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反粘问题上,印刷速度取决于:一是烘干效果;二是油墨的性能的好坏(包括对溶剂的释放性能)
2
跑色:
油墨的转移状态形成细小的浓淡不均。
1.网纹太深,粘度太低。
2.油墨的流动性不好。
3.油墨温度太低。
1.采用快干溶剂,提高油墨粘度,尽可能的提高印刷速度,加快干燥。
2.制版时改变网纹的角度和线数。
3.给油墨用热水加热。
1.使用快干溶剂、提高机速,尽快送入烘干机,印版直径不当造成薄膜滑动;
2.对含增塑剂的薄膜,应避免使用含染料的油墨。从染料的结构知道这种迁移是可能的。
29
粘着、反粘:此时收卷时会有剥离声、重叠部分的油墨会有异常光泽。
1.干燥不良;
2.温度高造成油墨部分软化;
3.收卷太紧;
4.极度的粘着不良;
5.印刷面与接触面的油墨之间亲和力过强。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一)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1
反粘:
干燥太慢,使导辊污染,粘着,收卷后油墨粘在非印刷面,
1.溶剂干燥太慢;
2.版辊网纹过深;
3.烘干能力不足;
4.机速太快。
1.采用快干溶剂;
2.如果网纹太深,采用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
3.烘干原则:主要靠风量(或风速),而温度在其次。
1.使用正确的溶剂配方;
2.水白化时:应采用慢干溶剂或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薄膜送入烘干机;
3.没有热量的过大风速是有害无益的。
23
起泡:使网点脱落、泡沫飞溅造成印刷品污染
1.水性油墨多发;
2.循环系统缺失。
1.加入消泡剂;
2.避免循环系统中油墨从大的落差流下。
24
干燥过快:浅网的叠印不良及筛屑现象,浅网部分堵塞、白化。
3.用低粘度油墨;更换新油墨;向版面吹风或降低机速。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四)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26
堵版:在浅版部位容易发生
1.油墨固结在版面上;
2.油墨中颗粒、析出物、尘埃等的凝结;
3.错用了油墨和溶剂、使油墨的溶解不良;
1.参见“干燥过快”项;
2.80-120目滤网;对油墨是石蜡和树脂的析出,要加热40—50℃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9
重影:在版式的未刻蚀部分也转移上了影子式的油墨痕迹
1.油墨未刮干净;
2.前一版的油墨地下一版的白色空面上再溶解、在下一版面的图像之外呈现出浅淡色的影像。
1.用纸揉擦粘着有油墨的铬面;或再镀铬;或更换新油墨。
2.提高机速。
10
残留溶剂
主要是油墨性能的原因;
用快干溶剂降低残留的方法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17
色调的再现性不良:在有色调层次的画面中,从阴影部到光亮部油墨的转移状态缺乏均匀性,发生堵塞及转移不良。
1.油墨干燥过快或粘度过高
2.堵版;
3.与制版状态有关。
1.粘度尽量的低,在有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并用慢干油墨;
2.参见“堵版”项;
3.不同的版形,油墨的转移难易不同;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三)
1.对薄膜预热印刷;
2.降低油墨粘度、并用慢干溶剂;
3.如针孔是规律性的,则可能是版辊上的问题;
4.参照“起泡”项。
28
析出或:前一版上的油墨在下一版上溶出、或是有颜料透过薄膜形成污染(迁移)。
