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素材,成就考场佳作
中考作文高效提分技法:素材活用
中考作文高效提分技法:素材活用
中考作文高效提分技法:素材活用
每一个考生都想努力做到作文材料新鲜,给阅卷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高效提分技法:素材活用,欢迎阅读。
1.一材多用法。
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发散思考,整合提炼,就会有不同的妙用。
这些角度可以是情感的、哲理的;可以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还可以是历史文化的、地域风情的……
2.反弹琵琶法。
同学们使用素材时多是用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方向,或正面,或反面。
这是素材运用的一般技巧。
反弹琵琶,是运用逆向思维,对素材的内涵加以延伸发掘后,从反面的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使用。
3.组合排比法。
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
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精要整齐,要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顺序排列。
4.避熟求生法。
是指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开大家熟悉的,使用大家不熟悉的。
这些材料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给人以新鲜感。
当然,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
5.故事新编法。
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并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总体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
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乱造,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活用课本素材成就考场佳作——课本素材入考场作文方法例析
44素材训练营【莎士比亚语录】为王者无安宁。
——《亨利四世》该方法是借课本素材之“腹”生考场佳作之“子”。
这种素材活用法通常以课本中的名篇为依托,以名篇的结构、立意、表现形式、故事情节等为“腹”,通过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来“翻新”名篇。
在“翻新”的过程中,使令人熟悉的课本素材生发出新鲜的思想内容,形成新的文章意蕴。
运用这种方法,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再通过合乎情理的内容来表达新的主题。
【案例示范】桑· 伤娘说,遇到可托付终身的人,就在院子里种一株桑树,爱情便可永世相伴。
我信了。
第一次见他,是他与父亲来换蚕丝。
我躲在屋里,看到了他忠厚朴实的脸。
他那一袭白衣,使我的心无端地飘动起来。
他走了,我还呆呆地在屋里望着。
第二次他来我家,我便主动出来帮父亲的忙。
他看着我,憨憨地对着我笑。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着他,我竟然融化在他的笑容里了。
刹那间,我便知道,这辈子我已经有了挂念。
于是,我偷偷地在院子里种上了一株桑树。
第三次他来我家,我在外面听到他在跟我父亲说话,原来他在向我父亲提亲。
那一刻,甜蜜的欢乐浸满我的心田。
我对娘说:“娘,谢谢你,是你帮我找到了爱情,他就是我今生的依靠。
我已经种下了桑树,你看,这些天来它是不是生长得很滋润?”可父亲没有答应。
我急了,我赶忙出去,我想送他回家,我有话要跟他说。
我看得出来,他眼里流露的是惊喜。
我拉着他的手,能感觉到他心跳的声音。
我想,如果能这样一直牵着他的手,那该多好啊。
可是,我们离岸越来越近了,我知道,我们就要分开了。
他望着我的眼眸说:“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
我知道你就是我这辈子最好的追求。
”听着这醉人的情话,我心里一阵阵狂跳。
“可是我不能这么就跟你走啊,你要光明正大地把我娶过来。
”听我这么一说,他突然有点不高兴了。
我看他这么在乎我,就赶紧安慰他:“那好吧,我听你的,我们秋天就结婚。
”他一听,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秋风吹皱湖水,我朝思暮想的季节来了。
旧调重弹发新声——活用素材
袁教授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他与别人 沟通,与世界沟通,但他的语言除了嘴 上所说的话之外,还有科技方面的内容
袁隆平同样是灵动与沉稳之完美结合, 他有对民生,对亲人,对同事乃至对世 界的爱,有对事业对生活的执着,既有 柔和朴实的一面,也有刚毅顽强的一面
《 伶 官 传 序 》 欧阳修
总起 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总结 得出论点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分说 反面叙说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旧调重弹同样能发出新声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拓展思维 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头脑中有许多材料可以在作文 中使用 , 但要用出一种新意,用得贴切,使文章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要学会随“题”应变,只有根据 话题或命题的需要,依照文章立意的需要,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剪裁素材,才能使材料焕发 奇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 大
