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季风水田农业
位于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 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缺乏,从国内外运入 综合性工业基地
(3)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在此处向高纬凸出。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冰 雕
雾
凇
龙塔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素有
“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 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方古典建筑基督教堂。 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嬉水,冬季可欣赏栩栩如生的冰雕。在锡 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 原胜景。山西太原附近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 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江苏 南部平原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是其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极好的一幅 风景画。“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群山巍峨,林海无 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 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 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西双 版纳是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 竹楼比比皆是。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 境有差异,人类D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2)农业社会时期,粮食生产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点,随着 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几次大规模迁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已成为人口中心。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促 进了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该 地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再加上 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该地区稠密的人口为水稻 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农业生产工具 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 的土壤已不再是耕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 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 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 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3.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如图所示: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边界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 区域的边界明确,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边界具有 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 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 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例如,三大自 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尝试探究:“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手帕头上 戴”反映了该地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和怎样的自然环境 特点?
答案:小麦。冬春风沙大,光照充足。
目标导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含义及主要特征。 2.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 同影响。
(2013年四川文综)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 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 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A)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地区”“屋顶为拱 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 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 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 可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夜间可起保温作用。 答案:A
2.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D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D 2.D 第1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 人为划分的,故A项错误;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故B项错 误;有的区域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故C项错 误;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故D项正确。第2题,划分区域,对 于了解区域差异和特点、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了解区域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太阳高度大,光照 降水多。
气温高,季节
南 强。
屋顶坡度大,房 变化小。
方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 响小,进深和高度
檐宽
墙体轻薄,建 筑成本低
大且楼间距小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决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典例剖析】 (2013年四川文综)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 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 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云梦泽”在 图中可找到其位置,该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的 粮食主产地?
答案:(1)根据图示,古“云梦泽”即现在的江汉平原。战 国时期的云梦泽,一片水乡泽国,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 现在,江汉平原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等成为农业生产的 有利条件,江汉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
思维导图: 答案:(1)B (2)A
【误区警示】第(2)题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据图 中干湿地区分布信息推理该区域为自然地理区域 ,没有明确的形状和界线,选不出A项;二是对概念 “纬度地带性”不理解,误认为纬度地带性即纬 向地带性,选中C项。全面把握信息,正确理解有 关地理概念,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发达
较差 西部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东
部发展种植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旱地
商品谷物农业
有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重化工业基地 规模相对较小
【拓展延伸】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用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观点来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 件三个要素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阅读课文,结合图片,思考长江三角洲 和松嫩平原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别。
水热条件 土地条件 耕地类型 主要农 农业生产 作物 特点
长江 三角 洲
松嫩 平原
夏季高温 水稻土为 多雨,雨 主 热同期
温暖季节 短,水热组 合不及长江 三角洲
黑土
多为水田 多为旱地
水稻 油菜 棉花
活动点拨
教材第3~4页活动 答案:1.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差异造成南北方 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 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的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厚实,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 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 降低和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 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 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 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1)地理位置差异;(2)气 候条件差异;(3)土地条件差异;(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表现为:(1)农业差异;(2)工业差异等。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工 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表:
【方法技巧】 利用形象图理解区域特征。
【典例剖析】 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区域定位方法,该区域为( B )
A.甘肃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黑龙江省
(2)从图中信息可知( A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轮廓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内部差异体现了自然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见附表
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特点: 1、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边界 3、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有过渡性 4、层次性
第2步 课堂探究 突破重点 剖析难点 提升能力
一、区域的特点 1.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1)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年平均气温接 近16 ℃,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松嫩平原海拔在200米左右,年平均气 温约为2 ℃~4 ℃,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交 通便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松嫩平原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旱地耕作业 ,而发展商业的条件远不如长江三角洲。
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区域地理环 境的差异。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 加,导致景观也相应发生变化。
第4步 知能演练 实战演练 锻炼技能 培养技巧
随堂演练
测控导航
知识点
区域概况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题号 易中 1、2
3、4 5
【典例剖析】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 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
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Ⅲ到Ⅳ阶段,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思维导图: 答案:(1)C (2)D
【解题技巧】 本题需要的推理过程是:森林覆盖 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丰水期径流量增 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枯水期径流量减小。
2.读教材图1.3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 示意,据图回答:
第3步 图文探究 捕获信息 培养技巧 启发思维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1.1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 图1.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据图回答: (1)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分布 情况。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自然特征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从图1.2上观察,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在松嫩平原明显向北凸出,为什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季风水田农业
位于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 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缺乏,从国内外运入 综合性工业基地
(3)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在此处向高纬凸出。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冰 雕
雾
凇
龙塔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素有
“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 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方古典建筑基督教堂。 夏季可在太阳岛上玩沙嬉水,冬季可欣赏栩栩如生的冰雕。在锡 林郭勒牧区可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 原胜景。山西太原附近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 是典型的民居,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江苏 南部平原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是其典型的写照,绿树、灰瓦、白墙、碧水,是极好的一幅 风景画。“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群山巍峨,林海无 际,清泉碧澄,流云涌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掩映着一座座革命 遗址:会师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革命博物馆等。气候、 植被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富有变化,尽显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西双 版纳是典型的热带季雨林分布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 竹楼比比皆是。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 境有差异,人类D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2)农业社会时期,粮食生产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点,随着 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几次大规模迁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已成为人口中心。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促 进了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该 地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再加上 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该地区稠密的人口为水稻 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农业生产工具 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 的土壤已不再是耕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 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 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 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3.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如图所示: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边界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 区域的边界明确,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边界具有 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 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 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例如,三大自 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尝试探究:“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手帕头上 戴”反映了该地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和怎样的自然环境 特点?
