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知识点之天体、太阳系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单独一个天体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各种星座也不是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二、太阳系(1)定义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其他天体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组成(2)太阳系构成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因为其质量大,引力大,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②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③在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绕太阳公转。
④彗星沿扁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彗尾的方向总是背向太阳,其长短与彗星距太阳远近有关,距太阳越近,彗尾越长,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甚至消失。
(3)八大行星的分类及比较按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质量大、体积大)远日星:天王星、海王星(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含义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2、太阳活动对地区的影响(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由此可见: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活动周期11年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活动周期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大,黑子活动的低谷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与地球上的降水量有一定关联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短时间的减弱或者中断现象③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南北方向的“磁暴”现象④影响航天活动: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⑤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美丽的极光⑥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周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模拟题2018年1月31日,我国各地看到了月食,与此同时,还看到了超级大月亮和蓝月亮,这三种现象同时发生极其罕见,约150年一次。
2014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14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地理天体宇宙知识点总结
地理天体宇宙知识点总结引言宇宙是一个神秘而又广阔的世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于很早的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对地理天体宇宙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介绍,包括行星、恒星、星系、星云、宇宙大爆炸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1. 行星行星是太阳系内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
根据其运行轨道的位置,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的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
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外侧。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白天温度极高,夜晚则极低。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因其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和云层构成,使其表面温度高达400℃以上。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其表面被称为“红色星球”,由于其大气稀薄,表面氧化铁的存在赋予其红色。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其表面适宜生物生存,因而拥有丰富的生命。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气层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因此在夜空中常常可见到其亮丽的色彩。
土星以其美丽的光环而闻名,这些光环主要由冰和岩石构成。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较少被人关注的行星,它们均为气态行星,大气层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行星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起源和地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同时也为人类的宇宙探索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2. 恒星恒星是太空中发光的天体,它们主要由氢和氦元素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持续地释放光和热。
恒星的大小和亮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它们也被分为巨星、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不同类型。
最常见的恒星是主序星,这类星体占据了整个恒星族群的大多数,包括了太阳在内。
巨星是比太阳亮几十至几千倍的恒星,它们的质量通常比太阳大一倍以上。
超巨星是比巨星还要亮几十倍以上的恒星,它们通常是在恒星演化的末期。
白矮星是质量较小的恒星,在恒星演化的末期,它们会脱去外层形成较小的星体,表面温度很高,但亮度较低。
太阳系知识点整理
太阳系知识点整理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它包含了太阳、八大行星以及许多其他天体。
在本文中,我将整理太阳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
首先,我们来了解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太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的引力控制着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运动。
太阳的温度极高,核聚变反应在其中不断进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光线。
其次,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的行星。
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是一个岩石行星,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度极高。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它拥有非常厚重的大气层,表面温度异常高,因此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拥有大气层、水和陆地,这些条件使得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
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它是一个岩石行星,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是一个气体巨星,拥有非常浓厚的大气层和强大的磁场。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它拥有明亮的环系统,由无数冰粒子组成。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两颗气体巨星,它们的特点是拥有倾斜的自转轴和深蓝色的大气层。
除了行星,太阳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天体。
例如,太阳系中有许多小行星和彗星,它们围绕太阳运行。
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而彗星则是从太阳系外围飞入的冰体,当它们靠近太阳时会形成明亮的尾巴。
总的来说,太阳系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宇宙系统,其中包含了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
通过了解太阳系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也能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丽地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太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太阳系的重要知识点
