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视点】李伟: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合集下载

拉动农村内需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拉动农村内需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增加农村投资 ,拉动农 民消费
1 2
印国 宠相科技 2 0 . 1 0 81
加 快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各 项 措 施 ,不
但 可 以 增 加 投 资 ,刺 激 经 济 的 增 长 ,而 且 能 解 决 长 期 以来 困扰 我 国 农 村 发 展 、
对 亟 需 资 金 投 入 的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而
视 点
拉动农村 内需 一 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口 李 文 龙
日前 召 开 的 国 务 院 常 务 会 议 ,确 定 了 当 前 进 一 步 扩 大 内 需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十项 措 施 。 其 中加 快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增 加 农 民收 入 等 加 大 对 “ 农 ” 投 三 入的措施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
对 此 , 中央 财 经 大 学 教 授 秦 池 江表
达 了相 同的观点 。他认 为 ,国家提 出的
十 项 措 施 有 很 强 的 针 对 性 , 旨在 解 决 当 前 经 济 增 长 中 最 突 出 的 问题 。 “ 大 农 加 村 投 资 各 方 面 的 支 出 ,将 扩 大 农 村 地 区 的 内需 , 拉 动 农 村 经 济 的增 长 ,国 家 出 台这 些 措 施 可 以说 是 听取 了 各 方 面 的意
还 实行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 额 补 贴 ” , 高 很 多 国家 都 是 采 取 “ 终 结 算 返 还 ” 年
制 约农 村 生产 的 问题 。 ”秦 池 江 指 出 。
的 方 式 ,将 农 民 每 个 年 度 购 买 生 产 资
料 所 交 的 间 接 税 全 额 返 还 给 农 民 , 除
率 ” ,然 后 再 逐 步 争 取 补 贴 。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

金融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由于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金融创新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金融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取融资支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次,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金融创新拓宽了金融产品的种类,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

例如,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

此外,金融创新还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专业化和细分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

这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活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金融市场的活跃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金融创新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体系中,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往往受到限制。

金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例如,移动支付和微贷款等金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融资和投资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此外,金融创新还能够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金融工具和技术,提高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降低逾期和违约的概率。

金融创新还能够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风险分散工具,降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这使得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和可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李伟:经济转型 从降速转向提质

李伟:经济转型 从降速转向提质

李伟:经济转型从降速转向提质作者:朱剑红来源:《市场观察》2017年第03期日前,人民日报独家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他用最清晰明快的语言解读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去年经济增长缓中趋稳、PPI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城镇就业超过预期,这些亮点表明,经济增长出现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的趋势,增长快速回落的风险有所下降。

”李伟还更形象地表述道:L型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经济转型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

世界经济怎么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企稳迹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估计,2016年全球GDP增速为3.1%,仅比上年微跌0.1个百分点。

”李伟还特别指出一个细微的变化——与2015年发达经济体情况好于发展中经济体的特点相比,2016年情况反转:发达经济体出现减速,由2.1%下降到1.6%;发展中经济体则从4%微升至4.1%,改变了连续5年的减速势头。

受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的拖累,2016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出口下降了7.7%,是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且降幅比2015年的2.8%明显扩大。

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是造成我国出口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预计2016年的跌幅在10%左右,是连续第五年下降。

不过,此消彼长,我国的对外投资正在掀起新高潮。

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突破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远远高于前几年15%左右的增速。

“这说明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国际化经营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说明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正在收到成效。

”2017年,全球经济似乎潜伏着不少“黑天鹅”:中美经贸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美元加息的进程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跨境贸易资本流动形成重大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启动脱欧和一些国家政府换届,将使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面对主要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各种逆全球化思潮,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李伟还是坚信:“世界经济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稳住阵脚,一方面把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搞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体系,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战略机遇。

改革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改革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为 省 际 之 问 经 济 增 长速 度 的 差 异 在 小 断
扩大 :一 是部分严 重依 赖能源重 化 I
2 O1 6 1 2 l 宁波经济 1 03
N I N G B O E C O N O M Y



