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两株新菌的多相分类和兰花致病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

两株新菌的多相分类和兰花致病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

两株新菌的多相分类和兰花致病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一直以来,新菌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新菌不仅能够丰富细菌种质资源,还可以从新菌中发掘新的功能基因,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应用潜力。

试验对分离自库姆塔格植物的两株新菌进行多相分类研究,明确其分类地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荒漠生态系统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1)对菌株N5SSJ16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生长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大小为(0.2-0.3)×(0.7-1.5)μm,不运动;在TS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黄色不透明;生长Na Cl浓度范围为0-4%(w/v)(最适0%),生长温度范围为12-50℃,生长p H范围为7-9(最适p H为8);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53.20%)、summed feature 3(C16:1ω7c/C16:1ω6c)(20.94%)、summed feature 9(C16:010-methyl/iso-C17:1ω9c)(9.98%)和iso-C17:03-OH(4.15%),其中组分iso-C17:03-OH(4.15%)与Parapedobacter属近缘种的含量差别较大,说明菌株N5SSJ16不同于该属的已有种;主要呼吸醌类型为MK-7;主要极性脂成分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unidentifiedaminophospholipid(UPAL),2种unknown lipids(UL),UPAL和UL的存在使得菌株N5SSJ16区别于Parapedobacter属近缘种;基因组DNA G+C mol%为45.8 mol%;菌株N5SSJ16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N5SSJ16为Parapedobacter 属成员,与Parapedobacter composti 4M40T和P.luteus DSM 4M29T相似性最高,相似度分别为96.5%、95.9%。

2种致病疫霉拮抗真菌混合发酵及抗菌物质稳定性研究

2种致病疫霉拮抗真菌混合发酵及抗菌物质稳定性研究
m e a i n pr du ta ptm ie on ton ha e tpo e ta n o t olp t t a eblg n f t e snc t nt to o c to i z d c dii d a gr a t n i li c n r o a o l t i hti u ur i ei
J ANG iz i W ANG n - h 。 W ANG ixan I J — h . Xig z e Hu— i 。
(1 Cole e o f inc s,He iUni e st . l g f Lie Sce e be v r iy,Ba i g 07 0 2, i od n 1 0 Ch na; 2 Li r r . b a y,H e e Un v r iy,Ba di 71 2,Chi bi ie st o ng 0 00 na)
Ab ta t Too t i h t b eb o o to r p r t n f rc n r lig p t t ae bi h .t efa ii t sr c : b an t e sa l ic n r lp e a ai o o to l o a o lt l t h e sbl y o n g i
病 害 ] 因此 , . 对马铃 薯晚疫 病 的生物 防治也被 提升 到了一个 新 的高度. 目前 , 对马铃 薯 晚疫 病 的生物 防治 主 要利 用微生 物之 间的拮抗 [ 或预 先处理诱 导植 物 增 强抗 病性 l 等 方 法 , 中拮 抗实 验 多使 用 单一 菌 体进 2 3 其 行抑 菌作 用 的探讨 , 2种 或 2种 以上 拮 抗 微 生 物进 行 混 合 发 酵 , 抑 制 致病 疫 霉 方 面 国 内外 均 鲜 有报 把 在 道 】本 文在本 实验 室前期 已明确 梨 黑斑 病 菌 ( tr a i a t n t) H一3与 白菜黑 斑 病 菌 ( tr a i . Al n ra l r ae L 0 e e Al n ra e bas a ) H一9发酵 液 以一 定 比例 混合后 对致 病疫霉 的拮抗 效果 明显优 于其 单独 发酵 液 的基础 上[ 对这 rsi e B 0 c 引,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一、内容综述土传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及抗药性的产生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拮抗菌在土传真菌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明确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特点。

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筛选出具有抗病作用的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拮抗菌。

接着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包括拮抗菌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拮抗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拮抗菌在田间应用的效果,包括拮抗菌的施用方式、用量、施用时间等因素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拮抗菌的筛选规律和生防效果,为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传真菌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

土传真菌病害不仅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拮抗菌以控制土传真菌病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拮抗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病原菌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拮抗菌的防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筛选出具有良好生防效果且适应性强的拮抗菌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拮抗菌的抗性或提高其生防效果,将有助于实现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拮抗菌进行筛选,发掘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微生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手段。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汪茜;胡春锦;黄思良;柯仿钢;黎起秦【摘要】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橘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Bs55;对峙培养试验表明,Bs55菌株对12种常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率最高达87.7%.拮抗菌Bs55具有拮抗作用强、能大量繁殖、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41)007【总页数】4页(P675-678)【关键词】Bs55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病原真菌;拮抗活性【作者】汪茜;胡春锦;黄思良;柯仿钢;黎起秦【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61;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真菌病害是阻碍植物生长、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病害[1],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土壤是各种微生物良好的栖息场所,生存着许多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微生物。