答案:小麦。冬春风沙大,光照充足。
目标导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含义及主要特征。 2.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 同影响。
(2013年四川文综)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 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 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A)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解题思路: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地区”“屋顶为拱 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 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 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 可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夜间可起保温作用。 答案:A
2.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D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D 2.D 第1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 人为划分的,故A项错误;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故B项错 误;有的区域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故C项错 误;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故D项正确。第2题,划分区域,对 于了解区域差异和特点、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了解区域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太阳高度大,光照 降水多。
气温高,季节
南 强。
屋顶坡度大,房 变化小。
方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 响小,进深和高度
檐宽
墙体轻薄,建 筑成本低
大且楼间距小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决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典例剖析】 (2013年四川文综)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 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 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云梦泽”在 图中可找到其位置,该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的 粮食主产地?
答案:(1)根据图示,古“云梦泽”即现在的江汉平原。战 国时期的云梦泽,一片水乡泽国,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 现在,江汉平原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等成为农业生产的 有利条件,江汉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
思维导图: 答案:(1)B (2)A
【误区警示】第(2)题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据图 中干湿地区分布信息推理该区域为自然地理区域 ,没有明确的形状和界线,选不出A项;二是对概念 “纬度地带性”不理解,误认为纬度地带性即纬 向地带性,选中C项。全面把握信息,正确理解有 关地理概念,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发达
较差 西部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东
部发展种植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旱地
商品谷物农业
有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重化工业基地 规模相对较小
【拓展延伸】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用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观点来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 件三个要素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阅读课文,结合图片,思考长江三角洲 和松嫩平原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别。
水热条件 土地条件 耕地类型 主要农 农业生产 作物 特点
长江 三角 洲
松嫩 平原
夏季高温 水稻土为 多雨,雨 主 热同期
温暖季节 短,水热组 合不及长江 三角洲
黑土
多为水田 多为旱地
水稻 油菜 棉花
活动点拨
教材第3~4页活动 答案:1.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差异造成南北方 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 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的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厚实,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 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 降低和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 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 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 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1)地理位置差异;(2)气 候条件差异;(3)土地条件差异;(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表现为:(1)农业差异;(2)工业差异等。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工 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表:
【方法技巧】 利用形象图理解区域特征。
【典例剖析】 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区域定位方法,该区域为( B )
A.甘肃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黑龙江省
(2)从图中信息可知( A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轮廓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内部差异体现了自然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见附表
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特点: 1、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边界 3、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有过渡性 4、层次性
第2步 课堂探究 突破重点 剖析难点 提升能力
一、区域的特点 1.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1)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年平均气温接 近16 ℃,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松嫩平原海拔在200米左右,年平均气 温约为2 ℃~4 ℃,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交 通便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松嫩平原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旱地耕作业 ,而发展商业的条件远不如长江三角洲。
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区域地理环 境的差异。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 加,导致景观也相应发生变化。
第4步 知能演练 实战演练 锻炼技能 培养技巧
随堂演练
测控导航
知识点
区域概况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题号 易中 1、2
3、4 5
【典例剖析】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 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
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Ⅲ到Ⅳ阶段,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思维导图: 答案:(1)C (2)D
【解题技巧】 本题需要的推理过程是:森林覆盖 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丰水期径流量增 大;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枯水期径流量减小。
2.读教材图1.3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 示意,据图回答:
第3步 图文探究 捕获信息 培养技巧 启发思维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1.1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 图1.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据图回答: (1)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分布 情况。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自然特征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从图1.2上观察,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在松嫩平原明显向北凸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