2 O 1 6 . 1 2
、 n省 份 近 术 济 持 续 滑 坡 . 二 部 分 部 省 份 i 乇 较帙 , 海 竹份转 J 协 良好 的板块 之川 1“ 大 板J 火 之
造 成 的绝 对 产 能 过 剩 。 四 、 债 务 杠 杆 快 速 攀
升 , 传 统 稳 增 长 模 式 受
限 。 长 “ 内冷外热 ”现象 。 四是
改 革不 到位也 阻碍 了民间投 资热情 。
是稳投 资 。随着我 国经济 发展进 入新 常 态 ,经 济增速 持续 回落 ,投资 回报率 逐 步下降 ,这种 依赖要 素投 入 、规 模扩 张 的传统 发展模 式正 在遭遇 债 务杠 杆高 企 的挑 战 :一 是近 年来 债 务总卡 T 杆 上升 速
体 现 。 导致 产 能过 剩 的 原
囚 比 较 复 杂 , 主 要 有 两
增 长乏 力 今 年 以来 ,民间投资增 长 步 伐持 续放 缓 , 与总体 同定 资产投 资增速 差距 逐 步扩大 。究 l j 士 原 因大致有 以下 阴 个方丽 :一是 在 “ 去 产能 、去库 存 ”的 政 策背最 下,一些 产能严重 过剩行 业 民
出现 了一 些 复 杂 的 因素 ,如 投 资 效率 下 降 、债 务规 模 上 升 偏 快 、 民 间投 资
疲 软 、 去 产 能 短 期 内 难 以 取 得 实 质 性
成 效 、 部 分 区 域 转 型 迟 滞 等 , 您 认 为 , 当前 我 国经 济有 哪 些 问题 需要 重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现代热作产业发展一一李伟国局长在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现代热作产业发展一一李伟国局长在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得突破 ,创制3 多份育 种中间材料 ,培育具有 自主知 万
示范园建设 、热作种质资源保护 、油棕和菠萝蜜产业发
识产权新品种2 个 。关键生产技术研发推广工作进展顺 4
利 ,研发 出芒果 营养诊断施肥等一批实用技术 ,推广 了 香蕉水肥一体化等一批关键技术 ,集成应用 了荔枝 、龙 眼 、木薯等1个作物的综合生产技术 。标准体系 日趋完 3 善 ,发布行业标准2 项。 3 热区农 民实现持续增收 。2 1 年 ,热 区农 业经济 0 1 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年人均纯收入达 ̄5 1 96
业科技创新作为 “ 三农”工作 的重点 ,明确了当前和今 后一个 时期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和 目标任
务 。应 该说 ,几 十年来 ,在 热作科技人 员的共 同努力 下 ,我国热作科技事业取得 了积极成就 ,培育出热研和
热垦系列橡胶树 、华南系列木薯等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
权 的优 良品种 ,研发 出橡胶新割制等一批先进适用生产 技术 ,集成 了水果丰产栽培 、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标准 化生产技术 。一些科研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发展 的强大工作合力 。通过组 织开展热作重 点课题研
究 、重大技术推广 、相关项 目建设 、产业指导服务和人
才队伍建设等 ,加强热作系统 内的密切协作 ,发挥各 自
优势 ,整合相关资源 ,凝聚各方力量 ,建立起热作系统 有效 的协作工作机制。我部相关部 门和单位要继续对热
作产业发展给予重视和支持 。要积极探索创新 ,逐步推 动建立各级领导重视 、各部门协同配合和社会力量积极
上述工作成绩 的取得是党 中央 、国务院及热区各级 党委政府 、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 的关 和支持的结果 ,也 是热作管理部门 ,生产 、科研和教学单位真抓实干 、共 同努力 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农业部农垦局 、农业部南 亚办 ,向热作战线 的同志们表示诚挚 的祝贺 !向关心 、

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在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河南经济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要更加突出“四着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活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动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

如何理解“四着力”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中原证券总裁周小全指出,发展新兴产业是“四着力”的重要体现。

