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模式探析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和交往功能。
图10 利用人工补水和机械动力维持的居住 区水景(合肥金色池塘居住小区)
第14页/共36页
五 结合实例探讨城市居住区发展趋势
1 万科的实践:开放式小区 2 苏州桐芳巷小区——一个特殊案 例 3 日本新城建设的经验 4 总结
第15页/共36页
1 万科的实践——开放式小区
创造开放住区,激发住区活力,建设长期发展的住区是万科对城市居住 区关注的核心。1999年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的规划采取了“围合式院落+步行 商业街”的整体布局,商业街呈“L”形,一半朝向城市道路,成为沿街商业 街;另一办伸入社区,成为步行尺度的商业街,它们同时服务于住区内部和 周边的居民。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模式探析
会计学
1
一 相关概念:
1 居住区 “居住区”分特指与泛指两种概念。当为特指时,指的是“被城市干
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住人口规
第20页/共36页
桐芳巷小区占地仅3.61公顷,从规模来说可谓是“微型”小区,它 的总体布局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A 传 统 路 巷 格 局, 形成序 列化空 间
桐芳巷小区总平面图
桐芳巷街区原有布局平面图
第21页/共36页
B 采 用 传 统 民 居风 格,形 成统一 城市风 貌
第22页/共36页
3 日本新城建设的经验
图5 与城市环境疏离的居住区( 上海浦东)
图6 缺乏生气的街道空间(天津南开区)
第9页/共36页
C 追求自我完善,公共设施低效
图7 小区内高档会所(合肥绿城桂花苑 图8 小区内公共设施无人问津 )
公建中的大部分,由于使用人数有限,使用者的收入水平及文化背 景也可能较为单一化,因此在一些豪华住区内,开发者往往在住区内部 设施上不惜重金,但是这些设施往往使用率不高。
第24页/共36页
B. 居 住 区 功 能 复合 化,住 区内的 社区活 动设施 对周边 开放, 沿街住 宅低层 布置商 业和商 务等公 共功能 等。
第25页/共36页
总 之 , 日 本新 城未来 居住区 的空间 构成体 现出复 合性、 开放性 和场所 性。“ 复合性 ”意为 构筑“ 住”、 “职” 、“游 ”等多 种功能 混合的 城市空 间,满 足居民 多方面 的需求 ;“开 放性” 不仅指 空间的 开放性 ,而且 指将社 区作为 一个社 会功能 的开发 性。具 体而言 ,社区 将整合 当地最 好的资 源融合 到项目 中,例 如考虑 建设一 个历史 文化方 面的博 物馆, 甚至保 留一两 栋百年 民居以 供今后 展示城 市历史 、城市 名人等 等;“ 场所性 ”是指 应从设 计上赋 予每个 小区具 有个性 的面貌 ,避免 单调的 建筑风 格。
然而高端住宅区的客户却是另一种需求如海逸长洲奥城等项目选择独立别墅或联排的居民其住区归属感已经超越了地域范畴的邻里交往扩展到社会阶层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层面的住区如企业家阶层艺术收藏沙龙高尔夫俱乐部等等其居住环境理念关注更多的是以私家花园和庭院为物化表现形式的私有环境的拥有感其核心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2页/共36页
二 居住小区模式相关理论综述
1 居住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第3页/共36页
1 居住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住区规划的主导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以围和式组团空间形成的住宅 街坊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 长春第一汽车厂生活区街坊总图
第18页/共36页
第19页/共36页
2 苏州桐芳巷小区——一个特殊案例
苏州桐芳巷小区(图)为全国第三批住宅试点小区之一,并获得建 设部颁发的试点小区建设金牌奖。桐芳巷小区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部, 名园狮子林的南侧。这里是古城苏州重要的旅游活动中心地区之一:向 北步行5分钟,可达著名园林拙政园;向南400米可达古城商业中心观前 街;向西400米即为南宋名构报恩寺塔。桐芳巷小区的规划设计,依据苏 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下进行,保护了街坊 传统格局,按苏州民居特色控制建筑的形式、层数和檐口高度,大幅度 改善了本地区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
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 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 社区 “社区”(Community)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对社区的定义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 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 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图4 昆明春苑小区
