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试题-7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是化合物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6.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7.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8.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酒精和水过滤B吸收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D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A.A B.B C.C D.D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xB.1-2xC.1-xD.无法计算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7.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2O3属于氧化物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9.某校学习小组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收集并测定 CO2的体积(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A.12 B.16 C.5 D.10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5.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9.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0.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11.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2.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A.7:25 B.50:21 C.21:50 D.25:1413.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14.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 .D .5.已知由CuS 、CuSO 3、CuSO 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3x B .1-2x C .1-x D .无法计算6.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 2的体积B .生成CaO 的质量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7.已知某气体由H 2、CO 2、CO 、CH 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 A .可能是H 2和CH 4 B .可能是CO 2和CO C .一定含有CO 2D .一定含有CO8.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A B.B C.C D.D10.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11.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1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B.C.D.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220反应后质量/g X2820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5.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可能含有CH4B.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C.该气体- -定含有C2H4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2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7.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B 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 2O 和CO 2 B .若缺少装置C ,则实验所得Cu 、O 个数比偏高 C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 2OD .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 2,打开K 1,让CO 通一段时间 8.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A.A B.B C.C D.D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 .AB .BC .CD .D6.由X 、Y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 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 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 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 .X 2Y 5B .X 2Y 3C .XY 2D .X 2Y7.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 2的体积B .生成CaO 的质量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9.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CO和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1.相同质量的C、CH4的是A.C2H5OH生成的CO2质量最少B.C消耗O2质量最多C.CH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2.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5.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6.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7.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8.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Cl=MgCl2+2H2↑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9.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0.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11.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16.7 mL B.大于16.7 mLC.小于16.7 mL D.无法计算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B.C.D.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A.x=2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C.c不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4.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A.B.C.D.5.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A.A B.B C.C D.D6.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7.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10.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A B.B C.C D.D3.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7.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8.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9.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10.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6.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0.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红磷燃烧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 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B .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D .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3.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高温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CaO+CO2↑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4.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5.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xB.1-2xC.1-xD.无法计算6.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7.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7.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8.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9.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10.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11.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12.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3.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判断15.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物质R 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 的化学式为( ) A .C 5H 10O 2 B .C 5H 10O 5 C .C 6H6O 6D .C 6H 12O 62.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探究燃烧的条件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氧气验满3.已知:22Mg OH M O (gO+H ),CaCO 3高温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CaO+CO2↑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7.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A.A B.B C.C D.D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 .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10.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16.7 mL B.大于16.7 mLC.小于16.7 mL D.无法计算1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12.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2:1 B.1:2 C.3:4 D.3:82.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3.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4.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5.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6.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8.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9.2gB.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8gC.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4:1D.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 0.8g 氧气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11.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A .锌最多,铁最少B .铝最多,锌最少C .铁最多,铝最少D .三者一样多12.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 2(OH )2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 ,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 ,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提示: Cu 2(OH )2CO 3 Δ2CuO +CO 2↑+H 2O]A .4.8%B .9.6%C .50%D .51.2%13.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 .7:25B .50:21C .21:50D .25:141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5.相同质量的H 2、CH 4和CO 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 .CO 最多,H 2最少B .H 2最多,CH 4最少C .H 2最多,CO 最少D .CH 4最多,CO 最少16.在3A+B =3C+4D 反应中,已知84gA 与16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 ,A 的化学式量为28,则D 的化学式式量为( ) A .28B .144C .112D .5617.1932年,美国化学家H.C .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B.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D.甲乙两种物质由相同的原子构成2.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A.X2Y5B.X2Y3C.XY2D.X2Y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6.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7.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A.A B.B C.C D.D8.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9.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16.7 mL B.大于16.7 mLC.小于16.7 mL D.无法计算10.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硫酸铜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11.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B.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a、c均为金属,则b和d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D.若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13.“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14.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18102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16.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 B.27.3% C.20% D.15.8%17.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A.41.2% B.53.8% C.58.3% D.70.0%1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19.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20.