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2018·广东深圳�龙文教育初二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在下列条件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①在同种介质中传播②在真空中传播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④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2018·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二月考)下列左侧的各种光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4.(2019·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期中)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5.(2020·黑龙江建华�初三三模)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6.(2019·山东沂源�初二期中)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

B.“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浓阴”和“倒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太阳”是光源。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出“钟”声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共8套)第一章达标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D)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线,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B)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解析: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刻度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将对齐的刻度值进行修正.3.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A.为了减小误差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提高准确程度4.要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D)A.选用量程大的刻度尺B.选用量程小的刻度尺C.认真估读毫米的下一位数字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5.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解析: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一节课的时间是45 min,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是5 m/s,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cm.6.妈妈要给小亮在网上买衣服,用卷尺量他的胸围.小亮则找一条塑料带,在同一位置绕了一周,然后用米尺测这一周的长度,测量结果与妈妈一致.小亮用了物理学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A) A.等效替代法B.微小放大法C.控制变量法D.模型法解析:要得到胸围的长度,既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找一条塑料带,在同一位置绕一周,然后用米尺测这一周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测量结果是相同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7.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D)A.分度值是1 cm的15 cm皮卷尺B.分度值是1 mm的1.5 m钢卷尺C.分度值是1 mm的米尺D.一根分度值是1 cm的硬杆长尺8.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条形金属片的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D)A.1 cm,5.50 cm B.1 cm,8.30 cmC.1 mm,8.30 cm D.1 mm,2.80 cm9.下图中所列仪器不能用于测量长度的是(D)10. 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C)A.测量工具的种类B.估读值位数的多少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11.一天早晨,小曾在家中发现打开暖水瓶盖不冒“白气”,小曾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他就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曾“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C)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12.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D)A.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解析:找一段弹性不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棉线上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地图的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所以A、B、C不符合要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图甲中,木块的长度是__3.40__cm,如图乙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1.9__mm.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为17.40 cm-14.00 cm=3.40 cm.(2)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从5.80 cm处量起,其示数为9.60 cm-5.80 cm=3.80 cm;漆包线的直径d=3.80 cm=0.19 cm=0.19×1 cm=0.19×10 mm=1.9 mm.2014.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 cm和50.30 cm,试判断:(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 1 cm,准确值是28 cm,估读值是0.4 cm;(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 1 mm,准确值是50.3 cm,估读值是0.00 cm.15.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3 mm,其中一次测量记录明显是错误的,它是27.2 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25.2 mm.16.小明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衣柜高为1.998 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 m,则衣柜实际高度为 2.002 m.解析:由测量结果的数值1.998 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即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2 cm,读数是1.998 m,相当于199.8个1.002 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199.8×1.002 cm≈200.2 cm=2.002 m.17.图中停表的读数是__3__分__49__秒.18.某同学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纸的厚度是5.4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_72__微米.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19.(10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所示),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 s,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 s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甲乙(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__长__(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丙(3)分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可知单摆的T2与l成__正比__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怎么做?__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__.(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__将钟摆的长度调短__.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周期和摆长数据,看周期随摆长的增大怎样变化;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2)作图时要先根据数据进行描点,横坐标是摆长,纵坐标是周期的平方,然后用平滑的线联结各点.(3)根据图像的特征判断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平滑的直线,说明它们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是双曲线的一支说明它们是成反比例关系.(4)由于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可以采用累计法计算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可以通过调整摆的长度来调整摆动周期,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摆长越短,摆动周期越短.20.(8分)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 cm 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两把钢尺长度的变化太小,刻度尺无法测出_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 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 是可绕O 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 端固定不动,指针C 端紧靠在铜棒B 端,当用酒精灯给铜棒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指针变化__分析铜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 段比OD 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放大_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物体长度的变化是否还与材料有关(合理即可)__.21.(6分)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1)将同类纸折叠n 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 ,则单层纸的厚度为 d n.设纸的宽度为s ,整卷纸的长为L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 = Lsd n . (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 ,内半径为r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 =__πs (R 2-r 2)__.