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11-1管网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

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

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给水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管网布置与设计是确保水资源能够有效供应到每个用户的关键。

本文将就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进行探讨。

一、给水系统的概述在开始讨论管网布置与设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给水系统的概述。

给水系统是指将水源收集、处理后分配到各个用户的系统。

其主要包括水源、取水设施、输水管道、水处理设施和用户接口等组成部分。

二、管网布置原则1. 保证供水可靠性管网布置应能够保证供水可靠性,即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够得到稳定的水源供应。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压、水量、水质、管道直径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网的布置方案。

2. 缩短供水距离为了减小管道阻力和节约用水成本,管网布置应尽量缩短供水距离。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将每个区域的供水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考虑后期扩展给水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扩容。

在管网布置与设计时,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后期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和改造。

三、管网设计方法1. 管径设计管道直径的选择对于管网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管径可以保证供水稳定并降低能源消耗。

管道直径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水量、压力损失、水流速度等因素。

2. 管网结构设计管网结构设计包括主干管、支线管和配管等。

主干管负责将水源输送到各个区域,支线管将水分配给具体的用户,配管则将水从支线管输送到每个用户。

合理的管网结构设计可以提高供水效率。

3. 阀门的设置阀门的设置对于管网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阀门可以分区控制供水、切断故障区域以及进行管网维修和清洗。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布置阀门,确保管网的灵活性和操作性。

4. 泵站设计在远距离供水或者供水高度差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泵站的设计。

泵站的选型和布置需要考虑到供水量、供水压力等因素,以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网布置与设计的实际应用,我们以某城市的给水系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城市的给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水处理厂、输水管道和用户接口。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管网系统中常见设施、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其选型与应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具备分析管网水力特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树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排水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与构成:介绍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分析管网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布局设计要求。

(对应教材第1章)2. 给排水管网设施与设备:讲解管网中常见设施、设备的作用、工作原理及选型方法,包括泵站、阀门、管道等。

(对应教材第2章)3. 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阐述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如节点法、环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对应教材第3章)4. 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结合CAD软件,教授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对应教材第4章)5. 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管网工程方案设计

管网工程方案设计

管网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燃气、电力等公用设施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中,管网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网工程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对城市水、燃气、电力等管网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包括管网的铺设、改造、扩建等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水管网建设: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用水需求量等因素,规划设计城市水管网的布局和连通方式,确保城市各个区域的用水供应充足、稳定。

2.燃气管网建设:制定更为安全、环保的燃气管网布局方案,提高城市燃气输送的效率和质量。

3.电力管网建设:根据城市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规划电力管网的扩建和改造,以适应未来城市用电的需求。

三、项目目标1.建设安全可靠的管网系统,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优化管网布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水平。

3.减少管网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人口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确保管网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2.安全环保。

重视管网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制定相应的安全工程措施和环保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3.经济适用。

在设计管网工程方案时,充分考虑到成本控制和效益,力求做到成本合理、效益最大化。

4.可持续发展。

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设计具有一定扩展性和适应性的管网系统,以满足未来城市用水、用气、用电等需求。

五、设计内容1.水管网建设(1)水管网布局设计: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用水需求量等因素,设计城市水管网的布局,确保城市各个区域的用水供应充足、稳定。

(2)水管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水管材料,确保水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水管维护方案:制定水管网的维护方案,确保水管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地下管网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城市的地下管网,设计和实现一款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该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实现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立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将提出以下功能和要求:1.地下管网数据管理:平台需要能够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图纸、工程档案、设备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2.管网巡检和维护:平台应该能够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巡检计划的编制、巡检记录的录入与管理,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维修。

3.安全管理:平台需要具备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对地下管网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4.联网监测:平台应该能够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远程监测和故障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故障和泄漏等问题。

5.统计分析:平台应当具备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通过对地下管网数据进行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部分:平台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进行平台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系统结构应该包括前端展示页面、后台数据管理和处理、以及数据存储和交换等部分。

