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氟衍生物M1的合成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M_1、M_2的合成

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M_1、M_2的合成

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M_1、M_2的合成
刘爱芹;于胜海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12(14)11
【摘要】目的探索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

方法替加氟(FT-207)为先导化合物,经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制得N1-(四氢-2-呋喃基)-N3-乙酸基-5-Fu,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作用下分别与2-氨基-1,3,4-噻二唑及2-氨基-5-甲基-1,3,4-噻二唑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M1及M2。

结果 M1及M2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结论合成路线合理,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3页(P388-390)
【关键词】替加氟;1,3,4-噻二唑;合成
【作者】刘爱芹;于胜海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5
【相关文献】
1.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M1、M2的合成 [J], 刘爱芹;于胜海
2.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M1、M2的合成 [J], 刘爱芹;于胜海
3.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BFT-1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J], 刘爱芹;周玲;薛源;于胜海
4.呋喃氟尿嘧啶衍生物BFT-1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J], 刘爱芹; 周玲; 薛源; 于胜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Key words:tumor;antineoplastic drugs;clinical usage;research progress
肿瘤仍是当今世界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 酶抑制剂还有培美曲赛(alimta,pemetrexed disodium,LY231514),
的疾病,因此,各国政府、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 AG337和BWl843U89等。LY231514主要的作用靶点是胸苷酸合
肿瘤形成及增殖与信号转导蛋白的突变、信号蛋白与配体结 合异常及有关酶功能异常有关,通过特异性阻断或抑制细胞信号 转导通路的各个环节有可能产生抗肿瘤作用。目前干扰细胞信号 转导通路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易瑞沙(iressa)、蛋白激酶C (PKC)与法尼基转移酶(Ft鹪e)抑制剂等1171。iressa是第一个t114,细 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可使上皮因子失去刺激癌细胞增长、转移与抗 药性的恶性转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其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基因突变有关,在非吸烟者、女性和腺癌患者中疗效较好“”。 作为非小细胞癌的二线治疗药物,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 咳嗽、疼痛等癌症症状,有效率约为20%,中位生存期6—8个月, 副作用较少,常见副作用为皮疹、腹泻、皮肤干痒、肝功能异常、恶 心,但程度多较轻,少见而严重的副作用是问质性肺炎。近年来临 床研究“”加】显示,加用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用标准化疗 相比并没有提高有效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说明 iressa与化疗联合无益。Ishida等他110,为iressa可以作为伴有脑转 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同类药物埃罗替尼(erlotinib, Tarceva,OSI一774)能够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m1。美国已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作者:李一凡李立夏胡晓丹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综述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死亡原因。

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重大发展。

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其中最新进展简要作一综述。

1 天然抗肿瘤药物合成药物在治疗中容易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紫杉醇及喜树碱等天然抗肿瘤药物很早就用于肿瘤的治疗。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草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当今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1.1 紫杉醇紫杉醇(paclitaxel)是治疗卵巢癌的一线药物,能使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和促使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稳定了微管。

从而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對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有一定疗效[1]。

为了避免或减小其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毒副作用,近五年来紫杉醇的新剂型以及给药方法的研究较多,至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紫杉醇纳米粒。

为了增加紫杉醇的水溶性和靶向性,研究出许多剂型,包括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微球、紫杉醇胶束聚合物紫杉醇纳米粒等,紫杉醇纳米粒最好最完善。

由于纳米粒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吸附能力强等优点,紫杉醇纳米粒使肿瘤细胞死亡率比普通注射剂型高13倍[2]。

1.2 喜树碱类药物喜树碱(camptothecin)类药物是当今抗肿瘤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喜树碱在抑制拓扑异构酶方面有特殊生物活性,使DNA复制、转录受阻,导致DNA断裂。

一种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一种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f e t a l l i v e r( QS G一 7 7 0 1 ) wa s t e s t e d wi t h M TT me t h o d . R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s — s y n t h e s i z e d c o n— r
p ou nd h a s g o od i n hi bi t o r y a c t i v i t y a g a i n s t t h e c e l l s o f l i v e r c a nn e r .
Ke ywo r ds :f l a v o ne;de r i v a t i v e;s y n t he s i s ;a nt i t u mo r a c t i v i t y
第 2 4卷 第 1期
2 0 1 3年 1月