家事 国事 以事喻理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 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 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 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 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 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 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 客。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 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 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 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 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 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 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 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活用课本素材满分作文精品选之李清照篇
活用课本素材满分作文精品选之李清照篇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素材评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精彩范文】行走在铭记与忘却的边缘2005年高考全国卷考生我们在逐渐失去所有的记忆,名字是,年龄是,连爱过或痛恨过的人也是……题记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的一句台词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怎样活用化用素材
怎样活用化用素材龚赤清怎样活用化用素材呢?我以为方法有三:第一,认真对付一事多义的素材。
假如你遇到了一事多义的材料,你就要选择符合主题需要的角度去写,努力多挖掘出能表现主题的各种因素。
采用一事多义的材料好比进旋转玻璃门,乍看上去,各个方向都可以进,到了眼前你才发现,适合你进去的角度只有一个。
这种材料在使用上要慎之又慎,不然,就会很容易偏离主题的。
第二,认真审查多个类似的材料。
假如你手上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材料,你首先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运用归纳提炼的方法,把这些材料归纳到一个主题上来。
能够表现主题的就采用,不能表现主题的就不采用。
(特别提醒:不采用的材料不要丢掉,另一篇文章可能用得上)其次,是对每个材料进行解剖分析,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这些不同特点是不是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
最后是确定每个材料的写作方向。
有的适宜正面写,有的适宜从侧面写,有的适宜从反面写;反正,一篇文章里几个材料同时使用,角度应该不相同才有新鲜感。
也就是说,每个材料表达中心的角度不应该相同。
第三,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顺序。
其实,通过了资格审查的材料都是能表达主题的,与主题都是密切相关的。
这样一来,它们就有了共性。
由于他们表达主题的角度不同,那么他们离主题的远近也有所不同。
所以,还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方位顺序,或者是逻辑顺序;光排好顺序还不行,还要分清哪是重点材料,哪是次要材料,重点材料详细具体地写,次要材料简略地写。
不要让次要材料去与主要材料“争风吃醋”,更不要让次要材料去“掀宾夺主”。
下面是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作文中的一篇满分作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活用化用素材的:心中有个美梦不怕告诉你,我的心愿有点特别。
人们景仰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我却偏偏崇拜孔夫子。
我想自豪地对你说:“明天,我就想当一位老师,一位特别的作文老师!”想象中,我拿着两套古装走进教室。
同学们诧异地望着我,纷纷议论起来。
天机云锦任我裁 妙剪巧组铸华章
天机云锦任我裁妙剪巧组铸华章作者:张志先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3期高考作文时,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怎样使用素材,其实是大有讲究的,并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平时训练时,有些学生不注意积累新鲜素材,要么选用林语堂、林徽因、林清玄等“三林”例子,要么选用汪国真、周国平、王国维等“三国”例子,要么选用泰戈尔、伏尔泰、列夫·托尔斯泰等“三泰”例子。
试想一下,这样的素材怎能吸引阅卷老师?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大部分是靠活用素材和善用素材来吸引阅卷老师的。
平时生活中,我们比较讲究品位,同样,在使用素材时,我们也得有点讲究。
一、精心裁剪我们经常说,观点(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在一篇文章中,观点总是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写作时,我们要圍绕观点精心剪裁相关素材。
高考考场作文里总是有这样一类文章先声夺人:先提出观点,再裁剪事例材料,观点与事件和谐统一。
请看2020年浙江考生优秀作文《俯身倾听,做自己的主人》的片段:站在人生的起点线上,我们的每次前行与眺望都在擘画着崭新的当下与未来。
青年人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期许与考量,然而生活并非单线结构,家庭、社会的期望往往掺入其中。
欲厘清他者期许与自身理想的关系,当俯身倾听,做自己的主人。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位居其首。
但人并非“单向度”的,社会、家庭亦会对个体投诸期待与需求。
我们如果对此全然不顾,一意孤行,那就可能会引发诸多矛盾。
比如有医学博士毕业后以快递业谋生,仅出于利益考量,而将社会与家庭期望弃之不顾,这既是对他者善意与期许的不尊重,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因此,当他者标准与自身意愿相悖时,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愿意俯身倾听。
