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驿路梨花》教案 北京课改版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共3篇
《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共3篇《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1《驿路梨花》是一篇富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文篇目,被纳入了京改版的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本篇文章将讲述针对这篇古文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驿路梨花》,让学生能够:1. 了解唐代交通运输管理的制度及其对于长安城的影响。
2. 了解唐朝文化中赏花的习俗,并能够通过古文阅读,理解古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
3. 提高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古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准备1. 教师要准备好本篇古文的课件(包含主题、内容、结构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的阅读。
2. 准备好相关素材(如唐诗、唐画等),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古文的主题、内容和结构,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2. 阅读法:通过短文的逐字逐句解读和理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古文、理解古文,并能够进行个人解读和归纳总结。
3. 课外拓展法:教师通过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读书、写作、演讲等拓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地址。
2. 阅读环节:教师将篇章展示出来,逐字逐句地讲解每个句子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带领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
3. 分析环节:教师让学生分析古文的主题和要点,提问学生在阅读中有哪些感悟,引导学生讨论古文语言的美和唐朝文化的特色。
4. 拓展环节:教师给学生一些唐诗、唐画等素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写作或演讲等形式,对课文和理解进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测试和写作评估,测试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态度,同时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笔记和思考,以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情况。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驿路梨花》的背景知识。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驿路梨花”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汇或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5. 口语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驿路梨花》,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驿路梨花》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9《驿路梨花》北京课改版
驿路梨花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修葺()好奇()干草()陡峭()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山一()米一()新月一()人家一()梨树林一()门一()夜风一()明火枪3、解释下边各词在文中的意义。
①延伸:②迷茫:③简陋:④悠闲:⑤恍惚:⑥暮色:⑦红润:⑧漫步:⑨晶莹:⑩折损:4、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5、《驿路梨花》一文如果全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的出现依次应该是:解放军——梨花姑娘——哈尼小姑娘————和。
〖点击思维〗1、注意“麂”不要读成“lù”;“陡”和“徙”“徒”写法相近,但读音完全不同;“喷”“好”“干”都是多音字,在此处应分别怎么读?2、量词是指代表事物单位的词语,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如:可以说“一杆枪”“一枝枪”“一把枪”等,但不能说“一个枪”。
3、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测、解释,不能仅仅看词语的字面意思。
4、彭荆风在1956年与人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边塞烽火》《芦笙恋歌》,后拍成了电影,受到好评,你看过这两部电影吗?5、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和梨花妹妹解放军〖语言特色〗《驿路梨花》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其一,描述语言中蕴含了作者深浓的情感,并为情节的发展作好有力的铺垫。
如:“山,好大的山呵!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第一句就用反复的手法,感叹的语调描绘了山之大。
又用“挨”、“延伸”、“消失”几个动词,由远及近描写了山之险,山之多。
从语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在赞叹边陲山区美景的同时,难以掩饰的“日暮途穷”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作了有力的铺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初中生阅读。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意境和寓意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分析作品的意境和寓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教学:通过感受文章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展示梨花盛开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PPT: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
随后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随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驿路梨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描绘。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2. 深入了解沈从文的作品,选取一篇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旨。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驿路梨花》,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梨花情节,理解梨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驿路梨花》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驿路梨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
3. 探讨梨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引导学生从《驿路梨花》中汲取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驿路梨花》中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探讨梨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中深刻的哲理。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分享感悟。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驿路梨花》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梨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分析《驿路梨花》中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从作品中汲取的人生智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驿路梨花》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深入研究《驿路梨花》中的某一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 收集有关梨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其他象征意义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时的方式方法等。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和文章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②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德育目标: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当然,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总是传授知识易,培养能力难。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难点: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法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组优美的多媒体画面,伴以舒缓的音乐,请学生用自已的语言复述课文。
(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好地将上一课时与本课时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研读课文,学习写法,明确主题1、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本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1)、找出文中出现人物及所做好事。
(2)、从“我”和老余的视觉角度来看,人物以什么次序出现?如果按小茅屋的建造和照顾为序,人物又会以什么次序出现?(3)、读书方式:速度、圈点批注2、速读课文,找出“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分别在哪里,将其语句画出。
明确: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4、分析三次写梨花(一)一写梨花1、齐读4─6段(教板书:梨花)[由一个组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目体味]2、、大家在头脑里再现了月光下的梨树林之后,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用书上词答)”多么美丽“[师板书:多美(花)]3、、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没有”“我们有点着急了”4、我们为什么着急?(或我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怎样?)学生在书上找:(我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山高坡陡林密人少或稀)5、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急需找一个地方留宿,找到没有?是什么?(师板书:小茅屋,我和老余)6、这房子有人吗?谁的房子呢?(板书:设悬)7、可是,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师作搭桥式引导: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8、由于对小屋主人感激,引起了我们对主人的猜测,此时谁来了?板书:瑶族老人。