学 研

中 国科 技 核 心 期 刊
h x y j @h e n u . e d u . c a
CH EM I CAL RESEARCH

种 黄 酮 衍 生 物 的 合 成 及 其 体 外 抗 癌 活 性
范 攀越 , 王 江 , 黄 远 , 张幸博
FAN P a n — y u e ,W AN G J i a n g ,HU ANG Yu a n ,ZHANG Xi n g _ b o
( 1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a t u r a l Me d i c i n e a n d I mmu n e En g i n e e r i n g ,H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Ka i f e n g 4 7 5 0 0 4 , He n a n ,C h i n a 2.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o n i t o r i n g S t a t i o n o f Ka i f e n g C i t y,Ka i f e n g 4 7 5 0 0 4 , He n a n ,C h i n a )

一种抗肿瘤类药物替加氟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抗肿瘤类药物替加氟的合成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53521.8(22)申请日 2013.09.29C07D 405/04(2006.01)B01J 27/18(2006.01)B01J 31/02(2006.01)(71)申请人丹阳恒安化学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地址212327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皇塘镇工业园区(72)发明人陈国平 夏方方 杜成铭 陈丽庆王霞 张梁 吴涛英 荆吉仁夏新开 王海大(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代理人沈志海(54)发明名称一种抗肿瘤类药物替加氟的合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类药物替加氟的合成方法。

将羟基磷灰石固载氯化镁或三氟甲磺酸镁催化剂、5-氟尿嘧啶和2,3-二氢呋喃加入到二甲亚砜中,调节溶液pH 值在4-5之间,充入惰性气体于90-120℃下发生取代反应;过滤、蒸馏溶剂后得到的油状物用乙醚反复淋洗得到白色的固体,所得固体使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后得目标产物。

采用羟基磷灰石固载氯化镁或三氟甲磺酸镁催化剂代替传统的路易斯催化剂,优化了反应条件,通过调节pH 值和反应温度,使得1位基团取代反应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加大了反应的选择性,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化合物分离提纯方便,反应后很容易得到高收率和高纯度的替加氟产品,比现有工艺的收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加适于工业生产。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513230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4.15C N 104513230A1/1页1.一种抗肿瘤类药物替加氟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羟基磷灰石固载氯化镁或三氟甲磺酸镁催化剂、5- 氟尿嘧啶和2,3- 二氢呋喃加入到二甲亚砜中,调节溶液pH值在4-5之间,充入惰性气体于90-120℃下发生取代反应;步骤2,过滤、蒸馏溶剂后得到的油状物用乙醚反复淋洗得到白色的固体,所得固体使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后得目标产物。

一类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发明专利]

一类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类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宝林,张强,张娅玲,郝云霞,赵进进,史佳瑜,王伟申请号:CN202011514839.9
申请日:20201221
公开号:CN112574177A
公开日:
202103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嘧啶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该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式中R为4‑甲基哌嗪基、吗啉基中任意一种;m为2~3的整数;R为连在苯环上任一位置的氟、氯、乙炔基、卤代苄氧基、吡啶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苯氧基,n为1~3的整数;X为氧或硫原子。

本发明公开的嘧啶衍生物对人皮肤鳞状癌A431细胞、人结肠癌SW480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和人肺癌NCI‑H1975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地址: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高雪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3,4,7,8-多取代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发明专利]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3,4,7,8-多取代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3,4,7,8-多取代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贺红武,符立梧,莫文妍,梁永钜
申请号:CN200910060650.4
申请日:20090201
公开号:CN101474186A
公开日:
200907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通式为I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取代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其涵盖了如下通式I-1、通式I-2所示两类化合物。

该多取代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对口腔底癌细胞KB;对常春新碱耐药的口腔底癌细胞KBv20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对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人肺癌细胞株SW1573;对阿霉素耐药的人肺癌细胞株SW1573/2R120;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用作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成分,与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辅料混合制成的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可用于治疗肿瘤病症。