在生防菌株的筛选上,考虑到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人们把重点放在从植物根表面或根际土壤中筛选,这样筛选出的微生物接种后在植物根表面具有很好的定殖能力[2]。

本研究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菌,为开发广西微生物资源,筛选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供试病原菌有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 Suggs]、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Dreschl.)Dreschl.]、茉莉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Curt)Arx]、冬瓜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Tucker)、龙眼链格孢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香蕉大灰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in]、香蕉叶缘枯斑病菌(Alternaria musaeBour.et Bat)、杨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等12种,均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存、提供。

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

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

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细菌问题的日益严重,拮抗细菌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拮抗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新型拮抗细菌的发现、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拮抗细菌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重点阐述了各类拮抗细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拮抗细菌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拮抗细菌的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拮抗细菌研究的发展,为解决全球抗生素耐药细菌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拮抗细菌的分类与特性拮抗细菌是一类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根据它们的来源、生理特性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拮抗细菌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别。

根据来源,拮抗细菌可以分为内生菌和外生菌。

内生菌通常寄生于植物或动物体内,与其宿主形成共生关系,如一些植物根际促生菌和动物肠道益生菌。

这些细菌能够产生抗菌物质,对宿主体内的病原菌进行抑制。

而外生菌则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它们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广泛的拮抗作用。

根据生理特性,拮抗细菌可以分为产酸菌、产碱菌、产酶菌等。

产酸菌能够通过降低环境pH值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如乳酸菌就是一种常见的产酸拮抗细菌。

产碱菌则相反,它们能够提高环境pH值,抑制一些喜酸性病原菌的生长。

产酶菌则能够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酶类,如溶菌酶和几丁质酶等,这些酶能够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

根据作用方式,拮抗细菌可以分为直接拮抗和间接拮抗。

直接拮抗是指拮抗细菌通过产生抗菌物质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而间接拮抗则是指拮抗细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占据生态位或促进宿主免疫等方式,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拮抗细菌具有多种特性,使它们成为防治植物病害、动物疾病以及食品防腐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拮抗细菌具有广泛的抗菌谱,能够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

拮抗细菌通常对宿主无毒无害,甚至能够促进宿主生长和提高免疫力。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1],可以引起1000多种果蔬发病,受到侵染的果蔬表面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受感染的部位会出现软腐烂和褐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

.更容易侵染受损或衰老组织,导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栽培生理Cultivation Physiology中国果菜China Fruit&Vegetable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王方方,付清泉,史学伟,王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灰霉病是果蔬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霉感染所致,可以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害或死亡,给果蔬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总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病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灰葡萄孢霉引起灰霉病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果蔬灰霉病的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霉;致病机理;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1-0047-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1.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trol Measuresof Grey MouldWANG Fangfang,FU Qingquan,SHI Xuewei,WANG Bin*(Food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Grey mould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gal diseas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mainly caused by infection,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or death to plant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sed the symptoms of.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during plant growth,describ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causing grey mould,and discusse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plants,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Gray mould;;pathogenic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18基金项目:兵团第五师科技计划项目-鲜食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兵团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广谱酵母抗菌肽制剂的研发与应用(2022DZ014)第一作者简介:王方方(200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通信作者简介:王斌(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风味修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植物损伤严重甚至死亡,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和病原菌遗传变异性高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二严重植物病原体[3]。

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关键发酵工艺及优化

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关键发酵工艺及优化

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关键发酵工艺及优化一、概述近年来,蘑菇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蘑菇圈生产的蘑菇对一些真菌病害如褐腐病、炭疽病等易感,这些病害给蘑菇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些病害的发生,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开发拮抗生防菌剂,以实现对蘑菇病害的防控。

二、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究现状1. 目前拮抗生防菌剂研究的重要性: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拮抗生防菌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2. 拮抗生防菌剂的分类:包括常见的细菌制剂、真菌制剂和噬菌体制剂等,其中微生物制剂是一类重要的拮抗生防菌剂。

3. 拮抗微生物在蘑菇圈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抑菌作用的微生物可以被应用在蘑菇圈生产中,起到控制病害发生的作用。