前端展示页面:通过网页或者APP等形式,将地下管网数据以图表或者表格等方式进行展示,为用户提供直观、方便的数据浏览和查询界面。

后台数据管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上传、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功能,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等模块的设计。

数据存储和交换:将地下管网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同时与其他相关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

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功能模块:地下管网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地下管网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智慧管网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管网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管网系统平台设计方案智慧管网系统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城市管网进行智能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旨在提高城市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智慧管网系统平台设计方案的简要介绍。

一、系统设计需求分析1. 管网运行管理:包括监测管网运行状态、实时数据采集、报警管理等功能,提高管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故障诊断与预测:通过分析管网运行数据,实时诊断管网故障并提供预测,及时处理故障和做好维修保养。

3. 运行优化与控制:通过对管网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管网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4. 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基于管网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与传输层:采用传感器和仪表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

2. 数据存储与管理层:对采集到的管网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库。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存储的管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故障诊断、运行优化等功能。

4. 决策支持与展示层: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给决策者,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系统功能设计1. 管网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和仪表对管网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等指标。

2. 故障诊断与预测:基于管网运行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故障进行诊断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发生。

3. 运行优化与控制:通过对管网运行数据的分析和优化,提出改进方案并实施运行控制,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报警管理:根据管网数据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发送通知给相关人员,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故障率、能耗等指标,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6. 可视化展示:将管网的运行状态、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决策者,方便他们了解管网的运行情况和做出决策。

四、系统安全设计1. 数据加密与权限管理:对管网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并设立不同权限的用户账号,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智慧管网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管网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管网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管网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智慧管网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一种智能化管网管理系统。

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管理管网设备及其运行状态,提高管网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管网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功能模块1. 设备监测模块:采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管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2. 数据存储模块: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报警与预警模块:根据设备监测数据,系统可以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通知,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4. 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通过对设备监测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解析设备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建议,减少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5. 远程控制模块:通过系统管理端,实现对管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包括远程开关、销阀等操作,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

6.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提供相关报表、图表和分析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优化管网运营策略。

三、系统架构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管道上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管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2. 网络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服务器端: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提供报警和预警功能。

4. 系统管理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对管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操作。

五、优势和应用场景智慧管网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安全性:实时监测和报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设备故障,确保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2. 提高效率: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力成本和维修时间,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

3. 省资源: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优化管网运营策略,减少资源的浪费。

智慧管网系统适用于城市供水、燃气、热力等管网领域,可以帮助管网管理部门实时监测和管理管网设备,提高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管网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管网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管网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系统简介:管网智慧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旨在提高管网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管网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该系统主要包括设备监控、运维管理、预测维护、数据分析和智慧决策等模块。

二、系统功能:1. 设备监控:- 实时监控各个管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 远程控制,能够对设备进行开关操作、调节参数等。

- 异常报警,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

2. 运维管理:-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定期检修、保养计划,并提醒相关人员执行。

- 工单管理,记录各类运维工单,包括设备维修、故障处理等。

- 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并维护设备档案,包括设备信息、维修记录等。

3. 预测维护:- 基于设备监控数据和历史维修记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

- 提供故障预警,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对运营带来影响。

- 智能调度,根据设备维护需求和运营计划,合理安排维护人员和设备调度。

4. 数据分析:- 对管网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设备运行状态和趋势分析报告。

- 分析故障发生原因和频率,优化设备维护策略和保养方法。

- 预测设备运行寿命,提前做好备件和设备更换计划。

5. 智慧决策:-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供智慧决策支持,包括设备维修策略、运营计划等。

- 智能优化运营方案,提高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综合评价管网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质量,为管理决策提供指导。

三、系统架构:1. 前端界面:采用响应式设计,可以在PC端和移动端访问。

提供用户登录、实时监控、数据查询等功能。

2. 后端服务器: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同时处理用户请求并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

3. 数据库:存储设备运行数据、历史维修记录和其他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模块: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生成报告并提供决策支持。