然而,作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我们应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把他人的评判当作参考,切不可一味迎合别人。
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他人的意见当作一本参考手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闲来无事、呷茶赏花之际翻一翻这本手册,汲取其中的优点,而不必用这本手册绳墨我们前行的步履。
中考考场作文万能素材大全7篇
中考考场作文万能素材大全7篇中考考场作文万能素材【篇1】1、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的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的翻飞盘旋,执著的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2、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
3、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4、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直面苦难》5、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6、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
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中考考场作文万能素材【篇2】成功,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
人人都为之追求着,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当然也追求成功。
当然,成功不是一步登天,它需要血与泪的浇灌,它是理想垒成的峰巅。
我的书法已经过了七级了,然而,这七级来得并不简单。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教考衔接活用语文课本
教考衔接:2024年高三冲刺作文素材活用语文课本古文,是历史的证明,是民族精神的凝结。
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古文中熠熠生辉,虽经历万世仍璀璨夺目,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大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君子修身,以御于家邦,蕴含着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家国一体的观念。
【一】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切入点一:专注行之,方有从容自如的底气。
蚯蚓无手无脚,只凭身体蠕动,却能在厚厚的土层中穿梭自如,这与它专注的特性紧密相关。
人生又何尝不像厚厚的土层,处处都是艰难险阻,但如何才能自如生活,诗意栖居,需要力量,需要底气。
这种力量和底气来自排除万难、一心一意的专注。
从这一点来看,蚯蚓倒是我们的老师了。
运用示例:学习做事,贵在专注。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骆志荣进入造纸行业便一头扎进造纸技术原理的研究学习,全身心投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三十年如一日,终于从一知半解蜕变成基础扎实的领先者,拥有了技术创新的底气,还带动了更多青年工人在岗位成才。
如此看来,先天条件与成败之间并无绝对联系,若心志专一,即使像无手无脚的蚯蚓也能食埃土、饮黄泉,生活无忧。
切入点二:点滴积累成就大飞跃。
土层何其厚,何其固,蚯蚓何其小,何其柔,然而这一大一小的对峙却呈现出融合与疏通之美。
小小的蚯蚓凭借点滴的「钻研」在厚土中畅通无阻,就如滴水穿石般,在日复一日的倔强与坚持中敲出自己的通天大道。
运用示例:在面对险山绝境时,多数人都叹息而弃之,未能有幸窥见山后胜景。
而有些人面对险阻就如荀子笔下之蚓,不惧艰苦,仍坚持不懈,最终「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实现心中所愿。
低等动物尚且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坚持来克服先天不足,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更何况人呢?足球少年何忆义,幼时因疾病失去左腿,却从未熄灭对足球的热爱,经过日复一日专注的训练,如今已能拄双拐飞奔射门,并成为一名专业田径运动员。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10篇】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10篇】高考作文万能素材【10篇】精选篇1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
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
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
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
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
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
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两天。
”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
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10篇】精选篇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
”但是梵高常常没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
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
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
