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一生的文章-跟大师学文化_金岳霖先生与逻辑
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
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篇1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金岳霖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阅读他的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人类文明和思想的热爱和探索。
金岳霖先生的代表作品包括《人类文明》、《思想史》、《艺术哲学》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人类文明、思想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人类思想的本质和意义。
在这些作品中,金岳霖先生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观点和见解。
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多个文化相互融合、交流、创新而形成的,而非单一的线性发展。
他强调了思想史的重要性,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是由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融合、创新而推动的。
他还指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金岳霖先生的智慧和思想深度。
他的观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让人重新审视自己对于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认知。
他的文字优美而富有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金岳霖先生的作品并非完美无缺。
有些观点过于深奥,让人难以理解;有些表述过于简略,让人感到不够充分。
此外,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女性权益、少数族裔等问题的关注不够充分。
总的来说,金岳霖先生的作品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更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阅读金岳霖先生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和思想,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篇2金岳霖先生读书笔记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他的学术生涯中,著作丰富,涉及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金岳霖先生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所吸引。
他的思考不仅深入到哲学、逻辑学的核心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
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让我对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金岳霖的逻辑之辩
57不要害怕一个人待在黑夜里,抬头,你会看到天上的星星都在陪着你。
等院校。
难忘的师生关系、家校情谊一直滋养、激励着我。
在教育界前辈的引领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培养下,在同事和朋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终于成长为一名像母老师一样的教育工作者。
是的,我们当中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饱尝辛酸为建设免费女子高中,摆脱贫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中心学校刘云菲老师,亲生儿子在北京意外离世,只请了三天假就强忍悲痛回到讲台;麻黄小学马金红老师,因带学生集训而错过与病危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刘德群老师,骨伤手术后放弃在家康复锻炼,坚持拄着双拐上课半年多。
是啊,朋友们,如果让您说,相信您能说更多的人,更多的事。
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虽“凡人微光”,却“闪耀星空”!此刻,我再次反问自己,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吗?回答是肯定的:我爱,我爱这片土地,我爱得深沉!我的心要让你听见,我的爱要让你看见,我的青春愿为你奉献!我爱红色麻黄这片革命先驱开创的土地;我爱这片土地上的莘莘学子;我爱这片土地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教育工作者;我爱教育这片土地,我爱您,我深爱着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是人,所以我可以捡到金子。
根据这个逻辑推理,在每次空袭警报结束后,那个学生就会到人跑得多的地方四处搜索,果然捡到了金子。
在金岳霖看来,“没有逻辑,认识就不能发展”。
在他内心深处,哲学和逻辑可以质疑但不容否定。
胡适早年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论文,其思想核心是:哲学是一门幼稚的科学,是一门没有成熟的,还没有好的科学。
一次,在一年一度的哲学会议上,胡适征求金岳霖对论文的意见。
金岳霖说:“很好,很好。
”胡适当时很高兴。
跟1950年,艾思奇到清华大学演讲,批判形式逻辑,说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
艾思奇讲完之后金岳霖带头鼓掌,接着他说:“艾先生讲得好,因为他的话句句都符合形式逻辑。
”“没有逻辑,生活就会变得十分沉重。
金岳霖先生原文和解析
金岳霖先生原文和解析金岳霖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金岳霖先生的原文和解析两方面来探讨他的思想和文化贡献。
一、金岳霖先生的原文金岳霖先生的原文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
其中,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有《春蚕》、《雾》、《故都的秋》等;散文作品有《中国文化与现代世界》、《老师的座右铭》等;诗歌作品有《梦》、《赋得雪》等。
以《春蚕》为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困惑。
小说中的主人公周道人是一位传统的丝绸工匠,他的儿子周光华则是一位现代化的学生。
周道人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手艺,但周光华却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种冲突中,周道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而周光华则感到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性。
这部小说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和冲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状。