5. 第三方接口:与其他系统对接,如地理信息系统、维修管理系统等。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课程设计一、题目简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管网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水利水电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1.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见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及其使用范围;3.理解水泵工作原理及其选型;4.能够根据实际项目需要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方案,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5.掌握水力计算方法和流量计算方法;6.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流程1.1 剖析管网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分类方法。

1.2 掌握水力计算所需的基础概念和公式。

1.3 了解头损失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1.4 熟悉水泵及其特性,并掌握水泵的选型。

1.5 掌握排水系统的计算方法和系统结构,并掌握排水设备的计算方法和选型。

2. 给水管道的设计2.1 了解给水管道的材料和安装技术。

2.2 掌握给水管道标准和规范。

2.3 掌握给水管道的设计方法,包括计算管道的水力损失、计算流量和管道直径。

2.4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给水管道系统方案。

3. 排水系统的设计3.1 了解排水管道的材料和安装技术。

3.2 掌握排水管道标准和规范。

3.3 掌握排水管道的设计方法,包括计算管道的水力损失、计算流量和管道直径。

3.4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排水管道系统方案。

4. 管网系统软件设计实践4.1 掌握相关的水利软件和工具。

4.2 基于计算机软件对给水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模拟分析。

四、课程设计要求1. 设计报告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方案、设计计算书、水力分析计算表格、设计软件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总结等。

2. 设计成果展示在课程期间,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给定要求进行设计,必须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成品。

DM11工程管理规范-地下管网系统保养和维修保养

DM11工程管理规范-地下管网系统保养和维修保养

测量位置
• 沿着管道路线探测 • 特别注意路面不连贯地方
- 泥地及草地/ 沙井/ 阀井及水井/ 壕坑/ 集水沟栅格/ 地面裂痕/ 人行道边石 • 应尽量打开水井、阀井或其他附近井盖 检查及测试 • 注意外露的主管道接口及有锈蚀的部分
测量前的准备
• 测量地区图纸 - 清楚显示主管、支管、压力和材料 - 清楚显示阀门、水井、外露管的位置
堵管注意事项
• 采用硬式旁通管,除非认为没有发生火警潜 在危险,并认为旁通管不会受到干扰或意外 损坏,才可用柔性旁通管或PE管
堵管注意事项(续)
• 至少有一个后备气袋 • 根据制造商指定充气压力,气袋充
气至少十分钟检查 • 超过300毫米直径气袋,应以惰性
气体充气 • 有效期内使用 • 如有一个堵管气袋失效,应立刻拆
探孔(钻棒眼)
• 为确定漏气点位置, 地面上钻多个探孔, 钻孔前使用适当电缆探测器确定有无电 缆
• 如路面被混凝土完全覆盖到建筑物边沿 时(即路面完全没有裂痕、沙井 或任何 不连贯的表面),则必须钻探孔以进行 气体泄漏测量
Hale Waihona Puke 测量记录• 泄漏测量每日记录表应纪录日期、天气情况、 地点、检测器读数、曾采取的行动
堵管气袋设备操作(续)
聚乙烯管道系统的维 修及带气连接
(产品介绍)
PE管的维修方法- 断气
运用受控制的外力将管道变形直至管内径被压至紧闭为止
63-200mm
200-250mm
63mm以下
PE管的维修方法 - 断气
• 采取妥善的安全预防措施 • 尽可能低降低运行压力(如
果允许,则关闭阀) • 建立旁通 • 对PE80管道,可使用压扁机
寻找漏气位置现场调查

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

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

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道路、燃气、给水、排水、电力等管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正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趋势。

一、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当前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问题是系统分散、管理混乱、维护不及时、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

城市各部门因各自管理自己的部分,导致城市管网是一个大的、分散的系统。

一些地下管道建设时因为缺乏科学设计,在管道走向、口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一些漏洞和安全隐患。

而传统的人力巡检,维护成本高,效率低下,对管道问题的发现也有时间延迟的现象。

二、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如智能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

传感器将安装在地下管道里,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压力、水位等参数,同时,传感器可将这些参数通过网络上传到终端设备、云端服务器,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准确识别问题所在,实现管道故障的自动预警和维护。

