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害
矿 井 热 害 防 治7
2、矿井高温热源 造成矿井气温升高的热源很多,主要有相对热 源与绝对热源。相对热源的散热量与其周围气温的 差值有关,如高温岩层和热水散热;绝对热源的散 热量受气温影响较小,如机电设备、化学反应和空 气压缩等热源。高温岩层散热是影响矿井空气温度 升高的重要原因,它主要通过井巷岩壁和冒落、运 输中的矿岩与矿井空气进行热交换,当矿井有高温 热水涌出时,将影响整个矿井的微气候。
从总体来看,成为矿井高温热害的主要 因素有地热、采掘机电设备运转时放热,运 输中的矿物和砰石放热,以及风流下流时自 压缩放热等4大热源。就个别矿山而言,矿内 高温水涌出、强烈氧化等也可能形成高温热 害。
3、其他因素 (1)开采深度大,岩石温度高。在我国的中部 和北部地区,大部分高温矿井(约占90%)是由于开 采深度大、岩石温度高所致。例如孙村矿(采深776 m,岩温34.9 ℃ )、徐州三河尖矿(采深736 m,岩温 37℃)、北票台吉矿(采深873m,岩温33.4℃)、长广 煤炭公司七矿(采深920 m,岩温40℃),以及丰城建 新矿(采深650 m,岩温42℃)等都属于此类高温矿井。
(2)地下热水涌出。地下水易于流动,且 热容量大,是良好的载体。井下热水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个 途径把热量传递给风流:①岩层中的热水通过 热对流作用,加热了井巷围岩,围岩再将热 量传递给风流;③热水涌入巷道中,直接加热 了风流。
(3)采掘工作面风量偏低。通风不良风量 偏低,是我国目前造成采掘工作面气候条件 不良的带有普遍性的因素。据调查统计,我 国煤矿长壁工作面供风量80%以上在200~ 800m3/min之间[fzl。按降温要求,高温回采 工作面风量至少应在800m3/min以上。
矿井热害防治
张得青
新密市煤炭学校
8_矿井热害
35 32 30
25
20 15
舒适
凉快 冷
靠肌肉的血液循环来调节
利用衣服加强显热散热和调 节作用 鼻子和手的血管收缩
正常
正常 黏膜、皮肤干燥
10
很冷
肌肉疼痛,妨碍表皮血液循环
二、热环境对井下生产效率的影响
等效温度(%)
20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温度( ℃)
80 4.1 m/s 2.0 m/s 0.5 m/s
35 36
体力劳动工作效率与温度和风速关系
三、热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 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 高温高湿环境不仅严重地危害了人体的身体健康,而且 时刻威胁着生产的正常进行。因为人体在热环境中,中枢神 经系统受到抑制,使注意力分散,降低了动作的准确性和协 调性。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使工人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且 工人心理上易烦躁不安,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的机警 能力降低,从而使事故的发生率上升。
二、机电设备放热 1.采掘设备放热 采掘设备运转所消耗的电能最终都将转化为热能,其中大 部分将被采掘工作面风流所吸收。风流所吸收的热能中小部 分能引起风流的温升,其中大部分转化成汽化潜热引起焓增。 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 • • • Qc=ψN, kW 其中 Qc─风流所吸收的热量,kW; ψ─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中风流的吸热比例系数;ψ值可 通过实测统计来确定。 N─采掘设备实耗功率,kW。
四、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井下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很难将它与其它热源分离开来单独计算,现一般采用下式估 算: kW Q0 q0V 0.8UL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
浅析煤矿深井热害及其防治技术煤矿深井热害是指煤矿井下温度异常升高,导致产煤作业条件恶化、煤矿安全隐患增加以及作业人员健康受到威胁的现象。
煤矿深井热害主要包括矿井温度升高、地温升高和井下热气涌出等现象。
煤矿深井热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煤层燃烧:煤层中存在的一些可燃气体,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以发生自燃反应,导致温度升高。
2. 周围地层热量传导:太阳辐射和地下热流会引起地层温度升高,传导至矿井中。
3. 机械设备热量释放:矿井中的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增加矿井温度。
4. 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系统不畅,不能及时将矿井中的热气排出,导致矿井温度升高。
煤矿深井热害对矿井的影响十分严重,首先矿井的工作环境恶化,作业条件恶劣,矿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降。
高温环境会导致矿井壁岩产生膨胀、开裂等现象,增加矿山灾害的风险,如地面沉陷、岩层冒顶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矿工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深井热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加强通风系统设计与管理: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的新鲜空气不断供应,并能及时排出热气。
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降低矿井温度: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利用冷水进行冷却、喷雾降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
3. 防止煤层自燃:对发生自燃的煤层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采取措施阻止自燃的发生,如注水降温、封堵裂缝等。
4. 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物品和设备,如防暑服、冷毛巾等,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5.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煤矿深井热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矿井温度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
煤矿深井热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通风系统设计与管理、降低矿井温度、防止煤层自燃、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煤矿深井热害带来的危害。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场所,其工作环境往往十分恶劣。
在长期高强度、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下,工人们容易受到热害的影响,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疾病和伤害。
本文将介绍煤矿热害的定义、危害和防治措施。
什么是煤矿热害?煤矿热害是指在煤炭开采或利用过程中,由于矿井热量积聚、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等因素,导致环境温度升高,使工人体内热量排散不畅,致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紊乱和疾病的情况。