(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整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 = nπ(R 2-r 2)d. 解析:(1)同类纸折叠n 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 ,则单层纸的厚度是d n ;纸的宽度为s ,整卷纸的长为L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 =Lsd n.(2)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 2-r 2);故纸筒的体积是V =πs (R 2-r 2).(3)由(1)(2)可得,纸的总长度(L )的计算表达式L =nπ(R 2-r 2)d. 22.(10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1)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__面积__有关, 降落伞的__面积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2)比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__总质量__有关, 降落伞的__总质量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__形状__无关;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__绳长__无关.(4)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__高度__有关, 降落伞的__高度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5)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__控制变量法__.本题中__降落伞的总质量、面积、高度__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四、简答题(共16分)23.(8分)一个酒瓶内装有体积为V 的酒,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先用刻度尺量出瓶底到酒面的高度L 1(图甲),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刻度尺量出酒面到瓶底的高度L 2(图乙),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设瓶的容积为V ′,瓶底的面积为S ,已知酒的体积为V ,则酒瓶的容积为V ′=V +L 2S =V +VL 2L 1=L 1+L 2L 1V . 24.(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吊灯的摆动.不错,吊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还是小,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摆钟.(1)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2)伽利略提出怎样的问题?并作出怎样的猜想?(3)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4)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值得注意的现象: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2)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假如吊灯受到风吹动,它每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吗?猜想:吊灯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相同.(3)证实: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4)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第二章达标检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A .麦浪滚滚B .江水奔流C .灯光闪闪D .万里雪飘2.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B .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 .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D .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解析: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机械运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是有规律的.故D 符合题意.3.下列车辆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C )A .甲车在0.5 h 内行驶了28 kmB .乙车在15 s 内行驶了150 mC .丙车在10 s 内行驶了0.3 kmD .丁车在0.5 min 内行驶了450 m解析:v 甲=s 甲t 甲=28 km 0.5 h =56 km /h ≈15.56 m/s ;v 乙=s 乙t 乙=150 m 15 s =10 m/s ;v 丙=s 丙t 丙=0.3 km 10 s =300 m 10 s =30 m/s ;v 丁=s 丁t 丁=450 m 0.5 min =450 m 30 s=15 m/s.由以上计算可知,丙的速度最大,所以C 符合题意. 4.甲、乙两物体匀速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B )A .9∶8B .8∶9C .2∶1D .1∶25.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甲车向南运动;三是甲车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所以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D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C .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 .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7.小梅同学将能量的转化及常见的例子连线如下,其中出现了错误的一组是( B )A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磨刀石磨刀B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的乒乓球C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暖水瓶瓶塞蹦起D .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解析:乒乓球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 错误,符合题意.8.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交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B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B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D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解析: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把多余的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9.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B )A B C D10.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D )A .t AB <t BC B .t AB =t BCC .v AB >v BCD .v AB <v BC11.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C )A .135 m /sB .168.75 m/sC .2.25 m /sD .2.81 m/s12.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 s ,甲运动6 s 时通过的路程为6 m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 m ,在如图所示的a 、b 、c 三条图线中,乙的s -t 图线是( D )A .一定是图线aB .一定是图线bC .可能是图线bD .可能是图线c解析:由题可知,甲比乙先运动2 s ,甲运动6 s ,所以乙运动的时间t =4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 m ,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 =s 甲+2 m =6 m +2 m =8 m ,也可能是s ′=s 甲-2 m =6 m -2 m =4 m ,由v =s t 可知,乙的速度可能是v =s t =8 m 4 s =2 m/s ,也可能是v ′=s ′t =4 m 4 s=1 m/s.题图中图线a ,当s =8 m 时,t =4 s ,所以图线a 表示的速度v a =8 m 4 s=2 m/s ;题图中图线b ,当s =8 m 时,t =5.5 s ,所以图线b 表示的速度v b =8 m 5.5 s ≈1.45 m/s ;题图中图线c ,当s =6 m 时,t =6 s ,所以图线c 表示的速度v c =6 m 6 s=1 m/s.由此可知,图线a 、c 都有可能是乙的s -t 图线,所以A 、B 、C 错误,D 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运动快慢通常用速度来描述,为什么体育考试项目50 m 短跑的成绩可以用时间来描述?你的解释是__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__;在运动会的4×100 m 接力赛中,接棒运动员要提前起跑,目的是__与交棒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__.14.商场的自动扶梯载着陈明同学缓缓地匀速向上运动,陈明所做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__匀速直线__运动;陈明看到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在动,是以__扶梯__ 作为参照物的.15.广州到武汉的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假设列车以300 km/h 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2 s ,则桥长是__1_000__m ,若以大桥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运动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6.小唐一家在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汽车在这段路程中行驶的速度为 50 km/h ,行驶的路程为 40 km ,行驶的时间为 0.8 h .17.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 m 到达乙地,用了3 min ;从乙地再前进180 m 到达丙地,用了1.5 min.则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3 m /s ,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2 m/s ,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2.7 m/s .18.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 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 次振动的时间为t ,则计算车速v 的关系式为v = (N -1)L t. 19.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 s .