智能管理系统还需要生态化的设计模式,将现有的城市管网各个部门进行联网,并基于精细化管理思路,建立一个全面覆盖、高效优化、统一管理的体系。

通过基于在线监测的工作流程优化,实时监控管网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智能预判管网的变异情况,并对管网建立维修信息库,提高维修效率。

通过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优化管网布局,规范管网维护、交通疏散等措施。

在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信息交互、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现有各种管道的信息化程度不一,通过信息互通技术平台制定新的规定,实现信息量的交互和信息实时分享,进一步优化社会行业组织的管理效率。

同时,为了避免黑客、病毒等安全风险,必须确保强大的密码学系统和安全协议,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维护保障与消防设施。

三、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目前,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管理系统正在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

合工大管网课程设计

合工大管网课程设计

合工大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

2. 学习管网的设计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管网的水力计算。

3. 掌握合工大管网课程中的案例分析,理解实际管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管网工程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共同完成管网设计任务。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学习,能够搭建简单的管网系统并进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管网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管网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工程技术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课程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结合合工大管网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网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网设计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管网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网系统基础知识:介绍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包括管道、阀门、泵站等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管网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管网系统概述2. 管网设计原理:讲解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重点掌握水力计算公式及运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管网设计原理与计算3. 管网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管网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三章 管网工程案例分析4. 管网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管网搭建、测试和调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管网实验5. 管网优化与节能:介绍管网优化方法,探讨管网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管网优化与节能6. 管网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管网设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城市管网课程设计

城市管网课程设计

城市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掌握城市给排水、燃气、供热等管网系统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城市管网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掌握管网布局、管径选择、管道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城市管网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网监测、维护和抢修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管网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城市管网规划、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管网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基础设施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管网建设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过程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管网概述- 城市管网的概念、分类与功能- 城市管网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给排水管网- 给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原则- 排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原则- 给排水管材及设备3. 城市燃气与供热管网- 燃气管网的布局与设计原则- 供热管网的布局与设计原则- 燃气与供热管材及设备4. 城市管网规划与设计- 管网规划原则与方法- 管网设计流程与要点- 管网优化与评价5. 城市管网运行与管理- 管网监测与检测技术- 管网维护与抢修策略- 管网信息化管理6.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城市管网工程- 城市管网设计软件操作- 课程设计:城市管网规划与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管网概述第二周:城市给排水管网第三周:城市燃气与供热管网第四周:城市管网规划与设计第五周:城市管网运行与管理第六周: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管网概述第二章:城市给排水管网第三章:城市燃气与供热管网第四章:城市管网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管网运行与管理第六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给排水官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排水官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排水官网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给排水官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2. 掌握给排水官网系统中的主要设备、构筑物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我国给排水官网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排水官网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排水官网系统设计;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给排水官网系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官网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给排水官网系统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给排水官网系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给排水官网系统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官网系统概述:介绍给排水官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给排水官网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官网系统的构成、功能;给排水官网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 给排水官网系统设备与构筑物:讲解给排水官网系统中的主要设备、构筑物及其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排水官网系统设备与构筑物- 内容列举:水泵、阀门、管道等设备的功能、类型及工作原理;污水处理厂、泵站等构筑物的功能、结构及布局。

3. 给排水官网系统设计:学习给排水官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给排水官网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给排水官网系统的规划原则、设计流程;管网布置、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及预算编制。

管网设计课程设计

管网设计课程设计

管网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管网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管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管网设计,并能够进行现场施工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管网行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具体包括:管网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管网设计的步骤和流程、管网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管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实验法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工程案例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管网模拟实验装置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总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地点选在教室和实验室,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如: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实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机会;对于学习风格偏向理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讲授和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如: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课堂讲解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作业和考试的难度和形式。

管网改造工程课程设计

管网改造工程课程设计

管网改造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管网改造工程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管网改造工程中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现有管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管网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改造效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管网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讲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管网改造对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管网改造工程课程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激发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介绍管网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组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管网改造工程原则与流程:讲解管网改造的基本原则、主要流程及关键环节。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管网改造方法与技术规范:分析管网改造的常用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管网模拟与分析:教授如何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管网模拟和分析,评估改造效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管网改造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分组进行管网改造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讲解和评价。

