (16)10.2.2 社会效益评价 (16)10.2.3 环境效益评价 (16)10.3 风险预警与应对 (16)10.3.1 风险识别 (16)10.3.2 风险预警 (16)10.3.3 应对策略 (16)10.4.1 政策支持 (16)10.4.2 优化管理 (16)10.4.3 技术创新 (17)10.4.4 培育人才 (17)10.4.5 加强交流与合作 (17)10.4.6 完善基础设施 (17)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解析以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为例
2、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培养更多 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强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学术和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4、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应积极推动政产 学研用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一、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西安曲江为例,政府提供 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 件。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文化创意 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产业集群效应
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以文化产业园 区为载体,汇聚了众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系统。这种产业集群效应使得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 流,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这种模式强调了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协同 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效应、学术 研究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及用户需求为导向等方面的解析,我们 可以看到这种协同创新模式的有效性和优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仅是一 个简单的模式复制过程,还需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创 新。此外,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建立有 效的机制和平台,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不仅适用于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这种模式 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这种模 式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作者:曾劲来源:《前线》2023年第12期[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动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系统总结首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有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首都北京;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2-0096-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
”1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资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总结好新时代伟大变革在首都国资国企领域的生动实践,坚定信心、赓续前行,奋进新征程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
经过45年风雨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国有企业也走过了扩大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段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国有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市国资委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管企业在量上持续增长,2022年市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较2012年增长127.1%、97.8%和201.0%。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1•【字号】东府〔2014〕46号•【施行日期】201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东府〔2014〕4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1日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进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攻坚之年。
全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和稳中提质的发展方针,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环境、建平台、上项目,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201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8.7%;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和35%;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94%;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5%和1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8%。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28•【字号】西行规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的通知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2021年9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自主创新若干规定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构建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以下简称“西城园”)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数字经济、研发设计、文化科技为特色的产业(以下简称“1+3”产业)布局,高水平服务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及有关政策,结合区域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适用范围在西城区注册、纳税,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经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西城园管委会”)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以及入驻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并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与西城园管委会共同认定的企业。
第二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支持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推进企业主导的“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模式。
(一)企业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的,按照1:1、1:0.5的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年度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万元。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丹政办发〔2017〕17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振兴东北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4日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辽委发〔2016〕1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辽政发〔2016〕64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丹东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丹委发〔2016〕21号)及《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丹政发〔2016〕13号),形成以下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一、深化改革,构建振兴发展新体制(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和实施机制。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天津某某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自2019年以来,天津市河西区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区位优势,提出“打造网信大厦,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规划,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位于新八大里地区的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集聚效应初具规模,使数字经济比肩金融业、设计产业等成为河西区优势产业。
2021年,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纳入全市数字经济“两谷两园两区“布局,这既是对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契机。
结合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指示要求,为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本课题组赴河西区网信办、京东云等地深入调研,分析河西区发展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河西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1.数字经济集聚效应初具规模。
河西区定位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主攻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全力打造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建设承载京津冀相关数字经济产业的新高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厚植了优势。
目前,全区共有数字经济企业1802家,含规上企业81家,2022年营业收入92亿元以上,税收6.75亿元,留区税收2.38亿元。
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主要有写字楼8栋、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32家。
其中,以航天长峰、中交智运、京东科技、东方金信、凌霄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303家,占企业总量的70%,营收42.4亿元,占园区总量的82.3%,税收0.75亿元,占园区总量的59.8%。
三年多的时间,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从无到有,初步形成聚集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氛围不断浓厚。
2.多元化主体不断涌现。
