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

合集下载

宋国历代君主

宋国历代君主
• 宋国第八任君主。也 称宋僖公,即宋举, 宋厉公之子。在位17 年(前858年~前 831年在位)。厘公 十七年,周厉王出奔 彘。僖公卒后,子覵 立。
8
宋惠公
• 宋国第九任君主,宋惠公, 即宋覵,宋厘公之子。 在位31年(前830年~ 前800年在位)《十二 诸侯年表》记载:“三 十一年,宋惠公薨”, 葬于商丘。宋惠公、宋 哀公、宋戴公等三公王 陵三峰并峙,故名“三 陵台”。
22
宋文公
• 宋文公,本名子鲍,又名公子鲍。宋昭公之 庶弟。昭公九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 使人杀死宋昭公于孟诸之薮,立公子鲍,是 为宋文公。隔年(宋文公元年,即前610 年),晋灵公即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 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贿诸 侯,诸侯反承认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 之。
不负兄恩,传位于宣公子与夷,即殇
公,而使自己的凶子冯出居郑。殇公
在位时任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
宋殇公好战,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
堪言。太宰华督贪恋孔父嘉之妻的美
色,乃使人宣言国中:“民不堪命,
皆孔父为之。”遂杀孔父嘉而夺其妻,
殇公大怒,华督又弑公,再从郑国迎
回穆公子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15
宋庄公
26
宋景公
• 宋景公本名子头曼,宋国第二十 七任君主,宋元公之子。宋景公 三十年(前487年),曹伯阳背 晋,干预宋政,宋景公伐之,执 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宋 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荧 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 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 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 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 舍。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 得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 二年(前609),昭公儿子靠文公的同母 弟弟须和武公、穆公、戴公、庄公、桓公后 代的支持作乱,文公便诛杀了他们,赶走武 公、穆公后代。

0428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

0428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

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暨“鷔鷔雝雝”释义的再探讨胡长春安徽大学文学院/srcshow.asp?src_id=810郑樵曾言: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

由于文献不足,郑樵作《通志》[1]时,于锺氏、鐘離氏即言之不详,或有牴牾之处。

其云“鐘氏:晋伯宗之后,伯宗,晋之贤者,为郤氏所譖,被杀。

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鐘離,今濠州也。

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鐘離”;又云“鐘離氏:姬姓,即鐘氏。

以伯州犁居鐘離,故曰鐘離氏。

亦省言鐘氏。

州犁与晋同姓,而《世本》云与秦同祖,何也?”[2]对锺氏或鐘離氏到底是子姓、嬴姓还是姬姓,郑樵已无法下断言。

笔者重检文献中关于锺氏或鐘離氏先祖的线索,仅发现以下记载:1.《国语·晋语五》韦昭注:“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

[3]2.《世本八种·王谟辑本》:“伯宗氏:晋孙伯起生伯宗,因氏焉。

”[4]《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鐘離:嬴姓,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姓。

”[5]3.《元和姓纂·卷一》:“鐘:宋微子之后。

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6]4.《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宗氏出自子姓。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为三卿所杀,子州犁奔楚,食采于鐘離。

州犁少子连,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世居河东。

”《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

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以为姓。

”[7]梳理上述文献,我们能得出伯氏、鐘氏与宗氏之间的关系:鐘氏与宗氏出自子姓,皆伯宗之后。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8],伯起[9]生伯宗,伯宗为晋三卿所杀,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因而笔者赞同常茂徕[10]所订谱系:《新唐书》言“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又言“宋襄公母弟敖仕晋”,但《左传》未记载此细节,《新唐书》乃正史,想欧公修《新唐书》时定有所本,决不会想当然耳。

诸侯国:钟离国

诸侯国:钟离国

诸侯国:钟离国凤阳古称钟离国、濠州,明朝洪武七年改称凤阳,钟离古城遗址在今凤阳县板桥镇古城村。

关于钟离国的记载,史料匮乏。

.《史记·秦本纪》作"终黎",嬴姓之国。

一般说来是在西周的时候,由伯益的后代受封而建立,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

春秋时期被楚国所亡。

蚌埠双墩一号墓自2006年发掘之日起,因其独特的形制及许多难以解释的奇特现象,曾引起社会人士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是圆形墓坑。

二是该墓葬的封土,填土均为黄、青、黑、红、白五色颗粒混合花土,五色土并非天然所成,而是要经过人工将五种地区的土壤采集并混合,说明在春秋应该就有五行思想了。

三是在墓坑中间也出现了这五色土,并且构成从中间向四周的二十条辐射线,整体呈扇面状,有专家认为是象征性的天文遗迹现象。

四是在墓坑周边建有十八个馒头形的土丘,直径一米五到三米不等。

土丘中放置着大量的土偶,又有专家认为可能和女娲造人的神话有关。

目前经过文物专家一个多月的整理、修复,许多出土文物不仅得以成功修复,而且墓葬出土9个编钟上的铭文显示:墓葬主人就是钟离国国君--柏。

出土戟上写着"童丽公柏之用戟",童丽与钟离近音,应可通用,可以确定这个墓的主人是钟离国名柏的国君。

另外2007年在凤阳县板桥镇卞庄又发现了一座类似柏的袖珍墓葬,其中又出了一件青铜钟,上面写着"童丽君柏之季子康",即是钟离国国君柏的小儿子--康。

安徽凤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境内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建的著名烂尾工程——明中都皇城遗址,据说它的奢华程度无法形容,其规模之大、工艺水准之高冠名天下,也正因为太过奢华引起百姓怨言,被迫停工。

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凤阳建造这一座皇城?原来凤阳是朱元璋的诞生地,凤阳县也因为朱元璋被人熟知。