太阳系的重要知识点太阳系是我们所处的宇宙家园,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认识地球的位置和特点,以及探索外太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太阳系的重要知识点。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它是由氢和氦等元素组成的巨大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光辐射。
太阳对于地球的存在和生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相对较小且密度较大。
外行星包括木土火天海冥,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为“矮行星”)。
外行星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体积庞大且质量较轻。
三、卫星太阳系的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它们围绕着行星运动。
例如,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而木星和土星则拥有众多的卫星,其中一些卫星甚至比行星本身还要大。
四、小行星和彗星除了行星和卫星,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的残留物,它们通常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
彗星则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椭圆形地绕着太阳运动,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会融化并释放出明亮的尾巴。
五、行星间的距离和轨道太阳系中的行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庞大的。
以地球和火星为例,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2.5亿公里。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
这些椭圆轨道被称为行星的椭圆轨道。
六、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太阳系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太阳系中存在着一条称为“银河系”的星系,它是由大量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
此外,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例如地球上的生命、火星上的火山和冥王星的冰层等。
总结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了解太阳系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宇宙、了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至关重要。
2014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4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考地理天体知识点
高考地理天体知识点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包括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团等。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天体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太阳系、地球、月球和其他天体等方面介绍高考地理中的天体知识点。
一、太阳系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由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行星、矮行星、卫星、类地天体、太阳风、彗星和小行星等组成。
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是一颗比地球大约109倍的恒星,其核心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行星:太阳系中共有8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水金火木土火天海(水金火木土是地球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火天海的首字母恰好为行星的开头字母)。
其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具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3. 矮行星:除了行星外,太阳系中还存在矮行星,最有名的是冥王星。
冥王星是在2006年才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为矮行星,而非行星。
4. 卫星:太阳系的行星都有各自围绕其公转的卫星。
例如,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它是地球上最明亮的天体之一。
二、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呈现出类似于扁圆的形状。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的轴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需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25天。
3.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最外层,厚度约为5-10千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大约厚度为2,900千米;地核是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三、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是地球上最明亮的天体之一。
1. 月球的形态特征:月球表面有许多火山喷发的痕迹,形成了一些火山口、熔岩平原等地貌。
太阳系天体资料
更大的作用。
谷神星(Ceres)是太阳系中最 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 矮行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 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 布。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将谷神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 谷神星曾被认为是太阳系已知最 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很可能是一 个分化型星球,具有岩石内核, 地幔层包含大量冰水物质,现探 测到星球表面有大量载水矿物质。
太阳系天体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 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 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 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 远的顺序: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 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 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 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 体。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 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 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 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 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小行星、流星、彗星、外 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 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公转)。而太阳则围绕 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 就是公转。太阳是位于太 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 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 着的一个理想球体。
水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相似的4颗类地行星之一, 有着与地球一样的岩石个体。它是太阳系中最小 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径是2,439.7公里。水星甚至 比一些巨大的天然卫星,比如甘尼米德(木卫三) 和泰坦(土卫六)还要小 ——虽然质量较大。水 星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 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cm³,在太阳系中是第二高 的,仅次于地球的5.515克/cm³。如果不考虑重力 压缩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水星物质的密度将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 姊妹星,确实,从结 构上看,金星和地球 有不少相似之处。金 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 里,只比地球半径小 300公里,体积是地球 的0.88倍,质量为地 球的4/5;平均密度略 小于地球。
