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第2课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第2课时)知识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1.热带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气候:终年炎热干燥2.亚热带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温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很少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4.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知识点二气候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问题探究】1.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需首先解决什么问题?该区适合哪些农业类型发展?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2.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下表是某地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3—5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0. 19. 17. 13. 10. 8.2 8.0 9.1 11. 14. 16. 19. 降水(mm) 2 2 5 14 62 82 74 57 29 14 6 43. 该地的气候属于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 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D. 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4. 影响该地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地面状况C. 距海远近D. 洋流性质5. 该地可能位于A.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B. 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C. 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沿岸D. 非洲的地中海沿岸读气候资料图,回答6~7题。
6.右图中①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式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①②③D.温带大陆性气候7.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①、②、③三种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多雨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误;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大
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C错误; (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 洋性气候,故选项D正确。第(2)题,通常温带海洋性气 返回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返回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表格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四地的纬度位置。 (2)四地降水量及变化分配。 (3)四地的冬夏季温度及温差大小。
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带或信
风带控 制
全年干 旱少雨
部
返回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 南北纬
带季 25° ~35°
风气 之间的大 亚热 候 带 地中 海气 候 陆东岸 南北纬
我国秦 岭—淮河 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副热带高
30° ~40° 地中海沿 气压带和
和降水量,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绘制而成 的。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特点进行 判读。如①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2.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2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D 2.D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 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返回
影响
具体表现
改变_海__岸__线_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 海平面上升
低的_沿__海_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_积__温__增加,_生__长__期__延长, 对农业生产 提高作物产量。 带来影响 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_干__旱__的加重,造成_供__水__ 不足,使作物减产
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
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
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
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
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m 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典例]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 1 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 年 11 月 20 日,尼日 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 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 119.7 亿美元,全线采用 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 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如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 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 范的问题。
返回
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
季节分配均匀
3.温带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
降水很少
_温__带__季__风__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1-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C.黄赤交角增大 B.日地距离缩短 D.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地理
问题探究: 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 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度地区 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地理
影响内 容
具体表现
根据有关研究,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 原有生 效遏制,到2100年世界上将有1/3的动物栖息地发生 态系统 根本性的改变,还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 的变化 生存环境而灭绝 农业生 高纬国家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但 产 干旱加剧,造成供水不足;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 不稳定 家农作物减产;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危害人 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 体 热浪),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健康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1.全球气 候变化的 原因及对 人类的影 响。 2.适应 全球气候 变化的对 策。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地理
(对应学生用书 P55)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气候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 干湿 变化。 全球气候的变化:地质历史时期:时间跨度 最大 、变化 周期 最长 。 历史时期:距今 1万年 以来的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呈 波动上升 趋势。 近代时期:最近一二百年有 气象观测记录 时期的气候 变化,显著的特点是 气温升高 。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 ()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 力。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 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 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变小 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 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 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 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 答案:(1)A (2)C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 降水量 和降水分 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 剧水资源的 不稳定性 和供需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植树种草 。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3)温带
温带大陆性
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
降水很少
温带季风 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寒带
苔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全析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 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第二章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 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 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 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 干湿 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 变暖 。 (2)主要原因:大气中 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 地面 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 海岸线 ,海拔较低的 沿海 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 高纬度地区 国 家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 供水不足 ,农作物减产, 主要分布在 低纬度地区 国家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课堂笔记汇总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跟踪检测 上页 下页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热带 雨林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 季风 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第二章第四讲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全球气候变化1
2.回答气候相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回答气候特征时,既要回答气温特征,又要回答降水 特征,同时要把这种气候的突出特征写出来,如描述温带大 陆性气候特征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 温年较差大。” (2)回答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突出季节差异。 如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回答气候特征时还要和图结合起来,特别是气温和降 水数据。 (4)回答气候成因时一定要结合图中给定的条件等实际情 况回答。
① 甲与 ② 乙与
点的气候类型相同。 点的气候类型相同。
“规范答题能力——不失分”系列之(一) 气候特征 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 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 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 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第四讲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课时)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识记:气候影响因素、世界主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
及影响。 2.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
影响。
形成。
3.应用: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
方法。
一、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 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成因,也是大气环流形成 的最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 (1)低气压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高气压控制区,盛行下 沉气流,降水少。 (2)一般说来,西风带多雨;信风带、东风带少雨。 (3)季风环流: 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形成雨热同期 的气候特点;冬季则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形成低温干燥的 气候特点。 3.海陆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降水较丰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山地比附近的平原气温低,变化小;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背风坡降水少。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4讲(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1~3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解析:从图中植被覆盖判断,该地降水西多东少,且有高大山脉,在如此近的范围内(据比例尺可知,该图范围较小)东、西降水差异较大,应为地形阻挡所致。
答案:B2.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解析:承上题,该地降水西多东少,说明西侧为海洋水汽的迎风坡,故该地西侧为海洋(在大陆西海岸),且沿岸有高大山脉,应为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沿岸。
答案:D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该地位于45°N的大陆西岸,山麓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应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答案:C(2013·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4.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四个地区的温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B5.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贯思维相反,遇到这种问题,往往要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后得
出答案。
考点研析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欧洲西北部沿岸不存在上升流;冬季极地东风带南移,
不是北移;降水增加会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全球气温变暖导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
类型的判断
学案导学
基础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冷__暖___和__干__湿_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栏 目时间尺度来自时间特点链
地质历 史时期
距今1万年前
时间跨度__最___大___,变
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学案导学
基础3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CO2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
源、提高___能__源__利__用__效__率等。
栏
目
2.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_植__树__造__林___。
链
接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建设海岸防护
堤坝、培养新农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
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A )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A.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B.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栏
目
【解题思路】
链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接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这和我们平常
结果。
目 链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讲义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对应学生用书第49~50页)(1)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总趋势在变1.读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来框图记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2.读图,回答问题:以(对应学生用书第50~53页)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2018·全国Ⅰ卷,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思路点拨: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人类活动少,干扰小。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导致隧道和种子库进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农业(2)工业(3)海平面和海岸带(4)生态系统(5)水循环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全国Ⅱ卷,8)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回答下题: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解析:B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雪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
高考地理课标版总复习课件:1-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大陆东岸(以亚 欧大陆为例)
季风环流
冬季少雨,夏 季多雨 降水 较少 . 降水 稀少 .
