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办好广播二人转节目的思考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二人转,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部分,二人转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吸引着无数观众。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演员的表演技巧以及艺术创新等方面来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的艺术魅力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
二人转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二人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二人转在表演形式、剧情编排、服饰道具等方面都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二人转更具时代感和审美感。
现今的二人转演出中,演员们所使用的服饰道具更加精致、华丽,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观众。
二人转的演出场地也从传统的庙会、乡村广场等转移到了大型剧院、电视舞台等现代场所,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这一独特的戏曲形式。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二人转在不断传承的同时也能够不断繁荣发展,这也正是其艺术魅力之一。
二人转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演员的表演技巧上。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特点在于两位演员互相对唱,一个扮演丑角,一个扮演丑角的对手,通过对唱的形式表演各种情节,对白活泼幽默,动作夸张滑稽,吸引着观众。
演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基本功,能够准确把握角色情感,灵活运用身段和声音,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对台能力和默契,能够与对手在舞台上默契配合,形成相互呼应的默契演出,使得二人转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表演技巧的要求,也正是二人转艺术魅力的一部分,它需要演员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
二人转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艺术创新上。
在传统的基础上,二人转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改革,使得这一形式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些二人转团体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流行元素,创作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二人转节目,使得二人转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些二人转团体还会引进一些舞台表演技术和灯光音响效果,使得二人转的演出更加精彩动人。
谈二人转的昨天今天明天
走二人转自己的道路——对二人转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传播思考刘银07年11月10日走二人转自己的道路——对二人转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传播思考在我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及文化多元化的现代格局下,无可否认,我国的传统民间文艺普遍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大多处于不景气的境地。
但也有少数传统曲种、剧种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依然活跃非常,传播广泛。
二人转就是在当今广泛受到群众喜爱的一个民间曲种,不仅在东北拥有许多观众,而且在全国不少地方也有二人转在演出,电视荧屏及广播电台也常有二人转节目播映。
为什么在许多民间文艺处于低落的情况下,二人转能异军突起,十分火爆呢?当然,原因很多,其中二人转从产生至今一直与时代同步发展,与它在各个时代与社会生活及人民群总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也引起我对二人转的历史渊源,现今状况及未来持续传播发展的一些思考。
二人转是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三百年的传播历史。
它开始是东北农村农民业余组班,农忙种地,农闲演出,走村串户,为农民演出。
尤其铲完地挂锄至秋收前这段时间,还有入冬打完场收仓入库猫冬时刻,都是二人转艺人活动最忙之时,常常是白天一场或两场,夜里一场。
村里男女老少坐在连二火炕上观看,在灯光下地当央演出的二人转,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加上唱段中人物故事,吸引观众鼓掌或掉泪。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基础上,吸收了关内莲花落及其他姐妹艺术而逐渐形成的,故有“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之说。
在长期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它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单鼓、东北大鼓、皮影戏、喇叭戏、十不闲,以及河北梆子、评剧、京剧、凤阳花鼓、霸王鞭、打花棍、数来宝、相声、民间戏法的说口词等多种艺术成分,融化而成了“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具有东北独特风格的民间歌舞演唱艺术。
早在清康熙、雍正年间,辽西就有孙大娘(艺名)、王蹇(字纶生、艺名老叉婆)、清道光时王宝珍(艺名四猴)、庞举(艺名庞傻子)等民间艺人在庙会上演出。
浅析东北《二人转》现状及未来发展
浅析东北《二人转》现状及未来发展暑假闲来无事,忽然对身边的事情产生兴趣。
便想写点东西发表点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东北人,从小对《二人转》耳濡目染,自然是熟知了,可熟知不一定真知。
每当我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压迫下看《二人转》时,总会有一种想法:如果老一辈的人不在了,《二人转.会不会消亡了呢?带着这样的疑虑,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怀着对二人转的未来的担忧,仅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二人转现状首先,二人转局限在东北地区。
