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如果说绘画是他们“心灵的窗户”的话,那么儿童美术教育则是开启心灵窗户的钥匙。
儿童美术教育起始于18、19世纪,但直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开始重视起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起步晚,理论研究的落后出现了多方面的误区,从而导致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出现偏差。
一、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何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不容乐观呢?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社会对儿童美
术教育的力度不够。
儿童的教育关注着孩子的未来,所以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国内外教育学者、老师增加交流的次数,相互借鉴,吸取。
其二,教师的素质问题。
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对教改形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不够。
儿童美术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体验;
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注意儿童画的方式,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儿童的画。
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要多表扬、多肯定、多启发;教师应在
教课的业余时间丰富自己教学知识和,加强理论的研究,多看多学习向成功的教育者借鉴。
其三,家长的素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部分家长仍然有陈旧的思想,一律追求孩子的学习效率,用“像”与“不像”来判断孩子画的好坏。
不
仅降低了孩子学画的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对绘画产生反感的心理。
家长应给孩子最大的支持,用鼓励的方法激起他们对学画的兴趣,同时尽量给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只有对儿童心理、习性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的美术教育表现归纳为以下特点:其一,儿童对美的感受往往与他们的情绪体验密切相关。
儿童在情绪高涨时候容易产生美感,在消极情绪下,对美的事物反应迟钝,甚至产生反感。
例如儿童身体健康,有安全感,个体需要得到满足时,情绪常常是良好的,轻松愉快的,此时他们较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美的感受。
其二,受心智发展阶段的制约,幼儿的美感较为肤浅,表面和单纯。
他们往往喜爱鲜艳夺目的颜色,不太注重色彩的协调。
如3岁的儿童最先认识的颜色是红、黑、绿三色。
他们对显而易见的,
简单形式的美易感受,而对内在美的把握,对美的造型表现形式的比较与选择,则在学龄前晚期才开始发展。
其三,儿童对美的感受往往会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带有强烈的动作性特点。
如儿童在玩造型性游戏时,感受美的东西时总爱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甚至以动作来表达自我的情感,通过操作和活动等各种综合的感觉来获得美感的享受。
通常,他们不能在静态中欣赏美,他们的审美活动总是要和其中一种动作或活动相伴随,可以说,幼儿的表现具有行动型的特点,因此组织指导造型性游戏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这一生理性特点。
我们可以将儿童的绘画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2―4岁左右为“涂鸦期”,3岁左右为“象征期”,4―7岁左右为“图式期”。
罗恩菲尔德认为:1―2岁左右的儿童,美术对
于他们来讲初次对环境的接触是体验和反应,通常以摸、看、感受、听、嗅。
而2―4岁时为“涂鸦期”,随意的涂鸦,无意识的,纯粹是喜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画出了自己的感情对他们来讲绘画就像是一种游戏。
“图式期”的儿童开始产生自我
心中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绘画,而他们的画有以下的特征:其一,透视的差异性。
由于儿童缺乏逻辑思维,他们画的桌子、椅子等的四条腿都是平面的,没有透视这个概念。
其二,透明的车就像照了X光一样把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画
了出来。
如画了裤子但还是可以看见腿,画了房子但可以看见房子里的人。
其三,把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画在一起,这一点表现了儿童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四,在孩子的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在孩子的画里经常会看见“太阳公公”、“月亮婆婆”,“春姑娘”等,把物体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一起玩耍。
以上的阶段我
们发现不同年龄层的儿童表现形式不同,“图式期”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发
挥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展现自己绘画的特色,在这个时期教室和家长应该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画不要横加干涉,尽量不去更改他们的画,不受法则的拘束就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但也应注意因材施教,选择孩子喜欢的表现方法,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
三、对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一书中把儿童个人成长特征分为七个观察点: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生理成长、知觉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
这给我们对儿童美术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儿童才能对美的兴趣、审美感和审美能力渐渐形成在掌握简单造型技能基础下,展现其自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其一,生活中处处展现美。
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可使儿童在环境的影响下,对美产生兴趣,感受环境中的美,培养对美术的喜爱。
室内环境要干净整洁,色彩丰富,温馨让儿童充满幸福感的学习与生活。
家具的造型要新颖,颜色要多,色彩可以激发儿童创造的灵感,有一种想画画的感觉,美的环境唤起儿童的美感,增进对美的欣赏力和对美的表现。
室外的环境大多面积被绿化覆盖,可以把植被修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艺术感,成为儿童的乐园。
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儿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热爱生活。
其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的情感表现形式。
”所以家是孩子幸福
的港湾,家长应与孩子积极配合创设美好而温馨的家庭。
首先家庭成员要与孩子经常互动,如带孩子去动物园,去郊游,让孩子内心充满幸福感;其次家庭环境,最
好留出一面墙给孩子作画,给他们营造一种画画的氛围,在墙上挂一些绘画作品、孩子的画、一起出行游玩的照片等,家中也可以养一些小动物,种一些植物,让孩子学着照顾和观察,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会试着画出来。
其三,让儿童走向自然,走进真实生活。
大自然有着无穷的魅力,亲近自然是儿童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真实生活丰富多彩引导孩子去视知觉和感知事物的形状和色彩,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种繁多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变换多端的风云景物,从内心深处真实体会“美”,并激发孩子表现和创造美的兴趣。
其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让儿童自由成长,自由飞翔,心手合一,让色
彩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这就要求让
孩子保持一颗好奇心。
好奇心是打开想象之门的基本要素。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亨利・摩尔对非洲木雕融入了装饰的原始特征,他对东方园林中的假山石的好奇,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洞理论。
与此同时,欣赏作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不同的渠道让孩子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想象力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给社会注入新的生命,成为下一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目标。
其五,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力。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但切忌不可强迫儿童画画,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模式,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根据这个进程去鼓励儿童。
教育目的在于教书育人,在当今的社会的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开拓儿童创造和想象的潜能,同时还促进了个性自我与尊重人格的形成。
要遵循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遵循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