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爷爷的芦笛2 优秀课省级获奖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该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爷爷在芦苇丛中吹芦笛的情景,展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和生活的美好。
具体内容包括:爷爷的芦笛制作过程、芦笛的声音特点、与爷爷共度的快乐时光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声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孙间的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及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芦笛实物、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芦苇丛和芦笛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芦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爷爷的芦笛》2. 内容:a. 芦笛制作过程b. 芦笛声音特点c. 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芦笛的制作过程。
b. 课文中哪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为什么?2. 答案:a. 芦笛制作过程:选取合适的芦苇,去除外皮,留下内芯,切成适当长度,然后刮去芦苇内的薄膜,在两端钻孔,插入竹签,制成芦笛。
b. 学生可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祖孙间深厚感情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家人之间的亲情互动,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f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范例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分析及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爷爷的芦笛所象征的寓意,以及文章结尾的抒情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儿歌,让学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爷爷的芦笛》。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词语解析: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分析:挑选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感情,讨论芦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文章中的孙子,描述一次与爷爷一起吹芦笛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芦笛、夜色、星空、抒情等。
3. 主题:亲情、回忆、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次与爷爷一起吹芦笛的场景。
(2)分析文章中芦笛的象征意义。
2. 答案:(1)描述场景:略。
(2)芦笛象征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和期望,也代表了孙子的成长和回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爷爷的芦笛》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主要通过讲述爷爷与孙子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展现了祖孙二人深厚的感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如“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理解,生字、生词的学习。
难点:文章中一些优美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讲解生字、生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生词,并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一些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如“爷爷的芦笛声传得很远,很远,仿佛是海浪在唱着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生字、生词造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生词:芦笛、海滨、守望、依偎等。
3. 主题:祖孙深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生字、生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我的爷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关心着我。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爷爷总会用他那温和的语气鼓励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心情很低落。
爷爷便拿出他的芦笛,为我吹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
那芦笛声仿佛是爷爷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亲情的力量,它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 作业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5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爷爷的芦笛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爷爷的芦笛语文S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践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课文。
2.进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从中体会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只要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践锻炼,培育先生坚忍不拔的质量。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引导先生体会感悟强强独处时从惧怕到英勇的心思变化,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协作探求法【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说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窗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统统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响可美妙呢,想听吗?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十分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收回的美妙声响。
由于这芦笛还发作过一个幽默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往常的阅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同默读«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觅答案吧!3. 板书: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带着效果自在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阻碍并指点朗诵。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小闸屋zhá飞翔áo 葱茏lóng温馨xīn摇撼hàn颠簸diān bǒ伸直quán哆嗦duō suo 裹挟guǒ xié蒙眬lóng 湿漉漉lù〔2〕我会写闸撼颠簸蜷哆嗦眬〔3〕了解词语飞翔:在空中盘旋地飞。
〔造句〕小鸟看起来很软弱,但它们却有着一颗自在飞翔于蓝天的心。
摇撼:摇动〔树木、修建等〕。
〔造句〕我倒想狠狠地摇撼你,就由于你的可鄙的奸诈,和你那低能的奇想。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爷爷的芦笛》。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3. 生词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结构: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大自然”的短文。
作业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开展“我的亲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和亲情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2. 课文解析与情感体验3. 朗读指导与实践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词进行讲解,避免过多、过杂。
2. 讲解生词时,结合语境进行,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b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教学时,力求体现自
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 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 次 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 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 方法理 解课文内容。
习惯。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 “海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 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 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 海 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学 含义。 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 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4* 爷爷的芦笛
引导学生写一句和爷爷的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 言 或警句。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总结:是啊,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 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 的时候,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胆量,让我们时
也为这些从未经过大风大浪 的学生理解主人公当时为何 会非常害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 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 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爷 爷吹芦笛的图片,可极大提 设计说明
2. 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 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领 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 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 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 , 走进故事中寻找 答案吧! 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
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潮汛。
2.搜集表现大海的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演示,揭示课题1.播放表现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2.让学生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这是为什么呢?4.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自学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检测生字和新词。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闸”是翘舌音,“嗦”是平舌音,在“哆嗦”一词中读轻声。
“翱、颠、簸”3个字字形教复杂,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想办法识记。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温馨:温和而馨香。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等)。
颠簸:上下摇晃。
蜷缩:蜷曲而收缩。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蒙胧: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恐惧:惧怕。
婉转悠扬:鸣声悠扬动听。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要有评价。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很多,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复杂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19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教学背景本堂课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一节课,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爷爷的芦笛”,旨在通过直观的阅读故事情节,认识民族乐器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感受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目标1.了解芦笛这种民族乐器的产生和演奏特点;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培养学生对爷爷、孙子之间深情的感觉,从而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课文:爷爷的芦笛2.教学重点1.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故事情节及其背后的情感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教学难点1.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出对民族乐器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如何正确地吹奏芦笛。
2.将故事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方法1.听读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理解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2.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组内相互交流,比较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观摩学习法:通过观看相关的芦笛演奏视频,让学生观察学习到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芦笛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唱《歌唱祖国》。
2.学生观看芦笛演奏视频,引起学生对芦笛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感受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个人自读,理解课文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3.集中讨论1.师生集中讨论,萃取出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悟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
4.学生分组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自行讨论芦笛的演奏技巧。
2.合作练习吹奏芦笛。
5.总结归纳1.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2.导入课外扩展,鼓励学生自觉认识和学习民族乐器和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1.课文理解和背诵。
2.学生进行芦笛演奏尝试,拍摄个人视频并分享给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执行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芦笛这种民族乐器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故事情节所表达的爷爷与孙子之间的深情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p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有关汉语起源的论述最先提出汉语起源于直接拟声(象声)的学者可能是章炳麟(1868~1936,号太炎)。
他在所作的《国故论衡•语言的缘起说》中主张:“语言不凭虚起,呼马为马,呼牛为牛,此必非恣意妄称也”,他还找出了汉语中的许多象声词作为例证:“何以言‘鹊’?谓其音‘即足’也(按‘即足’为反切法表音);何以言‘雀’?谓其音‘错错’也;何以言‘鸦’?谓其音‘亚亚’也;何以言‘雁’?谓其音‘岸岸’也……”现在大家都承认汉语中有不少象声词。
“象声说”是语言起源理论之一,但象声只能指称发声的事物,范围有限,非发声事物如何指称?最早用例证说明汉语词字“音近义通”现象可能是梁启超(1873~1929)。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范文.doc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
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第一、二段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
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l ___________的环境(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c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神奇的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 2 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
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
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 年5 月8 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k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2* 绿色记事本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写的又是一些生活小事,贴近儿童的认知世界。
教学时应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了解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之后,设疑继续深入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进而体会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认识“供、耗、捐、购、臭、簿、限”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的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d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18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p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4* 爷爷的芦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一等奖教案】 爷爷的芦笛 2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
3、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
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6.总结---------------
7.交流。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板
书
设
计
8、爷爷的芦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向往
清脆 柔和 温润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难点
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步骤、内容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4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
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