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PPT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是怎样表现的?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 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 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 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 现出来;
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
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 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 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 战乱图, 借物抒情,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 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 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 了。
这首诗写了我国什么传统节日?从
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九日”、“登高”、 “饮酒”、“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诗句分析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菊花的思念之情,并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语言特点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蕴深厚,每个字眼都经过深思熟虑,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深入解读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名句
含义
运用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这两句诗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突出了主题,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对于后人了解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诗歌意义
02
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行军途中对长安故园的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内容概括
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情感基调
整首诗分为三联,每联各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方面的情感和思考。
结构特点
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描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和反差
通过情感的抒发,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和平
04
写作特点
该诗语言简练扼要,没有过多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主题和情感。
语言简练
通过使用具体的名词和形容词,使诗歌中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表达生动
简洁生动的语言
融合景象与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感染力。
用具体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来表达主题和情感,使诗歌描写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具象描写
通过描写不同的感官体验,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加丰富多变地表现出来。
感官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描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增强诗歌的故事性和情节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 句,把握句面意思。 2.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 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诵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 语言美。 2难点 进入诗歌的感情,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 歌内容。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以 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 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 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词解读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最后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展现出一幅鲜明的 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 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 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 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 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 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 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 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 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 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 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 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强勉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可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 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 “高岑”。他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 争景象,诗作气势豪迈,语言变化自 如。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 京使》等,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行 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 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 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 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 在凤翔写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新知导入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 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 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 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 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 寻味的抒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节 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后来正好江州刺 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句意: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 没有谁能送酒来。
新知讲解
明诗意
遥怜故园菊,
怜:可怜,怜惜。 故园:家乡,故乡。 句意: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 安的九月菊花,
知作者
新知讲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解诗题
诗题意思:此诗以重阳
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 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 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 疾苦的深深关切。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强欲登高去,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 避灾祸的风俗。 句意: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 强登上高处远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共21张PPT)

定向导学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定向导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 诵诗文。 2、能解释诗句大意,体会作者 情感。
1.解决生字词并能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2、掌握文章实词意思并且能 够根据注释解释诗文大意。
合作探究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 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 “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 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精讲点拨 2.对诗句进行赏析。
2.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 “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 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 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清景况。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 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 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像王弘那样的 人把酒送来。
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的故乡长安
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
场零星的开放了。
1.重阳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
2.对诗句进行赏析。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讲点拨
1.重阳登高,首句为何要 说“强欲”?
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精讲点拨
3.“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 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 长叹息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 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 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 的渴望。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19张幻灯片)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19张幻灯片)

你赞同哪一点?想一想,说一说。
当堂检测
1.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 _____、 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 “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显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同年九月,安史之乱得以评定,诗人又 回到了故园长安,并且看到了长势正 好的菊花,他会作何感想呢?请用一段 文字加以描述。
作者运用想象,描画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 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 定战乱的期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怜”不仅写出诗 人对故乡之菊的爱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 上的长长叹息。)
主题
这首叙写重阳节是诗人的所遇所 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 人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的期望。
●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仅仅20个字的绝句,同样是重阳登高, 因为故园战乱未平,因为写在行军路上,写出了与其他重阳节诗作不一 样的荡气回肠。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名家的点评:
●名家点评:《唐诗品汇》:方虚谷云:悲感。 ●《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妙在二十字中备见题意。 ●《唐诗直解》:点"战场"字,无限悲怆。 ●《而庵说唐诗》:此诗以看菊为主,登高为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王维
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 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 环境。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 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7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7张PPT)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脉络梳理
一、二句 写景,写月下边塞的景色 第三句 写景,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 第四句 写情,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
词句理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沙漠并非 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 人偏说它“似霜”,诗人如此运算,是为了借这 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
诗歌精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你思我想
1.如何解析“强欲登高去”? 答:“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文写作时间。 (1)“强”有不愿为之而为之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清景象。 (2)“登高去”还见出逢场做戏的味道,而前面写上“强欲”二字, 其含义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 都喜欢去登高,而作者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 知这是为何。 (3)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 绪。细想,长安不仅是作者的故乡,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 安、史乱军所占领。
你思我想
2.分析“无人用酒来”中的典故?
反用其意,写自己虽也勉强按照旧俗登高去,但在战乱之中 没有陶渊明那样的幸运有王弘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 实际上“无人送酒来”这句实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暗喻着行军途中的特定环境。
3.第三句为何单选“菊花”来写?
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 可感。并且是由登高饮酒的续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陶渊 明的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 节日特色。所以诗人在此选择菊花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ppt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 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 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具体写了什么呢?让我一起进入诗歌的解读环 节来揭晓答案。
解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小结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 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 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 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 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 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遥__怜__故__园__菊 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 词语可以看出?
【1】重阳节; 【2】“九日”、“登高”、“饮酒”、“菊” 等。 2、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 远。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展示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 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故园菊”代指故园 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 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 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 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 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 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 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 乱的渴望。
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4、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 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 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 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第一PPT模板网
活动一:预学检测
1.你会读吗? 2.作者知多少?
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 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 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 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 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 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 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活动三:品味赏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前两句所 展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画 面的特点。 2.尾句中用想象中的特写镜头收束全篇, 其中“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岑 参
活动一:预学检测
1.你会读吗? 2.作长于七言 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 活,以及少数民族的 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 受,故其边塞诗尤多 佳作。风格与高适相 近,后人多并称“高 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 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 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 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 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抒写
了边防将士之思乡情。前二句写月 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 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 能动征人回乡之望。
全诗把景色、声音和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
故园:故乡。 强:勉强。 的故乡长安,那菊花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
怜:可怜。傍:靠近。
的开放了。
活动三:品味赏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 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 _____、 ______ 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首 句为何要说“强欲?
活动二:疏通诗意
请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用自 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将不懂的词 句圈点勾画,小组讨论。
• 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 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 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 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 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
回乐烽前/沙似雪, 一说应在西受降城附近。 受降城外/月如霜。 • 芦管:乐器名,这里指笛
活动二:疏通诗意
请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用自 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将不懂的词 句圈点勾画,小组讨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
强欲/登高/去, 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无人/送酒/来。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遥怜/故园/菊,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
应傍/战场/开。 来。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