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历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疏中说“兰、赖语转耳”。当代山西学者殷宪研究确证,贺赖是破多 罗、破多兰简称多兰之名的口语音转,又异译为贺兰等,均为鲜卑族支破多罗部族名和姓氏。据此,不仅矫正了 “驳马”之说的讹传,更为贺兰山得名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贺兰山明长城遗址。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 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贺 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
气候特点
贺兰山小口子-笔架山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 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200毫米等 降水量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 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中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
贺兰山明长城遗址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 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 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贺兰山地区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后来,匈奴又趁秦王朝忙于 统一六国的战争,乘机占据了河套地区,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短暂占据的时期,直到秦始皇派遣蒙恬北 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和贺兰山一带。秦末,由于中原的内乱,贺兰山地区再一次被匈奴占据。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 粘土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清雅莹柔,用它雕成的贺兰石砚是宁夏“五宝”之一。
公元1272年,马可·波罗穿越西夏旧地,他发现贺兰山北部有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贺兰山 的煤。
贺兰山地势高峻,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年日较差小,气候多变等特 点。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多,即山下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山下为8度左右, 山顶为负1度。无霜期较短,山下180天左右,山顶只有124天。一年四季以冬季最长,山下187天,山顶为316天; 夏季最短,山下部仅出现3至31天;海拔2100米以上无夏季,春秋相联,夏季气候宜人。
贺兰山风光(15张)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有关贺兰山名称的来历,自古就有“驳马”和“贺赖”之说。“驳马”之说来自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 志》:“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后世相沿其说,还引申出阿拉善山之说。“贺赖”之说, 源自《晋书·四夷列传》对匈奴“北狄”的记载:“其入居者有屠各种……贺赖种……凡19种。”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 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 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 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 卧睡,梦见青蛇咬身。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 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 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贺兰山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根据2010年统计,年平均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
水文情况
贺兰山脉下的河流 贺兰山东坡水的径流量根据2010年统计为7120万立方米,年径流系数为0.12-0.15,径 流深度的平均值仅22.4mm,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在区内的分配也不均匀,7120万立方米的地表径流中常流水占 40.5%,为2550万立方米,其平均径流深度10.8mm。在乱石堆积、植被郁闭的沟谷中常流水处于地表以下0.51.0m,呈潜流状态,往往在地形突然变化时出露地表。中段上游地区,山地高寒,降水多而蒸发相对低,又有基 岩裂隙水补给,常流水丰富,形成大小不等的许多跌水、小瀑布奔流下泻。植被稀疏的汝箕沟,大武口沟一带, 地表径流深度大于中段,但常流水的径流深度却小于中段,仅为中段的0.69和0.38。
地质地貌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 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 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
贺兰山区煤炭蕴藏量大,内蒙古和宁夏均建有许多大中型煤矿。所产的太西煤以煤质优良、燃烧无烟而远销 海外。2008年宁夏原煤产量、经济效益、销售收入、产值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尤其是宁夏拳头产品“太西乌金” 创下每吨1750多元的价格记录。
贺兰山西边的盐场是中国著名的池盐生产区,吉兰泰盐场是中国湖盐行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 企业。
贺兰山暴雨通常发生在7-8月,暴雨期常常出现洪水,大面积发洪的情况较少,局部地区或沟道发生的较多, 一般系峰高量小,历时短,落急剧。贺兰山东麓坡面侵蚀主要来自暴雨冲刷,年平均输沙量为176万吨,其侵蚀模 数较大的区段为大武口沟流域一带,年侵蚀模数平均值为1000吨/平方公里以上,中段的苏峪口、插旗口一带则 为500吨/平方公里左右。
贺兰山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 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 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 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潜力的优质、绿色、稀缺资源。各大葡萄酒品牌纷纷“抢滩登陆”,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中国国内葡萄洒
企业纷至沓来,轩尼诗、保罗力加等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跟进建基地、建酒厂。
人文历史
名称由来
历史变迁
贺兰山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有说法贺兰部本是 古代匈奴部落之一,后与鲜卑联合)。贺兰氏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之后,融入汉族。
植被
贺兰山中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属阿拉善盟贺兰山林场范围的森林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以云杉、油松为主, 其余为山杨、山榆、桦树及多种野生果木和灌木。山地上部还有面积不大的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是良好的夏季牧 场。
山地草原分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亚类。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 阿尔泰针茅分别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由60余种植物组成,每个植物群落中出现的种数变化很大,最少的仅有4 种,最多的达21种。荒漠草原是由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针茅(Stipa tianshanica)、中亚 细柄茅(Ptilagrostis pelliotii)、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为建群种或共建种。形成更旱生化的 草原类型,在山麓地带形成纵贯南北的荒漠草原亚带。该类草原的植物种类比较复杂,每个群落中有植物5-19种, 多为10种左右。
陡峭的贺兰山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先后派出勘探队深入贺兰山地区普查找煤,发现贺兰山蕴藏着丰富的煤 炭资源,煤田有9层煤,矿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贮量约15亿吨。汝箕沟的“太西煤”(因位于中国“煤都”太 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 收率、高化学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誉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间,中国把贺兰山北部列为中 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贺兰山东坡大多数沟道,特别在中段,沟道水质很好,PH值7.5左右,矿化度不高,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 适宜饮用。北段沟道水质状况复杂,除少量可饮用外,大部分沟道或区段水质差,仅可供林牧业和农田灌溉用。
特色物产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美酒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 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分布于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 的林带。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 貂、蓝马鸡等180余种。1988年国务院公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6.1万公顷。
贺兰山地区垂直气候带较为明显,东西侧自然景观及农业生产有很大差异。贺兰山西部和北部有著名的腾格 里大沙漠和乌兰布和大沙漠。具有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雨雪稀少,风大沙多,蒸发强烈的特点;而 贺兰山东部则是银川平原,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大米、西瓜、苹果、枸杞等,闻名中国,气 候上具有无霜期长,热量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年日较差大等特点。
贺兰山(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脉)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脉
01 地质地貌
03 水文情况
目录
02 气候特点 04 特色物产
05 人文历史
07 旅游资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06 传说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 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 古人在13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 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 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
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 地貌上看,贺兰山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峭险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断层,东侧与银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据2010年统 计可达2000米。
贺兰山东麓地理条件独特,西有巍巍贺兰山天然生态屏障,东有滔滔黄河水自流灌溉,积温高,降水少,光
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独特的风土条件,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国际和中国国内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
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
这里种植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
无病虫害、无污染、品质优良的自然优势,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之一,是极具开发
传说
贺兰口 灵蛇洞
燕子梁 古琴台
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 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印痕。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 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 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公元前127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 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 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 朝政权的统治范围。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