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导读:本文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

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

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

(开火车读齐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

练习说话。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诸葛亮和小皮匠》是一篇中国古代故事,它讲述了一段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帮助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如何相互合作,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为何教授这个故事对于学生的帮助以及许多有用的教学技巧,教育者和学生可以轻松使用这些技巧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什么教授这个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如此重要?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事件,可以轻松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以简单地理解故事的情节,这个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理解的挑战。

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并理解故事的每个部分,才能理解故事的主题和结局。

这种阅读技能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将非常有用,并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授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

如何使用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了解故事细节并提问教育者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关于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问题。

这将激发学生的阅读灵感,并使他们更加注意细节。

其他相关的问题可能是关于故事结构、角色特点、语言技巧和主题等各个方面。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将努力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强化词汇理解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词汇理解力,教育者可以在讲解故事时直接解释新的词汇或者给出近义词和同义词。

这些新词汇使学生更加地理解情节,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者还可以提供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3.以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育者也可以通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互相分享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讨论的题目可以是关于故事情节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探讨两个角色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等。

4.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故事的语言结构教育者可以在学生阅读和分析故事时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语言结构。

这可以包括识别比喻、象征和各种语言技巧等方面。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诸葛亮”、“小皮匠”等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诸葛亮聪明才智和小皮匠勇于创新的精神,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1.2 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生字词。

3.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和用法。

4. 分角色朗读:4.1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4.2 学生展示分角色朗读。

5. 讨论与感悟:5.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诸葛亮和小皮匠分别有什么特点?5.2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感悟。

6. 小结与拓展:6.2 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了解更多关于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

六、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诸葛亮是________,小皮匠是________。

(2)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起________,完成了________。

(3)诸葛亮和小皮匠分别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选择题:(1)诸葛亮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时期(2)小皮匠是________的人。

A. 懒惰B. 勤奋C. 调皮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创编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情节、生字词、道理感悟等方面的知识。
2.教师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如团队合作、智慧解决问题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智慧。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诸”、“葛”、“亮”、“皮”、“匠”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认读、书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3.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型,如“机智”、“聪明”、“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思想感情,让他们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故事《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诸葛亮巧用臭皮匠读后感

诸葛亮巧用臭皮匠读后感

诸葛亮巧用臭皮匠读后感
《诸葛亮巧用臭皮匠》读后感
《诸葛亮巧用臭皮匠》是一篇关于诸葛亮智慧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时,遇到了一个臭皮匠,但他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臭皮匠的技能和智慧,帮助了他解决了一些问题。

通过阅读这篇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智慧。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才能,在治国理政上也是一位出色的领袖。

他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巧妙地用臭皮匠的技能解决了国家的难题,这种智慧和巧妙的手段让人钦佩。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有时候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靠强大的力量,而是要巧妙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智慧。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需要灵活应对,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诸葛亮巧用臭皮匠》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灵活应对和巧妙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运用好这些智慧,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内容源自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诸葛亮和小皮匠》。

该课程主要讲述老师讲解《三字经》中的“时勿忘则久”的含义,同时引出一位历史人物,诸葛亮,以及介绍一位手艺人,小皮匠。

课程旨在让孩子们知道知识学习需要不断巩固,同时也要锻炼手艺,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古代历史人物诸葛亮,了解其人生故事和成就;2.了解“时勿忘则久”的含义,并理解巩固学习的重要性;3.了解手艺人才是社会上最为重要的人才之一,理解提升自己的手艺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师需要介绍古代历史人物诸葛亮,引导学生对其人生故事和成就的认知;2.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三字经》中“时勿忘则久”的意思,向学生阐明知识学习需要不断巩固的思想;3.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手艺人对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己手艺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1.教学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熟悉课程主题和内容;2.通过讲述诸葛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重要人物的成就和贡献;3.通过学习《三字经》中“时勿忘则久”的含义,让学生形成巩固学习的意识;4.引导学生关注手艺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手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问学生:你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习了哪些知识?2.引出本节课程主题:“知识需要巩固,手艺是珍贵的财富。