大陆内部(以亚 常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欧大陆为例) 以 辐散下沉气流 为主 两极地区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 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 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 温室气体。
考纲要求基 础来自知 识 回 顾冷暖
最长 1万年 波动上升
干湿
最大
气象观测记录 气温升高
冰川融化 热膨胀 海岸 提高 供水 降水量 沿海
不稳定
人类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全球气候 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 减少 温室气体 的排放,有计划地改变农 适应对策 作物的品种。 植树造林等增加对 温室气体的吸收。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 世纪 50 年代,全球气温较 1961~1990 年平均气 温高 D.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全球每 10 年都比前 10 年明显 变暖
(2) 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 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 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必修1 第二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判读
必修1 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判读必修1 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判读一. 教学内容: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判读二. 学习目标:1、气候类型的形成2、气候类型的分布3、气候类型的判读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1、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形成有四大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来源:学#科#网Z#X#X#K]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两侧)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月少于400mm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风带气压带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降水1500-2019mm,最高月400mm以上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美、南美、澳大利亚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季风不明显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来源:Z,xx,]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温带大陆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气候北极圈附近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寒带苔原带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知识点二:气候类型的判读(重点、难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四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1951~2002年,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2.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
图中能反映出该道理的地区为()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全球温度上升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4.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6.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成为当今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8.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人工降雨图甲为某地气候资料图,图乙为该地牧草成长与需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地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温和多雨B.风力沉积地貌广布C.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D.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西北方向10.该地M时间段的牧草不能够满足需要,主要原因是()A.雨雪频繁B.人类破坏C.气温太低D.降水太少读世界某区域图(图1),回答11~12题。
11.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A.甲——热带沙漠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12.图2中能表示甲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分)材料1: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至4摄氏度。
材料2:“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2,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4分)(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6分)(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7分)14.下面图2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图1中字母所示四个城市气候特征(表示最热月平均气温,表示最冷月平均气温,■表示年降水量,□表示夏半年降水量),读图回答问题。
(17分)(1)四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冬半年降水较多的城市是________;冬季寒冷干燥的城市是________。
(填数码,3分)(2)数码①代表图1中________城市的气候特征(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数码③代表图1中________城市的气候特征(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数码④代表图1中________城市的气候特征(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结合图例,很容易判断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升高最明显。
答案:A2.解析: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50年内气温出现了下降,这充分说明了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全球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
答案:B3.解析: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会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会减产,如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大部分地区。
答案:B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则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西亚地区。
答案:B5.解析:本题考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
故选项D正确。
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低温冻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更大。
故选项C正确。
答案:C7.解析:并非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发展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生产是必需的。
答案:D8.解析:削减二氧化碳,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都可以减弱温室效应。
人工降雨对温室效应减弱无影响。
答案:D9.解析: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A项正确;受西风带的影响,多雨,尘埃物质少,不会有风力沉积;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从气温分布来看是南半球,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为西北风,污染大的企业应该分布在盛行风下风方向。
答案:A10.解析:M时间段,牧草生产量小于需求量,从气候分布图上看,主要与降水少有关。
答案:D11.解析:依据经纬网、河流和陆地轮廓定位,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受海洋上吹来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及巴西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D12.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均小。
答案:B二、综合题13.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第(3)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影响,高纬地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积温增加,生产期延长;而低纬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
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1)自然因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4.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气温、降水量数值即可判断。
第(2)、(3)、(4)题,都要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①地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0℃,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据此可判断出①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15℃,位于亚热带,降水集中在冬半年,可判断出③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④地全年气温高,降水集中在夏半年且特别丰富,冬半年为旱季,降水很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②③、①②(2)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3)C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4)B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