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 (2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州园林》导学案一、导学前热身1. 读背诵文:《记得苏州园林听课故事》2. 说说你家乡的一个著名景点,描述一下它的特点。

3. 小组互动:根据自己对“园林”的理解,用几句话形容一座理想的园林。

二、导学内容展示(根据导学题,学生共同完成)1. “苏州园林”通常是指哪些园林?苏州园林一般指苏州市境内的一类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以古典式园林为主,充分体现了“禅意人文、小家园”的设计思想。

2. 苏州园林有哪些独特之处?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艺术品而著名于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设计:苏州园林建筑设计注重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形成了虚实结合、曲折变化的景观空间。

(2)水景设计:苏州园林巧妙地利用水为背景,通过水的倒影和水中的景物来增强园林的美感。

(3)植物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植物的布局,以达到与建筑和水景的和谐统一。

3. 为什么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苏州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是因为它们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极致,给人以极高的美感和舒适感。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们注重细节和原则,将园林建筑、水景、植物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三、导学过程引导1. 读课文,回答问题:(1)苏州园林种类繁多,除了什么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除了园子中的房子、花草树木,还有亭、阁、桥、湖、石等。

(2)为什么很多园林有圆明园的影子?圆明园在中国古代也是一座有名的园林。

圆明园被毁后,许多园林就仿效圆明园的设计,这也影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2. 看古建筑,研究文物:结合自己在课本中看到的古建筑和文物的图片,讨论一下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理念: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空间感和错落有致的布局,这对现代建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2)建筑风格:古代建筑的风格和装饰艺术对现代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19.苏州园林素养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法指引说明文中某些词语能否删去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方面做判断。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答题方法:①表态;②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③比较,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删除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一词是……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若删去“××”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因此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背景简介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后摄影集因故未出版,序文为《百科知识》所用。

本课的编者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2.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一起游赏一下美丽的《苏州园林》。

二、背景知识1、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创作背景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应邀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下了这篇序言。

3、文体知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对称.chèn 似.shì的宽敞.chǎng阶砌. qì玲珑líng lóng 鲤. lǐ鱼..lín xún 镂.lòu空蔓.màn延嶙峋..斟酌zhēn zhu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diézhànɡ庸.俗yōnɡ蔷.薇qiánɡ重峦叠嶂..阑.干lá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整体梳理,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叶圣陶、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字词清单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蔷薇(qiánɡ)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2)重点词语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连绵的山。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

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要求:①朗读时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生字词。

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设问1:苏州园林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在文中画出关键句)预设:“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是指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无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单【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2、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法指导】1.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

2.揣摩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知识链接】1.【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3、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4、文体知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预习一】一、音字互填。

ABC对称.()模.样()着.眼()间.隔()镂.空()池沼.()琢.磨()jiàn()赏轩xiè()嶙xún()斟zhuó()丘hè()二、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ABC(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4)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三、通读课文,把握文中结构BC地位和影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总说共同特点:(1)亭台轩榭的布局(2)局部说明(3)(主要)近景远景的层次分说园林角落的布置局部说明(4)(次要)(5)【预习二】一.体会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ABC(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苏州园林》教案和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和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和练习二. 重点、难点分析:1. 任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也是本文的难点方法如下:(1)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2)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三. 课文讲解:1. 字词:(1)音: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2)义:标本、布局、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

2. 文章结构:总说(图画美)→分说(3—9段)→大部讲究(3—6)→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细部讲究(7—9)→每个角落、门窗镂空、色彩淡雅3. 课文分析(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样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3、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教学方法课堂加强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二、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4、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明确: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4、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三、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 í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苏州园林》导学案 (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 (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 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1、 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 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这是一篇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后改为《苏州园林》。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

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

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

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对称.( )2、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

二、合作释疑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三、方法指导1、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等。

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部编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导学案附答案

19《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逐步展开的说明方法,培养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领略江南园林的风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体味语言的多样性。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

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轩榭.(xiè) 丘壑.(hè)嶙.峋(lín) 镂.空(lòu)蔷.薇(qiáng) 池沼.(zhǎo)(zhēn 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斟酌..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

3.作者链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19苏州园林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朗读并品味课文准确优美的语言。

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诵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学习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诵读,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进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目标任务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

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

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

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播放《苏州园林》纪录片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课《苏州园林》同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课《苏州园林》同步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苏州园林第1课时一句话目标感知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多种说明方法、准确严谨的说明语言)一、课前一赛熟读课文、识记生词、了解常识、感知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玲珑.nóng 庸俗.sòu 相间.jian 三翻.五次fān 俯仰.声姿yángB.嶙.峋líng 对秤.chen 模.样mó别俱匠.心jiàng 诸.如此类zhúC.斟酌.zhuó镂.空lòu 蔷.薇qiáng 黄梁.一梦liáng 因地治.宜zhíD.轩榭.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自出心裁.cái 重峦叠嶂lúan2.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两个短语都是名词性偏正短语。

“苏州”修饰限制了“园林”的地域,意思是课文介绍的是苏州的园林,简洁明了,直接点名说明对象;“中国”“石”“拱”分别修饰限制了“桥”的地域,质料,形状,意思是中国的石料的拱形的桥。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重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本文选自《百科全书》,原题为《抽政诸园寄深眷一一谈苏州园林》,这稿序文表达作者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流露。

C.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聪慧、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从游览者评价的角度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二、独立自主学习朗读全文,分析内容、理清顺序。