高一地理天体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天体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天体相关的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与天体有关的内容,包括太阳系、行星、恒星等等。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涉及的天体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一、太阳系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由太阳和围绕其运行的一系列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形成理论相同,包括原始星云假说和恒星风的形成。
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太阳,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太阳系中的唯一恒星。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可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些行星靠近太阳,体积较小,质量较轻。
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离太阳较远,体积庞大,质量较大。
二、行星1. 水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它的体积却很小。
它的表面温度极高,有丰富的火山和陨石坑。
水星的自转周期是88地球日,公转周期是88地球日。
2. 金星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是地球的近邻。
金星的大气层非常浓密,表面温度高达摄氏四百多度。
金星的自转周期是243地球日,公转周期是225地球日。
3. 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所生存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具有大气层和水资源,适宜人类居住。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公转周期是365.25天。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它和地球有一些相似之处,被称为“红色星球”。
火星有季节变化和极地冰帽。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有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6小时,公转周期是687地球日。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有非常浓密的大气层和强烈的风暴活动。
木星具有许多卫星和环状结构。
木星的自转周期是9.9小时,公转周期是11.9地球年。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具有美丽环状结构的行星,它的光环由无数颗小形天体组成。
土星的自转周期是10.7小时,公转周期是29.5地球年。
天体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天体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1.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是由太阳以及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太阳星云:太阳系形成于原始太阳星云中,这是一种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密集云团。
- 太阳的形成:在原始太阳星云中,气体和尘埃开始聚集并旋转,形成了太阳。
- 行星形成:在太阳形成后,剩余的气体和尘埃开始围绕太阳旋转,并逐渐凝聚成行星、卫星等天体。
- 太阳系的演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系的天体逐渐演化并定型,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九大行星、数百颗卫星以及无数个小行星、彗星等。
2. 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直径约1.39百万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而核心温度则高达约1500万摄氏度。
太阳的能量主要来自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将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太阳的能量通过光与热的形式传播,支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3. 行星- 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大型天体,主要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 内行星:内行星是指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密度较大,表面特征复杂,具有大气层。
- 外行星:外行星是指距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它们主要由氢、氦和一些其他气体组成,密度相对较低,表面呈现气态特征,具有环系统。
4. 卫星- 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根据运转的方式和特征可分为不同类型。
- 固定卫星:绕行星运转,并且自行旋转的天体。
- 卫星群:大型行星常常有众多的卫星环绕在其周围,形成卫星系统。
5.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
数目众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
最大的小行星是被称为谷神星的天体,其直径约为950公里。
6. 彗星-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
物理高一知识点天体
物理高一知识点天体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和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在天体物理学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天体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高一物理常见的天体知识点。
一、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主要由太阳和其它8颗行星组成。
太阳系的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可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外行星包括木土天海冥。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具有重力,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作用,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根据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状,同时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二、恒星恒星是由气体团块聚集形成的巨大物体,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恒星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通过将氢转变为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恒星的亮度主要取决于它的表面温度和大小。
根据亮度和温度的关系,科学家将恒星分为主序星、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等不同类型。
主序星是太阳的一种,位于HR图的主序线上,温度和亮度呈正相关。
巨星和超巨星亮度较大,温度较低。
白矮星是质量较小的恒星在星死后形成的,体积小、温度高。
三、星团和星云星团是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群体,其中的恒星可能形成于同一星云中。
星团分为球状星团和开放星团两类。
球状星团密集,恒星数量众多,而开放星团则相对松散,恒星之间距离较远。
星云是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物体。
星云主要分为发射星云和反射星云。
发射星云是由云中的气体受到高温激发而发出明亮的光线。
反射星云则是由云中的尘埃反射恒星的光线而形成的。
四、黑洞黑洞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一种极其致密的天体,它具有极大的引力。
黑洞表面称为事件视界,超过事件视界的物体将无法逃逸,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称为奇点。
虽然黑洞本身无法直接被观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周围物质的运动以及引力波的传播来推断黑洞的存在。