金岳霖先生通过周道人和周光华两个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春蚕》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金岳霖先生的解析金岳霖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他的思想和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金岳霖先生在《中国文化与现代世界》等多篇散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很多缺陷和弊端,如儒家思想的僵化和权威主义、道家思想的迷信和超验主义等。
这些缺陷和弊端不仅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使得中国文化在国际上难以获得认可和尊重。
2.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和探索金岳霖先生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和探索也是他思想和文化贡献的重要方面。
他认为,现代文化是一种开放、多元、自由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
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导语:下面小编整理了汪曾祺先生《金岳霖先生》的散文的“趣”“真”和“苦”的特征,进一步呈现“淡”之言外之味,还原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曾言:“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细品《金岳霖先生》,有三味,本文就此三味,随着汪曾祺的笔触,感悟字里行间浸透的叹惋。
一、三味(一)趣金岳霖为人天真,率性自然,汪曾祺为文更是涉笔成趣。
“哲学教授”穿的是体育教员才穿的夹克;“无儿无女”却自得其乐;“雅士”却好养斗鸡,能和斗鸡一个桌子吃饭;“大人”和小孩比水果;“老人”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在拥挤的王府井东张西望。
汪曾祺巧用对比,以金岳霖之年龄、身份、情态等与旁人比照,生出无穷趣味,在对比中刻画出十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趣之表,雅之内,不仅使人愉悦,魏晋名士风度乃此趣之精神根基。
冯友兰曾这样评价金岳霖:“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映。
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
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何以见得?且看汪曾祺在金岳霖讲课抓虱一节中的叙述:“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小动物”“捏” “看”“甚为得意”,寥寥几笔,生动传神,金岳霖不以为窘,更不以为苦。
一次严肃的演讲,一个庄重的论题,他以“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为结论,以捉虱结束,令人不禁会心一笑。
嵇康天真烂漫、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同样存在于金岳霖身上。
金岳霖在治学上,初看有趣,实乃雅之至。
他有一个学生叫林国达,喜欢问一些很“玄”的问题。
有一次林国达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岳霖巧妙地回答:“‘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
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逻辑大师的感性_名人故事
逻辑大师的感性逻辑大师的感性字数:1658来源:感悟2013年11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金岳霖最出名的癖好是养鸡。
金岳霖第一次养的鸡是从北京庙会上买来的一对黑狼山鸡。
在老金的精心呵护下,没多久公鸡已经长到了9斤4两,母鸡也超过了9斤。
冬天来了,老金担心它们受冻,看到书上说可以喂点鱼肝油御寒,他就用灌墨水笔的管子灌了它们一管子鱼肝油。
结果,这两只宝贝鸡很快就在窝里寿终正寝了。
后来,老金又养了一只云南斗鸡。
这只公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老金在同桌吃饭,老金与鸡平等共餐,安之若素。
晋朝的阮咸曾经与猪一起喝酒,这又是老金魏晋风度的一个表现。
偶尔,金岳霖会带着大公鸡出去溜达,引来很多路人围观,但鸡不在乎,老金也不在乎。
据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有一次她接到老金的一个紧急电话,让她赶快进城。
杨步伟问什么事,老金支支吾吾,只是让她越快越好。
当时老金正跟秦丽琳热恋,杨步伟以为是秦丽琳怀孕了,一路忐忑。
到了金家,杨步伟才知道这件事跟秦丽琳无关。
原来,金岳霖养了一只母鸡,最近反常地连续3天不下一个蛋。
老金担心鸡难产,赶紧请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的杨步伟过来看一看。
杨步伟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老金经常给鸡喂鱼肝油,以至于这只鸡营养过剩,鸡蛋卡在屁股眼出不来。
杨步伟伸手一掏,问题马上解决。
金岳霖一见,欣喜不已。
为表感谢,他特地邀请杨步伟一家去吃烤鸭。
贪玩的金岳霖像小孩子一样率性天真,我行我素,因此,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天,梁思成看到金岳霖的厨师外出采购,手捏一张5000余元的人民币活期存折,大为惊讶。
在上世纪60年代,5000多块可是一笔巨款。
梁思成忙问金岳霖缘由,老金答:“这样方便。
”梁思成说:“若不慎遗失,岂不是很冤枉?”老金还是说:“这样方便。
”梁思成只好跟他建议:“这样吧,存个死期,存个活期,两全其美,而且死期利率高于活期……”谁知金岳霖连连摆手:“使不得,本无奉献,那样岂不占了国家便宜?”梁思成无可奈何,只得详细为他解释储蓄规则,金岳霖这才理解了,满脸笑容,对梁思成说:“你真聪明。
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2)
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2)二、言外之“味”《金岳霖先生》不仅有三味,我们还读到了一个言外之“味”――淡。
缅怀性散文,千姿百态,汪曾祺笔下的,似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空灵、清淡而意蕴深厚,这种“淡”,与三味相辅相成,初尝为“淡”,继而为“趣”、为“真”、为“苦”,末又回归为“淡”,冲淡隽永。
在有限的篇幅里,汪曾祺用个性的文字,完成对金岳霖一生的书写,与此同时,留白之“淡”,让人回味无穷。
汪曾祺选取的,都是最能体现金岳霖个性特征和特殊气质的细节,以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并由此激发读者探求金岳霖生命轨迹的浓厚兴趣。
作者先写金岳霖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呈现的是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
金岳霖所处的环境,其人物背景,汪曾祺只给予了隐约疏朗的几笔,而这种留白之“淡”,却更使读者去感知隐没在金岳霖背后的广阔世界。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
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这段叙述,极易忽视,留白之“淡”,幽默之表,孰能悟其内之苦?坐三轮车“接触社会”,是全文唯一描写解放后的金岳霖的一处细节,亦是全文唯一一处关于金岳霖与政治关系的细节,笔调实乃凝重,非淡之笔,冲淡隽永。
解放之后,金岳霖为实现“另一种理想”而积极参与政治,也以一颗真挚的心,积极投身新社会。
“金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继续研究,金先生的风度是不能再见了。
”逝者如斯,当代应以重塑西南联大之精神、重塑民族之品德为己任。