申请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地址: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安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氟代香豆素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氟代香豆素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氟代香豆素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于琛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2(024)005
【摘要】目的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氟代香豆素.方法以四氯化锡(摩尔分数为5%) 为催化剂,取代酚与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物质的量比1∶1.2),通过Pechmann缩合反应,合成氟代香豆素衍生物,以MTT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得到6种氟代香豆素,其中化合物1、3、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6种氟代香豆素中的化合物1、3、4具有开发成为抗肿瘤药物的前景.
【总页数】3页(P265-267)
【作者】于琛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新型香豆素二氢吡唑硫代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J], 吴小琼;张贤;薛伟;刘新华
2.香豆素-3-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J], 杨晨晖;邹碧群;马献力
3.香豆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李红侠;王文婷;王靖逸
4.一种新型氟代香豆素硅(IV)酞菁的合成与表征 [J], 陈哲; 刘国微; 彭亦如; 陈奎治
5.硫辛酸-香豆素偶联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戴一; 冯艳; 陈天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卟啉介导抗癌药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卟啉介导抗癌药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卟啉介导抗癌药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李东红;刘建仓;刁俊林【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年(卷),期】2008(18)3【摘要】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替加氟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卟啉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作用,设计了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及3个金属络合物,并以吡咯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以满意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替加氟为阳性对照药.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人肝癌SMCC-7721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进一步评价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UV-vis、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表现出与替加氟相似的抗肿瘤活性.而3个金属络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却是替加氟的两倍;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肿瘤抑制率达70.4%.结论通过金属卟啉结构单元的引入可明显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活性.【总页数】6页(P180-185)【作者】李东红;刘建仓;刁俊林【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相关文献】1.抗癌药物放线菌素D类似物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J], 倪京满;王锐;贾正平;潘鑫复;胡晓愚2.尾式水杨酸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初步抗癌活性研究 [J], 王凯;张秀兰;张智;葛燕丽;李早英3.金属卟啉介导抗癌药物研究 [J], 延玺;鲁礼林;吴福丽;朱文祥;张守芳;徐莉英4.卟啉介导抗癌药物研究 [J], 延玺;吴福丽;鲁礼林;朱文祥;张守芳;徐莉英5.苯丁酸氮芥协同四价铂药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研究 [J], 屠思嘉;李泽宁;吕鹤;陈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了研究改造后的肿瘤抑素2个抗肿瘤活性肽的作用机制

为了研究改造后的肿瘤抑素2个抗肿瘤活性肽的作用机制

为了研究改造后的肿瘤抑素2个抗肿瘤活性肽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不同的抗肿瘤活性,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原理,人工合成肿瘤抑素中185~203位氨基酸所对应的19肽和T7肽(74~98位氨基酸)基础上改造的21肽碱基序列,将其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TYB2重组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用几丁质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直接获得19肽和21肽,利用MTT法、细胞生长曲线、TUNEL法、流式细胞仪早期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周期检测,小鼠H22腹水型转移型肝癌实体瘤抑瘤实验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切片,来研究1 9肽和21肽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体内肿瘤的抑制情况.体内外实验表明:获得的19肽抗肿瘤活性以直接作用肿瘤细胞为主,也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基因重组21肽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实现的.19肽、21肽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联合用药弥补了单独用药不足,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会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
题报告
题目: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
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但其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因为青蒿素不稳定,易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反应。

因此,设计和合成一些稳定的青蒿素衍生物,以提高其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合成一些新型青蒿素衍生物,通过对其结构与属性的分析和测试,探索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为进一步开发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
1. 设计新型青蒿素衍生物:通过分析青蒿素分子结构,合理设计出具有稳定性且具有一定改进或增强肿瘤治疗效果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

2. 合成新型青蒿素衍生物: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并进行物质表征,包括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FTIR)等。

3. 药效学评价:对新型青蒿素衍生物进行对比实验,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和药效学参数等。

比较其与青蒿素的药效学特征的差异。

4. 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究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作用机制,阐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途径。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会探索青蒿素衍生物在改善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肿瘤治疗相关的学科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及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3—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3—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3—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目的通过在小檗碱的13位上引入不同取代基,探讨13-取代小檗碱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开展初步研究。

方法以小檗碱为起始原料,13-烷基小檗碱(3a-3j)可经选择性还原后与脂肪醛反应而制备;13-取代苄基小檗碱(3k-3n)可经碱性条件下丙酮加成后與取代溴苄反应而制备。

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活性及周期的影响。

结果设计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7个为全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

所有目标物的抗肿瘤活性均强于小檗碱,其中3h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白血病细胞HL60的IC50分别达到了0.08 μg/mL 和0.06 μg/mL。

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13位烷基取代衍生物活性明显优于13位苄基取代衍生物;13位烷基链长度适中时活性最好。

初步作用机制显示:3h 可将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使细胞增殖受阻,达到抗肿瘤效果。

结论13-取代小檗碱具有发展成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标签:13-取代小檗碱;抗肿瘤;构效关系;白血病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从毛茛科植物黄连、芸香科植物黄柏等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1-2],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抗感染以及糖尿病的治疗[3-6]。

近年研究发现小檗碱还有抗肿瘤作用,即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7-9]。

本课题组在开展小檗碱(化合物1,图1)衍生物多种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发现13-辛基小檗碱(3f,图1)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体外结果表明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值达到0.37 μg/mL,对实体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潜在药效。