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高考作文万能素材【10篇】精选篇3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海明威语录: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
课本素材活用(精选5篇)
课本素材活用(精选5篇)第一篇:课本素材活用课本素材活用1.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
精彩运用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2.刘邦(《鸿门宴》)适用话题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精彩运用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3.项羽(《鸿门宴》)适用话题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精彩运用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
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
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
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
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
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高考作文如何巧妙运用素材
素材运用技巧示例第二节素材运用技巧示例相信高考前每位考生都积累了许多素材,但在考场上如何运用,怎样巧妙灵活地将素材与给定的作文要求比较完美地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活用素材,不仅靠平日的积累与刻意练习,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对写好高考作文也极有益处。
素材活用方法很多,灵活性很大,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通用套路和一劳永逸的运用模式,这也正是汉语写作的魅力所在。
但我们可以从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提取一些素材运用的有效方法,希望能成为考生写作的小帮手。
一、一材多用同一素材,可以运用于多个话题,也可以多向运用,即在同一个话题里提炼出多个层层递进的观点。
将同一素材运用于多个话题,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
如我们前面列举的几个素材人物,屈原、李白、苏轼等,频频地出现在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
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即在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里使用这一素材,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将素材扩展到多个角度,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壮志难酬》,文章第一段先提出辛弃疾的壮志难酬:“辛弃疾的悲剧在于他适逢乱世,却又委身于软弱无能的南宋小朝廷。
南宋远远不及国力强盛的大唐,不能给胸怀壮志的辛弃疾提供一个一展宏图的舞台。
”接下来第二段用大段文字论证了辛弃疾在南宋小朝廷中不能实现心中抱负的不平。
然后第三段笔锋一转:“‘当命运给你关上了一扇门时,它却为你开启了一扇窗。
’……南宋的舞台成就不了一代爱国之士施展才能的梦想,但却在宋词的舞台上开创了一个由辛弃疾引领的豪放词派。
”这篇作文辩证看待同一环境对人物的不同影响,从辛弃疾这个人物身上拓展出两个层次观点:辛弃疾虽壮志难酬,但却开创了南宋词的一代新风,角度新颖,思想深刻。
二、“老调子并未唱完”——旧瓶装新酒即旧例翻新,把一些旧材料老材料从角度上、表述上、提炼上亮出新意。
前面提及的人物素材因为经典,所以考生运用颇多,阅卷老师看多了,再经典的素材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因此要注意把这些材料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且赋予新意,化腐朽为神奇,即做到将经典素材化用为自己的经典,使自己的作文得以与经典素材相匹配。
考前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考前作文素材一材多用
《考前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一)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一想到考试写作文就头疼呀?其实呀,有个小秘密能让写作文变得轻松又有趣,那就是学会一材多用!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关于小兔子勇敢冒险的故事。
在写勇敢主题的作文时,我们就可以说小兔子不怕危险,勇敢地走进了神秘的森林。
要是写友谊的主题呢,就讲讲小兔子和它的小伙伴一起冒险,互相帮助,不离不弃。
再比如,有一次我们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
如果写劳动的作文,那就重点描述大家挖土、浇水,忙得满头大汗的样子。
要是写爱护环境的主题,就讲讲小树苗长大后能让空气更清新,让地球更美丽。
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学会灵活运用素材,一个故事能在好多作文里发光发热呢!这样,考试写作文就不再是难事啦!
《考前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一个写作文的小妙招——一材多用!
咱们先来讲讲小红在公交车上让座的事儿。
如果作文是要写文明礼貌,那我们就说小红主动给老人让座,大家都夸她有礼貌。
要是写助人为乐呢,就说小红看到老人站着辛苦,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让老人能坐得舒服一些。
还有啊,比如我们去动物园玩。
写开心的一天,就讲讲看到各种可爱的动物时的兴奋。
要是写保护动物,就说说有些动物因为环境破坏数量变少了,我们要爱护它们的家。
小朋友们,只要开动小脑袋,一个素材能变成好多精彩的作文哟!。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人物素材+高分素材