三、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发酵工艺1. 发酵菌株的筛选: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筛选出对蘑菇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

2. 发酵基质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发酵基质对菌株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基质进行筛选。

3. 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温度、pH值、通气量、培养时间等条件的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拮抗活性。

四、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优化1.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拮抗生防菌剂的活性: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拮抗菌株的活性和稳定性。

2. 优化发酵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提高产品的拮抗活性和稳定性,减少生产成本。

3. 开展多样化的应用研究:对拮抗生防菌剂在蘑菇圈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应用潜力。

五、结语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究和应用对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拮抗生防菌剂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蘑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拮抗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生产与应用1.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加工:经过优化的发酵工艺后,拮抗生防菌剂的生产进入到了提取和加工阶段。

提取工艺的优化以及加工技术的改进,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活性至关重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疫霉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疫霉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大豆疫霉根腐病 5 大豆 4 辣椒 2 荔枝霜疫霉 2 毒素 2 抗病基因 2 抑菌活性 2 香豆素 1 鉴定 1 鉴别菌系 1 野生大豆 1 过氧化物酶 1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诱导抗性 1 菌落形态 1 菌丝生长速率 1 荔枝 1 致病疫霉 1 耐紫外光菌株 1 群体遗传结构 1 绿僵菌 1 疫霉病 1 疫霉根腐病 1 环境因子 1 溶磷特性 1 溶磷 1 海洋真菌 1 水稻 1 森林昆虫 1 昆虫病原真菌 1 拮抗作用 1 抗药性 1 抗真菌活性 1 抗性鉴定 1 抗性遗传 1 抗性筛选 1 抑制差减杂交 1 广东省 1 差异表达基因 1 大豆种质资源 1 大豆疫类化合物 1 合成 1 卵孢子产生量 1 南方 1 分离 1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 1 侵染 1 伞型酮 1
53 ssr标记 54 ssr 55 3号生理小种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2011年 科研热词 大豆疫霉 疫霉 辣椒 短小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植物致病真菌 拮抗活性 抗真菌活性 抗性基因 大豆疫霉根腐病 马铃薯 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 霜疫霉菌 防治效果 镰孢菌属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过敏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蛋白表达 菌株 荧光定量pcr 荔枝病原菌 荔枝 苯乙酰胺 致病疫霉菌 致病型 群体遗传结构 纯化 疫霉菌属 甜瓜疫霉菌 甜瓜枯萎病菌 特异引物 炭疽病菌 海洋真菌 毕赤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 杀菌活性 晚疫病菌 晚疫病 无毒基因 指纹 抗病基因 抗病 抑制性消减杂交 扁桃酰胺 干酪乳杆菌 实时定量pcr 大豆 基因推导 培养基 地理分布 推荐指数 4 3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3411·收稿日期:2022-04-27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J4361);湖南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2021NK1040)通讯作者:王运生(1979-),https:///0000-0001-5003-4434,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黑水虻规模化养殖、植病生防和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工作,E-mail :*******************第一作者:颜瑾(1982-),https:///0000-0002-9198-7263,主要从事农业功能微生物学研究工作,E-mail :***************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颜瑾1,熊有明2,肖志鹏2,杨未2,邹修为1,鲁耀雄3,周升明4,张艳4,王运生1*(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衡阳市烟草公司,湖南衡阳421011;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4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3)摘要:【目的】解析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阐明其防病促生机制,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三代牛津纳米孔测序(ONT )和二代测序平台(BGISEQ )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黑水虻肠道分离获得的对辣椒疫霉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4-3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菌株Y4-39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

【结果】菌株Y4-39全基因组大小为3891759bp ,GC 含量46.67%,编码3713个蛋白基因,27个rRNA 和86个tRNA 基因,不含质粒。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B.velezensis 系统发育进化树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间的平均核苷酸一致率(ANI )大于97%,亚群内各菌株之间ANI 大于98%。

致病疫霉生防木霉菌株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致病疫霉生防木霉菌株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第4 1 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东北林业 Nhomakorabea大



