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10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完美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完美
答案: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 多天都不痛快。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偕”,偕同;“于”,在;“劝”,劝说。
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 (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 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 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 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 6 字诀,我们特地把 6 字诀分开来详细讲解。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 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 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①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 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②魏果遣游骑数百 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 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 朝请。高帝使主家事。③武帝罢广兴[注]还,立别宅,遣人 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 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 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和用法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和用法专题训练

200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和用法专题训练一、文言句式训练1.下列各句中的“也”,不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A.此世所以不传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下列各句中“是”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A.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B.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石之铿然在声者,所在皆是也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不表示被动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廉颇伐齐,大破之,拜.为上卿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B.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邻之厚,君之薄也5.下列各句中“被”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C.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D.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6.下列省略句中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竖子不足与谋C.今以钟磬置水中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7.下列省略句中没有省略谓语动词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B.君安与项伯有故?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9.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有区别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子何恃而往?C.微斯人,吾谁与归?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人可使报秦者A.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B.时人莫之许也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石之铿然有声者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甚矣,汝之不惠!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二、文言用法训练1.下列各句中的“走”,在用法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两股战战,几欲先走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D.首相接,可烧而走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C.相如奉璧西.入秦D.左右欲刃.相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会盟而谋弱.秦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置人所罾.鱼腹中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将军身披坚.执锐A.既泣.之三日,必复之全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沛公军霸上A.人皆得以隶使之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三、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

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试卷,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就介绍几种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考纲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方法推断出来。

四、方法例析(一)、语境推断法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句式专题(共144张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句式专题(共144张PPT)

【类型】5.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实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 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 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

1、判断句
6、用“非”、“未”、 “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 定的判断。
考点分析: 考纲解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与 用法,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同现代 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 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谓“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这样一些相异的部分。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成分省略和固定结构。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形式: 翻译题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 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 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 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 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 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②斯:指示代词,这。③盖:表示推测,大概。 ④贵:以.....为贵。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⑥茠(hāo) 锄:茠,通“薅”。薅锄:锄草用 的短把儿小锄。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⑦刈: 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 谷子以脱粒。⑨涉:经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盖②贵③本④安 2.翻译: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3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盖②贵③本④安 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 ②贵:以.....为贵, 看重; 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④安:怎么。 2.翻译: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 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 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 有力气互相问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导入语】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课堂活动一】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2.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