优秀段落1、适用主题:无私奉献、青年作为、时代发展我落笔写下青春年华,记录着李白放声高歌天地四海,“大鹏一日同风超,扶摇直上九万里”;不念皇权富贵,只求快意人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书尽骆宾王侠骨赤丹,“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身处官场却自有处事原则,“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无数个鲜活热烈的他们,在历史的褶皱里,闪光发亮、熠熠生辉于千秋万代。
2、适用主题:逆境、希望于逆风探前路,于长夜寻光明。
尼采曾言:“内心必须混沌一片,才能诞生跳舞的星”王洛宾历经坎坷,身陷囹圖,却将压力化为动力,谱写西部民歌;巴尔扎克困于陋居,负债累累仍不懈伏案写作,留下经典巨著。
血肉之躯亦可承钢铁意志,狂风暴兩也能翩然起舞,苦难不过是强者的晋升之阶,能人的无价之宝。
3、适用主题:团结合作、积累沉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就是一幅由团结合作所绘就的万里长卷:秦始皇积聚全国之力修筑万里长城,成決泱华夏一大宏伟工程;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保卫祖国大好河山…….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只有团结心,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美好的末来!4、适用主题:追求理想郭建梅曾是律师杂志的记者,因年轻时立下为妇女维权的志愿,辞职后成为中国第一位专职公益律师。
二十多年间,郭建梅替无数在因境中挣扎的女性找回了希望。
为弱势群体发声的道路布满荆棘,经济的危机,公众的质疑,取证的困难,对手的威胁.….这些阻碍一度让她丧气。
曾经的她,做着很野的梦,扑过很多次空。
但,时过境迁,她依然赤着脚,昂着头,为广大无助的女性奔走在烈风中,带着遭受不公的她们冲破黑暗。
5、适用主题:顺其自然、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智者若水,与其担忧未来的事,还不如顺其自然。
苏子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欧阳修话“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正所谓“草木枯荣归万象,人生皆在转轮中”不必执着于一隅方寸,阔步行于人生之路,前方总会有更美的风景。
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
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感谢您的阅读!活用作文素材的八种技巧平时,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作文素材,写作时却无法把这些素材变成自己文章中的材料,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几种素材运用的方法。
1.逆向思维,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运用逆向思维可说成“有志未必成”;“异想天开”可说成“异想才能天开”,等等。
运用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观点是他人不曾提过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提出的观点要合理,能自圆其说,经得住推敲,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三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素材都采用逆向思维,对于已成真理的话语和违背人们感情的话语则不适合采用逆向思维,比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不能说成“科学技术不能成为生产力”。
总之,当我们按常规写作出现“卡壳”时,运用逆向思维,写出的文章定会新颖独到,富有个性化!2.变化角度,一材多用发掘每一素材的多方面意义,从不同角度灵活阐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运用材料时,就能“以一当十”。
该如何一材多用呢?一、根据话题选好论证角度,写好事例所要论证的道理。
二、紧扣话题,用好事例。
一个经典片段用在段首要扣题,用在中间阐释分析时要点题,用在结尾的分析引申更要回扣观点;还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观点的部分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
三、如果在同一个论证角度中,还有更多类似的事例,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把它们排列写出,既能让论据更加充分,还能增强气势,炫示文才。
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比如:东汉陈蕃少年时“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以及他的叔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对话材料,①可以用来写作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
作文高分万能素材
作文高分万能素材
1. 咱就说人物事例那可是超级好用的素材呀!比如说写钟南山爷爷,在疫情期间那可是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冲在抗疫一线,这多能体现担当精神呀!这不比空洞的论述强多了嘛!
2. 历史故事也很棒啊!像勾践卧薪尝胆,那是多么坚韧不拔啊,把这个用在作文里,不就能让文章更有深度了嘛!
3. 自然景观的描写有时也能加分不少呢!黄山的奇松怪石,那景色简直绝了,描写一下,文章马上变得生动起来呀,难道不是吗?
4. 科幻题材的素材也能很出彩哟!像电影《流浪地球》里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想象力多丰富,绝对能让作文焕然一新!
5. 身边人的故事也别忽视呀!比如你的好朋友为了实现梦想努力奋斗,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写进去,多亲切多感人呀!
6. 文学作品里的情节也是可以借鉴的嘛!《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这不正好能说明坚持的意义嘛!
7. 体育明星的事迹也很有力量呀!比如谷爱凌在冬奥会上的精彩表现,那拼搏精神多值得写呀!
8. 传统文化的元素加进去也很妙啊!像京剧的扮相和唱腔,多有特色呀,能让作文充满文化底蕴呢!
9. 社会热点事件用好了也能让作文有现实意义呀!比如保护环境的话题,多呼吁一下,让文章更有社会价值呢!