煤矿热害主要表现为体热、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出汗、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热衰竭、中暑等。
煤矿热害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1.热压病: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及通风不良,人体内热量排散不畅,导致体表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加,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症状。
2.中暑:因作业者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劳累、大量排汗,排出的水分过多,加上电解质失衡,导致体液减少,而中暑易发于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员。
中暑轻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皮肤潮湿等症状,重者可能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3.热衰竭:因作业者在高强度、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机体各种物质代谢活动强烈,能量消耗量增加,而不足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导致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出现虚弱、四肢无力、脉搏快速、心律失常等症状。
煤矿热害的危害煤矿热害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导致作业事故的发生,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煤矿热害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身体健康: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会对机体产生长期的刺激,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收缩等症状,从而引起多种心血管、神经、肌肉等方面的疾病。
2.导致事故的发生:煤矿热害会影响工人的意识和身体机能,容易引起睡意、困意、精神状况不佳等症状,从而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率。
3.影响生产效益:煤矿热害容易导致工人人数减少,劳动力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煤矿热害的防治措施防止煤矿热害的发生,不仅能够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能够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地下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等因素,矿井内温度往往较高,容易导致热害的发生。
煤矿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受到热应激、中暑等热害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煤矿的热害防治十分重要。
一、煤矿的热害种类及症状1. 热衰竭:煤矿工作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出现体力疲乏、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
2. 热晕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汗过多,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3. 热中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体温升高过快,出现面色潮红、皮肤湿润、体温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二、煤矿热害的防治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煤矿内的通风条件,增加新风量,使矿井内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升高的可能性。
2.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
3.加强工人体质训练: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工人的体质,增强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4.定期体检和体温监测: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热害的发生。
5.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用品:为工人提供透气、吸湿、散热的工作服和适当的防暑饮品,帮助工人降低体温,减少热害的发生。
6.加强员工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工人的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减少热害的发生。
7.及时处理热害事故:一旦发生热害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将受害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冷却、补水等急救措施,然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煤矿热害防治的意义1.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煤矿热害是一种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疾病,防治热害可以有效减少工人患病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2.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热害会导致工人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防治热害可以提高工作环境、减少工人因病休假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减少经济损失。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采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害,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煤矿热害的形成原因煤矿采掘过程中,由于地下条件的限制,矿工们必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作业,同时,高温、湿度、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导致地下煤矿的热害形成。
具体原因如下:1. 煤层自燃:煤矿中的煤层含有一定的挥发分和易燃物质,当煤层内部温度过高时,这些物质会自燃,产生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进而引发火灾。
2. 高温环境:地下矿井的通风条件不佳,气温往往比地表高很多,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会加剧矿工工作时的不适感,甚至造成中暑等严重后果。
3. 湿度:由于矿井通风不良,地下环境湿度较高,加之矿工大量出汗,使得湿度进一步上升,给矿工带来不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可能引发疾病。