如昆明春苑小区,较早提出了淡化居住组团,强化 居住院落的结构形式:对居民日常进出的宅前空间,给 予精心设计;部分住宅之间还设计了邻里院落,出入口 朝向内院,增加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图4)。这一思 想在其后的一些实践,如深圳万科四季花城中,得到继 承和发展。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区开发主要由企业主 导。居住区规划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出于安全和创造私密环境的考虑,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开 发成为主流形式。
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代末,由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的“城市住宅小区试点” 及“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等项目,使以居住小区为主导的规划方式,在全国不同区 域、不同规模的城市迅速铺开。
图3 常州红梅西村总平面图
这些小区最常见的形式是以几 个组团相围合,中心部位形成一定 尺度的绿化、游憩等公共空间。对 小区“多样性”的探求,主要是在 满足一定的规模结构、日照要求合 提高密度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形式 的住宅进行组合,通过高低长短等 体形要素以及对空间的不同围合方 式获得自身的特色。
第12页/共36页
四 从人居环境学角度看居住区规划
1 建筑学领域 2 景观设计学领域
1 建筑学领域——小区规划的结构 应以分级尺度(“人的尺度”、“众人尺度”及“超人尺度”)分别对应建 筑单体、群体乃至小区整体结构,通过建筑尺度的序列化使空间秩序结构化,而不 应只是从建筑专业的角度,仅仅通过单体及其排列组合去完成小区的总体设计。
图11 深圳万科四季花城
图12 四季花城居住区结构: 第16页/共36页开放的商业街和封闭组团
在2003年武汉万科 城市花园的规划中,在 原有道路结构的基础上 ,万科提出了“都市核 心路”的理念,即沿城 市道路及其延伸部分布 置商业、会所等公共设 施,形成居住区“生活 轴”(图13)。在2004 年中山万科城市风景、 大连万科城市花园和无 锡万科魅力之城等项目 规划中,万科都明确地 提出了开放的道路、开 放的步行街、开放的商 业设施、开放的景观带 等原则,旨在营造一种 开放的生活环境。
从 1 9 50年代 中期开 始,日 本的城 市人口 迅速增 长。快 速城市 化和家 庭小型 化的趋 势,使 住宅问 题日益 严峻。 为解决 住宅问 题,从 1960年 代开始 ,规划 并建设 了一大 批新城 ,如大 阪的“ 千里新 城”, 京都的 “洛西 新城” ,东京 的“幕 张”、 “多摩 ”新城 等。这 些新城 在居住 区建设 中不断 进行各 种探索 ,对日 本的居 住区模 式发展 产生了 积极的 推动作 用。下 面以东 京的幕 张“滨 城住区 ”为例 ,加以 引介。
第23页/共36页
滨 城 住 区 总 体规划 原则是 将居住 区作为 开放性 街区来 设计。 在这种 理念下 ,提出 了一些 具体的 设计原 则,例 如: A . 建 筑 沿 街 布置, 形成内 外有别 的中庭 活动空 间,以 恢复现 代生活 中逐渐 失去的 邻里空 间,同 时把因 围合式 布局带 来的日 照和通 风问题 控制在 最小程 度;
第6页/共36页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通过对居住小区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形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a 在总体规划思想上,将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 ,追求一种完整性,如自成体系的道路系统,尽可能完备的服务设 施等。
b 在组织结构上,早期常采用住宅——组团——小区的层级式 结构,后期采用院落——小区、住宅楼——组团等形式。小区内部 空间被分解为住宅、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等子系统,道路宽 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则逐级缩小,呈现一种等级化树型结 构。
A 占地规模过大,城市交通受阻
城市路网稀疏,导致干道交通负荷过大,拥挤不堪。住区交通空间的 封闭不仅为城市交通组织带来了很多问题,也给住区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 障碍。
第8页/共36页
B 外围界面封闭,街道活力丧失
通常采用封闭住区的布局和管理模式阻碍了人群的移动和交流 ,城市呈现给居民的是有形、无形的围墙,人为地造成了城市各个部 分的割裂。