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

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3.死知识考得活,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学生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判断句的基本形式:①……者,……也;或:……者,……;或:……,……也;或:……者也。②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判断。③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被动句的基本形式:①用“于”字表示;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④用“被”表示;⑤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⑤省略介词“于”。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答案项为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答案项为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二、习题讲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课件: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安徽专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课件: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安徽专用)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思维热身 【原文】
人心一真,
便霜可飞,城可陨, 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 形骸徒具,真宰已亡, 对人则面目可憎,
独居则形影自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译文】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如果达到
至诚,就可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例 如邹衍受了委屈,上天竟在盛夏之日下 霜,孟姜女由于悲痛丈夫的战死,居然哭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影” ,像影子一样 .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而行无过 . 矣 “知”通“智” ,智慧 . c.满坐 寂然 ,无敢哗者 . “坐”通“座” ,座位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d.风吹草低见 牛羊 . “见”通“现” ,露出 . e.善 刀而藏之 . “善”通“缮” ,修治 .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
多义现象 .C 项考查的是“逐”的被动 意义,“被放逐”.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 . 正确的一项是( ) A.卒破得 舟 ,始皇以为贤勇 得 :俘获 . B.于将军度 用几何人而足 . C.秦因乘胜略 定荆地城邑 . 度 :考虑 略 :略微
D.王翦为秦将 ,夷 六国 夷 :铲平 ,削平 .
力量.一个人拥有了真诚,就像拥有了一
把打开善良之门的钥匙,也就具备了修 身养性的基础.而生活中那些虚情假意 、丧失诚信的人,虽然会得意于一时,但 终究会受到世人的唾骂和自己良心的谴
责.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皖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文言文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文言文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
⑤唯利是.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状语后置句 ) 译文:__不__是__因__为__想__要__在__乡__邻__朋__友__中__博__取__声__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 译文:治__理__天__下__就__像__在__手__掌__上__运__转__东__西__一__样__容__易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收要.害之郡 重要,险要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萌芽,发端 (3)端③ ②席 东不坡端右.弗 手坐 执卷端端.正事物的一头或一方,这里指右端
④祸集非无端. 征兆,迹象
(4)苟② ①苟 苟. .全 能性 充命 之于 ,乱 足世 以保四苟海且 ③一丝不苟. 马虎
如果
①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正确 (5)是③ ④②是 汝人.己 是之.大 而有非 家是.人 子四, ,端俗 仕也宦 之,于 同犹台 病其阁有赞四同表体,判也认断为,此正是,确这
2.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跨者不.行. 古义:_行__走__不__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2)民之从.事. 古义:_行__事__,__做__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6.仁之端也:端,__萌__芽__、__发__端________。 7.四体:__四__肢________。 8.泉之始达:达,_____流__通__,__指__泉__水__涌__出____________。 9.足以保四海:保,___安__定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五)换:将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换成当代汉语。
(1)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传授,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2)行李之往来
(使者,古今异义)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详细,通假字)
(4)有劳能够兴国 (使……昌盛,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学习目的
1、借助语文考纲和有关资料,了解文言文 翻译旳原则和原则。 2、经过课本文言文经典翻译,总结文言文 翻译旳措施技巧。 3、经过反馈练习,明确得分点,提升文言 文翻译题旳解题能力。
考纲要求: 了解并翻译文中旳句子,文言文翻译
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 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体现方式旳特点。 能力层级:C级 考察题型: 主观题,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做题环节
(1)看前句,知语境。 (2)找准得分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复查语句通顺、合情合理。
知识回忆 Knowledge Review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
②句中构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连词
删:③句末语气助词
④偏义复词
(1)夫战,勇气也。
(句首发语词)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构造助词)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
(4)温故而知新
(连词)
(5)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句末语气助词)
(6)便可白公姥
(偏义副词)
补:补出省略句中旳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六)变:将式旳借词代语、比 变喻 成、 当委 代婉 汉、 语互文等有修辞方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做官旳人)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29分钟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要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

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而主观考查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

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并重,翻译题中对虚词的考查更侧重的是综合运用。

考查的高频虚词均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如“而”“以”“乃”“之”“其”等。

“以”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

(二)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

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

“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

(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

提示:“以”用法是“介词”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

(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

提示:“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析一个句子往往要出现偏差。

“而”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解题方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1手.,从看标是志否词符入合
“见”字句:见+谓语或: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诚恐见欺
见+谓语+于
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被动句的要求。 2. 巧借 “添”“变”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 加上“被”而未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入手,看主语是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①婴疾连病辟公(《府陈不情就表(》《张)3衡函传谷举》《)②阿而房刘宫夙赋》不语子是是就受受是动动被者者动,的句主句。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终必不蒙见察
√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故选D。
二、被动句:为所见于被意念
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 有以下几类: 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的标志。
(《陈涉世家》)④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 3.看是否能翻译
晋文之事学》)
成“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所有的判断句均 为“是”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②今臣亡国贱同的一组是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 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 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洎牧以谗诛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章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探技巧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章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探技巧新人教版

专题1 文言文阅读本训练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训练时间60分钟一、 (原创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错误!敬晖,绛州太平人也。

弱冠..新有突厥之寇,方秋..举明经。

圣历初,累除卫州刺史.时河北而修城不辍,晖下车谓曰:“金汤非粟而不守,岂有弃收获而缮城郭哉?”悉令罢散,由是人吏咸歌咏之。

再迁..夏官侍郎,出为泰州刺史。

大足元年,迁洛州长史。

天后幸长安,令晖知副留守事.在职以清干著闻,玺书劳勉,赐物百段.神龙元年,转右羽林将军。

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擢拜..侍中,赐爵平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

寻进封..齐国公。

天后崩,遗旨加实封通前满七百户。

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武三思益怒乃讽帝阳尊晖等为郡王罢知政事仍赐铁券,恕十死,朔望..趋朝。

初,晖与彦范等诛张易之兄弟也,洛州长史薛季昶谓晖曰:“二凶虽除,产、禄犹在,请因兵势诛武三思之属,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晖与张柬之屡陈不可,乃止.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

