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话题的学习与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话题的学习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b7ec2ae87101f69f31951a.png)
一、几个概念的阐述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些词都是耳熟能详的。
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专业究竟指什么?发展又作何解释?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有何区别?却未必人人清楚,理解常常产生诸多歧义。
“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国的语境中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者把教师职业本身视为专业,因此也可以把“教师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来解释,他指称的“教师职业专业”。
后者的意思就相对宽泛,他不仅指教师职业专业,也包括教师所学所教的学科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展”至少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并非具体的运动变化的过程,是指渐进的变化着的动态动势;二是指运动变化过程的“度”或者“水平”,它意味着事物运动变化中所达到的境界或者“程度水平”。
它不能只是一系列规定性的僵化指标,而是渐进中的不同境界、层次或者水平。
(杨启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两个名词的区别和共同点,我翻遍诸多相关论著,未找到专门的辨析性论述。
就我个人的理解,两者的指向目标是趋同的,只是从提出的角度看,前者侧重于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描述,而后者更偏重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
实际上,我们需要关注另一种中心与此不同的教师标准,它不以学科专业知识量的增加为尺度,而以胜任教师职业为目标。
比如,我国曾经的中等师范教育,就堪称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培养的小学教师,虽然学科专业只相当于高中水平,但教师的专业能力却很突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小学实践岗位上教书育人,比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有明显优势。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高师院校热衷于在学科专业上与综合大学比肩,而对教师专业却态度冷漠,历经半个世纪的论争,至今还没有弄清“师范性和学术性孰轻孰重”。
——令人遗憾的是,诸如“综合大学毕业生与师范大学毕业生同台竞争教师岗位”的事情今天还在发生,这从反面说明教师专业至今仍没有得到合理的认定。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31bae1bf78a6529647d53f4.png)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德育的一部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04cbaba8956bec0875e3e2.png)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必然性(一)“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递增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
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三)教师的工作特点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教师创造性的这一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构成,研究传递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将知识、方法、价值融为一体。
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1e6363083c4bb4cf7ecd149.png)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必然要求学校管理,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奉献、服务、承诺和对学生的关爱。
这一切也恰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职业伦理所需求的,问题是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在部分教师中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学历偏低、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人文素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谈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不足。
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在职前教育、岗前培训等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这些问题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研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因此,立足校本,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而衡量一所学校的发展则与教师专业水平密不可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扮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是真正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注重职后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1.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职后教育的衔接点,要充分认识到入职教育对新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师范院校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贯穿到新教师的职前培训中去,以缩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d3fd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b.png)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五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议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县东街小学袁文静关键词:转换必要性可能性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一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再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
而新的课程改革,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要求,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
那么如何实现角色的转换,我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子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
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1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
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
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
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
论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2fc45daf1ffc4ffe47ac4b.png)
题目: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县:红桥区学校:五十一中学学科:地理姓名:窦锦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追求教师数量的满足转为追求教师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关键字:新课程、新课改、专业化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教书匠”,而是着眼于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能力。
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知识、掌握知识,优化知能结构,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以适应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需要。
专业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态度。
在教师的众多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和反思的品质,它能带动教师整体专业品质的提高。
新课改的核心和灵魂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整个新课改的出发点,主要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目标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
一、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化。
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反思型实践者。
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
无疑将促使新课程更有效、顺利地实施。
这种角色变化的前提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专业品质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03894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制度和教育创新的前提。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路径和指导方案。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就是教师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入门阶段入门阶段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初的三年,这个阶段是建立教师成功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教师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工作,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学校政策,以及如何与家长联系。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指导,以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二、素质提升阶段素质提升阶段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第四到八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政策和课程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教师需要自我管理和发展,逐渐实现个人潜力的实现。
此外,这个阶段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重要的学科研究。