管网课程设计标准

管网课程设计标准

管网课程设计标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管网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掌握管网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熟悉管网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管网系统的绘制;能够进行管网系统的模拟分析和设计;能够编写管网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管网系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 管网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3. 管网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4. 管网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讨论法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案例分析法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管网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管网系统的图形和案例;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

这些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采用分数、评价和反馈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高意识。

管网课程设计代写

管网课程设计代写

管网课程设计代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机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管网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管道、阀门、泵等;掌握管网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管网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具备管网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管网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网系统的兴趣,使其认识到管网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网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管网系统的组成,包括管道、阀门、泵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管网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4.管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5.管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周:管网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第二周:管网系统的组成及设备原理;3.第三周:管网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4.第四周:管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5.第五周:管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机制;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课程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管网系统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管网系统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反映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建筑物地下管网设计方案

建筑物地下管网设计方案

建筑物地下管网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网在建筑物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建筑物地下管网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地下管网系统。

一、引言地下管网是指建筑物地下的各种管道系统,包括供水、排水、天然气、电力、通信等。

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地下管网系统满足各项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运行。

二、需求分析在制定地下管网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明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

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管网系统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住宅、商业大楼、工业建筑等。

其次,考虑人员数量和日常用水、用电、用气等需求量,以便确定管道的容量和布局。

最后,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和环保要求,为管网预留一定的设计余量。

三、设计原则在进行地下管网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安排管道的走向和位置,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2.优化尺寸:根据需求量和预测的峰值负荷,确定管道的直径和厚度,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3.应用先进技术:利用先进的建模软件和仿真工具,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性能优化,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4.保证安全性: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灾害因素,设计安全阀、泄压装置等设备,确保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5.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提高管网系统的可持续性。

四、具体设计方案1.供水系统设计供水系统是建筑物地下管网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我们可以确定供水系统的总需水量和日常需求峰值,进而确定供水管道的尺寸和布局。

同时,应考虑水质检测、净化处理和消防系统等相关设备的布置,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2.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保证建筑物正常排放废水和污水的关键。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数量,确定排水管道的尺寸和排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管网系统设计1.1 管网设计1.1.1 燃气输配系统一般由门站、燃气管网、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管理设施、监控系统等组成。

燃气输配系统设计,应符合城镇气总体规划,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方案。

1.1.2 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的选择,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燃气供应来源、用户的用气量及其分布、地形地貌、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

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用户用量及其分布,全面规划,宜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

1.1.3 采用天然气做气源时,平衡城镇燃气逐月、逐日的用气不均匀性,应由气源方统筹调度解决。

需气方对城镇燃气用户应做好用气量的预测,在各类用户全年的综合用气负荷数据的基础上, 制定逐月、逐日用气量计划。

1.1.4 平衡城镇燃气逐小时的用气不均匀性,除应符合第1.1.3条要求外,燃气输配系统尚应具有合理的调度供气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燃气输配系统的调度气总容量,应根据计算月平均日用气总量、气源的可调量大小、供气和用气不均匀情况和运行经验因素综合确定。

2) 确定调度气总容量时,应充分利用气源的可调量(如主气源的可调节供气能力,调峰气源能力和输气干线的调峰能力等措施)。

采用天然气做气源时,平衡小时的用气不均匀所需调度气量宜由供气方解决,不足时由燃气输配系统解决。

3) 储气方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

对来气压力较高的天然气系统宜采用管道储气的方式。

1.1.5 城镇燃气管道应按燃气设计压力P分为7级, 并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城镇燃气设计压力(表压)分级 表1.1.51.1.6 燃气输配系统各种压力级制的燃气管道之间应通过调压装置相连。

调压装置应设置防止管道超压的安全保护设备。

1.1.7燃气管道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1) 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应按计算月的小时最大用气量计算,该小时最大用气量应根据所有用户用气量变化的叠加后确定。