河西区积极培育数字化生态,促进形成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显示,河西区数字经济企业涵盖数字产业制造业、数字产业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个大类,软件开发、互联网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27个小类。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1.11•【字号】汕府办函〔2023〕216号•【施行日期】2023.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汕府办函〔2023〕2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汕尾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汕尾市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联系。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1月11日汕尾市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汕尾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科技工作及广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以“863”(八提速六领先三突破)为目标,以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六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引领跨越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支撑“百千万工程”实施,促进科技创新强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实现“八提速六领先三突破”的“863”目标任务。
(一)创新要素集聚提速强化创新平台、科技投入、成果转化、创新主体、科技人才等科创工作,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提速。
1.创新平台建设提速。
广东省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汕尾分中心(红海湾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布局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36 家,建成跨区域创新平台“汕尾创新岛”孵化器2家,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62 家。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 2021.0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表彰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的规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经过评审、公示、终审,共评出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850项,其中: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8位;产学研合作创新奖329个;产学研合作促进奖117个;产学研工匠精神奖51位;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345项。
在国家科技奖励办的支持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设立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为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奖。
希望各获奖单位和个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科技自立的科学精神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励全社会创新意识的提高,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再创佳绩。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获奖者(按拼音音序排序)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马之庚 中国兵器集团原总经理王秉忱 国务院资深参事、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乔 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产学研合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促进者、深耕者、奋进者,他们以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实践的精神,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新环境、新模式,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产学研界的高度认可和举荐。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21•【字号】鲁政字〔2019〕49号•【施行日期】2019.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建设一流科研设施、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形成一流转化机制为目标,以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主要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示范样板,培育30个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同时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政”,政府主导创环境,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协调联动机制更加完善,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基本形成。
——“产”,企业主体强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0%左右。
——“学”,各类人才激活力,国家一流学科或进入全国学科评估A等级的学科数量力争达到20个左右。
——“研”,科技研发出成果,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数量实现倍增,培育新型研发机构300家以上。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05•【字号】辽政办发〔2016〕101号•【施行日期】2016.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10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精神,结合我省建材工业实际情况,经省政府同意,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建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产能过剩、结构扭曲、无序竞争等关键问题,在供给侧截长补短、压减过剩产能,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新型建材、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有效提高建材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压减过剩产能,促进优胜劣汰。
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联合重组。
坚持政府引导。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格实施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实现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
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推广绿色建材,促进建材工业向低碳绿色产业转变。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其中,压减水泥产能2000万吨,企业户数减少40%。
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5%以上;水泥熟料排名前5家企业、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4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80%左右;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效益好转,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销售利润率接近工业平均水平。
浅析政产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
浅析 "政产学研用创 "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摘要:医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科研产业的发展,很多医院都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实施中。
医院和政府都注重创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创”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模式,提高了医院对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也是在医学事业展现“政产研学用创”六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契机,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本文针对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展开探究。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创;协同创新模式从“产学研”三位一体逐渐发展到“政产学研用创”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了医院的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创设了六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模式[1]。
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市场经济在改变,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需要不断创新。
从政产学研用创等主体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战略实施,使得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2]。
1.“政产学研用创”模式的由来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政府构建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平台,并且把创新引入到高校和企业中,引导用户在创新过程中成为主体。
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的发展,然后又进一步变为“政产学研用”,到最后的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可见我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用户和应用成为了企业的主体,用户成为了市场中心,重新定义了市场力量,减少了技术创新的盲目性[3]。
1.“政产学研用创”模式的现状模式虽为创新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企业的参与度不够高,企业对于这样全新的六位一体发展模式的认知度还不够,很难参与到其中,积极性不够高。
医院对于这样的模式也不适应,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4]。
另外,政府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体系也不够健全。
在资金投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部分企业和医院关于“政产学研用创”模式的创新还不完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政府对于资金的投入量就关乎到创新模式的发展。
“政产学研用创”模式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完全有利的,只要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发展模式终将会适应社会的变化,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5]。
商洛市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工作导则(试行)