4. 二氧化碳积聚: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工与机械设备的作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由于矿井通风不良,这些有害气体很难及时排除,积聚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二、煤矿热害防治技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热害,煤矿防治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下是几种煤矿热害防治常用的技术措施:1. 加强通风控制: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加强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矿井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用增加风量和提高风速的方式,推动空气的流通,降低通风阻力。
同时,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尘,确保通风道畅通。
2. 有效降温:使用降温设备,如制冷设备、湿帘等,将矿井温度降至适宜的范围,保障矿工的工作环境。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矿工中暑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煤层自燃监测:建立全面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煤层自燃的迹象,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监测矿井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和煤层温度等参数来实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火灾的发生。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
矿井热害及防范技术矿井热害是指煤矿或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较深、煤层热、地质构造及矿井通风等原因,导致矿井内温度过高,造成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和生产安全的影响。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气候下,矿井热害更是一大难题。
为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矿井热害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矿井热害可以导致人体体温调节障碍,引起脱水、中暑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发生。
高温环境还会加剧作业人员疲劳度,降低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2.对生产的危害高温环境对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也有不良影响。
机械设备的工作效果和寿命会受到影响,电气设备的故障率也会增加。
此外,矿井热害还会导致煤尘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防范技术防止矿井热害,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要加强通风。
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通风系统通风是防范矿井热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改进通风系统,增加风量和风速,进行合理布风,可有效降低矿井内的温度。
2.合理布局和采样方案合理的矿井布局和采样方案可以使采煤的工作面和通风系统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温区域的形成,减少矿井内空气回流,以降低温度。
3.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中暑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作业场所的环境实行严格监测,高度重视预防措施,严格防范矿井内热害的发生。
4.优化矿井运营通过优化矿井运营,如适当调整采煤的进度和速度,合理布置输送工具等,可减少运行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矿井内的温度。
5.技术措施如采用降温剂、矿渣覆盖、水雾挂帘等技术措施,有助于降低矿井内的温度,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结论矿井热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矿井内的高温环境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生产安全事故等等。
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来防范矿井热害,比如优化通风系统、合理布局和采样方案、科学管理、优化矿井运营和采用技术措施等方法,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内的温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和高效生产。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热害。
煤矿的热害主要包括煤尘爆炸、煤层火灾和煤炭自燃等问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害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煤矿热害的认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首先,煤矿的热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1. 煤尘爆炸:煤尘是煤矿中常见且易燃的粉尘,当煤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或电火花等外界热源就容易发生爆炸。
2. 煤层火灾:煤层火灾是指煤矿煤层中煤体的燃烧,一般由于电器设备、自燃等原因导致。
3. 煤炭自燃:煤炭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热源的作用,会发生自发燃烧现象,导致火灾。
其次,煤矿热害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 人员伤亡:煤尘爆炸、煤层火灾等热害事件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甚至是人员死亡,给煤矿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装备损坏:热害事件中的高温、火焰等会对煤矿设备设施造成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设备报废等严重后果。
3. 资源浪费:热害事件发生后,煤炭资源的浪费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有效地防治煤矿热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矿井工作面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加大对煤矿通风系统的投入力度,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和效率,及时清除煤尘和有害气体,降低煤尘爆炸和煤层火灾的发生概率。