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距今三千多年前,凤阳境内曾有个先秦古国叫钟离国。

钟离国,古籍记载为赢姓,子爵,青铜铭文中也叫“童丽”,有说法认为钟离国跟钟吾国同宗,都跟远古钟人有关。

“钟离之东乡”考证

“钟离之东乡”考证

有关朱元璋出生地的考证,关键是充分掌握相关史料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综合地分析。

弄清朱皇帝自述中关于其出生地“钟离之东乡”的确切位置,这个问题无疑是解开此历史之谜的关键。

统计朱元璋御撰史料中有关出生地的内容,可知:朱皇帝最早于1363年在《朱氏世德碑》中宣称自己:“某其季也,先迁钟离,后戊辰所生”。

其次,1366年8月,朱元璋准备讨伐张士诚,在建康告祭大江之神时,曾曰:“予生于濠梁,乃庶民也……乃正王位,建国曰吴。

”最后,是在洪武二年乙亥(1369年),初立凤阳皇陵碑时,先由朱皇帝口述,后经过文臣危素等润饰成文。

其中提及“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

从此,朱皇帝再没有对自己的出生地,作其它的重申和补充。

所以,从先是“钟离”、“濠梁”、到最后确定为“钟离之东乡”实为朱元璋真实意愿最明确地表达。

根据朱皇帝自述中,三次提及自己出生地的时间顺序,可知最后特别添加的“东乡”两字,包含着非常关键的方位信息。

有些学者在研究“钟离之东乡”的具体位置时候,认为:“明光市在元明清三代都属于盱眙县,在元代并不是钟离县的辖区,持“钟离之东乡”即是“明光”说法的人,自己也感到不能自圆其说,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就非常含混地说:明光山“或元时地属钟离”。

如果其地连钟离县辖区都不是,怎么可能称为‘钟离之东乡’?”的疑问。

因此研究钟离建置的沿革,以及与明光地区之间的辖属关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根据《宋史》中相关记载可知:明光地区自明上溯最晚隶属于濠州钟离所辖的时间,为有史料记载的南宋绍兴年间。

由于元代统治不足百年,南宋未和明初的明光地区又都重新隶属于濠州管辖。

因此,虽然元明清三代明光地区确实不是直接隶属于钟离,但与濠州钟离之间还是有传统的历史渊源。

同时必需注意的是:明光地区与钟离之间、与盱眙和钟离之间,在辖属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钟离范围的认定由于钟离国的记载,史料相当匮乏,只有在《左转》、《史记》、《水经注》上有零星记载。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作者:陶行知钟离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

它会把无用有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芬奇的笔记》一、寻根溯祖1、出自嬴姓。

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以地名命姓。

春秋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为三S所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钟离氏。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二、郡望分布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作者:张潮钟离复姓望族居会稽(今江苏省吴兴)、颖川。

颖川郡:战国时秦国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钟离昧:汉朝人,是项羽的大将,素与韩信交好。

项羽死后,投奔楚王韩信。

高祖刘邦得到消息,韩信谋反,同陈平商议,要韩信逮捕钟离昧。

有人告诉韩信,如果把钟离昧斩首,去见高祖,自然无患。

于是韩信召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高祖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捕我献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

"说罢,拔剑自刎。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头去见高祖,高祖即令武士逮捕韩信。

韩信说:"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钟离权:号和谷子,一号真阳子。

唐朝人。

生而奇异,长相俊美,有一把大胡子,身长8尺余。

传说他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

后成为八仙之一。

民间成为汉钟离。

战国时齐国有名士钟离子,东汉有尚书钟离意,宋代有龙图阁侍制钟离瑾。

宋襄公[宋襄公宋囊公,子姓,殷商后裔。春秋战国时期人,宋国国君,“春]

宋襄公[宋襄公宋囊公,子姓,殷商后裔。春秋战国时期人,宋国国君,“春]

宋襄公[宋襄公宋囊公,子姓,殷商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人,宋国国君,“春]宋囊公。