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 km /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3 m ,则经过__8__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 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0.7__s ,由此研究可知,驾车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变慢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解析:反应时间是0.4 s ,此时的速度是72 km /h ,即20 m/s ,所以反应过程运动的距离s =v t =20 m/s ×0.4 s =8 m ,故从发现情况经过8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汽车减速过程运动的距离s 0=33 m -8 m =25 m .当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 m ,故从汽车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汽车运动的距离s 1=39 m -25 m =14 m ,故根据v =s t 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 1=s 1v =14 m 20 m/s=0.7 s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20.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运动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慢__(选填“快”或“慢”).2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 、B 、C 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 mm 的米尺紧靠直线,A 、B 、C 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 、B 、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则小钢球在通过AB 、BC 和AC 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 3 cm /s ;v BC = 2 cm/s ;v AC = 2.4 cm/s .22.如图甲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甲乙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变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__.(2)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平均速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 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EF 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乙是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 C (填字母序号).23.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0.5 s 拍摄1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 到F 过程的放大图.(1)纸锥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__0.5__s ;纸锥从A 运动到D 的时间是__1.5__s.(2)纸锥从A 运动到D 速度变化情况是__逐渐变大__,判断的依据是__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__.(3)从E 到F 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20.0__cm ,速度是__0.4__m/s.解析:(1)相机进行拍照时,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每秒曝光2次,由题图可知纸锥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0.5 s .从A 运动到D 是三个时间间隔,所以经历的时间是3×0.5 s =1.5 s .(2)由题图可知从A 运动到D 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在加速下落.(3)EF 阶段的距离为s =80.0 cm-60.0 cm =20.0 cm =0.2 m ;所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EF 阶段的速度为v =s t =0.2 m 0.5 s=0.4 m/s. 四、计算题(共32分)24.(10分)甲、丙两地车站的距离是900 km ,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车站出发开往丙地,途中在乙地车站卸货停靠了1 h ,在当日16:30到达丙地车站.列车行驶途中通过一座长400 m 的桥梁时以144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 .问:(1)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1)火车从甲地到丙地的时间为t =9 h ,v =s t =900 km 9 h=100 km/h. (2)列车过桥时的速度v 1=144 km /h =40 m/s ,过桥时通过的路程为s 1=v 1t 1=40 m/s ×25 s =1 000 m ,火车长s 车=s 1-s 桥=1 000 m -400 m =600 m.25. (12分)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1)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3)假如列车以108 km/h 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 172 m ,车厢共长128 m ,求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多少分钟?(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t =13:15-9:15=4 h ;平均速度:v =s t =1 024 km 4 h=256 km/h. (2)根据v =s t 可得,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运行时间:t ′=s ′v ′=330 km 264 km/h=1.25 h =75 min ,所以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10:30.(3)v ″=108 km /h =30 m/s ,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行驶的路程s ″=L 车+L 桥=128 m +6 172 m =6300 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t ″=s ″v ″=6 300 m 30 m/s=210 s =3.5 min. 26.(10分)小刚同学在体育考试100 m 短跑项目中,取得16 s 的成绩.(1)求小刚的平均速度.(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此计时员记录的成绩是多少?(已知声速为340 m/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小刚的平均速度为v =s t =100 m 16 s=6.25 m/s. (2)听到枪声才计时,最后的计时结果要缩短,缩短的值为t =s v =100 m 340 m/s≈0.29 s ,所以计时员记录的成绩是16 s -0.29 s =15.71 s.第三章达标检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C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2.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A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B )A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B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高,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C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甲声音波形如图Ⅰ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Ⅱ中的哪一幅( B )ⅠⅡ 解析:音调高,波的频率大,在示波器内同一段时间内的波的个数多.从图中可以看出,A 和D 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 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 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 的音调比甲高.5.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 ,高7 m ,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dB 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二章检测卷测试范围:第一、二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A.3.0cmB.3.25cmC.3.00cmD.3.5cm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6.下列能量转化的实验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太阳能电池发电B.水蒸气把壶盖顶起C.电灯发光D.弹弓将石头弹出7.用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8.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A .米()mB .米/秒()m /sC .千米/小时()km /hD .千克/米3()3kg /m2.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 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几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B .月球绕地球公转 C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D .河水在河中流4.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B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C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D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5.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20m ,第3s 内通过30m ,则这辆小车( )A .在第1s 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这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这3s 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 .只在第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6.如下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A .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B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C .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D .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7.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

