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
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
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
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1.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

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

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

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
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

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

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思考题3、4略)
5. 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
英法协商
英法协商一案,可谓近年来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也。

盖英法两国积年以来,互相猜忌,各不相能,今忽有此举,而英人又复欢迎之,以为外交上之一成功,此何故耶?及探此事之起因,实为中国南部划定利益界限起见。

呜呼!彼欧人以各相猜忌之国,有
事则合而谋我。

由此以观,吾恐今日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殆无一而非为中国也。

(《东方杂志》1904年第四期“时评”栏目)参考答案:
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
(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

(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

(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

分析这篇文章,回答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思考,找出人们和作者做出判断的前提。

7.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
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

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

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1. 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放在篇首引发议论的“由头”,是否可以作为作者的论据?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

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

他更多地要
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思考题2略)
3.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新闻
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

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篇二: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章练习题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章练习题
一、填空
1、战国时期,以荀子为代表的立论文章和以孟子为代表的(驳论)文章,都是很好的论辩文。

2、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王船山(王夫之)著的《读通鉴论》、《宋论》,都为后代的史论和新闻评论开了先例、树了典范。

3、近代社会的(民主化)是新闻评论产生的思想前提。

4、1815年以中文刊行的《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登载论说,1833年在(广州)发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也登有少许言论,它们是我国报刊言论的发端。

5、《中国日报》、《新民丛报》在倡导(编者按)这个更短小、活泼的评论手段上,功不可没。

6、运用报刊言论进行(政治斗争),这是我国近现代民主主义报刊一开始就形成的根本传统。

7、自1874年起的20年里,资产阶级改良派先后创办了(《昭文新报》)、《循环日报》、(《述报》)等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报纸,它们始终以政论为主要内容。

8、1896年8月,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在上海创刊《时务报》,该报刊发的《变法通议》等长篇政论,被认为是政论文章的典范。

9、1904年6月,首倡时事短评(简称“时评”)的报纸(《时报》)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的新闻体裁。

10、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把报刊评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1、“五四”运动以后,以政论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新评论形式(述评)得到普遍应用,由《新青年》开创的(随感录)成了广泛采用的形式。

12、德国1609年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周报(《论坛报》)。

13、1694年英国出现了丹尼尔·狄福主编的(《评论报》)。

14、1848年以后,德国出现了伯恩斯坦主编的(《选民报》)等政论报纸。

15、18世纪末,英国开始建立社论制度,用一定篇幅登载新闻评论,称之为(领导文字),其中尤以(《泰晤士报》)信誉最高。

16、美国开辟评论专栏的报纸是(1800)年创办的《奥罗拉报》,在第二版按期刊载社论。

17、欧美报纸刊登反面意见社论的版面被称为(社论版对页)。

二、多项选择(请选择正确的一项或多项,直接在项目上打√,并把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1899年创刊的《中国日报》,1905的在东京创刊的《民报》,均设有(C)专栏,使得社论这种文体成为常用的言论形式。

A.社论
B.社评
C.论说√
D.论文
E.讲理
2、1872年在上海创刊的(G),首倡社论。

A.中外新报
B.万国公报
C.上海新报
D.中外纪闻
E.强学报
F.时务报
G.申报√
3、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有(ADE)
A.民报√
B.万国公报
C.苏报
D.新民丛报√
E.民呼日报√
F.中华民报
G.国民新闻
4、(F),新闻评论已正式成为我国报纸的四大部件之一,各种评论形式逐步成型。

A.唐朝
B.明末
C.18世纪
D.1870年
E.洋务运动时期
F.1894年—1914年√
G.国民政府时期
5、“笔端常带感情”的政论家,说的是(B)。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独秀
E.陈天华
6、在西方,(A)是最早开始“政论报纸”时代的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西班牙
E.法国
7、社论版最早出现于(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西班牙
E.法国
8、乔纳森·斯威夫特主笔社论的报纸叫(C)
A.国民报
B.自由报
C.观察家报√
D.英国论坛报
E.国民议事报
9、(C)平均每天发五六篇社论。