三、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九到十五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这些经验中逐渐成长和成熟。
在这个阶段,教师更加关注教育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主动承担管理和领导任务。
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共同体,以改进教学质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四、专家阶段专家阶段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的第十六到二十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成为领导者和影响者。
教师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班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在教育领域中的其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寻求专家级别的认可,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地位。
五、卓越阶段卓越阶段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的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成为行业的精英,以其创新和实践为榜样,并在教育界中扮演着积极的领导角色。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a48a5d10a6f524ccbf8591.png)
---------------------------------------------------------------最新资料推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教师不单是一种职业,同时是一种专业。
1994 年 1月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关注教师专业化,敏锐地感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一线教师等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 1. 专业的概念及特征。
专业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其原始意思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
凯尔. 桑德斯(A. M. Carr-Saunders)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技能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一种专业,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
一种专门职业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它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1 / 7承担社会责任。
(2)专业的完整理论与成熟技能。
这是一种专门职业成为专业的理论依据与技能保障。
完整的专业理论为具体专业活动提供指导,指明方向。
它要求从事人员必须经过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难以胜此重任。
(3)专业的自主权和组织性。
一个公认的专业要有强大的专业组织,以保证专业权限、专业水准,提升专业地位。
2.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缘由有三,其一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几乎和人类社会同样长的历史。
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ppt
![教师专业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f65ba5c77da26925c5b04e.png)
1.1 背景 1986年,美国霍姆斯小组提出《明日的教师》 提出建立初任教师、专业教师、终身教师三级教师证 书 1990年,该小组发表《明日的学校——建立专业发展 学校的原则》,系统分析讨论了美国教师专业化运 动的实践环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1995年,该小组发表《明日的教育学院》,应关注教 师教育的三类发展:知识发展,专业发展,政策发展 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日内瓦,指出“在提高教师地 位的整体策略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为什么要专业发展? 怎样专业发展?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1.1、背景
20世纪初,JOHN DEWEY 建议像培养建筑师、 律师、工程师、医师一样培养教师 30年代,教师专业化“充满希望的信号” 以后的争论:半专业化、准专业,中位专业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职前培训 和在职培训相统一的必要性
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4.1 赋权增能(EMPOERMENT) 4.2 教师倦怠(
问:你怎样理解学校的功能?
例子:李老师是学生心目中一位不错的小学语文老 师,当我问及她当孩子王的感受时,她描述了一 个发生在公开课上的尴尬场景。正当师生沉浸在 讨论“掰”字的构成和含义时,一位学生提出: 既然有左右手中间分的字,是否有左右手中间合 的字?李老师说: 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面对 疑惑和天真的延伸,感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轻声 议论,我不知所措。尽管我用了课后再讨论的套 话为自己找了台阶,但整节公开课了无生趣。我 真正感受到了教师需要“一桶水”。
认识自我的动机:把认识自己当作自己的任务,是 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塞万提斯) 自我提高动机:良好的自我感觉,可以体会到自尊, 自尊是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为自我价值感。 准确性动机:准确性的需要是人们寻求自我认知的 重要动机。人们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减 少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是一种基本的心 理取向。 一致性动机:寻求与信奉与自己一致的信息,所以 必须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识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9ef6fd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2.png)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
本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课程方案(2001)和课程标准(2011)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用一下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即:“核心素养”、“实践育人”、“学科融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本位”为“素养本位”细读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核心素养”这个词被多次提及,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语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
”再比如物理学科,“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无论哪个学科,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都要以“素养导向”。
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要更新观念,调整方向。
首先要更新观念,观念变了,行为方式就会变。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过程,也不仅仅是解题技巧的传授过程,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过程。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继续教育网上考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继续教育网上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dfceb6ca27d3240c8547ef6e.png)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继续教育网上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容易 4道;适中:12 道;较难:4道)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C. 医生、教师和律师D. 牧师、医生和教师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B、中师、师专、本科C、幼儿、小学、中学D、以上都不对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C、A和BD、以上都不正确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B、职业道德精神C、A和BD、以上都不正确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A、合格教师B、教育教学能手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D、教育家型教师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A、合格教师B、教育教学能手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D、教育家型教师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A、专业预备期B、专业形成期C、专业成长期D、专业更新期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A、专业形成期B、专业成长期C、专业更新期D、专业成熟期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5个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5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97e3d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4.png)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重要性及意义
0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0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5个 阶段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 第一阶段:新手教师 • 第二阶段:熟练教师 • 第三阶段:专家型教师 • 第四阶段:领导型教师 • 第五阶段:卓越型教师
0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定义与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定义
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教育 教学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VS
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或著作的形式发 表,为学术界和教育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和借鉴。
05
第四阶段:领导型教师
团队管理与领导能力培养
领导力培训
参与专门针对教师领导力的培训课程 ,学习如何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团队。
团队建设
沟通技巧
提升与团队成员、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技巧,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解决问 题。
