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与思品学科教学多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社会与思品学科教学多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是一对关系极其密切的“姊妹”学科,加强两者教学的多向整合既有助于两学科教学进度的更好调配和学科之间知识点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又能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及课内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教学更好地与中考和高考接轨,提高学科质量。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两者课时安排、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试卷命制等方面有效整合的研究,以求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字:多向整合社会与思品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学科是隶属于文科系列的两类不同的学科,都强调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以培养良好公民为宗旨,不仅在《课程标准》总目标设置上有很大一致性,而且在分类目标中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有不少重叠(复)、类似或交叉的地方,甚至还会出现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混乱局面。
但是这两门本该紧密联系,有效整合的“姊妹”学科却是隔科如隔山。
:不少学校常配备由不同的教师兼任,而教授它们的二位教师却往往是各自为政,互不关连,课堂狭隘毫无生气,作业重复乏味负担重;学校的课时安排、考试安排、资料征订等都是分科模式;学生普遍无兴趣不重视,综合分析能力弱,学科质量差。
这些情况在七八年级尤为普遍。
但是文科综合化却是一种改革的趋势,如今的社会、思品的中考和高考不仅采用一张试卷,更实行每道题目历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考查模式,所以加强这两门学科的多向整合势必成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发文下发《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对初中部分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不少重复累赘的章节已被调整为选教或不作教学要求。
此外,去年九月我区城区的3所初中七八年级的社会、思品学科在继九年级之后,全面推行由同一位教师同时兼任该班社会与思品两门学科的课程设置改革,这无疑为各校开展社会与思品学科教学的多向整合提供了相当有利的外部条件。
致于此,课题组认为展开此课题研究至少有以下几层重要意义:有助于两学科教学进度的更好调配和学科之间知识点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及课内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教学更好地与中考和高考接轨,提高学科质量。
更可把实践经验成果推广到渔农村各学校,全面提高我区社会、思品的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整合原意是指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整合就是将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连的事物,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
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本课题的多向整合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思品两学科的课时安排、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试卷命制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对中考命题作如下要求:(1)要突出综合性,综合性就是要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科内或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应用这些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突出时代性,时代性就是要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
特别是非选择题应根据当前形势,与时政热点、社会实际紧密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3)要突出开放性,命题上侧重考查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24页)
2、《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地理和其他文科的融合和联系,特别提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P8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多方面
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P5页)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
该文件作如下明确规定:“为促进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现决定对我省初中部分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凡调整为选教或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统测、统考和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时,不再作为考试要求。
《作业本》中相应题目要求同时进行调减。
”(浙教办教研〔2010〕160号文件)
据了解,《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不少重复累赘的章节已被调整为选教或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
四、研究内容:
1、研究两门学科之间教学时间进度合理调配与整合的最优化策略。
2、对《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中的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内容进行统一整合。
3、以两科重叠度最高的九年级为对象,研究社会、思品重叠内容的教学整合模式。
4、研究以时事为载体的专题讲座整合式教学模式。
5、研究对两科传统作业进行整合的模式,探讨新型整合式作业模式。
6、研究适应中考的“两课合一”的试卷命制模式。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系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综合文科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重叠现象之探究》等多本书籍,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2.问卷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调查,摸清现实状况,确定研究手段和目标,为课题深入的探索提供基础材料。
3.实验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行动研究法:教师本身就是教研人员,将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本课题通过社会、思品学科教学的多向整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围绕多向整合的实效性,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对研究的设想和方案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研究对象:
课题组选择两组展开试验:第一组为七、八年级,选择八(3)为试验班,选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后20%与之接近的八(7)为对比班;第二组为九年级,选择九(5)为试验班,选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后20%与之接近九(12)班为对比班。
七、研究实施:
(一)改变学校指定的排课模式,采用灵活机动的排课整合模式
排课试验在两个实验班八(3)、九(5)班进行,并规定9月份采用由学校指定的课程表上课,10月份则采用由课题组拟定的课程表上课。
通过前后各一个月的实践对比,再向师生普遍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更加灵活的排课整合模式。
