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观、精品】内镜-颅底解剖
学习解剖的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解剖关系,这有助于让医生能够在脑内构建立体的图像,能让医生在手术时“看见”还未被显露的结构,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比如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本系列聚焦内镜下的解剖,旨在通过解剖过程展示重要的解剖标志。
一、蝶窦与鞍区
蝶窦内有重要的解剖结构,也是内镜颅底手术开始的部位。
通过蝶窦可以到达鞍上、鞍旁及斜坡区域,是处理垂体瘤、视神经卡压的常规手术路径。
标准的鼻中隔粘膜瓣能覆盖鞍底的缺失,但是在扩大鼻蝶入路时也需要扩大的粘膜瓣以覆盖上至前颅底,下至斜坡的缺失。
相关手术视频,,直接到文末观看。
以下用图片展示解剖标志:
1-下鼻甲;2-中鼻甲;3-蝶窦开口
4-后鼻孔;5-蝶嘴
2-中鼻甲;6-嗅沟
2-中鼻甲(被推向中间);7-半月裂孔;8-钩突;9-筛泡切除中鼻甲可以看到上鼻甲
2-中鼻甲
10-上鼻甲
翻起一侧鼻中隔粘膜瓣(1),可以在同侧看到血管粘膜瓣的蒂内有鼻后动脉(2)
1-鼻中隔粘膜瓣(鼻中隔已切除);2-鼻后动脉
粘膜瓣上缘至少留1cm的距离以保护嗅觉黏膜,粘膜瓣做好后放于鼻咽部,不影响下步手术操作
显露蝶窦:切除鼻中隔后部(3)显露蝶嘴(4)
3-鼻中隔后部;4-蝶嘴
打开蝶窦及蝶窦内气房,进一步向各个方向扩大蝶窦显露,进一步切除鼻中隔板后缘向两侧扩大显露,可以看下如下结构:
5-蝶骨平台;6-视神管隆起;7-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8-床突旁颈内动脉;9- 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10-鞍底;11-斜坡隐窝;12-斜坡旁颈内动脉;13-蝶窦分割(与颈内动脉管关系密切)显露垂体:磨除蝶窦分割(13)及鞍底骨质(10),继续磨除蝶嘴的下部骨质可以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
4-蝶嘴;8-颈内动脉;10-鞍底;14-海绵窦磨除鞍底骨质显露鞍底硬膜,继续向两侧扩大显露范围到海绵窦内侧壁,术中需要辨认是否有中床突,去除时要小心,当中床突旁为环形时(包绕ICA),是不能完全磨除的,如果强行撕咬会有撕裂ICA的风险。
8-颈内动脉(海绵窦部);14-海绵窦;15-中床突旁骨质
二、鞍上区域(Suprasella Region)鞍上病变,比如突入鞍上的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在处理鞍上部分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这些分支供血于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柄。
1.经鞍结节/蝶骨平台
小心磨除视交叉前沟(prechiasmatic sulus)和蝶骨平台(planum sphenoidale). 找到蝶骨硬膜折叠处,它向两侧延伸附着于视神经管变成镰状韧带。
继续磨除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处的骨质。
显露范围要到床突旁颈内动脉到远侧硬膜环。
1-视交叉前沟;2-蝶骨平台;3-蝶骨硬膜反折;4-视神经鞘;5-鞍结节;6-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7-颈内动脉
2.视神经管减压
从对眶尖部开始沿着视神经管向后磨薄骨质后再剥离进行减压,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损伤床突旁ICA和视神经的热损伤。
7-颈内动脉;9-眶尖;10-视神经管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lateral optic-carotid recess)处的三角形的骨质很难磨除,可先保留。
11-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
3.鞍上区域(颅内)
打开鞍结节和视交叉前沟处的硬膜,向外扩到硬膜反折的边缘处(limbus dural fold)即可,避免过度暴露额叶。
打开鞍上池显露视神经、视交叉、漏斗部和床突上ICA。
在视交叉下池可以看到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
在视交叉上池,可以看到前交通复合体(A1、Acom、A2)。
9-额叶;10-鞍上池;11-视神经
12-视交叉;13-垂体柄;14-床突上ICA;15-垂体上动脉
12-视交叉;13-垂体柄;14-床突上ICA;15-垂体上动脉;16-垂体上动脉分支;17-视神经
视交叉下:13-垂体柄;14-床突上ICA;15-垂体上动脉;16-垂体上动脉分支;17-视神经;18-供应鞍隔的垂体上动脉的分支
视交叉上:19-前交通动脉;20-大脑前动脉A1段;21-大脑前动脉A2段;22-额眶动脉;23-额极动脉
内镜经鼻处理前颅底病变,可联合经额、经筛骨、经蝶骨平台三个通道到达前颅底,常见的病变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前颅底脑膜瘤、甚至可以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本期带来Gardner教授的1例内镜下切除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手术展示前颅底的相关解剖结构,也演示了肿瘤切除后,如何用骨膜重建前颅底的缺损。