五、宇宙射线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射线是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流动。
宇宙射线主要来自于太阳、其他恒星、星系等天体,以及来自宇宙射线源的高能粒子。
太阳系天体知识
太阳系天体知识
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五颗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赫柏、麦克斯韦、艾里斯)以及无数的卫星(如地球的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土卫六等)、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中负责提供能量和引力。
它是一个恒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核心内部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光辐射。
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组。
内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的特点是体积较小、密度较高。
外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很大、质量较小。
矮行星是与行星类似但更小的天体,最有名的是冥王星,它曾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但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
新定义,被降级为矮行星。
卫星是围绕行星或矮行星运行的天体,它们可能是形成时与行星一起形成的,也可能是后来被行星的引力捕获的小天体。
最有名的卫星是地球的月球,其他的行星如木星、土星等也都拥有许多卫星。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通常是太阳系形成时未能聚集成行星的余留物。
小行星通常分布在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区
域,被称为小行星带。
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的,而不是行星和小行星的圆形轨道。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并产生尾巴,形成美丽的尾迹。
除了以上提到的天体,太阳系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天体,如双星系统、星团和星际物质等。
太阳系的研究对于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天体的知识点
地理天体的知识点以下是 8 条地理天体的知识点:1. 嘿,你知道吗?星星可不是随便分布的哦!就像我们把东西分类整理一样,星星也有自己所属的星座呢!比如大熊座,哇,那形状真的好像一只大熊!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夜空中找一找这些“星空小动物”,是不是超级有趣?- 例子:嘿,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星空,找找看有没有属于你的星座呀!2. 哇塞,太阳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存在呀!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
没有太阳,我们的地球会变得冷冰冰、黑漆漆的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哟!- 例子:哎呀,今天太阳好晒呀,但如果没有它,那可咋办呀?3. 月亮啊,它就像一个会变魔术的精灵!有时候是圆圆的像个大饼,有时候又变成弯弯的小船。
你说神奇不神奇?咱晚上可得好好欣赏欣赏它。
- 例子:宝贝,看,月亮今晚多漂亮呀,像个大圆盘似的呢!4. 流星那可是转瞬即逝的美丽呀!就像夜空中划过的一道闪电,一闪而过。
要是有幸看到流星,赶紧许个愿吧!说不定就能实现呢,嘿嘿。
- 例子:哇,刚刚那颗流星好快呀,我都没来得及许愿呢!5. 彗星就像是来自宇宙的神秘访客!长长的尾巴,远远地就被我们看到了。
那模样,真的特别独特呢,你绝对不会认错!- 例子:嘿,你看新闻说有彗星要来啦,到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它的独特风采呀!6. 星系呀,那简直就是宇宙中的超级大家族!包含着数不清的星星。
想想看,那么多星星聚集在一起,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真让人惊叹不已! - 例子:天呐,那个星系真的好壮观呀,咱这地球在它面前可太渺小啦!7. 行星们就像是围绕着太阳这个老大转动的小弟们!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轨道,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例子:嘿,你知道木星是最大的行星吗?它可真是个大家伙呀!8. 宇宙是无比广阔的呀,有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这难道不让人兴奋吗?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呢,想想都觉得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呀!- 例子:哎呀呀,宇宙这么大,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探索完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地理天体真的好神奇,好有趣,让我们一直保持着对它们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吧!。
高考天体知识点总结
高考天体知识点总结天体知识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考天体知识,下面是一份关于高考天体知识点的总结。
1. 星座与星系天体学中的星座指的是地球上观测到的星星所形成的图案。
常见的星座有十二星座,如白羊座、金牛座等。
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星际物质、星云等组成的系统。
著名的星系有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等。
2. 星等与星光星等是用来表示观测到的星星的亮度的指标,常用的星等系统有视星等和绝对星等。
星光是星星自身发出的光线,经过空气的折射、散射等现象,可观测到的星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 恒星与行星恒星是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大量恒星系统,它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能够通过核聚变来释放能量。
行星是太阳系中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常见的行星有水金星、火星等。
4. 太阳与月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是地球上万物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
太阳由氢气和一小部分氦气组成,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
月亮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它的表面由岩石和尘埃组成。
5. 天体运动天体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指的是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的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公转指的是天体沿着固定轨道绕另一个天体运动的过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6. 黑洞与星系黑洞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引力场,具有吞噬一切物质的特性,甚至连光也无法逃逸。
黑洞常常出现在星系中心,对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观测黑洞周围物质的运动来验证其存在。
7. 星系与宇宙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星际物质和星云组成的系统,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
宇宙是包含一切物质和能量的空间,宇宙中有大量的星系和星系团组成。
8. 人类探索太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始于20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手段观测和研究太空。
人类登月、国际空间站等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里程碑。
以上是关于高考天体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2014高考文综知识点:宇宙的基本特点(地理)
2014高考文综知识点:宇宙的基本特点(地理)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690个知识点(上)1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天体)构成,天体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约1.5亿千米,也叫一个天文单位(距离单位).6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7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无线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地理视野】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的16个秘密!
