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教材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设计课程方案的目的


确立新的课程理念、重构新的课程框架、形成 新的课程体系。 规范中职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加强教育行 政部门对中职教学的管理。 促进学校抓质量、创特色
(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
基于以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定位 与总体精神的理解和考虑,在职业教育的课程 体系开发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遵循办学方针原则; 2、符合办学模式原则; 3、突出办学特色原则; 4、服从培养目标原则。
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与专业教材开发
继续教育学院
柳 春 敏 二0一三年七月
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与专业教材开发
一、相关背景与政策支持 二、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 三、有关课程设计的几种基本类型 四、教材开发的基本程序及相关问题
一、相关背景与政策支持
(一)正确认识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科学设 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条件 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 ”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办 学模式及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 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 习”。 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 位、综合素质提高迈进。
(三)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工作会议(于3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上讲话强调:
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改进 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 企业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 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 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 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 2—2—1 2—2—2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与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立足点, 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模型结构图示)
社会需求 就业导向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课程结构
课程方案 (教学计划)
人力资源 需求分析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并纳入国家教育 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 业教育发展的道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职业 教育的大力发展提出了四大新的政策支撑。 支撑点之一:强调政府职责 职业教育不是学校、学生自己的事,而是国家和 民族的事。职业教育是民生工程,除了解决人民群众 对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外,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阶段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
项目任务能力分析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制定的过程模式社会需求就业导向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分分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分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分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3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与模式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立足点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模型结构图示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制定的过程模式3课程结构开发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转换为专业实训课程形成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支撑点之二:制定校企合作法规
职业教育以技能的高低作为核心质量评价体系,因此, 单凭学校一方难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规划纲要》 特别强调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并提出 了具体措施。 从国家层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指出 了从根本上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 战略途径。
注:通常由行业技术专家、职教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共同 完成。
“项目—任务—能力”分析
工作项目
1、
工作任务
1—1 •••••• 1—2 ••••••
职业能力
1—1—1 1—1—2 •••••• 1—2—1 1—2—2 ••••••
2、
2—1
•••••• 2—2 ••••••
2—1—1 2—1—2
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 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应设置的专门化方向; 学校招生就业情况、现行的专业教学存在的主 要问题; 专业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等。
2、工作任务分析


专业所涉及的岗位或岗位群应包含的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 职业能力(为课程分析提供依据)。 以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行业技术专 家为主体,坚持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明晰形 成职业能力的知识要素,不受原课程体系和现 有教材的影响(拟用头脑风暴法)。
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转换为专业实训课 程,形成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业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课程要避免过去以“知识”代替“能力” 为基础来设计课程的倾向。 专业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 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应涵盖国家或 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 注:通常由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完成。
(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人才需求、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与方向; 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 能力; 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 及实训条件; 课程内容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注:通常由学校课程开发项目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完成。
应用能力 分 析
知识构成 分 析
课程体系 分 析
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
图1 职业教育课程方案制定的过程模式
○能力分解与课程组合的一种模式
要素层次 基本素质 专业知识与 理论素养
与要素层次相对应的 能力要素
与能力要素相对应的 知识要素
与知识要素相对应的 课程集合及其课程序号
职业技能 综合能力
3、课程结构开发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社会需求为 导向。然而,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培 养人才具有较长时间周期性,这就要求课 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新 的产业格局及未来人才需求结构作出符合 逻辑的分析和判断,为适度超前开发课程 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限多样性
现代职业劳动表现出多专业甚至跨专业的选择, 就业压力的加大和竞争性的加剧,表现出对知识结 构和劳动技能的超越和新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 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满足这种 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 (3)突出实践性 实现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实践教学, 因此,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的实 践环节和内容,又要体现跨行业、多岗位或交叉复 合岗位的职业实践的教学内容,还要体现各种实践 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实际 掌握水平。
●支撑点之三:改革招生制度
《规划纲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 入学,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管理权限也要放到以省为主进 行统筹,同时逐步实行自主招生的试点,以满足地方经济 发展要求,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来讲有重要的 意义。
支撑点之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规划纲要》设计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继续 选择学习的两个渠道:一方面是在职继续学习,可以 通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函授、现代远程教育以 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另 一方面是按照层级递进的途径直接升学。这次《规划 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直接升学制度,建立健全职业 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继续 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已经证明而且正在继续 证明,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对接: 1、职业教育与区域内产业现状和产业优化调整方向、 目标相对接; 2、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相对接; 3、课程设置与人才需求、能力要求相对接; 4、教学过程与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相对接。 形成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 产——学——研相融合的格局。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积极探索“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 向”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通过“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实践能力”五大模块的知识与能力 培养,形成既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又注重岗位对接、就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体 系。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和受 教育背景来因人施教,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不仅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而且要以提升职业素 养和培养必需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做到四个融合,即: 一是把行为养成和规范等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与专业能 力相融合;二是把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培养过程相融合; 三是把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四是把培养目标与评价 标准指标体系相融合。
(四)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根据培养 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其职业岗位的属 性、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要素、课程 内容及其教学方式方法。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 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 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 体现以下特点:
(1)适度超前性
3、突出办学特色原则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突出职业教 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做到: 理论学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协调; 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相统一; 顶岗实习与就业选择相衔接。
4、服从培养目标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知识学习、行为养成、技能 提升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过程,课程的设置要在 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合理、层级清晰、 梯度明确、简明实用、直接有效的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间的过渡和衔接要合乎逻辑,突出实 践性、操作性。教学组织过程各环节要规范,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特点。
从微观层面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 主要应着眼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现实性作用 (二)设计课程方案的目的 (三)制订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四)制订课程方案的方法与途径 (五)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现实性作用
课程方案的内涵 ——课程方案即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具体规定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培养规格、 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 核项目和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 ——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 依据。
1、遵循办学方针原则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从培 养对象、教育内容、目标要求等方面看,都 有其特定的内涵。其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基本任务 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一定知识和 技能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2、符合办学模式原则
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 作”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定》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 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习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 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 步推进学分制和选修制”等。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 学习与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 时代感。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职 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两种教育的有机统一
学生素养
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技能教育 专业技能
●人文素养 ●科学素质 ●职业素养 ●创新精神
●专业技能 ●方式方法 ●应用能力 ●创业能力
●建立评价多元化体系
评价多元化是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职业院校毕业 生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建立学校、家庭、 社会、企业对学生“四维”评估体系; ●评价指标多元 个体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科学 素质、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等;专业技能包括:操作技能、 方式方法、社会能力、创业能力等。 ●评估内容多维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学 生课程学习、日常行为表现、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情况 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法多样 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和不同,可采取 操行评价、理论试卷、论文研讨、调研报告、演讲辩论、 作品展示、现场操作、技能比赛等多种不同形式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