”###2. 课堂讲解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诸葛亮的故事,并解释其重要贡献;2.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中“时勿忘则久”的内容,向学生阐明巩固学习的思想;3.向学生展示小皮匠的作品,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手艺。

###3. 课堂练习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时勿忘则久”的意义很深刻?2.鼓励学生思考与阐述对巩固学习的认识。

###4.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2.让学生想象并写下自己想成为的手艺人,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心愿。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2.诸葛亮和小皮匠(市一等奖)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2.诸葛亮和小皮匠(市一等奖)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就如同一个神奇而瑰丽的神秘殿堂,教师就如同领路人,负责带领孩子们打开那一扇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巧用心思引领他们迈进智慧的长廊。

我时常在想,那打开大门的金钥匙在哪?如何能屏弃以往繁重的说教式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如何能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注入过去的课程中,让“老瓶装新酒”?又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而不是接受枯燥无味的简单说教,做到“教育无痕”呢?我在思索,也在寻找,更在实践,在《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创新,希望可以找到那能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一、开启自主学习之门,以“布告”提纲携领《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的思路清晰明朗,按以往的常规,总是按照“遇到困难——寻找办法——张贴布告——揭掉布告——新的办法——揭示中心”这一老套路进行教学。

可如此一来,学生犹如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一般,教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积极性,这与如今二期课改中“大阅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我舍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一张“布告”提纲携领,串起整篇课文的课堂教学。

这张“布告”是诸葛亮为了征求过江办法而张贴的,可是课文中对于这张布告的内容却只字未提,我想,这恰巧可以成为一把能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我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诸葛亮“,完成这张文中并没写具体的布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可我同时也告诉学生要写布告可不是一件容易地事,必须要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写清楚:1、蜀军遇到的困难。

2、诸葛亮已经用过的办法和结果。

3、诸葛亮张贴布告的目的。

而要了解这几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将课文的相关小节反复朗读直到理解。

在这一前提条件的驱动下,学生自动地对课文进行了自主学习,并依据教师给予的提纲有的放矢地自学。

然后,让学生对布告内容进行交流,并完成这张布告。

学生在整个操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开启积极思维之门,帮“智者”出谋划策学习了《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后,学生明白了三个小皮匠其实是靠集体的智慧和生活的经验才在关键的时候胜过诸葛亮的,这就是本堂课真正的教育目的,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育无痕”,并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文章的教育主题呢?我要寻求一把能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金钥匙,那就是让学生四人组成一组来帮助徐文长、刘伯温这两位历史上的聪明人来想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难题。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探究反义词的运用方法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探究反义词的运用方法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 探究反义词的运用方法反义词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们是指意义相对、互相对立的词语。

反义词的运用有助于强调对比、增强语言表现力。

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反义词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在培养学生反义词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真正丰富对反义词的理解与应用呢?今天,我们选取一篇童话《诸葛亮和小皮匠》,通过阅读分析、反义词联想、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来探究反义词的运用方法。

一、教材分析教材选用著名的《诸葛亮和小皮匠》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皮匠和聪明的诸葛亮之间的竞技故事。

故事通过小皮匠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与较量,涉及了许多反义词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下与含义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掌握反义词的基本定义,探究反义词的运用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让学生逐渐掌握反义词的基本定义。

2.阅读分析让学生阅读《诸葛亮和小皮匠》中相关材料,分析反义词怎样以及为什么出现在文中。

比如“聪明”与“愚笨”、“轻松”与“紧张”、“高傲”与“谦虚”等多组反义词,可以让学生从中理解反义词的对比、强调效果,并结合情境和角色体现反义词的不同含义。

3.反义词联想利用反义词来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给出一个反义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联想,写下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来强化学生对反义词的运用能力。

4.情感模拟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情节、角色和反义词情景进行模拟。

比如,让学生模拟小皮匠和诸葛亮之间的对话,体会反义词与情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反义词的应用技巧。