1、七八年级课程表编排试验:
我校的社会、思品学科课程安排是依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设置,规定一星期思品为二节课,社会为三节课,以下是实验班八(3)班原先由学校统一制定的社会、思品课程表:
八(3)班原社会、思品课程表
星期
节次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 思品2
3 社会4
下午
5 思品社会
6 社会
据课题组调查,城区各所初中的社会、思品课程表的编排模式比较固定,基本依照思
品、社会2:3的比例穿插编排,如上八(3)班课程表编排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考虑充分社会、思品教学实际,虽然八(3)班社会课平均隔天有一节课较为合理,但思品学科却相隔二天才教授一次,从记忆心理学角度来说显然不够合理。
此外初中思品、社会的编排基本以单元为单位,系统性比较强,如果完全按照课程表教学,势必会造成教学断断续续,知识不连贯,教学进度缓慢,不少教师则有一种教学不能一气呵成的感受,这对于同上一个班社会和思品学科的教师而言,感受更为强烈。
我们的做法是:依照中学生记忆规律和初中社会、思品均以一单元、一课、一框逐级编排特点,采用先连续教授思品二节课,完成思品第一课内容,接下去再连续教学三节社会课,完成社会第一课内容,依次更替教学。
如果遇到连续几节课不能完成规定内容的,可先互相借用一定的课时,到时再一并奉还,但要保证各自的总课时不变。
期末一周复习,课程表安排则采用合并混合式课程表,以加强两个学科之间知识点的更好整合。
下面是变化后的八(3)班社会、思品课程表。
变化后的八3)班社会、思品课程表
星期
节次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 社会2
3 社会
4
下午
5 思品思品
6 社会
实施变化后的八(3)班的社会、思品课程表一月之后,被实验老师感受比较强烈,
他们反映这样的编排,上课的连贯性的确比原来强了,也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但是社会和思品之间的教学间隔时间还是过长,学生容易遗忘。
最后,我们课题组拟定了更灵活的课程表,即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时间的使用根据课程自身的编排体系和教师实际教学情况,比如:本课难度不大,专业性和知识系统性不强,前后关联度不高,可采用社会、思品夹插轮流方式进行教学。
但涉及到有难度,知识体系完整性强,前后关
联度高的内容,可采用社会、思品连续教学的方式进行。
在每届教师多年教学中,普遍感到社会学科因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每周三课时的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而思想品德每周二课时的教学时间则相对宽裕。
所以在总课时的安排中,我们适当增加了社会总课时量2-3节,相应减少思想品德课时2-3节。
2、九年级的课程表编排试验:
九年级因面临六月份中考,新授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综合性强。
而且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探讨现今人们普遍面对和关注的现实问题,所以两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更多的重叠(复)、类似或交叉的地方。
同时《历史与社会》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可以为《思想品德》的教学作好素材及课程资源的很好铺垫,而《思想品德》则为《历史与社会》的许多社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所以两课进行整合式教学成为必然,以试验班九(5)班为例,我们课程表编排如下:先教学《历史与社会》,同时穿插教学与之相重叠的《思想品德》内容。
最后再教学不相关连的内容,也是先《历史与社会》,再教授《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课时安排仍为是3:2。
考虑《历史与社会》教学进度较紧,时间安排上同样略微向《历史与社会》学科倾斜。
(二)统一整合两科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内容
针对《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一整合。
为慎重起见,我们对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反复考证。
我们整合的依据主要参考了新课程上教版及湘教版同一内容的相关阐述,也借鉴了原浙江版《社会》、《思想政治》内容,最后结合《浙江省中考说明》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等等。
现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例。
1、表述确有不同的
序号知识点《历史与社
会》表述
《思想品德》表述最终采用的表述主要依据
1 计划生
育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
优生、优育
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
晚婚、晚育、少
生、优生
原浙江版的《社
会》、《我国计
划生育法》
2 我国人口
现状我国正经受
“银色“浪
潮的冲击
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
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
采用“人口老龄
化加快”更符合
当前的习惯称
谓。
2、表述不同但是实质相同的
序号知识点《历史与社会》
表述
《思想品德》
表述
最终采用的
表述
主要依据
1 我国人口
一个基本
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基数大两种表述都可
以
两种表述实质
一样。
2 自然资源
概念人类安身立命的
基本条件
人类赖以生存
的物质基础
两种表述都可
以
两种表述实质
一样。
3 全国人大
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
监督权、最高决定
权、最高任免权
修改宪法,监
督宪法实施,
立法权、任免
权、重大事项
决定权、监督
权
两者表述都可
以
《思想品德》只
不过把《宪法》
从法律中单列
出来,表述更为
具体一些,但两
种表述实质是
一样的。
3、表述相似且有所弥补
序号知
识
点
《历史与
社会》表
述
《思想品德》表述最终采用的表述主要依据
1 我国
人口
现状
特点人口数量
大、人口
素质不
高,老年
人口数量
增加很快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
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
龄化速度加快,人口
的分布不平衡,男女
性别比失衡
采用《思想品德》中
的表述,但在整合教
学时更应强调《历史
与社会》中所提出的
我国人口现状的三个
特点。
《思想思想》对人
口特点表述更为
完整,但《历史与
社会》中的人口三
个特点则相对基
本。
2 我国
资源
现状
特点总量丰
富,但人
均占有量
少,资源
利用率
低,破坏
与浪费严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
少,开发难度大,资
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由此造成的浪费、损
失十分严重
采用两者整合内容,
即:总量大,人均占
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
与损失严重。
两者表述都不够
完整或精炼,宜采
用两者整合的方
式。
重
(三)对两门学科重叠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式教学
1、对两门学科重叠内容进行有效分类
课题组以《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两者原有的知识体系、课标要求、课程内
容、中考考点为依据,通过仔细甄别,把《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之间教材内容的
重叠部分以相互呈现的关系为标杆,分成如下八种类型:
(1)现实与理论归因型
(2)一笔带过与详细阐述型
(3)详细阐述与高度概括型
(4)阐述角度不同相互弥补型
(5)内容基本重复型
(6)已教与新教多角度多学科整合型
(7)多角度迁移重复型
(8)宏观与微观型。
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为例,对照以上八种重叠类型,我们对两本教
科书主要重叠部分内容作如下分析: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主要重叠知识
点
重叠类型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
成长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精
神
精神文明
一笔带过与详细阐
述型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改革开放的年代
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现实与理论归因型
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造福人
民的经济制度
我国基本的
经济制度
一笔带过与详细阐
