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四点总结
超全的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

超全的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很多同学们都反映,在政治学习中哲学这部分的内容,刚学习的时候像是天书一般,字认识,但就不知道啥意思,而且具难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赶紧学会了,下学期的学霸就是你了!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背】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
【必背】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2)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必背】六、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政治的辩证法是考研的必考内容,这个重要考点大家都掌握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辩证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考研政治的辩证法考点一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一)普遍联系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2.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①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②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其一,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的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3.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永恒发展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3.发展与过程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观点划清三个界限:1、他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
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2、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3、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的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二、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活动、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改造世界。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同时,认识对实践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既会出现理论脱离实践基础的教条主义倾向,也会出现现实脱离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倾向,这两种主观主义错误倾向都是应该防止和克服的。
四、认识的辩证运动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其一,理性认识本身应该是正确的,这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
其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保障;其三,理性认识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自觉实践,这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根本途径。
其四,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这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物质基础。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第一,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其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到客体本身发展过程和客体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
政治必修四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 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 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 进。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 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 ,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 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 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 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 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政治必修四辩证法知识点总 结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联系6、发展4、矛盾7 、 创新2 )(共19条原理)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 ,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 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 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认识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是人 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追求真 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但不是的根本目的。
(3)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不断追求真 理,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达到改造世界的目 的。
5
2、下列典故最能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D 认识的是(
)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
3、“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C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
A.善于区分整体和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D.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6
不定项选择:
现象
1、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与事物的本本质质直接 和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说明
系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 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14 , 或者从那个方面表现着本质。
认识的根本任务
1、是什么?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 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这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 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为什么?
3、怎么样?
21
勤
劳
辨一辨:
有 益
× ⑴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
⑵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变成
× 理性认识。( )
⑶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 因而理性认识总是正确的。 ( )
× (4)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界,因此, 人们还需要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 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 以修正和完善。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 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如下: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以上矛盾原理对用的方法论均属于矛盾分析方法。
★创新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必背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2017考研必备政治知识点归纳认识的发展过程(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从实践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1)指导作用;(2)解释作用;(3)预见作用。
2、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1)动力作用;(2)诱导作用;(3)激发作用。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五)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您。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1)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其一,直接性。
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其二,生动、具体性。
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其三,表面性、片面性。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片面现象的反映,这是其局限性。
?(2)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①间接性。
它是通过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②抽象性。
它是对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不是具体生动的;③深刻性。
它以事物的本质为反映内容,比感性认识深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这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做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这是因为,人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在思维着,并以原有的理论知识为背景,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不同人由于理性认识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这是因为,理性认识需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马原》框架体系(八章分四大块)第一块(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第二块(哲学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唯物论(第二章):三观两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
两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法(第二章):二三四五。
两个总特征:发展、联系。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最根本的核心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认识论(第三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看自然界。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唯物史观(第四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整个人类社会,从而发现了两大社会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两大社会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的动力:1、从客体角度讲:社会发展的动力,共5种动力(1个根本,1个直接,3个重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革命、科技、改革是重要动力。
2、从主体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也起一定作用。
第三块(政治经济学部分)自由资本主义(第五章):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第四块(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第七章):1、第一次飞跃(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共产主义(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即通过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从表面认识到本质认识的
渐进过程,逐渐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感性认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只能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即通过观察、听、闻、嗅、尝等方式来接触外部事物,从而了解物体
的外在表面和特征。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只能形成片面、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具有直观性和局限性。
第二步是概念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
开始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将感性认识所得到的感觉与
表象转化为概念,形成抽象思维。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人类认识的基础。
第三步是辩证认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概念的局限性,也就是概念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物体的本质。
只有通过分析、比较、
对立等方法,才能够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全面
的认识。
辩证认识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相对性,可以揭示物质世界
的深刻规律和内在本质。
总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路径,这一路
径可以通过感性认识、概念形成和辩证认识三个阶段来描述,每个阶
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局限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不断拓展自己
的认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认识世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篇1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导读】在公职类考试的考查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很重要的考点,其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考查的重点,考试侧重对诗句、案例的考查,看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所以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上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掌握。
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注意途径不等于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在做题时,注意分析材料,如果认识是从无到有,是第一次获得的认识,那我们就选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注意动力是在实践中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也就是说之前有认识,现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又得到了新认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强调的是认识最终为了实践,如果材料中体现了认识最终指导实践,一般选目的和归宿。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这里注重的是产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在这要注意了,一看到反作用就要想到是两方面,在做题时一般会遇到“指导”、“导向”这两个词,这时就要看前边的形容词是什么,对于“指导”,这个词是褒义词,形容词应是正确的认识;而“导向”是中性词,就都可以形容。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指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再认识和深化的认识的过程。
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它是人类最初对外界事物的感性印象和感受,是人类认识的第一步。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新的认识和发展。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形而上到形而下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认识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再认识和深化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认识的水平。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贯穿始终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认识的过程中,量变是指认识的不断积累和累进,而质变是指认识的飞跃和突破。
在认识的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才能使认识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总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再认识和深化的认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2018考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四点总结

