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高考语文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试题
安徽省郎溪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年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卷上。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
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推荐文章广东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热度: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热度:2017广东语文高考试卷热度: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2017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热度: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热度:2017高考语文的备考除了需要多看书以外,还需要多做模拟试题。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审美文化的相对独立是现代性进程的结果。
如果说古代文化是由宗教——形而上学整合一体的表意象征体系的话,现代文化则是这一体系解体和不断分化的结果。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进程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的首要特征是“去魅”,即祛除宗教——形而上学的神魅,将文化的基础还原到理性上来。
所谓文化现代性就体现为文化的理性化,而文化的理性化又体现为大一统的古代文化合理地分化为“科学、道德与艺术”的三大领域。
现代理性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原则与逻辑,从而使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领域成为自主、自律的领域。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这样描画了审美领域独立的历史:“粗略地说,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不断前进的独立化的线路。
首先是在文艺复兴中形成了那种完全属于美的范畴的研究对象。
在18世纪的进程中,文学、美术和音乐被体制化,成了脱离宗教与宫廷生活的行为范围。
最终在19世纪中期也产生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观,它已经指导着艺术家们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意识来生产作品。
这样,审美特性才得以成为坚实的信念。
”现代审美文化不仅逐渐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它还试图取代宗教而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救世的角色。
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自启蒙运动以来,__信仰面临全面的危机,宗教神本主义不再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以“人性”信赖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六)-答案
9.D 10.①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②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③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很广阔。 11.(1)内容: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 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2)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 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12.略
王涯身材瘦长,上身长下身短,动作安详有风度。生性吝啬俭朴,不养乐伎和小妾,讨厌巫师和别的术 士。别墅中有好看的树和流动的泉水,在家时看经书史籍消遣,命门客贺若夷弹琴招待宾客。唐文宗讨厌风
-4-/7
气奢侈,下诏命王涯惩治。王涯逐条写成制度上奏,衣裳房屋,要接近古制。达官贵人认为不好,齐声反对, 事情就搁置了。但王涯年龄已过 70 岁,为贪图权力巩固地位,附和李训等人,不能和他们划清界线,因此 被灭族。当时,11 家的财产都被军队掳掠,王涯家在永宁里,是过去杨凭的住宅,家中财产无数,搬了一 天还没搬完。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古代有名的字画,有过去用重金买来的,有用封官换来的,凿开墻壁藏 着,层层掩盖隐蔽牢固,简直难以找到,到这时别人挖开墻壁取走金盒和玉轴,把字画扔在路上。田地房产 被官府没收了。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 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长不用”不 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 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 “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 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 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 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 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 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 的沉重悲哀。 6.略 7.①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使用正确; ②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成语所用的对象是人,句中为“物”。此处应为“一概而论”。 ③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句中德尔对象为“选举结果”。不合语境。 ④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使用正确;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l.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姓名、学号分别镇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本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楔.(xiē)子笼.(lóng)统脾气拧.(nìng)白发皤.(pó)然B.狷.(juàn)急疮.(chāng)痍冲.(chòng)劲儿灯影幢.(chuáng)幢C.针灸.(jiǔ)夹.(jiá)袄行.(háng)道树髀.(bì)肉复生D.说.(shuō)客亲.(qìng)家眯.(mí)了眼博闻强识.(zh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催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的惨淡出身了。
B.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时代光芒的灼射、抚慰心灵的旋律;同样书法要成为彪炳书史的赫赫名作,应该是具象的诗、流动的诗。
C. 周杰伦以他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一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 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是墨西哥讫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一项目向社会公布后立即引来全球高铁巨头的竞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7年整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近400万字《归有光全集》昨天在沪首发,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精心整理后面市。
B. 在消费者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的条件下,流通企业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商品成本,进而..降低销售价格,才能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C. 如果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即使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再多的困难户,也难以改变人们心目中干部作风漂浮的印象。
2017高考仿真卷 语文(二)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语文
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詹庆生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
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其他制作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
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
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
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
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
