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学知识与能力 核心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例: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5):★★★★★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例: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
明吴老师关注()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生的品行发展
C.学生的知识习得
D.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答案】 A
3、素质教育的内涵、外延
素质教育的内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外延
(1)纵向,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在学校的范围内,素质教育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2)横向,素质教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4、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性质
一般性
●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特殊性
●小学阶段:身体素质、自我意识、道德信念
●初中阶段: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个性发展
●高中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
5、素质教育的特点(6)★★★★
(1)全体性(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
(2)全面性(充分、全面的发展)
(3)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未来性(立足于未来社会需求)
(5)发展性(教学生学会学习)
(6)基础性(注重打基础的教育)
例: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A.基础性B.全体性
C.全面性D.发展性
【参考答案】 B
6、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3)★★★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材料分析】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

他上课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

每当有同学问他题时,他总是先强调:“连这样的题都不会做...那好吧,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的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
肯定中获得。

虽然老师明白同学们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

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

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答题步骤:三步走,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XX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XX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参考答案:
两位老师教育行为都不恰当,违反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评价,2分)
首先,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考试成绩。

材料中的两位教师只看重赵峰的学习成绩,对赵峰的其他问题却不予重视,甚至不以为然,老师这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方面教育的行为,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观背道而驰。

其次,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材料中的两位
教师,只对赵峰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对赵峰与同学的人际交往问题也不予重视,不利于赵峰的长期发展。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总结,2分)
学生观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活动(本质)、能力(核心)、社会关系、个人特质(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需求、人类整体等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人”指:学生,具体来说:
小学生
1.年龄特征:无意识记忆为主、情感浅显易变
2.学习特征:帮助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重视品德教育、增强体质
初中阶段学生
1.年龄特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摆脱依赖,追求独立
2.发展任务:身体保健、抽象思维概括能力、道德理想道德情感、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高中阶段的学生
1.年龄特征: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2.发展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以学生为本★★★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真题面对面】:(13.下)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参考答案】 D
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具有主体性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真题面对面】(2015.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主体教育思想
B.强调学生自主发展
C.鼓励学生自学成才
D.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参考答案】 C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错教育)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真题面对面】: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真题面对面】:”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真题面对面】“多一把衡量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参考答案】 C
【真题面对面】: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

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

”事后,学生非常
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14 分) 参考答案: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教师甲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乙的行为是正确的。

(评价,2分)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题中教师甲批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师乙面对学生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则是以鼓励、激发为主。

让该生听的很认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题中教师甲没有看到学生的潜能,仅仅看到学生没有回答问题就否定学生,甚至说他是笨蛋,显然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发展潜能的人,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成长;教师乙则看到学生的潜质,激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到思考后作答,挖掘学生的潜
能,让该学生听的很认真。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发展方向不一样,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回答问题就“盖棺定论”说其是“笨蛋”,也许他在音乐、体育、品德等其他方面表现优异,教师甲没有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没有把学生看成有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人。

教师乙则懂的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作为教师,要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将学生视为发展的、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结,1分)
教师观
1、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多样化★★★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管理者的角色
(4)示范者的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
【真题面对面】(2014.上)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时间辅导自
己孩子的学习。

他既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又对自己孩子感到内疚。

张老师需要进行的是()
A.行为取向的义利调适
B.生活工作的角色调适
C.行为选择的动机调适
D.师生之间的人际调适
【参考答案】 B
【真题面对面】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一般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 B
【真题面对面】新课程重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体现教师是()角色。

A、引导者
B、课程开发者
C、心理医生
D、传道授业解惑者
【参考答案】 B
2、教师职业劳动特点(6):★★★★
复杂性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教育机智”)
示范性
长期性
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真题面对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与这句话有关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
B、间接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 C
3、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4)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新课改下教师职业行为的转变★★★★
(1)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真题面对面】材料: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

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

”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14分)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的。

(评价,2分)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中要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做好教书育人。

材料中,曲老师在农村做历史教师八年,在其他同志都调去更好的学习或步入职业倦怠期时,曲老师抵抗住条件好的城区学校的诱惑,坚守岗位,体现了其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

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越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第三,新课改背景下強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不断反思。

材料中,曲教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第四,新课改背景下強调,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材料中曲教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第五,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总结,1分)
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情意的发展;
2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
3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突出外在表现)
6、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终身学习—前提条件
2、行动研究—基本途径
3、教学反思—必经之路
4.同伴互助—有效方法
5、专业引领—重要条件
6、课题研究—有效载体
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
①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处理人际关系;
②关注情境阶段:老教师更关注此阶段,教学工作质量,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
③关注学生阶段:“教师是否成熟标志,学生的个别差异。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伯利纳
①新手阶段: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

②熟练新手阶段: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
③胜任阶段:3~4年教学时间和培训教师
④业务精干阶段:5年,教学行为流畅,灵活
⑤专家阶段:教师发展最终阶段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核心考点1基础篇
核心考点2 制度篇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科学的学制系统。

【教育法17】
2.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教育法 18】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教育法 19】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教育法20】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教育法21】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教育法22】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法24】
8.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义务教育法26】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义务教育法30】
1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义务教育法39】
11.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法10】
12.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纲要】
13.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纲要】
核心考点 3 年龄篇
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义务教育法 11】
2.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保护法 2】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
定的除外。

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未成年人保护法 38】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50】
5.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该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2】
6.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8】
7.被告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的审判,不公开审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5】
8.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7】
核心考点 4 数字篇
1.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
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法 39】2.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完成调解。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9】
3.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6】
4.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纲要】
5.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

【纲要】
6.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2】
7.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 40%;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
育年限从 12.4年提高到 1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9.5 年提高到 1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 2009 年翻一番。

【纲要】
8.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纲要】
9.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 0 至 3 岁婴幼儿教育。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纲要】
核心考点5 教育活动篇
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义务教育法24】
2.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19】
3.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纲要】
4.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
5.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5】
核心考点6 教育公平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法9】
2.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教育法36】
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4】
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法6】
5.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6.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义务教育法12】
7.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