借力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河南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迫切,且作为空间非常大。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出现的新部门和行业,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这其中部分产业更是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从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选择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新兴产业也是关键所在。

郭庚茂省长明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迫切要求,必须加快推进”。

发展新兴产业,要选准战略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实现借力发展,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将为新兴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推动相关领域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和转型提供新思路。

新兴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将显著增强,在产业格局和GDP中占据一定比重,成为下一轮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周小全说,发展新兴产业,要弄清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经济领域,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只有技术不断进步,才能推动创新的不断进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等。

这些新技术和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潜力,促进了各行业的创新发展。

二、企业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实践者,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主体。

只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增长。

企业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如今,各个国家都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创新开放合作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应用的重要途径。

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也为各国之间的共同创新提供了机遇。

开放合作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流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推动创新发展。

例如,合作开发新产品,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等,都是开放合作的主要形式。

四、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经济增长不再仅仅是扩张型增长,而是质量效益型增长。

这样的增长型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资源利用的节约和环保。

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中,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和稳健。

总的来说,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积极创新、开放合作的推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是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只要我们能够在创新领域不断推动进步,利用好现代科技,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发展总结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经济发展总结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经济发展总结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增长的过程,不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还涵盖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增加等方面。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动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由此可见,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力资源优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水平能够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

例如,教育的普及与发达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通过推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国际合作与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促进了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还推动了技术、资金等要素的跨国流动。

透过国际间的合作,不仅能够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还能够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与资源。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发展总结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引领、人力资源的优化、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推进以及国际合作与开放的促进。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

作者: 李伟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新经济导刊
页码: 6-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2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培育 结构性改革 产成品存货 资产负债率 煤炭行业党中央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9月末,钢铁、煤炭行业已退出的产能达到全年目标的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0.8%,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15年末减少2241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李伟:培育新动能要有量和质的要求

李伟:培育新动能要有量和质的要求

李伟:培育新动能要有量和质的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经贸实践》
【年(卷),期】2017(0)2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风险防控历来是生产力提升中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新动能支撑经济较快增长,以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以新动能化解各类风险。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36
【相关文献】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促进民间投资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电视电话会议
2.如何理解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江津工业量质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积蓄强大动能
4.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有质有量
5.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要有质有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伟: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李伟: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李伟: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8(0)3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期在国研智库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就如何理解和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了深刻阐述。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总页数】3页(P51-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J], 李伟
2.夯实市场经济基础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J], 陈剑
3.夯实市场经济基础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J], 陈剑;
4.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J], 何立峰;;
5.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评介 [J], 洪银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伟: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李伟: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李伟: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7(0)6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总体上可能呈现内需增速小幅回调、外需增长由负转正的特点,如果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今年有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当然,今年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流动性、部分区域经济转型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需要高度关注并妥善应对。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经济转型;李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增长;不确定性因素;系统性风险;外部环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相关文献】
1.改革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J],
2.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J], 李伟
3.李伟r经济转型从降速转向提质 [J], 朱剑红
4.李伟:中国经济将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 [J], ;
5.李伟:谈中国经济转型下半场 [J], 王延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李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李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7(0)9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期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总页数】3页(P30-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科协年会创新驱动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J], 杨云帆
2.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山东省蓬莱市市场监管局发挥职能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J], 韩明慧;韩玉斌
3.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J], 李伟
4.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J], 李伟
5.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显现-2017年重庆市经济转型升级监测报告 [J], 陈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伟:以创新驱动“十三五”新常态

李伟:以创新驱动“十三五”新常态

李伟:以创新驱动“十三五”新常态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6(0)5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近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总页数】3页(P45-4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李伟:新框架驾驭新常态 [J],
2.以创新驱动“十三五”新常态 [J], 李伟
3.李伟:“十三五”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约束 [J],
4.李伟“十三五”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约束 [J], 王艺璇
5.适应新常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努力实现创新驱动新突破山东部署2015年科技工作 [J], 秦昊;郭春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在开放、创新、法治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在开放、创新、法治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关键在开放、创新、法治
李伟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李伟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形式把握关键提升协商质量和实效——鹤壁市政协创新和完善协商形式的实践 [J], 政协鹤壁市委员会
2.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贸、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评《对外贸易、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路径的比较研究》 [J], 沈瑶;
3.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关键在开放、创新、法治 [J], 李伟
4.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中国对外经贸2013夏季形势分析会发言摘要: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J], 王俊文;
5.与专业实习相关联是提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为视角 [J], 吴俊明; 王武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着力增强国有经济“五力”