即使有时也在全国演出,那也只是特例。
在国际上的演出很失败(赵本山的美国巡演)。
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下文会有分析。
其次,二人转局限在农村。
即使在东北,在正式的演出中也很少看到二人转的身影,大多只在专门的剧场演出。
再次,二人转的存在只为娱乐。
现在大家看到的二人转的段子大多会博得我们一笑,为此便不惜以牺牲所有的其他的东西为代价。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绝对,极少数不是这样。
复次,二人转内容陈旧下流。
他们只会翻唱经典或只会低俗恶搞,这令二人转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
以上二人转的现状是我目前所能看到的。
归结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二人转演员素质偏低。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现在的二人转演员大多是农民,他们把二人转当娱乐还可以,真正谈到二人转的发展和改进还需要专业的理论人才。
他们还需要进修。
2、二人转的内容混乱。
高中低混杂不堪,貌似一种繁荣的景象。
二人转的未来二人转的未来发展让我很挠头。
我们可以首先招收大学生就业,为更好地发展储备人才,还有,要编出符合人们价值追求的新剧目,反映农村生活。
在娱乐的同时,起到教化民风的效果。
如今的中国太缺乏精神上的东西。
物质的洪流过后,留下的全是精神垃圾。
其实就这样简单!。
二人转的定位及其继承与发展之我见
126戏剧论坛作家 2002年7月,辽宁曲协为筹备“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在辽宁地区做了一次比较翔实的调查。
调查组走访了瓦房店、鞍山、辽阳、本溪、沈阳、铁岭、锦州等部分地区。
这些城市的二人转,在剧场的票房收入,是其他所有舞台演出收入的总和,显示了它独占鳌头的气势。
然而,这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在带给观众快乐的同时,也笼罩着一层阴影,甚至有人将其与“黄色”联系起来。
本文想借此机会,就东北二人转的定位及其继承与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二人转艺术如何定位二人转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广泛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地区,民间艺人的演出活动深入到每个村庄,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到处可以见到。
多少年来,尽管某些艺术形式因诸多主、客观原因或时代的变迁有盛有衰,但二人转却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故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的确,二人转拥有众多农民观众,是东北地区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一提东北“特产”,首先就是二人转。
就像山东人喜欢吕剧、河南人喜欢豫剧一样,哪一个地区的人们都有他自己喜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正因为东北广大劳动群众与二人转有着深厚的情感渊源,它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才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就老百姓对二人转艺术的喜欢程度而言,它只能发展,不会衰落,只是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是任其野生野长,使其叶更黄、花更衰,还是引导扶植,使其叶更绿、花更鲜的问题。
但是,就目前而言,二人转市场演出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建国前的传统曲目,新创作的反映新生活的作品还嫌不够,尤其是反映现代化的内容较少。
当然,优秀的传统作品也是“主旋律”,但必须痛下决心剔除封建糟粕,抛弃野蛮下流的表演,高定位、高标准、高要求,体现新内容、新思想、新风貌。
不过,传统剧目在比例上不宜太多,因为它丝毫取代不了新作品的创作使命。
社会主义的文化,应该积极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最具活力的“主旋律”,也最能鼓舞人、教育人,二者并重才能全面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
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 对发展东北二人转艺术的思考(一)
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对发展东北二人转艺术的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二人转地方特色艺术形式论文摘要]二人转是深受东北人喜爱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多年来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如何使这种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在新时期进一步得到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战胜自然和同类的武器。
而艺术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的民族有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表演形式,同样,不同的地区也会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其文化和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例如提起陕西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秦腔”,提起耳熟能详的“信天游”大家便会马上想到陕北的汉子在山间演唱的情景。
这些艺术表演形式早已成为这些地区的标牌,永远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而“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招牌,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近年来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二人转是产生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被称为东北的“土特产”,它的音乐优美动听,演唱生动幽默,表演载歌载舞,内容明快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支绚丽夺目的奇葩。