3. 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采用先进的火灾监测设备,对煤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做好火灾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
4.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煤矿热害事故。
5.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完善煤矿消防设施建设,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建立灭火水源,提高火灾扑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总之,煤矿热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矿井热害防治(矿井灾害防治系列)
矿井热害防治矿内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已形成了煤矿的一类新的灾害——热害。
热害已逐渐成为与瓦斯、煤尘、顶板、火、水一样需要认真处理的煤矿井下自然灾害之一。
一、矿井热源矿井主要热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地表大气井下的风流是从地表流入的,因而地表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势必影响到井下。
地表大气温度在一昼夜内的波动称为气温的日变化,它是由地球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变化造成的。
虽然地表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幅度很大,但当它流入井下时,井巷围岩将产生吸热或散热作用,使风温和巷壁温度达到平衡,井下空气温度变化的幅度也逐渐地衰减。
因此,在采掘工作面上,基本上察觉不到风温的日变化情况。
当地表大气温度发生持续数日的变化时,这种变化才能在采掘工作面上察觉到。
地表大气的温、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对井下气候的影响要比日变化大得多。
研究表明,在给定风量的条件下,无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性变化,气候参量的变化率均与其流经的井巷距离成正比,与井巷的截面积成反比。
地面空气温度直接影响矿内空气温度,尤其对于浅井,影响就更为显著。
地面空气温度发生着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地面气温周期性变化,使矿井进风路线上的气温也相应地周期性变化,井下气温的变化要稍微滞后于地面气温的变化。
2.流体自压缩(或膨胀)严格来说,流体的自压缩并不是一个热源,它是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位能转换为焓时出现的温度升高现象。
由于在矿井的通风与空调中,流体的自压缩温升对井下风流的参量具有较大影响。
矿井深度的变化,使空气受到的压力状态也随之而改变,当风流沿井巷向下(或向上)流动时,空气的压力值增大(或减小)。
空气的压缩(或膨胀)会放热(或吸热),从而使风流温度升高(或降低)。
3.围岩散热当流经井巷的风流温度不同于岩温时,就要产生换热,即使是在不太深的矿井里,岩温往往也比风温高,因而热流一般是从围岩传给风流。
在深井里,这种热流是很大的,甚至超过其他热源的热流量之和。
6.矿井热害2分析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矿内热实形成的因素很多,矿内热源主要 来自围岩放热、矿岩氧化放热以及矿内热水散热等方面。应 当指出的是,围岩放热和矿井深度有关。一般来说,矿内岩 石温度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如印度的科拉金矿 开采深度为l000m时,岩石温度为36℃;开采深度为 2000m时,岩石温度增至49℃;当开采深度增加到2500m 时,其岩石温度增至56℃。我国安微省某硫铁矿,矿内岩石 温度为40℃;安微省某铜矿,矿内岩石温度则高达40~60℃。
工作负荷 轻度劳动(2级) 适中劳动(3级)
低风速时(<1.53m/s) 30 ℃ 27.8 ℃
高风速时(<1.53m/s) 32.2 ℃ 30.6 ℃
重劳动(4级) 26.1 ℃
28.9 ℃
由表可见,人们不论是在高风速或低风速下劳动,劳动强度愈大,湿球 温度愈低愈好。表中所列均为极限值。若超此值,人体就开始感到不适。
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粉尘,由于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故能助长氧化并放 出热量。若采用加大通风量不但难以排除氧化放出的热量,反而会使氧 化加剧。因此国内外一些硫化矿床开采的矿山,井下温度很高,如苏联 乌拉尔铜矿采区内的空气温度达58~60℃,我国某铜矿回采工作面空气 温度达32~40℃,最高达45~60℃。
劳动状况 干卡他度 湿卡他度
轻微劳动 >6 > 18
一般劳动 >8 > 25
繁重劳动 > 10 > 30
§6.3 矿内热环境对人体和劳动效率的影响
6.3.1 微气候及其对人体热调节的影响 6.3.2 矿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6.3.3 矿内热环境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6.3.4 热适应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本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范本煤矿中存在着高温、高湿、高压等多种热环境,这些因素容易引起矿工出现中暑和热伤害等热害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煤矿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煤矿热害的防治范本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害的危害及类型热害是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
热害主要包括中暑、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等症状。
1. 中暑:煤矿中的中暑主要是指矿工因工作环境的高温、高湿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引发机体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头痛、皮肤潮湿等。
2. 热衰竭:煤矿中的热衰竭是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矿工的身体热量耗尽,无法维持身体正常耐受高温的能力。
症状包括头晕、四肢无力、出汗减少等。
3. 热痉挛:煤矿中的热痉挛是指长时间高湿度环境下,矿工因水盐平衡失调、大量出汗而导致肌肉痉挛。
症状包括四肢抽搐、腹部疼痛、口干舌燥等。
4. 热射病:煤矿中的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矿工的体温过高引起的身体病变。
症状包括头晕、呕吐、意识模糊等。
以上热害症状会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热害的防治措施1. 加强热害监测:煤矿应该配备合适的热害监测设备,监测工作面、井下道路等关键区域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掌握热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工作制度:煤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连续工作过久。
可以通过轮岗调整、适当减少工作时间等方式,减轻矿工的工作负担。
3. 合理安排矿工休息:在高温环境下,矿工应该定期进行休息,适当补充水分。
可以设置专门的休息区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清爽的环境。