宋囊公。

子姓。

殷商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人。

宋国国君。

“春秋五霸”之一。

宋囊公泓水之战。

因受伪仁义。

腐朽思维的影响。

最终失败。

为千古笑谈。

本名,宋囊公。

宋襄公字号,兹甫。

所处时代,春秋。

去世时间,前637。

简介。

宋襄公。

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

宋桓公之子。

子姓。

名兹甫。

于公元前650年即位。

宋国原本是周初商代贵族微子启的封国。

领地为现今豫东及苏。

鲁。

皖接壤地区。

都城为商丘。

到宋襄公之时。

国势渐盛。

而其称霸中原的欲望也愈加强烈。

历程。

公元前645年和643年。

成就了齐国霸业的管仲。

齐桓公相继病死。

桓公死后。

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发生内讧。

易牙勾结宫中权势作乱。

立公子无亏为君。

齐国也因内乱而国力渐衰。

彻底丧失了霸主地位。

公元前642年。

野心勃勃的宋襄公趁机联合曹。

卫。

邾等国出兵讨伐齐国。

并扶持逃到宋国避难的公子昭当上了齐国国君。

宋襄公此举受到了各诸侯国的称赞。

宋国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而一心想继承齐桓公的地位的宋襄公自恃定齐有功。

野心越来越大。

妄图称霸中原。

公元前639年。

宋襄公发起鹿上之盟。

对此。

宋国的重臣公子目夷曾多次劝谏宋襄公说:“小国争盟。

祸也。

宋其亡乎!”但正做着霸主之梦的宋襄公并没有接受目夷的规劝。

宋襄公他再次邀请各国在宋国开会。

商议会合各诸侯国订立盟约。

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声望。

同年秋。

宋襄公又约楚。

陈。

蔡。

郑。

许。

曹等国之君会盟于盂。

赴约时。

宋襄公不听目夷的劝告。

执意不带兵马。

而楚国却设伏兵于盂。

抓获宋襄公。

随后楚国起兵伐宋。

但遭到了目夷所领导的宋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宋襄公。

楚军久围宋都数月而不能攻克。

后经鲁僖公的调解。

宋襄公才被楚国释放。

纵观宋襄公一生所为。

他实乃一志大才疏之人。

齐桓公死后。

诸侯中以楚国最强。

楚成王实际上已称霸中原。

而宋国本是一弱国。

国小力单。

原本无力称霸。

但宋襄公却自不量力。

一意孤行。

妄图与楚争霸。

宋国在与楚国的政治较量中。

钟氏的历史

钟氏的历史

钟姓一、钟姓来源之说1、出自赢姓。

周代有个名大费者,又史称伯益,是赢姓族的先祖,他有后人封于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中有一部分人改钟离氏姓为钟姓。

据唐人林宝著的《元和姓纂》载曰:“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敖,仕晋封宗伯,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

”这段文字详细叙述为: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商纣王帝辛无道,被周武王所灭,微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因是庶出子,被商王屈封于微地(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

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利用他以统治商朝的部分遗民,便封微子启于宋国,作为西周天子国的诸侯国。

宋国的封地是今河南商丘,这样微子启就是宋国的开国君主。

到了宋国的第十九位国君宋桓公时,他的曾孙里有个名敖的人,在晋国任伯宗大夫,被称为“晋国之贤者”,他忠直敢谏,得罪晋国执政的权贵郤氏,结果被杀。

伯宗的儿子州犁便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一说为今安徽凤阳东北,一说为今临淮关一带),其子孙以邑为氏,后分为钟离氏姓、钟姓两姓:以复姓钟离的一支,于秦朝末年(约公元前206年),其裔孙里有个名钟离的人昧随项羽起兵反秦,为名将。

项羽失败后,他遭刘邦追杀,自刎而死。

其子钟离接为避父难,逃居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改钟离姓为钟姓,史称钟接。

应该说钟接是当今大多数钟姓人尊奉的始祖。

2、以官为氏。

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一种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

清代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如此说钟姓最早的一支系应是以官为氏,即周朝宫庭乐官钟师后代。

据《湖南蓝山钟氏族谱》载,居住在湖南蓝山一带的钟姓人,祖先原是周朝负责钟吕乐器的乐师。

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种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

担任钟师的人,多为周王室的王族成员来充当,其职位因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

到春秋时,周朝礼乐渐废,钟师之家失去了世代承袭的职位,于是钟师之后代陆续出逃到其他诸候国谋生。

有的在各诸候国仍以钟师身份出现在王室宫庭,为诸候和卿大夫奏乐,有的为标明自己原有的身份,便以钟为姓。

自-0428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

自-0428钟离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

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暨“鷔鷔雝雝”释义的再探讨胡长春安徽大学文学院郑樵曾言: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

由于文献不足,郑樵作《通志》[1]时,于锺氏、鐘離氏即言之不详,或有牴牾之处。

其云“鐘氏:晋伯宗之后,伯宗,晋之贤者,为郤氏所譖,被杀。

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鐘離,今濠州也。

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鐘離”;又云“鐘離氏:姬姓,即鐘氏。

以伯州犁居鐘離,故曰鐘離氏。

亦省言鐘氏。

州犁与晋同姓,而《世本》云与秦同祖,何也?”[2]对锺氏或鐘離氏到底是子姓、嬴姓还是姬姓,郑樵已无法下断言。

笔者重检文献中关于锺氏或鐘離氏先祖的线索,仅发现以下记载:1.《国语·晋语五》韦昭注:“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

[3]2.《世本八种·王谟辑本》:“伯宗氏:晋孙伯起生伯宗,因氏焉。

”[4]《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鐘離:嬴姓,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姓。

”[5]3.《元和姓纂·卷一》:“鐘:宋微子之后。

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6]4.《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宗氏出自子姓。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为三卿所杀,子州犁奔楚,食采于鐘離。

州犁少子连,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世居河东。

”《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

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以为姓。

”[7]梳理上述文献,我们能得出伯氏、鐘氏与宗氏之间的关系:鐘氏与宗氏出自子姓,皆伯宗之后。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8],伯起[9]生伯宗,伯宗为晋三卿所杀,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因而笔者赞同常茂徕[10]所订谱系:《新唐书》言“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又言“宋襄公母弟敖仕晋”,但《左传》未记载此细节,《新唐书》乃正史,想欧公修《新唐书》时定有所本,决不会想当然耳。

钟氏研讨资料(17)宋襄公之孙钟离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节点

钟氏研讨资料(17)宋襄公之孙钟离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节点

钟氏研讨资料(17)宋襄公之孙钟离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节点钟氏宗亲网钟氏源流研讨资料宋襄公之孫鍾离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节点江西修水锺扬山提要:一、《左传》最早涉及“锺”字的人物是宋国公族的鍾离。

二、鍾离是宋襄公嫡孙,但非成公王臣之子。

三、锺离是公子御之子且未被害。

四、锺离以楚之边邑为氏可以史为据。

五、按春秋战国时姓名通例鍾离应是氏鍾名离。

六、鍾离被误为州犁缘因人名与地名的混淆。

七、多地老谱印证鍾离是子姓肇衍鍾氏的节点。

八、记锺离之父公子御为宗伯是尊其职避其讳。

九、史书的记述可佐证鍾、鍾离氏共祖。

十、迁徙不应作为鍾氏启源辨析的主要原由。

十一、《元和姓纂》以一唐碑为证混洧了三氏启源。

十二、《新唐书世系表》沿袭了《姓纂》之误。

十三、宋《古代姓氏书辨证》确立了鍾仪世系在启源中的地位。

十四、引《汉书》一段作为结尾,冀能从中受到启发。

鍾氏是殷商苗裔,是微子启封于宋以后微仲衍的后人所繁衍,很多姓氏书籍和族谱都有记载,而且都把衍变时期定格在宋襄公之后。

然而,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文字的嬗变、信息保存手段与交流渠道的局限,特别是在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观点方法不同,以致鍾氏是何人肇衍、鍾氏与鍾离氏及其与赢姓的关系等问题,自唐以来就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说法,至今也还没有形成共识。

