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的“南方瘴气”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书上的“南方瘴气”是什么?
史书上的“南方瘴气”是什么?
|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瘴气的概念,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史记》有载,征伐南越王赵佗时,汉军“会暑湿, 士卒大疫, 兵不能逾岭”。

《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记载:“援在交趾,尝饵薏苡实,云能轻身资欲,以胜瘴气也。

”薏苡仁是现在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药。

明代医书《景岳全书》对瘴气有这样一段介绍:“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

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则阴中之阳气不固,夏时反凉,则阳中之阴邪易伤,故人有不知保重而纵欲多劳者,极易犯之,以致发热头痛,呕吐腹胀等证。

盖重者即伤寒,轻者即疟疾,第在岭南病此,则均谓之瘴耳。

”忽略中医的阴阳之论,这段文字已经阐明了瘴气是我国东南方特有的自然现象。

其成因是因为当地气候湿润,少有风吹来新鲜空气,雾气则常有。

加之冬暖夏凉的反常环境,形成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情况。

瘴气在身体虚弱的人身上作用更为明显,会引发一系列病症。

瘴气因其引发症状不同,名称也有不同。

比如《圣济总录》中提到:“岭南朴蛇瘴,亦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

”其治疗方法是以毒攻毒,用赤足蜈蚣磨成粉做药。

大梁李待诏《瘴疟论》也是古人对瘴气研究的智慧结晶。

里面认为,岭南炎热而潮湿,此气蒸腾,不仅会使东西发霉,也会令人受湿气影响,身体疲倦,易得脚气。

解决方法则是饮酒:“三人触雾晨行,饮酒者独不病。

”北人到岭南,旅客到此均可饮酒,可以辟瘴。

不过书中也提到,当地酒价很便宜,贩夫走卒饮酒无度,酒能聚痰,反而是滋瘴之源,因此主张饮酒要适度。

正如当地的谚语所说“莫饮卯时酒,莫食申时饭,诚摄生之要也。


当地人长久居住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对何时何地有瘴气有经验,因此能够少受其害。

来到南方居住的北人应对瘴气则常常不得其法,以至于生病。

《古今医统大全》中提到:“北人之来岭南,婢仆多病瘴气。

盖劳役之人,饮食乖度,昼日冒暑,夜多卧地,又凡事不能避忌,故先受其毙。

”也就是说,居住环境不好,身体损耗精力,饮食不当的人更易生病。

养尊处优者受瘴气侵扰的情况则要好些。

因为古人深知瘴气危害人体,所以即使是作战也要避开瘴气盛行的时间段。

清乾隆年间,清军与缅甸作战时也特意交待要避开瘴气。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记载:“谕军机大臣等、据福灵安奏、前赴永昌。

经杨应琚告知。

现在瘴气方盛。

交秋始可进兵。


现在的医学研究也对瘴气的致病原因有诸多解释。

有的学者认为,瘴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瘴病, 一是指致病的瘴气,不能把它等同于单纯的疟疾。

瘴气的形成要素可能是被污染的空气、林木腐朽后散发出的气味、动物死亡后腐败污染的水源和当地特有的毒虫等等。

也有的学者认为,当地多山,海拔较高,高原反应也可能引发头晕目眩,被归为瘴气所致。

而且,北方气候干燥,北人来到南方,本身就会不适用湿热的气候,这也是治病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史记》
《后汉书》
《医略》
《古今医统大全》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王子今《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郑洪《“瘴气”观念的变迁及其对古代岭南生活意识的影响》
郑洪《“瘴气”病因学特点源流考》
看完此篇,应该对瘴气以及解决之道,有所了解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大哥一心为国,上表谏皇帝千万莫迎佛骨于大内。

然在皇帝看来,韩愈此举,乃是让我不爽,让我不爽,就是害国。

在韩愈朋友们营救之下,唐宪宗没把他杀了,而是贬为潮州刺史。

刺史啊,大官,可咱们的韩先生怕啊。

他觉得,广东瘴疠之地,必然是有去无回。

侄儿啊,我晓得,你肯定是来给我收尸的吧。

不过韩愈命好,只在潮州待了八个月就被召回京了。

且还留下了以文祭鳄除害的佳话。

然而,几百年后的明朝,人们对南方仍有着莫名的恐惧。

万历年间的王士性,乃是与徐霞客齐名的明朝旅行家。

他用一双脚,丈量了祖国的大河上下,高山滨海。

其中,在被人视为畏途的岭南瘴疠之地,转了整整四年。

用现身说法,向世人证明,南方,虽然确实有瘴气,但绝不可怕,只要能做到几点,活得有滋有味,一点也不难。

他在书中,先提到了潮州。

他说,潮州在唐朝时“风气未开,去长安八千里,故韩文公以为瘴疠之地”。

但我大明的潮州,可完全不一样了呀——今之潮非昔矣,闾阎殷富,士女繁华,裘马管弦,不减上国——跟中原那些地方,一点也不差。

只不过,因为那里还是有鳄鱼,所以,继续被朝廷当成流放官员之地。

他又来到了广西,说此地“石山分气,地脉疏理,土薄水浅,阳气尽泄,顷时晴雨叠更,裘扇两用,兼之岚烟岫雾,中之者谓之瘴疟”。

显然,他觉得,广西确实是有瘴疠的。

春有青草瘴,夏有黄梅瘴,秋有黄茅瘴,只有秋天过后,才稍微安全一点。

从广西又到了云南。

在这里,就更凶险了,“余入景东,过一地长五里,他草不生,遍地皆断肠草,舆人驰过如飞。

似此之地,安得不成瘴也?”
天啦,到处都是断肠草,这种地方,怎么可能不生瘴疠呢?他还说,云南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在袖子里藏一些断肠草,“以备不测之用,其俗之轻生如此”——云南人时刻准备着自杀?恐怕这只是王士性的想象吧。