4. 提供适宜的防护装备:煤矿应该向矿工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专业防暑降温服、防晒帽、防护眼镜、防滑鞋等,确保矿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能够有良好的保护。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
矿井热害及防冶技术1.矿井热害成因致使井下气温上升源有许多,而实际热源以目前笔者所见,分为井下岩石高温、井下热水热源、机电设备工作温度、化学氧化反应温度和空气压缩不均造成压温,总体看来,地热、机电设备运转释放热,煤矸石放热,以及空气压差自重压差放热等主要因素。
井下的高湿高温造成的热害,在《煤矿平安规程》中有明确规定,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度,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度,并且,当上述两企点的温度超过30和34度时,必需停止作业。
故当井下工作地点消失高温高湿时,应当对地点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对各参数进行跟踪测试,以便了解其危害缘由及危害程度。
2.井下高温对于井下平安生产的危害⑴高温发生时,工作人员体表温度上升,水盐代谢消失紊乱,身体各系统大量失水,转变身体主要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功能。
⑵体温调整发生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失调,易疲惫,成为井下事故的发生隐患⑶生产效率降低⑷造成井下火灾事故的不行忽视的因素3.对于矿井温度的检测方法对于原岩地温的测定,是矿井热害的重要防治基础,对于矿井热源分析以及井下风流的温度测定所取得的基础参数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并通过对于参数的确定来划分矿井热害等级,而测定方法通常有两种:深孔测温法与浅孔测温法,在测定时,需依据现场状况而定,由于随着井下通风时间的长短,围岩中的温度厚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如通风1年的巷道,冷却厚度在18M,2年约为30M左右。
4.矿井热害等级的划分依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温测量若干规定》:平均地温梯度不超过3摄氏度/100M的地区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摄氏度/100M为高温特别区,原始岩温高于31摄氏度的地区为一级热害区,高于37摄氏度时为二级热害区。
5.对于井下热害的防冶技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高温矿井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如何有效的解决矿井高温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使用采矿技术措施,如避开局部热源、加强通风、预冷进风风流等优化通风系统的方法在我国矿井热害治理中应用较为成熟,但是这种非人工制冷措施虽然经济有用,却受到诸多井下环境因素影响,时有降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消失,一般只能降温2摄氏度左右,远远满意不了采掘工作面的降温需求,依据润成公司在淮南矿务局各矿井最终的实施效果来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人工制冷降温法。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矿井热害是煤矿、金属矿等地下采掘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和安全问题。
当矿井深度超过300米、作业面积和日产量增加时,矿井内部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水气含量增加,从而产生耐热感冒、中暑、热衰竭等热伤害,甚至因过度疲劳导致作业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出现工伤事故等。
下面将从发生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矿井热害及防治。
一、发生原因1. 矿井深度和作业范围的增加。
2. 相邻矿井采矿的干扰。
3. 采矿作业过程中的机械震动、爆破、通风和冷却系统的不足等。
4. 大量顶板和废渣堆积在井下,使其绝热性质增加,从而影响矿井的通风和冷却效果。
二、症状1. 耐热感冒:常在梅雨和夏季发生,病人体温略升,但不过39.5摄氏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头痛、身痛、乏力等,也可出现胸闷、咳嗽等呼吸症状。
2. 中暑:常在夏季高温天气中发生,颈部和脸部红肿,呼吸急促,体温可达41摄氏度以上,严重者可突然昏迷。
3. 热衰竭:在较长时间的高温暴露下,病人体力消耗、脱水、血容量减少,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干燥、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精神不振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1. 矿井一般应采用强制通风、制冷和降温等设施。
2. 废渣堆放应远离采矿区域,煤层底板及顶板应及时支护,防止矿井塌陷。
3. 作业区域应适量降温,必要时用环保物品喷雾降温,水泵系统应定期清理。
4. 建立矿区气象监测系统并已警报值管理,保证作业面和作业人员安全。
5. 对于作业人员,应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场所,同时实施良好的安全管理,如定期进行体检、适当安排换班时间等。
以上就是关于矿井热害及其防治的简介,热害对于矿区人员的健康是一项重要的威胁,矿区人员应及时了解为预防和治疗矿井热害所必需的知识,从而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湿等热害问题严重,给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的热害防治已成为采矿企业和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下面,我们将从热害的原因、热害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煤矿的热害及其防治。
一、热害的原因1.矿井深度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地下矿井内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一般来说,矿井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会升高1℃左右。
2.气候因素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对地下矿井的影响也很大。
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的雨季,地下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会升高。
3.采矿活动采矿活动不仅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尘埃,还会产生热量。
随着采矿的进行,这些热量不断累积,使得地下矿井的温度逐渐升高。
4.自然地热地球内部的自然热量也是导致地下矿井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二、热害的危害煤矿产生的高温、高湿等热害问题严重,其对矿工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引起矿工身体虚弱、头晕、恶心、暴汗等不适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器官损伤或死亡。