这不能不说是鍾氏文化研究的一个缺憾,更是鍾氏族人孜孜以求的历史难题。

在知识爆炸、思维多元、人们求知欲强但又习惯“快餐”的互联网时代,若再不破解这一难题,恐将贻误子孙。

很多学者认为,一个著名姓氏,尽管其来源有种种说法,包括封姓赐姓、或避祸改姓、归顺从姓,等等,但追根溯源启姓者只有一个,需正本清源共奉该姓最早的始祖。

笔者依南宋郑樵“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

二书皆本《左传》”的指向,细读《左传》及有关典籍,写过《宋桓公曾孙鍾离或能夠統串鍾、鍾离二氏》、《锺氏或楚穆王时期开始由锺离西迁》等数篇心得。

今就微子启之子姓肇衍鍾氏的节点人物再作一些探讨,不求共识只求争鸣,唯冀引起更多族人与社会各界参与这一难题的破解。

周氏溯源世系表

周氏溯源世系表

周氏溯源世系表(上古世系(轩辕黄帝-----威显公)一世黄帝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其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门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帝子轩辕之邱,因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日角龙颜,有景之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习用于戈,以徵不享诸侯感来宾从,于是即位为天立,始立制度,万世赖之在位百年,寿百二十有一岁,崩于荆山之阳,葬在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甲子)妣曰嫘祖,生子:昌意玄嚣。

二世少昊讳玄嚣,名挚,其母曰嫘祖,见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以金德玉,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寿一百岁,葬在衮州阜县云阳山(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即位甲辰)妣无怀氏生子:侨极颛顼。

三世颛顼祖黄帝,生身父昌意,初其父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业,是为女枢,感瑶光贯日之祥,而生帝于若水,年十岁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绍金天氏,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七岁,葬在东昌府业阳(公元前二五一三年即位戊辰)妣邹屠氏,又妣胜溃氏生子:卷章、穷蝉、嗣子:帝喾。

四世帝喾讳俊,祖少吴,生身父侨极,帝生而神灵,年十五佐颛顼,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主以其肇基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毫,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五岁,葬在直棣省大名府清丰县顿丘山(公元前二四三五年即位丙戌)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子: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子:契;三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子:尧;四妃取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五世后稷讳弃,其母曰姜嫄,出杞郊,某见大人迹心忻然悦之,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於是震动有娠,诞弥厥月,居然生子,以为不祥,乃弃之隘巷马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县城腓字之徒,置之不林,适会伐山林者,多迁而归之,又置之渠中,水上飞鸟以翼覆之其母以为奇遂收养焉,因初欲弃之,故名曰弃,其为儿时游戲好种树麻菽,长大遂好耕农,虞命为农师,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天下得其利,启世赖之有功,封于邰以主,母祀号曰后稷,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实,以其受天命而生也(约公元前二二五五年)娶有娀氏女,生子:不窟。

钟的姓氏来源作文

钟的姓氏来源作文

钟的姓氏来源作文说起“钟”这个姓氏,那可真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渊源。

咱们先从历史的长河里找找“钟”姓的踪迹。

据说啊,钟姓最早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君王的后裔。

商朝有个叫微子启的,他被封到了宋国。

宋国的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他的孙子伯宗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结果遭了殃。

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了楚国,后来在楚国当官,食邑于钟离。

州犁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有了“钟离”这个姓。

再后来呢,一部分钟离氏的子孙就把姓简化成了“钟”。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来源。

还有一种说法是,钟姓源于嬴姓,是周朝时期伯益的后人。

伯益有个后人叫钟离国,钟离国被灭后,其国人有的就以钟为姓啦。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正巧碰到了一个关于姓氏起源的展览。

我们在那一个个展台前驻足,看着那些古老的文物和介绍,仿佛穿越回了久远的过去。

当走到关于钟姓的展区时,朋友好奇地问我:“你说这钟姓咋就这么来的呢?”我笑着回答:“这姓氏的来源啊,就像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从远古流到现在,分支众多,每一个分支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古老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钟姓族人曾经迁徙的路线。

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躲避战乱、寻求更好的生活,钟姓族人不断迁移。

他们带着自己的姓氏,带着家族的记忆,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繁衍。

有的去了南方的山水之间,有的去了北方的广袤平原。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俩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钟姓的来源。

朋友打趣地说:“说不定咱俩往前数个几百年,还是一家人呢!”我笑着回应:“那可说不定,这姓氏的缘分可真是奇妙啊!”除了这些历史记载和传说,在民间还有许多关于钟姓的小故事。

比如说,在某个古老的村落里,钟姓家族世代居住,他们有着独特的家规家训,传承着家族的美德和技艺。

村里的老人会给孩子们讲述祖先的英勇事迹,教导他们要勤劳善良、诚实守信。

还有啊,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也常常能看到钟姓的人物。

他们有的是忠臣良将,为了国家和百姓鞠躬尽瘁;有的是文人墨客,用笔墨书写着心中的情怀。

关于钟姓的历史和现状的报告作文

关于钟姓的历史和现状的报告作文

关于钟姓的历史和现状的报告作文要说这钟姓啊,那可有得聊啦!咱先讲讲钟姓的历史吧。

钟姓的起源那可是源远流长,据说最早能追溯到上古时期。

有一说是源于子姓,是商朝君王的后裔。

商朝那时候,有个叫微子启的,他的后代有个叫宋桓公的,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他的食邑在钟离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钟离作为姓氏。