2017高考语文真题安徽_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7高考语文模拟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颓圮(pǐ) 肄(yì)业风骨遒(qiú)劲妄自菲(fēi)薄B. 和蔼(ǎi) 瞭(liào)望叱咤(chà)风云脍(kuài)炙人口C. 弄(lòng)堂漫溯(sù) 蓊(wěng)蓊郁郁桀骜不驯(xùn)D. 蠕(yú)动磅(páng)礴忸怩(ní)不安博闻强识(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逶迤谍血戮力同心屏息以待B. 噩耗苍茫婆娑起舞绿草如荫C. 敲榨笙箫义愤填膺殒身不恤D. 切磋机缘束之高阁旁稽博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每个人都是作者,也是自己必须负责的主编和出版者,那么传统的编辑制度就_________了。
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无聊平庸泛滥。
如今,在网络上,恰恰是平庸之作________,而真正有读者的作者却____________,粉丝就是__________。
A.行将就木门可罗雀锋芒毕露证据B.日暮途穷门庭冷落崭露头角表现C.日薄西山无人问津脱颖而出证明D.山穷水尽黯淡无光出类拔萃说明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两年来17所高校的试点学院针对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高教发展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高校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
B.图书馆里没有好书,就像人没有灵魂,即使开放也意义不大,也隔绝了孩子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C.《学前教育周刊》创刊不久,我们就抓了一个热点话题,开设了纠正和防止“小学化”现象系列报道栏目,在一版重要条位刊出。
D.“神舟十号”带上了人参种子、福建名茶大红袍与正山小种,还有四个茄子品种、六个番茄品种、两个黄瓜品种、九个西瓜品种和六个甜瓜品种等水果品种。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五)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
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起来。
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
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
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昂扬。
比如诗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
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发扬。
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如清初的小说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
拟话本小说结束了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教。
另一种情况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一些作家,如李渔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故事情节演绎的是其超乎常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对人情世态的调侃,也就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议论的成分增大了,作者的既定意向胜过并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
2017高考仿真试卷(二轮)——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解析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2017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考试题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三)(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
回归文学的原生态、还原文学的原本面目,有利于发现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全方位的联系,有利于摆脱原有概念和理念的束缚,建立基于我们自己感受经验的对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
其中,文学的实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
从这一维度出发,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各种概念化的解释都难免简单化、机械化,真正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在文学中,人们的愿望、渴求、理想、旨趣隐涵,寄予在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的逻辑之中,生活的肌理、价值、意义和人们的基本诉求也蕴含于文学叙事之中。
虽然文学虚构的生活图景并非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文学展现的“生活图景”并不能让人们按图索骥地重复,但文学让人们在“虚构生活”中近乎真实地看到了对象化的自我,并可能从中回味出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文学叙事高于平凡的生活,甚至是理想化的乌托邦,但在文学的修辞手法、多种表现手段构筑下可能美轮美奂,楚楚动人,引起人们极大的冲动和向往。
所以,对于文学而言,不在于人们是否能够完全按照文学的描绘生活,而在于能够激起人们多少冲动和向往。
因为人类最早创造文学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初衷可能是在疲劳、痛苦、无聊之时玩笑、娱乐、虚化一下自己,甚至是进行一次自我开涮。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叙事就是一种虚幻,就是让人的生活由实向虚的一种转化,而人们在许多情景中常常向往虚幻。
当人们的实在生活出现矛盾、困境时,以虚化的图景予以调和、润滑、昭示,困厄也许就细而无声地度过。
文学就是要构筑一种“逼真”的“非现实的生活”,而且这种“非现实的生活”还是人们极力憧憬和向往的,是人类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
2017高考仿真试卷(二轮)——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解析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安徽省郎溪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年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卷上。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
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语文(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六)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六)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
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
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
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
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
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unconscious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
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
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
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
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
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
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
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unconscious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
安徽省郎溪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
安徽省郎溪县高考语文模拟金典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一种“西技”,图画课在世纪初的新学中。
沿着经世致用的晚清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备受画家所推崇的。
两代文化启蒙者,从康有为、梁启超到陈独秀、吕微,都倡导美术的写实主义。
在后者那里,“写实”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文化。
“画家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窠白。
”陈独秀将写实与发挥“天才”、标榜自我独立性________,强调“写实”的精神内涵。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写实主义从原来的追求绘画逼真效果,提升到具有“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写生是讲究科学性的行为,自我摹写和自我表达是民主的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人物写生、透视素描、明暗造型,都具有文化性、精神性含义。
至此,()。