商洛市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工作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科技资源统筹集成与科创服务,构建区域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做强县域创新平台,依据《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工作指引》,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市县联动、资源共享、服务集成"总体思路,以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向县域延伸、共建为主线,打造以〃用〃为导向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支撑县域经济的创新集成大平台。
第三条本导则适用于市级、各县(区)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科技资源统筹载体。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四条强化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Q+2+4+N”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即:构建一个市级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两大服务平台,加快科技计划项目库、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科技人才资源库、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库〃四库〃建设,发展〃N〃个县级中心和共建分中心,实现市县(区)一体、协同联动。
拓展共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体系联盟和秦创原服务站,做优科技创新服务,加强服务模式与协作机制创新,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为全方位开展科技资源统筹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扩面提质增效。
第五条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效能。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服务集成等方式,搭建平台、人才、机构等要素统筹机制,打造科技资源服务大平台,有效统筹全市各科创要素,促进全市各类科技资源的集成、开放、共享。
定期发布最新科技动态,解读科技政策,服务创新主体,形成市县联动、协同发展新局面。
第六条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提升县域创新能级,建好用好省级科技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等创新载体,加快项目、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向县域下沉,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和整体性,推进优秀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县域创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基于“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建设
(一)加强政府引领和服务功能
首先要保证高起点规划与高标准设计: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 求,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考虑城市化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发 展现状的基础上,把文创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 总规划中,科学合理地布局与规划。其次,政府应当完善产业 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法 律支持。
经济与法 2014 年 2 月下 总第 307 期 dio: 10. 3969/j. issn. 1004-8146. 2014. 02. 133
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李玉丰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4000
摘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功能为分析起点,指出“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发展的内涵和定位更加清晰。最后从加强政府功能、突出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搭建人 才平台、六位一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机制。理论和实践的 脱节,是制约文化创意人才脱颖而出的瓶颈。将课堂搬进园区, 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可行发展方向。 通过与高等院校等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打通文化创 意人才输入方与输出方之间的围墙。
(四)构建六位一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股权激励,园区各主体集聚后带来 的规模效益、交易成本的节约等,都是增强六个参与主体凝聚 力的可行的激励手段。园区管理方,需要从制度上设计,创新 激励机制,让“政、产、学、研、资、介”各方都能受益,增 强彼此合作的主动性。
(二)突出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
六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是“资”、“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的新主体。
如果政府全部以输血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园很难独立发 展。需要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和模式,拓宽资金来源。规划文化 创意产业园区时,要着力搭建资金平台,通过投融资机构入驻、 入股等合作形式,为园区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新是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灵魂。科研机构在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建设中的主要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投融资机构的功能,在于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的发展壮 大提供资金支持。
中介服务机构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果转 化、管理咨询等提供中介服务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文化创业园区的规划管理方(政府或者企业) [3],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统筹协调各 利益主体,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
六位一体,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 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 六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促进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角色,是通过规划、 政策、法律、税收等宏观手段,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 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2]
一个功能完善,且具有良好运营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应 该是以文化创意的研发、制造、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一系列的具有创意行为和过程的生产过程。该过程中的参与主 体是园区内的各种创意企业,以及他们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 企业集群的结构和质量,代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整体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文化高度关联的产业,即智慧 型产业。智慧的根源是人,创意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密切 相关,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教育培训机构 在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人力资本支 持,即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市场的中介,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 务性。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并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不仅 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不断帮助政府部门和市场激活资源,进而增强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创新的活力。
(三)搭建文化创意人才平台
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一方面,要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 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引 进综合评价体系,多渠道吸引优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同时,从利益分配入手,通过合同、协议、章程等手段,对政、 产、学、研、资、介,六个参与主体的诚信合作,进行必要的 规范和约束,构架诚实守信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学冬 . 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D].[ 出版地不详 ]: 吉林 大学 ,2013.
[2] 张祖林 . 基于波特集群理论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路径探析 [J]. 上海管理科学 ,2008(1):73-78.
[3] 罗茜 . 基于产业园区企业化经营管治模式的政企关系分析 [J]. 开发研究 ,2009(5):114-119.
(责任编辑:罗亦成)
189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内 涵
政府机构、文化创意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投融 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简称政、产、学、研、资、介,是文 化创业产业园的主要参与主体。从“产学研”三位一体,到“政 产学研”四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内涵和定位更加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 的表现形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适合 于企业发展,政策落地,项目孵化,投资管理,产权交易和后 勤服务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三项基本功能:文化创意企业的集群 平台、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器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中心。
关键词:六位一体 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建设
本文得到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2013 年重点项目《对“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资助。
▲▲
▲▲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本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 于高科技、新技术以及其他具有提升性的辅助手段,对现有及 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通过该过程,产生的一种具有创 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