我的观点就是:掌握这些万能素材,作文高分不是梦!。
中考作文素材:活用名人、生活事例
中考作文素材:活用名人、生活事例导言中考作文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一环,而素材的积累则是写作的关键。
在中考作文中,灵活运用名人名言以及生活事例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本文将介绍如何活用名人名言以及生活事例作为中考作文的素材,并给出一些实用的例子。
活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是广大学生非常享受的素材来源。
引用名人名言除了可以显示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为文章增添可信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活用名人名言的方式。
同意名人观点有些名人的观点是非常经典且众所周知的,引用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文章的逻辑推理和立论。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劳动是人的自然本能的不断显露。
”这句话可以用来支持论述工作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争议性观点争议性的名言往往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加深文章的分析。
通过引用名人的争议观点,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为例:“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这句话可以引出关于知识与想象力的辩证关系,引发读者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
名言适当修改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修改名言以使其更符合文章的主题和立意。
例如,毛泽东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我们可以将这句名言修改为:“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文章对于时间管理的论述。
活用生活事例生活事例是中考作文的另一个重要素材。
通过引用真实的生活事例,可以使文章更为具体、生动,同时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往往可以作为生活事例的首选素材。
通过讲述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故事,可以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
例如,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并讲述自己与好友在困难时刻互相支持的故事。
通过这个生活事例,我们可以展示友谊的力量和价值。
媒体报道生活中的事件经常在媒体中得到报道。
我们可以引用这些媒体报道来支持自己的论述,并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以近年来关于聚餐过量浪费的新闻报道为例,我们可以用这个事例来探讨节约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高考作文提分素材活用(合集四篇)
高考作文提分素材活用(合集四篇)第1篇: 高考作文提分素材活用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棋中妙理,理中得解。
围棋中有三个术语,分别为“本手”、“妙手”、“俗手”。
本手是遵循学习和成长的规律,步步为营,夯实基础;妙手是丰厚积淀和无数次历练后的敏锐创新和突破;而俗手则是忽视根基,急功近利的狭隘短视。
人们大多惊羡于大师的妙手,却对平淡无奇的本手视而不见。
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初学阶段,甚至还不及本手。
因此,我认为,只有打牢基础,成为本手,深刻理解通法、常理,才有妙手生辉的可能。
达芬奇在成为画家之前,花了三年的鸡蛋。
他的老师要求他从不同角度画鸡蛋,达芬奇开始很不耐烦,敷衍了事,但老师严肃地告诉他,一千个鸡蛋里,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你要注意观察,找出它们细微的差别,鸡蛋画好了,你离名画家也就快了!正是三年如一日,认真地画了上万个鸡蛋,才有了让后世惊叹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大家都知道空中楼阁漂亮,但是如果没有下面的楼层做基础,那也是竖不起来的。
就好像互联网时代,大家都觉得成功好像变得容易了。
甚至有些自媒体人认为,随便花几分钟时间拍个视频,只要运气好就能成功。
为了追求所谓的一夜成名,他们剑走偏锋,忽视脚踏实地,结果,即使成为网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而李子柒之所以能够拥有亿万粉丝,得到众口称赞,是因为她拍视频总是精益求精,为了拍好文房四宝的视频,她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所以坚持夯实基础,苦练本手非常重要。
但我们也不能拘泥于本手。
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敢于去打破常规。
适当地将自己的思维放开,跳脱,有新的灵感不必马上否定,尽管去天马行空,尽管去尝试。
灵感落地,或许真正的妙手就出来了。
如果在踏实探索更进一步的过程中出了俗手,也未必是坏事。
出了俗手或许还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及时反思,纵览全局,寻找故障所在,填补上这个缺口,也是在进一步完善,将错误化为己用,为以后的棋局多了一种可规避可提升的可能。
妙手是创造,本手是基础。
妙用鲜活素材,成就高分佳作
妙用鲜活素材,成就高分佳作作者:李仰臣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5年第09期清人赵翼曾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诗句原是针对诗歌创作而言的,提倡创新。
高考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选用鲜活的材料,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有可能让阅卷老师兴致大增,进而打出高分。
如果老是选用一些老掉牙的素材,肯定会让人大跌眼镜、大倒胃口。
所谓“鲜活”,指所选材料就是发生在当下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或者现象。
这类素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是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新景象、新理念、新风尚,能够反映社会热点与焦点。
考试时,对积累的鲜活素材作进一步概括和取舍,使之成为作文的有机部分,往往因反映社会新貌,唱响时代乐章,更易给阅卷老师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从而引起他们对你的文章的重视和青睐,大大方方地给你一个高分。