既然南方确实不安全,那么,如何破解呢?
当地人的方法,就是吃槟榔。

王士性观察到,广东与云南人,都吃,但制作方法却不一样。

“广似鸡心、如果肉;滇如羌核、似果壳。

滇止染灰,亦不夹蒌叶。


如此看来,如今湖南人喜欢吃的槟榔,是滇式的;而我之前上班的厂里,台干们喜欢吃的,是广式的。

然而,王士性却不信槟榔真的可以避瘴疠。

他说,“渠土人食者,惯耳”,不过是习惯罢了。

而我,拖着病体到了广东,到了云南,前后四年,没吃槟榔,也没死呀,还活得好好的呢!
那么,还没习惯南方水土的人,到了此地,该怎么办呢?
其一、戒食肉,也就是节食。

其二、绝房帏,也就是寡欲。

其三、戒动情,别动不动就生气。

其四、吃一点平胃、正气二散,预防一下。

其五、不要吃夜宵。

如果硬是要吃,那就像当地人一样吃槟榔助消化吧。

什么?吃不惯槟榔?那就闭嘴别吃夜宵了。

其六、忌早起。

起床后,“即以杯酒实之”,先喝一杯酒。

以上六点,乃是王士性游岭南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否对人人皆适用呢?他不敢打包票。

但估计对很多人,是有用的。

一句话,直到明朝,北方人到南方,还是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有一定风险,却也并非没有破解之道。

不必害怕。

简单的说就是古代中医不发达,对自然界事物认识有错误,造出来的这个词,当初南方没开发,人较少,去了之后容易生各种病,包括了水土不服,蚊虫叮咬,传染病、痢疾等等。

这也是当初中医的局限性的表现。

现在就会具体的多了!
瘴气就是妖气,古时候人烟稀少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界产生的破坏很小,存在大量的原始森林,林子里妖气纵横。

后来随着人类的繁衍和发展对自然界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原始丛林大面积被砍伐,妖物无从依附所以瘴气也就逐渐绝迹。

现在地球上还能有瘴气的地方就是印尼、巴西和西非的原始丛林了。

湿气,很重的湿气
北方特别干燥,大学在华北,每次去头几天嘴唇都特别特别干,连农村出来的都受不了,
辣椒能解决湿气,但北方普遍不怎么吃辣,所以湿气在体内淤积
以前没有工业污染大气都好,体现不出来南方的好处
现在的南方瘴气比起现在的北方瘴气简直好比灵气啊
湿气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雾霾是要人命的
那本来是史前的概念,因为少人住,所以森林太多,如果需要想象,那就是现在的西双版纳或和越南交界的地方,还是原始木,无人区。

森林中自然会发出浓浓的雾气,象电影情节一样。

但这是否是有毒的,估计有毒的机率为1%。

现在肯定没有了,到处是人住的地方,原始森林基本消失,还那里有瘴气。

因为汉人迷恋中原,从来都对周地区成歧视,你看近的就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远的有漠北、西域、岭南……近的也歧视,远的就更加之。

所以无限的黑它,黑化它。

但历史总爱跟这些黑人的人开玩笑,现在的广东不就是龙头大哥,何必呢,还是那一句,出来行总是要还的。

以广西为例,瘴气古今有之。

可能和地下水汽蒸腾有关,因本地树木茂盛,腐败之气浓重,从云贵高原下渗的水,也富含林木的腐质,人长期在这种环境里熏蒸,就会染上湿毒,头昏脑涨,痰瘀咳堵,周身乏力。

从桂林,柳州,南宁三地喝凉茶(王老吉之类)的频率看,桂林轻之,柳州次之,南宁最重。

长期居住者,在桂林须每月饮凉茶一次,柳州须十天半个月饮一次,南宁三五天须饮一次,以制湿毒看了高票们的回答已经写的很好,但是觉得还是解释的生涩了一些。

我用自己的理解言简意赅的说一下吧。

一般古代未开发的南方会存在瘴气一说。

不仅仅是岭南地区,就是明朝后期开发台湾的史书记载也会出现瘴气。

瘴气用现在的西方医学解释,实际上就是带有疟原虫的蚊虫叮咬使人感染疟疾。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古代对瘴气的记载为什么经常出现在未开发的南方了。

一、南方常年温度偏高适合蚊虫繁殖。

二、古代南方未完全开发,有大片森林沼泽,卫生条件不好,适合疟原虫繁殖。

当然瘴气只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是得疟疾一种病引起的,还有很多其他疾病综合感染,此处只引入一种疾病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深入浅出。

瘴气是不是就潮气!引发身体湿热的一种气喉!一般黄梅季易发生!即杨梅出来时!四五月份!人易生病!饮凉茶解其病!所以粤人喜釜凉茶而饮乎!!茶在粤语中指草药!凉指寒性!所以谓凉茶!其实就是湿热病!瘴=潮!热带地区潮湿之气!
瘴气多的地方,应该是氧气不够,例如地下腐殖质发酵等消耗了大量氧气,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而腐化过程常常伴有气味,于是就叫瘴气了。

有人说不是树木能产生氧气吗,为什么还会氧气不足?因为二氧化碳比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