五、教学评价对于学生运用反义词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比如,让学生编写小故事、写下与反义词相关的诗歌和寓言、制作PPT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各种反义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六、结语本篇教案的目的是通过一篇经典的童话,引导学生探究反义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运用的能力。

小学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形象特点、故事情节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内心情感,以及故事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诸葛亮和小皮匠》2.PPT课件3.教学道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和小皮匠》。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认识。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形象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形象特点。

2.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形象特点,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

(二)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情节。

(三)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和小皮匠之间的友情。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内心情感。

2.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读后感。

2.收集有关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诸葛亮和小皮匠》,使学生了解了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形象特点、故事情节,以及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深入探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2023年《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2023年《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1《诸葛亮与小皮匠》这篇课文是讲中国古代一个闻名的聪慧人诸葛亮与三个一般人小皮匠之间发生的事。

通过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句话的意思。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采纳了观看有效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较为胜利。

课文的第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诸葛亮遇到的困难: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军队无法过河。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了解乌江,体会乌江的险: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

教学片段:……师: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始终追到乌江边。

看这就是乌江。

(出示乌江的有关视频)(学生们看到乌江的江水白浪翻滚,水流湍急,礁石在江中时隐时现)(同学们边看边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水流好急呀!我还看到了礁石呢!”)师: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遇到了什么麻烦事?生1:乌江水深流急。

生2:江中还有礁石。

师:是啊!乌江水深流急,江中又有礁石,这就是追击敌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谁来把这两件麻烦事连起来说一说?……由于学生观看了有效视频,学生立刻就讲出诸葛亮遇到的困难,后来同学们在朗读时不仅能读通了这句话,还能把遇到麻烦时着急的语气表达出来了,真是一能多效呀!在介绍了诸葛亮想到的两个方法“架人桥”和“坐木筏”的“坐木筏”方法时,我也运用了让学生看有效视频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木筏是用一根根木头做的。

把一根根木头扎起来就做成木筏了。

有了直观的感受再问学生:士兵们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能够过江吗?学生立即回答:不行。

因为江中有礁石,礁石会撞坏了木筏的。

在教学皮匠们制作牛皮筏子,帮助大军解决了困难,顺当渡江。

我也采纳了这一方法,让学生看看牛皮筏子的制作过程,学生立刻明白了牛皮筏子好处。

教学中的难点在学生观看了有效视频后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理解、感悟,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当孩子对于文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感悟时,更能促使他们读好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诸葛亮》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诸葛亮》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诸葛亮》教学反思背景介绍《诸葛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反思旨在总结该课文的教学过程,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故事;2. 掌握《诸葛亮》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1. 预导入: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教授课文:逐段地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答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5. 练写作: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1. 预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引入多媒体资源或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 在教授课文环节,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 针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更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 拓展阅读环节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他们的研究交流。

5. 在练写作环节,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进建议1. 加大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人物的精神与品质。

2. 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3. 创造性地设计互动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4. 配备更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使学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5. 定期进行反馈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设计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设计

小组讨论
04 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人
物形象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角色扮演
05 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 发展。
总结与反思
06 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引导学生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02
教学内容
诸葛亮生平简介
总结词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详细描述
介绍诸葛亮的出生、成长经历、才华展现、政治生涯、军事成就以及在三国历 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总结词
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详细描述
通过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关于诸葛亮和小皮匠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他们的生平、主要成就和贡献 等。
案例分析
总结词
深入剖析具体案例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与诸葛亮和小皮匠相关 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帮 助学生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
教师评价和学生反馈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具 体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教师评价应客观、公 正、全面,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个性 化的指导。
学生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 管理等方面提供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 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反馈应以匿名 方式进行,确保学生的隐私和权益。
总结词
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诸葛亮和 小皮匠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 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 流。
04
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诸葛亮和小皮匠》
参考书

学习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读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诸葛亮和小皮匠》是一本优秀的阅读材料,而教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教师教学策略1.巧妙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和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读故事前先设想故事情节和结局,然后带着疑问去读。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皮织的盖头,是如何让诸葛亮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小皮匠没有认出马超?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把音乐与阅读结合起来,增添气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故事,让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3.教授重点词汇和句型。