A.美国新闻报
B.今日美国
C.纽约时报√
D.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E.国民新闻报
三、判断正误(请分别用√×号表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1、早年中国的报纸,多数是评论重于报道。

(√程仲文《新闻评论
学》)
2、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评论。

(√杨新敏《新闻评论学》)
3、新闻评论具有“引导舆论,烛照社会,启迪心智”的社会作用。

(√P43)
4、政论和新闻评论是一回事。

(×P54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
5、王韬1874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是我国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P54)
6、孙中山不是政论家。

(×他撰写过许多政论文章)
7、美国政论报纸在独立战争时期达到顶峰。

(√P59)
8、欧美报纸的社论版专登社论。

(×也可以登载专栏、读者投书、书评、政治性漫画等其他内容。


四、名词解释
1、王韬(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

著名的洋务政论家、中国新闻业之父。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一生有《普法战纪》、《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瓮牖余谈》等四十余种著述。

创办弢园书局)
2、竖三民横三民(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系统政党办的“三民报”。

“竖三民”指辛亥革命前出版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横三民”指辛亥革命后同时问世的《国民新闻》《民权报》《中华民报》。


3、邹韬奋(新闻记者,出版家。

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

曾主编《生活周刊》。

先后创办生活书店、《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

有《韬奋全集》。

韬奋精神表现在:第一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气节.第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应人民的呼声,热心地为读者服务,这是他办报的宗旨,也是韬奋精神的核心.第三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刻苦的工作精神。


4、张季鸾(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

中国新闻家,政论家。

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

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后,提出了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5、《纽约论坛报》(《纽约论坛报》是美国著名的大众化报纸,由霍勒斯·格里利(1811—1872年)于1841年4月10日创办。

它基本上摒弃了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和煽情主义手法,同情下层民众,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在当时赢得了社会高度的评价。

它不仅是美国第一家全国性报纸,更重要的是,它的创刊和发展,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进入成熟阶段。


6、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1878年31岁
的普利策创办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篇三: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超全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笔记
上编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的定义: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新闻评论的特点、种类、地位和作用,新闻评论运做规律,和这种新闻体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一、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
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是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而存在的,它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具体的:第一,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思想性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每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就报纸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旧可以把全
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所以加强评论工作和提高评论质量,是显示这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由当前新闻传播业的急迫需要所决定
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异军突起,评论工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纸新闻报道易于趋同,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报纸的个性,显示报纸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由做一个称职的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当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周围的一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的判断和估价,有发言的主动权。

具有高评论素养的优秀记者对社会政治和全局情况留心观察,缜密思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蕴涵丰富的思想积累,因而写出的新闻报道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

其结果不仅能够地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

第三节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耕耘者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人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

新闻评论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知道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以言论为住的新闻评论和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在反映内容、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1、反映内容。

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多蕴涵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满足手重欲知未知的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
识,激浊扬清等作用。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饿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
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将道理为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新闻评论以评论为主,讲究概念、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新闻评论与文艺作品的区别: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教育和引导读者。

第三节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当前新闻评论往往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析:(1)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呼吁社会各方面注意并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2)针对社会上的种种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人们加以关注和警戒。

(3)针对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需要加以帮助教育,疏导澄清。

(4)针对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纷纷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回答和引导。

(5)针对某种新人新事新风尚出现以后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需要进一步加以倡导。

第四节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论题的新闻性。

第一层含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
价值。

第二层含义,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论理的思想性。

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

新闻评论分析精当、说理明快、画龙点睛、恰倒好处是它的主要技法;十分强调敢于触及当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作到善破善立。

说什么样的道理,力求是正确的道理,深刻的道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

怎样说理:努力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的出必要的结论,决不允许对所要评论的问题做主观、唯心、随心所欲的分析。

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叫群众性、大众化。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首先要求它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不仅表现在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还表现在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最后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有一义,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第一节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一、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署性的。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

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理论色彩。

3、带业务指导性的。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

4、
二、按其评述内容来分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

按其表达方式来分。

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