2.工作效率高温、高湿环境下矿工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所述的身体不适症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空气中所含氧量降低,使得矿工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
3.生产安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引起矿工的晕厥、昏迷等意外事故,对煤矿的生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三、热害的防治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用以预防煤矿的热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降低温度增强煤矿通风系统的效率,尽可能将煤矿内热空气以及产生的废气排出,让新鲜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2.控制湿度在通风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喷雾冷却和湿度控制等技术手段控制煤矿内的湿度,减少人员因为高湿度所引起的不适症状。
3.提高矿工抗热能力采取科学的饮食和休息方式,并加强矿工的体育锻炼,以提高矿工抗热能力。
4.增加设备投入研发和使用更加适合地下矿井环境的工业设备,减少设备产生的热量以及为矿工提供相对好的工作条件。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煤矿矿井热害是指矿井工作面和矿井内空气温度过高,超过了工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导致工人发生热害的一种现象。
煤矿矿井热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防治煤矿矿井热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矿矿井热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煤矿矿井热害的原因1. 高温气流的直接作用矿井煤层中的火山、热液活动等造成了地下煤层内部充满高温气体,高温气流通过矿井巷道和工作面流动,直接导致矿井内空气温度的升高。
2. 煤自燃和渗漏的瓦斯煤矿中存放的煤炭会自发地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热量和瓦斯,煤炭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一步增加矿井内空气的温度。
3. 设备和机械的运转所产生的热量煤矿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机、输送机等长时间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加热周围的空气,进一步增加了矿井内的温度。
4. 巷道和工作面的空气流通不良矿井中的巷道和工作面的通风不良,无法及时将矿井内的热量和污浊空气排出,导致矿井内空气温度升高。
二、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方法1. 完善通风系统合理的通风系统对防治煤矿矿井热害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合理设置通风风门和风机,保证煤矿内空气的流通;另一方面要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提高巷道和工作面的空气流通通过合理设置巷道和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保证空气的流通。
可以采取增设风井和空井,增加巷道的通风护理面积,提高矿井内空气的流通性。
3. 控制煤炭自燃和瓦斯煤炭自燃和瓦斯的产生是导致矿井热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煤炭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处理煤炭自燃的迹象。
对于瓦斯的处理,可以采取随矿井风流排放、抽放瓦斯、利用瓦斯和处理瓦斯等方法。
4. 加强设备和机械的维护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运转时间较长的设备,可以考虑增设散热器等措施,防止设备过热。
5. 加强工人的防护和管理对于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的工人,要提供适合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防高温手套等。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三篇)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
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及水温、矿井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深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除冷凝热时,可采用冷却塔或天然水体;(2)当采用井下集中空调系统降温方式时,如果井下水水质、水量、水温合适或经处理合适,应优先采用井下水排除冷凝热;井下水不适用时,应对矿井回风排除冷凝热、将冷凝器循环冷却水排至地面进行降温处理等排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井下利用回风排除冷凝热时,回风风流湿球温度不宜高于29℃。
矿井热害相关知识总结
第一章矿井热害:当温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影响井下作业正常进行和矿工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降低,操作失误率增加,工人体能消耗增大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甚至不得不停产。
这种灾害称为矿井热害。
二、我国矿井热害在矿井数量和地域性上都在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在:1.出现热害的矿区多2.出现的地区多3.矿区内出现热害的矿井数量多4.传统热害矿井热害严重程度加大三、矿井热害类型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温的赋存状态2.深部热源导热载体的性质3.人为因素造成的矿井热害。
四、矿井热害类型的划分1.岩温地热异常型灾害2.深部的正常地热增温型热害3.热水地热异常型热害4.煤炭或硫化物氧化放热。
五矿井热害的危害:1.对人的影响:人在高温高湿的矿井环境中劳动时,人体的热平衡将遭到严重破坏,人体以对流、辐射和汗液蒸发等方式进行散热的能力大大减弱,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由此产生如下一系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反应:(1)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盐代谢紊乱、血压下降、严重时导致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等生理功能改变。
(2)使人产生热疲劳、中暑、热衰竭、热虚脱、热痉挛、热疹,甚至死亡。
(3)导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事故率增高。
2.对矿井的影响:我国的一些矿井也因高温使得生产能力下降,基建进度迟缓,甚至被迫停产。
六、国内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1.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矿井热害的测量、精度不够。
3.各种矿井热害防治技术优化筛选,即热害防治技术体系设计粗略。
七、国外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发展的特点:1.建立了系统的矿山热力学的理论体系,并应用其解决采矿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