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B.C.D.2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2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A.A B.B C.C D.D 2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初三化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7.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6.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7.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8.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9.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10.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1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2.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C .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D .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充分反应后生成D 物质30g ,此时C 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 物质5g,A 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为 A .3:2 B .3:1 C .1:1 D .2:3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比较金属活动性C .研究燃烧的条件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5.已知:22Mg OH M O (gO+H ),CaCO 3高温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CaO+CO2↑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6.下列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2. 8gB.4. 4gC.5.2gD.7.2g8.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初三化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1010102(g)反应后质量待测2212(g)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4.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7.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初三化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上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5.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7.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8.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 B.B C.C D.D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9.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0.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牌教育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试题-7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K 39 Mn 55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氢气C .食醋D .牛奶 3.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块受热变为液体B .熨斗通电后变热C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D .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铝B .硅C .铁D .氧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电子数不同B .质子数不同C .中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6.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 .ZnB .CuC .FeD .Mg 7.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导热性D .抗腐蚀性 8.北京市已于2006年完成了“管道煤气置换为天然气”的工程。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 .甲烷 B .氮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9.二氧化钛(TiO 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A .-4B .-2C .+4D .+2 10.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元素名称为镁 B .质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Mg D .核外电子数为24.31 1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线可用于制电缆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 .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 .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3.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水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汞 14.下列化学名称与符号相符合的是A .氧元素O 2B .氯离子C1-C .碳酸钠NaCO 3D .金AUA .读取数值B .倾倒液体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加热液体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B .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C .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D .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17.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 .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 .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9.在SO 3 + H 2O == H 2SO 4 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 .分子总数B .元素种类C .各元素化合价D .原子种类 20.关于“3CO 2”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氧原子③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构成 ⑤相对分子质量为132 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8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③⑥D .②⑥ 21.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解释 A 50 mL 水和50 m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 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22.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76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的催化净化装置, 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 在低温下转化为CO 2,过程 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催化净化装置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B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发生了变化C .该过程不能说明CO 具有可燃性D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23.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 →M+R 表示。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X 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若Y 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A .B .C .D .COCO 2四氧化三钴O 2C .若X 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D .若X 和Y 的质量之和为10 g ,则生成M 和R 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 g 24.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滴加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D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灼烧25.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 、CO 2 和SO 2。
若测得CO 、CO 2、和SO 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 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 .10%B .30%C .50%D .70%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30分。
)26.(6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天然气和 通常称为化石燃料。
(2)煤块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是为了使煤与空气 。
(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园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造成酸雨的是 。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少用一次性的木筷B .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27.(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如图甲所示。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乙)净化雨水,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制备及燃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图一和图二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 种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参加反应的甲烷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图乙图甲试管1试管2小卵石 石英沙活性炭 蓬松棉点燃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一定条件图一图二甲 乙 丙X丁28.(6分)根据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A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B .加热高锰酸钾C .铁丝锈蚀(1)A 、B 实验中数据变化关系与对应图像相符的是 (填字母序号)。
(2)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充分反应后,所得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C 中铁生锈的条件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5分)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 4、ZnSO 4和FeSO 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设计如下图所示流程。
请回答:(1)步骤①的操作是 ,步骤③使用的方法是 。
(2)固体A 的成分是 ,固体B 的成分是 。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0.(5分)甲、乙、丙、丁、X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 (1)若上述物质由C 、O 、Fe 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已知甲是常见的灭火剂,甲的化学式是 , 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上述物质由H 、C 、O 、Fe 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且只有一种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并将题目中“丙—乙”改为“丙→乙”。
已知甲也可用于灭火,则甲的化学式是 。
丙→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19分。
) 31.(7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1)甲中可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废液滤液A固体A 固体C固体DCu 滤液A加过量甲①③加适量乙溶液④②蒸干固体BFe 2O 3石灰水COa氧气 硫(2)乙中仪器a 的名称是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3)丙中铜片上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2.(7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
(1)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 此装置若用于制备氧气,应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 ;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此装置还可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③ 在不改变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认为只要再增加一个操作,还可以验证该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
增加的操作是 。
(2)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①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处做标记。
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 2,乙为A 气体,丙为CO 2和A 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 溶液中。
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据此推测:气体A 的化学性质有 。
②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 10 mLNaOH 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 温,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是 。
33.(5分)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
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编号 KClO 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实验1 2.0实验2aMnO 2 0.5① 表中a 的数值应是 。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 .氧气的质量B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C .氧气的体积D .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KCl + 3O 2↑。
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
(I ) 2KClO 3 + 2MnO 2===2KMnO 4 + Cl 2↑+ O 2↑;(II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 )K 2MnO 4 + Cl 2===2KCl + MnO 2 + O 2↑。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