金岳霖先生 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金岳霖先生,是一位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我接触金岳霖的作品后,我深深地被他那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所折服。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金岳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通常以平实、真实的笔触展现出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和事,却能引发我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思考。
例如在他的《平原上的摩西》一书中,他以平凡的农民摩西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艰苦,以及摩西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这个故事既深刻又感人,让我对农民这个社会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金岳霖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启示。
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普通人,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命运,但他们都无法逃避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实。
从中我深感到生活的不易和复杂,同时也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他的作品常常让我思考,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在世界的喧嚣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的命运?再次,金岳霖的作品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以小说的形式,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他的《白鹿原》一书,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变迁的叙述,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这本书使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最后,金岳霖的作品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塑造也有着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常常给我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他的主人公们往往在逆境中坚持并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让我深感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
总之,金岳霖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更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鼓舞和启迪。
通过金岳霖的作品,我对生活、历史和自我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这对我的成长和人生意义是非常宝贵的。
浅析金岳霖的逻辑观
生活 中非常常见 ,特别是涉及到人 的感情方面 ,如一个失恋 的人有 了 “ 必 ”死之心 ,仇恨可 以使人有 “ 必 ”报 之志 ,此 处的 “ 必 ”是人 自己心理 的感 觉。第二 ,事 实方 面的必然 , 不是人的心理 问题 ,金岳霖先生将此种必然分 为两部分 来进 行阐述 ,即经验 中事实 的必然和 自然科学 中事实 的必然 。经 验中事实 的必然是人们根据 日常生活经验 而得来 的。这 一类
件 的意义却是相等 的。两命题有其 中任何 一种 意义方面的包 涵关系 ,那么这两个命题有着必然 的关 系。不对称 包涵 中的 必然也不对称 ,即承认前件必然会承认后件 ,而承认 后件则 不必然承认前件 。对称 的包涵关 系中的必然也 是对 称的 ,即 承认前件则必然承认后件 ,承认后件 也必 然承认前 件。那么 如何穷尽可能呢?我们从二分法的角度来 考虑。 对 于任意一命题 P , 引用真假二分法 , 得 到的是 : P和 一 P 。 对于任意的命题 P和 q ,引用真假二分法后 ,得 到的是
逻辑是 什么 ?从人 们公认 的 逻辑创 始人 亚里 士多 德 以 来 ,千百年 问 ,逻辑学家们众说 纷纭 ,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 明确 的定义 。每个逻辑学 家在进 行逻辑研 究时 ,都会面临这 个问题 ,基于不 同的逻辑观 ,对 此问题的 回答只能是莫衷一 是 。在 我 国 ,金 岳 霖 先 生是 最早 对 此 问 题 有 所 回答 的逻 辑 学 家之一 。 金岳霖先 生对 逻辑的认 识与亚里士多德对逻辑 的认识大
某些 异于 它们 的事物 便可 以必然 地从 如此 确定 的论 断 中推 出。所谓 ,‘ 如此确定的论断 ’ ,我的意思是指结论通过它们 而得 出的东西 ,就是说 ,不 需要 其他 任何词项就可 以得 出必 然 的结论 。如果一个 三段论 除了所说的东西 以外不需要其他 什么就可 以明确地得 出必然的结论 ,那么我们称这个三段论 是完 满的 ; 如果 一个三段论 需要一个 或多个 尽管可 以必 然 ,
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作文
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作文你要是能穿越回西南联大的课堂,那金岳霖教授的逻辑学课可一定得去听听。
一走进那间教室,就瞧见金教授戴着个眼镜,斯斯文文的模样。
他往讲台上一站,那气场就出来了。
这逻辑学啊,在咱平常人听来,就像是一团迷雾,可金教授一开口,就像一阵清风,慢慢地吹散那迷雾。
金教授讲课,那例子举得是特别有趣。
他说:“咱们就好比是侦探,逻辑学呢,就是咱的放大镜。
”他给咱讲逻辑推理的时候,就像在讲一个悬疑故事。
比如说有这么个事儿,“有一个人说他在一个下雨天看到了一只黑色的猫跳过了一个红色的墙,那咱就得从这一句话里找出逻辑关系。
”他会引导着大家去分析,下雨天、黑猫、红墙,这些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或者是简单的并存关系。
这就像是把一个乱成一团的毛线球,一点点地理顺了。
他还特喜欢和学生互动。
有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说得那是前言不搭后语。
金教授呢,也不生气,就笑眯眯地说:“同学啊,你这就像是在没有路标的森林里乱撞,咱们逻辑学就是给你那路标,让你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然后他就会把同学回答中的漏洞一个一个地指出来,用他那温和又带着点幽默的方式,让那个同学心服口服。
金教授的逻辑学课可不仅仅是在黑板上写写公式。
他会联系生活中的各种事儿。
他说:“你们去菜市场买菜,也得讲逻辑。
为啥呢?你要是知道菜价的波动规律,这就是一种逻辑推理。
比如说,下雨天菜价可能会涨,因为运输不方便。
这就是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推断。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逻辑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在书本里的学问,而是就在咱们身边,和咱们的柴米油盐息息相关。
在西南联大的校园里,金岳霖教授的逻辑学课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就被逻辑学的魅力所吸引。