《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3)能够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提升审美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3)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性格和行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及其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驿路梨花》原文。
2. 生字词表。
3. 相关背景资料。
4. 课后作业布置。
5. 拓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梨花图片和相关视频,营造浪漫诗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驿路梨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及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
人物形象的分析。
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人物性格的把握。
课文的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梨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梨花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梨花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梨花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你觉得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句子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向梨花一样,传递美好和关爱?6.课堂小结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驿路梨花》的读后感。
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2.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是否对《驿路梨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课堂讨论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课后如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提问:“请大家找出文中描述梨花姑娘和她妈妈的句子,看看她们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梨花姑娘的纯洁、善良,以及她妈妈的慈爱和无私,都是作者想要展现的美好品质。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成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驿路梨花》,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初中课文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课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居然、藤蔓、派人、幸福”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我们、梨花、梨花姑娘、梨花庙”等词语的含义。
(3)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梨花姑娘”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梨花吗?你们对梨花有什么印象?2. 简介梨花的有关知识:梨花,是梨树的花朵,一般为白色。
梨花代表着洁白、纯洁、高尚的品质。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点。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梨花姑娘”的象征意义。
3. 讲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说的韵味。
2. 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驿路梨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案标题:《驿路梨花》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本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梨花的美丽与深远的意义;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驿路梨花》中的生词和理解课文主旨;2.学习使用形容词和感叹句来描绘梨花的美丽;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一些隐喻和修辞手法;2.学会运用形容词和感叹句来描绘梨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1.大屏幕或投影仪;2.教学录音机和磁带;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梨花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梨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
2.引导学生谈谈对梨花的印象,并对梨花的美丽进行交流。
Step 2:阅读(1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梨花的形态特点、梨花的象征意义、为什么梨花美丽等等。
2.让学生自由阅读一遍材料,并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段落。
Step 3:问题讨论(15分钟)1.要求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或段落,并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随机询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4:理解课文(20分钟)1.分析课文的结构和逻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提问学生有关课文主旨和情感表达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课文。
Step 5: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展示几个精心挑选的形容词和感叹句,让他们学习并模仿这些用词。
2.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词汇和句式,描述梨花的美丽。
3.鼓励学生多用形容词和感叹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Step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表达,让全班同学欣赏和评价。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并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练习册中与《驿路梨花》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驿路梨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体会小说描绘景物、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作品中美好的人性。
2. 情感与价值:通过小说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 方法与评价: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美好的人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主题。
教具准备:1. 课文录音带。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语言风格。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标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主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课堂拓展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美好人性的认识。
2. 举办“美好人性”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好人性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美好人性的信念。
六、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美好人性的短文。
2.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美好人性的文学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较为顺利,但在感悟作品主题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小说主题,提高他们对美好人性的认识。
同时,注重课堂拓展,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美好人性。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1)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理解其作用。
【课前预习任务】1.查阅陆游的诗歌《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思考诗歌中驿路梨花的含义。
2.默读课文,结合课后“读读写写”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课上学习任务】2.谁才是小茅屋真正的主人呢?3.请分别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小茅屋建造和照料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
4.参考学习资料,对比两种记叙顺序,结合记叙顺序的特点和作用,思考使用哪一种顺序更好?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作用: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课后作业】请结合本文内容,说一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很感动,也决定帮助路人,于是照料小茅屋;后来梨花出嫁,哈尼族的小姑娘接着照料小茅屋;再后来的瑶族老人、“我”和老余,受到照料,也都很感激,修缮小茅屋。
所有的人都满怀着对于小茅屋的感激,也都尽力照料着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也都体现了可贵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可以说都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驿路梨花》教案1 北京课改版〖主干知识〗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
修葺()好奇()干草()陡峭()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山一()米一()新月一()人家
一()梨树林一()门一()夜风一()明火枪
3、解释下边各词在文中的意义。
①延伸:
②迷茫:
③简陋:
④悠闲:
⑤恍惚:
⑥暮色:
⑦红润:
⑧漫步:
⑨晶莹:
⑩折损:
4、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5、《驿路梨花》一文如果全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的出现依次应该是:解放军——梨花姑娘——哈尼小姑娘————和。
〖点击思维〗
1、注意“麂”不要读成“lù”;“陡”和“徙”“徒”写法相近,但读音完全不同;“喷”“好”“干”都是多音字,在此处应分别怎么读?