Vo 1 . 41 No . 7
J OUR NAL OF NO RT HEAS T F OR ES T RY U NI VE RS I T Y
J u 1 .2 0 1 3
致 病 疫 霉 生 防木 霉菌 株 筛 选 鉴 定及 生物 学特 性 )
f e s t a ,  ̄a n d i n h i b i t i n g e f e c t s o f f e r me n t a t i o n l i q u i d o n t h e g r o w t h ,s p o r a n g i u m g e mi r n a t i o n a n d s p o r e r e l e a s e d z o o s p o r e s o f
t h e ro g w t h . s p o r a n g i u m g e mi r n a t i o n a n d s p o r e r e l e a s e d z o o s p o r e s o f P .i n f e s t a n s w e r e 6 4 . 7 1 %, 6 4 . 4 1 % a n d 6 8 . 3 1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t r a i n T- 2 8 w a s i d e n t i i f e d a s h a r z i a n u m b y I S T P CR p r o d u c t a n a l y s i s .T h e r e i s t h e re g a t e s t h o mo l o g y

微生物论文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微生物论文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增多,机会真菌感染也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临床用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又导致真菌病原菌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其开发新的安全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氨基酸核酸虽然在发现和发展新的抗真菌药物研究项目上进行的非常活跃,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菌感染的机会如曲霉菌、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种)和新型隐球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在有效治疗机会真菌感染,特别是由癌症化疗、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以及感染HIV/AIDS或其他一些免疫功能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的病人感染上描绘了有效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值得增加关注力度的是真菌病原菌对目前临床上所用已知种类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这两方面的因素增加了在研发过程中建立能迅速鉴别有开发价值的抗真菌药物的紧迫性,进而研发出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发现新的化学实体以用于目前机会真菌感染和耐药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下面着重讨论一些精选现有抗真菌药物的调查情况及已知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1.现有抗真菌化合物和技术(1)β氨基酸类化合物环状:β氨基酸类化合物具双重作用机制,其一,在集中吸收后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其二,干扰氨基酸代谢的自身调节。

2一氨基环己一3一烯羧酸为吡多醛磷酸盐抑制剂,而cispentacin是天然β氨基酸,这2个化合物都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

PLD一118是新的口服β氨基酸,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IC50为O.13mg/mL,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在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致命全身性感染模型或由平滑念珠菌或克鲁斯念珠菌引起的非致命肾脏感染小鼠模型中,口服PLD一118其体内疗效呈正值,PLD—118也对由耐氟康唑菌株引起的感染有效。

(2)核苷类抗真菌药物:核苷类抗真菌药物有灰黄霉素和氟胞嘧啶。

拮抗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及拮抗机理研究进展

拮抗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及拮抗机理研究进展

拮抗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及拮抗机理研究进展于淑池a,徐亚茹b(a.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b.承德职业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本论文概括了拮抗微生物产生的两大类抗菌物质,对拮抗细菌产生拮抗作用的方式以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拮抗细菌;抗菌物质;拮抗蛋白;抗生作用;溶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758(2006)01-0067-03 Abstract:In this essay,t wo kinds of antibacter ial mater ials that pro duce ant ago nistic micr obes a re summed up.T heir antibacter ial w ay and functio ning mechanism ar e analy zed.Key words:antag onistic micro be;bact erio lysis;antibact eria l mat eria l;ant ibacterial pr otein拮抗微生物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物产生抑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众多拮抗微生物应用的物质基础。

作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素,对于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

1 拮抗细菌拮抗作用的物质基础拮抗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有两类:一是小分子的抗生素;二是大分子的拮抗蛋白或细胞壁降解酶类。

(1)抗生素类芽孢杆菌抗生素是其表现抗菌作用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芽孢杆菌的抗生素有核糖体和非核糖体合成2类,非核糖体合成的抗生素包括脂肽抗生素(1ipo peptin)、多肽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

脂肽抗生素It ur in家族脂肽抗生素,一般对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目前报道的有B.subtilis合成的It ur in A、C, Bacillo mycin L、D、F和M y co subtilin等[2]。