基于小檗碱13位辛基取代以后抗肿瘤活性明显提高的结果,本研究以3f为先导化合物,将小檗碱13位辛基用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取代基替换,此探讨此类化合物13位取代基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以期寻找到全新结构骨架、治疗指数高的抗肿瘤候选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r ai se , J i n a n 2 5 0 0 6 2 ,C h i n a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1 9 7 8 . 2 0 1 3 . 0 1 . 0 3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1 9 7 8 ( 2 0 1 3 ) 0 1— 0 1 4 5—0 2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 一 3 3 2 ; R 7 3 0 . 5 ; R 9 1 6 . 4 ; R 9 7 9 . 1 关键词 : 替加氟 ; 衍 生物 ; 化学合成 ; M TF ; 抗肿瘤 ; 毒性
1 材 料 与 方 法
L N a O H溶 液 , 于5 &C水浴 中反应 4 h , 减压蒸除溶剂 , 加
入5 0 ml 蒸馏 水及 5 0 m l 乙酸 乙酯 , 有机层用 5 0 m l 水萃 取பைடு நூலகம்1
次, 合 并水层 , 然后 用 1 . 2 m o l ・ L H C 1 调p H 4 , 再用乙酸乙 酯萃取 ( 5 0 ml × 2 ) , 合并有机层 , 加 入无水硫 酸钠 1 0 g干燥
l i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 S h a n d o n g A c a d e m y f o Me d i c a l S c i — e n c e s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如r R a r e &U n c o m m o nD i s e a s e s o fS h a n d o n g
P e r k i n E l me r 公 司) ; 倒置生物显微镜 ( 重庆光学仪器 厂) 。
1 . 2 M1的合 成
Q I N S a n - h a i , L I U A i — q i n , Y U S h e n g - h a i , WA N G F e n g —
制备
称取 3 . ( 甲氧基羰基 甲基 ) 替加氟 6 . 8 g于 2 5 0 m l
三颈圆底 烧瓶中 , 加3 5 ml 甲醇 , 加热使 其溶解 , 滴加 1 0 m o l

化疗是治疗癌症 的重要手段之一 , 替加氟为常用 的一线 化疗 药物 , 但其不 良反应严 重 , 如何使其 在发 挥抗肿 瘤 作用 的同时 , 减 少毒 副作 用成为众多学者关注 的焦点 。本研 究 以 替加氟为母体 , 分 子 中引入 1 , 3 , 4 - 噻二 唑类 杂环 和 酰氨 基 团, 设计合成新 型化合 物 M1 , 使 其抗肿 瘤活性 叠加 , 毒性 降 低, 并对其体 内外抗 肿瘤 活性进行 了研究 , 以期为合 成 高效 低毒 的抗 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
Ke y wo r d s :f l o r a f u r ;d e r i v a t i v e ;c h e mo s y n t h e s i s ; MTI " ;a n t i t u —
mo r ;t o x i c i t y
1 . 2 . 1 1 一 ( 四氢_ 2 一 呋 喃基 ) - 3 一 乙酸基- 5 - 氟- 2 , 4 一 嘧啶二 酮 的
替加氟衍生物 M1的合成及其体 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秦三海 , 刘爱芹 , 于胜海 , 王风玲
( 山东省 医学科 学院药物研 究所 , 山东省 罕少见病重点 实验 室, 山 东 济南 2 5 0 0 6 2 )
S y nt he s i s o f f t o r a f ur de r i v a t i ve M 1 a nd i t s a nt i t u . 1 i l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化工厂 , 分析纯 ) ; 盐酸 ( 宜 昌市 银海 化学试 剂 厂 , 分 析 纯) ;
甲酸( 天津市大 茂化 学试剂 厂 , 分析 纯 ) ; 二 氧六 环 ( 天津 市 富宇精 细化 工有 限公 司 , 分析 纯) ; 氨水 、 二 甲基 甲酰胺 、 硫代 氨基脲 (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 有限公 司 , 化 学纯 ) 。R P MI 1 6 4 0 ( 美国 G i b c o公 司 ) ; M T T( 美国 S i g m a公 司 ) ; 红 外 光 谱 仪 ( N i c o l e t N e x u s 6 7 0 F T — I R型傅 立 叶变 换 红外 光 谱 仪 , 固体 K B r 压 片) ; 核磁共 振波谱仪( B r u k e r A v a n c e 6 0 0、 I n o v a - 5 0 0 ) ; 元素分析仪 (P e r k i n — E l m e r P E 2 4 0 0 ) ; 质谱仪 ( T r a p V L ) ; 水套 式二氧化碳培养箱 ( 美国 F o r ma 公司) ; 多标 记检测 仪 ( 美国
中国药理 学通报
C h i n e s e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2 0 1 3 J a n ; 2 9 ( 1 ) : 1 4 5— 6
・1 4 5・
网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2—1 2—2 5 1 1 : 2 9 网 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w 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f 3 4 . 1 0 8 6 . R. 2 0 1 2 1 2 2 5. 1 1 2 9. 0 3 2 . h t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