2.应用高科技手段来解决矿井热害治的重大技术问题。
3. 矿用制冷设备性能良好,运行安全可靠,4.矿井传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八、世界矿井之最:英国是最早在井下实施空调技术的国家;德国是世界上煤矿采深最大的国家;南非规模最大的空调系统;我国矿井空调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
矿井热害及其治理(简单版)
10公里(水面5公里岩体5公里)。我国大陆壳厚度明显 两条变化带,一条沿太行山麓,另一条在东经104度,南 北构造带,太行山以东30-40公里,太行山以西至南北构 造带40—50公里,南北构造带以西厚度增加至青藏高原 厚度可达70公里。 地壳之下为地幔。厚大约2900公里。 地幔以下为地核。外核液态厚约为2100公里,内核固态 厚约1336公里。铁镍合金组成。
国务院1982年2月13日颁布实施的《矿山安全条列》 第53条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 过28℃,超过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它防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9年2月24日发布的《煤矿 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卫生标准》规定:井下 采掘作业地点在风速为0.5~1.0m/s时,干球温度不 高于28℃;风速为0.3~0.5m/s时,干球温度不高于 26℃。
1、地表大气:井下的风流是从地表流入的,因而地 表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势 必影响到井下。地面空气温度直接影响矿内空气温 度。尤其对浅井影响就更为显著。
2、通风压缩热:由于在矿井的通风过程中,流体的 自压缩温升对井下风流的参量具有较大影响,据统 计,井巷垂深每增加102米,空气由于绝热压缩释放 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1度
3. 其他热源,地球的重力能、重力势能、压缩地球的弹性能、重力分异能、 地球旋转能等。潮汐摩擦引起的地球旋转减慢而产生的热量相当于放射性 热的10%-30%地质构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都将释放热量。
第三节 全球热平衡
地球内部的生热量和地球的散热量 大地热流散热是地球表面散热的主要形式,此
外三种是,火山喷发、温泉地热带释放的热量 和地震释放能量。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加以推断,同时 借助理论计算地心温度4500℃。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三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1矿井热害的形成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
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
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
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
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
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
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
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矿井降温的一般技术措施
矿井降温的一般技术措施包括:通风降温、隔热疏导、 个体防护等几种主要措施。
一、通风降温 1)加大风量 2)选择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二、隔热疏导 所谓隔热疏导就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矿井热源与风流
隔离开来,或将热流直接引入矿井回风流中,避免矿井热源
对风流的直接加热,从而达到矿井降温的目的。隔热疏导的 措施主要有: 1)巷道隔热 2)管道和水沟隔热 3)井下发热量大的大型机电硐室应独立回风 三、个体防护
8.2 矿井主要热源及其散热量
能引起矿井气温值升高的环境因素统称为矿井热源。 矿井热源包括:井巷围岩传热、机电设备放热、煤炭与 矸石放热、矿物及其它有机物放热、人员放热和热水放热 等。
一、井巷围岩传热 1.围岩原始温度的测算 围岩原始温度是指井巷周围未被通风冷却的原始岩层温 度。由于在地表大气和大地热流场的共同作用下,岩层原始 温度沿垂直方向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带: 变温带:在地表浅部由于受地表大气的影响,岩层原始 温度随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地变化,称变温带。 恒温带: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温常年基本保持不变,这 一层带称为恒温带,恒温带的温度约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1~ 2℃。
2.其它电动设备放热 电动设备放热量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Qe=(1-ηt)ηmN, kW 其中 Qe─电动设备放热量,KW; 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ηt─提升设备的机械效率,非提升设备或下放物料 ηt=0; ηm─电动机的综合效率,包括负荷率、每日运转时间 和电动机效率等因素。
三、运输中煤炭及矸石的放热 在以运输机巷作为进风巷的采区通风系统中,运输中煤炭 及矸石的放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热源,其放热量一般可用下 式近似计算: KW QK mCmt Qk─运输中煤炭或矸石的放热量,KW; m─煤炭或矸石的运输量,Kg/s; Cm─煤炭或矸石的比热,KJ/(Kg· ℃); Δt─煤或矸石与空气温差,℃。可由实测确定,也可用 下式估算:t 0.0024L0.8 (t r t wm ) L─运输距离,m; tr─运输中煤炭或矸石的平均温度,一般较回采工作面 的原始岩温低4~8℃; twm─运输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湿球温度,℃。
四、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井下矿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氧化放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很难将它与其它热源分离开来单独计算,现一般采用下式估 算: kW Q0 q0V 0.8UL
式中 Q0─氧化放热量,kW V─巷道中平均风速,m/s; q0─当V=1m/s• 时单位面积氧化放热量,kW/m2;在无 实测资料时,可取3~4.6×10-3 kW/m2。
35 32 30
25
20 15
舒适
凉快 冷
靠肌肉的血液循环来调节
利用衣服加强显热散热和调 节作用 鼻子和手的血管收缩
正常
正常 黏膜、皮肤干燥
10
很冷
肌肉疼痛,妨碍表皮血液循环
二、热环境对井下生产效率的影响
等效温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100
工 作 效 60 率 40 (%)
20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温度( ℃)
2、热环境对工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高温高湿气候对矿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恶劣的气候条件 会降低人的体力和脑力,严重时会损伤人身的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 人体处在热环境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由血液带到 皮肤的热量增多,皮肤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大了与环境的对 流和辐射换热。