后来呢,又有一部分简化成了钟姓。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嬴姓,是为了纪念钟离国的国君。

这钟离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给灭了,国君的后代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就以国为姓,后来也演变成了钟姓。

在历史的长河中,钟姓也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

比如说钟繇,那可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笔法精妙,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深远。

每次想到他的书法作品,我就忍不住感叹,古人的艺术造诣真是高深莫测啊!再来说说钟子期,大家都听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吧?钟子期就是俞伯牙的知音好友。

他能听懂俞伯牙琴声中的深意,这种心灵相通的友情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到了近现代,钟姓的名人也是不少。

像钟南山院士,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他可是冲在最前线,为保护大家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的专业和勇敢,让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说完了历史,咱再聊聊钟姓的现状。

如今,钟姓在咱们国家分布挺广泛的。

我就有个同学姓钟,叫钟晓峰。

他家就在一个小村庄里,那村子不大,但钟姓人家还不少。

听他说,他们村里的钟姓族人之间关系都特别好,逢年过节的总会互相走动,哪家有点啥事,大家也都会帮忙。

有一次,我跟着钟晓峰去了他们村。

一进村口,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晃,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钟晓峰家的房子就在村子的东边,是一座老式的砖瓦房,虽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那天正好赶上村里有个钟姓家族的聚会。

好家伙,那场面可热闹了!大人们在院子里摆上桌椅,一边聊天一边准备饭菜。

小孩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你追我赶的,好不欢乐。

我注意到,有几位年长的老人坐在一旁,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看着孩子们玩耍,时不时还会叮嘱几句,让他们小心别摔着。

春秋宋国国君世系表

春秋宋国国君世系表

子御
不足1年
前620年
23
宋昭公 子杵臼
9年
24
宋文公
子鲍革/子 鲍
22年
25
宋共公
子瑕
13年
26
宋平公
子成
44年
27
宋元公
子佐
15年
28
宋景公
子头曼/子 栾
64年
29
宋后昭公/ 宋昭公
子特/子得
49年
30
宋悼公 子购由
8年
前619年–前611年
前610年–前589年 前588年–前576年 前575年–前532年 前531年–前517年 前516年–前453年
序号
谥号
宋国国君世系表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1
宋微子
子启
前11世纪-?
2
宋微仲
子衍
西周时期
3
宋公稽(无 谥)
子稽
——
4
宋丁公
子申
宋湣公(宋
5
前湣公/宋 子共
愍公)
6
宋炀公
子熙
7
宋厉公
子鲋祀/子 鲂祀
8
宋僖公(宋 釐公)
子举
28年
9
宋惠公
子覵
31年
10
宋哀公
1年
11
宋戴公
子白
34年
12
宋武公 子司空
18年
13
宋宣公
子力
19年
——
?-前859年 前858年-前831年 前830年-前800年 前800年-前800年 前799年-前766年 前765年-前748年 前747年-前729年

钟离姓起源-钟离姓的由来 -

钟离姓起源-钟离姓的由来 -

钟离姓起源|钟离姓的由来-四川成都蜀西钟氏族谱,(清)钟翼达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另有一部仅存一册)、重庆市图书馆。

钟氏宗谱,(清)钟廷贤、钟万福编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钟氏族谱,(清)钟宾鸿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钟氏三修族谱三十二卷,(清)钟瑞戮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钟氏族谱,(清)钟炳江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金华钟氏三塘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深塘钟成公支谱,(清)钟华朗等修,清同治年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钟氏族谱,(清)钟国英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钟氏福房支谱十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兴国岑口钟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全国江东钟氏族谱,(民国)钟愈、钟人杰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麻常州毗陵钟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钟守忠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_百家姓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_百家姓

钟离姓的来源,姓钟离的名人
钟离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

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以地名命姓。

春秋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为三郤所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钟离氏。

二、郡望分布
钟离复姓望族居会稽(今江苏省吴兴)、颖川。

颖川郡:战国时秦国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钟离昧:汉朝人,是项羽的大将,素与韩信交好。

项羽死后,投奔楚王韩信。

高祖刘邦得到消息,韩信谋反,同陈平商议,要韩信逮捕钟离昧。

有人告诉韩信,如果把钟离昧斩首,去见高祖,自然无患。

于是韩信召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高祖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捕我献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

"说罢,拔剑自刎。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头去见高祖,高祖即令武士逮捕韩信。

韩信说:"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
钟离权:号和谷子,一号真阳子。

唐朝人。

生而奇异,长相俊美,有一把大胡子,身长8尺余。

传说他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

后成为八仙之一。

民间成为汉钟离。

战国时齐国有名士钟离子,东汉有尚书钟离意,宋代有龙图阁侍制钟离瑾。

关于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历史:分布地区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

「敖」源出:1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

太敖,一做大敖。

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2出自芈姓。

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二迁徙分布敖氏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堂号】寀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

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

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

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

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

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现状:较为少见,常见分布地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治所在谯县。

春秋五霸宋襄公个人简介

春秋五霸宋襄公个人简介

春秋五霸宋襄公个人简介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

子姓,名兹甫。

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宋襄公,姓子,名兹甫,是宋桓公之子,宋成公之父。

宋襄公母亲是宋桓夫人也是宋桓公的正室妻,虽然排行第二,但是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承接大统。