说明文知识链接(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苏州园林》导学案 (3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 (3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例如:第 2 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
第一段: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 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 典范性。)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称的。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
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
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
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
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
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
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今
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
征?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
五、我阅读 我感知
方法指导:体会说明中揉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大声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六、合作探究
七、挑战自我 八、品位语言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
六、小组合作探究
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 探究问题:

《苏州园林》教案 (2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 (2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 xiè {轩榭) lín xún ( 嶙峋) jiàn shǎng ( 鉴赏) zhēn zhuó ( 斟酌 ) 池沼(zhǎo )丘壑(hè )镂空(lòu )阑干(lán )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走近园林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杭美景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全国四大名园(其余两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传名录》。

2.背景导入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

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

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但摄影集一直不见出版。

因为文章太好了,《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原题为“拙政园里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至今摄影集不见出版,这篇《苏州园林》略加修改却成为了初中课本里最经典的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和倾听技巧。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园林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流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和造景手法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也可能是同学们对这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苏州园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听说过美丽的园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州园林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难点解析:通过造句、翻译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实地考察与课堂学习的结合:将实地考察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难点解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上述内容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尽量详细列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举例解释。在实际教案撰写中,可根据需要对每个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细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讨论热烈,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体来说,这个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但也有改进的空间。例如,我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苏州园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学习课文中所提及的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布局和组合,以及借景、对景、框景等造景手法。
举例:分析课文中“假山之奇,水池之幽,亭台楼阁之错落有致”等描述,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课文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掌握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举例:讲解课文中“春则花繁叶茂,夏则绿树成荫,秋则丹桂飘香,冬则白雪皑皑”等排比句式,并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深入了解苏州园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学情分析】1.作为初二阶段的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所以,本节课梳理说明文知识的学习,侧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并适当培养学生自我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 5 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主要内容是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

【教学思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较大的潜能,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明白苏州园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探究自然之趣的设计特色。

2.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最近学习累不累呀?(累了)那老师这节课呢,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山,玩水,赏园林。

(师配乐解说: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誉的苏州园林常在心头萦绕。

走访苏州园林,探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盛景,领略“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的万种风情。

苏州园林之美,美在建筑、自然、人文融为一体,美在“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的东方神韵。

苏州园林把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让你不出城阁而获山水之怡,身处闹市而得泉林之趣)孩子们,想不想去?想。

去不了怎么办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神游苏州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法指导】: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与对子交流或小组其他成员交流。

【知识链接】:A、说明文的相关知识:①说明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递进式、并列式。

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③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

(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B、作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苏州园林知识小卡片:1、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2、苏州园林中,往往在壁面上镶嵌大镜,它的妙用:游人在镜中可以清晰地观赏到对面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形中扩大了视觉空间,使园景显得更加丰富深邃。

这种利用明镜借景的方法,也是苏州园林中常用的艺术手段。

【课前预习】1、填空。

(1)《苏州园林》是一篇(体裁),作者,江苏人,现代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本文选自___________,原题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方框的字注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蔷薇()庸俗()重峦叠嶂()相间()嶙峋()镂空()斟酌( )3.辨明词义。

鉴赏:因地制宜:斟酌:重峦叠嶂:4.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图画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3)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何种景致。

(1)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6、选择填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的特点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学习过程:导入:看课本前面彩图,试用一句话说出苏州园林美的一个方面。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按时间顺序排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苏州园林美就美在。

自学导引:1、自读《问题导学》资料整合,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用红色笔勾划出各段的中心句。

(没有的可以自己概括,尽可能用原词)(2)、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的?其中哪个词最关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3)、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为体现这个共同点,设计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眼的?取得了这样的效果没有?找出相关句子说明。

(4)、课文多次提到图画,请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句子。

(5)、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那么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追求自然之趣的?在文中用单横线勾划出相关语句。

合作探究:聚焦目标一:1、小组交流苏州园林的地位、总特征、设计者的着眼点。

2、文中许多句子从游览者的角度来写有什么作用?3、四个“讲究”的前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四个“讲究”对于介绍苏州园林这个说明对象起着什么作用?5、小组交流各段的中心句,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与结构形式。

聚焦目标二:6、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结合自学勾划的相关语句来加以简要说明,谈谈课文是如何表现图画美的。

思考:图案画与美术画有何不同?第6段: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7、结合自学找出的相关语句,思考: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美,追求自然之趣运用了哪些方法?交流展示: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了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画图中”,美不胜收。

请用一个成语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这一“作品”作出评价。

成语:巩固提升:苏州园林有100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错误?作者为什么没有一一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假如让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重点)3、理解说明文中描写、议论的作用。

(难点)学习过程:自学导引:(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作引用、作诠释等。

试批注本文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请找出你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3、本文除了以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聚焦目标一:1、小组交流批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句子试分析其作用。

聚焦目标二:2、小组交流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对相关句子作具体分析。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分析第1自然段中“据说”“到过”“要我说说”“我觉得”等词语的作用。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为什么)(3)四个“讲究”中“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四个词语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6)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聚焦目标三:4、小组交流:本文除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外,还运用的其它表达方式,并结合例子简析,探究说明文中运用描写、议论的作用。

(交流展示: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句。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3).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

4).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

5).文中加点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瘦,无竹使人俗。

”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

石笋参差..:石桥俨然..: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

3).文中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夏之、秋之、冬之。

(各填一字)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

本文多用的语言来说明。

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后反思:苏州园林1、1). ① 2).C 3).中国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4).议论点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的美 5).“多种”表明苏州园林栽种的花树种类很多,体现了苏州园林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2、 1).(1)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