【运用策略】那么,如何提高驾驭和运用鲜活素材的能力呢?一、联想拓展,借鲜活素材来挖掘深刻的立意高考作文题有实也有虚,所谓“实题”是指以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为材料的试题,比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以材料“有一棵大树”为作文试题: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面对这段材料,一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但把握住材料的内涵及大树与飞禽走兽的内在联系之后,就会灵机一动,由此及彼,将材料中的现象具化到、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巧妙地借助鲜活素材来挖掘题意,联系现实来思考作文主旨、诠释题意,从而得出更加新颖、真实的立意,为作文夺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有不少考生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它是想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
巧用各种素材,赢得高分作文_1
巧用各种素材,赢得高分作文发布时间:2021-09-08T07:17:17.4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3期作者:高衡[导读] 高三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高衡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高三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形成了较好的语文素养,按常理说,他们应该能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可是在写作时,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不能灵活运用各种素材,不能让作文内容新颖充实。
所以,在考试中,语文作文能得到48分以上的考生凤毛麟角。
如何在考试中,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博得高分,是很多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巧用各种作文素材,一定能为自己的作文增添光彩。
一、学会“巧用”。
巧用,就是灵活、灵敏地地使用。
如何灵活、灵敏地使用作文素材呢?可以采用替换法、一例多用法、创新法用好作文素材。
1.替换用滥了的素材学生写作很喜欢使用李白、杜甫、陶渊明的素材,而近些年,在应试作文中,这些例子已经引起了一些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如果有可能,学生应该使用替换法,努力做到“惟陈言之务去”。
学生可以运用同类联想的思维来实现论据的替换。
如同样是写性格豪放有才华而又不得志的人,可以将李白的例子换成北宋诗人苏舜钦,可以引用其《对酒》中的“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他和李白一样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陷,所以既感到自己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
还有一些名言类型的素材也值得替换。
比如写 “勤奋”这一主题时,很多同学都可能引用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
”或者“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崖苦做舟。
”之类的语句。
如果平时注重积累,可以替换成意大利达·芬奇的“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 或者是陶渊明的“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又如郑板桥“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素材,成就考场佳作
作者:贺小青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5年第12期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台湾有一家店叫“小器”。
老板说,他只做小餐具,很受顾客欢迎。
老板钟情自己的“小”,也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扎扎实实地在“小”处精耕细作,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在审题时,我们应该抓住材料中的议论句“扎扎实实地在‘小’处精耕细作,收获了成功与幸福”,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因此,考生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在生活细微处精耕细作,才能收获成功与幸福。
考生应该聚焦于“小即是大”,从三个角度进行大胆追问:材料中所倡导的“小”是什么样的“小”?为什么“小”可以成就“大”?怎样才能够“小中显大,小中悟大”?
从选材来看,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紧紧抓住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述。
从文体来看,可以写议论文,但要注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也可以写记叙文,但要注意想象合理,切合主题。
待琢璞玉
“小器”承载大气
陈天
中国人似乎有求“大”弃“小”的嗜好,不大不足以显示实力,不大不能形成声势,不大似乎就没有光彩。
媒体聚集明星大腕,漠视小人物,而许多小字辈在大人物面前也常常自轻自贱,好像自己不过是工场上的边角料,难成大器。
殊不知,大小本来就是相通的,小料也能成大器。
①
其实,大人物不是天生的,任何显赫之辈都是由无名小卒逐渐成长起来的。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将现实与梦幻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实现了鲁迅等历代中国作家都没能实现的壮举,从而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学巨
星。
但是,请不要忘了,莫言并不是天生的文豪,他是由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放牛娃蜕变而成的。
②
小料何以能够成大器?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诸多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
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放牛娃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这取决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后天的努力。
当他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放眼前牛时,他就永远只能是放牛娃。
但是当他放牛时都在坚持读书,而后又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了解到最新的社会信息,再加上不懈的努力,自然就能在文学领域里获得巨大的成功。
③
也许会有人说,既然边角料④完全可以成大器,小人物也是可以大放光彩的,那么就让我们默默地等待那个辉煌时刻的到来吧!