近年来,在现代传媒资讯的介入下,特别是以赵本山为主的电视剧《刘老根》播出以后,在沈阳又推出了“刘老根大舞台”本山师徒频频亮相,使得二人转艺术的流传更加广泛,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二人转艺术为何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研究。
本人因工作原因曾在东北4年之久,对二人转艺术稍有了解,在此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商榷。
一、二人转艺术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特色二人转是东北地域文化最直接,最具体的形象代表,它直接体现了东北人民质朴爽朗,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反映出东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美好追求。
正是在东北特有的文化滋养下,二人转艺术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性格。
二人转编导体会
二人转编导体会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无数民间艺人通过世代努力创造出来的艺术种类。
它带有泥土的气息,带有野花的香味,深受百姓喜爱。
作为一名二人转的编导,只有充分认识并把握这门艺术样式的特性和内部规律,紧跟时代步伐,根据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不断的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舞台创造,才能将这门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二人转编导实践,谈一点编导体会。
首先,编导在选择剧本时,一定要善于发现那些能充分调动演员表演的作品。
二人转“做”与“舞”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要求演员演唱时要体现出写实性、具象性和动作性的特点。
二人转是一种载歌载舞、边说边做的走唱类曲艺形式,它的“做”与“舞”都是虚拟的,手中持有的道具也是假定的,必须靠极具特点的表演,才能让观众听清楚,看明白。
二人转的写实性既不同于自然主义照相式的再现,也不同于那种抽象夸张的虚写手法,而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理想化工笔式的再造。
例如:二人转《烈女奇志》中的一个片段描写:“(男)只见她青丝发发青丝如同墨染,(女)柳叶眉眉如月秀丽端庄。
(男)杏核眼水汪汪含情脉脉,(女)樱桃口口樱桃似闭又张。
(男)玉米牙牙似玉洁白如雪,(女)朱唇儿涂胭脂呵气喷香。
(男)芙蓉面如鲜桃桃花放蕊,(女)千娇美万风流环佩叮当。
这段人物描写如果让画家一笔一笔的画下来,简直就是一副仕女图的工笔画。
所谓具象性,就是演员所唱的内容,要让观众感觉到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具体而又形象。
例如:二人转《兰桥》和《小两口回门》中的描写,就非常能体现具象性的特点,成为被观众熟知的经典唱段。
二人转艺术为了便于演员在舞台上发挥表演的功能,对作品动作性的要求也非常高。
比如看到下雨,就要表现出雨点儿的大小;听到刮风,要能体现出风的远近。
这样,才能便于演员边说边做载歌载舞的推进表演,从而充分的调动观众的视听功能,与演员一起陶醉在欢乐的舞台气氛中。
其次,二人转编导在选择剧目时,一定要考虑到大众化的主体需要,内容情节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二人转200字观后感
二人转200字观后感说真的,这个所谓的大戏院实在不咋地,脏乎乎的不说,舞台也特别小,最前排已经坐满了大人和小孩,,更有几个凶神恶煞光着膀子纹着刺青的活脱脱黑-社-会打手的人,不禁让我心里多了几份紧张感.硬着头皮找到第二排依号坐了下来,却看到我们的座位两边都坐了几位花枝招展打扮俗艳的女人,不停歇的吐着烟圈,时不时的一阵放浪大笑...好不容易戏开场了,首先出场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嘴里吐着一连串的东北方言的词儿(说实话太快了真有些听不懂),然后就是翻跟斗练杂耍,看得出根底不错,底下的观众大概九成都是东北人吧,一个劲的鼓掌叫好,演员也愈发的卖力.我也跟着兴奋了起来,慢慢也就放开了.接着女伴出场了,二人又唱又跳又讲段子一番更卖力的表演...让我感觉做二人转演员着实不容易,好似百般技艺样样要精通.第二个出场的是一个高个子的东北大汉,长得白白净净的样子,穿一身黑绸缎衣服,留着一个大长辫,活脱脱一个刘欢第二(不过他可是比刘欢要帅一点).果然他一上来就唱了几首刘欢的歌曲,模仿得倒有八-九分像.接着又出来一妖艳女人,那人介绍说是他媳妇.但见二人在台上一阵插科打浑,毫无顾忌的做一些猥琐动作,突然他对着拉弦的来了句:”我X你妈的X,拉弦的,你和我老婆搞破鞋,我想教训你很久了”,差点把我吓晕了,以为一场混战就要开始,底下观众却是一片哄堂大笑,等我回过神来,所有人还在哈哈笑着,这人还在一直和拉弦的过不去似的不停的骂他,说得都是一些很污秽很糟践人的话语,那拉弦却只嘿嘿笑着,实在骂急了也时不时回一二句嘴,但他回一句,却会换来对方连珠炮似的言语攻击.....我不禁暗暗替他不忍,男友却告诉我其实他们都是配好了的,每一对二人转的演员都是一男一女,但根本就不是两夫妻,拉弦的也只是给他们配配戏当当话靶子,二人转就是这个样子的.说实话我是太想看了但男友说既然来了就把它看完吧,我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观看.接下来大家也应该猜到是怎么回事了,都是一个模式,都是男女配对自称夫妻,一上台就逮住拉弦一阵言语糟蹋,不外乎都是男的跳墙女的搞破鞋之类,再加上一些粗野的动作,看得我一阵阵头皮发麻,下面的观众却是不住的叫好.....最后一对出场的更是过份,因为前面的都基本把节目表演完了,他们也就没什么内容了,只好以掌掴为主题(讲得是一个瘸腿的男人怕老婆,老被老婆打),只见那女的不停地对着那男的扇耳光(那可是真刀真枪的打啊),那男的也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犯践似的嘿嘿傻笑着.底下的人更兴奋了,有的人还丢了一百块让那女的继续打,她也就打的更来劲了,但也有人看不下去,一个个离场,眼看着观众都快走-光了,节目却还没完,主持的一个眼色示意,那对男女就草草宣布演出结束...怪不得以前听人说二人转因为内容太粗俗上不了台面,电视台是不会允许播的,后来因为赵本山才使得这个地方节目家喻户晓.我想东北人真的应该感谢赵本山,如果不是他把二人转高雅化了,我想如此低俗的地方节目是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有名的.我不能理解这样的节目怎么还会有人带着几岁的孩子来看,我也不敢肯定我在秦皇岛看的这场演出是不是地道的二人转.也许是我不懂二人转,也许东北的朋友们看到我这番话会骂我。
欣赏二人转观后感
欣赏二人转观后感嘿,说起那二人转,我心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儿就甭提了!上周六晚上,我揣着颗好奇又期待的心,走进了咱们镇上的大戏院,打算好好领略一番这东北黑土地上的艺术瑰宝。
一进场,那气氛就不对了,跟平时看的电影、音乐剧完全是两码事儿。
台上还没开演呢,台下就已经是笑声连连,掌声不断,那股子热闹劲儿,就像是过年时家家户户放鞭炮,喜庆得很!先说这二人转的开场,那叫一个“快板儿加小曲儿”,节奏快得你脚跟儿都跟不上。