《诸葛亮和小皮匠》中有很多精彩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暂停故事,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型,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二、学生学习策略1.理解故事背景。

在阅读故事前,学生需要理解故事背景,了解故事的时代、场景和文化背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这有助于理解故事的深意。

2.加强阅读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加强阅读技能。

学生可以用指尖跟随字或单词,阅读时注意语调和停顿,掌握正确的阅读节奏和呼吸。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读懂故事。

3.思考故事主旨。

在读完故事后,学生可以思考故事的主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而且在学生思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案的指导1.尽可能的提供阅读自由。

教师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学生阅读自由,让学生各自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做笔记,有些学生喜欢用语言记录故事情节,还有些学生喜欢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2.提供互相检查批改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检查批改自己的笔记或阅读记录。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

[教案参考]目的:观察人物形象描写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文《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文章题目,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内容。

2.联想引导。

通过和学生讨论“诸葛亮”这个人物,引导学生产生有关他的联想并让他们记录下来。

3.分类总结。

将学生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形象描写方式。

二、分析1.通过展示诸葛亮在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段落,让学生分析这些描写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发现语言和想象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分析,帮助他们发现人物形象描写的方式对于读者产生的想象力的影响。

3.分析比较小皮匠和诸葛亮的形象描写。

通过对小皮匠形象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正面人物形象描写和反面人物形象描写的区别。

三、运用1.分组讨论。

按照班级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创作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特别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上做文章。

2.展示和展示评价。

将学生创作的新的人物形象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同时组织同学的评价。

通过评价和讨论,帮助学生发现人物形象描写方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读者想象力和阅读效果的。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描写方式的分析和理解得到加强,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了语文阅读和想象力的能力。

四、作业安排1.完成《诸葛亮和小皮匠》的阅读和理解,对于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2.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并在作文中进行具体描写。

[文章正文]《诸葛亮和小皮匠》一文中,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但其形象描写方式却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一差异也导致了两个人物在读者的印象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印象。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分析,来探讨这种区别对于人物形象描写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的形象描写。

在《诸葛亮和小皮匠》一文中,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的描写是非常精细的。

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作者对诸葛亮细致入微的外表描写。

【参考文档】读诸葛亮和小皮匠有感200字-实用word文档 (1页)

【参考文档】读诸葛亮和小皮匠有感200字-实用word文档 (1页)

【参考文档】读诸葛亮和小皮匠有感200字-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读诸葛亮和小皮匠有感200字
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

乌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诸葛亮让士兵站在江里架人桥,可是水流太急,人桥架不成,诸葛亮想了
很多办法都不行。

他就贴告示,求过江的办法。

三个小皮匠过来了,他们让诸葛亮准备三千张牛皮做成许多筏子,士兵坐
上去顺利地过了江。

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虽然诸葛亮很聪明,但是也比不过三个小皮匠。

大家也要学习诸葛亮聪明不要骄傲,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虚心求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诸葛亮和小皮匠(第二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有关描写乌江特点的句子。

积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句民间谚语。

3、能根据板书和图片用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来简单介绍课文的部分内容。

4、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3、了解诸葛亮想的办法失败原因,小皮匠想的办法成功的原因。

4、了解牛皮的特点并知道诸葛亮和小皮匠都各有其聪明之处。

教学过程:一、引入:A、介绍诸葛亮1、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请你借助拼音来读出他的名字。

(指名)2、诸葛亮姓?名?3、你们瞧,图上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4、诸葛亮是谁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记一句句子,仔细听,用心记: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师,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

5、交流,理解“足智多谋”“聪明过人”B、介绍小皮匠1、就在诸葛亮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有一些人,他们整天穿街走巷,忙忙碌碌,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拼读音节,出示:小皮匠)2、学“匠”:看笔顺框书写。

匠指的就是有手艺的人,了解“木匠、花匠、皮匠”3、皮匠和刚才我们提到的木匠、花匠一样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了,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叫做?(小皮匠),注意了,这个“小”字和年龄、身材都没有关系,只是说明他们非常?(出示:平凡普通)。