由此可判断(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8.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乙的s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已知8秒时丙距离甲、乙的距离恰好相等。

则( )A .丙可能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丙的s t —图一定在甲的图线上方C .丙一定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D .丙的s t —图线可能在乙的图线下方9.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米的A B 、两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两车的s t —图象分别如下图()()a b 、所示。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我国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发布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中的PM2.5监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达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而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3×10-10m,由此可判断PM2.5颗粒__________单个分子。

(选填“是”或“不是”)2、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3、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_______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4、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14.72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5、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m.测同一长度时常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小。

6、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2.51cm、2.53cm、2.5cm、2.51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 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

7、一把普通钢尺的刻度比标准的刻度间隔大一些,那么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长度值将会比实际值 .用这把钢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夏天测得的长度值比冬天测得的长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8、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对于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B.教室里的课桌高度大约是75 dmC.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D.一只普通的圆珠笔长度大约在40~50 cm之间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B)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分析论证D.进行实验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A.春天柳絮飞扬B.酒香不怕巷子深C.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4.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某路口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C.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形,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C )A.4.3 cm B.4.25 cmC.3.25 cm D.3.3 cm6.下列例子中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D )A.冬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C.冬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A )A.36.3 cm B.36.33 cmC.36.4 cm D.36.8 cm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 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A.4 m/s B.4.8 m/sC.5 m/s D.6 m/s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前2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 m/s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0.★(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海浪奔腾C.心潮澎湃D.流星似箭2.王迪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B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4.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

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D )A.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B.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C.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D.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C )6.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7.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

下列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B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8.运动会百米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9.“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 m。

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B )A.5 m/s B.9 m/s C.12 m/s D.15 m/s错误!错误!,第10题图)10.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B.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1.10__c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1.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2.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A。

0 B。

800 km/h C.大于800 km/h D.小于800 km/h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B.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 C.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 D.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4.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C.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D.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5.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断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 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a车B.只有b车C.只有c车 D。

a车和c车7.XXX和XXX进行百米赛跑,每次XXX都要比XXX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XXX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XXX仍在原起点处与XXX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

A.XXX先到达终点B.XXX先到达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A.篮球的直径B.乒乓球的直径C.手掌的宽度D.物理课本的长度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 、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2.7mm=2.7mm 310-⨯=3102.7-⨯mB .15m=61015⨯=1.5×107μmC .5.2km=5.2km 410⨯cm=4105.2⨯cmD .6100.3⨯cm=2610100.3-⨯⨯m=4100.3⨯m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A 、184cmB 、18.4cmC 、1.84cmD 、184.0cm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A 、偏大B 、偏小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 ,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48.14cmB .48.17cmC .48.15 cmD .48.16cm8、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9、分别用分度值为1m 、1dm 、1cm 、1mm 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 )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B.用分米尺测量的结果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10.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11.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B. 分度值为1mm的 1.5m长的直尺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D. 分度值为1cm的 1.5 m长的直尺1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填空题1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实验中,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题(70分,7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2.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景洪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5.在标准大气压下,要使水的温度高于100℃,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用猛火加热B.给容器加密封盖子继续加热C.减少水的质量D.给容器加盖后,将瓶内水上方空气抽出一部分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有两杯水,一杯放置阳光下,一杯放置荫凉处,杯中均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较高B.在荫凉处的水温度较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10.下列四幅图象中属于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A B C D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加热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们在室内能辨别出室外有哪几个同学在谈话,其原因是()A.每个人说话的声调不同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3.“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B.音色响度C.音调响度D.音色音调响度4.“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5.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通能量7.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9.一位同学在听诗朗诵,下列声音不是噪声的是()A.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B.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C.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D.录音机里的“嚓、嚓”声10.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街道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D.摩托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11.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物体下落B.桃子成熟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2.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4.《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舟B.岸边C.岸边的树D.剑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6.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