1.印速太慢、薄膜在图面上滑动,造成前一版油墨溶在下一版上。
2.薄膜中的增塑剂溶出了某种颜料特别是染料,这种情况很常见。
11
残留量
1.干燥条件和干燥机的效率;
2.薄膜树脂的性能决定的。
1.使用快干溶剂和不伴有热量的过大风速进行烘干时,可能只会促进表面干燥而阻止了内部溶剂的挥发;有效的烘干必须具有使溶剂分子从图相中扩散出来的热度和时间。
2.了解薄膜厂的树脂性能。
12
网线:油墨在应该涂布的阴影部分形成各个独立的小点,形成网目形状
1.油墨及溶剂干燥过快;
2.干燥机的热风吹到了版面上或版辊周围的空气流动。
1.使用慢干溶剂;
2.使排气量大于进气量;
3.流动的空气影响。
25
雾化:非刀线的和面状的污染。
1.刮刀磨损;
2.牌的表面铬层不良或磨损;
3.刮刀被顶起。
1.更换刮刀、刮刀越硬、线压越大越有利。防止刮刀松动。
2.用纸擦版或重新镀铬;
油墨变质。
21
橘皮现象发生在叠印部分
叠印时第主层油墨被第二层油墨溶解,在干燥前对流形成的独特现象。
1.以快干溶剂以较高粘度印刷。
2.提高印刷速度;
3.油墨性能不良,油墨厂解决。
22
白化:印刷面好像撒了面粉一样,并产生粘着不良、划痕等
1.溶剂配方失衡。造成树脂不溶、析出、白浊和局部胶凝化。
2.油墨地薄膜表面干燥时,由于温度下降混入水分造成树脂不溶、析出、白浊和局部胶凝化。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18
刮刀痕迹:用放大镜观察,在刀线的中央有芯状空白
1.刮刀的材质及研磨不良;
2.版的表面状态(铬层)及滚筒偏移;
3.油墨中杂质及粗糙颗粒将刮刀抬起。
1.更换刮刀或进行研磨、以刀部稍长、硬度较软为有利;
2.镀铬硬度高些以提高平滑度,应仔细研磨以消除毛剌;发生问题后,再用纸擦拭或重新镀铬。
1.油墨干燥过快,流动性差,油墨沉淀并已干燥。
2.油墨盘的的结构不好,产生滞留。
3.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
1.使用慢干溶剂或油墨,
2.使用搅墨棒;
3.应使排风稍大于送风量。并防止干燥机漏风。
5
反粘印:前一版的油墨印到下一版面。
1.油墨的粘着力不好。
2.前一版的油墨又溶解到下一版面上。
1.参照粘合不良项;
3
导辊引起的故障:印刷油墨附着于导辊上,形成污染,在印刷品上产生空白和斑点。
1.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印刷速度不相配。
2.油墨与薄膜粘接不良。
1.用快干溶剂和降低速度,充分发挥冷却辊的作用。
2.在油墨中加入石蜡,以增加其剥离性和摩擦性。
4
起皮:油墨盘中有一部分表层干燥,形成皮膜,附到版辊上,产生刮刀痕和污染现象。
7
弧坑
印刷表面干燥太快,里面的油墨突然沸腾喷出到表面。
1.采用慢干溶剂;烘干温度不能太高;降低机速。
8
凝胶化
1.由于低温而胶化;
2.混入了异物或错用了溶剂;
由于化学反应。
1.用热水加温并搅拌;
2.检查是否混入了不同的油墨和错用了溶剂;
3.两液型油墨发生了反应;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二)
2.除静电装置。
14
静电:直线部分发生条关斑痕。
1.加湿器;金属辫子接;油墨中加防静电剂要有油墨厂的指导。
15
粘着不良
1.错用了泼墨或混入了不同油墨;
2.薄膜添加剂的影响或电晕不足或吸湿过度;
3.油墨的白化;
4.干燥不足。
1.将余下的记清品名、日期妥善保管,下次再用;达因液测试薄膜;
2.对添加剂的析出,采用预热是有效的;
3.参看“变质”项及“白化项”;
4.利用烘干机的加热器,在允许范围内加热。
16
变质:油墨丧失了流动性、粘度异常上升、光泽降低、粘着不良。
由于溶剂的气化热而使温度降低,使周围的空气中湿汽万分结露,造成油墨中水分增多。
1.采用慢干溶剂;
2.对于混入水分的油墨全部更换;
