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人为本范文
什么是坚持以人为本?
按照**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全面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过着农业文明的生活。
改革开放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量农村人口进人城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这将引起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满腔热情地组织中国 13亿民众投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依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东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基层组织,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组织群众搞好本地区建设。
东部地区党组织,要组织群众积极奋斗,率先实现现代化。
中部地区党组织,要解放思想,领导和组织群众促进中部的崛起。
西部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组织群众创造西部辉煌。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方面,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组织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要组织群众创建广大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打造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更要组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把群众组织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场”上,在大力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和整个民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动员和组织群众,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种草植树,治理污染,还天空碧蓝,还河水清澈。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和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已有数千家企业走出国门。
中国的工业品、农产品,服务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将在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大展身手。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群众,追求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择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纵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立足于人的发展,考察社会历史的演变,创造性地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人对人的依赖、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种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三形态学说,为我们正确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历史阶段:其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这是指前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其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这是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剩余价值,贪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人们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实际上却受到物的统治和支配。
其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
这就是未来的共产主义阶段。
在这一历史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了阶级、压迫、剥削,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
什么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三是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四是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什么精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2) 要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
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也把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
(4) 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人的发展的条件。
(5)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
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很急)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1)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中共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3)坚持以人为本,要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4)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5)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
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应怎样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迸人的全面发展。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人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人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
③要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不同呼声,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④要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充分满足不同利益集团合理的利益诉求。
⑤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⑥要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把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1998?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目前全国需要再就业的下岗失业登记人员约830万以上;现在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亿多,其中乡镇企业接收了 1. 36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已超过9800万人,但农村有约5045万(保守估计为1.06亿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当前尤其要帮助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特别是要对那些面临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就业援助。
2007年,新增就业12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5 万人。
要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要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鼓励各类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
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并不充裕,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是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人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不协调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要整顿和规范收人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
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