真菌耐药性研究现状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真菌耐药性研究现状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 :真菌感 染;烟 曲霉 ;非 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属 ;唑类 ;棘 白菌素;耐药性 ;机制 ;新型抗真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9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51(2018)05 0363.06
1 前 言 抗 真 菌 药物 的 耐 药 性逐 渐 被 临床 医生 所 重 视 ,
尽 管 白色 念 珠 菌 是 从 念 珠 菌 病 感 染 者 体 内分 离 出 的最 常 见 致 病 菌 ,但 是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由其他 念 珠 菌 属 引起 的感 染 也越 来 越 受 人 关 注 ,包 括 光 滑 念 珠菌 (C glabrata)、近平 滑 念珠 菌(C.parapsilosis)、 热 带念珠 菌 ( tropicalis)以及 来 自不 同 区域 的其他 念 珠 菌 属 。值 得 关注 的是 , 非 白色 念 珠 菌 属 的耐 药 性 呈 上 升 趋 势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报 道 称 :非 白色 念 珠 菌 属 对 氟 康 唑 类 的 耐 药 性 是 抗 真 菌 耐 药性 最 普 遍 的类 型 。一 直 以来 ,氟 康 唑 不 仅 价 格 便 宜 、 而且 有 良好 的耐 受 性 且 便 于 患 者 使 用 ,然 而 ,氟康 唑 耐 药 性 的 出现 推 测 其 他 唑 类 药 物 也 可 能 已经 产 生 耐 药 性 ,氟 康 唑耐 药 机 制 有 可 能是 病 原 微 生 物 对 药 物 的 敏感 性
收稿 日期:2o18—08—02 作者简介:向小洪,讲师,主要从事病原真菌耐药性及新 型抗菌药物靶标研究 。
364
W 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2018,Vo1.39,N o.5
降低 ,ERGll基 因编 码 的 羊毛 甾醇 1,4 一脱 甲基 酶 , 降低 。对 临床 分 离得 到 的耐 药 光 滑 念 珠 菌 菌 株 的检

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

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

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摘要:疫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甚至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真菌。

疫霉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如疟疾、白血病和肺炎,因此对于疫霉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致病疫霉的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首先,本文介绍疫霉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然后,本文重点讨论疫霉的遗传多样性问题,探讨不同菌株的基因组组成、喜好环境以及代谢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深入探讨这些差异与疫霉致病性的关系。

接下来,本文介绍拮抗菌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常规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等,并详细介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最后,本文对于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的研究展望,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关键词:疫霉;遗传多样性;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疫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疫霉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疟疾、白血病和肺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对疫霉的研究非常重要。

致病疫霉的遗传多样性是疫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不同的疫霉菌株在基因组组成、喜好环境和代谢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菌株的致病性。

因此,深入探讨疫霉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拮抗菌抑菌物质是指一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可用于控制疫霉的生长。

在疫霉的研究中,拮抗菌抑菌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分离纯化拮抗菌抑菌物质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常规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可为疫霉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及拮抗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疫霉菌株的遗传变异、致病机制和抗菌物质的产生及作用机制等问题,以提高对疫霉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此外,疫霉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力,常常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存活和繁殖,例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较低的水活性等。

生防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初步

生防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初步
抗菌活性研究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木霉生防菌株发酵产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抗菌活性及其对其他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
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木霉生防菌株发酵产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作用 机制,包括对细胞壁、细胞膜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代谢途径的干扰等。
05
初步应用试验与田间效果 评估
初步应用试验设计
试验材料
选择健康的黄瓜种子,以及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生防菌株。
试验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木霉生防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研究。
试验流程
分别将木霉生防菌株与黄瓜枯萎病菌混合,观察拮抗作用,并记 录实验数据。
木霉生防菌株在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试验材料
选择健康的黄瓜种子,以及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生防菌株。
对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进行时间动力学 研究,确定木霉生防菌株的最佳发酵 时间,以保证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 积累。
03
确定发酵产物质量标 准
通过HPLC、LC-MS等技术手段,对 木霉生防菌株发酵产物的质量进行标 准制定,以保证后续生物活性的稳定 和有效性。
木霉生防菌株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1 2 3
分离纯化
寄生作用
木霉生防菌株可寄生在黄瓜枯萎病 菌的菌丝上,破坏病原菌的结构, 降低其致病力。
木霉生防菌株的应用效果研究
生物防治效果
01
木霉生防菌株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能够
有效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02
木霉生防菌株对寄主植物无不良影响,能够促进植株生长,提
高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仅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未能进一步探究生防木霉在田间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可以开展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生防木霉的生物防治效果。

根瘤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植物病原菌是影响植物健康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引起植物疾病,导致作物减产和损失。

为了保护植物健康和稳定的农作物产量,寻找一种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方法至关重要。

根瘤菌作为一种有益的细菌,具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成为一种有望的生物防治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根瘤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以及其研究进展。

根瘤菌属于一种土壤中常见的一类细菌,与一些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它们与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固氮物质,同时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

根瘤菌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第一种主要机制是竞争营养资源。

根瘤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获得了植物根系所提供的固氮物质。

这种固氮物质对其他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病原菌往往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滋养自身的生长,当根瘤菌存在时,它们与病原菌之间将发生竞争,抢夺营养物质。