着力增强国有经济“五力”

着力增强国有经济“五力”【摘要】国有经济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发展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五力”,需要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强化主导地位、加强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以及提升战略性控制力。

未来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努力增强国有经济的“五力”,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国有经济、五力、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竞争力、主导地位、国际市场、话语权、战略控制力、发展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1. 引言1.1 国有经济的现状国有经济是指由国家所有、管理和监督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经济部门。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有企业在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存在一些弊端,导致了效率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着力增强国有经济的“五力”,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主导地位、话语权和战略性控制力,将有利于推动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将分别就如何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强化国有企业在重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提升国有企业战略性控制力展开讨论。

1.2 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发展国有经济是我国推进经济建设、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需要。

发展国有经济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开放是中国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根本之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开放是中国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根本之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开放是中国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根本之策——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李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汉族,1953年8月生,江苏丰县人;大专文化程度。

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兼总理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中国银监委副主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等职;2011年4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

在宏观经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国有企业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管理、企业信息化等方面有研究和论述。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宁波经济:财经视点》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36
【相关文献】
1.立足全球视野聚力中国创新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J],
2.改革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J],
3.以改革开放创新促经济结构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J],
4.开放是中国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根本之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访谈 [J],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国经济可能取得比预期目标更好的结果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体制改革
林伟
【期刊名称】《活力》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当时把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对比,差距很大。

十年过去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地方、许多领域,增长方式转变依然不尽如人意,粗放的、低端的、雷同的产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屡禁难止。

【总页数】1页(P59)
【作者】林伟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松岭区政府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 [J], 刘志凡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吗 [J], 李建勇;胡若雨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体制改革 [J], 台自全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更新发展思路 [J], 张幸福;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把好投资关 [J], 邓水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伟: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2014-07-01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来源:《求是》2014年第13期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开局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处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

但经济增长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出现趋势性分化,部分金融产品风险开始显露。

当前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着力培育增长新动力,构筑经济运行新平台。

一、全年经济增长能够处于预期目标范围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从全年走势看,出口环境将有所改善,增速比前4个月回升的可能性加大;消费增长稳中有升;在政府加大在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政策力度后,投资增速降幅有限。

总体看,需求侧的冲击温和可控,多项指标增速出现回升、企稳或降幅收窄的情况。

如果能在调结构、换机制的前提下“稳投资”,则全年经济增长能够处在预期目标范围。

出口环境有所好转。

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

美国经济调整取得进展,就业状况逐步改善,美联储温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有限。

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在荣枯线上方,如果乌克兰危机处于可控范围,今年有望走出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并推动全球市场信心改善。

受新经济政策刺激,日本经济一度增长势头趋强,但目前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消费税率提高等也将影响复苏进程。

发达经济体的好转将增加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需求,进而拉动其经济增长,但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

总体上看,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3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外需状况有望小幅改善。

去年我国综合有效汇率升值7%,对出口形成较大压力。

今年从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浮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接近3%,再加上国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下行,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月份,出口增长0.9%,扭转了年初以来持续负增长态势。

预计在非正常基数效应消失以后出口增长将明显回升,全年增速有望达到预期目标。

消费增速将略有提高。

2013年餐饮收入同比增幅下降4.5个百分点,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

今年1-4月份,消费实际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如果剔除房地产销售下降的相关影响,一般性消费回升明显。

信息、文化、教育、健康等服务业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展,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类数据看,4月份服务类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类1.3个百分点。

预计2014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略高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

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降压力。

2013年,新开工项目和施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分别增长14.2%和16.2%,比2012年回落13.9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可以结转到今年的投资项目规模收缩。