然而兹甫是个仁义之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国君因而发生了兹甫让国的故事。

兹甫让国之美讲得就是兹甫请辞国君之位,让贤与哥哥的故事。

兹甫自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自己虽为嫡子,但是排行第二,长兄目夷虽是庶出但是贤明仁义比自己更适合当国君,因此,兹甫便请求宋桓公立目夷为太子。

后来宋桓公跟目夷讲了这个事情,目夷回答说让国之美已经是最仁义的行为了,我怎么能跟弟弟相比呢,这个国君之位非他莫属啊。

后来两推来让去,为了躲避宋襄公的推让,目夷自己悄悄去了卫国,因此宋襄公才做了国君。

即位不久,齐国内乱,宋襄公受齐桓公之托照顾齐国太子昭,于是宋襄公号召各路诸侯去平定齐国内乱。

在宋襄公的协助下,齐国内乱平定,公子昭即位为齐国国君。

齐国虽然平定,但是齐桓公已经去世,诸侯霸主的位置空缺,于是宋襄公就想效仿齐桓公号召诸侯联盟议事,但是目夷劝谏说宋国现在国力薄弱,以我们这种小国的力量来号召各路诸侯肯定会招来祸患,可是宋襄公没有听,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会合诸侯。

结果宋襄公吃了大亏,在一次会合的聚会上,宋襄公讲究信用而不带兵前去赴宴,结果被从来都不讲信用的楚国给俘虏了,并被押到楚国囚禁起来,直到数月之后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出来。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表面上宋襄公是称霸失败的,但是深入了解后,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霸主。

宋襄公泓水之战的意义泓水之战是春秋霸业之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但是宋襄公没有意识到战役的重要性,还在那里讲究仁义,在战场上讲仁义就是妇人之仁,是兵家大忌。

最终宋襄公也就是因为这个大忌而战败并因此失去霸主之位。

其实泓水之战的意义不仅仅是霸主之位争夺战的标志,也是为后人提个醒,给后人一个告诫,在战场上不要学习宋襄公的这种仁义,战场上的仁义就是愚昧,仅仅为了自己仁义之君的名号而宁愿放过敌人,让自己处于劣势,这样的将领不是一个好将领。

姓氏联典·钟离

姓氏联典·钟离

姓氏联典·钟离姓氏联典钟离启姓;会籍阀阅。

•全联指钟离姓源流和郡望名高撰述;位列仙班。

•上联:春秋楚国钟离岫,撰有《会稽后贤传》三卷。

下联:唐朝钟离权,生而奇异,遇华阳真人传道仙去南海清白;东鲁匡襄。

•上联:三国吴钟离牧,尝为南海、武陵太守,以清白名世。

下联:东汉钟离意,字子阿,青年时为郡督邮,太守认为他贤能,就让他掌管县理事务。

修孔庙时,他让张伯怀铲除堂下杂草,得七枚玉璧,张•起源: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

周代伯益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灭于楚,国人以原国名命氏。

②出自子姓,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宋桓公的后裔州犁逃亡楚国,食采钟离(今安徽凤阳),其子孙遂以钟离为氏。

始祖:微子。

迁徙:钟离姓早期居住在江淮地区,汉唐之间向浙江等地发展,以会稽郡为郡望,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为主要分布区。

宋后已不多见。

如今辽宁、沈阳等地有少量分布。

目前钟离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会稽郡秦置,辖今浙江大部和江苏南部,治吴(今苏州)。

颍川郡战国秦置,治阳翟(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许昌一带。

堂号:郡望堂号:会稽、颍川。

名人:钟离子,战国时齐国处士。

为人慷慨大方,仗义乐施,好行其德,常给人以衣食资助,虽不仕于伯怀仅告诉六枚。

后来,他从堂下悬瓮的背面发现丹书:“后世人发现我的丹书,董钟舒发现我的竹器,钟离意应有七枚玉璧,张伯怀那里有一枚。

”钟离意再去问张伯怀,张伯怀这才说了实话。

明帝时,官尚书、鲁相丹书发怀璧隐;绿衣谢嫁女恩。

•上联:钟离意。

下联:北宋合肥人钟离瑾,官德化知县,将嫁女,买婢女知为前任知县女儿,便与己女一样嫁出。

夜梦绿衣大夫谢恩,说:“我向上帝请求,让您的子孙世世代代食俸禄。

”仁宗时,官至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丹书发怀璧隐;绿衣谢嫁女恩。

朝,实助君以养民。

钟离春,战国齐宣王田辟疆皇后。

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世称钟无盐。

貌丑,年过四十未嫁。

时齐宣王沉迷酒色,无盐冒杀头危险闯殿直谏:“今齐国有西秦南楚的威胁,此一险;大王劳民伤财,修筑华丽的渐台,此二险;朝中贬贤用佞,此三险;君王沉迷酒色,不理国政,此四险。

钟氏系承微子 古与钟离同源

钟氏系承微子 古与钟离同源

钟氏系承微子古与钟离同源
钟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算起来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后裔。

由于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所以子孙才会“以邑为氏”,开始以“钟离”或“钟”为姓。

换言之,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二者之间没有丝毫分别。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得最清楚:“钟姓,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钟氏,楚有钟仪、钟钟、钟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接,单姓钟氏,始居颍川长社。


钟氏在先秦时期所发射的光芒,详见于当时的史籍,譬如,春秋时代有伯牙为之“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后世留下了“知音”、“高山流水”等佳话的钟子期;被晋国范文子称赞为“仁、信、忠、敏”的钟仪;乃至战国时代齐宣王那位其丑无比,却又贤德无双,宣王曾因她的建议而毅然“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使得齐国大安的王后“无盐君”钟离春等等,都是备受后世称颂的人物。

钟繇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张怀所着的《书断》称为“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他的名气随着传统文化而永垂不朽。