c 在管理方式上,与城市的基层管理组织(如居委会、街道办 事处等)相联系。另一方面,小区物业管理的功能、职责,与国家 的法规及基层民主进程一样,仍处于发展、完善之中。
第7页/共36页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制度已经发生的重大转型,城市 的性质也在改变。居住小区的规划模式,特别是与城市紧密相关的内部住 区,其自身的弊端渐渐显现出来。
第10页/共36页
三 国外相关理论简介
国外的城市规划在具体形式上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这其中 既有社会制度的不同,也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由于已走过快 速城市化阶段,西方国家的许多思想对处于城市化初期的中国有 借鉴意义。由于看到郊区化蔓延及以私人轿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 对土地、能源的巨大占用,从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紧 凑住区的讨论,这方面的思想对人口众多、耕地贫乏、资源有限 且处于城市化初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一些具体的住区设计理论也被引入中国,比较典型如“新城 市主义”、“精明增长”理论和“紧凑城市”思想等。以下将“ 新城市主义”重点加以简介。
第4页/共36页
图2 北京百万庄居住区
与此同时,居住小区也被引入国内并付诸实践。居住小区与西方邻里单位思想并没 有很大区别,只是规模上更大一个层次。这一规划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城市中, 应按照一定的居住分区来组织人民的社会政治生活,并配置相应的文化教育与生活 服务系统,将建筑、城市规划与基层社会管理相结合。
第11页/共36页
新城市主义
从1980年代开始,基于对郊区蔓延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及环境问 题的反思,在美国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 (Neotraditional Planning),后来更名为更广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始于 1990年初。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 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 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b 在小区的总体结构中,道路结构和景观结构具有先导和控制作用(图9)。应 遵循“大的尽量规整,小的尽量变化”的原则,在保证整体结构规整的前提下,寻 求细部空间的多样化。
第13页/共36页
2 景观设计学领域---以景 观设计 为主导 的综合 设计观
通常居住区景观的主体被处理 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 ”形式(图10),然而居民的活动 区域却很有限,一般被限制在园路 、广场等铺砌地面上。在高楼林立 的城市内部,不应采取“人造自然 ”的景观设计模式,因为那些水面 和观赏性草坪反而会挤占可供活动 的面积,而应提倡采用“绿色大厅 ”模式。即将居住区景观首先视为 一个能容纳许多居民的活动场所。 除了应含有大量绿化以外,它也应 具备俱乐部或文化中心的休闲、娱
新城市主义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 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其特点在于,强调传统的邻里感、社区性、场所 精神,遵从全面、整体、有机、持续的发展,主张恢复城市人文价值,以提 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强调细节;二是复兴传统,注重实用性;三是注重空间布局, 创造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另外则是注重设计中的公共参与性。
图13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总平面图
第17页/共36页
无锡万科·魅力 之城总用地96.2116 万平方米,规划容 积率不超过1.4,项 目总建筑面积134万 平方米,规模约为 1.1万户,是万科集 团在建项目中总建 筑面积最大的项目 。
魅力之城的路 网系统采用方格网 形式与城市路网衔 接,使住区成为城 市机理的有机组成 部分。
第5页/共36页
从小区结构上看,此时的规划形式较为单一,而且经过长时间、大量性的运用 ,已经有某种机械的功能主义倾向。典型的表现如 “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的道 路骨架和多个组团加中心绿地的总体布局。
1990年代后期,随小区管理新模式的出现,尤其是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施行管 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的高效、优质、统一管理。这个时期的小区规划中,突破了组 团的形式限制,将邻里空间的形式置于首位。