【地理视野】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的16个秘密!谭师出品,必属精品我们一般将宇宙间物质的存在称为星体,宇宙中的物质有很多种存在形式,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是四种常见的星体。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之间有级别高低之分。
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
包括地球在内,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天体都在运动,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等统称为天体。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天体类型:(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外貌组成发光质量体积密度主要成分恒星球状气体自己发光小大较大氢、氦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自己不发光大小较小氢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2)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判断方法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天体 知识点
天体知识点天体,是指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物体。
它们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星系等等。
天体是人类长期以来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它们的运动和特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宇宙的重要信息。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一些与天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
它们是由大量气体和尘埃凝聚而成的巨大的球状物体。
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将氢转化为氦来产生能量。
恒星的亮度和质量密切相关,质量越大的恒星通常也越亮。
我们通常用光度来衡量恒星的亮度,而用光谱来研究恒星的成分和特性。
二、行星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
它们通常被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五个行星,它们靠近太阳,轨道较小。
外行星则包括天王星、海王星等气态行星,它们离太阳较远,轨道也较大。
行星不仅有自己的轨道运动,还围绕着恒星公转。
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各有不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三、卫星卫星是绕着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
我们最熟悉的卫星是地球的月球。
卫星可以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两类。
天然卫星是自然形成的,如月球、土卫六等。
而人造卫星则是人类制造并送入轨道的,用于通信、导航、天文观测等目的。
卫星的运行轨道和特性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
四、彗星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的形状通常呈现“头部”和“尾巴”的特点。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山”,它们靠近太阳时,冰会融化形成彗尾。
彗星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的,而且会绕太阳运行多次。
研究彗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五、星系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尘埃以及暗物质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
它们通常由数百万甚至数十亿颗恒星组成,并且相互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星系,它包含了大量的恒星和行星。
星系的形态和结构种类繁多,研究星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和演化。
以上只是天体相关知识的一小部分,宇宙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系统,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等待我们去探索。
通过学习天体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宇宙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体:天体:宇宙中的各种星体,通称天体。
它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在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恒星的特点是:质量大,能发可见光;恒星是运动的。
但由于恒星距地球遥远,我们看到星空中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部分,它由银河系和大约1o亿个河外星系组成。
天体系统的级别如图1—1所示:太阳概况:太阳半径约70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人类唯一能看到视圆面的一颗恒星。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太阳,是其外部的太阳大气。
太阳大气按物理性质,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即人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
光球层表面有太阳黑子分布。
它是因为温度比光球层的表面温度偏低,所以才显得阴暗一些。
黑子数目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
当黑子特别多时,表明太阳活动较为强烈。
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如磁暴、极光、树木年轮变化、水文及气候异常)与黑子活动规律相关。
色球层:位于太阳光球层之外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一般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色球层有两个太阳活动:一是发生耀斑,二是发生日珥。
发生耀斑现象时,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的100亿倍。
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群的增多而增多。
日珥是指色球层内猛烈喷发的、形如红色火焰的气柱升腾现象,气柱升腾高度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
日冕层: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其最重要的太阳活动是出现太阳风。
太阳风是由于热电离的气体粒子以极高的速度向外流出而形成的。
太阳风对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有很大影响。
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或间接给地球提供光、热等能源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
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现象。
当太阳表面黑子增多和耀斑爆发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即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两极出现的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极地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也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如图1—2所示。
行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因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还有一个小行星带。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八颗大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卫星。
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0多颗。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因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日周期为76年。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
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而燃烧,发出一道亮光,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
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
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
行星际物质指分布在行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是人类的家园。
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首先是日地距离适当,使得地球具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态状态存在的温度范围;其次是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住,形成大气层,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大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体积约为10830亿立方千米,质量约为6.0×1023吨,如图2—1所示。
地轴、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
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一端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地球表面同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经线和经度: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任何一条经线都指示地球上的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等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经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
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从0°经线算起,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各有180°,东、西经180°重合,为180°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习惯上,人们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为界,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范围为东半球,另一半为西半球。
纬线和纬度:纬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并且都自成圆圈,又叫纬线圈。
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
由赤道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
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了度数。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是指该点沿垂线(或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由赤道到南、北极各分作90°。
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
北纬90°就是北极,南纬90°就是南极。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经纬网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经纬网。
如图2—2所示。
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并不存在经纬网,设立经纬网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即只要知道地球上某一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例如,北京位于北纬40°和东经116°的交点附近。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1天,约24小时。
自转角速度:每小时15°。
自转的地理意义: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使得地球表面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东部比西部更早看到日出,即在同一瞬间,东部时刻比西部时刻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现象。
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地球不停的自转,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都不相同。
为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把全球按经度划分成24个时区,如图2—3所示。
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时刻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区时,也叫标准时。
中时区的区时也称世界时和国际标准时间。
我国东西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作为全国统一时间,称作“北京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180°的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如图2—3所示。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即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使用日期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不完全在180°经线上。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
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约为1年。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着23°26’的夹角(图2—5)。
如图2—4所示,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当太阳直射北纬23°26’时,就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到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这一天是秋分日。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
以后太阳直射点北返,3月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这一天是春分日。
6月22日前后又直射北纬23°26’。
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的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
所以,把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把南纬23。
°26’称为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着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就纬度分布而言,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