这样一来,病原菌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减少了对植物的危害。

第二种机制是产生抗生素。

根瘤菌具有产生多种抗生素的能力。

这些抗生素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病原菌对植物的侵害。

这种抗生素的产生是根瘤菌特有的特征,对于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根瘤菌还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以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根瘤菌可以通过与植物的信号通讯来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增加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这种激活植物防御机制的能力使根瘤菌成为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剂。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根瘤菌的拮抗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发现根瘤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根瘤菌能够拮抗土壤中的黄瓜萎凋病病原菌。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能够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从而减少了黄瓜萎凋病的发生率。

类似的研究还发现根瘤菌对其他病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拮抗作用可能与根瘤菌产生的抗生素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根瘤菌与植物病原菌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几种选择性培养基对致病疫霉和烟草疫霉分离及培养比较研究

几种选择性培养基对致病疫霉和烟草疫霉分离及培养比较研究

几种选择性培养基对致病疫霉和烟草疫霉分离及培养比较研究朱桂宁;黄福新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7)004
【摘要】@@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疫霉属真菌中一个重要的种,引起马铃薯、番茄的晚疫病,造成马铃薯、番茄生产的严重损失.近年来,晚疫病对作物的为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广大植病工作者的重视.
【总页数】1页(P436-436)
【作者】朱桂宁;黄福新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32;S436.412.12
【相关文献】
1.不同成分培养基影响致病疫霉生长的比较研究 [J], 李海鹰;蒋继志;孙海丽
2.定量测定土壤腐霉的几种方法和选择性培养基的效果比较 [J], 王政逸;张炳欣
3.几种拮抗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J], 黄英菊;蒋继志;冯丽娜;田瑶;赵偲
4.烟草疫霉分离及生长培养基的选择 [J], 苏凯;桑维钧;张新强;王慧
5.几种活性物质引起马铃薯致病疫霉孢子囊畸变的比较研究 [J], 吴路芳;蒋继志;郝志伟;张红霞;张荷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串红疫霉病识别与防治

一串红疫霉病识别与防治

2023-11-03•识别一串红疫霉病•诊断一串红疫霉病•防治一串红疫霉病•研究进展与防治策略•结论与展望目录01识别一串红疫霉病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呈水渍状,后缢缩倒伏,土壤湿度大时,病苗上长出白色棉絮状物。

苗期猝倒成株期萎蔫根茎腐烂成株期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叶色变浅,植株一侧或全株突然萎蔫,下部叶片变黄,并迅速脱落。

根茎部呈水渍状,皮层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03症状识别0201病原物为一串红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真菌。

菌丝体无色,粗细不一,有隔膜。

孢囊梗无色,多根丛生,呈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孢子囊梨形或椭圆形,乳白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

卵孢子黄色,球形,厚壁。

病原物识别土壤过湿或排水不良,以及低洼地块和喷灌条件下的植株发病重。

流行病学特点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水流、雨水飞溅、灌溉水等传播到植株上,从寄主的气孔、皮孔、伤口侵入。

连阴雨天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02诊断一串红疫霉病病原分离通过实验室培养,将病株上的病菌进行分离、纯化,进一步确认病原菌种类。