2) 燃气主干管的计算流量大区域、大气量的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0°C 和101.325kPa),宜按下式计算:Q h = n1Q a式中:Qh - 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m 3/h);Qa - 年燃气用量 (m 3/a);n - 年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 其值为:n=KmKdKh24*365Km - 月高峰系数。

计算月的日平均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d - 日高峰系数。

计算月中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h - 小时高峰系数。

计算月中最大用气量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小时平均用气量之比。

3) 燃气分支管的计算流量(同时工作系数法)燃气分支管的计算流量包括小范围的输配支管、独立居民小区、庭院支管、户内、公共建筑的用气量计算。

是按所有燃气用具的额定耗气量和同时工作系数法来确定,其计算式:Q= KoNQn式中:Q-庭院及室内管道的计算流量(Nm 3/h);K 0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K按总户数选择;N-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数;Q n -相同燃具或相同组合燃具的额定流量(Nm3/h)。

4) 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用气的高峰系数,应根据该城镇各类用户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小时用气负荷数据,经分析研究确定。

工业企业和燃气汽车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宜按每个独立用户生产的特点和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小时用气负荷数据,经分析研究确定。

工业用户应考虑其运作是一班、两班还是三班制,及其分班时间。

例如若其为稳定的三班制,则没有调峰的需求。

5) 水力计算燃气管道的水力计算一般是根据燃气的估计流量和允许的压力损失来计算管道直径,以确定管道所需的大小和投资。

正确进行水力计算是管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水力计算是复杂问题,涉及程序、压力、管材、长度、管件、气种(粘度、密度)、连接方式和燃气在管道内流动情况(层流、临界状态、紊流),在推测水力计算基本公式时假设以下条件:燃气管道中的气体运动是稳定流动;燃气管道中气体流动时状态变化为等温过程; 燃气状态参数变化符合理想气体定律。

水力计算公式较多,阻力损失推荐使用GB50028-2006设计规范公式。

6) 低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oT T dQ lPρλ52710*26.6=∆式中:ΔP –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Pa); λ –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 l – 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m);Q – 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 3/h); d – 管道内径(mm);ρ – 燃气的密度(kg/m 3); T – 设计中所采用的燃气温度(K); T 0 – 273.15 (K)。

7) 高压、次高压和中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Z T TdQ l P P oρλ5210222110*27.1-= 式中:P 1 –燃气管道起点的压力(绝压kPa); P 2 –燃气管道终点的压力(绝压kPa);Z –压缩因子,当燃气压力小于1.2MPa(表压)时,Z 取1; L –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km);λ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宜按下式计算:⎥⎦⎤⎢⎣⎡+-=λλRe 51.27.3211d K g 式中:lg - 常用对数;K - 管壁内表面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m); Re - 雷诺数(无量纲)。

8) 室外燃气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可按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的5%-10%进行 计算。

9) 城镇燃气低压管道从调压站(箱)到最远燃具的管道允许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ΔP d = 0.75P n + 150 式中:ΔP d - 从调压站(箱)到最远燃具的管道允许阻力损失(Pa); P n - 低压燃具的额定压力(Pa)。

10) 水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计算方法有: (a)用原始的笔算加计算器(只适用于简单管段); (b)在设计手册中水力计算图(表)中查取; (c)用电脑软件计算(推荐方法)。

复杂网络的水力计算,可考虑使用适当的计算软件,如中华煤气的MET-FLOW 或STONER SYNERGEE 等。

11) 如因管道压力、高压储气及供求等不断改变而需作出更复杂的计算,应考虑使用动态水力计算(Transient Flow Analysis)。

12) 阻力损失公式的应用: (a) 高中压干管的计算; (b) 低压干管的计算;(c) 低压支状管和户内管的计算; (d) 环状管网的计算对于复杂的环状管网计算,应使用电脑软件。