图10 利用人工补水和机械动力维持的居住 区水景(合肥金色池塘居住小区)
第14页/共36页
五 结合实例探讨城市居住区发展趋势
1 万科的实践:开放式小区 2 苏州桐芳巷小区——一个特殊案 例 3 日本新城建设的经验 4 总结
第15页/共36页
1 万科的实践——开放式小区
创造开放住区,激发住区活力,建设长期发展的住区是万科对城市居住 区关注的核心。1999年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的规划采取了“围合式院落+步行 商业街”的整体布局,商业街呈“L”形,一半朝向城市道路,成为沿街商业 街;另一办伸入社区,成为步行尺度的商业街,它们同时服务于住区内部和 周边的居民。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模式探析
会计学
1
一 相关概念:
1 居住区 “居住区”分特指与泛指两种概念。当为特指时,指的是“被城市干
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住人口规
第20页/共36页
桐芳巷小区占地仅3.61公顷,从规模来说可谓是“微型”小区,它 的总体布局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A 传 统 路 巷 格 局, 形成序 列化空 间
桐芳巷小区总平面图
桐芳巷街区原有布局平面图
第21页/共36页
B 采 用 传 统 民 居风 格,形 成统一 城市风 貌
第22页/共36页
3 日本新城建设的经验
图5 与城市环境疏离的居住区( 上海浦东)
图6 缺乏生气的街道空间(天津南开区)
第9页/共36页
C 追求自我完善,公共设施低效
图7 小区内高档会所(合肥绿城桂花苑 图8 小区内公共设施无人问津 )
公建中的大部分,由于使用人数有限,使用者的收入水平及文化背 景也可能较为单一化,因此在一些豪华住区内,开发者往往在住区内部 设施上不惜重金,但是这些设施往往使用率不高。
第24页/共36页
B. 居 住 区 功 能 复合 化,住 区内的 社区活 动设施 对周边 开放, 沿街住 宅低层 布置商 业和商 务等公 共功能 等。
第25页/共36页
总 之 , 日 本新 城未来 居住区 的空间 构成体 现出复 合性、 开放性 和场所 性。“ 复合性 ”意为 构筑“ 住”、 “职” 、“游 ”等多 种功能 混合的 城市空 间,满 足居民 多方面 的需求 ;“开 放性” 不仅指 空间的 开放性 ,而且 指将社 区作为 一个社 会功能 的开发 性。具 体而言 ,社区 将整合 当地最 好的资 源融合 到项目 中,例 如考虑 建设一 个历史 文化方 面的博 物馆, 甚至保 留一两 栋百年 民居以 供今后 展示城 市历史 、城市 名人等 等;“ 场所性 ”是指 应从设 计上赋 予每个 小区具 有个性 的面貌 ,避免 单调的 建筑风 格。
然而高端住宅区的客户却是另一种需求如海逸长洲奥城等项目选择独立别墅或联排的居民其住区归属感已经超越了地域范畴的邻里交往扩展到社会阶层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层面的住区如企业家阶层艺术收藏沙龙高尔夫俱乐部等等其居住环境理念关注更多的是以私家花园和庭院为物化表现形式的私有环境的拥有感其核心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2页/共36页
二 居住小区模式相关理论综述
1 居住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第3页/共36页
1 居住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住区规划的主导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以围和式组团空间形成的住宅 街坊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 长春第一汽车厂生活区街坊总图
第18页/共36页
第19页/共36页
2 苏州桐芳巷小区——一个特殊案例
苏州桐芳巷小区(图)为全国第三批住宅试点小区之一,并获得建 设部颁发的试点小区建设金牌奖。桐芳巷小区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部, 名园狮子林的南侧。这里是古城苏州重要的旅游活动中心地区之一:向 北步行5分钟,可达著名园林拙政园;向南400米可达古城商业中心观前 街;向西400米即为南宋名构报恩寺塔。桐芳巷小区的规划设计,依据苏 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下进行,保护了街坊 传统格局,按苏州民居特色控制建筑的形式、层数和檐口高度,大幅度 改善了本地区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
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 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 社区 “社区”(Community)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对社区的定义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 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 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图4 昆明春苑小区