分子检测利用疫霉属特异的分子标记进行PCR检测,快速、准确地检测疫霉病。

实验室检测注意观察植株的叶斑、萎蔫、猝倒等异常症状,判断是否为一串红疫霉病。

观察症状疫霉病通常有明显的病程进展,从发病点到全株枯死速度较快,有助于准确诊断。

病程进展田间诊断与其他叶斑病的鉴别一串红疫霉病与其他的叶斑病在症状上有明显的区别,如细菌性斑疹病等,需仔细比较鉴别。

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猝倒病鉴别猝倒病也可能是由其他病原菌引起的,如腐霉菌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症状比较与鉴别03防治一串红疫霉病避免与茄科、葫芦科等易感疫病的作物连作,实行轮作制度,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轮作选择健康的种子和土壤,使用无病肥料和水源,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以提高抗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s n n f h i su yf ls t rsn.I r e ar u ilgcl o t l f oaoa dt— et si o eo ema td ed ee t nod rt cryo t oo i nr tt n o a s t n i ap o b ac oop
拮 抗 真 菌 的主 要 类 型
1 1 重 寄 生 真 菌 .
重寄 生真菌 是对其 他植 物 病原 菌 具 有 寄 生作 用 的真 菌 , 今研 究 较 深 入 的主 要 是木 霉属 ( ih d r 迄 Tr o e— c ma 的一 些种 和腐霉 属 中的寡雄 腐霉 ( y hu oi a d u . rc o ema属 的 T.h r in m, .vrd e ) P tim l n r m) T i d r g h a za u T iia 和 T.arvrd 等几 个种 可寄 生在灰 葡萄 孢 ( or t nra 、 to iie B ty ic ee ) 茄镰 孢 ( u a im sln ) 辣 椒疫霉 ( h — si F sru a i 、 o P y tp toac p i ) 寄 生疫霉 ( y a r s i ) 瓜果 腐 霉 ( t p a i ema u 、 腐 霉 ( y .d s — o hh r cs 、 a i Ph .p y a i c 、 ta Py.a h nd r tm) 宽 P t is o
tc m) 终 极 腐霉 (Py.ut m) 立 枯 丝核 菌 ( h zco i oa i 、 盘菌 ( c ot i slrt r m) au 、 t l mu 、 i R iotnasln ) 核 S l ri a ceoi u 和 e n o
大丽 轮枝 菌 ( et il m a l e 等 3 V ri l u d hi ) c i a O多 种 植 物 病 原 真 菌 上口 而 其 中 的 T ii a [ 和 T t — , .vrd e .ar o vrd L i e 均可 寄生在 致病 疫霉 ( h .if s n ) ; a e [] 为 带有 致 病 疫 霉菌 丝 体 和孢 子 囊 的土 壤 , i 2 P y n et s 上 L cy2 认 a o 随 时 间延长 侵染性 显著 下降 , 主要 原 因 之一 是 T ii a 其 .vrd e的寄 生 作用 所 致 , 因为致 病 疫霉 菌 丝 体 的生 长 和 孢子 囊 的萌发在 无菌 土壤 中可正 常进 行 , 在含有 T ii a 而 .vrd e的土 壤 中不 能进 行 ; B ah 研 究 发现 丁 Mc et c . arvrd 对 生长条 件 的要 求几 乎与致 病疫 霉完 全相 同, 喜好 冷 凉 和高 湿 的环 境 , 对致 病 疫霉 的 A1和 to ii e 都 它 A2交配 型 的寄生强 度相 同 , 对化学 农药 瑞毒 霉 (io l表 现抗性 , T.arvrd 处 理 马铃薯 种薯切 块 也 r mi d ) 用 t iie o 后, 切块萌 发早 而整 齐 , 萌发 率 为 i 0 ( 0 与未处 理 的对照 相 同) 而瑞 毒霉处 理后 的萌 发率 为 8 ; , 8 人工接 种 致病 疫霉 后 , .ar vr e T to ii 处理 对马铃 薯 晚疫 病 的 防效 与瑞 毒 霉相 同甚 至优 于瑞 毒 霉 , d 由于 抵 抗致 病 疫 霉 A1交配 型 的马铃薯 品种 均高度 感染 A2交 配型[ 因此 , .arvrd 处 理 马铃 薯种 薯 防治 马铃 薯 晚疫 病 2 , T to iie
s me pr l ms e s i g i hi il nd r s a c gh i t we e po nt d o . o ob e xitn n t s fed a e e r h hi lgh r i e ut
Ke o d :na o i i f n i Ph tp toaif s n ;p tt ;tmao yw r sa tg ns c u g ; y o hh r et s oao o t t n a
2 2正 01
2 1 O 2
第 3 2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1期
Vo . 2 No 1 13 .
致 病 疫 霉 拮 抗 真 菌 研 究 进 展
蒋 继 志 , 俊 亭 , 丽艳 郭 李
( 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 北 保定 河 河 010) 7 0 2