述型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统一大业
阐述角度不同
相互弥补型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三框: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第四单元第九课:同绘小康蓝图
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
目前的小康和
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
一笔带过与详细阐
述型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多民族的大家庭》、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八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多民族国
家
已教与新教多角度
多学科整合型
九年级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的国策;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国策
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
详细阐述与高度概
括型
九年级第三单元第
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框:国
家的主人
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阐述角度不同
相互弥补型
第二框:人
民的公仆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框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依法行政阐述角度不同
相互弥补型
第三框:守
望公共家园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四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正确行使政治
权利
内容基本重复型
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法治国家中第一框:以法
律为准绳
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框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三框《宪
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治国
宪法是国家根
本大法多角度迁移重复
型
第二框:我是
中国公民
八年级(下)第一课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八年级(下)第一课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公民、
公民的权利和
义务、权利和义
务的关系
多角度迁移重复
型
第三框: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尊严
八年级(下)第一课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正确行使权利内容基本重复型
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感受科技
之光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内容基本重复型
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
的交融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灿烂的
中华文化
多元文化、中华
文化
宏观与微观型
七年级(下)第一课:永远面对的
选择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学会合
理消费
合理消费内容基本重复
型
2、根据不同的重叠类型,确定新授课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历史与社会》概念的提出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提出来的,倾向于该现象地理和历史方面的探究与学习,而《思想品德》学科则是对这种现象理论上阐述,比较倾向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我们对这两门学科教学整合的总体策略是:一般情况下先开始教授《历史与社会》相关内容,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作好铺垫。
再根据不同的重叠类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本试验以九(5)作为实验班,采用整合教学方式进行,而把与之水平相近的九(7)班作为对比班,采用传统非整合教学方式。
现以九(5)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重叠部分内容的新授课的整合为例,具体整合策略见下表:
类型序号重叠类
型
教学整合策略部分案例演示
1 现实与
理论归
因型老师先教授后《历史与社会》部分内
容,然后很自然过渡到《思想品德》
理论部分学习。
如在讲授《历史与社会》《改革开放年
代》一课,我与学生先一道了解我国
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学生通过读图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从1980设立经济
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开放内陆城市—开放边境城市这样一
个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历
程,同时也了解我国加入WTO,这为
中国经济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这时老师笔锋一转,不失时机进行设
问: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呢?
怎样更好地进行对外开放呢?下面就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自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形成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
开放,接下去老师开始了九年级思想
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对外开放的基
本国策》内容的学习。
2 一笔带过
与详细阐
述型老师一般不需要对新出现的内容进行
详细解释,只要告诉大家此内容将在
以后的《思想品德》中详细学习即可。
案例略
3 详细阐述
型与高度
概括型一般说来:《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比
较详尽,同样的内容在《思想品德》
中则以概况、精练和互补性强的方式
出现,所以我们详细分章节学完《历
史与社会》的基础上,接下去我们可
以把《思想品德》中的相关内容作为
后续的复习课来上,以达到系统梳理,
进一步巩固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特别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
比如:在分节详细学完《历史与社会》
我国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国策之
后,接下去的《思想品德》中《计划
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内容
我们则把它安排为后续的复习课,在
课堂中师生再次共同学习了我国的人
口问题、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性,深刻
体会到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国策对我
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4 相互弥补
型因为《历史与社会》教材倾向于此社
会现象的地理分析、历史沿革和现实
发展,而思想品德倾向于党和国家的
方针、政策和理论依据,两者阐述角
度不同,具有很强的弥补型,教学可
把各自可弥补的内容整合在一块进行
教学。
在讲授思想品德《祖国统一大业》一
课时,老师先从《历史与社会》的一
国两制内容开始讲起,然后与学生一
起回顾了台湾问题的形成,又一起探
讨当今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
素和不利因素,教师适时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台湾采取哪些方针、
立场和态度呢,请仔细阅读思品P46
页内容,完成以下的探究内容,转入
《历史与社会》所没有涉及的补充内
容的学习。
5 内容基本
重复型两本教材只选择其中一本进行教学,
选择依据有二个:第一可按照《中考
说明》的归类,如果把此内容归入为
《历史与社会》部分,则教学《历史
与社会》内容,不再教学《思想品德》
内容。
反之则教学《思想品德》内容。
第二,按省教育厅规定,如果此内容
案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