引领教育教学创新
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领 教育教学创新的潮流。
培养创新人才
卓越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性的教育 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
社会责任感体现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积极为解决 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和 目标,需要不断探索和明 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0557a1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4d.png)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专业信念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
“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
”[④]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由于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所谓“明晰”,是指教师有自觉的理念意识和具体见解;所谓“正确”,是指教师具有的理念要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特征,正确体现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特殊要求。
教师一般总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它可能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它们之间存在的只是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差异,可以看作是教师教育信念的两个层次。
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信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对《纲要》的学习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教师需要深刻领会,实践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系,与新课程共成长。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或者说教师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由于各研究者对教师知识性质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等的不同,出现了许多“类别”知识,甚至教师知识有哪些类别、各类知识相互之间有哪些联系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框架本身也已成了一个研究的领域。
教育学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讲座PPT学习教案
![教育学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讲座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bd93ca58da0116d1749af.png)
第28页/共75页
2021年6月23日
29
(2)自主≠自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主 建构),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价值引领)。
陈雷鸣:自主不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让学生自读 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 的“流行曲”,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 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 原因。
第21页/共75页
2021年6月23日
22
培根对知识的三个比喻:
a.象蚂蚁一样,只知搬运材料
b.象蜘蛛一样,只知从自己 肚子里吐丝布网
c.象蜜蜂一样地采集百花的花
粉进行消化加工,并酿制 成
蜜浆。
第22页/共75页
复制知识
内化知 识
生成新知识
2021年6月23日
23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说过的70% 说和做过的90%
活 动
读 听 看图表/图片
看电影或录像 看示范 参与讨论 交流
参加角色扮演 模拟练习/实践
参与水平
文字感受 视觉感受 感受并参与
操作
实际操作 活动、参第与11页与/共学75习页 效果的关系
从“听中学,看中学”到“做中学、想中学、聊中 学、体验中学”
①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
(3)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技 能的熟练,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过 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养成积 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成,离不开 以“双基”为载体。(具体内容、特定情境,以 心灵震憾心灵的过程,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5)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教 学中要因教学内容、年级、学生不同而不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ppt课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e74d9fbb4cf7ec4bfed035.png)
19.59
11.34
69.08
教育机智
19.19
11.11
69.70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 18.95
12.63
68.42
教学科研能力
18.18
24
11.11
70.71
成熟阶段 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理解教学环境;充满安全感;能 ( 从 教 五 年 处理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不断尝试新的技能;关注孩子需 及其以上) 要的满足,重视与孩子的关系
7
费斯勒(fessler,1985):教师生涯循环理论
生涯推出 生涯消退
离开教学工作 准备离开专业岗位,期待改职或退休
稳定和停滞 职业生涯高原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生涯挫折 对工作提出质疑,工作满足度下降
❖ (1)任教前关注阶段 关注自己与理想的教师角色
❖ (2)早期求生存阶段 关注自我胜任能力,关注对课堂的控制、是否
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 ❖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如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 ❖ (4)关注学生阶段
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个性需要
5
❖ 沃尔特研究发现,有94%的初任教师说他们最初曾 尝试采用较为民主的教学方式,而在遭遇困难之后 ,91%的初任教师承认他们不得不作出让步。
❖ 哈里斯调查表明,任教前,有93%的教师认为学生 有学习能力,而任教一年后下降为88%,任教两年 后下降到86%。
6
伯顿(Burden,1979):教师发展阶段论
阶段 求生存阶段 (第一年)
主要特征 教师关注的是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 学内容的了解,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新方法
调整阶段 开始了解孩子的复杂性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 (第2—4年) 教师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开放和真诚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01f8d035f0e7cd184253626.png)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发展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
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以及能否进行积极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那么,教师素质如何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一、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思想的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关注差异”给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
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2.态度的变化在课改前,不管教师从行为上还是纪律上都较为涣散,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责任感和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热爱教育事业。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主动地投入课改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思考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问题,课堂教学中面带微笑,拉近师生间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调动学生学习的需求,尽而促进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3.知识的改变。
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同时还学习其它利于教学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1.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当前世界师范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
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从观念上说,世界各国都日益倾向于把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特殊“专业”。
2.多元化多元化主要指打破原有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使非师范类院校也能培养师资。
在我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化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化](https://img.taocdn.com/s3/m/d17b70786edb6f1aff001fb6.png)
第四,强调教师要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包 指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能力、应用 信息技术能力、组织学生活动能力、表述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对小学教师还提出写好黑板字、毛笔字、钢笔字 的能力
第六,强调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 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 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不断 提高,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教师。
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替代的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化
顾明远 2019.8.
