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WORD教案1-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3《熔化和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定义;2.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4.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2. 能够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和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温度计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1)讲解熔化的概念,介绍熔化的特点和条件;(2)讲解凝固的概念,介绍凝固的特点和条件;(3)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冰棍融化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冰块熔化所需时间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和条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熔化: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特点:吸热、温度升高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特点:放热、温度降低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各自的特点和条件;(2)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冰块熔化所需时间。
2. 答案:(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3)冰块熔化所需时间取决于冰块的质量和熔化过程中的环境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苏科版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冰化成水和水结成冰引入熔化和凝固,引导学生关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尤其是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使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方法、如何实现熔化时均匀吸热以及凝固时均匀放热、如何选择器材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实验探究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进行分工合作。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4.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这种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难点:
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突破:
本节课最关键的是实验要成功,数据记录准确。
教师有效组织实验探究,获取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并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讨论,从而突破重点,分化难点。
教学准备:
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热水一杯、冰块、温度计、浓盐水、蜡的熔化装置、冰的熔化装置。
教学过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WORD教案4
初二物理第二章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知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区别。
【课前准备】1.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熔化,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___。
2.从家用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一些自制的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发现其温度________________0摄氏度,然后将其放在杯中放入暖和的房间里,过一会儿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肉食品用冰块冷冻以达到保鲜的目的,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4.固体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
在海波、松香、冰、玻璃、铁、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流程设计】1、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举例巩固。
2、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有那些?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回答:哪种晶体熔点最高?是多少?哪种最低?是多少?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活动三)[交流与合作](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列表对比。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3、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四)【典型例题】(例1)温室效应使室内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熔化与凝固》三、教学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实验中观察并准确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实验物品:水、冰块、香皂、蜡烛等。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熔化与凝固》这一主题,并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
2.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吗?步骤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三:实验操作1.教师分发实验用具和实验物品。
2.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提出新的问题或实验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步骤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和练习题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是根据《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的教学内容做的导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熔化和凝固固态熔化来自吸热) 凝固(放热)晶体 非晶体
液态
感悟新知
趣味物理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如图9 是2022 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中,“ 造雪机” 进行人工造雪的场景. 造雪机工作时,压缩机产生的 高压空气把机器内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并抛射到空中, 经过__凝__固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形成 白雪,地面上方空气温度会_升__高___(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
知1-练
例 1 [中考·大连] 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2 甲所示.
感悟新知
知1-练
(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秒__表__.
解析: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固体在某个时刻的温 度,即需要秒表.
感悟新知
知1-练
(2)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 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__靠__下__ (填 “靠上”或“靠下”)的位置.
分析结果 第3 ~ 7 min中冰渐渐变成水,最终全部变成水,这
就是冰的熔化过程.
感悟新知
知1-讲
(2)如表2 所示,烛蜡的熔化和冰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烛蜡的熔化和冰的熔化相比,烛蜡没有吸热温度 不变的过程.
感悟新知
知1-讲
实验结论:(1)冰的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 变.(2)烛蜡的熔化,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
解析:由图丙可知,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上升,其 原因可能是:物质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较快.
感悟新知
1.[中考·绥化节选] 图4 甲是 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
知1-练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5(重点资料).doc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中精品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1)【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课前活动】找两只相同的空移拉罐,分别装入同样多的水,在其中一只易拉罐中放一些食并用筷子搅拌一下,然后将两只易拉罐一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
2小时后取出,观察它们当中的水都结冰了吗? 【课堂教学】1、熔化: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
2、活动:探究冰与蜂蜡的熔化(1)器材:酒精灯、盛有水的烧杯、试管、冰块、蜂蜡、 、、铁架台、石棉网等。
(2)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①仪器安装顺序如何?烧杯水量多少合适?②在做冰块(蜂蜡)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直接加热?(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4)画出冰、蜂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思考如下问题a、冰块经过缓慢加热温度_________________,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冰块开始熔化。
b、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其温度____________,熔化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在熔化的过程中,冰块是以____________状态存在。
c、峰蜡与冰块的熔化过程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完成下表)【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2、水结成冰的条件是()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3.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4、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熔化过程中要热。
5、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1)根据数据做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熔化和凝固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3 熔化和凝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即熔化和凝固。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的概念和特点: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的概念和特点: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释放热量。
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熔点或凝固点。
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5.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 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能够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理解和区分。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冰雪融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过程和特点。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熔化和凝固的示意图,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知识拓展: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5. 课堂练习:给出熔化和凝固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熔化和凝固的相关作业,包括题目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熔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2. 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3. 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4. 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5.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说明理由。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3 熔化和凝固》word教案 (1)
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1.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 了解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趣,引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情感,可以借助于播放教学光盘《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教师板题:2、讨论归纳: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汽化、液化等知识已掌握,所以采用讨论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3、探究冰、松香熔化时的特点:探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1)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尽量使问题的口径小一些,但又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局限于教师设定的圈子内。