只见两位演员,一男一女,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脸上涂着油彩,一上台就是几个高难度的翻跟头,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心里头直呼过瘾!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就是一段段诙谐幽默的对话,俩人你一言我一语,逗得观众前仰后合,笑声都快把房顶给掀了。
1.1 说到台词,那二人转的台词可真是“接地气儿”到了极点。
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什么“东家长西家短”,全是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事儿,听着亲切,也听着有味儿。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俚语或者成语俗语,就能让全场爆笑,比如那句“你瞅啥?瞅你咋地!”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听到都能让我笑出猪叫声。
1.2 再说说表演吧,二人转的演员们那可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男的能唱能跳,嗓子一亮,那高音能直窜云霄;女的更是了得,手绢儿一转,那花样儿多得能让你眼花缭乱。
更绝的是,他们还能一边表演一边跟观众互动,时不时来个即兴发挥,让观众们参与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咱们自己也在台上演一样。
二、进了正戏,二人转的魅力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2.1 有时候,他们会唱起那些古老的戏曲片段,那唱腔婉转悠扬,仿佛能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回那个遥远的年代。
而这时候的观众,也都变得格外安静,仿佛都在用心聆听那段历史的故事。
2.2 当然,二人转也不乏那些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比如有段讲农村青年创业的,那叫一个接地气儿,把咱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农民的奋斗与梦想,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二人转观后感
二人转观后感我这里给你写了一篇二人转观后感的文章,希望你满意:二人转观后感二人转是中国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幽默搞笑和乐观向上的情绪传达给观众,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放松。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二人转演出,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于二人转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二人转的表演形式给人以欢乐和轻松的感觉。
演员们妙语连珠,机智幽默的对话令观众们哈哈大笑,场面十分热闹。
他们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加强搞笑效果,使整个演出充满了欢声笑语。
观看二人转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于演员们的才艺和情绪传递能力。
他们不仅需要精湛的台词功底,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和与搭档默契配合,才能将节目效果发挥到最大。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二人转表演不简单的一面。
其次,二人转表演也传递了一些社会现象和思考。
在幽默的背后,二人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揭示和反思。
他们通过夸张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将一些社会矛盾和人情冷暖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会深思。
不仅仅是观赏一个娱乐节目,更是在通过戏剧的形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二人转的原因之一,它给予了我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此外,二人转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也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
舞台上演员们合奏的乐器音乐婉转动人,配以精美的舞蹈动作,给整个演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唯美的氛围。
不仅仅是单纯的搞笑,二人转中的音乐和舞蹈元素更是让观众身心愉悦,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这种综合表演形式让我对二人转更加着迷,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内涵。
总的来说,二人转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
它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欢笑和快乐,还能够传递一些社会思考和情感表达。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与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得观众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和生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观看二人转表演,我深入了解了这一艺术形式,也更加喜爱它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希望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与快乐。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是二人转的特点之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二人转以夸张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将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会心一笑。
通过幽默的表演,二人转可以轻松地传递信息,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思考,达到了娱乐和教育的双重效果。
三、二人转的艺术创造力在于它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
