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篇: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图片] 提问:你去北京参观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容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师: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讨论)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师:简述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随后,英、法、美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获得了什么权益?生:特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3.《北京条约》的签订
(1)《北京条约》的签订: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侵占中国土地数量: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过程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扩大:(1)第一,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长、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2)第二,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2、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重点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为难点。

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地图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通过谈话法,比较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

备注:教学活动——投影《火烧圆明园》图片,请问: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鸦片战争的炮声刚刚沉寂,西方为什么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联系《南京条约》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路线: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东巡抚以何种态度面对侵略军?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广东巡抚,你将如何迎战!这一路打到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为什么美俄也横插一刀?阐述美俄插足的原因为什么英法联军没有结束战争,而是再次发动进攻?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投影圆明园被毁前的宏伟壮丽与被毁后的废墟作对比引导学生对圆明园到底是重建还是在遗址上建公园进行辩论,然后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讨论,得出结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英法联军结合地图学生讲述讨论,进行回答以疑激思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分析其危害思考,讨论谈感想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_ 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方面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战争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的内容。

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对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还不太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更好地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结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片资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较为接近,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区分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并深入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加深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认知。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是火烧一座圆明园,它使我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而且使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被沙俄以趁火打劫、强取豪夺的方式占领。
教师出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示意图》。
教师指导记忆:岭(外兴安岭)南江(黑龙江)北;江(乌苏里江)东一岛(库页岛);湖(巴尔喀什湖)东南。
教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最有影响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它首义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军是怎样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1864年,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却被镇压下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
二、作业设置:
附作业题
课堂检测:(5分钟)
作业布置:(2分钟)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一、பைடு நூலகம்堂检测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对象
事件
爆发
1856年10月
英法俄美
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列强罪行
1860年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1858年开始
俄国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中国人民抗争
1851-1864年
洪秀全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幻灯片)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

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认识到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情景导入:《断壁残垣圆明园》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1: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材料2: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年代1842184418481850185218541856正当贸易96.6230144157250100221总值材料3: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英国棉织品934.5便士,是中国的1246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列强的侵略行为、清朝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争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可能掌握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战争,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受。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战争。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

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深入认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对于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历史。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总结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强化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

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展示图片: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3.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

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5.教师小结: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

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明确《北京条约》是在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的基础之上,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2.教师过渡:面对英法等列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图片展示: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3.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哪些领土?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4.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意三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问题思考: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讨论)
7.教师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极大破坏,大批口岸开放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鸦片战争的扩大。

8.教学补充:巧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❸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年
经过:1857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❹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所授课程。

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强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