如昆明春苑小区,较早提出了淡化居住组团,强化 居住院落的结构形式:对居民日常进出的宅前空间,给 予精心设计;部分住宅之间还设计了邻里院落,出入口 朝向内院,增加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图4)。这一思 想在其后的一些实践,如深圳万科四季花城中,得到继 承和发展。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区开发主要由企业主 导。居住区规划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出于安全和创造私密环境的考虑,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开 发成为主流形式。
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代末,由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的“城市住宅小区试点” 及“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等项目,使以居住小区为主导的规划方式,在全国不同区 域、不同规模的城市迅速铺开。
图3 常州红梅西村总平面图
这些小区最常见的形式是以几 个组团相围合,中心部位形成一定 尺度的绿化、游憩等公共空间。对 小区“多样性”的探求,主要是在 满足一定的规模结构、日照要求合 提高密度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形式 的住宅进行组合,通过高低长短等 体形要素以及对空间的不同围合方 式获得自身的特色。
第12页/共36页
四 从人居环境学角度看居住区规划
1 建筑学领域 2 景观设计学领域
1 建筑学领域——小区规划的结构 应以分级尺度(“人的尺度”、“众人尺度”及“超人尺度”)分别对应建 筑单体、群体乃至小区整体结构,通过建筑尺度的序列化使空间秩序结构化,而不 应只是从建筑专业的角度,仅仅通过单体及其排列组合去完成小区的总体设计。
图11 深圳万科四季花城
图12 四季花城居住区结构: 第16页/共36页开放的商业街和封闭组团
在2003年武汉万科 城市花园的规划中,在 原有道路结构的基础上 ,万科提出了“都市核 心路”的理念,即沿城 市道路及其延伸部分布 置商业、会所等公共设 施,形成居住区“生活 轴”(图13)。在2004 年中山万科城市风景、 大连万科城市花园和无 锡万科魅力之城等项目 规划中,万科都明确地 提出了开放的道路、开 放的步行街、开放的商 业设施、开放的景观带 等原则,旨在营造一种 开放的生活环境。
从 1 9 50年代 中期开 始,日 本的城 市人口 迅速增 长。快 速城市 化和家 庭小型 化的趋 势,使 住宅问 题日益 严峻。 为解决 住宅问 题,从 1960年 代开始 ,规划 并建设 了一大 批新城 ,如大 阪的“ 千里新 城”, 京都的 “洛西 新城” ,东京 的“幕 张”、 “多摩 ”新城 等。这 些新城 在居住 区建设 中不断 进行各 种探索 ,对日 本的居 住区模 式发展 产生了 积极的 推动作 用。下 面以东 京的幕 张“滨 城住区 ”为例 ,加以 引介。
第23页/共36页
滨 城 住 区 总 体规划 原则是 将居住 区作为 开放性 街区来 设计。 在这种 理念下 ,提出 了一些 具体的 设计原 则,例 如: A . 建 筑 沿 街 布置, 形成内 外有别 的中庭 活动空 间,以 恢复现 代生活 中逐渐 失去的 邻里空 间,同 时把因 围合式 布局带 来的日 照和通 风问题 控制在 最小程 度;
第6页/共36页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通过对居住小区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形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a 在总体规划思想上,将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 ,追求一种完整性,如自成体系的道路系统,尽可能完备的服务设 施等。
b 在组织结构上,早期常采用住宅——组团——小区的层级式 结构,后期采用院落——小区、住宅楼——组团等形式。小区内部 空间被分解为住宅、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等子系统,道路宽 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则逐级缩小,呈现一种等级化树型结 构。
A 占地规模过大,城市交通受阻
城市路网稀疏,导致干道交通负荷过大,拥挤不堪。住区交通空间的 封闭不仅为城市交通组织带来了很多问题,也给住区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 障碍。
第8页/共36页
B 外围界面封闭,街道活力丧失
通常采用封闭住区的布局和管理模式阻碍了人群的移动和交流 ,城市呈现给居民的是有形、无形的围墙,人为地造成了城市各个部 分的割裂。
c 在管理方式上,与城市的基层管理组织(如居委会、街道办 事处等)相联系。另一方面,小区物业管理的功能、职责,与国家 的法规及基层民主进程一样,仍处于发展、完善之中。
