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人教部编历史·八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历史·八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八下】第16&17课新中国的外交(知识梳理)董佩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2.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确认;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政治保证),平等互利(实施条件),和平共处(目标)影响: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③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同——①摆脱殖民统治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发展壮大自己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意义:①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4.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四、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影响: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2.中美建交1971年“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五、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4.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C.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5.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这一 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 C )
加强与亚非国家 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 外交政策是( A )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 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 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当堂检测
2.(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 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 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再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 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另起炉灶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
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 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时间:1955年 (3)地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桌对面右起: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 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 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北 京会谈。在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 表团的谈话中,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基本 原则。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件(共24张PPT)
毛泽东和斯大林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外交成就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亚洲第一个让联合国在其逝世时为他降半旗致衰的领导人
猜猜他是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① 1953年7月,中国取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高中政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内容: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知识扩展】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基本内容
①决定因素
②基本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16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自主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对外关系,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辉煌表现。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前,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并梳理出了思路和要点。

同时,也查找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在教学实施前,我还进行了课堂板书的设计和重点知识的整理,以便于课堂讲解和学生复习。

二、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介绍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然后,我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最后,我对学生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和补充说明,确保了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如问答、分组讨论、个人观点表达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同时,我还设立了课堂互动环节的评分机制,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参与,积极发言,力求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中,我通过复习、总结和思考等方式,加强了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我还设置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五、课堂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和与学生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课堂授课中,我可能存在一些口吃,需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有时候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们的思考和疑惑,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多维度彰显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会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多维度彰显知识点。

新课标八下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标八下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读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 作内容,找到以下知识点在书上做 标注。时间:3分钟
1、万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有哪些国家参加。 2、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3、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遇到了什么困难?
4、中国代表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有何历史意义?
5、请说说什么是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概况
时间、地点 1955 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与国家 会议性质 (特点) 讨论主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 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核心和基础
保证 目的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 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 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P82材料研读) 结合和平共处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 发展所起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 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 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 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外交政策。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3、知道万隆会议的时间、内容以及中国在万隆会议 上面临的困难。 4、理解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 和作用。
5、知道万隆精神。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 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什么基础上建交。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③万隆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
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
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 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项原则。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 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 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p82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 表团抵达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 作。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 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印度经香港飞 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 国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 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 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 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飞机 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 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 组人员罹难。由于周恩来临时改变 路线,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
A
•3.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A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大国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 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 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新中国受苏联影响,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历解释
1.“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1)“同”指亚非各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 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2)“异”指亚非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原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 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 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目标导航
1.知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点)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影响。(重点、 难点) 3.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 义。(重点、难点)
知识结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政外策交。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情况: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交关系。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无忧备课课件(部编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无忧备课课件(部编版)

连一连,把相对于的项连起来。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
互相尊重主权
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习近平
和领土完整
双方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 谈判的结果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好 处的。
——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
台湾是中国的,是中国领土 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国防部
中方高度重视同邻国发展关 系……为积极开展本地区乃至世 界范围内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 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16课 独立自治的和平外交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掌 握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我国建国初期的 外交成就。 2.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激发学生 爱国热情,培养历史责任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意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 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基础知识: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②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教材正文前面导读内容,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①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首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③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部编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部编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页纸教师出示互助提纲,师友合作在课本上找到答案,标出内容。

互助提纲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困难? 3.面对这一局势,中国进行了哪些努力?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5.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的特点?提出的方针?会议的影响? 过渡: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字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出示互助内容师友共同探究 1、出示材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宣告 思考回答:从毛泽东的宣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后的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 自主 和平) 2、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的安全,阻止中国统一。

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请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 3、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的领导人是怎么做的? 对策:打破美国封锁,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广交朋友(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4、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5、完成表格内容6、阅读材料 4122 53 5出示-----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的两则材料。

根据材料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过渡:新中国当时不仅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中国还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完善: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问题1】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究:不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中国同印度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中提出的,后经发展,由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

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当今社会,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可以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问题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倡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何会得到与会国家的赞同?美国记者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探究:(1)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含答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提出: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6.万隆会议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中国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贡献意义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具体表现有( )①实行外交孤立政策②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③派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④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 菏泽中考)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

”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和同一家B.不结盟C.全方位外交D.独立自主3.下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知识点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4.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翼 课件
学练优历史八年级下册( cJ ) 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国防、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导入新课
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结果。
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1999年11月15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北京签署中 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有了“双赢”的结果。
板块三:中国新外交
一 三 探究点:中美建交
1972年2月21~28日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 米尔豪斯· 尼克松首次访华
1.尼克松访华: (1)时间: 1972年2月 (2)成果:
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
(3)意义:
(3)199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江 泽民主席提出五项原则,博得支持。2001年12月 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成立于1989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
“万隆精神”
板块二:重返联合国
探究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联合国
1945年,联合国是由中苏美英四国筹建的国际性组 织,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大会、安理会、秘书处、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和托管理事会。中国是五 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的过程: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时,代 表中国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中缅甸联合发 表《联合声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中国外交的新 局面。
APEC共有5个层次的运作机制:①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部长级会议;③高官会;④委员会和工作组;⑤秘书处。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订
上海合作组织(SCO 上合组织)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5日,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 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元首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结束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2.中美建交:
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意义: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小资料
小知识
1978年,中美发表的《关于建立外交 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 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 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 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954年6月 1954年6月 周总理访印时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两国。同印度总理 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举行会谈。在6月28日发表的中印两国总 理的联合声明和29日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将五 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 的准则。中国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1.我国被拒之门外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国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操作联合国,使中国在联合 国的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 2.恢复的原因:
(1)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 (2)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恢复的时间: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和国大会。 4.恢复的重大意义: (1)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 (2)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板块四:朋友遍天下
四、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 2.外交政策: 我国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现: (1)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同第三世 界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2)积极参与地区与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的活动。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与发 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
稳定,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在国际上出现了一 个和中国建交的新局面,促进了国际关系稳定发 展,和平共处的思想成为思想主流,揭开了国际 关系的新的一页。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板块一:外交新局面 板块二:重返联合国 板块三:中国新外交
板块四:朋友遍天下
板块一:中国新外交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亚非会议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