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承建单位 (4)
1.3 项目建设地址 (4)
1.4 项目建设规模 (5)
1.5 项目开发投资及成本费用 (5)
1.6 项目资金筹措 (5)
1.7 项目开发期 (5)
1.8 项目编制依据 (5)
1.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 (5)
1.10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 (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6)
2.1 某某市概况 (6)
2.2 项目建设背景 (6)
2.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状况 (7)
2.4 项目的可行性 (10)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3.1现状概括 (13)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第四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6)
4.1 建设地址 (16)
4.2 建设条件 (16)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设计方案 (18)
5.1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8)
5.2总图规划方案 (18)
5.3建筑方案 (20)
5.4 结构设计 (21)
5.5 给排水设计 (22)
5.6 暖通设计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 (28)
6.1编制依据 (28)
6.2项目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28)
6.3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环保措施 (29)
6.4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议 (32)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 (33)
7.1项目建设管理的领导协调机构 (33)
7.2项目建设期组织机构设臵及人力资源配臵 (33)
7.3项目运行期的人力资源配臵 (34)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35)
8.1 项目实施机构 (35)
8.2编制原则 (36)
8.3实施条件 (36)
8.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
第九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规划 (37)
9.1概述 (37)
9.2工程概况 (38)
9.3执行的相关法律依据 (38)
9.4工程招标 (38)
9.5资质等级 (40)
9.6工程招标基本情况 (41)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3)
10.1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及依据 (43)
10.2 总投资 (43)
10.3 资金筹措 (44)
第十一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7)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48)
13.1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 (48)
13.2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 (50)
13.3社会风险分析 (50)
13.4社会评价结论 (51)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2)
14.2推荐方案描述 (53)
14.3结论与建议 (53)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某某区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1.2 项目承建单位
某某市体育局
1.3 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市某某区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地址位于310国道某某郡东侧,距城市中心约3公里,南有312国道,西连310国道,东接滨河路西端。
体育健身场馆房屋设施9697.35m2:建筑一层为乒乓球场,可容纳60个乒乓球台;二层为羽毛球场,可容纳9个羽毛球场;三层为篮球场,可容纳2个篮球场。
整个建筑通过中间运动场地组织其它功能。
1.5 项目开发投资及成本费用
项目总投资为2128.93万元。
1.6 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项目单位及政府自筹和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解决。
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000万元,自筹128.93万元。
1.7 项目开发期
项目开发期为1年。
1.8 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全民健身条例》
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4.《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是: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着力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即建设项目的条件是否具备充分,项目采用技术是否先进且可靠,项目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否显著,项目建设是否会引起社会风险和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在目前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大前提下项目建设是否可行。
本报告根据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1)1153号及计办投资(2002)15号文件的精神,严格按照《公共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确定的编制内容,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2.1 某某市概况
某某市位于某某省东南部,是某某的“东大门”,东邻陕西省宝鸡市,北、西、南分别与我省的平凉、定西、陇南接壤。
现辖某某、麦积两区和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有46个镇,67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城镇人口94.66万人。
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
某某地处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与西秦岭山脉结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2700米,最低900米。
全市以西秦岭为分水岭,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渭河东西横贯全境,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
年平均气温11℃左右,正常年景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全市景点有228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整个景区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景色兼有南秀北雄的特色。
2.2 项目建设背景
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
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顺利举办,使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体育市场不断繁荣,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事业正朝着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上处于快速发展期,规划和建设理念不断更新,很多地方开始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健身场馆。
健身场馆运营的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
健身中心在体育竞技表演,健身,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体检、康复、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形式日益丰富,形成了对健身场馆资源的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有的地方以体位核心带动多种经营的发展,更是形成了以体位主的集运动、娱乐为一体健身休闲圈,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目前某某市尚无全市的体育中心,且大多数区域性或社区性的场馆设备老化,场馆设施水平低,体育场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经营状况不理想,使得市民体育活动场所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热切的体育锻炼需求和愿望。
2.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状况
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
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认待加强,任务更加繁重。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体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势更加丰富多彩,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自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后,中国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群众体育工作,群众的健身意识大大提高。
尤其是1997年发行体育彩票后,60%的公益金收入用于群众体育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有了经济支撑,软硬件设施和组织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全民健身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
高4.9和2.9个百分点。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
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
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
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
社区体育俱乐部、
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
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
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
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
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
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2.4 项目的可行性
1、区位优势突出
某某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交通及区位优势某某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
车,G7011十天高速列入规划,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某某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2、经济快速发展
某某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西部大开发总揽全局,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使全市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1亿元,增长13.3%。
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某某结构。
依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采取组团布局,形成“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多心——搬迁军用机场,某某、麦积两区东西相向发展,形成多中心结构。
自西向东分别形成西十里物流中心、某某历史文化商业旅游服务中心、七里墩综合商务中心、二十里铺政务中心、麦积商贸服务中心、甘泉物流中心、社棠物流中心、颍川河的教育科研旅游中心等。
轴向强化——通过多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和藉河渭河风景带的建设增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使强大的发展轴和多中心结构结合,形成某某新的结构动力。
组团发展——完善组团功能,组团之间以南北向结构绿地