肖像画与个人主义时代的自我张扬相呼应,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美术教育既是一门人文教育,又是一门技术性相当强的课程。
一种用画面摹写景观,摹写人事万物的技能。
这种技能的掌握让人的表达_________,技术促进了觉醒。
在技术的协助下,自我摹写变得_________,自画像也开始流行。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举重若轻一概而论为虎作伥轻而易举B . 举足轻重相提并论如虎添翼轻而易举C . 举重若轻一概而论如虎添翼得心应手D . 举足轻重相提并论为虎作伥得心应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沿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是完全备受画家推崇的。
B . 沿着经世致用的晚清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是画家所推崇的。
C . 沿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潮流,二十世纪前十年,西洋图画以写生为方式的写实路径承受画家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17届高考语文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卷上。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
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层面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中华文化之心。
B.“三礼”,是“十三经”中重要的经典;而《礼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思想隽永,说理宏通,但并非抽象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它是“三礼”的核心。
D.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范畴,体系相当完备,涉及冠、婚、丧、祭、官制等各个方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诸多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礼记》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要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创新。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读《礼记》,不仅可学到许多堪为人生准则、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还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
C.本文从中华礼仪之邦说起,以中国文化体系结住,中间几段环环相扣。
全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极富论证艺术。
D.“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而逐篇细读《礼记》,则能使我们从源头把握庞大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韩少功:好小说要“始于情感,终于人物”——《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韩少功舒晋瑜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因为他总能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以文字的形式,极端艺术化的手法诉诸作品。
与20世纪80年代贴着“先锋”标签的作家不同,韩少功算不得先锋派作家,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先锋的姿态。
中华读书报:《孤独中有无尽繁华》和《夜深人静》,收入了一些旧作,但是阅读时,不论翻到哪一页都能迅速吸引我看下去。
我觉得这才是好小说。
您对小说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韩少功:文无定法,很难有个好小说的行业标准。
不过有些基础标准绕不过,比如标准之一,我归结为八个字:始于情感,终于人物。
什么叫“始于情感”?就是对笔下的东西有感觉,有情感,有某种冲动,不是搬个理念或者技巧来哗众。
什么叫“终于人物”?就是要落实于人物,把人物写得鲜活、结实、丰富,不能成为一些华丽的影子和流行的标签。
没有这一条,玩结构、堆情节、秀文体,就都成了空中楼阁,画鬼容易画人难。
中华读书报:您是最重视文体探索的中国作家之一。
是什么原因使您具有这样的探索精神?韩少功:西方文学是他山之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几乎都在学外语,都在做翻译,因此30年代至80年代的翻译质量总体上最高,使中国文学创作受益匪浅。
但后来的情况有些变化。
一是出版社热衷于抢档期,拼市场,粗制滥造者多。
二是外语教学的应试化和功利化。
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才子,词汇量不算小,语法点都精确,肯定能考出高分,但一旦离开课本,对很多寻常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常常是一脸茫然。
有一次我说到自己的知青经历,说“农村就是我的大学”,一个学西班牙语的博士竟然拒绝翻译,似乎觉得这句话不通。
这样的人来做文学翻译,岂不可怕?我这里的意思是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眼下很多外语人才的文化修养不够。
当年梁实秋建议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来翻译一本外国文学,支了一招,但眼下实行起来太难。
中华读书报:在您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
无论是《马桥词典》《山南水北》或是《日夜书》这种思考,在不同的年代是否也有一些变化?韩少功:当然会有变化。
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化在产生逼压,也是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在促成变焦。
两种变化交错,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说“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
比如《爸爸爸》加上语言哲学,才会有《马桥词典》。
《马桥词典》加上中国的城镇化,才会有《山南水北》。
正常的作家都在不断地做这种加法。
写作就是吸收各种变化的过程,以便把感受积累做成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做出各种文字的形式感。
中华读书报:您曾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对中国的文学评奖怎么看?会不会觉得遗憾?韩少功:我没把获奖的作品读全,但相信大多数是实至名归,受奖无愧的。
即便有的写得不够好,但得到一些鼓励也不是坏事。
在这个圈子里混,得有平常心。
同行们都不容易,这是第一条。
不用太多时间,哪怕只有一、二十年,人们记忆中就没有奖不奖了,只会看作品好不好,这是第二条。
我也得过奖。
得奖时多想想第二条,没获奖时多想想第一条,这就比较好办。
中华读书报:如果请韩老师自我评价在文坛中的地位,您会将哪个点确定为自己的坐标?在中国文坛中,您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何独特的价值?韩少功:文学生态需要多样性,大家各干各的事,不必要互相看齐。
中国是一个世俗化传统很强的社会,文学从来不缺烟火气,拿电视遥控器摁上一圈,你会发现一个个频道都充满着高分贝的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纸媒和网络上也差不多。
这大概算不上什么错。
但能不能更多关注精神的“上半部”,面对人和人性的一些难点,可能是我更有兴趣的工作。
上要着天,要有哲学和美学的远望;下要着地,有老百姓真情实感的和泥带水——我最喜欢读的作品就是这种。
至于写作,自己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谈不上什么“坐标”。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少功在创作上反感那些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的内容,他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诉诸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B.韩少功认为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学习西方文学,不只是要有西方的知识,更要理解西方的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C.韩少功的作品在不同时代是有变化的,是一个循环过程,如他的《马桥词典》是在《爸爸爸》上产生的,《山南水北》又是在《马桥词典》上产生的。
D.韩少功虽然并没有贴着“先锋”标签,但他不断地努力,在进行文体、内容等方面的探索,很长时间都保持着先锋姿态。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文是一篇人物访谈,访谈问题的设置符合被采访的人作为知名作家的身份,针对性强,围绕作品创作等展开设问,设问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
B.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长于思考,善于探索,他认为西方文学给他很多启发,是因为上个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
C.韩少功从未停止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本身感受和认知的变化,和古人所说的“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
D.韩少功对获奖抱有一颗平常心,对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并不在意,认为写的不够好却获奖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鼓励,时间长了,人们只会关心作品本身。
E.韩少功非常低调,说写作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也有自己的兴趣,如关注精神的“上半部”,关注哲学和美学的远望和老百姓平常的真情实感。
6.韩少功认为,小说应该是“始于情感,终于人物”,结合文本及现实谈一下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