3.对于混入尘埃的油墨定期进行过滤。
1.油墨干燥过快,在流匀前就已干燥固化了;
2.油墨粘度过高;
3.制版网幅坟宽。
1.用慢干溶剂;刮刀前移;防止烘干机漏热风;
2.使用低粘度油墨;提高机速;
3.重新制版。
13
变色
1.油墨分离沉淀,颜料的再凝聚;
2.网点转移;
1.避免比重有严重差异的颜料的组合;油墨中混入了水分;
2.中间色调的网点面积变化为最。
3.参照“凝胶化和变质”项,停机时保持空转;
4.网眼内壁粗糙、网孔开口狭窄:重新制版;
27
针孔:有未转移上的小点
1.薄膜中增塑剂、润滑剂等浮到表面上,妨碍了油墨的的转移和润滑;
2.油墨的粘度过高、干燥过快或油墨粘着剂不良造成转移和湿润性不良。
3.印压过小或制版上的缺陷;
4.油墨中有气泡妨碍了油墨的转移。
1.油墨性能不良;
2.充分发挥冷却辊的作用,印刷品在阴暗处保管;
3.搬运保管印刷品时不要放倒;
4.参照“粘着不良”;
5.赛珞玢、尼龙、两面电晕薄膜等与油墨亲和力大,易发生粘连。
30
卷取不良:薄膜的光滑性不足或过度时,都会发生卷取不良。
1.油墨表面不够平滑或过于平滑;
2.静电引起的薄膜之间相互附着。
1.油墨厂解决;
2.提高印刷速度。
6
粘着不良:
1.错用了油墨或混用了油墨;
2.薄膜的电晕不好或吸湿过度;
3.薄膜中添加剂析出。
4.油墨的白化及变质;
5.干燥不足。
1.防止油墨的混用误用;
2.薄膜做张力试验;
3.薄膜中的增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影响:采用预加热是有效的。
4.参照(娈质)(白化)项
5.降速、加大风量、提高温度。
3.降低油墨粘度;在油墨循环系统中加入120目滤网。
19
叠印不良:指在网线现象中,发生在油墨之间叠印部分的现象:从中间调至光亮部分色调,存在斑点。
降低印刷压力、橡胶辊的硬度越软越有利。
参见“网线”项解决方法。
20
挤出:油墨舌状溢出转移到薄膜上。
油墨被印到未刻的部位。
提高粘度、快干溶剂、提高机速;
采用较软压辊、印压较轻为有利;
2
跑色:
油墨的转移状态形成细小的浓淡不均。
1.网纹太深,粘度太低。
2.油墨的流动性不好。
3.油墨温度太低。
1.采用快干溶剂,提高油墨粘度,尽可能的提高印刷速度,加快干燥。
2.制版时改变网纹的角度和线数。
3.给油墨用热水加热。
1.使用快干溶剂、提高机速,尽快送入烘干机,印版直径不当造成薄膜滑动;
2.对含增塑剂的薄膜,应避免使用含染料的油墨。从染料的结构知道这种迁移是可能的。
29
粘着、反粘:此时收卷时会有剥离声、重叠部分的油墨会有异常光泽。
1.干燥不良;
2.温度高造成油墨部分软化;
3.收卷太紧;
4.极度的粘着不良;
5.印刷面与接触面的油墨之间亲和力过强。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一)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1
反粘:
干燥太慢,使导辊污染,粘着,收卷后油墨粘在非印刷面,
1.溶剂干燥太慢;
2.版辊网纹过深;
3.烘干能力不足;
4.机速太快。
1.采用快干溶剂;
2.如果网纹太深,采用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
3.烘干原则:主要靠风量(或风速),而温度在其次。
1.使用正确的溶剂配方;
2.水白化时:应采用慢干溶剂或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薄膜送入烘干机;
3.没有热量的过大风速是有害无益的。
23
起泡:使网点脱落、泡沫飞溅造成印刷品污染
1.水性油墨多发;
2.循环系统缺失。
1.加入消泡剂;
2.避免循环系统中油墨从大的落差流下。
24
干燥过快:浅网的叠印不良及筛屑现象,浅网部分堵塞、白化。