在燃气流量、管道长度、始终点压力、管径流速等要素中,输入已知或假设的数据,再通过软件计算找出所需数据。

13) 允许压力降的选取(a) 高中压燃气管道根据燃气门站、储配站出口压力和高中压、高低压、中低压调压站(箱)的进口压力,管网的一次性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的技术经济比较,远、近期燃气的发展、现有设施综合考虑确定。

(b) 低压燃气管道:根据燃具的允许压力波动范围和管网末端燃具的热负荷来确定。

(c) 环状燃气管网根据管网压力降闭合差不小于規定值。

14) 采暖通风和空调所需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可按国家现行的标准《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有关热负荷规定并考虑燃气采暖通风和空调的热效率折算确定。

1.1.8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楼栋调压的方式,比采用区域或小区集中调压的方式能令造价轻微节省。

但因其风险较高,基于安全理由不建议合资公司采用此中压供气方式,尤其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

对于现用的中压楼栋式立管,建议加设安全保护装置去保护并减低它们被腐蚀及碰损的机会。

1.2 监控及数据采集1.2.1 设置要求1)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宜配备监控及数据采集设施(SCADA)。

2)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主站及远端站。

主站应设在燃气企业调度中心,远端站应设置在所有门站、高中压调压站、储配站、气源厂、关键的中低压区域调压站及个别的监测站。

3)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中信息传输介质及方式根据当地通信系统条件、系统规模和特点,经全面的技术比较后确定。

1.2.2 注意事项1)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器件、材料和仪表应选用通用性产品。

2)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和接口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具有通用性、兼容性,系统应具有可扩性。

主站及远端站的主要数据设施应配备适当的后备电源。

3)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充分提高可靠性,并应设置系统自身诊断功能,对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技术。

4)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远端站应具有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

对需要进行控制或调节的对象点,应有对选定的参数或操作进行控制或调节功能。

5) 主站功能设计应能提供定时报表、事件记录和键盘命令记录,所记录的运行参数宜为压力、流量、温度、储罐存气量及变化量。

6) 主站硬件和软件设计应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功能,宜设计成可通过操作键盘及时调整参数和处理紧急情况。

1.3 阀门编号方案为了对我公司场站及管网的阀门进行统一标识,方便日常管理,我部门经与安全技术部、运营管理部讨论,结合参照我国现行阀门型号编制的统一标准及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我公司内阀门编号的初步方案。

该方案共分为两大部分,如下:1.3.1 场站阀门编号方案将两站一场内的阀门编号分为六个单元:一单元:场站代号注:制气场代号后加一位代表工作区域(锅炉房 G 空压机房 K 储罐区 C 压缩机房 Y 混气间 H)二单元:阀门类型代号(引用自国家现行标准)三单元:传送方式代号四单元:压力等级代号五单元:管道编号管道编号分为两位,第一位代表汇管的编号,汇管编号可按照各场站日常管理习惯由进站到出站顺序编号;第二位代表该路管道的编号,管道的编号按照管道方向由东到西或由南到北顺序编号。

六单元:阀门编号阀门编号按照各场站的日常管理习惯进行顺序编号。

注:场站整套编号共有8-9位,为了日常管理的方便,可以使用场站编号、压力等级、管道编号、阀门编号4个单元共6位进行记录和管理。

公司进行入档管理时则使用整套的编号。

举例:平安调压站进站电动球阀,压力等级为次高压A级,在第一道汇管之前只有一路管道,所以该阀门编号可按照上述规则编为:T (调压站) Q (球阀) 2 (电动) 3 (次高压A) 1 (第一道汇管前) 1 (一号管道)-01 (一号阀门)。

1.3.2 管网阀门编号方案管网阀门编号方案沿用运营管理部原编号方案,即将管网阀门编号分为五个单元,一单元代表管道压力等级;二单元即为运营管理部对路段的编号或是所在大学的拼音缩写;三单元用1-6六个数字表示,0、1代表分段阀门,2、3代表分支阀门,4、5代表水井阀门,其中0、2、4又代表钢质阀门,1、3、5代表PE阀门;四单元用0、1表示,其中0代表路西或路北,1代表路东或路南;五单元有两位,代表阀门的顺序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