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的 变革
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
(5)教育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 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留学 生的增多、学者交往频繁、课程网络公开、各国 互相承认学位、学分等都促进了教育国际化。
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变革
在历史上教师的职业虽然被许多思想家、教育家 捧得很高,如夸美纽斯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 最光辉的职业”,但是教师并非是专业化的职业。 只要有知识的人就可以任不同层次学校的职业。
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 三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是精神,是指导思想;基 本内容是核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这个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由三级指标体系构成: 第一级指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即: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第二级指标为领域,第三级指标为基本要求。幼儿园、小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27c0e9ff360cba1aa811dad9.png)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新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我们现在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东西方化激荡融合,科学精神与人精神交融统一。
我们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急需培养出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的神奇力量,但不可回避的是教育同时具有窒息创造精神的力量。
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我们教育的状况令人堪忧:看,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上积极发言,有问就问;再看高校一年级新生上只听不说,同样一个问题,一年级小学生有数十种答案,高样一年级新生半天没人回答,最后一个人站起说可能是**吧!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孩子们的想像力在基础教育九年之后没有了!如此教育必须改革!改就要转变人才教养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程体现教改的探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新程改革的基础改的深化和落实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样!参与改的教师自身素质高低有很大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智力水平,及时接受教育新信息,研究新题,摆脱旧观念,旧习惯的束缚,解放思想,站在改革的前列。
加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把教育艺术研究当作一个科学研究题,教师充当这一题的研究者,非常有得教师的成长,有得于改的进行。
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教师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教育工作。
1、破除教学内容的“一贯制”在语教学中,形、音、字、词、句、篇、、结构、段意、中心思想等教学内容使生动的生活、语言、交流变得乏味,学生难以寻求乐学之道。
新程改革,本里加入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人情自然易于共鸣,许多知识新生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注重了祖国传统化的延续,语言的实践性增强。
内容丰富了,对教师的要求自然相应提高,作为教师自己,一定要科学地把握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作为“砖”去引学生心智中的“玉”,多学习新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各方面的规定,科学地创新地使用教材,借鉴现已著名的例方法,在自己的堂上运用,并逐渐探索出适合现代班级的有效方法。
与新教师谈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与新教师谈教师专业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a6e79433d4b14e85246871.png)
一、调适自己——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开端
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都是抱着对未来生活 的美好憧憬。我们都渴望所在的学校能拥有良好的环境, 我们希望能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都盼望能够得到 领导的重视……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
2、人际关系:现实到理想有较大的距离
我们可能碰不到想象中那样好的人际关系: 领导的怀疑和忽略。 家长的三大谎言。 “不听话的时候就给我打!”。
与新教师谈教师专业发展
你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你可以不是一名普通的 教师; 你是一名普通的管理者,但你可以不是一名普通 的管理者。
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 你若想要做,会找一个方法。
与大家共享!
。
提纲 调适自己——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开端 专业发展——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内容 用心成长——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梦想着·准备着·思想着
讲台的日子 飘零着笔灰 谈笑着言语 讲台的日子 播种着希望 收获着果实 讲台的日子 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讲台的日子 因为梦想所以追求 因为追求所以成就梦想
◆ 。陈 氏 讲 稿
◆陈氏讲稿
◆陈氏讲稿
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1997年9月10日,中共北 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联合作 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孙维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 在学校里,他甚至连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 “职务”就是班主任。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创造出了令人称 奇的育人成绩。 在2004年,全班25名学生,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四大学科竞赛中,有9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 1997年,北京22中,全班40名学生在高考中100%上了录取线 38人达重点校标准,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的教学模式。 (1)学生好比球队中的一员,经常通过小组合 作的方式相互学习和交流,主要通过自己的刻苦 训练来掌握必要的技能。 (2)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学习技巧, 不断的激发、鼓励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 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5讲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三、教师的基本素质
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我国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分析
职业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理论素质 教育能力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1.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3.科学的教育理念
(前面已经交流)
教育的价值观 学生观 教学观 教学质量观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4、全面的教学能力(技能)
(第二天 专题讲解)
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说课、教学反 思、听评课和教育写作等技能。
第一,学生是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 性;
第二,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能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种环境, 通过浇水、培土,辅助其成长;
第三,教育存在过程性、阶段性,教育学生就像是培育花 朵,需要经常、定时地浇水、施肥、松土。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3.西方常规教师隐喻:教练、乐队指挥 思考: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孤立的人工背景 单一媒体 单向
新课程环境 学生中心 合作 探究 主动 批判思考
育人先育己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4.情感性——教师是以感性的形式 来灌注理性的、知性的教育内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必须通过灵魂碰撞、心灵相遇。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理论性 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 隐喻较为原生态 的代表了经验性认识。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 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0/11/26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第一部分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 基本素质
——你为什么要选择当教师?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1.社会认可度高——得到过无与伦比的尊崇
(3)学生在受教育前,是一块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 在受教育后,成为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标准件。
反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 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2)现代社会农业模式的教师形象隐喻———园丁 思考: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2、你是着眼于当下谋算自我,还 是着n眼让于对未未来来规的划期人待生,?
n 引领今天的生活!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3、在人生旅途上,你是一个纯粹 的生命消费者,还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生 命增值的人?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7、对于一个目标,你是只有短时的热 情,还是保持永久的激情?