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面临较大下降压力。

在当前的投资结构中,制造业占34%,房地产占25%,基础设施占21%,其他服务业占14%,农业和采矿业占6%左右。

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重化工业投资可能进一步收缩。

房地产区域格局日趋分化,二、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供给相对过剩,库存明显增加。

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

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税收收入下滑、土地收入增速下降,今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还款高峰,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简政放权、放宽准入,将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短期替代作用有限。

二、实体经济压力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递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

在寻找新平衡点的过程中,由于市场预期不稳,经济运行具有不稳定性、脆弱性等特点,长期积累的潜在风险会逐步释放,经济增长出现波动难以避免。

年初以来,尽管经济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但供给侧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关系基本合理;劳动力需求较旺,就业压力趋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运行正常,没有出现通缩迹象。

这说明经济运行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潜在增速基本吻合,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并未改变,不宜因短期增速变化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做出过于消极的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分化和调整过剩产能等,实体经济压力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递,局部风险开始暴露。

在高速增长阶段,由于潜在需求旺盛、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局部风险容易被掩盖和吸收。

而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并伴随周期性经济下行时,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常态的风险消化机制难以继续生效,但市场主体行为并未及时调整。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企业接受沉没成本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意愿不足,银行为规避风险,贷款更多流向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实体经济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经济活力不足。

经济增长如出现超预期回落,实体经济压力将向金融体系传递,与房地产市场分化和产能过剩相关联的金融产品风险开始暴露。

近期出现的“超日债”违约,中诚信托、吉林信托等部分信托产品支付困难,一些公司被资信机构列入观察名单或降低评级,杭州、南京等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商出现资不抵债情况,部分担保公司退出市场,民间借贷风险事件增多,个别金融机构出现挤兑情况,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所上升等案例,虽在少数,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应引起足够重视,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从宏观看,前几年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流动性总体充裕。

2013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4%,高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与此同时,货币市场流动性偏紧,实体经济资金成本高企,“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

其根源在于,金融系统资源错配、期限错配等,资金链条不断加长,对央行的流动性政策较为敏感,资金价格上升。

对于难以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而言,融资渠道收窄,资金压力加大,在影响经济增速的同时,触发更多风险点的可能性加大。

三、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积极因素增多阶段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但本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

我国经济能否在一个新的增长平台上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关键在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年初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局部风险开始显露的同时,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表现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就业状况不断改善。

供给结构调整将对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一定支撑,这些积极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向新的增长平台平稳过渡。

首先,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第二产业。

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第二产业增幅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

服务业接替制造业,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和新的增长动力,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化。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比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

其中,邮政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仓储业和航空运输业位于6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企业业务量增长明显。

年初以来,剔除房地产和部分基础设施之后的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投资平均增速。

其中,信息软件、金融、商务、科技研发、文体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强劲。

在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需求扩张潜力巨大,服务业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其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2013年,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则上升7.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出口、投资增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消费实际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第三,就业对经济增速下降的适应性提高。

随着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减少,新增就业压力亦相应趋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服务业比重上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提高。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980亿的名义增加值,到2013年,增加到接近5300亿,是前者的5.4倍;2013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0年经济总量的42%。

同时,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容纳的就业量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1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70万人。

如不考虑产业结构变化,仅就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只要达到7%,按现有统计口径就可以完成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

第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面对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传统市场萎缩,不少企业积极探索“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多种措施,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今年前三个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13.9%,超出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3%,汽车制造业增长29.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5%。

随着简政放权、小微企业减税、工商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第五,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收入差距缩小。

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达到10.1%和7.2%,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1:2.53。

四、抓改革、稳投资、控风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回落,“稳投资”是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为此,需要特别关注并处理好稳增长与控风险、调结构以及需求管理与推进改革之间的关系。

就稳增长与控风险、调结构的关系而言,在潜在增速明显下降之后,要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必然要求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加大资产泡沫和财政金融风险;经济增速过低,尤其是短期增速过快下滑,将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银行的不良率明显上升,则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