那些从他课堂里走出去的学生啊,都像是被点了智慧的明灯,看事情、想问题都比以前更加有条理,更加透彻了呢。
金岳霖文集散文通用一篇
金岳霖文集散文通用一篇金岳霖文集散文 1__,繁华又落寞的年代,王侯__疆场决裂与才子名媛情感缠绵相为交织。
才子名媛中,金岳霖倜傥风发,很像魏晋玄学家“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
他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大师、逻辑大师,在20世纪名流巨擘灿烂星河中,他肯定是耀眼的一颗。
他生于农历七月初七,命理似乎有种情感的暗示:他奉行“独身主义”,但又不乏生活的浪漫和文学的情趣。
是的,读了《金岳霖文集》,就知道他感情丰沛,恰如尼亚加拉__巨瀑,以每秒6000立方米水量冲下断崖,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命运之父多次为他铺开爱情的红地毯,但均被命运之神关上婚姻殿堂的大门。
除林徽因之外,他与以下几位女性相识相知相往,可见他情感多舛的一生。
张幼仪,比金岳霖小四岁,巨富之女,才华横溢,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金岳霖严谨的生活作风。
当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之时,留在德国的.中国学生会餐商议,欲为金张喜搭连理。
只可惜,张幼仪钟爱徐志摩,用自己最真诚之心帮徐照顾父母,帮徐出全集,践行诺言“在徐志摩一生遇到的女人里面,我最爱他”。
琳琅风雨中开放出的一朵铿锵玫瑰,就这样与金岳霖擦肩而过。
秦丽莲,金岳霖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
两人结识并相爱,当他们在意大利台伯河泛舟,文化古城佛罗伦萨畅想,米兰大教堂祈祷之时,一定是灵犀相通只一点,悠悠天地心,其情也融融。
1925年11月,回国同居并生一女。
当时有人形容他们宝鼎香浓的生活,很是别致:那王府井大街他们很会打算,因为行李多,不雇洋车,要了大车,把所有的皮箱、木箱、皮包、篮子全堆在车上,一个穿怪洋装的中国男人和一个穿怪中国衣的外国女人在街上出足了风头。
想来是金岳霖研究逻辑和哲学,对“同居和结婚”也难分难解,使得这段生活在文言表达上一直扑朔迷离。
这样不掺任何渣滓的喜剧生活,虽然短暂,但“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烟和雨”。
沈性仁,与金岳霖同年,浙江嘉兴人,幼时喜欢数学,曾在__长崎活水女学求学,__北京女高师任教。
211180745_金岳霖的思考逻辑
35时间抓起来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身处顺境之时,领导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节制慎重,怎样在顺势之下防止摔跤。
领导在大好形势下做出轻视险阻的决断,实属不该!面对睿智部属的进谏,领导理应头脑冷静,虚怀纳谏,这样才能防止摔跤。
可是袁绍身为统帅,只看到了大好形势。
面对看到潜在危机的属下拼死进谏,他仍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听忠言,造成重大损失,这怎不让下属寒心呢?个别谈话,不辨忠奸许攸截获曹操写往许县的密信,马上禀告袁绍。
袁绍不是召集众多谋士一起讨论后做出决断,反而赶走其他谋士,要和许攸单独商议。
许攸认为曹操的大本营许县空虚,如果此时出兵攻打许县,一战可破曹操。
没想到袁绍却说:“曹操诡计多端,此信恐是诱兵之计。
”许攸愿以性命来担保此事无诈,袁绍却反问道:“你怎敢担保,此信不是曹操的诱兵之计呢?许先生对曹操的心思为何如此了解?”袁绍根本不信许攸!此时许攸的宿敌审配呈报公文,说许攸在冀州贪污受贿,还纵容子侄假公济私。
袁绍更加反感许攸:“我本当将你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
左右,推出去,推出去,今后不许再让他来见我。
”许攸被气得感叹:“竖子不足为谋,袁绍不纳忠言,以后必为曹操所擒,何不去投曹操呢?”许攸回头就劝说曹操亲自带兵火烧袁绍存粮的乌巢大营,让袁绍彻底失去了官渡之战的优势。
领导开会常常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让众人大胆提出对问题的看法,领导根据利弊做出最后决断。
长此以往,就会营造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会议氛围。
袁绍喜欢召集下属个别谈话,并草率下结论。
当意见出现分歧时,属下为了让自己的意见被领导采纳,就会出现相互攻击、对人不对事等不利于团结的局面,这让那些真正有高见而得不到采纳的属下如何不寒心呢?在《三国演义》中,袁绍表面宽容,内心充满猜忌,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作为领导者,袁绍的一言一行让属下寒心,更让自己事业遭受损失。
时间不长,“朋友如粪土”便成了同学们贴给金岳霖的一个标签,同时开玩笑般地说,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因为没有人希望别人视自己为“粪土”。
2020年金岳霖先生 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金岳霖先生读后感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一篇比较有意思的,介绍人物的文章,书名叫《金岳霖先生》。
读后,使我耳目一新,感触极深。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老师沈从文有个朋友金先生,样子长得很怪,但教逻辑教得非常好,对学生有耐心,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
读后,我心里暗暗地想:这位金岳霖先生虽然其貌不扬,但对教学却拥有一套办法,一直耐心地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广结朋友”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更体现出了他的“怪”,好一个怪教授!妈妈看完之后,觉得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对人耐心,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并且非常幽默。
他有着奇特的外貌,奇特的行为举止,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友情特别的珍惜,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并充满热爱。
爸爸说:“我倒有不同的见解。
金岳霖先生虽然长得很怪,但内涵丰富。
正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你认为如何呢,怡怡?”我大声说:“爸爸了解得更深,佩服!”和爸爸妈妈讨论后,我仔细地想了想爸爸所悟出的道理,恍然大悟。
忽然又想起了我们小区的一位张姐姐,她长得并不好看,甚至有人视她为“丑八怪”。
但她丝毫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继续向“学习城堡”进军。
我不注重她的外表,和她结为了好朋友。
我们俩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后来她考上了我国的一所名牌大学。
人们从此以后见到她,谈到她都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无限启发,激励着我继续前进……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一篇比较有意思的,介绍人物的文章,书名叫《金岳霖先生》。
读后,使我耳目一新,感触极深。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老师沈从文有个朋友金先生,样子长得很怪,但教逻辑教得非常好,对学生有耐心,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