C、引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聪明过人的诸葛亮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之间。

而且就因为这个故事,民间还流传下一句话呢。

(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2、赛过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换个词语,但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呢?过渡:有什么问题是聪明过人的诸葛亮解决不了,而平凡普通的小皮匠却能解决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和疑惑走进今天的课文。

4、揭题、读题二、整体感知:1、昨天大家回去都预习了课文,那谁来说说故事发生在哪里呀?(乌江边)2、乌江是一条怎样的江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好好地把课文读上一遍,找到有关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桌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目的⑴ 能在浏览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认识部首“竹字头”。

⑵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诵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⑶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⑷ 能在浏览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慧人,能简略地说一个聪慧人的故事。

⑸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重难点⑴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诵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⑵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⑶了解诸葛亮,能简略地说一个聪慧人的故事。

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搜集一些古今中外聪慧人的故事。

教学流程规范(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⑴联络学生已知,介绍名人。

出示说话提示:我知道是。

⑷ 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简略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是复姓。

⑸ 板书:小皮匠学习生字:匠。

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

⑹揭习题、读习题。

⑸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终究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⑴ 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心得领会⑴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艰难?(1)报告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4)分组学习第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礁、挡。

(5)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6)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7)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⑵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规定。

(1)自由轻声读二、三节,思考:诸葛亮想了些什么规定?(2)集实验中学习出现的生字:筏、撞、贴、揭。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认识部首“竹字头”。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沪教版学习精品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认识部首“竹字头”。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3、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4、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明人,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3、了解诸葛亮,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简单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是复姓。

2、板书:小皮匠学习生字:匠。

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

3、揭题、读题。

4、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完成填空: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条乌江(),他想了很多办法都()后来,三个小皮匠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最后他的军队顺利过了江。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1、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2)分组学习第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挡。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4)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5)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办法。

(1)自由轻声读二、三节,思考: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2)集中学习出现的生字:筏、撞、贴、揭。

(3)引读第二节:诸葛亮让……可是……诸葛亮又让……可是……(4)归纳小结,并板书:架人桥做木筏(5)想象:这些办法不奏效,诸葛亮会怎样?(6)读第三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反思
海桐小学金琼雯《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是讲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聪明人诸葛亮与三个普通人小皮匠之间发生的事。

通过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句话的意思。

这个故事虽然生动,有一定的可读性,但课文中生字较多,有些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理解课文,在备课和上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对于生字的教学采用多样化手段。

由于课文中的生字比较多,教学时我采用了“分步落实,各有侧重”的方法。

比如这个“匠”字,随课题出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可后进行笔顺的指导,并及时归纳写带有匠字框的字一般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字,最后再写竖折。

并且让通过对“匠”字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皮匠”的意思。

“士”的教学侧重字形通过和“土”进行比较观察字形。

“击”字的教学通过老师的范写来指导学生书写。

“支”在课文中是个量词,军队就可以用一支来数。

以此来落实本课的生字教学。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课文中出现的情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会造成学生感悟上的困难。

如“水深流急”是怎样一种危险的情况?学生很难感受。

通过看图片,听涛声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

又如“礁石”、“木筏”是什么样的?学生不知道。

在教学时,运用媒体生动的画面,真实展现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理解感悟。

对于什么是“架人桥”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我让一组学生演示一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架人桥”。

同时,词语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意思的理解上,而是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让学生加以运用。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
在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后,我设计了一个填布告的练习。

一来可以复习生字,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内容进行重组,训练学生的说话练习。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在学习第四节时,我设计了一次听记训练。

创设情境:让学生第一次听录音想想小皮匠自己是怎么向诸葛亮介绍牛皮筏子的。

第二次听要求学生听清牛皮筏子的好处。

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当小皮匠向诸葛亮说明自己的好办法,从而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去。

把听的内容和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等,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更要细致地了解、恰当地调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存,设置合适的途径,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到达阅读理解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