岁月只能使我们的容颜变老, 而激情却让我们的生命永远年轻! 这种真正投入的状态,正是许多名 师幸福的根源。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8、你是人云亦云,还是坚持自己的特 色或品牌?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2)教师要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涂抹最美最好的第 一笔。
自尊心、自信心; 好奇心、求知欲; 习惯、方法、思维方式。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3.示范性——教师教育行为的“师范”性
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不管多淘气的学生,他往前一站,当教师的就得学会钻到他心里去,钻到他 心灵世界中去,不单把他看成一个个体的人,而是把他看成一个广阔的世界。”——魏 书生
B、善于沟通交流(亲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 “人格魅力” 教师最容易“施暴”:语言暴力、视觉暴力、符号暴力 C、耐心和宽容——成功教育者必备素质 医生和教师职业有个共同点:“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你。前者是身体有疾病;后者 是思想有问题。 急功近利是优质教育的天敌。因为成功需要很多条件,但一个条件不具备就足以失 败。而有很多条件是需要累积性发展,比如自信心、毅力、习惯、是非的判断等。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一、思考好关乎教师发展成长的八个问题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1、你是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 还是为自我、为兴趣而工作?
n 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归根到底为了谁呢?为自己!
很实在!
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兴 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教师成长的业务性台阶
专家型教师 科研型教师 经验型教师 适应型教师 新教 师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挑战之二:新课程新环境
新旧课程环境的比较
表现方向 师生地位 学习方式 学习状态 学习反映 学习内容 学习背景 教学媒体 信息传递
传统课程环境 教师中心 独立 接受 被动 事实知识
(2)健康身体素质:体质健康、精力充沛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第五节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敬业不等于专业 教育不是一个没有功劳就有 苦劳的工作。一个平庸的教师, 越敬业,往往对学生的伤害越大。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2、现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工程师和园丁 思考:你们是喜欢“工程师”还是“园丁”?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1)现代社会工业模式的教师形象隐喻———工程师 思考: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教师职业的大背景: (1)学校是个大工厂,以高效率的班级授课制为运作形式,以 整齐划一为主要特征; (2)教师是工程师,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各不相同的 学生,以致把各具风格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
“师父”还是“师傅”? 天地君亲师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 之。——《国语·晋语一》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 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学记》
(3)美妙的境界:师生、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演奏出和谐 美丽的乐章。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4.新时期教师隐喻:玫瑰、火炬 思考:这些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玫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火炬:智慧引领智慧,照亮别人和自己的路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小结
教师职业特点:
在课堂教学技能中,主要包括九项基本技能: 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反馈和 强化、结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5. 健康的身心素质
(1)心理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A、教育智慧——教育最动人心魄的魅力和威力,充满着人类最高贵的情愫
老师的面前有瓦特、有爱迪生、有毛泽东、有周恩来,也有李嘉诚…… , 你准备 好了吗?
二、教师职业形象隐喻的嬗变
教师是乐队指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的教学模式。
(1)学生是演奏者:每个演奏者都有自己的乐器和乐谱,各 自承担一定的角色和任务,而指挥主要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2)教师的任务: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不能代替学 生学习,但可以通过在不同的阶段分配学生特定的任务,引导 他们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1、古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蜡烛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考:这一比喻认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是什么? 享受着极高的社会声誉(完美形象+融渊博的文化学
识+正统的道德观念+完善的行为规范)+清贫物质生活= 职业的尴尬处境 (好汉子不愿做,赖汉子做不来)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5、遇到困难,你是以抱怨和牢骚来应 对,还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
n ●牢骚满腹的人做事成功率最低! n ●怨天尤人的人幸福感指数最低!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6、你是把工作当做课题来研究,还 是把痛工苦作忍受当和作快“乐收承租受”是来天对壤之待别?的境界!
最容易诞生成果的领域,就是你每天都在从事 的工作!
4、你是事事等待领导安排,还是 像机敏的猎豹一样,总是主动出击寻找 机会?
第5讲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 业化发展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 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 和教育别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