二人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既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又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坚韧。
二人转的剧本常常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使人们进一步理解并思考社会的问题。
四、二人转的音乐和舞台效果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部分。
二人转的音乐以活泼欢快的曲调为主,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舞台效果则通过色彩明快的舞台布景、精心安排的道具和化妆效果,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音乐和舞台效果与表演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出二人转独特的艺术氛围和魅力。
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以及音乐和舞台效果的精心设计,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通过娱乐、教育和思考的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固有边界,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2021传承和发展“二人转”民间艺术的困境与对策范文2
2021传承和发展“二人转”民间艺术的困境与对策范文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于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在注重新文化的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把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关。
然而,当前我国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巨大的风险,这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的上升。
因此,消除这种风险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必须立足现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力的做好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1浅谈“ 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基本认识集说 、唱、跳舞与一体的东北“二人转”起源于古老的东北民间艺术,凝聚着东北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无数的心血,是他们根据自己长期的生产耕作和日常的家庭生活创造出的一种载歌载舞的高超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东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吸取了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以及东北语言的精髓,同时,它也广泛学习和借鉴了其他很多类似的独特的艺术表演。
“二人转”最大的特点是说、唱、舞一应俱全,其语言形式主要是一些通俗易懂的东北方言,充满了浓浓的东北情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二人转”的表演形式,在热闹沸腾的气氛中,演员通过借助手绢、扇子、竹板等一些演出所必需的道具幽默搞笑的向大家展示着“二人转”特有的艺术魅力。
因为源于农村,二人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和青睐,有着相当数额的粉丝,尤其是在东北人民心里更是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就有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广为流传的说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二人转”是东北人民心中的灵魂,是一种力量支撑,是一方富裕的地域传统文化。
[2] 2传承和发展“ 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必要性探析 “二人转”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对于我国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可以参照传统的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汲取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创新,逐步引进和发展新文化。
二人转市场管理刍议
的手段。
可是,困难之处在于,这种交待情况的台 词听起来很容易让人觉得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剧 本中要求每句台词都应该是符合人物身份的性格化 的 口 头 语 言 。
牵 强 附 会 的 说 明 必 然 会 是 矫 揉 造 作 的。
因此,在对话中使用说明性的语言则要求运用 的巧妙而不留痕迹。
不要为了说明而说明。
它总是 在剧情进展中顺便带出来的,目的在于推动剧情和 描绘人物性格。
而且必须是性格化的语言,带有他 个人的观点和感情,他的见解和色彩。
比如,广播 剧 《你是共产党员吗》中有这样的一段戏。
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大山重新担任了北方铁路局局 长,他的战友白帆第一个兴冲冲地赶来看望他,当 他走进刘大山办公室。
对刘大山的秘书说: “周秘 书 , 这 局 长 办 公 室 布 置 得 不 错 呀 ! ” 周 秘 书 说 :“白局长,你看行吗?”白帆说: “嗯,台灯、坐地 灯,喏! 这老虎腿的写字台比双人床还大。
这墙油 的颜色不错。
”周秘书说: “这是奶黄色,是现在作 家二人转市场管理刍议● 米 娜最时兴的一种墙油色。
(侃侃而谈) 这种颜色,色 二人转市场管理问题 , 主 要 是 指 其 演 出 市 场 的泽柔和,可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白帆 说: “嗯,真下了不少功夫,周峰同志,你做秘书 工作很合适啊。
”如果这段戏放在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里,人 物对话完全没有必要说这么多话,白帆上场只说: “周秘书,这局长办公室布置得不错呀! 真 下 了 不 少功夫,看来你做秘书工作很合适啊。
”也就行了, 周 峰 听 到 白 局 长 的 夸 奖 笑 笑 也 可 以 说 得 过 去 。
因 为,舞台上的布景都一目了然地摆在观众面前,无 须说的这么具体、清楚。
广播剧里这样写,就是为 了使听众了解办公室的场景。
灯、桌子、墙油的颜 色都有形象地达到听众的耳朵里,引起联想。
听众 听到这里也不觉得是牵强附会,因为是听,看不见 场景的布置。
二人转曲目表现的价值观
二人转曲目表现的价值观?