不,天上不会掉馅饼。
发展是必然的,但是蜕变是有条件的。
莫言在小学时便经常阅读文学名著。
“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就看《新华字典》。
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他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完了。
几近贪婪的阅读,为他向文学巨星的蜕变积蓄了力量。
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采摘,当年的放牛娃莫言绝对不会成为万人仰慕的文学巨星。
《道德经》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⑤小孕育大,大成于小,小人物莫自弃,小字辈当努力!
点评
①开篇缺少对作文材料的引述和提炼,语言不够简练,中心不够明确。
②没有体现“小料变大器”的过程,如何界定小料?莫言也是有讲故事的天赋的。
③逻辑性不强,写作也是需要天赋的,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④莫言不是边角料,用词不妥当。
⑤引用脱离主题,不能论证观点。
【失分原因】
1.运用莫言这一素材时,所选用的人物细节与主题脱离,逻辑性不强。
2.语言不够简练,议论不够充分。
3.叙述只重现象,忽视了本质。
【升格技巧】
1.翻阅莫言的相关素材,围绕主题重新选材。
2.横向展开议论,提出分论点,揭示莫言由小人物终成文学大师的原因,从而扣住“‘小器’承载大气”的主题。
美玉展示
“小器”承载大气
●陈天
台湾精致的“小器”店能成为知名的连锁店,源自老板痴迷于“小”,扎扎实实地在“小”处精耕细作,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由是观之,“小器”虽小,却不可小视。
若无“小器”,则无大气矣!(开篇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言简意赅)
痴迷执着之“小”,成就人生之“大”。
(提出分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入,层次分明,中心明确)
人生之小,不仅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姿态。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于世之前,莫言的书总是躺在书店的最角落,与厚重的灰尘为伴。
然而他从未在意那不尽如人意的销量,他只是一个专注于讲故事的山里娃,能够倾吐内心对世界最真实深刻的认知感受,于他已是莫大的幸福。
文学界里并非没有才气高于他的作家,然而他真正让人折服的地方,在于他力求将最完美的故事展现给所有人,保持执着的姿态,最终使这个在田间地头给小孩子讲故事的“小我”,成为那个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被无数聚光灯青睐的“大我”。
(引用莫言素材,夹叙夹议,让素材充分燃烧)
享受阅读之“小”,成就文学之“大”。
(巧妙设置分论点,富有韵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没有莫言小时候的阅读积累,又怎能使《红高粱》等系列著作面世?莫言在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阅读若干文学名著。
“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就看《新华字典》。
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他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完了。
几近贪婪的阅读,为他向文学巨星的蜕变积蓄了力量,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采摘,当年的放牛娃莫言绝对不会成为万人仰慕的文学巨星。
(从不同角度挖掘莫言这一人物素材,巧妙剪辑材料,深入挖掘素材)
保持谦逊之“小”,成就人格之“大”。
(巧妙设置分论点,富有韵味)
莫言无法兼顾世俗的牵绊与自我内心的追寻,于是他毅然选择了个体的“小我”,专注于心灵的澄明。
莫言得奖后,有不少人担心他会为名利所累,阻碍今后的创作之路。
但莫言却以实际行动向外界表明,自己还是原来的莫言。
与其他领奖人坐豪车来会场不同,莫言和其夫人是步行到会场的。
他说:“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莫言是农民的儿子。
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看到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都觉得有点奇怪。
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只有谦虚,才能无所牵绊;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有硕果累累。
诚如佛经中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花叶之间蕴含大千世界,“小器”之上承载浩然大气。
于无限宇宙中看见小,将能握住永恒。
(引用恰当,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升格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精练、材料充实的议论性散文。
文章围绕材料提炼出“‘小器’承载大气”的主题,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在论述中,文章成功运用了莫言这一单一素材,切合主题,中心明确。
其成功之处在于:
一是素材紧扣主题。
莫言作为一位文化名人,其身上可选择的素材点是多样的,关键在于要选择适合作文主题的材料,要学会对素材进行剪辑。
凡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就是有用的材料。
反之,即使是你认为非常好的素材,也必须忍痛割爱,重新选材。
二是深入挖掘素材。
修改文围绕“‘小器’承载大气”的主题,从“为什么”和“怎样做”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了阐述。
在论证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截取莫言的事例作为论据,对分论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用例精简,分析到位,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