读后,我心里暗暗地想:这位金岳霖先生虽然其貌不扬,但对教学却拥有一套办法,一直耐心地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广结朋友”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更体现出了他的“怪”,好一个怪教授!金岳霖先生读后感妈妈看完之后,觉得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对人耐心,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并且非常幽默。
金岳霖的《逻辑》
金岳霖的《逻辑》金岳霖的《逻辑》有人说,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
此话不完全对,老金一生未明媒正娶是事实,但从欧洲留学归国还是带回一名叫丽琳的外国女子在北京安家生活过一段日子;为林徽因似乎有些道理,无论是在北京北总部胡同,还是昆明龙泉镇棕皮营村,老金总是“逐林而居”,连他自己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都承认:“我离开了梁家就跟丢了魂一样。
”也有人说,金岳霖到昆明是因为林徽因到昆明的原因,这就纯属无稽之谈了。
金岳霖是随西南联大南迁来到昆明的。
金岳霖是西南联大的哲学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
他早年留学英美,对西方哲学有深厚的研究,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
先生才高八斗,但一生著书不多,主要有《逻辑》、《论道》、《知识论》三本专著。
虽然仅区区三部书,亦足以奠定其哲学泰斗的地位。
X《逻辑》一书于1936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大学丛书”,是指导金岳霖构筑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论道》于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书是金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八年的主要“产品”,是他哲学思想的本体论。
在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抗战以来学术著作的评选中,《论道》与冯友兰的《新理学》并列第一,但事先有规定,一等奖只设一名,老金的《论道》只能屈居亚军了;《知识论》也是成稿于西南联大期间,但由于时局动荡,手稿几度遗失,直到1983年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我收藏有一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的《逻辑》精装本,封面设计简洁,大红布面,金色文字,没有任何图案,却显得庄重大方。
全书分为序、第一部传统的演绎逻辑、第二部对于传统逻辑的批评、第三部介绍一逻辑系统和第四部关于逻辑系统之种种。
书中不少抽象的理论,繁杂的公式,“玄乎”的推导过程,读了几遍还是一头雾水。
然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我从前是学政治的,对逻辑的兴趣差不多到三十岁才发生。
我不仅没有师承,而且没有青年所容易得而中年所不大容易得到的训练;所以兴趣虽有,而对这一门学问,我始终觉得我是一个门外汉。
2021金岳霖《论道》中对“道”与“逻辑”的论述范文1
2021金岳霖《论道》中对“道”与“逻辑”的论述范文 有人会说:"道与逻辑风马牛不相及,值得讨论吗?"果真如此吗? 仔细阅读金岳霖的《论道》后,发现"道"与"逻辑"指向基本一致,只不过"道"属中国哲学语言系统,"逻辑"属西方哲学语言系统.在此从"天道与客观逻辑"、"名辩之道与主观逻辑"、"学习金岳霖洋为中用大胆创新"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天道与客观逻辑 "逻辑"一词,来源于希腊文logos( 逻各斯) ,是英文 logic 的音译.在希腊语中,最初是指理性、规律、秩序、言辞、谈话等.其后,西方学者以"逻辑"一词指称关于推理、论证的学问.清朝末期,中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严复翻译引进西方的逻辑学着作时,开始是以中国古代的"名学"来翻译"逻辑"的,如 1905 年出版的《穆勒名学》,1908 年出版的《名学浅说》.后来,学术界认识到以"名学"来翻译这门学科的名称,不足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遂音译为"逻辑学".也有学者将其意译为"名理学"、"理则学"、"名辩学"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它的含义有: ( 1) 事物的规律……( 2) 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 3) 关于推理、论证的科学……( 4) 逻辑学……[1]先看与"理性"、"事物的规律"相对应的"道"的解读. 道,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原意指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规律.历代哲学家对道有不同的解释.春秋后期,老子最早将道视为宇宙的本源和规律,认为万物由道而产生,道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道作为普遍的规律,其特点是自然无为......韩非提出"道"、"德"、"理"的学说,以道为万物的普遍规律,德为道之功,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易传》则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以道为超越现象界的抽象规律,认为一阴一阳的相互转化即为道 (2) 在最早翻译"逻辑"时,如果将logic 直接翻译为"道",岂不是与抽象、道理、规律、本源、论辩等方面更相通达吗? 中国逻辑学会第一任会长,现代着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写了《逻辑》《论道》《知识论》三部名着,而他自己最满意的是《论道》[3].《论道》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获哲学社会科学奖,是一部融东西方哲学而独创的哲学着作,文中同时论证了道与逻辑.现针对本文论题摘要于后: 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希腊底logos 似乎非常之尊严. ( 第 1 章第 2 节)逻辑学是研究式的学问……逻辑底秩序无一定的起点,有不同的方向. ( 第4 章第 2 节)自道而言之,无最前的生生,无最后的灭灭. (第 6 章第 24 节)道可以分开来说,也可以合起来说; 宇宙则仅是就道之全而说的一个名词,此所以我们可以说天道,说人道,说任何其它的道,而不能说天宇宙,说人宇宙等等. ( 第 8 章第 22 节)《论道》是以道为中心,把道与逻辑对照在一起放在本体论里来研讨的,里面也穿插了一些逻辑论述.《论道》分 8 个方面论证了: "道,式-道"、"可能的现实"、"现实的个体化"、"共相的关联"、"时-空与特殊"、"个体的变动"、"几与数"、"无极而太极 ". 《论道》和黑格尔的《逻辑学》[4]一样,讨论了有、无、质、量、式、度、时、空、规律、现实等范畴.黑格尔的《逻辑学》分为客观逻辑、主观逻辑两大部. 第一部客观逻辑(辩证哲学、普遍规律) 分为 2 篇. 第一篇"有论",分有论、大小、尺度;第二篇"本质论",分作为反思自身的本质、现象、现实.第二部主观逻辑( 辩证逻辑、形式逻辑、认识论)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观性"( 含概念、判断、推理三章) ,第二部分"客观性"( 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 ,第三部分"理念"( 含生命、认识的理念、绝对理念) .《论道》体系虽然不同于《逻辑学》,但文字里也同样论证了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 西方哲学语言系统与中国哲学语言系统虽然有明显区别,但就研究对象(指向) 而言,是基本一致的.《论道》中讲了"天道"、"人道"、"其它的道".这里的"天",不是天神,而是自然,是客观事物.