答:二人转曲目通常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例如“之乎者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德以载道”等,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这些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道德和精神的重要性。
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曲目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向观众传递了这些重要的价值观。
此外,二人转曲目也体现了中国农村文化的特点,如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人转作为一种深受农村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曲目也传递了这些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二人转曲目表现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价值观通过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弘扬,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二人转艺术的表演手段
浅谈二人转艺术的表演手段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二人转艺术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幽默艺术形式,它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形式,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风俗。
二人转是一种纯粹的表演形式,它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吸引观众,并通过表演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来达到艺术的高度。
本文将简要介绍二人转的表演手段,探讨它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
一、语言幽默语言是二人转的灵魂,也是二人转表演手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人转的表演者通过言语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节目的效果。
在表达方式上,二人转常常运用对联、打油诗、顺口溜、谚语等幽默的语言成分,通过言语上的反复和变化来制造笑料,从而引起观众的笑声。
经典的“拔树寻根”的对联,以及具有乐趣的对答,都成为了二人转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联则可以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语言的美感,也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人转也常常运用夸张、颠倒、夹枪带棒等手法来渲染气氛,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二人转表演者经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声音、语气、神态等多方面的表达来渲染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从而使角色更加生动形象。
从而促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二、肢体语言在二人转表演中,肢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人转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增加舞台效果,提高表演的趣味性,使整个节目更加生动有趣。
在表演中,二人转常常运用手势、眼神、肢体动作等来突出角色的形象,增加角色的情感表达。
表演者可以通过手势和眼神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还会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来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当角色感到高兴时,表演者可以通过舞蹈、欢呼、挥舞双手等方式来表达角色内心的喜悦;而当角色感到悲伤时,表演者可以通过手指捂面、低头叹息等方式来表达角色内心的忧伤。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是中华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幽
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方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深受广大群众的
喜爱和推崇。
二人转的特点在于其表演形式简单明了,用语风格贴近群众,能够迅速打动观众的内心,使观众在欢笑的同时收获艺术感悟。
二人转的表演内容涵盖了人生百态,既有诙谐幽
默的语言搭配,也有临场变调的抒情唱法,更有体现人生哲理的歌词和段子,使观众在欣
赏二人转的同时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哲学思考,如“人生得一知己何惧,十年窗下有人”的情谊、“百年河东,百年河西,争论一时,风水轮流转”的明辨是非等等。
二人转不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心态的风向标。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二
人转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内涵,反映出了社会的变化和演化。
例如新时期的二人转,相
较于传统的叙事方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度和信息的时效性,更加具有现代审美的特色,如运用网络流行语和灵活应变的表演方式等。
二人转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技术。
一方面,二人转涵盖了
广泛的文化知识和历史传承,能够为观众传递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另一方面,它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对观众情感的敏锐洞察力,演员需要在瞬息万变的
表演场面中灵活应变,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艺术上的高峰。
总之,二人转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深刻的文
化内涵和生动的人生哲理,为观众传递了无限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启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
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浅谈二人转艺术的表演手段
浅谈二人转艺术的表演手段二人转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演艺手段方面,二人转有其独特之处,他通过语言表演和身体语言等多种手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艺术效果。
一、语言表演语言表演是二人转的核心手段之一,也是表演者与观众交流的桥梁。
二人转以话剧性强、人物刻画细腻为特点,通过角色对话的方式,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表演者需要通过声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方式来演绎不同的角色,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还会运用一些独特的语言技巧,如说笑话、编排歌曲等,来增加观众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二、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在二人转的表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演员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演员在表演某个角色生气时,会用手指指天,用眼神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在表演某个角色悲伤时,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演员还会灵活运用舞蹈、打斗和杂技等技巧,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观众的观赏性和参与感。