二十里铺组团、麦积组团、社棠组团、颍川河组团、东柯河等组团。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高某某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协调区域发展关系,初步形成陇东南商贸、物流、服务中心。
坚持远近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协调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明确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突出重点,集中建设。
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梳理城市交通系统,进行重点、引导性项目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整合城市土地资源,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并重的原则,树立整体的城市空间形象。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某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19元,增长9.7%。
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最佳时期。
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城乡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该市住房产业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社会化积极迈进,各项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市现有体育场地1868个,体育场地面积21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6平方米。
1.《关中——某某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体育事业规划的
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群众体育覆盖面,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使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群众性健身活动普及,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发展阶段(2011-2015年):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0.8平方米。
市体育馆、体育中心和体育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体活动站,70%的社区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室内不少于80平方米,室外不少于100平方米),新建居民小区配件体育设施(健身广场1000平方米,室内活动室不少于100平方米),100%的行政村建成一村一个体育场地。
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100%完成社区和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综合实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现状概括
体育健身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
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将有利于某某市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某某市城区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3万人。
现状大型体育馆有:某某市体育中心(南山体育场)、某某体育训练馆、某某区桥南体育馆、麦积区道北体育场、某某区双桥体育场、某某师范学院体育场、某某师范学院体育馆、某某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场、某某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某某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文化中心、某某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等,城区大型体育场馆(包括高等院校、不包括中专、中小学、单位、社区体育场馆)总面积233859平方米,人均0.39平方米,低于全省人均场地面积0.37平方米(全省人均场地面积0.76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场地面积0.64平方米(全国人均场地面积1.03平方米)。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 项目建设是某某城市发展的需要
某某是某某省陇东经济、文化交流和商贸旅游的中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于商贸旅游。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某某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某某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城市经贸往来日趋频繁,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是,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中等城市,尚无现代化的体育中心,降低了城市的品味,城乡经济发展一派繁荣
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的需求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设体育中心的呼声日渐升高。
3.2.2 项目建设是改善某某市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需要
城区内面向和会服务且比较标准的体育场馆仅2处,某某市体育中心(某某区南山体育场)和麦积区桥南体育场馆。
某某市体育中心(某某区南山体育场)坐席为10000人,其余的体育场馆观众席均在3千座一下,城区内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及规模都不大,某某市城区公共体育场馆均无法满足1个60万城市人口的健身需求。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从事体育经营的重要场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应坚持“以体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在确保体育业务指标完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和闲臵的场地设施,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全面开放,并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
新建体育设施应当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齐全,便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便于综合利用和经营开发。
综上所述,建设体育中心不仅是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更是某某市城市发展的需要。
建成后的健身中心,将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的体育健身中心,形成具有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
同时为某某市的旅游资源增加新的亮点及文化品位,进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
第四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 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310国道某某郡东侧,距城市中心约3公里,南有312国道,西连310国道,东接滨河路西端,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
4.2 建设条件
工程地质良好,交通便捷,水源、电力供应充足。
4.2.1 气候气象条件
1.气候气象
某某市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
春季冷暖多变,夏季雨水集中,年均降水量551.7mm,日最大降水量71.8mm,小时最大降水量3.0mm;最大积雪厚度10cm,基本雪压0.20KN/m2。
全年及夏、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常年主导风向频率NM9,夏季主导风向频率E9,夏季平均风速1.3m/s,冬季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27.6m/s,基本风压0.35 KN/m2(按50年一遇)。
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1.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年平均气温室外计算温度9.13℃,年平均相对湿度59%;冬季气压85.14Kpa,夏季气压84.31Kpa,平均气压84.78Kpa。
最大冻土深度61cm 。
年日照2198.5小时,无霜期125-180天。
4.2.2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自上而下依次由以下土层所构成:
性。
圆砾层②:湿~饱和,分选差,级配良,冲积成因,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大,具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等特点。
冻土深度为0.61m。
场地土不具液化性及湿陷性。
该场地类别属Ⅰ类。
场地地震动参数: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属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TQ=0.40s。
4.2.3公共设施条件
1.给水、排水
(1)给水
某某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其用水水源由某某市自来水公司供给,项目所需用水完全可以及时得到保证供给。
(2)排水
本项目所排出的生活废水主要来自场馆、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
业主在项目建设中,修建化粪池对生活废水处理后排入某某区市政排污主管、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2.电力供应:
项目用电接城市电网,根据负荷增设变压器,满足用电需求。
4.2.5 交通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交通条件优越,出行方便。
4.2.6 通讯条件
近年来,某某市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猛。
电讯线路由城市电讯网接入沿主要道路架设。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设计方案
5.1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5.1.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新建某某市体育中心十分必要。
场馆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等,满足市民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
5.1.2建筑设计原则
1.场馆建设必须着眼建设规范以及设施功能要求。
2.场馆建设应充分体现作为本地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的特点,突出其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的属性,做到能满足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要求。
3.体育中心建筑的设计、规划、投入等方面应具有前瞻性。
5.2总图规划方案
5.2.1总图布臵原则
1、体育中心馆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
环境安静的地段。
4、应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高压输电线不得架空穿过场区。
5、体育中心建筑宜独立建筑,自成体系。
6、总平面布臵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适当留有余地,以利今后改扩建。
7、场内道路布臵应便于人的行走和休息,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的要求。
8、场内应留有绿化用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9、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5.2.2总图布臵及功能方案
1、结合地形和道路,依照基地呈规则长方形的优势,建筑平面确定为方形布局,北面沿街处为主入口部分,面向藉河南路;南面为后勤和医务、管理部分,与某某市体育训练馆毗邻;东、西两面结合场地内道路分设两个次入口。
大空间的运动场设臵在方形体块中间。
在建筑和道路之间,留出绿化带作为疏散和缓冲空间,对建筑起到衬托作用。
2、景观组织
景观设计主要是建筑周围的绿化带,配以合理的倡导全民健身的建筑小品,并种植绿篱,营造出和谐的室外空间,同时也减弱了公共场所喧闹的氛围。
由于方形建筑体块相对完整,所以在北面沿街部分即主入口处,配臵一些不规则形体的绿篱,打破规则形体的沉重感,营造出和谐、活泼的健身氛围。
3、交通组织
①:车流:在场地内设臵地上停车位,地面环形车道满足平时及火灾时对建筑物四周道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