历史朝代人物排名顺序表

历史朝代人物排名顺序表

历史朝代人物排名顺序表上古: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夏:禹、启、后羿商:成汤、盘庚、帝辛(纣王)、妲己、伊尹西周:姜尚,周公旦,召公奭、周武王、周幽王、褒姒(周幽王妃)春秋: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百里奚,老子,孔子,范蠡,西施,孙武,鲁班,豫让战国:赵武灵王,秦孝公,魏文侯,楚怀王、秦王政、屈原,荆轲,高渐离,鲁班、苏秦秦:秦王政、李斯、赵高、吕不韦西楚:项羽、虞姬(项羽姬)西汉:刘邦、文帝、景帝、武帝、窦皇后,张骞,东方朔,司马迁,王昭君、班超、班固、韩信、张良新朝:王莽篡汉东汉: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晋;司马炎、王熙之、陶渊明、王猛、谢安「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南北朝:谢安,王猛,檀道济隋: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李世民、魏征,李白,杜甫,上官婉儿,郭子仪、安史之乱、长孙氏、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孙大娘五代十国:后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李后主北宋:太祖、包拯,范仲淹,苏轼,杨家将,畲赛花,穆桂英南宋:岳飞,辛弃疾,梁红玉,文天祥,李清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萧绰后金:完颜阿古打西夏:景宗李元昊元:成吉思汗、拖雷监国、窝阔台汗、元世祖忽必烈、丘处机,耶律楚材,施耐庵明:朱元璋、成祖朱棣、朱由检(崇祯)、罗贯中,郑和,袁崇焕,张居正,海瑞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孝庄皇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慈禧太后、光绪、溥仪(宣统)、林则徐,洪秀全,霍元甲、纳兰容若、纪晓兰、刘庸、袁世凯民国:孙中山、将中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暨“鷔鷔雝雝”释义的再探讨胡长春安徽大学文学院/srcshow.asp?src_id=810郑樵曾言: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

由于文献不足,郑樵作《通志》[1]时,于锺氏、鐘離氏即言之不详,或有牴牾之处。

其云“鐘氏:晋伯宗之后,伯宗,晋之贤者,为郤氏所譖,被杀。

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鐘離,今濠州也。

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鐘離”;又云“鐘離氏:姬姓,即鐘氏。

以伯州犁居鐘離,故曰鐘離氏。

亦省言鐘氏。

州犁与晋同姓,而《世本》云与秦同祖,何也?”[2]对锺氏或鐘離氏到底是子姓、嬴姓还是姬姓,郑樵已无法下断言。

笔者重检文献中关于锺氏或鐘離氏先祖的线索,仅发现以下记载:1.《国语·晋语五》韦昭注:“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

[3]2.《世本八种·王谟辑本》:“伯宗氏:晋孙伯起生伯宗,因氏焉。

”[4]《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鐘離:嬴姓,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姓。

”[5]3.《元和姓纂·卷一》:“鐘:宋微子之后。

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6]4.《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宗氏出自子姓。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为三卿所杀,子州犁奔楚,食采于鐘離。

州犁少子连,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世居河东。

”《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

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以为姓。

”[7]梳理上述文献,我们能得出伯氏、鐘氏与宗氏之间的关系:鐘氏与宗氏出自子姓,皆伯宗之后。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8],伯起[9]生伯宗,伯宗为晋三卿所杀,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氏焉。

子孙或单姓鐘氏。

因而笔者赞同常茂徕[10]所订谱系:《新唐书》言“鐘氏出自子姓。

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又言“宋襄公母弟敖仕晋”,但《左传》未记载此细节,《新唐书》乃正史,想欧公修《新唐书》时定有所本,决不会想当然耳。

2007年,安徽省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一套,有銘文的計5枚。

其铭文“余氒(厥)于之孫”[11]为我们提供了出土文献的证据。

刘信芳先生认为鎛鐘銘文内容涉及童麗公(古鍾離國之先公),並可由此確證舒城鼓座銘文“童鹿”亦應釋為“鍾離”。

并联系鳳陽鍾離古城遺址曾出土漢代“鍾離丞印”封泥,知先秦地名“童麗”、“童鹿”至漢代已寫作“鍾離”[12]。

刘先生的文章非常有价值且极具启发意义。

1980年9月,安徽舒城九里墩古墓出土一件圓形鼓座,外圍上下二圈各鑄一圈銘文,銹蝕嚴重,多數字跡模糊不清,釋讀困難[13]。

近年重要的研究成果有,何琳儀师釋出“童鹿”二字[14],單育辰先生釋出鼓名“(鳧)”字[15]。

茲錄銘文前五句:隹(唯)正月初吉庚午,余□氒(厥)于之玄孫童麗公,擇其吉金,玄鏐鈍呂,自乍(作)(鳧)鼓。

[16]舒城鼓座銘文“余□氒(厥)于之玄孫”与卞莊10鎛鐘銘文“余氒(厥)于之孫”词例相同,刘先生定为一人,甚确。

舒城鼓座銘文“余”后一字模糊不清,而卞莊鎛鐘此字銘文极为清晰,作下揭三形:9-2 9-2(翻轉字形)10-2 10-2(翻轉字形)11-7-1 11-7-1(翻轉字形)[17]此字应隶为“敖”。

“敖(10-2)”显系从“”从“攴”,“敖(9-2)”、“敖(11-7-1)”两字左上部本应作“卜”,讹变为“屮”是因其与右上部从“屮”类化而致,此类现象古文字中习见,无庸赘言。