三、化妆服装化妆服装是二人转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演员通过化妆服装的选择和设计,来展示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在角色刻画方面,道具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在表演古代贵族时,可以通过演员着高脚鞋、穿长袍和戴头巾等方式来突出角色的权威和尊贵;而在表演农民时,可以通过演员穿着草鞋、戴草帽等方式来突出角色的朴实和务实。
通过化妆服装的设计和运用,可以更好地为观众呈现不同角色的形象和特点,增强观众的观赏性和参与感。
四、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二人转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为表演者提供一个合适的背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表演。
舞台布景通常会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助于表演的顺利进行。
通过舞台布景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为观众呈现不同场景和情节,并增加观众的观赏性和参与感。
当表演者要表演一个农村场景时,可以通过设置农田、农舍和农具等道具,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现实感。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二人转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北方农村,是在农民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娱乐方式,有着极高的艺术魅力。
通过毫不注重场景、灯光等舞台布置,只靠演员的表演,二人转娓娓道来的幽默故事,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会心一笑,不禁感受到这种传统艺术所带来的情感与文化的强烈感染力。
首先,二人转的特色在于语言表演。
二人转的曲调与民谣有些类似,常见的曲调有花鼓戏、高胡等。
但这些曲调只是铺设语境和氛围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演员的口技功夫,也是观众关注的重点。
二人转中的演员需要掌握的不仅是标准的普通话,还需要了解方言慢板的各种发音技巧。
演员要在同时传达平民人民的语言文化与社会风俗,与当今快节奏、直接衍生的语言表达做比较,这显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更难能可贵的是,表达出的是错落有致的幽默,既留有空间供想象,又给予观众一种微妙的温情体验。
在这种口演表演的细微技巧中,演员面对多种情绪反应,需要及时、精准地给出口头反应,因而演员的反应速度、敏捷度以及集中力均是考验演员实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二人转的表演形式特别突出“人物表演”。
在两人的对话和互动中,演员们经常陈述各个群体内不同地位或性别的人物,要求演员在表现每个人物时,双重处理言语、肢体和外貌特征。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对角色的外貌想象质量和创造性得到提高。
当演员的演技和表达质量达到一定高度后,能让观众很快获得意味深长的情感冲击,深入理解角色扮演的历史和喜剧的精神意义。
通过以上几点来看,二人转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替代,但它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魅力却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人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显然与日俱增。
回顾二人转的历史,我们不难理解它在当时国情之下的产生与发展,并且能够受到群众的喜爱。
在现今时代背景下,要让二人转重新焕发光彩,青年演员和中老年演员必须有意识地发掘二人转中的文化价值和含义,进而掌握好二人转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二人转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不断流变的时代中得到新的发展。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浅谈二人转的艺术魅力
二人转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它以双人对唱的形式表现,通常情况下演出者会带上道具、服装和化妆等元素,以增强表演效果。
二人转自创立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人转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将声音、节奏、情感、舞蹈、戏剧等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具有魔力的表演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歌唱、舞蹈等表演形式,二人转的表演者彼此互动、回应,达到了一种奇妙的艺术协调。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装饰精美的服装、化妆艺术和姿态体态的表现,都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视觉享受。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也更加有趣和活泼,与观众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生动,他们透过传统的语言加上诙谐的唱腔,讲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勾起了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诗朗诵与对白节奏变幻莫测,颠覆了传统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丰富的音乐韵味和情感张力,让人们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辛酸与乐趣。
二人转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人转演员通过表演内容,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精髓。
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个人情感和生活经验,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智慧和追求。
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二人转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以其活泼生动、精神内涵丰富等特点,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之下,二人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价值与意义依然无法被取代。
通过对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宣传中国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办好广播二人转节目的思考
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地方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办广播二人转节目是大势所趋,办好二人转节目是广播人的心愿,是百姓的心声,而办好广播二人转节目一定要坚持专业、特色、贴近、创新、使命这几项原则。
关键词:二人转;专业化;地方特色;创新;使命感
近几年二人转在东北人的休闲生活中火爆登场,每到傍晚,去看二人转成了很多城市居民的一大娱乐消遣,有“转星”出演的剧场,甚到一票难求。
于是广播类二人转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引发了我对办好广播二人转节目的几点思考。
一、编播人员要具有专业素质
黄望南在《主持人专业化的思考》一文中曾写到他与央视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对话。
黄:你喜欢戏曲吗?