3.用低粘度油墨;更换新油墨;向版面吹风或降低机速。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四)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26
堵版:在浅版部位容易发生
1.油墨固结在版面上;
2.油墨中颗粒、析出物、尘埃等的凝结;
3.错用了油墨和溶剂、使油墨的溶解不良;
1.参见“干燥过快”项;
2.80-120目滤网;对油墨是石蜡和树脂的析出,要加热40—50℃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9
重影:在版式的未刻蚀部分也转移上了影子式的油墨痕迹
1.油墨未刮干净;
2.前一版的油墨地下一版的白色空面上再溶解、在下一版面的图像之外呈现出浅淡色的影像。
1.用纸揉擦粘着有油墨的铬面;或再镀铬;或更换新油墨。
2.提高机速。
10
残留溶剂
主要是油墨性能的原因;
用快干溶剂降低残留的方法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17
色调的再现性不良:在有色调层次的画面中,从阴影部到光亮部油墨的转移状态缺乏均匀性,发生堵塞及转移不良。
1.油墨干燥过快或粘度过高
2.堵版;
3.与制版状态有关。
1.粘度尽量的低,在有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并用慢干油墨;
2.参见“堵版”项;
3.不同的版形,油墨的转移难易不同;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三)
1.对薄膜预热印刷;
2.降低油墨粘度、并用慢干溶剂;
3.如针孔是规律性的,则可能是版辊上的问题;
4.参照“起泡”项。
28
析出或:前一版上的油墨在下一版上溶出、或是有颜料透过薄膜形成污染(迁移)。
1.印速太慢、薄膜在图面上滑动,造成前一版油墨溶在下一版上。
2.薄膜中的增塑剂溶出了某种颜料特别是染料,这种情况很常见。
11
残留量
1.干燥条件和干燥机的效率;
2.薄膜树脂的性能决定的。
1.使用快干溶剂和不伴有热量的过大风速进行烘干时,可能只会促进表面干燥而阻止了内部溶剂的挥发;有效的烘干必须具有使溶剂分子从图相中扩散出来的热度和时间。
2.了解薄膜厂的树脂性能。
12
网线:油墨在应该涂布的阴影部分形成各个独立的小点,形成网目形状
1.油墨及溶剂干燥过快;
2.干燥机的热风吹到了版面上或版辊周围的空气流动。
1.使用慢干溶剂;
2.使排气量大于进气量;
3.流动的空气影响。
25
雾化:非刀线的和面状的污染。
1.刮刀磨损;
2.牌的表面铬层不良或磨损;
3.刮刀被顶起。
1.更换刮刀、刮刀越硬、线压越大越有利。防止刮刀松动。
2.用纸擦版或重新镀铬;
油墨变质。
21
橘皮现象发生在叠印部分
叠印时第主层油墨被第二层油墨溶解,在干燥前对流形成的独特现象。
1.以快干溶剂以较高粘度印刷。
2.提高印刷速度;
3.油墨性能不良,油墨厂解决。
22
白化:印刷面好像撒了面粉一样,并产生粘着不良、划痕等
1.溶剂配方失衡。造成树脂不溶、析出、白浊和局部胶凝化。
2.油墨地薄膜表面干燥时,由于温度下降混入水分造成树脂不溶、析出、白浊和局部胶凝化。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18
刮刀痕迹:用放大镜观察,在刀线的中央有芯状空白
1.刮刀的材质及研磨不良;
2.版的表面状态(铬层)及滚筒偏移;
3.油墨中杂质及粗糙颗粒将刮刀抬起。
1.更换刮刀或进行研磨、以刀部稍长、硬度较软为有利;
2.镀铬硬度高些以提高平滑度,应仔细研磨以消除毛剌;发生问题后,再用纸擦拭或重新镀铬。
1.油墨干燥过快,流动性差,油墨沉淀并已干燥。
2.油墨盘的的结构不好,产生滞留。
3.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
1.使用慢干溶剂或油墨,
2.使用搅墨棒;
3.应使排风稍大于送风量。并防止干燥机漏风。