3、不同气候条件人体热感觉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风温,℃ 相对湿度,% 96 风速,m/s <0.5 矿工感觉 闷热
2128
97
97 97 97
0.52.0
2.02.5 <1.0 1.02.0 2.03.0
热
稍热 闷热 热 稍热
2829 97
97
97 95 2930 96 95 >30 95
>3
<1.5 1.53.0 3.04.0 >4.0 >4.0
8.3 矿山热环境
一、人体与矿内热环境的关系 井下作业不仅是一项高耗能作业,而且其危险性很大。 研究人体与热环境的关系有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矿工 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感、人体的散热、矿内热环境对人的 影响。
1、矿井热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不仅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产生过高 的热应力破坏人体的热平衡,而且可能导致中暑,使人的 心理、生理反应失常,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 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与体力劳动强度成正比,而它的生 理作用是决定于总的热应力。因此,人体的总产热量与人 体的总散热量之间要保持相互平衡,以保证体温恒定在正 常范围之内。
80 4.1 m/s 2.0 m/s 0.5 m/s
35 36
体力劳动安全生产的影响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 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 高温高湿环境不仅严重地危害了人体的身体健康,而且 时刻威胁着生产的正常进行。因为人体在热环境中,中枢神 经系统受到抑制,使注意力分散,降低了动作的准确性和协 调性。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使工人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且 工人心理上易烦躁不安,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的机警 能力降低,从而使事故的发生率上升。
增温带:在恒温带以下,由于受大地热流场的影响,在一 定的区域范围内,岩层原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致 呈线性的变化规律,这一层带称为增温带。 地温率:指恒温带以下岩层温度每增加1℃所增加垂直深 Z Z0 度,即: • • • m/℃
gr tr tr 0
地温梯度:指恒温带以下,垂直深度每增加100m时,原 始岩温的升高值,它与地温率之间的关系为: • Gr=100/gr ℃/100m 式中 gr─地温率,m/℃; Gr─地温梯度,℃/100m; Z0、Z─恒温带深度和岩层温度测算处的深度,m; tr0、tr─恒温带温度和岩层原始温度,℃。
六、热水放热 井下热水放热主要取决于水温、水量和排水方式。当采用 有盖水沟或管道排水时,其传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 • • • kW QW K w S (t w t ) Qw─热水传热量,J; Kw─水沟盖板或管道的传热系数,kW/(m2· ℃); S─水与空气间的传热面积。水沟排水:S=BwL,m2; 管道排水:S=π m2 L,m2; Bw─水沟宽度,m;D2─管道外径,m;L─水沟长度,m; tw ─水沟或管道中水的平均温度,℃; t─巷道中风流的平均温度,℃。 水沟盖板的传热系数可按下式确定:K w 1 /( 1 1 ) 1 2 • • • •
表 1 我国部分矿区恒温带参数
矿区名称 辽宁抚顺 山东枣庄 平顶山矿区 罗河铁矿区 安徽淮南潘集 辽宁北票台吉 广西合山 浙江长广 湖北黄石 恒温带深度 Z0(m) 恒温带温度tr0(℃) 地温率 gr(m/℃) 25~30 40 25 25 25 27 20 31 31 10.5 17.0 17.2 18.9 16.8 10.6 23.1 18.9 18.8 30 45 31~21 59~25 33.7 40~37 40 44 43.3~39.8
五、人员放热 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采掘工作面,人员放热对工作面的气 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人员放热与劳动强度和个人体质 有关,现一般按下式进行计算: Q W 0 nq kW Qw0─人员放热量,kW n─工作面总人数; q─每人发热量,一般参考以下数据取值;静止状态 时取0.09~0.12kW;轻度体力劳动时取0.2kW;中等体力劳 动时取0.275kW;繁重体力劳动时取0.47kW。
凉爽
闷热 热 稍热 凉爽 热
有效温度(℃)
4240
热感觉 很热 热 稍热 暖和
生理学作用 强烈的热效应力影响出汗和 血液循环 随着劳动强度增加,出汗量 迅速增加 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出汗量 增加 以出汗方式进行正常的体温 调节
肌体反应 面临极大的热危害,妨害心脏血管 的血液循环 心脏负担加重,水盐代谢加快 心跳增加,稍有 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管道传热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K w 1 /( d 2 d 2 ln d 2 1 ) kW/(m2· ℃)
1d1 2 d1 2
α1─水与水沟盖板或管道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kW/(m2· ℃); α2─水沟盖板或管道外壁与巷道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kW/(m2· ℃); δ─盖板厚度,m; λ─盖板或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kW/(m2· ℃); D1─管道内径,m; D2─管道外径,m。
矿井通风与安全
8.1 概述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地热和井下设备向井下空气散发的热量显著增加; 地处温泉地带的矿井,由于从岩石裂隙中涌出的热水或与 热水接触的高温围岩放热,也都能使矿内气温升高,湿度 增大。 矿内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 生产效率,已造成灾害——热害。矿井热害最终将成为制 约矿物开采深度的决定性因素。
二、机电设备放热 1.采掘设备放热 采掘设备运转所消耗的电能最终都将转化为热能,其中大 部分将被采掘工作面风流所吸收。风流所吸收的热能中小部 分能引起风流的温升,其中大部分转化成汽化潜热引起焓增。 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 • • • Qc=ψN, kW 其中 Qc─风流所吸收的热量,kW; ψ─采掘设备运转放热中风流的吸热比例系数;ψ值可 通过实测统计来确定。 N─采掘设备实耗功率,kW。
2.围岩与风流间传热量 井巷围岩与风流间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传热过程。 常将复杂的影响因素归结到传热系数中讨论。因此,井巷围岩 与风流间的传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 Qr=KτUL(trm-t), kW 式中 Qr─井巷围岩传热量,kW; Kτ─围岩与风流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kW/(m2·℃); U─井巷周长,m; L─井巷长度,m; trm─平均原始岩温,℃; t─井巷中平均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