”翌日,三思因韦后之助,潜入宫中,内行相事,反易国政,为天下所患,时议以此归咎于晖。

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每椎床嗟惋,或弹指出血。

柬之叹曰:“主上畴昔为英王时,素称勇烈,吾留诸武,冀自诛锄耳.今事势已去,知复何道?”三思既深愤晖,以许州司功参军郑愔素被晖等废黜..,因令上表陈其罪状.中宗诏曰:“则天大圣皇后,往以忧劳不豫,凶竖弄权。

晖等因兴甲兵,铲除妖孽,朕录其劳效,备极宠劳.自谓勋高一时,遂欲权倾四海,擅作威福,轻侮国章,悖道弃义,莫斯之甚。

咸宜贬降,出佐遐藩。

”晖到崖州,竟为周利贞所杀。

睿宗即位,追复官爵,赠晖泰州都督,谥曰肃愍.(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武三思益怒乃讽/帝阳尊晖等为郡王/罢知政事/B.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武三思益怒乃讽/帝阳尊晖等为郡王/罢知政事/C.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武三思益怒/乃讽帝阳尊晖等/为郡王罢知政事/D.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武三思益怒/乃讽帝阳尊晖等为郡王/罢知政事/[解析]正确标点为:晖等以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咸宜降爵,上章论奏,于是诸武降为公。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否那么,考生会因为没有辨识句中的特殊句式和活用,导致翻译的句子不合现代汉语标准。

突破一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名词的活用把……当作宾客⑦以……为伴,以……为友1.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名词用作动词,供养。

“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

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2.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儿〞,名词用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专题复习概述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

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上课文中的例子。

3天时间完附录:特殊用法的实词特殊用法的实词包括数量词的用法,表示官职升迁、讳饰、敬谦、代指、礼仪习俗等用法的词语。

(一)、数量词的用法1、相乘表数量:二八佳人(十六岁)/三五明月之夜(农历每月十五)2、相加表数量:尔来二十有年矣(“有”通“又”,整数加零头)3、量词/名词表数量:旅食京师,以求斗升之食(斗、升:容量单位,一斗一升。

)4、量词/名词表频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每一年)5、分数表示法: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

(分母+分子,十分之一)6、确数表概数: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多次)(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三)、讳饰委婉说法1、表示死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丞相薨/百年/驾鹤/圆寂……2、表示出仕退隐:是进亦忧,退亦忧(当官、退隐)/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怀抱才能深藏而不市(隐居不做官)致仕(退休)3、表示生活情况:权起更衣(上厕所)/出恭(上厕所)/不胜杯勺(喝醉)/每五日洗沐(官员休假)4、表示恋爱婚姻:之子于归(出嫁)/秦晋之好(结成婚姻)/月老红娘(媒人)(四)、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自己或己方:臣、仆、鄙人(臣下或一般人自称)/寡人、不谷、孤(君王自称)/贱内、犬子、家父、家君、家慈(家人)/拙见、寒舍(才情、屋舍)/窃、谨、惶恐(行为、态度)2、敬称他人和他方:陛下、九重天、圣明(称君主)/公、名府、高明(称同龄、同僚、朋友等)爱女、令尊、令堂、高朋(称他人家人、朋友等)/高见、雅量、大作、华堂(他人才情、屋舍等)光临、斧正、惠存、垂示(他人行为态度)/敬请、仰望(自己对他人的态度、行为)3、贱称他人或他方:鲰生、竖子、野夫、荒蛮、黔首等史传类文言文人物称谓类释〖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五)、指代性说法1、表示年龄:襁褓、孩提、始龀、黄发、弱冠、及笄、豆蔻、而立、不惑、知天命等。

2、表示身份职业: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布衣、郎中、渔樵、二千石等。

3、表示物品:青铜(镜子)杜康、绿蚁(美酒)干戈、烽火(战争)青蚨、孔方兄(钱币,有蔑视意)(六)、礼仪习俗说法会猎(会战、交战委婉说法)牺牲(用作祭品的猪、牛、羊各一)太牢、少牢、踏青、长跪、稽首、虚左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第二部分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简说】1、《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