天道,即自然之道、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人道"不全等于社会学、伦理学讲的人道主义,而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人道从属于天道."其它的道"在中国太多,都是从属于道的特殊的规律,如: 医道、师道、兵道、治道、思维之道、富强之道等.因此,天道正好对应了黑格尔的客观逻辑.道与逻辑虽然表述不同,但其对象、原理却基本一致,至少具有交叉关系. 二、名辩之道与主观逻辑 《论道》虽然是哲学着作,但也和黑格尔《逻辑学》一样讨论了很多逻辑问题,也即名辩之道问题.如: 我所谓思想包含思议与想象……我这本书所表示的也是所思的结构……思议的范围就是逻辑……纯粹的逻辑命题彼此都是彼此的必要条件……万事万物之所以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 绪论)逻辑学是研究式的学问,或研究必然的学问.( 第 4 章第 1 节)任何一方面的关联有逻辑上的秩序.( 第4 章第 14 节)必然与必然之间有必然的关联,而根据此关联有不同的逻辑秩序. ( 第4 章第 3 节)逻辑底秩序无一定的起点,有不同的方向.( 第 4 章第 5 节)中国古代系统论证"道"的有老子的《道德经》( 又名《老子》) .它虽然是哲学着作,但也论及了名( 概念) 、言( 判断) 、辩( 推理、证明) 、法( 规律) .在《道德经》中大量运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首创了屈全推理.而且,一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5] 这里的名,就是概念,也体现了"道"与"逻辑"的关系.如果把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道,如果可以道明,就不是永恒的道; 概念,如果可以固定,那它就不是永恒的概念."比如,最早把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叫人,而现在人的概念已不再是它了.现在的人的概念是指能制造并使用工具( 含语言、逻辑、机械等工具)的高级动物.说明概念的内涵是发展的可变更的.在 2 500 年前的老子就已经对此作了揭示,难道这不是对逻辑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墨子》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合称《墨经》或《墨辩逻辑》,讨论了:名( 概念) 、辞( 命题) 、说( 推理、证明) 、辩( 证明、反驳) 等,是较为系统地研究名辩之道的逻辑着作,而《墨子》通篇一再讲"道".这里的道,就可限定成思辨之道( 之理、之术、之规律) .举一个例子,《墨子·小取》有"以说出故"一节.什么意思呢? "故"是根据、理由; "说"是把一个"辞( 命题) "所以能成立的理由、论据阐述出来的论证,有了论证,才能说服别人.请看,在2 3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研究了推理、证明,何其可贵. 现在回过头来看前面《逻辑基础教程》给逻辑下的定义---逻辑……中国叫名学…….关于推理、论证的科学……逻辑学,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逻辑学在中国古代就是名辩学,或者反过来: 名辩之道就近乎黑格尔的主观逻辑.既然《论道》在绪论中肯定了"我这本书所表示的也是所思的结构…… 思议的范围就是逻辑……"那么,也就肯定了"道"包容思维的结构,这自然涉及了主观逻辑的范围.因此,金岳霖的"道"包含之"思维之道"不正对应了黑格尔的主观逻辑( 或与主观逻辑具有交叉关系) 吗? 当然,金岳霖的"道"和"逻辑"仍然有很多区别.不仅语言系统有别,而且体系也明显不同. 同的只是对象和方向的大体一致.在逻辑研究上,不仅现在,就是今后,我们仍然要虚心吸纳西方逻辑那些全面、系统、精密论证的先进方法与成果. 总之,无论是客观逻辑、主观逻辑,中国的"道"和西学的"逻辑"都是对应的、交叉的.所以,本文认定道与逻辑相通的论点是成立的,而且还可以证明:金岳霖大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虚心学习世界一切先进文化并消化它,洋为中用,联系现实,落地生根,推陈出新. 三、学习大师洋为中用的精神和方法 学了《论道》后,笔者还有一个感想:我们搞逻辑的应当学习金岳霖大师的治学精神和方法---重视洋为中用、大胆创新,实现逻辑中国化、现代化. (一) 广泛汲取西方哲学、逻辑学的优秀成果以利创新 说实话,笔者读《论道》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大师所讲之理涉及了大量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很注重量化,推论极其严密,这与中国古代哲学的表述是完全不同的,阅读时稍不留神就不知所云,就读不下去.如: 可能底关联有可能底关联.这句话有点佶屈聱牙.用英文说,我们底意思是说:there is possible relatedness in the relatean-ess of possibities. 可能底关联表示可能与可能之间有关联.可能的关联表示这关联之中有一部分是可能的.我们说这句话的立场是可能界底立场. 可能界各可能彼此底关联虽可以实现而不必实现. 请看,金老的思维何其严谨、精湛,说实话,笔者是万万想不到这一精微地步的. 从金老的简历看,他的西学功底十分深厚. 1914年经清华大学公派留美,先攻政治思想史,后攻哲学; 1922 年留学伦敦,由新黑格尔主义而休谟而罗素哲学; 1926 年回清华大学任教政治思想史、逻辑学; 1931 年去美国哈佛谢非教授处进修逻辑. 1938年写成系统介绍西方数理逻辑的着作《逻辑》,由大学丛生出版社出版; 1944 年出版《论道》; 接着写了《知识论》,1984 年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另外在 60 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对罗素哲学进行批判写就《罗素的哲学》,尚未出版.1956 年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一级研究员、中国学部委员,1978 年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中国逻辑大学校长、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84 年 10月去世,享年 89 岁. 他一身有如此巨大的建树,是与他广泛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二) 用中国哲学语言表述让中国人更易理解 按金老的功底,用西方哲学语言系统论述哲学、逻辑学是非常顺手的.为什么他的《论道》会用中国哲学语言系统表述?很显然是为了: ( 1) 有利于洋为中用,落地生根,相得益彰,推陈出新;( 2) 让中国人更易接受抽象难懂的哲学、逻辑学知识,有利于中国民众思维素质的提高; ( 3) 探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弃糟取精、推陈出新、服务现实的学术新路. 请看《论道》绪论中的这么两段话: 前几年,我的习惯是用英文想,这几年,习惯慢慢地改过来,用中文想的时候增加. 中国的中坚思想似乎儒道墨兼而有之.中国思想我也没有研究过,但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于不知不觉中,也许得到了一点子中国思想的意味与顺乎此意味的情感.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 这话里面的"情感"二字突出说明了: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感情,自然要用中国语言向中国人民介绍我的研究成果. (三) 从身边现实生活出发进行研究,使逻辑落地生根 读《论道》时,笔者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全书几乎不提伟人的名字、不引用权威学者的论断,而是用讲故事、谈琐事的方式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请看看《论道》的开头和结尾.……我所谓思想包含思议与想象.……思想有动有静.所谓动的思想普通用这样的话来表示:"你去想想看"……所谓静的思想普通用这样话去表示: "他底思想近乎宋儒理学". ( 绪论)无极而太极……道一是合起来的道,道无量是分开来说道.