2、量词是指代表事物单位的词语,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如:可以说“一杆枪”“一枝枪”“一把枪”等,但不能说“一个枪”。
3、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测、解释,不能仅仅看词语的字面意思。
4、彭荆风在1956年与人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边塞烽火》《芦笙恋歌》,后拍成了电影,受到好评,你看过这两部电影吗?
5、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和梨花妹妹
解放军
〖语言特色〗
《驿路梨花》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其一,描述语言中蕴含了作者深浓的情感,并为情节的发展作好有力的铺垫。
如:“山,好大的山呵!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第一句就用反复的手法,感叹的语调描绘了山之大。
又用“挨”、“延伸”、“消失”几个动词,由远及近描写了山之险,山之多。
从语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在赞叹边陲山区美景的同时,难以掩饰的“日暮途穷”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作了有力的铺垫。
其二,引用古诗词托物寓意,妙语双关。
如文章结尾的引用语“驿路梨花处处开”,就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闻武均报已复西京》一诗。
文章题目也化用了此句。
文中对梨花的描写和对梨花姑娘的间接描写,其主旨都是在赞美一种精神,赞美一种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而又无比高尚,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请看下边的句子“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我望着这群充满了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种妙
语双关的语句,把一种抽象的社会主义高尚的精神文明实质,以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其语言耐人咀嚼,余歆隽永,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把握重点〗
理解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本文所写的故事,前后延续了十几年,时间跨度大,如果按一般的写法,容易写得庞杂拖沓。
为此,作者避开一般的叙述,而是把笔墨集中到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上,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的象征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
同时,文章在记叙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有节奏地穿插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使得有关小茅屋的故事得到全面而细致的表现。
这样就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不拖沓,材料丰富而不庞杂,文章浓缩而又疏密有致,文字少而容量大。
这样,悬念的设置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由于对材料的巧妙安排,使得情节常常是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富于戏剧性。
比如文章一开始,深山月夜,梨树林边,当用炭写着“请进”的小茅屋出现的时候,就给全文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一悬念恰好是读者的疑问,也正好从此领起全文。
围绕“谁是主人”这个问题,文章分两层来回答。
第一层写瑶族老人,从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层从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过程。
这两层,实际上是“设悬──释悬──推出新悬念”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巧妙而新颖。
〖攻克难点〗
领悟作者旧主题翻出新意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作者说过:“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品是否有特色和新意。
”“学习雷锋”是一个很早就有的主题,许多作品都表现过这一主题,但作者独出心裁,不落窠臼,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表现了这一主题。
第一,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递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如果作者只从一般的“学习雷锋”这个角度处理文中所选题材,固然未尝不可,但是很难写出新意。
而作者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这些相对独立的事件上,而是抓住它们之间连续十几年从未中断的内在联系,将这些事例勾连在一起,揭示出更深一层的主题。
第二,作者善于把雷锋精神同生活中的美好现象、美好心灵融为一体来写,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建造、照料小茅屋的行动作为雷锋精神的体现,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这就把雷锋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结合了起来,突破了一般的学雷锋做好事的窠臼,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质询疑点〗
文章写出“我”在这天夜里做了个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这有何用意?“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
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
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主干知识〗
1、 yì bàn pēn niǎn jǐ qì hào pū dǒu
2、座袋弯户片扇阵杆
3、①延伸:延长,伸展。
②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③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陋,指住的地方狭小。
④悠闲:闲适自得。
⑤恍惚: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⑥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⑦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⑧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⑨晶莹:光亮而透明。
⑩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4、彭荆风《边塞烽火》《芦笙恋歌》
5、瑶族老人我和老余 r24577 6001 态^40482 9E22 鸢30913 78C1 磁FR39227 993B 餻t27618 6BE2 毢U 26279 66A7 暧39589 9AA5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