如此,则即鍾離氏始祖“敖”。

鐘蔚伦先生认为“敖(遨)”是鐘姓“接系始祖”[18],即“宋襄公母弟敖”。

后笔者又详察铭文,发现“氒”后一字非“于”,而是“士”字误倒。

《集成》429.1(倒转字形)如此当读为“氒(厥)士”。

“氒(厥)于”一词殊为不解,而“氒(厥)士”一词已见叔夨方鼎[19],《诗·周颂·敬之》有“陟降厥士”和《桓》“保有厥士”,“厥士”虽一直无确诂,但从鐘離公先祖与唐叔虞同样是“厥士”的身份,我们还是能大致推断出鐘離公先祖身份之显赫。

所以铜鼓主人自豪地称:“我是敖厥士的玄孫”。

以示其出自帝王之家。

卞莊一號墓鎛鐘铭文为锺氏或鐘離氏氏姓资料提供了原始的出土文献证据,极为珍贵,其重要性有如下几点:1.可证《新唐书》“宋襄公母弟敖仕晋”确有所据,益信正史之权威;2.可补《元和姓纂》之缺。

《元和姓纂》言“桓公曾孙伯宗,仕晋”;于“伯宗”父、祖并无交代,据此,综合传世文献,能理清锺氏(鐘離氏)谱系;3.可证“锺氏(鐘離氏)出自子姓”。

再释“鷔鷔雝雝”从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敖”字,笔者马上联想到莒平钟形容钟声的“鷔鷔雝雝”的“鷔”,其字作下揭三形:《集成》174 《集成》172 《集成》176 与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极其相似。

9-2 10-2 11-7-1由于两组字都属于春秋时期文字,这为我们重新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

笔者又重新细察莒平钟銘文,发现此组字也当分析为从“”(头发两根、三根和五根其所指应无别,梁其钟“鷔”字所从偏旁也是多根头发)从“攴”。

如此,则“鷔(《集成》174)”与“敖(9-2)”两字字形上虽有所讹变(春秋时期文字讹变严重,卞莊鎛鐘“敖”字三姓即是最好的证明),但在构字原理上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此两组字形当系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笔者在《释“鷔鷔雝雝”》[20]一文中,曾将所见到的形容钟声“鷔鷔雝雝”的金文字形分类作了比较,现迻录如下:A1.虢季钟(M2001:49)《三门峡虢国墓》西周中晚期2.戎生钟《文物》1999年9期西周厉王B3.钟《集成》260 西周厉王4.逨钟《文博》1987年2期西周宣王C5.梁其钟《集成》188、192 西周晚期6.秦公钟《集成》263、266 春秋秦公鎛《集成》267-269 春秋7.秦公鎛《集成》270 春秋8.秦公大墓石磬春秋D9.叔弓钟、鎛《集成》277、285 春秋10.莒平钟《集成》172、174、176 春秋笔者曾将该字“分为四式,即从鸟的A式,从隹的B式,从金的C式和从戈的D式。

从时间序列来看,目前见到最早的字形形符从鸟,后改换为从隹。

正如裘先生所言,大概经常跟‘鎗鍯’等从金的字在一起使用来形容钟声,故改换为‘金’旁。

前述形符的改换是可以理解的,但D式形符从戈却让人疑惑难解,虽然春秋时代文字剧烈讹变,但作为拟声字的‘鷔’字,其形符似乎跟‘戈’旁没有什么关系。

”[21]卞莊鐘銘文“敖”字的出土,让我们看清D式形符实际上是从攴而非从戈。

将卞莊鐘銘文“敖”字的三个字形置入笔者《释“鷔鷔雝雝”》一文的“第一构形系统”中,则其“敖(10-2)”字形远承伯簋“敖”形,又下启古玺“敖”形;其“敖(9-2)”、“敖(11-7-1)”两形与莒平钟銘文均有所讹变,因此,卞莊鐘銘文“敖”字三型,是“敖”字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字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用来形容钟声雄浑、肃穆、高亢而悠长的词释为“鷔鷔雝雝”在字形上和文献中都是有根据的。

(本文写作蒙刘信芳先生惠赠《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初探》一文未刊稿,郝士宏师兄提供修改意见,谨表谢忱!)2008年5月10日二稿于安徽大学龙河注释:[1]《通志》,(宋)郑樵,中华书局,1995年11月[2]清人茆泮林在其所辑《世本·氏姓篇》(《世本八种》,(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商务印书馆,1957年12月)按语中言:“窃疑鐘離、终犁,旧姓相通,故皆云嬴姓。

或汉后别为二氏,故《氏族略》又有“鐘離姬姓”之说歟?”[3]《国语》,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

[4]5[]《世本八种》,(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商务印书馆,1957年12月[6]《元和姓纂》,(唐)林宝撰,中华书局,1994年5月[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2月[8]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宗氏》中采《新唐书》“宋襄公母弟敖仕晋”说;清人雷学淇在其所辑《世本·氏姓篇》按语中,不信《新唐书》“宗氏出自子姓。

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生州犁”之说;清人陈厚耀和马驌撰《春秋世族谱》(《续修四库全书》第178册)和《绎史》时,均不采《新唐书》说。

[9]清人常茂徕在《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续修四库全书》第148册)中言“伯起即伯纠,起字必有转写之讹”。

[10]《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清)常茂徕撰,《续修四库全书》第148册,[11][12][16][17]劉信芳《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初探》,载《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3期.[13]安徽省文物工作隊:《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考古學報》1982年2期。

參殷滌非:《九里墩的青銅鼓座》,《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輯,第35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4]何琳儀:《九里墩鼓座銘文新釋》,《出土文獻研究》第3輯,第69-73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15]單育辰:《談戰國文字中的“鳧”》,簡帛網(07/05/30)。

[18]《钟姓史话》,钟蔚伦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19]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六次发掘》,载《文物》2001年第8期[20][21]胡长春《释鷔鷔雍雍》,《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此文已载《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