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A.一B.二C.三D.四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假设后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mB.7mC.12mD.25m8.在探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A .150m/sB .15m/sC .1.5m/sD .0.15m/s9.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 .不应超过10min B .不应超过6min C .不应短于10minD .不应短于6min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 A .0.6m/s v =甲,0.4m/s v =乙 B .经过6s 两小车一定相距6.0m C .经过6s 两小车一定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 .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 .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2.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 s ,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 .10km/hB .40km/hC .70km/hD .100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速度的两个单位:千米/时和米/秒相比较()A.千米/时是较大的单位B.米/秒是较大的单位C.两个单位一样大D.无法判断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3.如图所示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驰D.箭被射出4.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v t-图象的是()A.B.C.D.7.奥运圣火传递的活动中,现场某记者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火炬一定向右运动8.甲、乙两小车同地沿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

乙车比甲车晚运动两秒,甲车运动6秒后,两车的位置关系为()A.一定甲乙相遇B.可能乙在甲前面20米处C .一定甲乙相距40米D .可能甲乙相距80米9.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 、B 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

经过时间t 后,两车相距10米。

则( )A .v v 乙甲<,t 一定等于10秒B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30秒C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10秒D .v v =乙甲,t 可能等于30秒10.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0分)11.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表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1×3分=33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叉鱼B.手影C.看到地上的书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3.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班,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6.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去”。

图中是四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

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7.一条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如图甲所示。

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在图乙中有四幅描述其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8.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9.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

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10.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B.15 m=15×106=1.5×107 μm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6.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7.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

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

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于()A.1 min B.4 s C.2 s D.0.5 s8.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mm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 m是估计值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1.4 m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若要测出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应选用的器材是()A.adef B.acde C.acdf D.abdf14.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 cm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细铜丝的圈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5.在下面的变换单位的式子中,填上缺少的部分:(1)2.8 cm=____________m=2.8×10-5________。

(2)3.5 m=____________mm=3.5×106________。

16.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________;(2)一张课桌的高度约80________;(3)一位中学生的百米跑成绩约15________;(4)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________。

17.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 min 24 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s。

18.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0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 cm,估计值是________ cm。

19.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而这些计数齿轮又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

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若里程表记录里程为12 000 km,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

20.小黄测得自己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脉搏跳动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_s。

三、实验与探究题(21~24题每题6分,25题9分,26题10分,共43分)21.某同学在测量一圆锥体的高时,操作如图,试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四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小丽同学要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她完成测量过程。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1)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代替)。

(3)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4.小明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的电视转播时,听到解说员说运动员身体要尽量前倾、减小空气的阻力。

于是,小明找了两张同样的纸,将一张纸水平展开,另一张纸揉成一团,让两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谁先落地。

结果发现揉成一团的纸先落地。

请你分析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对小明同学的设计进行评估。

(1)你提出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没有弹性的软棉线和笔,就可以从全国交通地图上测量并推算出南京和郑州之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写出做法。

26.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这样的猜测:“保温瓶内水的温度下降快慢可能与保温瓶中盛热水的多少有关”。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借来了8个同样容量的保温瓶做实验,在8个保温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 h后再测量水温。

以下是同学们的实验结果:(1)同学们回顾实验的过程,确认读数均正确无误,但他们发现6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他各保温瓶中的水的温差趋势明显不一致。

你认为实验的时候,在器材选择上还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这个实验还存在缺陷,你认为应进行怎样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后你觉得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与保温瓶中水的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A解析:停表是记录时间长短的仪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仪器。

2.C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小雷在室内发现暖水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个环节。

3.C解析:在长度的测量中我们要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

在测量中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只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D5.C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等,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6.B解析: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知道,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约为75 cm。

7.D8.B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出的平均值还应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