5
反粘印:前一版的油墨印到下一版面。
1.油墨的粘着力不好。
2.前一版的油墨又溶解到下一版面上。
1.参照粘合不良项;
3
导辊引起的故障:印刷油墨附着于导辊上,形成污染,在印刷品上产生空白和斑点。
1.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印刷速度不相配。
2.油墨与薄膜粘接不良。
1.用快干溶剂和降低速度,充分发挥冷却辊的作用。
2.在油墨中加入石蜡,以增加其剥离性和摩擦性。
4
起皮:油墨盘中有一部分表层干燥,形成皮膜,附到版辊上,产生刮刀痕和污染现象。
7
弧坑
印刷表面干燥太快,里面的油墨突然沸腾喷出到表面。
1.采用慢干溶剂;烘干温度不能太高;降低机速。
8
凝胶化
1.由于低温而胶化;
2.混入了异物或错用了溶剂;
由于化学反应。
1.用热水加温并搅拌;
2.检查是否混入了不同的油墨和错用了溶剂;
3.两液型油墨发生了反应;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二)
2.除静电装置。
14
静电:直线部分发生条关斑痕。
1.加湿器;金属辫子接;油墨中加防静电剂要有油墨厂的指导。
15
粘着不良
1.错用了泼墨或混入了不同油墨;
2.薄膜添加剂的影响或电晕不足或吸湿过度;
3.油墨的白化;
4.干燥不足。
1.将余下的记清品名、日期妥善保管,下次再用;达因液测试薄膜;
2.对添加剂的析出,采用预热是有效的;
3.参看“变质”项及“白化项”;
4.利用烘干机的加热器,在允许范围内加热。
16
变质:油墨丧失了流动性、粘度异常上升、光泽降低、粘着不良。
由于溶剂的气化热而使温度降低,使周围的空气中湿汽万分结露,造成油墨中水分增多。
1.采用慢干溶剂;
2.对于混入水分的油墨全部更换;
3.对于混入尘埃的油墨定期进行过滤。
1.油墨干燥过快,在流匀前就已干燥固化了;
2.油墨粘度过高;
3.制版网幅坟宽。
1.用慢干溶剂;刮刀前移;防止烘干机漏热风;
2.使用低粘度油墨;提高机速;
3.重新制版。
13
变色
1.油墨分离沉淀,颜料的再凝聚;
2.网点转移;
1.避免比重有严重差异的颜料的组合;油墨中混入了水分;
2.中间色调的网点面积变化为最。
3.参照“凝胶化和变质”项,停机时保持空转;
4.网眼内壁粗糙、网孔开口狭窄:重新制版;
27
针孔:有未转移上的小点
1.薄膜中增塑剂、润滑剂等浮到表面上,妨碍了油墨的的转移和润滑;
2.油墨的粘度过高、干燥过快或油墨粘着剂不良造成转移和湿润性不良。
3.印压过小或制版上的缺陷;
4.油墨中有气泡妨碍了油墨的转移。
1.油墨性能不良;
2.充分发挥冷却辊的作用,印刷品在阴暗处保管;
3.搬运保管印刷品时不要放倒;
4.参照“粘着不良”;
5.赛珞玢、尼龙、两面电晕薄膜等与油墨亲和力大,易发生粘连。
30
卷取不良:薄膜的光滑性不足或过度时,都会发生卷取不良。
1.油墨表面不够平滑或过于平滑;
2.静电引起的薄膜之间相互附着。
1.油墨厂解决;
2.提高印刷速度。
6
粘着不良:
1.错用了油墨或混用了油墨;
2.薄膜的电晕不好或吸湿过度;
3.薄膜中添加剂析出。
4.油墨的白化及变质;
5.干燥不足。
1.防止油墨的混用误用;
2.薄膜做张力试验;
3.薄膜中的增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影响:采用预加热是有效的。
4.参照(娈质)(白化)项
5.降速、加大风量、提高温度。
3.降低油墨粘度;在油墨循环系统中加入120目滤网。
19
叠印不良:指在网线现象中,发生在油墨之间叠印部分的现象:从中间调至光亮部分色调,存在斑点。
降低印刷压力、橡胶辊的硬度越软越有利。
参见“网线”项解决方法。
20
挤出:油墨舌状溢出转移到薄膜上。
油墨被印到未刻的部位。
提高粘度、快干溶剂、提高机速;
采用较软压辊、印压较轻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