在观看手术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内镜下前颅底相关解剖知识。
切除筛骨(Ethmoidectomy)找到筛泡,然后按从前到后顺序打开前部筛骨气房。
找到筛骨纸板和鼻额隐凹,并显露出筛前动脉。
同样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显露对侧前颅底。
1-筛泡(Bulla Ethmoiddalis)
2-筛骨纸板(Lamina papyracea);3-筛前动脉(Ethmoid artery)
眶内侧壁减压(Medial orbital decompression)在筛骨纸板磨开一个小孔,从筛骨小凹开始进一步扩大磨除眶内侧壁骨质,上至眶顶,后至蝶窦前壁。
1-筛骨纸板(Lamina papyracea);2-筛骨小凹(Fovea ethmoidalis)
离断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Anterior and posterior ethmoid artery ligation)
在前颅底找到沿眶旁走行的筛前和筛后动脉
1-眶内侧壁;2-筛前动脉(Anterior ethmoid artery); 3-筛后动脉(Posterior ethmoid artery)
额窦开放(Frontal sinusotomy)从上方切除前鼻中隔,向前到中鼻甲。
切除额窦的后板直到对侧,然后向前显露到鸡冠,并找到双侧嗅沟。
1-鼻中隔前部(Anterior nasal septum); 2-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s)
3-额窦(Frontal sinus); 4-鸡冠(Crista galli); 5-嗅沟(Olfactory sulcus)
前额面开颅(Anterior craniofacial resection)
磨除两侧筛骨顶部的骨质,并向两后扩展至蝶骨平台,从嗅沟游离并摘除鸡冠。
切开鸡冠两侧的硬膜并剪断前方附着的镰状韧带,将硬膜瓣翻向下方找到嗅球,提起嗅束并在后缘将其离断。
这时可以显露前纵裂和眶额动脉。
6-筛骨顶部(Ethmoid roof); 7-蝶骨平台(Planum sphenoid)
2-鸡冠(Cristal galli)
8-大脑镰(Falx); 9-嗅球(Olfactory bulbs); 10-嗅束(Olfactory tract); 12-眶额动脉(Frontal-orbital artery)
9-嗅球(Olfactory bulbs); 10-嗅束(Olfactory tract); 11-纵裂(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12-眶额动脉(Frontal-orbital artery) 经斜坡/枢锥齿状突入,内镜下经鼻蝶可处理斜坡部分病变,斜坡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经斜坡/枢锥齿状突入
(Transclival and Transodontoid Approaches)
内镜下经鼻蝶可处理斜坡部分病变,斜坡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斜坡上部(上1/3):从后床突水平到鞍底水平到斜坡。
到达该部分斜坡位置需要将垂体移位。
该部分主要的解剖标志有:海绵窦段ICA,大脑后动脉和动眼神经。
斜坡中部:该部分从鞍底水平开始直到蝶窦底水平的位置。
主要的解剖标志有:斜坡旁ICA、基底动脉和外展神经。
斜坡下部:斜坡下部从蝶窦底水平到枕骨大孔水平位置。
主要的解剖标志有:椎动脉和面神经。
上斜坡入路(Superior Transclival Approach)-硬膜外垂体移位
从鞍底硬膜向上顶起垂体,磨除鞍底和鞍背的骨质,使用45°内镜去寻找定位后床突,磨除骨质时注意不要损伤海绵窦前壁。
1-鞍底硬膜(Pituitary gland dura);2-鞍底骨质(sella floor)
3-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s);4-海绵窦前壁(anterior wall of the cavernous sinus)
上斜坡入路-硬膜间(Interdura)经海绵窦垂体移位
打开海绵窦前壁硬膜,轻轻向上内侧推挤海绵窦内侧壁使其与垂体分开,找到垂体下动脉,它从海绵窦段ICA的后膝部发出,在后床突前方,从外侧向内侧垂体方向走行。
完全磨除后床突后,就能显露海绵窦后壁和上斜坡。
对侧也可勇同样的方法显露上斜坡,但需要注意以保留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以及垂体静脉回流的系统。
4-海绵窦前壁;5-垂体
5-垂体;6-垂体下动脉(Inferior hypophyseal artery);7-海绵窦段ICA;8-垂体后部;9-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10-上斜坡(Upper clivus)
对侧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显露上斜坡,但需要注意以保留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以及垂体静脉回流的系统。
8-垂体后部
中斜坡入路(Middle transclival approach-extradural)