要: 致病 疫霉 主要 引起 马铃 薯和 番茄 的晚 疫病 , 严重 制约 马铃薯 和番 茄 生产 可持 续发展 的 首要 因 是
ma o lt l h ,t e p o r s n a t g nsi u g o P. i et n n r c n e r r e iwe t a eb i t h r g e s o n a o it f n it g c n sa si e e ty a s wee rve d,a d f n
fr t i p t n a t r lmii g s t na iiy f o a o a d t m a o pr du ton a lo e h is m or a tf c o i tn usai b lt or p t t n o t o c i l v r t e word Cur e t l. r n r s s a tva ite ,a rc lur lc li a i s,a d c e c lf gii s c l ot c m p e ey a fe tv l e it n re i s g i u t a u tv ton n h mi a un cde ou d n o l t l nd e f c i e y
Ad a cso n a o it u g g is P D5 J r n etn v n e f tg nsi fn i an t J z if sa s a c a , D
JI ANG iz iG UO u -ig, - an J— h , J n tn LI y Li
c nr l h t l h ic o to t e aebi t n e l g s P.if s n a vd n h s lgcl i ee t t na dq i ee i r ai n et s s ie t yi o i f rn i i n uc h rdt yv r a h e p o ad f ao k a —
a i n.To e pl r nt go s i un nd d v l p s f nd hi h e f c i e m ir bi lpe tcde a ans to x o e a a nitc f gia e e o a e a g fe tv c o a s i i g i tP. i n—
E ma : i gi i y h o c r - i j n jh@ a o .o l a z n
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 卷 2
铃 薯是仅 次 于小麦 、 玉米 和水稻 的世 界 四大 粮 食作 物 之 一 , 年 因 晚疫 病 所 造成 的损 失 全球 达 到 1 0亿 美 每 7 元, 中国约达 到 4 亿 美元 , 0 该病 的危 害性 、 防治难 度及 其对 全社 会造成 的影 响 已超过 了水稻 稻瘟病 和小 麦锈 病, 被视 为 国际第一 大作 物病 害口 . 产 中主要通 过培 育 和推广 抗 病 品种 、 业栽 培 措施 和 化 学农 药 防治 该 ]生 农 病 , 由于病 菌生 理分化 明显 、 交 配 型在世 界各地 相继 出现 、 但 A2 以及 有 限的抗病 品种 和化 学农药 所造 成 的选 择 压力 , 致使 病菌 生理小 种变 异迅速 [ 、 3 品种 抗性 丧失 加快 , 其是 化 学 防治 带 来 的环 境 污染 、 菌抗 药 性 、 ] 尤 病 毒 物残 留等一 系列 问题严 重威 胁着 生态环 境 以及人类 健康 , 因而研发 高效 、 生态 、 环保 、 无毒 的生 物农 药 已成 为植物病 理 学领域 中的重要研 究课 题. 许 多学 者尝试 利用植 物及 其提 取物[ 或拮抗 微生 物及 其 代谢 产 物抑 制致 病 疫霉 [ 或诱 导 马铃 薯增 4 1 , 强对致病 疫霉 的抗 性L ]尤 其是 自从 Ma jz k 1 8 ) 道对 致病疫 霉 的拮抗 微生物 以来 , 1 卜H , l cu ( 9 3 报 a 研究 涉及 到 的 微 生物 有真 菌l 细菌_ 放线菌 [] _ 1 、 1 引、 1 和病 毒[ 1 . 中, 等 其 真菌 是 自然 界 中种 类最 多 、 布最 为 广 泛 的一 类微 分 生物 , 利用 真菌及 其代谢 产物 抑制致 病疫 霉 已有许 多研究 , 包括 重寄 生 、 内生 、 生 和植 物 病原真 菌或 弱致病 腐 真菌等 , 中研究 和应 用 最 多 的是 木 霉属 ( rc o emas p ) 菌[ 其 他 有 寡雄 腐 霉 ( yh u oia — 其 T i dr p . 真 h 1 , P tim l n g d u 、 刀菌 ( sru p . 、 rm) 镰 Fua im s p ) 黑斑病 菌 ( tra i p . 、 霉 菌 ( e ii im s p ) 本 文结 合 本研 Al n ras p ) 青 e P ncl u p . 等. l 究室 多年 的研究工 作较 为系 统地介 绍 了 国内外对致 病疫 霉 拮抗 真 菌 的研究 进 展 , 析 了拮 抗 真 菌 的利 用潜 分 力, 同时也 指 出了在该 领域 中存在 的一些 问题 和今后 的研 究重 点 , 以期加 快对致 病疫 霉拮 抗微 生物 的利用 .
素. 生产 中可利 用的措 施主要 有 选 育和利 用抗 病品 种 、 业 栽培措 施 和化 学农 药 , 因病 菌生理 分化 明显 、 农 但 遗 传 变异迅 速 , 现有措 施 难 以完全 有效控 制 该病 , 发掘 致病 疫 霉拮抗微 生物 并研 发 安全 高效 的微 生物农 药是 当 前 的主要研 究方 向之 一. 述 了近年 来对 于致 病疫 霉拮 抗真 菌 的研 究进 展 , 综 并指 出了在 该领 域 中存 在 的一 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