(2)组织学生猜想、假设时,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学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体现了面向全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3)实验设计。
可引导学生自读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探究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必须明确实验顺序,先做冰熔化实验,再做松香熔化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器材,提醒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同时还要观察冰或松香的状态变化情况,并及时正确记录现象和数据。
(5)在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论证猜想假设,然后交全班交流。
4、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冰和松香熔化的图像,然后打出冰、松香熔化图像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冰熔化和松香熔化时温度的特点,以及吸热、放热的情况,并由此推理到一般固体熔化时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2.3 熔化和凝固 教案一 苏科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问题:(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3. 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4.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2. 能够解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3. 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材料、温度计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季路面结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练习: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并解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答案: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 题目:请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答案: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教案 (1)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会从图象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这个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你知道日常生产、生活中有那些熔化和凝固现象么?二、熔化的特点活动二: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提出问题]冰和烛蜡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思考)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请同学们在图2-30和图2-31中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并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烛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书上40页的填空。
活动三: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1)晶体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2)晶体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为什么?【交流与合作】(1)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
(2)晶体熔化的条件(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四、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活动四:[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冰和松香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通过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教案
宝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区别,会查熔点表,会用熔化吸热解释自然现象。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晶体、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和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冰、松香”熔化的规律实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①视频观看长江的源头情况,通过分析我国北方严寒的冬天到处都是银装素裹,玉树琼花,而一旦春风吹拂,立即冰雪清融,一派春天的景象及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大江——长江的最初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的点点水滴,引导学生得出物质可在固态与液态间变化。
②学生活动: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可以观察到蜡烛逐渐变成一滴滴烛油下滴,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一块长方体蜡块。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又说明了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讨论分析后回答。
结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进行探究认知:1、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提问:所有物质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情形和特征都是一样的吗?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宝应县2019—2020-1初二物理教案主备: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应如何确认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进行实验提问:如何进行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教师强调在实验中应注意:①冰,松香尽可能纯净。
②温度计要正确使用。
③要不停的搅拌使其均匀受热。
教师强调在实验教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如何收集实验数据?(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学生画熔化图象曲线。
学生归纳:开始固态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化温度不变,需要吸热,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松香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提问:(1)能否用图象描绘出冰和松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热线(2)对照表格图像,发现冰、松香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3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及其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3. 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及关系;5.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能正确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2. 掌握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3. 理解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2. 教学重点: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实际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样品、温度计、热量计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雪融化、水结冰等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2. 概念讲解:介绍熔化与凝固的定义,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3. 实验演示:进行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4. 热量变化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5. 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讲解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及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6. 实际问题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问题;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熔化与凝固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及其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3. 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4. 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5.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对或错)(1)所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会吸收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相同;(3)熔点越高,物质的熔化过程越慢;(4)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2. 选择题: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A或B)(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3)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相同;(4)晶体凝固成固体后,质量不变;3. 简答题:请简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及其原因;4. 应用题: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1200J的热量,若该物质的熔点为80℃,求该物质的质量。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熔化、凝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通过比较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及图像。
三、学习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用课件展示图片后,提问:我们周围
的物质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谁能举例说
一说是哪三种状态?引出熔化和凝固
观察回答
贴近生活
实际激发学生
的兴趣。
提出问题演示蜡烛燃烧后熔化滴在白纸上又凝固。
投影展示几种物质的熔化图片,让学生
观察进一步确认,
问:各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都可以熔
化成液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怎
样变化?
投影展示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观察确认。
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
静听、识记
思考回答
达成目标1
猜想与假设
请学生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
试着叙述猜想的理由。
明白猜想,
必须有依据,不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一、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二、固体分类
1.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有熔点)
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无熔点)。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3熔化凝固知识点
2-3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一、知识要点1、固体的分类(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蜡烛)。
2、熔化【重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熔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
(2)熔化现象举例: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下图为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分析:AB:固态(吸热升温)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C。
当温度为79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处于熔点的晶体物态可能性不确定)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
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突破方法:让
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
表示出来。
突破方法: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六、教学方法:讨论式学生探究式合作与交流
七、教学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松香(每二位学生一套)多媒体电脑
八、教学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