第7页/共36页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制度已经发生的重大转型,城市 的性质也在改变。居住小区的规划模式,特别是与城市紧密相关的内部住 区,其自身的弊端渐渐显现出来。
第10页/共36页
三 国外相关理论简介
国外的城市规划在具体形式上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这其中 既有社会制度的不同,也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由于已走过快 速城市化阶段,西方国家的许多思想对处于城市化初期的中国有 借鉴意义。由于看到郊区化蔓延及以私人轿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 对土地、能源的巨大占用,从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紧 凑住区的讨论,这方面的思想对人口众多、耕地贫乏、资源有限 且处于城市化初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一些具体的住区设计理论也被引入中国,比较典型如“新城 市主义”、“精明增长”理论和“紧凑城市”思想等。以下将“ 新城市主义”重点加以简介。
第4页/共36页
图2 北京百万庄居住区
与此同时,居住小区也被引入国内并付诸实践。居住小区与西方邻里单位思想并没 有很大区别,只是规模上更大一个层次。这一规划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城市中, 应按照一定的居住分区来组织人民的社会政治生活,并配置相应的文化教育与生活 服务系统,将建筑、城市规划与基层社会管理相结合。
第11页/共36页
新城市主义
从1980年代开始,基于对郊区蔓延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及环境问 题的反思,在美国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 (Neotraditional Planning),后来更名为更广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始于 1990年初。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 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 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b 在小区的总体结构中,道路结构和景观结构具有先导和控制作用(图9)。应 遵循“大的尽量规整,小的尽量变化”的原则,在保证整体结构规整的前提下,寻 求细部空间的多样化。
第13页/共36页
2 景观设计学领域---以景 观设计 为主导 的综合 设计观
通常居住区景观的主体被处理 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 ”形式(图10),然而居民的活动 区域却很有限,一般被限制在园路 、广场等铺砌地面上。在高楼林立 的城市内部,不应采取“人造自然 ”的景观设计模式,因为那些水面 和观赏性草坪反而会挤占可供活动 的面积,而应提倡采用“绿色大厅 ”模式。即将居住区景观首先视为 一个能容纳许多居民的活动场所。 除了应含有大量绿化以外,它也应 具备俱乐部或文化中心的休闲、娱
新城市主义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 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其特点在于,强调传统的邻里感、社区性、场所 精神,遵从全面、整体、有机、持续的发展,主张恢复城市人文价值,以提 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强调细节;二是复兴传统,注重实用性;三是注重空间布局, 创造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另外则是注重设计中的公共参与性。
图13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总平面图
第17页/共36页
无锡万科·魅力 之城总用地96.2116 万平方米,规划容 积率不超过1.4,项 目总建筑面积134万 平方米,规模约为 1.1万户,是万科集 团在建项目中总建 筑面积最大的项目 。
魅力之城的路 网系统采用方格网 形式与城市路网衔 接,使住区成为城 市机理的有机组成 部分。
第5页/共36页
从小区结构上看,此时的规划形式较为单一,而且经过长时间、大量性的运用 ,已经有某种机械的功能主义倾向。典型的表现如 “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的道 路骨架和多个组团加中心绿地的总体布局。
1990年代后期,随小区管理新模式的出现,尤其是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施行管 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的高效、优质、统一管理。这个时期的小区规划中,突破了组 团的形式限制,将邻里空间的形式置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