磨除从鞍底到蝶窦底的斜坡骨质,以及海绵窦底部的骨质。
完全
显露斜坡旁ICA到破裂孔处,磨薄并去除斜坡骨质,显露下方的硬膜,可以看到基地静脉丛。
在岩尖上方、斜坡旁ICA中部细寻找行走于硬膜间的外展神经,在外展神经后方可以找到Gruber韧带。
1-斜坡骨质;2-鞍底;3-蝶窦底;4-斜坡旁段ICA;5-海绵窦;6-破裂孔
4-斜坡旁段ICA;7-斜坡下硬脑膜;8-外展神经
中上斜坡入路(Superior and Middle transclival approach-intradura)
从中线切开硬膜,向上、外侧尽可能扩大显露范围。
打开硬膜能看到基地动脉、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桥脑和外展神经。
1-基底动脉;2-小脑前下动脉;3-小脑上动脉;4-桥脑;5-外展神经
上斜坡入路可以到达脚间池,在该处能看到一下解剖结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眼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1段、后交通动脉、丘脑穿支动脉、乳头体、三脑室底和视束。
6-基底动脉分叉;7-动眼神经;8-大脑后动脉P1段;9-后交通动脉;10-丘脑穿支动脉;11-乳头体;12-三脑室底;13-视束
下斜坡/经齿状突入路(Inferior transclivus/ transodontoid approach)磨除上颌嵴(maxillary crest)到硬腭(hard palate)水平,这样扩大了双侧下方操作的空间,将下鼻甲推向外侧,切除咽颅底筋膜(pharyngobasilar fascia)及其下肌肉,显露出下斜坡骨质、枕骨大孔和寰椎前弓。
保留咽鼓管的同时尽量向两侧扩大到岩斜裂隙,在枕骨大孔两侧可找到枕骨髁。
1-上颌嵴(maxillary crest);2-硬腭(hard palate);3-下鼻甲;4-咽颅底筋膜
5-下斜坡;6-枕骨大孔;7(下方)-寰椎前弓;8-咽鼓管;9-岩斜裂隙(petroclival fissure);10-枕骨髁
磨除下斜坡骨质显露出硬膜,向两侧继续磨除骨质,直到看到枕骨髁内侧,注意后方存在舌下神经管,磨除舍下神经管上方的颈静脉结节,磨除寰椎前弓上半部分,显露后方的齿状突。
7-寰椎前弓;10-枕骨髁;11-蝶窦底部骨质;12-舌下神经管;13-颈静脉结节(Jugular tubercle);14-齿状突(odontoid process)
磨除齿状突头部,向下扩大到枢椎锥体水平,磨除全部寰椎前弓。
这是打开硬膜,可以看到一下硬膜内结构: 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结合部、外展神经、舌下神经根、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13-颈静脉结节;14-齿状突;15-椎动脉;16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7-外展神经;18-舌下神经根;20-小脑后下动脉
内镜下蝶腭窝解剖
翼腭窝解剖(Pterygopalatine Sapce)
分别在两侧行中鼻道开窗(middle meatal antrostomy),切除沟突(Uncinate process)并向后、下扩大显露范围。
这个过程中需要找到并保住蝶腭动脉(Sphenopalatine arteries)
1-中鼻道开窗;2-沟突
3-蝶腭动脉
蝶腭动脉离断(Sphenopalatine artery ligation)
显露出碟腭孔(sphenopalatine foramen)和蝶腭动脉,然后再离断蝶腭动脉。
找到腭蝶动脉(palatosphenoidal artery),在其前方找到腭骨的蝶状突起(sphenoid process of palatine bone)
3-蝶腭孔
4-蝶腭动脉;5-腭蝶动脉;6-腭骨蝶突
经翼突入路(Transpterygoid approach)
离断腭蝶动脉,磨除上颌窦的后壁显露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向上至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5-腭蝶动脉(palatoshpenoid artery); 7-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8-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骨膜下由内侧向外侧剥离表面的软组织以显露翼板基地部(base of pterygoid),显露翼管(vidian canal)和翼管神经
9-翼板基地(base of pterygoid); 10-翼管(vidian canal)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剥除翼腭窝内表面的骨膜,看到腭降动脉(greater and lesser descending palatine artery)以及腭神经,它们沿着翼突内侧板平行向下走行。
在眶下裂内可以找到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infraobital nerve and artery)。
最后定位颌内动脉(internal maxillary a rtery)
1-腭降动脉和腭神经;2-翼突内侧板;3-眶下神经及动脉;4-眶下裂;5-颌内动脉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