白:有不少观众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不喜欢,这么多剧种、流派、剧目、唱腔、唱词、演员等知识,仅靠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是很痛苦的,也瞒不了戏迷,会露马脚,它专业性太强了。
白燕升讲的没错,都不知此为何物,又怎么能作出文章?由此可见办好广播二人转节目,也同样需要固定的专业化编播人员,以便争取听众和提高节目质量。
二、节目要具有地方特色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
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
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地方台的本土化战略竞争优势》一文中曾写到“把握区位特征,发挥方言区的独占优势。
每个地区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差异性,无论是语言、文化、生活习俗还是地域风貌、人文历史都有其各自的特色。
抓住了这些个性化差异的特征,就能使我们的节目融入其中,呈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也能有效的抓住受众。
”新闻学理论早已认定,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永远是本土化的节目,因为这些本土化的节目更切合了受众的心理趋同性要求,所以广播二人转节目应带有浓浓的关东风情。
三、设置节目内容时,要学会换位思考
编播人员可巧妙的与听众进行情感与立场的互换。
湖南卫视曾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计》,它就秉承了“换位思考”理念,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并发现问题,以双方的角色互换为节目内容,让你学会寻找新的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我,这档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我想到,节目内容设置绝不能根据编播人员的主观立场与喜好,并不是你认为好的东西大家都认为好,别人都会喜欢。
去了解受众的需要,站在听众的立场看问题,才能设置出大家喜欢的节目内容。
四、善于运用广播的优势
广播是通过声音传达信息的媒体。
在当代媒体的竞争中,广播的优势在于它传递信息方便、快捷、直接。
由于它传递信息方便,可随身携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任意收听,所以在办广播二人转节目时可增设连续性的内容。
传统的二人转剧目都为“成本大套”的正戏,全剧演出完毕所需时间较长。
被称为二人转四梁八柱之一的《西厢》光唱词就有三千多句,有老艺人说“要唱完全本,得个一两天。
”后来为了方便表演该剧被分为《听琴》、《观画》、《写书》三部分,而广播传递信息方便这一优势恰好能满足大众随时、完整收听的需求,这种连续性的节目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市场。
由于它传递信息快捷,可增设一些迅速反映二人转信息的内容。
如今二人转商业化运作后,很多二人转演员亦如歌星、影星等娱乐明星一样被熟知,并开拓了更多的二人转演出市场,应运而生了许多新节目、
新的表演形式,我们要利用广播媒体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只需声音,无需电视台的录制、剪辑等繁琐的节目制作流程,轻松将其传播出去,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收听、关注。
由于它传递信息直接,可增设与听众直接互动的内容,积极、良好的利用热线参与这一互动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在某次研讨会上曾产述过广播的优势,其中他谈到“近”是广播的优势之一,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贴近性。
一对一的热线交流,一对一的声音服务,就是广播节目贴近听众需求的重要表现。
五、办节目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如今听众对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的二人转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任何一档优秀的节目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出现瓶颈,这就决定了节目必须创新才能继续生存。
以国内前期火爆的选秀节目为例,自从《超级女声》火起来后,类似的选秀节目可谓遍地开花,只要周末打开电视机,就可以看到许多卫视在热热闹闹地播放着这类节目。
但问题是,现在的选秀节目缺少创新,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这就成了影响选秀节目发展的致命伤。
同时对编播人员的个人创新能力也有要求,创新来源于生活,来自于探索,来自于发现,来自于市场需求。
作为广播人要不断更新观念,敢于创新,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真正做到理念超前、彰显特色、贴近民生、生动活泼。
六、编播人员要对传播、发扬二人转这门艺术有使命感
二人转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流传至今,并被国务院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明了它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二人转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
现在二人转的发展确实出现了问题,一些剧场和演员为了招揽观众,在二人转的表演中增加了低级庸俗的成分。
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说:“二人转受到喜爱不是因为什么低级庸俗的表演,而是因为它在民众中有深厚的基础。
艺术表现形式通俗易懂,观众听了明白、对味和开窍。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