有真底道( 分) ,有假的道( 分) 而道( 合) 无真假; 有善底道( 分) ,有恶底道( 分) ,而道( 合) 无善恶; 有美底道( 分) ,有丑的道( 分) ,而道( 合) 无美丑.有如底道 ( 分) ,有不如底道( 分) ,而道( 合) 莫不如如;①所谓如( 1) 如( 2) 就是如( 2) 其如( 2) ,不如( 2) 其不如( 2) ,或如( 1) 其所如( 2) ,如( 1) 其所不如( 2) ;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都是道.就真、善、美……之各为本身而言之,道无量; 就他们彼此有关联之亦为道而言之,道一. ( 第八章结尾)在一般人( 包含笔者) 看来,"道"只能是正面的,假、恶、丑不能是道.但金岳霖论证了正反、分合都是道.乍看不对,但读了全文,就会诚服.为什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律,从中国哲学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正反分合哪有万事万物及运动发展.笔者的体会是: 男是人( 分) ,女是人( 分) ,男女( 合) 是人. 毛泽东说过,谁见过人,见的是男人、女人……正是同理. 真、善、美是哲学、艺术、伦理的最高追求,道、真、善、美、假、恶、丑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概念,我们常用,一直似是而非,大师能从平常思辨入手,敢于碰硬,论证了哲学、逻辑学的要害问题,何其清楚、完美.这,正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做学问,进而使哲学、逻辑学落地生根的明证. 向金岳霖大师学习,使逻辑学的普及与提高能与中国优秀文化结合,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学科自身的力量.。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金岳霖宁守一下午,不扰学生原则
【人物名片】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1] 。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金岳霖宁守一下午,不扰学生原则一个周末,吃过午饭后,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金岳霖突然想起一件事:过两天他要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主办方允许他带一名助手前往。
有这么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他自然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王浩。
但是,当他急匆匆地赶到王浩的单身宿舍时,却发现王浩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周末学习,雷打不动,请勿打扰。
看到牌子,金岳霖不由得笑了。
他站在门口良久,尽管心里很着急,却始终没有敲门。
其他学生路过,好奇地询问金岳霖站在那里干吗。
在听了金岳霖的回答后,都不解地说:“您敲下门不就得了吗?您是王浩的恩师,再说您找他也是好事呢。
”金岳霖摆了摆手,笑着说:“话不能这么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人的原则。
”同学们听了金岳霖的话,都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
直到傍晚,王浩出来吃饭时才看到等在门口的金岳霖,听完事情的原委后,王浩更是对金岳霖教授敬重有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当我们的原则与他人的原则相遇,甚至产生冲撞之时,要记得尊重他人的原则。
这种做法彰显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宽容大度的节操和品德。
【名师解读】坚守原则是一种修养,但当自己的原则与他人的原则相碰撞时,尊重他人便成了一种美德。
金岳霖教授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敬佩,正是因为他宽容大度的胸怀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
【适用话题】原则尊重自我修养宽容大度。
国学大师金岳霖
国学大师金岳霖他的才华横溢、潇洒倜傥,但为了一份挚爱孤守一生。
他的执着和痴情,在物欲横流,视爱情为草芥的今天,让那些依然执念爱情的人感动落泪?他对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痴情是如此深深的震撼了我,民国时期哲学泰斗金岳霖,真乃一代情痴啊!国学大师金岳霖:一个恋着林徽因终身未娶的男人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
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
《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
《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
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
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这样一个才华出众,又高大潇洒的美男子却迟迟未婚,因为他寻偶极为讲究,那么,怎样的倾城女子才能配得上这个卓越不凡的才子呢?1931年,金岳霖通过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温婉美丽,才情不菲的林徽因如月夜荷塘盛开的一朵白莲,散发着清柔的幽香,带给了金岳霖无限的遐想和喜悦。
从此金岳霖经常去参加林徽因在家中举办的沙龙聚会,林徽因笑靥如花的坐在一群优秀而杰出的男子当中,以她敏锐的才思和优雅智慧的谈吐让人折服,而金岳霖更是深深的醉,心里泛起了朵朵美丽的涟漪。
为了亲近佳人,金岳霖搬到了林家的隔壁居住,没事就到林徽因家中喝茶聊天,两人志趣相投,总是相谈甚欢,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时,林徽因心情一度低落而沮丧,金岳霖不断的宽慰她,安抚她。
林徽因怀着身孕之时,心情烦躁,梁思成正好去外地考察古建筑,金岳霖则对她细心照顾,极为呵护。
虽然两人都是理性之人,但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理性终于在爱情面前冰消瓦解,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
对金岳霖而言,伊人已是他人妇,只有把一腔炽热的爱深深的放在心里,用精神的爱恋呵护着心爱之人,内心也许不无怅惘和忧伤之情。
道与逻辑——学习金岳霖《论道》感悟洋为中用创新
Tao and Logic:Study on Jin Yuelin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innovation awareness 作者: 常生禾
作者机构: 四川省老庄学会,成都610072
出版物刊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辩证;逻辑;名辨;规律;老子;墨子
摘要:“逻辑”是转译过来的语词,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名辩”。
从金岳霖的《论道》可以悟到:与天道对应的是客观逻辑,与辩道对应的是主观逻辑,“道”与“逻辑”虽不全同,却交叉融通。
在研究西方逻辑中,正是重视结合老子、墨子、名家等中国道论,将其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才有金岳霖那样的创新。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篇一:金岳霖先生>读后感读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爱,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
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是脉脉含情的,相比徐的爱,金先生的爱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体的爱,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爱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爱,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
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爱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
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
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爱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爱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
这是一种可怕的爱。
其实爱一个人是一种自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金岳霖先生》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
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
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
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
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了,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
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
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
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
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
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
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
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
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
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
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
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
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
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
很耐心。
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
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
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the blackboard (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
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
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
”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
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
她的意思是:
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
“我觉得它很好玩。
”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课,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
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
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
学生最突出的是王浩。
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
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书,王浩常来玩。
来了,常打篮球。
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
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
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
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
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
——火腿是很少人画的。
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
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
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
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
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
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
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
楼上有一间小客厅。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
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
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
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
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他养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
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
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
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
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
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
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
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