2018考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四点总结2018考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四点总结马原的一些理论在考研复习中特别绕,经常让人抓耳挠腮不得其解。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希望小伙伴儿们能透彻理解这个凯程。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过程)原理: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第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二,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②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①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考研认识论考点概括之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及其意义

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及其意义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次飞跃。
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次飞跃是更重要的⼀次飞跃。
从实践的⾓度,以认识指导实践。
从认识的⾓度,以实践检验认识。
(3)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反映⼀般,实践针对个别。
⼆者有区别,必须具体分析,不能⽣搬硬套。
只宜“量体裁⾐”,不可“按图索骥”。
②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
形成符合实际的“预案”是变理论为现实的决定性环节。
③理论被群众掌握,化为⾃觉⾏动,付诸社会实践。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原理是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
(1)⼈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创新。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原理是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
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发展的⽆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限发展的,因⽽⼈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永⽆⽌境的。
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限性决定了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希望今天所讲的的内容 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配 合
理性的 判断 推理
麦哲伦的 环球航行
实践检验认识
地球是圆的
理性
认识
感性 认识
实践
感性
感性
实践
?????认识 理性
理性
实践
认识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感性
认识
列宁作了这样的概括:“从生动的 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 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
客观实在的辩证途理径。”
性
认 识
认识的过程 不断反复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感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新的认识上升思维的加工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不断反复无限发展布拉赫的精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开普勒的理论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你的感觉 看不到尽头 ??? 一望无际 平坦四方
感性认识
地球是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哥白尼的《日心说》 证明地球围绕太阳转。
无限发展
上升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思维的 加工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实践
新的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分析分析
• 第谷·布拉赫与开普勒之间的故事
如果没有第谷·布拉赫的精确可靠的观 • 测牛资顿料发,现开万普有勒引的力理论思维就成了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而如果没有开普勒这 • 一助…善手……于和…理继……论承思人维,和 第具 谷有·布数拉学赫才的能那的些得观力 测资料就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废纸, 显示不出其科学价值。
我们都学了啥?!
• 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理性 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 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主义和教 条主义。理性认识并不是认识过程的完结, 它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指导实 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 程和总规律。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m1m2 F G 2 R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于源来
m1m2 F G 2 R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判断
这花是红的
感觉
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渗透感觉这花是红的判断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谷开普勒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二从认识到实践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 的目的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 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的物质条件
飞机的发展史
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过程的循环性与上升性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的含义
认识的初级阶级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 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
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的含义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 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 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之
四点总结
马原的一些理论在考研复习中特别绕,经常让人抓耳挠腮不得其解。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希望小伙伴儿们能透彻理解这个凯程。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过程)
原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第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二,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②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
①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③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④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
作方法。
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在认识活动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仰、习惯、本能和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情感、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3)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③激发作用。
四、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或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方法论: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二,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三,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结合。
其实看看凯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直观的办法是到凯程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凯程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凯程和其他机构的优势,凯程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凯程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第一招:看经验谈视频,凯程网站有经验谈视频,其他机构没有。
第二招:看有没有讲义。
凯程有课程讲义,其他机构几乎没有,或者没有现成的讲义,说明他们没有辅导历史。
第三招:问问该专业今年辅导多少人。
如果就招1-2个学生,那就无法请最好的老师,凯程大多数专业都是小班授课,招生人数多,自然请的老师质量高,授课量大,学习更加扎实。
并且凯程和这些学校的老师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招:看集训营场地正规不正规。
有些机构找个写字楼,临时租个宾馆,学习没有气氛,必须是正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食堂,凯程就是正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等,配备空调、暖气、热水器、独立卫浴等。
在凯程网站有大量集训营环境的照片,每个学员对我们的集训营学习气氛满意度超高。
其他机构很多遮遮掩掩不提供,那就是集训营环境不行。
第五招:实地考察看看。
凯程在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硕、中传、教育学、教育硕士、财科所等名校名专业考研取得的成绩。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在2016年考研中,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取13人(前五名都是凯程学员),清华经管6人,北大经院金融硕士8人,人大和贸大各15人,中财金融硕士10人,复旦上交上财等名校18人,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
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会计硕士、中传、中戏、经济学等专业更是成绩突出,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